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 星期五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八十四)


諸位同修,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一頁--第三行「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等。而為上首。」好,那麼我們上一次講到的目犍連尊者,目犍連代表的是神通第一,那麼迦葉尊者呢,也講了一點點,不過呢沒有講得很完整,沒有全部講完。那麼我們今天呢接著來講大迦葉尊者,迦葉,翻做中文叫做飲光,飲就是飲料的飲,吞飲的意思,光就是光明,因為呢他身上有一種光明,只要他出現,其他的光明悉皆隱蔽,就是被他給吞沒了,被他吞沒了,被他身上的身光給吞沒了,所以呢就稱他為飲光。那麼他是這個他父親祈禱畢缽羅樹所生下來的,所以呢也叫做畢缽羅。為什麼迦葉尊者身上會有光明呢?因為過去的時候在毗婆尸佛那個時候,那麼毗婆尸佛滅度有一位貧女,這個貧女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乞丐,非常的貧窮,那麼他剛好經過一間廟宇、寺廟,那麼這個寺廟呢年久失修、破舊不堪,那麼在佛像,這個廟堂中的佛像呢,被雨淋濕了,身上的金漆都掉了,那佛像上面呢不曉得是誰給他帶了一頂斗笠啊,那麼這個貧女就看到佛像這樣子破舊不堪,寺院這樣破舊,他發心呢來重修寺院,可是他是一個乞丐,那沒有足夠的財力來修這個寺廟,以及給佛像貼金,所以他發願乞討,把乞討的錢存下來,那麼就這麼樣相續了十幾年了,這十幾年了,乞討下來也存了一些黃金,修寺廟也夠了,給佛像貼金也沒有問題,那麼他就請了一位這個貼金的師傅,來幫佛像貼金,那麼這個佛像—這位貼金的師傅,他就問他,你為什麼要做這種事情?所以---那這個貧女就把他的發心告訴他,所以他也很受感動啊!他說那不然這樣子好了,金子的錢你出,工錢我來發心,我不收工錢。所以他們兩個人成就了這個為佛像貼金的功德,那麼後來他們就結婚成為夫妻。所以這個故事大家就要知道,一個貧女發心,經過十幾年他才能夠完成佛像的貼金,所以要修福的人,還真正要有福報,你們大家現在都有福報,都應該來幫助眾生,為佛教、為眾生出錢出力啊!而且福越大,修得越快!你看這個貧女雖然貧窮,但是他的耐心,可以持續這麼久,持續非常的久啊!那麼也完成了他的心願。那依現代人來說,要做一點功德,為佛像貼金,那實在是太容易的事情了,可是在以前非常的困難,何況又是乞丐。所以呢現在有福,你現在就要布施,這古德講啊「有錢不布施,死了一場空啊!」死了以後,你什麼都帶不走啊!這個是事實真相啊!所以你要把這個生滅變化的東西,轉化為實質的功德,這就是在生滅當中去見得不生不滅性啊!所以有錢,你不要自己享用,你自己享用,你的福報,只有你自己一個人,你要拿出來,大家一起用,你的心量是大的,你的功德是稱性的,所以你修的福,會比這個貧女還要快啊!那麼因為他這麼真誠的發心,跟這一位貼金的師傅兩個人得的果報九十一劫…身上都散發出紫金光,散發出紫金光。那麼大迦葉這一世,投胎到這個摩羯提國的大富長者家,他們家非常的有錢,可謂是富可敵國啊,非常的有錢,那麼他生下來的時候,也是帶著過去生的福報,身上呢也有紫金光,所以他的父親知道他這個小孩不是一般人,甚至呢也有算命的跟他算,這個小孩將來會出家,那他的父母就很心疼啦!不想讓大迦葉出家,就是在他適婚年齡的時候,逼著他結婚,那這個大迦葉,沒有想要結婚啊!他也很有善根,他想要修行,他知道修行的好,他說我不結婚,除非你可以找到一個身上跟我一樣散發出紫金光的,我才跟他結婚。