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五十四)


諸位同修請掀開《無量壽經》卷首筆記,看第二十四頁,第三小段,專接上根,傍及中下。疏鈔曰:「明信位初心,有四種機。以禮懺滅罪被初機,以修習止觀被中機,以求生淨土被上機。初謂業障眾生,中謂凡夫二乘,是知淨土是大乘菩薩所修矣。」那麼這一段的義趣最主要是要講的用持名的這個方式,它不是一般的小乘,也不是有相的修法。它是善巧方便,從妙有入真空。因為前面第二段它講到的,是專為凡夫,那這裡又說是菩薩所修,那麼很多人看了會有疑問,為什麼凡夫可以修菩薩的行為?修菩薩的行呢?那麼要把他說明清楚。也就是說淨土法門它不是一般的小乘或是不了義法。那麼它是為了幫助凡夫開的大乘佛法,大乘了義的修學方式,這兩段要合會起來看,合會起來看就不會有疑惑。那麼有一些人,他會誤解,他說持名是執著?是有相?大概是佛方便為這個眾生說的,所以呢念佛可能功德不大,或是小乘,甚至是不了義。那麼以前的人有這樣的疑惑,所以呢在《彌陀疏鈔》裡面,蓮池大師就為我們引出這個《大乘起信論》來做說明。那麼釋大家的疑惑,使大家心開意解。那麼《無量壽經》裡面也有講到,你能修學淨土的,它說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所以是佛的第一弟子。什麼叫第一呢?是最殊勝。弟子當中當然沒有高下,沒有說修學淨土的第一,學禪的第二,沒有。是說他能夠得到,佛法中最方便、最究竟的、殊勝的成就,這叫第一弟子。所以佛的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那麼《起信論》這一段文,我們上一次就有說到,那麼證明呢不是一般的二乘法,甚至人天乘不了義法,那麼這個我們要相當地清楚。很多人在現代,他修學淨土,淨土宗看似非常的興盛,大家都在念佛,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呢它才會被排斥為不了義教,不了義的佛法。甚至呢說這個持名、念佛是念給死人聽的,超度的時候用的。那麼這個是對淨土的修學有非常大的誤解。所以我們才需要來講這一部《無量壽經》,才需要講這個《彌陀經》,讓大家能夠沒有疑惑。所以這一段很明顯的就說明出這個是菩薩所修,證明淨宗念佛的方式不是一般的不了義。那麼了義跟不了義要怎麼樣來分別?現代很多人把不了義當成了義,那就會錯過這一生了生脫死的因緣。甚至呢認為把世間法搞好了他就能夠往生淨土,他就能夠出離三界,那這樣你當個世間人就好。佛法跟世間法如同兩匹馬,一個往東走一個往西走,背道而馳,不會走在一起。所以呢有些人他誤以為把世間法做好,他佛法他就學得好,那這樣釋迦牟尼佛不用示現這個出家給我們看,他就繼續當他的太子,之後呢繼承王位,那他就成佛了,天下的人都成佛!佛門裡面現在提倡孝親尊師,那麼這個是必要性的,可是你如果沒有出世的觀念,發出離心,中國的人都很孝順啊,就我們所知道,古代的人都非常孝順,那麼是不是應該每一個人都了生死?所以相當明確啊,這《淨土聖賢錄》它的厚度也才幾百頁,一點點而已啊,從歷代念佛求生淨土有記錄的,那如果說是你把世間法做好的,那麼《淨土聖賢錄》不會只有這麼少的份量啊,應該超越《乾隆大藏經》啊。為什麼呢?個個都了生死了啊,每一個都成佛了。往生淨土還沒有成佛,還要再修行。所以把不了義當做是了義,所以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他就有講到,他說:「莫將如來不了義法,迴為己解」他又說,說法是方便啊,方便是為了引入真實。那麼這也是現代,佛教的一個衰敗的一個現象,把世間這些東西,當作是能夠成道,我們講佛法分三個階段,一個是正法時期,再來是像法時期,再來是末法時期。這末法就是指,雖然有佛法,但是沒有人願意修行,可是它的道理,還是有的,還是存在的,如果完全都沒有佛法呢?那叫作滅法。像現在,在佛門裡面,雖然有佛法存在,但是呢,大家不願意修,所以幾乎等於滅法,還把世間法當成是佛法。那你說,這佛法滅不滅?早就滅掉了。