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七十七)玄義精華


諸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五頁,中間的地方。《無量壽經》上面講到,「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那麼今天我們道場,繼玄義結束以後,開了這一堂「玄義精華」的課程,那麼這是殊勝難得的機緣,實際上我們要在這一個小時之內,要把玄義講完,這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無量壽經》含攝一大藏教,就是全部的大藏經的精華在裡面,那麼玄義又是《無量壽經》的精華,在精華當中又要挑出精要,可謂是精中之精哪,精要當中的精要,所以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對講的人來說,不容易,那聽的人呢更不容易,能夠來聽聞,都是無量劫來種了不曉得有多少的善根。去年我在香港的時候,我去見我們老和尚,他告訴我,他說現在外面做法會的很多,他說我跟你講,他說你不要去做法會,他說真正能夠幫助眾生的,就是講經、說法。那回來呢,我想了一下,確實是有道理,我們師父這一輩子都在講經,沒有做法會,所以只有講經才能幫助眾生,你們聽經,也才對自己修行有真正的幫助,自己修行轉過來了,煩惱習氣減少了,你再去做法會,才是真正的超度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因為你不聽經,你不曉得佛法是什麼,你會認為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宗教,佛教就是教人做善事的,然後給人保平安的,其實佛教不是只有如此而已,你們的認知,在佛教裡面只是一小部份,並不是全部的佛法。最起碼的你對於佛教的認知,你要知道因果,因果通三世,這個要知道,我們現前遇到的不是上帝安排,也不是閻羅王來審判的,都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所召感而來的。這是佛教,所謂佛法以因緣為宗,它講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那這個因緣就不離開因果,不離開因果的。所以一部無量壽經他要開講以前,都有他講經的因緣,如來出世也有他的因緣,所以你看第一條,教起因緣,這是說明佛教以及淨土興起的因緣。爲什麼釋迦牟尼佛要出現在這個世間?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是重點。但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我們需要修行的地方,所以佛才出世,他出世的目的就是爲了這一件事情,讓眾生悟得有如來智慧徳相,自己跟佛完全一樣,這是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的重點,你看到的所有的佛教都是如此,無論是哪一個宗派,都是要幫助你明心見性而已。至於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種,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可以成佛,那麼什麼是佛呢?這個佛,實際上他不是鬼神,他也不是神仙、也不是上帝,上帝就是所謂我們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他不是上帝,佛到底是…用現代的話講,是什麼樣的一個東西?其實佛就是人而已,只是這一個人覺悟,他沒有習氣、沒有毛病、沒有自私自利、沒有欲望,他對於諸法實相可以看得透、可以明白,他知道一切諸法是不生不滅的,這個是跟其他的鬼神、跟其他的天神不一樣的地方。那麼明瞭諸法實相的,這個就稱為佛,我們眾生具足佛性,但是不明瞭自己有佛性,所以稱為眾生;如來知道自己有佛性,而且證得佛性,所以稱為佛。歸根結底,ㄧ切眾生本來平等啊,跟佛無二無別啊,那麼差在哪裡呢?