他的父母親因為家裡有錢啊,派人到處去找,真的在其他的國家找到了,這個女人的名字叫妙賢啊,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紫金光比丘尼…這個紫金光比丘尼,就是過去生的他過去生就是那個貧女,大迦葉尊者就是那個冶金師,就是我們剛講貼金的師傅啊!那麼這個很多同修都想到,我也想要跟大迦葉一樣,咱們來結個婚,一起來修行吧!你結婚就修不了行了,癡心妄想啊!他們是被逼的,結了婚以後,才發現兩個人都想出家,所以後來呢他父母親往生了,那麼大迦葉就把家產給散掉,兩個人就出家修行,那麼大迦葉尊者呢是一百二十歲的時候,才遇到釋迦牟尼佛,一百二十歲啊!不是年輕的時候,這大迦葉尊者是年紀很大了,才遇到世尊。所以我們剛才講的,你們不要想要像大迦葉尊者那樣子,以為這樣同修啊,很多學佛人學到後來退轉了,就說結婚也可以修行啊!這結婚不容易修行,不好修啊!他是因為放不下啊!所以才拿佛法說可以共修啊,可以同修啊!實際上呢就是世間心不死,世間心沒有斷掉,所以呢學了佛,還有這樣的一個思想,這種錯誤的觀念,存在他的心中,所以你們已經結婚的呢,那你就要看淡一點,你不要啊這個執著的太重,這個生死根本啊,欲為第一啊!能令眾生輪迴受生的,就是這個情愛之心,就是這個欲愛之心,這個是輪迴的根本,所以為什麼我們呢沒有拿世間的典籍給你們去學,我就怕你們生起了什麼世間的情欲,你們學大乘經典,心裡面想的呢是出離,出自己的煩惱,出自己的情欲,可是眾生帶有深重的業習、深重的情欲,一接觸他就顛倒。所以從古到今,為什麼眾生會相生不斷啊?人類一直繁衍啊,動物界一直繁衍啊!除非真正碰到了很大的天災,才會一起滅絕,那不然原則上沒有什麼動物是會絕種的,為什麼?他都帶著這個情愛之心啊!六道眾生都一樣!所以佛在經上講生死不休啊…這跟你孝不孝順是兩回事啊!這很多人都誤會了,以為我們沒有提倡《弟子規》這些東西,就認為說我們不講求孝道,不是的!是因為這些東西裡面所說的呢,勾起你的情欲、勾起你的愛欲,讓你放不下,所以我們沒有拿它來做為你們學佛的基礎啊!情愛心不能做為學佛的基礎,這個事情我們要相當知道,如果情愛可以做為學佛的基礎的話,那釋迦牟尼佛不用出家了,他在家裡孝養父母就好了啊!他父親給他找了一個印度絕世的美女啊!耶輸陀羅啊!他在家裡跟這個—真的是一個是公主一個是王子啊!他們可以很悠遊自在的過著生活,但是釋迦牟尼佛悟性非常的高,他出這個城門看到了生老病死這四種狀態,這個我們最近常常在講,這生老病死只有透過修行可以解決,世間的財不能解決、名不能解決、權力不能解決,世間再有權力的人,他敵不過生老病死,只能說延緩,但是他敵不過,甚至呢有的福報很淺的,他連延緩都做不到啊!所以呢釋迦牟尼佛他非常的有智慧,他知道選擇出家修道。這個大迦葉尊者呢也是相同的,非常有智慧啊!所以他們出家修行,離開這些世間的愛欲、世間的欲望,所以大家要讚歎出家,你不管他修的好不好,他能有這樣的發心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佛才講了一部《出家功德經》。古德講啊,「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高飛啊!」這世間人就像孔雀一樣,每天…有著華麗的身形,每天穿著好的衣服,吃著這個…珍饈佳餚啊!就像孔雀擁有色嚴身,但是不如鴻雁能夠高飛啊!孔雀不能飛啊!白衣雖有富貴力,白衣是指在家人雖然非常有錢、非常有勢、非常有地位,但是不如出家功德勝啊!這出家才是真正了生死的道路啊!歷代祖師大德都勸人家出家修行,都勸人家萬緣放下,他說即使你不能現出家相,你也要做個在家的出家人,就像這個大迦葉尊者,他還沒出家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在家的出家人,在家的修行人,真正修行,所以他跟紫金光比丘尼,只有夫妻之名,沒有夫妻之實,這個是值得我們讚歎的。