所以,為什麼說,修學你要依著經典,你不能依你的情識,依你的妄想,顛倒,執著,甚至你在持理一個道場,你要有高度的智慧,我們要接引眾生來學佛,不能把他導回到世間裡面,你要幫助他來了生死啊,幫助他出離三界六道輪迴,所以修學了義佛法是必要性的,你了解正法是必要性的,不然,你會將不了義認為是了義,把不究竟的當作是究竟。那麼在《楞嚴經》上,有一句話,釋迦牟尼佛講得非常貼切,他說:各以所愛,每個人用自己所貪愛的,先習迷心,過去帶的迷惑的心,將為畢竟,所歸寧地,以為這樣子是究竟,圓滿。所以,現代人的通病,世尊在幾千年前他早就看到了,非常的清楚,那麼毀謗《楞嚴經》的,為什麼他們要毀謗呢?因為他們害怕。害怕釋迦牟尼佛說真話,他看到佛講真話了,他沒有辦法再繼續這樣子欺騙眾生了。穿著出家的衣服,你一定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個是出家人的一個本份,你要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你自己就要先修,要先學,你要能夠了解,那麼在家的菩薩呢?在家都是菩薩,菩薩叫作覺有情,要幫助佛法來弘揚,幫助正法來久住,出錢出力,這是一個佛弟子所應當作的事情,因為你知道佛法好,能夠令眾生徹徹底底的解脫他的苦惱,他的生死輪迴,所以呢,學了佛,除了自己修行之外,還要,我們講的護持佛法,所以,佛門的四眾,大家要互相的配合,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讚僧,這個是從古到今,不變的名言,你希望佛法興盛,你就不能在佛門裡面搞對立,起爭執。道場跟道場之間不要有爭執。人跟人之間,不要有對待。大家學的是一樣,用的是同一個心。這樣子,你就能夠修無量的功德,成就無上的佛道。所以,這一段呢,它是說淨土是大乘,不是小乘。最主要的意思是在這裡。我們看下面,「又《要解》謂持名-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這個是說,唯有上根利智的人,他才能夠透徹地了解,馬鳴菩薩,龍樹菩薩跟智者大師,還有永明大師,這些都是上根利智的。因為這個持名的方式非常的巧妙,一般人沒有辦法想像,從有念入無念,在通途法門裡面,那個是做不到的。有念怎麼會得到無念呢?念頭是有的,實際上,正在念的當下,無論是有念無念,念體,念頭的本體都是空的,空是什麼?真如本性。你了解這層道理,你的念頭就叫作妙用,它就不叫念頭了,它也不叫邪念,它叫正念。你知道這一層道理,那是上根利智的人。這是徹底的了解。那我們呢?中下根器的。你可以直接使用。為什麼呢?就好像你買了一台機器,雖然不知道機器裡面的構造是如何,怎麼運作的,程式是怎麼寫的,但是呢?你看過了說明書以後,你就會使用了,一樣可以得到你要的功能。那麼,這些祖師大德就好像設計這些機器的高級工程師一樣,那我們呢?就是一般的使用者。所以,念佛,你即使不懂這麼高深的道理,沒有辦法像馬鳴,龍樹菩薩他們這樣大智大慧,徹底了解,但是,你念佛必然得利益,同樣的是,斬盡一切戲論,破盡一切意見,戲論,現在的人很愛講戲論。講一些沒有用的話,不光是在家裡講,親戚朋友之間講,到各個道場去講,你叫他發心,叫他護持正法,他跟你打太極拳,我們講的,推來推去啊,所以,這個就是戲論。喜歡傳是非,喜歡分別高下,這些都是戲論,這些都是妄想顛倒,你要是不趁現在趕快把它斬盡殺絕了,不要再讓它起來了,那你果報現前的時候,那就是直接下到拔舌地獄去,或是下到耕舌地獄去,我們在講座裡面很少講地獄,很少講並不代表沒有,果報歷然啊,所以,雖然說,萬法皆空,但是呢,因果的轉變卻是不空,如果因果要是斷滅了,那你念佛也不會成就,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造善是因,得善報是果,這個要相當的清楚。所以這個戲論就要知道,喜歡講是非、喜歡搞熱鬧的,大家到道場做法會,那不是做法會,那叫開聯誼會。