就差在一個帶有習氣,一個帶有煩惱;另外一個呢,沒有煩惱,所以要是能沒煩惱,那就是佛,可是我們大家不瞭解這樣的道理,任著自己的毛病、任著自己的習慣,恣意而為,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想著自己,想著我的利益、想著我的好處、想著我喜歡的,爲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惜手段、不惜方法,去損害對方,甚至呢,連家親眷屬都損害,都互相損害,所以帶著自私自利,這就是凡夫啊。那麼釋迦牟尼佛看到眾生離不開這些煩惱,所以他發心出家,而且成就了佛果,也成佛就是他離了煩惱了,徹底斷除煩惱,那麼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這就是如來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稱之為教起因緣。那麼這樣的道理大家都懂,每一個人都知道我做人要有道德,我講話要有口德,做生意要有信用,每一個你都曉得,但是就是做不到。這些道理其實每一個人都懂,那為什麼沒有辦法做到呢?就是因為習氣比較重;其實也沒這麼重,只是你一直順著它,所以就產生了錯覺,以至於到今天沒有辦法改正過來,這個習氣在發生的當下,就是虛妄的,它不是真實的,只是相續而已,不是真的。就好像你們看到現在的燈光,一秒鐘閃爍六十次,它相續著閃爍,所以你會感覺它是亮的,你的習氣毛病相續的現前,所以你會感覺它是有的,它是實在的,那受它的牽引,沒有辦法放下,沒有辦法轉變,實際上習氣正在發生的當下,它是空的、它是沒有的,就像你看到燈光,它在閃爍是一樣的,一秒鐘生滅六十次,正在生的當下它就滅了,滅的當下它又生了,我們迷在這個生滅相當中,以為真正有生滅,實際上呢,沒有生滅啊。佛講的不生不滅,什麼叫不生不滅?生無所從來,滅無所從去,只是虛幻而已啊,幻作用力啊,這經典講的「幻作用力」,在我們中國很少碰到會幻術的,幻術就是會做法,那麼變出一些虛幻的東西來讓你看,中國很少,但是在古代印度非常的多,所以佛常常用幻術做為比喻,那麼用現代話來講就是魔術。所以在整個的變化相當中,它是虛幻的,所以當處、當下,在生滅的當下,就是實相,就是真如佛性,這個道理我們眾生不曉得,所以任著習氣這樣子牽引著你,道理大家都曉得,可是沒有辦法轉變得過來,那要用什麼方法呢?所以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述了淨土法門,就是專門給我們這些習氣轉不過來的,甚至對於道理完全不懂的,給我們來修行、給我們來受持,這就是淨土宗興起的因緣啊。它是專門幫助我們斷煩惱、去惡習的,你所有的煩惱,不管你起什麼煩惱,全部提起一句「阿彌陀佛」名號,這煩惱就在你心中立刻消滅,絕對不會暫留一秒鐘。所以你佛號提起來,這個正念能夠相續得下去,那麼你真如本性受佛號的熏習,就能夠生起斷煩惱的力量,這是不可思議的方法,其他的宗派沒有辦法做到,淨宗才能夠幫助我們,快速的斷除煩惱,而且它還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斷煩惱特別快,縱然不能斷,也能快速的降伏。有的人煩惱很重,沒有辦法馬上使它停止,但是也能降伏,能夠做到降伏,那都是不容易啊,這就是淨土宗興起的因緣。那之所以會有這麼強大的力量,這個力量怎麼來的?你就要明白第二個要講的-本經的體性。這《無量壽經》講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乃至於我們念佛,十念一念都能夠超脫六道輪迴,都能夠往生淨土,甚至下至阿鼻地獄的眾生,乃至十惡不赦,我們看到十惡不赦的這些大壞蛋,他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脫離惡道,那有這麼強大的力量,是什麼緣故?