那麼迦葉尊者在這裡代表的是頭陀第一,頭陀翻做中文叫抖擻,抖擻精神,也就是提起你的道心,提起你的道力,那麼迦葉尊者雖然一百二十歲才出家,那麼他所學的呢是頭陀行,年紀非常大,還是行苦行,但是這個苦行不是無益的,現在有很多無益的苦行,什麼叫無益苦行呢?在《達摩破相論》裡面講到,你只重事相,不知它的這個真如實性。就像供花、供水,你也天天供,有事相上的功德,但是呢這是無益的,為什麼呢?你不曉得為什麼要供花?你不知道為什麼要供水?你不知道它代表的義趣,所以你沒有辦法反觀,沒有辦法呢反聞,那這個就叫無益的苦行,也就是說你供花,只是形象上有供,你心地上呢沒有轉過來,所以這個花,你就要知道代表的是什麼,本性具足的六波羅蜜啊!自性沒有慳貪,所以行布施波羅蜜;自性沒有過失,所以行持戒波羅蜜;自性沒有這個怨恨,所以行忍辱波羅蜜;自性無身心相,所以行精進波羅蜜;這個自性常不動,所以行禪定波羅蜜;自性圓滿遍照一切,所以行般若波羅蜜啊!這是供花的意思啊!你要了解這層道理,不然你只有事相上的怎麼樣供花、供水果,那麼你行的呢也算是一種無益的苦行。那麼這個頭陀行有十二種,因為比較長,所以我就沒有講,裡面呢有什麼,有這個塚間坐、節量食啊,日中一食,也就是過中不飲漿。什麼叫過中不飲漿呢?就是你過了中午,有的法師會開緣,飲這個非時漿,那麼大迦葉一天就真的只吃那麼一餐,所以是過著就是比較辛苦的一個生活,就是苦行。那麼佛陀也很讚歎他,他說只要這個苦行不斷,我法不滅。所以這個苦行啊大家要曉得,要能對治自己的問題,有很多人他持戒到處跟人家炫耀…我日中一時、我能持什麼戒、能修什麼苦行,到處跟人家炫耀,那麼他心中的傲慢有沒有放下?沒有放下。他心中炫耀的我相有沒有放下?沒有放下。那這個苦行就無益,就是無益的苦行,沒有益處,對他沒有好處,他只是冤枉受苦而已,我們受苦要苦的不冤啊,你要苦的冤枉,那你這個是白苦了,你要知道為什麼要教我們行這些苦行?那麼每一個人的苦行都不一樣,有的愛講話的,你叫他一分鐘不要講話,哎呀,這就是苦行啊;那愛吃肉的呢,叫他一餐不要吃,對他來說就是苦行;那貪錢的呢,你叫他布施,他即使一塊錢對他來說,大苦啊!每個人苦行不同啊,問題是你行這個苦行,能不能對治你的毛病呢?其他的他不在意,他一天吃一餐為了省錢,因為為什麼?他愛錢嘛,為了省錢,他可以一天吃一餐,甚至那一餐還吃泡麵,那也沒問題啊,這個是愛錢啊;有的愛名的,喜歡人家讚歎他,說他是大護法,說他是大功德主,說他是大善人,拿錢出來布施,用錢來換名聲啊,布施錢財對他來說不是苦行,可是你要是罵了他一句,說你行偽善,他就很生氣了,叫他做好事不要讓人家知道,他就受不了了,這對他來說就是一種苦行,所以每一個人的苦行不同。你要是對家裡貪戀的,教你放下,來道場,來念個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來做義工,人雖來了,心裡面掛著,你叫他不要想,他沒有辦法,那這個對他來說就是苦行。所以苦行你要看啊,不是只有佛陀制的這個十二種是苦行啊,要看自己什麼習氣重,愛睡覺的,叫他少睡一點,一天睡五個小時、六個小時,他受不了啊,他每天一定要睡十二個小時,所謂睡覺睡到自然醒啊,那這個睡就對他來說是一種苦,叫他不睡,對他來說就是一種苦行,所以這個要知道,頭陀行是這麼修,不是對治那些你都不在意的、不貪的,這叫修行啊。那基本上是講十二種,那義理上展開來,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是苦行,無量法門都是苦行,像現在叫大家「直下見性」做不到啊,那這個見性,對你們來說、對大家來說,就是苦行;教你念佛,這佛號從第一句開始到我們念佛剎板,都不要打妄想,沒有人做得到,那這對你們來說就是苦行啊,所以你要會修,要懂得,不能依文解義啊,這十方諸佛都喊冤枉啊。