到那裡去聯誼,十方的錢你到那裡去聯誼,吃免費的、用免費的,你將來要還,你不修行沒有功德啊,十方的供養,它是讓你來道場來超度你的冤親債主、來修行用功的,那你如果去參加這個法會、或是打佛七,你是以這種散漫的心在用功的話,你要還十方,這個是佛門裡面講的因果,為什麼?受用不起啊。所以要覺察自己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問題存在,或是到佛門裡面很喜歡攀緣,我又認識誰、我又認識誰,又認識哪一位法師啊,又認識哪一位居士啊,這個也是戲論、攀緣啊。這個攀緣心你要是不除掉,那你就是道場的是非人啊,你就是給修道的地方製造混亂啊,你是破和合僧啊,破和合僧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唯除五逆,毀謗正法。為什麼破和合僧不能往生呢?因為正法你都不相信,佛法裡面叫你捨棄一切戲論,你不但不捨,你還到處造謠、到處製造是非、製造問題,那你不是這兩條都造了嗎?也不信正法,又破和合僧,又破壞人家修行、破壞人家修道,你們可以想一想,這樣子講有沒有道理啊?相當正確的觀念。所以不要想說我去做法會,散漫一點沒有關係。有關係啊,非常大的關係啊。不是法會不能做,是你存什麼心來做,如果你恭敬、你真誠,你不要散亂、不要攀緣,那麼你受用這個十方的飯菜,你受得起。為什麼?因為十方的護持就是要護持修行人啊。那你在這裡做一天的法會,你當一天的修行人,當一天的學佛人,那你是深信佛法,你也不謗大乘,也不犯五逆,那可以往生。很多人都想說,我不會造五逆,不知不覺在造;我有相信佛法,可是呢不知不覺地不相信啊。你不願意做、不願意轉,那就是不相信。所以真正要講起微細的行為,要講到起心動念,大乘佛法不是只有論心,是特別告訴你我們起心動念要注意,事相上也要注意啊。沒有人說學大乘,事相上可以不用持守啊,事相上它是有智慧的去開緣,但大乘確實偏重在存心、偏重在心法,那用心正確了,你事相上就會做得正確,理跟事是一如的,理就是心理啊;事就是什麼?言表啊,理事一如啊。所以呢我們自己是怎麼樣在存心、怎麼樣在用功的,可以回去檢討檢討,不然啊每天都以為自己有在修行,以為自己有相信佛法、相信佛所說的,那實際上呢,自己天天在造毀謗正法,毀謗就是不信,不信就是不願意轉,或是天天在造五逆十惡業啊,所以呢修行都要仔細的去觀照。我們看下面的,「因持名一法,乃至圓至頓,無上法門,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故曰深妙。但驀直念去,不假方便,不落思量,直起直用,自得心開。當下破盡戲論,蕩除一切計度分別。是能直下承當者,肉身大士也。」這肉身大士,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活佛,現代人不喜歡死佛,很喜歡活佛,死的那舍利沒有用啊,看到也不會警覺啊,還拿來當這個證婚的工具啊,這個呢是相當的不如法,把釋迦牟尼佛清淨的法身留給後世的這個舍利都給糟蹋掉了,佛所不允許啊。無論是大乘、無論是小乘,我們看到佛的舍利,看到佛的骨頭的舍利,你要有正念啊;看到佛牙的舍利,你就要想到佛他說法利益眾生,所以呢才成就佛牙舍利,你要想到經典啊,我要受持經典啊。一看到佛的身的舍利、骨頭的舍利,你就要想到我要行佛所行。看到佛的頂骨的舍利,你就要想到,我要學習如來的頂法,不著凡夫二乘,你要這樣子去存心這樣去用功,你才算是真正得到這個舍利的價值,這是舍利的表法,翻作中文叫堅固子啊。堅固就是說他在這方面得到究竟圓滿,圓滿當中的圓滿就是佛舍利,那你要是能夠這樣子落實佛法,那你自己就是如來的全身舍利。要不要去心外再別請個舍利、身外再別求個舍利?不用啊,每一個人身心之中就有如來智慧德相啊,這是佛授予一切眾生的舍利啊。所以如果觀念不清楚,不知道用心、不知道存心用功,那是著相,著相只能修福,不能夠有功德,你得不到功德啊。要是像我們剛才這樣子來存心、來用功,那你是得到如來真身舍利。如來的舍利在哪裡呢?我們精舍滿精舍都是啊,佛講的佛法就是舍利啊,堅固不變,亙古至今從來不變的真理啊,就看你們要不要請回去啊,我們一樓也有二樓也有啊,這些都是如來的真身舍利,真真實實的,從來不壞,無上的寶藏啊。