這本經體性裡面所說到的,一切法門都以實相為體,這實相不是指別的,就是指我們的常住真心,就是指我們的真如佛性,都是依真如佛性而有的,不是依別的,世間所有一切諸法都會變化、都會變異,所謂的滄海桑田,從前是海,現在是平原,從前沉在海底的,現在會變成高山,這個道理古人他都曉得,所以這個物質它是會變化的,你依著會變化的,那它沒有力量,所以真心本性是不變的、不改的,所以稱之為真如,所有的經典、所有一切諸法都是依真心而現的,迷失了真心,所以妄見有變化相,悟了真心,就知道一切法所謂的「世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一切法不生不滅,那麼《無量壽經》正是建立在這個的基礎上,所以修學佛法要以心性做為基礎,心性你要是能明白,你在修行上就有道力,很多人說修學佛法的基礎在於世間法,把人做好,這樣就有修學佛法的基礎,實際上他沒有抓到根本,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修學佛法的根本,就是要依心性,從性起修,從性起修,那麼從這裡你才有斷煩惱的力量,為什麼?因為煩惱是生滅的、是變化的,終究是能斷盡的、能夠除斷的,再重的煩惱都能除滅啊,所以大家對自己要有信心啊,你對自己沒有信心,在那裡懷疑…我大概很差、我大概很沒有用,我的煩惱習氣很重,你這一念懷疑的心生起來了,那你的煩惱沒有辦法斷掉。相反的你知道煩惱的本性是空的、是虛妄的,我們的真心跟佛完全的一樣,所以我現在念佛修行,只是恢復我本來面目而已,那你煩惱就能完全的斷掉。其實每一個眾生都是天生麗質啊,不用化妝、不用靠裝扮啊,只是你沒有信心而已啊,每一個人都是圓圓滿滿的如來啊,都是具足三十二相啊,只是你不能夠見到,你沒有一面鏡子來反照,你就認為自己是畜生、餓鬼、認為自己有貪瞋癡。現在看到佛經的這面鏡子,一反照,原來自己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自己也具足十力、 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跟佛完全平等,你有這一份信心,《金剛經》講:「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什麼叫「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呢?相信你的心本自清淨,那麼實相就現前了,只是這個道理你要常常熏習啊,沒有常常熏習你轉不過來。那麼《無量壽經》,就是依實相而說的,這個實相就是不生不滅,這不生不滅就不屬於生滅了,它能現生滅,《要解》裡面說到的:「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這個就是我們《無量壽經》的體性啊。如果離開了心性,所有的行門、所有的宗派,都是虛設的,都是生滅法,都會變化,你修六度萬行,這六度,度是什麼?幫助你度脫你的煩惱,用六種方法度脫你的煩惱,用六種方法來度脫你的煩惱,但是如果你離開了般若、離開了心性、離開了實相,那只是世間善法而已,說實話沒有什麼功德,所以你要能夠修功德 。你看現在道場 ,有的道場門口放了一個箱叫功德箱,那是提醒你要怎麼修功德,不是你把錢投下去這樣就有功德,要不著相布施,不著相,你不要在那裡計較,我捐的錢多我捐的錢少,用你們聽得懂的話,你要誠心,心要誠,不在於多少,那叫不著相布施啊!有的人,想說他自己捐了一點錢,就在道場不守規矩,違背諸佛如來的教誡,那這個布施就是著相。所以你要不著相來布施、不著相來持戒、不著相來精進、不著相修禪定、不著相忍辱,那這個五度裡面就有智慧了,這樣加起來就是六度了。離相才是真正的智慧,世間的智慧都是著相的,不管他再怎麼聰明、成就再大,他都是著相,你要離相這才是真實的功德。所以人家道場的福田箱、功德箱,不是你把錢放下去它就變成功德了,是要你離相啊,你要是不會修,投錢下去那叫福德,福德會消盡, 功德不可盡。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他的福報有這麼大,你看西方極樂世界,佛的壽命,就光壽命就無量壽啊,這都是功德所顯現,乃至於佛的攝受眾生的願力,阿彌陀佛攝受眾生的願力,也都是無相的功德。那麼為什麼能夠發起這麼大的力量呢?因為他知道心性無所著啊,所以他依著本性,依著心性來起修、來利益眾生,那叫「不住涅槃,不住生死」啊,這是真正的大乘的行法,那麼這是本經的體性。那你知道體性以後,你要明白這部經,到底是怎麼修行,那麼要歸向哪裡?