迦葉尊者還有一個代表,他在這裡代表的是禪宗,他是禪宗的初祖,釋迦牟尼佛傳法給他,在《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裡面,大梵天王用精舍的畢波羅花供養釋迦牟尼佛,捨身為世尊的床座,也就是請世尊坐在他身上講經說法,這個大梵天王可不是一般的天王啊,我們忉利天再上去,大家都知道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去才是色界天,這大梵天王最起碼他管的是色界天以下的,這六欲天啊,所以呢他的福報非常的大,那你要是像三禪天的天王,他是娑婆世界的主人啊,摩醯首羅天王,他就管一個大千世界,一百億個日月,這一百億個日月裡面,不管什麼天王都歸他管,他福報更大,那麼大梵天王捨身為床座,請世尊講經,用精舍波羅花供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上座,就把花拿起來一捻,大眾不知道佛這個是什麼意思,只有迦葉尊者自己一個人在經上講的破顏微笑啊,這就是所謂的「拈花微笑」的公案啊,他是出自於《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這部經裡面,那釋迦牟尼佛知道了迦葉尊者明心見性,所以他講: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咐囑摩訶迦葉。所以呢,這個是迦葉尊者代表的是禪宗的初祖,也就是禪宗,他是禪宗的初祖,代表的是禪。那麼我們呢現在能看到經典,也要感恩迦葉尊者,這個迦葉尊者在佛滅度以後,發願集結三藏,經律論三藏都是由他發起的,所以我們今天能夠看到佛經-因為在當時候,世尊講經沒有錄影帶啊、沒有攝影機啊,那都是弟子們他們聽過以後記錄下來的,這後面會講到阿難尊者他講的經典,複講佛所說過的經,那麼迦葉發起集結,所以我們才有經典可以看,這個是飲水思源。那麼迦葉他年紀也大了,要滅度,但是他這個滅度不是真正往生,他是入定,他到雞足山入定,我看有一些人在爭論,到底是雲南的雞足山?還是印度的雞足山?實際上這不是很重要,為什麼呢?你心裡有佛他就在那裡顯現啊,所以有人是在雲南的雞足山見到大迦葉尊者,有人呢是在印度的雞足山見到的。那麼大迦葉尊者要入滅以前,傳法給阿難尊者,主要也是阿難問他,他說:師兄啊!他稱大迦葉尊者稱師兄,他說釋迦牟尼佛,世尊,除了袈裟咐囑你以外,還有沒有什麼別的傳給你啊?他就叫一聲阿難!阿難回答:是!他說倒卻門前剎竿著,這阿難這個時候,身心世界一切知見就放下啦。什麼叫門前剎竿呢?以前的寺院門口都有一支我們現在講的旗杆,所以那個稱為剎竿,剎就是寶剎的意思,寶剎門口的旗杆,那旗杆是幹什麼的呢?就像我們現在的海報一樣,如果今天有講經法會,他們就會把幢升起來,你們現在在外面看到的那個是幡,幡是長方形的,那麼幢是圓形的,幢,有一句話叫法幢高樹,就是指這個意思。法幢高樹就代表今天有講經。那麼阿難他是聽過佛所有經典的,心中也確實存了不少知見,所以迦葉就告訴他,將你心中的這些知見一起放下,所以阿難尊者開悟了,那迦葉呢傳法給他,跟他講一首偈子:「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非法」,這是迦葉尊者付法給阿難,所以阿難尊者呢是禪宗第二代祖師,第二代祖師。