所以你流通正法就是流通如來舍利啊,那你功德不可思議啊,縱然釋迦牟尼佛出世億口億舌來讚歎你的功德,他都讚歎不盡啊。為什麼呢?你流通的佛法,能夠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啊,那你得的就是聰明智慧,得的就是般若智慧啊,三種布施的功德,你都得到了。財布施,分內財、外財,如果你能印經那就是外財布施,印經又能夠拿去送給人家,親自去作這內財布施,那布施的是所謂的佛法,那你得的是般若智慧可以出離世間。你如果布施的是世間法那當然你在世間會得到你應有的好報。那麼眾生看到了佛法能夠理解、能夠修行、能夠出離六道輪迴,或是種善根,那你自己也同樣得到無畏的功德,施無畏的功德,這無畏就是所謂的身心安穩得大自在啊!你可以斷掉你的身見、你可以斷掉你的邪見、你可以打破塵沙破無明,這是真正的無畏布施,無畏的功德啊!所以這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健康長壽那個還不算什麼,你布施佛法流通《無量壽經》你得無量壽啊!這個是真真實實的功德。為什麼呢?因為《無量壽經》裡面的內容就是惠與眾生真實之利,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你在網路上,你在你的生活當中讓人家可以接觸到佛法,不管用什麼方式你都有無量的功德,這個是真真實實的不會假的。所以呢我們看到這個現代的人他確實喜歡活佛,那麼其實活佛不在別處,你們要去哪裡找活佛?自己就是一尊活的佛,佛也從來沒有生滅,那就看你識不識得,你識得本心你就叫肉身大士,你在這句佛號上面你能夠念得住,那你就是所謂的肉身的菩薩,因為持名一法至圓至頓無上法門,不是思量分別之所能及。思量分別現在的人很喜歡用,思量就是用自己的我執我見來看,用我執我見來看,要來看看釋迦牟尼佛的想法,祖師大德的想法思想,祖師大德佛法裡面沒有思想可得,句句話都是破你的知見,你可以看到思想表示什麼,你是落在思量分別裡面,你是落在我執我見裡面,用我執我見來解佛法,接下來你就會演變出我慢,你的心就不空了,我在文字上尋得個什麼,文字性空啊!因緣和合而成啊!並無實法,所以呢你要在文字上你要怎麼解啊!要取其義不要只看其文字,那麼你就能夠不落思量,能夠契入經典,所以呢?這個念佛法門也不是一般人想像得到的,所以故曰深妙,那到底有多深呢?說實話這個深妙也沒有深到哪裡去,只是呢?你天天在用你都不知道,這是稱性起用,日用平常而不知啊!你念的這個阿彌陀佛不在你心外,就是你的真如本性,就是你的真心,徹徹底底的,完完全全的跟你在一起沒有分開啊!但是眾生呢?為什麼現在不能覺察,所以這裡祖師才跟你講個深妙,為什麼呢?天天在攀緣,認為心外有法可取,有相可對,有音聲可攀,有人事可以運作,這就是眾生,不知道緣生即空,因緣所生法當體就是空的,空是什麼呢,根本不可得,根本沒有,只是你妄心妄識在讓它相續,動了念,念頭又再相續下去,所以呢,相續久了好像以為有,就像這個投影機一樣,它的頻率要是慢一點你就可以看得到,它是一條線一條線的掃描,但是頻率加快呢?那就麻痺了,視覺就麻痺了,你就感覺像是整個畫面,現代還有3D的投影機,看起來就跟真的一樣,就好像在現場。那眾生呢妄想變現的境界就像投影機一樣,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愈動愈快、愈動愈快、愈快愈堅固、愈堅固愈快,所以就造成這十法界這個種種差別的萬象,那眾生就當作是實有的、當作是真的、當作是自己的身心、當作是自己的家,所以在這裡面轉都轉不開來,這就是眾生啊!這就是凡夫迷惑顛倒的地方,要是徹底通達了、看破了,不要說百念千念,連一個念頭都沒有了,一念也無啊!你的真心就如同鏡子一樣啊,就如同水沒有波浪一樣啊,那為什麼現在有波浪,就是因為無明風一吹,心水妄動所以呈現出有高下、有波動,那正在波動的當下呢?這波浪全部就是水,所以為什麼說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無明的實性就是佛性,那你說無明是不是佛性?