《無量壽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以「往生淨土,逕登不退」為趣,所以你要明白這一經的宗趣,這是第三個,明白了宗趣以後,你才知道怎麼契入實相,就是用念佛的方式,要發菩提心,你要能覺悟,你要能回頭,在一切迷惑顛倒當中回頭,在隨順自己欲望的當下回頭,這才是菩提心啊,在懈怠、懶散、昏沉的時候回頭,你的菩提心才真正的生出來。那麼這個時候念佛就叫做一向專念,那一向專念他得的果報是什麼呢?就是「往生淨土,逕登不退。」你修學其他的法門甚至成就了阿羅漢,你還沒證到四果,證三果都還會有退轉,只是不會退成凡夫,菩薩,三賢位的菩薩都還會有退轉,你要登地以後那叫入聖流,那才是真正的不退,最少最少要登地,嚴格來說要登八地,登初地,只是分別我執、跟分別法執斷掉而已,俱生我執、跟俱生法執沒有斷,只是伏住都還會有退轉,但是你念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就不一樣了,絕對不會退轉,而且不光是到西方淨土不會退轉,你現前就不會退。你們要問,法師你這個話根據那一部經?我告訴你,你們天天讀只是不曉得,彌陀經上就有講: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啊!皆於無上正等正覺得不退轉,這都是彌陀經的內容。所以你現前就可以得到不退,你的惡緣自然就沒有了,這就是最少最少,你業障就消掉了,從前的這些惡緣惡友,統統都會消滅,隨之而來的是善緣是善友,是無量的福報,你們去那裡修福,都沒有念佛的福報大,這個是真的。無著禪師見文殊師利菩薩的時候,文殊菩薩告訴他:「一念淨心是菩提。勝造恆沙七寶塔。」一念淨心就是念佛的心啊!這一念心不著相、不著世法、不著出世法,那是菩提啊!勝過你建造恆河沙數的七寶塔。這七寶塔有多少?用恆河的沙來做比喻,一粒沙代表一座塔,數量呢有恆河裡面這麼多的這麼多沙,你造這麼多的寶塔,像恆河裡面的沙一樣多,你的功德還超過他,所以一念淨心啊!為什麼呢?「寶塔畢竟碎為塵。」這個寶塔終究是會壞,不管你用再怎麼好的材料去建造它,終究是會壞,「一念淨心成正覺。」一念淨心可以成佛,你成佛你就永遠不會再受苦難。什麼苦難呢?無論是順你的,或是跟你想法不一樣的,你都不會再感覺到痛苦了,因為你的心轉過來了,你的心是清淨的,你的心是平等的,你的心沒有染污,你的心沒有染著,這是一念淨心的功德,所以你要修功德,你要修福要到那裡修?念佛堂裡面最好修。你要超度眾生,你自己要具備力量,你要聽經、你要來道場共修,你超度的力量從那裡來?從你轉變、轉煩惱的多寡,煩惱轉得越多,你超度的力量就越大;你要是一點都不肯轉,你想說我去參加法會,請法師來超度,實際上力量非常有限啊!不如你自己轉過來。大部分人為什麼不喜歡念佛、不喜歡共修,就是嫌煩嘛!你想到要一向專念,你心裡面就生起了一個妄想,就這一句佛號一直念、一直念、念下去多沒意思啊!這個就是妄想,這個就是障礙,障礙你不能一向,不能夠專念。所以你看玄義,你就會知道一向專念的好處,你就會發菩提心真正的念,那麼你所得的結果就是得不退轉。那方便力用,第四個方便力用,所說的呢就是你這樣做以後,我們剛講的你發心念佛、發心修行,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它的力用有多大,力是力量,用是功能。前面講的宗是講念佛的宗旨,趣是講往生的歸趣,那你明宗明趣以後,你就要知道它超度眾生的力量,力量有多大呢?你們去看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章,假使一個眾生「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我相信在座沒有人殺父殺母的啦,殺生的難免會有,五逆這五逆罪殺父親、殺母親、殺阿羅漢,現在講殺老師,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是五逆極重的罪,非常的重;你親生父母你都敢忤逆、你都敢殺,那你這個人無惡不為啊,這麼重的罪,都能夠藉由佛號,十念一念往生淨土,這麼強大的力量!那何況大家沒有造五逆罪,只要你不要天天想我自己業障重,保證你煩惱絕對可以轉得過來。