那麼傳法給他以後,他就到雞足山去入定了,一直要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他才會碰到彌勒菩薩下生來成佛,那麼他要把四天王供養世尊的這個缽,還有佛的姨母為釋迦牟尼佛織的這個金縷袈裟,交給彌勒菩薩,所以他入定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那麼有一些有因緣的人有看過他,像英國的有一個哲學家,他就在雞足山看過迦葉尊者,後來這位哲學家,他本來不相信佛的,甚至他的哲學論文就是專門批評,現在講的無神論者,應該是說他所做的這個哲學的論點,他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佛也沒有神,是專門在批評佛法的。但是他見到大迦葉尊者,回心轉意啊,受了三皈,那麼聽說現在也出家了,在這個我們講的這個南傳的佛教裡面出家,所以這是跟大迦葉尊者特別有緣。那麼迦葉尊者在法華會上受世尊的這個菩提記,世尊給他授記,將來成佛叫光明如來,光明如來,他的國名是光德,國名光德。所以可見這個迦葉啊決定成就,那麼這個是講大迦葉尊者他的故事,他的一個簡介。那麼在《無量壽經》表法,很簡單哪,「禪淨不二」,為什麼呢?他是禪宗的祖師啊,禪宗的祖師啊,是西天的初祖,也就是釋迦牟尼佛傳法給他的,傳法給他,這代表修行淨土宗不是小乘,也不是不了義,是絕對了義之法,絕對的了義,這一點大家要有信心,我發現很多同修信心不夠,整天妄想著,自己是不是哪裡沒做好,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甚至懷疑自己可能沒做好,沒做好沒有關係,發現過失你把它改過來就好了,那個無所謂啊,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啊,你起心動念不怕,就怕你起了以後呢,那心一迷,隨順這個妄念跑掉了,那你就變成凡夫啦。所以我們講經一直強調的,你要相信自己是佛,這個相信不容易,為什麼?你每天都看到你自己有貪瞋癡啊,我怎麼會是佛啊,但是你不曉得這驅動貪瞋癡的是佛性哪,佛性是驅動貪瞋癡的動力啊,那貪瞋癡是佛性的迷用,迷惑的作用,也就是你迷失了佛性,就顯現出貪瞋癡的作用,悟了佛性,就顯現出戒定慧的作用,用雖然有兩個,一個是戒定慧,一個是貪瞋癡,一個是覺,一個是迷,但是體性是一個,這個道理你要能夠明白,你要能夠相信。現在的人為什麼會被這些境界給轉,尤其在佛門,有很多的這些我講的比較不負責任的講經的法師,他告訴你這些世間話,這些世間法,讓你心裡面產生出慌亂,產生出顛倒,所以對於淨土宗、對於佛法、對於大乘沒有信心,甚至他還告訴你,這大乘沒有辦法修啊,大乘太高了,還是要從基礎開始,他講這種話,惑亂大眾,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怎麼會沒有基礎呢?這釋迦牟尼佛一出世就講啦。所以為什麼我們在玄義裡面講的,你這個分科判教你要瞭解,華嚴擬宜領實,這告訴你,你就有如來智慧德相啊,這如來智慧德相是眾生本來就具足的,本來就具有的,這個東西你不用懷疑啊,這個東西你懂了,那你有基礎,你其他修五戒十善這個是枝葉啊,「於戒不急不名為緩,於乘不急乃名為緩」,那你明白了以後,你要乘戒俱急啊,乘是佛乘哪、教乘哪,戒是我們講的事相上啊,你事相上沒有做到,沒關係啊,可是你對於心性不瞭解,對如來藏你迷惑,那這個是大問題,你其他做得再好,你都是盲修瞎練,你都是迷惑顛倒,所以弘一大師講的:「這個初學佛的,《華嚴經》是根本」。《華嚴經》你們不要覺得難哪,《華嚴經》沒有很困難,講的就是我們生活的狀態,原原本本的樣子啊,你不要被前面的這些雜神眾、異生眾、異生性的、同生性的,給它搞糊塗了,那個都不是重點。不管同、不管異、不管是鬼神、還是天王,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的顯現,都是毗盧遮那佛-因地修習稱性的梵行所顯現的。毗盧遮那佛是誰啊?不是別人,就是你們啊!