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大乘妙法蓮華經 方便品二-6



妙法蓮華經今解

方便品第二

第六講

請掀開《妙法蓮華經》,看第五十七頁,經文第四行:
「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著。隨其本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
這是昨天講到的,不光釋迦牟尼佛如是,乃至過去佛如是,未來佛如是,現在十方諸佛亦復如是。這裡世尊再加強,一樣叫著舍利弗的名字,他說:「我今亦復如是。」能夠知道眾生有種種欲,眾生有種種希求,以及他心裡所好樂的「深心所著」,那麼「隨其本性」隨著他的好樂,隨著眾生他的根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他用善巧觀機,看是什麼樣時節因緣為他說法,他就會開悟,這個是釋迦牟尼佛慈悲教化眾生的手段。那麼,下面講的:
「舍利弗。如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
都是為了令眾生得一切種智。所以世尊的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都是希望眾生得一切種智,了解一佛乘。也只有明了佛知佛見,你才能夠得一切種智。這是昨天講到的,這個很重要。如果知見不正,你修行不會有正確的果報。所以學佛人知見要正確,知見正了你才會修;知見不正沒有辦法修行。所以《涅槃經》裡面講的:「於乘緩者乃名為緩,於戒緩者不名為緩。」。也就是說你事相上做不好,戒相上做不好,這個還不是最嚴重的。但是你如果對於佛法教乘,你不了解,你對於一乘了義你不了解,那這個問題就非常地大,所以說「乃名為緩」,你在菩提道,進步就緩慢。所以祖師教我們「戒乘俱急」。也要持戒,也要了解一佛乘。那麼這個戒,不是只有包括戒律,包括你修行的方法,都可以統攝在這個「戒」字當中。要如理如法地修,不能盲修瞎練,不可以用揣測的、用猜想的。像禪宗,不可以用起懷疑的。從前祖師教人參話頭,是把疑給斷掉,把你的這些貪瞋癡慢疑給斷掉。現在人參話頭,他是在那裡打妄想,在這裡想這個話頭是什麼道理,越想知見越多。從前祖師講佛學的問答,是除你知見的,除見用的。現在人佛學問答,你越讓他問,他知見越多、問題越多,都是妄想太多。所以禪宗講的話頭,讓你提起疑情,這個疑情,是此疑能除你的情見。你的心,因為全身心融入在這個話頭裡面,所以身心頓銷,自身與法界打成一片,是這樣參的;不是參了許多知見、許多覺受。所以用的方式,修行的方式要正確,念佛亦復如是,持咒亦復如是。念佛,尤其淨土法門,你不要刻意去求見佛、見光,到時候你就見妖魔鬼怪,你就會在這個上面出問題。不是念佛法門有問題,是你的心態不對。念佛平平常常這樣念下去,什麼都不見,這是最好的現象。有的人念佛,常常見光、見佛,你剛開始會有一些這個感應,之後越少越好。如果有人常常在那裡見佛、見光,見這些等等的……,喜歡口說炫耀於人,這個就有問題了,他可能受到影響、受到干擾,越念佛心地越清淨,佛是無相啊!你的煩惱越來越少,這個才是好現象。
那麼剛開始學佛,你念佛的時候會有一些瑞相,這給你一點感應。你不要貪著、好樂,《楞嚴經》講的:「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所以你看現在有些人念佛,念一念,念個幾年,他以為他有神通了,他能知道一些事情,實際上那都是鬼來附身。這些鬼附身的話,我跟你講,不管你初學、不管你老修,統統不要信。不管他講的對或錯,都不要信,一概否定。為什麼?因為你信了,你就被他轉了,有很多人就是這樣子被轉。或是有的念佛念一念,他以為他自己開悟了,對這經典好像很能說,滔滔不絕,這個你都要注意,他是控制不住的,那你仔細一聽,跟實相的道理完全就相違背。你就知道,他那個是邪慧;或是現代話講,外靈來附身。說鬼附身有點恐怖,外靈附身。所以這些人講的這些話,你都不要相信。他剛開始一定講什麼孝順等等的……這些,先搏取你的信任,而後從中獲取恭敬利養。所以釋迦牟尼佛講,外道的神通都是為了貪著名聞利養,釋迦牟尼佛一句話就道破。所以佛限制他的弟子,告訴他的弟子,不可以現神通,這個是佛制定下來。所以你看這個齋僧大會,賓頭盧頗羅墮尊者,他就是因為隨意去顯現神通,所以世尊叫他不准入滅,受後世的供養,所以你就知道,這個公案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去相信這些神通、這些預言。因為現在這種東西,在佛門裡面很多,這個就是妖魔鬼怪進到佛門裡面來,你就要小心。你學佛,在佛法上有問題,你找不到人問,沒有關係,這問題且擱置,求佛力加持,心誠則靈;還有一個,業障消了,問題自然就通達,你不要去問鬼神。所以講的要有佛知佛見,你才能得到一切種智。這一切種智,就是知道一切法,空有一如,唯是一心,這個就叫一切種智。這空有就代表一切的能所,男女相,能所相,一切的這些對待、對立,全部打破。