大家修行為什麼沒有信心,就是一直認為自己業障深重,為什麼不能來道場共修,就是一直告訴自己沒時間,所以你就不能來,這個也是一樣啊!一切法從心想生!為什麼沒有耐心聽下去,沒有耐心念下去,也都是你自己跟自己錯誤的洗腦,說我不行,說我腳會痛、腳會痠,說自己沒有時間,這個都是信心不具足嘛!你只要肯聽肯學,我們剛講的,即使有這麼重的業,都能夠持名念佛,即使是臨終喔,不要說現在,臨終的時候將要斷氣的時候;為什麼淨宗一直強調臨終,實際上淨土宗不是度死人的,而是在臨終這個時候,就是人最辛苦、最痛苦的時候,他的腦筋都胡思亂想,所有的佛法全部忘光光,沒有一樣記得,不要說你們,連蕅益大師他自己都是這樣子,他在他的修行的開示裡面就有講到,他生了一場病,那麼之前所學的佛法,他說沒有一句使得上力,只有一句佛號提得起來,你們去看看蕅益大師-淨土宗第九代祖師,他對於經教、對於佛法的通達,可謂是「空前絕後」啊!他都有這麼深的感觸,那何況是我們後學。所以淨宗為什麼講,講的臨終,就是因為臨終是最痛苦的,那麼在最痛苦的時候,可以給與你最強的力量,最強的輔助,那何況是平常!所以你現在念佛,煩惱絕對可以轉,這個道理,你要是知道了,你念佛就有信心,你「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功夫就提得上來,提得上來,煩惱就斷,煩惱一斷,實相就現前,這就是《金剛經》講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一般是只講解的那部分,我們是把這句話解跟行合起來講,我們剛才解釋當中有解有行,跟一般的講法不太一樣,這是明白本經的力用。那麼方法這麼殊勝,你不願意接受也沒有辦法,你願意接受,誰都動搖不了你,為什麼?因為你明白這一部經所被的根器,這是第五個-所被根機。什麼樣的人是攝受的根器呢?三個字-「信、願、行」,你具足信、願、行,那就是受持淨土法門的當機眾,這個當機眾,不在於別人,在你自己,你自己願不願意接受?願意接受,那你就是當機,不願意接受,還要懷疑,還要認為自己沒有基礎,要去夾雜其他的方式,那就不行,這個就是沒有信。沒有信呢,就不會真正的發願,沒有真正的切願呢,你就不會老實念佛,所以你就不屬於淨宗攝受的眾生。實際上,淨土法門沒有一個眾生受持不成就的,所謂:「萬修萬人去」,只要你肯學、你肯念,都能夠有成就,不要說人道、畜生道、餓鬼道,甚至地獄道,都能夠有大成就,這個是真的,你們去看《淨土聖賢錄》,裡面都有說到,動物,甚至中陰身,中陰身就是人死以後,還沒有準備投胎到哪一道去,他不屬於人,也不屬於鬼,我們稱之為「中陰」,中陰身也能夠出三界,即使墮到鬼道,也能夠解脫,真的是凡具信心者,皆得解脫啊,所以這個是所被的根器。你要知道這太陽光是普照的,何況阿彌陀佛叫超日月光佛,他的光超過日月,即使你在無明覆蓋極重之處,無明啊,你被無明覆蓋得非常嚴重,他都能照破無明,這是超日月光的功德,日月雖然明亮,但是你進來屋子裡面,它的光就沒有辦法照進來,你躲在無明這個宅窟裡面,佛光還是照得到,日月是世間光,所以你肯念佛,那麼必然得佛力加持,這個是所被的根器。那麼這麼殊勝的方式,一定有人懷疑,大概是方便說吧,不能夠這個,我們講的-成就圓滿的佛果,所成的佛,大概是小乘的,或是權教的,不是圓滿的,那麼你就要明白藏教所攝,這一部經-《無量壽經》,在修行方法上面,我們判為圓頓法門,在二藏裡面,我們判為菩薩藏,二藏是聲聞藏跟菩薩藏,判為菩薩藏,是屬於大乘。那麼《無量壽經》裡面也講到,你能夠受持淨土法門,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淨宗不是小乘,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化城,化城是什麼?暫時住的地方,譬如說:你要從甲地到乙地去,中間暫住的一個旅館,這個暫住的飯店,飯店也建造得非常華麗,但是終究不是目的地。佛說小乘是暫止化城,淨土宗叫一超直入,我們一念佛,就立刻到達彼岸,從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非常的快速,你要明白了這一層的道理,那麼你對於淨宗,攝受眾生超脫的方法,你就能夠信受,你就不會懷疑大概是佛方便說,你要是有這一念懷疑,那也是沒有具足「信、願、行」,所以這個道理-這十門開啟,它是有連貫的,每一個你都要懂得,才是真正的受持這一部經啊!