你向哪裡去找毗盧遮那佛?有人把毗盧遮那、盧舍那、釋迦牟尼佛這三個,把它分,強分為三個,實際上,這三個是一體啊!所以你不要認為《華嚴經》很難,《華嚴》的十玄門、《華嚴》的法界觀,講的不是心外的境界,就是我們眾生現實的境界。那麼最簡單的,一開宗明義「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個道理你要能夠明白,所以你才有修行的根。為什麼?你相信自己是佛,這跟淨宗講得完全一樣。蕅益大師說:「信、願、行。」信分為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六信第一個,相信自己是佛。完全一樣。這個是修淨土的根本,不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枝葉啊,所以你們學淨土,你要依祖師大德的。《彌陀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也不是五戒十善,是具足信、願、行者,才稱為善,這是大善。所謂「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你有信、願、行,你能夠超脫一切惡;沒有信、願、行,都是世間有為的行法,這有漏啊!什麼叫有漏?就像一個這個瓶子,下面破了一個洞,你沒有辦法裝水,功德法水沒有辦法盛滿啊!這有漏啊,你用這個世間做為基礎,這個不能成就,不但不能成就,還毀壞你大乘的善根,我講這個話是真的,這個話是諸佛如來告訴我們的,絕對不是妄語啊!你們要用現代人給你的方法,我在這個講座告訴你們:「不敢保證你會有成就。」那是世間人給你的方式,我們精舍,只給佛法,絕對不夾雜。這世間人用的世間法,對大家損害非常的大,勾起眾生無始劫來的習氣,沒有辦法成就。就像一個生病的人,他已經在生病了,你還給他放到都是細菌的環境裡面,那你說他的病會好嗎?有一種很很愚笨的說法叫「以毒攻毒」啊!但是實際上,他會被這些細菌給毒死了!為什麼?沒有這個本錢。有些人說:「我在紅塵當中修啊。」自己就是世間人,就是紅塵人啊,他要修什麼?只會貪染的更嚴重而已。所以你在佛門裡面,夾雜著世間法,就好像你是一個病人,然後再把你丟到這個-都是細菌的環境、都是病毒的環境,你很快就病死了。那佛法呢?是沒有,就像這個病人,來到了一間完全沒有病毒的空間,沒有任何細菌,所以他病好得快。再加上如法的醫藥,服這個釋迦牟尼佛的甘露法水,所以你身內的無明、貪、瞋、癡,統統都可以除掉。這叫-這個是好的緣啊!所以大家不要沒有信心。不要想說:「唉!我業障很重啊!」很多人講這句話,其實是給自己懈怠、懶散還有苟且一個台階下,自己想下台啊,不是真正想修行。或是有的人看到法師-有些居士在佛門裡面,他學得久了,老眾生了,看到法師就先懺悔,為什麼呢?他怕我們講他。懺悔啊!師父懺悔啊!我很懈怠啊,我很偷懶,他把你要講的都講掉了,一般法師也就「是啊!是啊!你都知道了。」碰到我就不一樣「既然這麼懈怠了,你還不來!毛病這麼重,還不願意改!」所以你不要逃避自己的問題,不要一直認為自己業障深重,你認為自己業障重,你的業障就只會愈來愈重,為什麼?你自己一直給自己找藉口、找理由、為懈怠呢找方法、為煩惱習氣找出路。《楞嚴經》講:「一門超出妙莊嚴路。」啊!你是一門墮落,妙莊嚴啊!也很莊嚴,莊嚴地獄去了,地獄也稱性啊。所以呢這個學淨土,你們要有信心,絕對不懷疑,絕對不夾雜。法會能不能做?可以做。但是呢你自己要知道-你去做法會,是不是為了趕熱鬧去的?現代法會,很多都是聯誼會,當然也有幾個如法的。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是為了熱鬧去的,以為呢做做法會,他就能夠消災免難。