無明不離佛性而有,可是呢它的作用是佛性的迷用,它不是佛性,就好像波跟水雖然一如,但是波浪是屬於動的,水呢是屬於濕潤的,一樣的道理,所以祖師大德這些比喻都相當好,講幾千遍、講幾萬遍都不會膩,都有味道。所以呢不落思量,不假方便,你只要能夠直心的念去,有些人念佛喜歡間斷,什麼叫間斷呢?上一次講到的你在佛號以外起分別,這個大悲咒不如佛號這就是間斷,這分別心就是間斷,或是念一念念不住了,跑去念其他的咒,也算是一種間斷,不是念咒沒有功德,是你這個心按耐不住,所以稱之為間斷,你的心沒有耐性啊!六字念一念改成四字,四字念一念干脆念阿彌陀佛心咒好了,心咒念一念又不行,又想說觀世音菩薩六字大明咒,觀世音菩薩比較慈悲,跟我比較有緣,又跑去念六字大明咒,愈念愈多,今天念念這個,明天念念那個,所以為什麼我們提倡專念?專念你就可以知道你的心是定不住的。很多人他不曉得什麼叫專念,以為專念佛號念,其他的之外,念佛以外功德都不如佛號,不是的,重點是在於一心。你的心要是一了,那麼功德是平等的,你念佛要是能一心,你再拿這個一心去持咒,持其他的咒,功德完全一樣,而且一樣不會亂。楞嚴咒二十幾分鐘,十幾分鐘念下來,不會打一個妄想,這個是真的,佛號要念得好,其他的經咒就念得好,讀經一樣不打妄想,重點是什麼?你的妄想是被佛號打掉,被佛號給除掉,那已經沒有妄想了,不會再那裡再起波浪,那你讀經持咒都一樣,都相同。相反的,你讀經要是讀得好,持咒、念佛那都一樣,都相同。所以呢不要在這上面分別,就是你分別的心在思量,在不老實,所以祖師講的一直念去,你自然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這裡說的直起直用,什麼叫直起直用?念佛這一念心,就叫直起,直用呢?就是念佛得到的作用。念佛你的心就是佛,念久了,煩惱伏住了、斷掉了、妄念不再生了,自得心開,不假方便,所以呢,正在念的當下,破盡戲論,什麼叫戲論?剛才有說過,就是你的妄想顛倒,一個念頭接著一念,心定不下來靜不住,喜歡攀緣,這個道場攀緣、那個道場攀緣,道場攀緣完了還不夠,再去同修家裡攀緣,同修家裡攀緣完了,回來打電話再攀緣,一天都在攀緣。不光是道場,要是不學佛的,早上到公園去攀緣,公園完之後到菜市場攀緣,一樣的,菜市場攀緣完了,就開始攀緣報紙、電視等等,家親眷屬,天天都如是,週六週日到道場再去攀緣,這都是戲論。所以你提起一句佛號,當下破盡戲論,蕩除一切計度分別。所以祖師大德是教我們這樣修行的。不是說佛號以外都不能往生淨土,沒有念佛就是罪人,你要存這個念你就是罪人,因為你這個心已經在動,就在起心動念,你就是罪人。所以動念即乖。所以佛號提起,一切的思量分別當下頓消,能不能相信呢?你要是能相信,直下承當者,即是肉身大士,就是佛菩薩再來。什麼叫佛菩薩再來?不再隨順你的煩惱習氣,你就是佛菩薩再來。這叫乘願,願是修行,利益眾生的願,不再乘業,乘願再來。凡夫就是乘業,業是什麼?這業習啊。最粗的貪瞋痴,碰到境界、碰到境緣,他非起煩惱不可。控制不住,以為是正常的,還認為你們佛教幹嘛制戒約束我起煩惱?有人就這樣問我,為什麼佛法你看多不方便,都不隨緣,都不能隨順煩惱習氣;我反問他,你有沒有覺得你被煩惱習氣給綁住了?不能自在。人家要是給你個眼神,你心裡就要發瞋恨,要是不順你了,你要起煩惱;貪得到,你非高興不可,貪不到你又難過得沒有辦法制止。所以一般的人不會去想,他是被煩惱給障住,被煩惱給繫縛住,所以這就是覺察力太弱了。覺察力弱,那沒有辦法,你就是會被它轉,所以你們來道場,都算是有善根的。都還是真正想學的。像道場很多同修都是真心在學佛,真正在用功,你們要是這樣子持續用功,這個心不要退,不論什麼境緣都不要退,你這一生一定會有成就。我們不講高的,什麼證阿羅漢,證菩薩果,至少你往生淨土絕對沒有問題,所以來到我們道場都是真正想要斷除煩惱,如果你是來講是非的,來搗蛋的,我們這裡不歡迎啊。有很多人學佛,學得很久了,在佛門裡面叫老眾生,世間人稱為老油條,佛門裡面他都懂了,他都瞭解,但是呢,就是不願意轉變,所以來到我們精舍的,你只要深信淨土,念念不退,真正放下你的煩惱習氣,你一定會有成就,我看大家都非常的用心啊,所以呢,這一生想要當活佛,想要當肉身大士,並不是不可能,就怕你退心,你一退心,那就叫做什麼?