這十個,少一個你都沒有辦法成就,所以藏教所攝裡面的內容,就是告訴我們《無量壽經》是屬於圓教,在修行方法是屬於頓超,那麼釋迦牟尼佛這一輩子講經四十九年,裡面就光我們統計出來的,講到淨土的經典就有兩百多種,非常的多啊!表示淨宗法門非常的重要,所以它是佛法傳來中國的第一批經典,佛法傳到中國來,那個時候-漢朝,交通不發達,要傳來中國,那對於經典一定要有選擇,第一批傳來中國的經典,就是《無量壽經》,所以表示它非常的重要,這個道理,這個故事很少人知道,知道了也不一定相信,認為大概是你們學淨土的自己「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但實際上你去看,真正是第一批傳來的,也顯示說這一部經的重要。那麼第七個就是部類差別,部類差別就是介紹還有哪一部經跟淨宗是屬於同部或同類的,像這個阿彌陀經,彌陀經跟淨土它就是屬於同部的經典,小本的彌陀經,因為裡面都是提倡一心持名,執持名號的方法。那像觀經呢就是屬於同類,同類的經典。那其它還有帶說淨土、或是憶念淨土,都算是同類,帶說的它就是我們剛講的,有兩百四十餘種,二百四十幾種。那麼你知道這一些,像彌陀經你就可以方便的受持,可是你如果真正要了解淨宗,那麼還是需要看無量壽經,因為從古到今大家就是受持阿彌陀經,所以你問他為什麼阿彌陀佛可以接引眾生,他一定跟你回答不知道,阿彌陀佛有幾個願,他也不曉得。那在古代交通不發達,不像現在印刷術非常的發達,無量壽經有五種本子,能夠完全看到的不多,所以有人會說三十六願,有人會說二十四願,眾說紛紜,那麼你對於淨宗就沒有辦法了解了,很難去認識到,所以我們還是鼓勵你看無量壽經,這個無量壽經要是讀熟的話,我聽到過最熟的二十五分鐘就讀一部,剛開始讀,兩個小時讀一部,不熟;愈讀會愈順,愈順你會愈愛讀,愈讀會愈有味道。尤其是我們無量壽經,會集了從漢朝一直到宋朝的這些翻譯本,有漢朝的文字一直到唐宋的文字,對於你中文的程度,學古文都非常的有助益,能夠幫助你。但是你學了古文要來學佛法,那沒有這麼簡單,學佛不在於高學歷,你即使讀到你是文學博士,你對於佛法的境界,沒有辦法完全的了解,佛法是靠修行的,經典的意思只有三個字,無量義啊!所謂「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大根的解大法,小根的解小法,不定的呢?根器也有不定的,聞大法解小法,聞小法解大法,都有。還有一種是劣根的,聞佛法解成世間法,解成邪法,這一類的也有。所以經典它確實是無量義啊!聽大乘經要殊勝的善根因緣啊!真正講大乘的人不多,大乘當中講淨土的又很少,多半講淨宗的就是教你念佛,你看到淨土法門出現的地方,多半都是在殯儀館,那確實很可惜啊!所以這個經沒有人講、沒有人受持,原因在哪裡?因為它有五種原譯本,原來有十二種,但是因為戰亂所以丟失了七種,幸好只剩五種,不然大家沒有辦法受持;當然這七種丟掉是非常可惜。所以不要有戰爭,戰爭造成的傷亡非常的嚴重,你想要這世界和平,只有兩個字可以做得到,吃素!吃素才能遠離戰亂,你不殺眾生眾生絕對不會殺你,所以吃素是真正世界和平的方法,這裡面有非常深的道理。那麼無量壽經原譯本有五種,但是大眾不容易受持,所以民國初年由夏蓮居老居士將它會集成一種,就是我們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那這就是第八個譯會校釋。雖然有五種原譯本、有四種會校本,王龍舒居士的、魏默深居士的、彭際清居士的這三種,再來第四種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那麼在其它的會集本當中,多半會集都有問題,這個問題都是去改動原來的經文,唯獨夏老居士的沒有,沒有加任何一個字,連經題他都不改,經題他就是取十二種原譯本當中現成的,所以你看無量壽經,不但看了五種原譯,連其它散失的七種你都讀到了,相對於讀到。因為佛門的經題在定的時候,就涵著全經的義趣,七種丟失的本子,內容丟失掉了,但是在藏經的目錄裡面有存下來,所以我們看得到它的經題,但是經文沒有了,那麼這樣的關係,就有會集的必要 。