自己不想修行,希望呢人家來超度他,或是有的告訴你-做法會也是地藏法門,也是修行啊。可是我在《地藏經》從來沒有看到地藏菩薩去做一場法會啊!地藏菩薩也沒有做三時繫念啊!也沒有做這些經懺佛事啊!地藏菩薩怎麼超度?你看光目、光目女、婆羅門女,他自己用功,把煩惱給降伏了,迴向給他的父母親,迴向給冤親債主啊,這是超度的方法,所以你們不要再自己欺騙自己了。所以回過頭來看,法會不是不能做;我們絕對沒有反對做法會,但是你要會做。你要不會做,在這裡面不能隨文入觀,不能專心只是呢唱唱跳跳,那就沒有任何的利益存在,那麼這裡呢迦葉尊者代表的是禪…淨土宗跟禪向來也都是吵架吵不完啊!從以前就吵到現在,學淨土的說學禪的墮空,學禪的說淨土的執相,拿《金剛經》來批評淨土宗,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那學淨土的不甘示弱,就用《四料簡》攻回去「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它去」,《金剛經》講三心不可得,你說當下即是,你當下是過去心?現在心?還是未來心?這三心,你說的當下,是哪一個心?打不完,吵不完,不曉得這個是方法不同啊!可以肯定的,學禪的人根器,確實比較好,這個沒有辦法抹滅的,但是學淨土的呢也不算太差,只是呢他入手的方式不同而已,淨土宗就是執持名號,以見佛為目的,禪宗呢不取於相,只管本性,直下見性,那見性跟見佛一樣嘛!所以你看《觀經》講的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啊!佛心者,就是禪宗講的自性佛啊!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我們見到阿彌陀佛的身像就等於見到佛心啊!完全沒有差別啊!可是後面的學人互相毀謗,你引經,你要以經註經,用經典來註解經典,你不要以經來謗經啊!所以有一些學禪的,學了幾句口頭禪,看了一些道理,想了一個境界,那叫相似般若,相似的不是真的般若智慧啊,相似般若,把這個禪宗的這個知解,存在胸中,在那裡起觀照,整天想著那個道理,把影子當做是真心,以為自己見性,就到處批評,學教的也不行,學這個…淨土的也不行,都是著相,他不知道他自己就是永嘉大師講的「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避溺投火,溺就是溺水,他今天不溺水了,但是掉到火坑裡面去了,一樣粉身碎骨,著空跟著有都是病,那淨土宗有沒有著有呢?說實話不算著有;著有是執著在上面,你放不下、捨不掉,就像你們貪戀世間,這一樣啊!一件事情掛在心中,唉呀,沒有做不行啊!這就是著有啊!可是我們念佛不著有,為什麼呢?不光是不著有,還能離一切有相,離一切空相,非空非有。念佛的時候,心裡面沒有任何的煩惱,純是佛念,這不著有相,佛號歷然,字字清楚,我們的心不昏、不昧,這不著空相啊!非空非有啊!這念佛的時候,止息一切妄念,觀佛的身像,止觀雙運啊!止觀雙運是什麼?就是禪那…就是禪那,這三種修行。所有的修行離不開三種:奢摩他、三摩波提、禪那,禪那就是止觀雙運,前面一個是止,一個是觀,所以淨宗在起用的時候,在修行的時候,就是禪那,止觀雙運啊!《圓覺經》講「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器中鍠,就像樂器裡面的簧片你一吹,它音聲就從簧片裡面抽出來,不著有,也不著空,這是《圓覺經》上的比喻,那麼淨宗也是如此。你要說淨宗是止也可以,說是觀也沒有問題,止要止到究竟,觀要觀至究竟,所謂這個《妙宗鈔》裡面講的「取捨若極,與不取不捨,亦非異轍。」