肉身凡夫,不叫肉身大士,所以要知道,要能精進。那麼來到道場,把自己的我見放下,把自己的想法放下,認真的,努力的用功、精進,你這一天就有功德,你就是深信正法,如果有一點懈怠呢,那當然要提起來,也不要懈怠。好,我們來看下面一個。「三、《要解》云: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可見念佛法門,實是無上深妙之法,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當也。」好,講到這個「直下承當」,這個是一念頓悟啊!一聞千悟啊!你們可能會懷疑啊! 我能不能直下承當?你要是能那當然最好,如果不能,你能相信、不懷疑、不毀謗,那也算是深信淨土,《要解》這句話相當的精闢,他說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問題就來了,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說他久遠劫就成佛了,阿彌陀佛成佛於今才十劫,他念的是阿彌陀佛啊!這是什麼道理啊!有沒有人想過這樣的問題啊!那你要知道阿彌陀佛的義趣在哪裡,如果論事相那確實只有十劫,如果稱性那從古到今都沒有變過,不要說釋迦牟尼佛,燃燈佛也念阿彌陀佛,燃燈佛是釋迦牟尼佛的老師啊!世間自在王佛也是念阿彌陀佛的,這阿彌陀佛是什麼? 就是你的真如本性,那十方諸佛如來都契入了這個真如本性,所以呢 !你要說這個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是釋迦本師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可不可以呢?可以啊!你要說世間自在王佛這句名號是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也對啊!甚至觀世音、大勢至這個名號也是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乃至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未來的這個觀世音菩薩成佛叫普光功德山王如來,也是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都是啊!為什麼?稱性啊!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差別。過去、現在、未來是心性的作用,所以你要是只著在事相上,那你會產生很大的煩惱啊!所以這個阿彌陀佛名號,他是稱性的名號,祖師大德的開示裡面的註解裡面有密義啊 ! 這密義是什麼? 不是他不告訴你啊! 是要你去悟,你悟得了,那是你的。他告訴你,祖師不會吝法,每一個都有成就啊! 吝法,會變成像周利槃特一樣,他過去生就是吝法,所以這一生什麼都沒有辦法記得,四個字,掃塵除垢,記了一個月記不起來,得前遺後,得後遺前,後面記住了前面兩個字忘了,前面記得了後面兩個字忘了。吝法! 還有他過去生是三藏法師,通宗通教啊! 但是呢! 怕人家超過他,我相沒有除,我見沒有斷,跟人家說法的時後,心有這個…這個我們講的不願意說,心裡面呢有偏私! 有偏儻,所以他得的愚痴的果報,所以呢一聲彌陀名號,這個呢! 他有密義存在,再擴大一點,剛才講的是菩薩,乃至舍利弗名號是釋迦本師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至在座諸位你們的名字都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乃至地獄這些鬼王、畜生他們的名字,甚至你們叫蟑螂叫什麼! 叫小強,也是釋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為什麼? 無有一法不稱性,無有一法不是心性的顯現,所以為什麼佛說一切眾生皆能成佛,一切眾生,眾生各有各的名號,各有各的這個我們講的行為啊! 