所以在各個會集本當中,我們提倡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這是幫助大家修學淨土,所以你看了這一個本子等於看五種原譯本,對於淨宗又能夠有最全面性的了解,最完整的,所以這個本子值得我們受持,這是第八個譯會校釋。再來就是第九個總釋名題,這無量壽經的題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佛說大乘,就不是小乘,無量壽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現的國土呢,莊嚴清淨平等覺,所以這個經題顧名思義,就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從因地初發心,一直到成就如來果覺,顯現出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攝、受眾生的方法,全部都是依自性、依如來藏而說的。這是經題裡面涵蓋的意思,所以你看這九條它是互相貫通的,一條可以涵涉其餘的十條,應該說是十條互相貫通,一個可以涵蓋十個,細分開來是十條,它隨舉哪一條都涵涉著其它,這就是華嚴的無盡玄義啊,這是華嚴宗用這個十門開啟啊,華嚴是圓教,圓教呢什麼叫圓教?就是要告訴我們事跟事沒有障礙,事事無礙,所有一切諸法就如同燈光,我們現在講堂裡面的燈每一盞都不同,每一盞都發亮,發出來的光明,跟其它的都沒有障礙,這個是華嚴圓教的宗旨啊,以無盡才稱為圓宗,跟天台家講的圓有一點點不同,但是基本上完全一樣,只是華嚴宗所說的呢,它是注重在於重重無盡之上,如同燈光互相照耀沒有障礙,這個是華嚴。那麼我們玄義的精華,大致上講起來就是這個樣子,那麼下一次要講的,就是直接進入經文的部分,這部經我們講了一年多,所以才在今天又把它重新說一次,這個玄義講了一年多,因為有的同修沒有來,有的同修是早期來的,一開講就來,有的是到中間才來,那麼前面的就沒聽到,所以利用今天這一個小時,把無量壽經的玄義再講一遍,實際上只能講一點點,講最重要最重要的,詳細的呢,你可以去聽我們之前所說的內容,那麼想要了解經文的,你下禮拜就要來參加。這個經的經文裡面啊,所說的比玄義更為詳細,講述的阿彌陀佛從因地怎麼修行、怎麼樣用心、怎麼樣待人處世接物、一直到成佛他怎麼表現,乃至於他的國土是如何,這些細節的介紹。那麼我們眾生要怎樣來往生?後面的,你的五戒十善要怎麼修?那麼再來告訴我們,法滅的時候,這部經還要再住世百年,可見此經超度眾生的力量,裡面講得非常的詳細,什麼樣是真正信?什麼樣是不信?什麼樣是半信半疑?往生到淨土,四土、三輩、九品之外,還有一個品叫做邊地疑城,裡面也都有詳細的說明,所以是非常難得的一個講座。那麼這個經文的部分,我沒有預算什麼時候把它講完,反正我們就是慢慢講,要是講得急、講得快,大家聽得也很累,慢慢說,所以是長期的講座,你們要是有時間都來參加,長時期的熏修,你的煩惱才能斷得掉。實際上也不算長時期啦,一個禮拜也才一個小時而已,但是能夠相續,你就能夠學得到,這是要耐心,不能夠急啊,你心一急,所謂欲速則不達。那麼我們在經文裡面,還會再詳細的說明,這個修行的方法、修行的心態,要怎麼樣來學,你在淨土宗才會得力,玄義的部分我們也只是講一個大概,那麼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來念佛迴向,也把你們今天修行聽經的功德都帶回去,迴向給你們的冤親債主,那麼把聽到的道理落實在你的生活上,這才是真正的迴向。你們都會念迴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但是呢真正的迴向,不知道怎麼迴向,迴向就是「迴己所學,向一切眾生。」這是真正的迴向,你這樣迴向,這樣迴向的功德才真正透出來,不然都只是藏著而已,所以為什麼修學這麼多年還是老樣子,連臉相都沒有改,錯誤的動作、錯誤的習慣,從初學佛一直帶到你現在,就是沒有做到真正的迴向,那希望這個道理大家都能夠懂得,佛法是重實質不重形式,這個要知道,好我們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