取要取到究竟,念佛要念到究竟,捨呢要捨得徹底、捨得乾淨、捨到極處,那跟不取不捨是完全一樣,亦非異轍,異就是不同的意思,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轍就是車子的輪胎的痕跡,亦非異轍、是相同的,所以不要再去分別,你要知道這念佛確實可以達到究竟,這是迦葉尊者在這裡的表法,所以學禪的同修,你不要再引《金剛經》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不知道你引這一部經,也是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謂離文字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啊!所以不要再以經來謗經,用經典來互相毀謗、互相詆毀,這個不對。經要以經註經,用經典來註解經典,所謂「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啊!」僧讚僧,要用經典來讚歎經典,出家人要互相讚歎,四眾同修,要互相讚歎,你不要想說我們是學淨宗的,我們師父講學禪不能成就,你就開始看到人家學禪的,就開始起煩惱說不了義,或是呢有的人很誇張,你講的跟我師父講的不一樣,用詞不一樣,表情不一樣,你那個不如法,那像很多同修聽了我們老和尚講經就有這個大問題,他判斷一個人講經如不如法,他不聽他內容,他聽他有沒有跟 淨空老和尚講的一樣,那可是釋迦牟尼佛講經的表情,也沒有跟老和尚一樣啊!歷代諸祖老和尚,也沒有像 淨空法師這麼樣講經啊!倒過來想一想啊!所以要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啊!現代都是依人不依法,依這個語言,你講的有沒有跟我師父相同,有沒有跟這個他的表情相同,有那就講得好,所以很多不會看的,錯失了學佛的因緣,錯失了良機啊!那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你們學法要會學,不要當師父迷啊!你當師父迷,沒有用,你學不到東西啊!你只會聽事相,事相上的!甚至你連事相也沒聽懂,東拼西湊,自己又解出一篇道理來,為什麼?有時候你聽經聽到睡著了,剛好前面那一段聽到了,中間沒聽到,後面又醒過來了,接在一起,所以有人聽成讀經是讀給佛菩薩聽的,那個「不是」沒聽到,為什麼呢?講到「不是」的時候他睡著了,這叫斷章取義啊!這個每一位同修都要曉得,你們聽經不要當師父迷,師父迷沒有用,這個不會有成就,你不能想說我師父講的都對啊!你們沒有講的跟我師父一樣,那你就是知見不對啊!有些同修是這樣跟我講的,我說那你看看祖師大德有沒有聽 淨空老和尚講經?對不對!這個我們腦筋要清楚啊!是法要與真如實相相應,不是跟他的表情相同,跟他的這個動作一樣,甚至音聲一樣,有的人學我們師父講經,我們師父八十幾歲,他才三四十歲,學一個八十歲人的樣子,你說坐在那邊不像話啦!學八十歲的人教訓人的口氣,那這不是他該學的。所以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身份,自己是什麼樣的立場,來做表現,那麼自己呢是什麼樣的根器,自己有哪些問題,你聽經你要聽你有問題點的地方,能夠除斷你問題的地方,你不能只聽自己聽得懂的、聽自己愛聽的、聽自己認同的,那不行,聽經要把我執放下、要把我見放下,就是不認同的,你要把它轉過來,為什麼?不認同是我們境界不到,不是法有錯,不是經典有錯。所以你要學經教,你首先就要認為自己的知見全部都是錯誤的,完全的放下,依佛陀的知見,依祖師大德教我們的,這個才行,不然你聽再多,都是我執我見,你沒有辦法契入,你對經教不能夠明白,這個很重要,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