乃至語言都不同啊! 那為什麼說他們能夠成就? 你講眾生他就包涵著他的行為跟他的名稱,所以佛是見性的,這句話要會看,所以說《要解》,為什麼說一般初學難入? 它是相當的深啊! 所以呢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把這個圓滿的果報送給我們,其實說實話,六祖大師講的:非師相授予,我亦無所得。不用釋迦牟尼佛來傳授給我們,為什麼呢? 因為他只是告訴你,你本來是佛而已,有沒有另外還有一個心性可得呢?送給你?沒有啊! 佛號就是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所以稱為佛號,說世間、說出世間這都是為了接引眾生,對治煩惱習氣而已啊! 確實如同六祖惠能大師說的: 非師相授予,我亦無所得。那但是呢,今天你迷惑了,所以呢! 因師得悟,因為有和尚,因為有佛的關係,所以你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實際上呢,你見性了、你成就了! 是不是釋迦牟尼佛把佛性還給你呢?不是的! 絕對沒有! 你要說有,那就是謗佛,佛不犯這種盜戒啊! 你要這樣講那你是妄語啊! 你講這個道理叫戲論啊! 所以呢這個《要解》,《彌陀要解》確實有它的深度,不是一般初學所能懂的,所以像我們道場為什麼選講這部《無量壽經》? 以前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講,你要看得懂《要解》,大藏經最起碼要讀半部,那是他們那個時代,現代呢根器更鈍,一部讀完都不一定懂啊,讀兩三部也不一定懂,為什麼? 我執我見沒有放下啊! 所以《要解》相當的不好懂。所以像道場成立我們為什麼選這個《無量壽經》? 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確實比較好懂一點,不會很困難。好! 這是諸佛所行的境界,只有佛跟佛才能夠知道。佛佛道同,佛佛平等。有人看到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他就把他解成阿彌陀佛是這個佛裡面最大的,佛哪有大小啊! 我們不用講如來的境界,天人喔,天人,這個天上大概四禪天,我們說的,現在人講就是無政府狀態,沒有人管,也沒有誰比較大、誰比較小,沒有,沒有人管這個,他自己會自制啊! 那何況是如來,還有佛來管佛的,大佛管小佛,所以這是如來所行的境界,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在一般的人、九法界眾生、菩薩,你沒有佛力加持你沒有辦法契入,沒有辦法真正相信,我說的相信是徹底的契入,你要說這個一般的相信啊!你們信願行都可以,都算是有相信,只是說你要達到如來的境界,那沒有辦法,所謂啊! 經典講的,假使這個十方法界的眾生都成就了等覺菩薩,集合起來用盡他的神通道力,要來測度如來的智慧,想都想像不到,更別說是凡夫了,所以說信這個信解他的標準是相當的高,不是一般人,你們有信願持名當然沒有問題啊! 不然看到這一段,哎呀! 那我可能還是不信淨土,你天天都在想我可能還是不信淨土,有很多人學了佛,學了幾十年,都還在想我可能對佛法還是不瞭解,”我可能”整天都這一念就叫懷疑的心,對於自己的起心動念沒有辦法掌控,這種人有而且非常的多,你說他是謙虛嗎? 他也不謙虛,這種不算是一種謙虛,這算是一種沒有信心的表現,甚至呢夾雜了懷疑在他的佛號裡面,在他念佛的心裡面,那這種念佛能不能往生呢? 如果他半信半疑,那很危險! 生邊地疑城,邊地疑城就是現在講的考試啊,幾乎要最後一名啊! 非常的危險,一不小心就去不了,也是有往生的希望,但是非常的渺小。那這一段呢義趣深廣,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下一次再來接著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