所以釋迦牟尼佛也是以一佛乘教化眾生,沒有二乘,沒有三乘。要知道,一切佛法當中,這些二乘、三乘都是權接方便。甚至黃檗禪師告訴我們,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等覺以下都是權接方便,都是方便法,唯有見性一法是真實法。這祖師大德有佛知佛見啊!這些三賢十聖,全部都是方便法,講得完全正確。所以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沒有二乘,沒有三乘。所以佛法只有一乘而已,這是法華會上開權顯實,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事實真相,直指眾生就有佛性,一切眾生皆能成佛,所以叫成佛的法華。而且這成佛,不是經三大阿僧祇劫,他是頓成!所以後面,龍女直接示現,直接成就。頓成的,不是一般通途經教,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才成就圓滿菩提。所以看《法華經》,自己對於一乘了義,就要發心,要來學習,這是頓超之法。所以釋迦牟尼佛跟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同心同願,都是給與眾生一乘了義,絕對不用二乘佛法、三乘佛法教化眾生。再看下面: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
這十方世界當中沒有二乘,沒有二乘佛法。講這個話一堆人不信,不信這個話,你就不信釋迦牟尼佛;講這個話,也有一些出家人不信,那你就不是佛陀弟子。後面講到的,非阿羅漢,非辟支佛。你連阿羅漢的果位都還沒有,連阿羅漢都不算佛弟子了,何況你一個凡夫。所以你現在要能夠轉得過來。這「十方世界當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這個話,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再來看,下面:
「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
這是諸佛如來出於五濁惡世當中。「劫濁」就是這個世間混亂,「煩惱濁」就是所謂的五鈍使。這五鈍使—貪瞋癡慢疑,這很重的煩惱,眾生都有這個煩惱。那麼「眾生濁」就是形象醜陋,這裡的眾生形貌醜陋,沒有勝相,沒有清淨的相,這「眾生濁」形貌醜陋,行為醜陋,因為從貪瞋癡透露出來的行為。「見濁」就是五利使。這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身見就執身是我。邊見就是執斷、執常,執著斷見或是常見。所謂斷見就是認為人死以後,就什麼都沒有,斷見,它撥無因果;常見就認為人死以後還是做人,畜生死後還是做畜生,也是一種撥無因果,這是所謂的邊見。那麼邪見呢?就是像現在人講的,的的確確地完全否定因果。他也不管你死後,也不管你是斷、是常,他就認為沒有因果,人就是趕快享樂,就是那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那一型人,趕快享樂,殺生吃肉、吃喝嫖賭全部來。見取見就是對於前面三種錯誤的見解,以為是究竟的,叫見取見;他認為前三種,認為這個身是我,認為斷見或常見,或認為他邪見是完全正確的,他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是這樣子,見取見,這是講的五利使,都是知見的錯誤。還有最後一個,戒禁取見,戒禁取見就是非因計因,這個方式不能成佛,你以為可以。就像那些學《弟子規》的這些人,這個方式不能成佛;聽說還有早課在誦《弟子規》的,這個是不會成佛的。那是世間情見啊。
那你以為這樣會成佛,就跟外道持牛戒、持狗戒一樣。外道他有禪定,他打坐,他定功很深,他看到這個牛死了以後升天。那他不曉得這牛是怎麼存心,他就看到牛吃草,他就學牛吃草的樣子;看到牛叫,他就學牛叫;那持狗戒,亦復如是,就學狗的樣子,非因計因。把不能成就的,當作可以成就;把不能圓成佛道的,當作可以圓成佛道。
就像二乘,它不算究竟法,你以為它是究竟法,你用它,用這個二乘心要來學大乘,沒有辦法學。用心根本不對,這就是非因計因,就是戒禁取見。那這些見解,它是互相交雜的,為什麼說互相交雜呢?都是執為究竟,以為自己這樣子是可以達到究竟;前面不管你是身見、邊見、邪見,跟後面這個所謂的非因計因,都有絕對的關係。所以這些錯誤的見解在你生活當中,再加上貪瞋癡慢疑,懷疑佛法,懷疑自己不能成就、不能成佛,這個都是墮在這裡的煩惱濁跟眾生濁當中。你要知道為什麼我們特別講,有些道場,其實那個也不算道場,早課在念這個什麼《弟子規》、《論語》,這個是錯的。佛在《楞嚴經》上跟我們講,這《楞嚴經》是照妖鏡,他說末法的道場一定要誦楞嚴咒,能夠使道場清淨,這些妖魔鬼怪不來,這有它的原因。祖師制定這個早晚課,他有他的原因;不是隨便你喜歡讀什麼、看什麼,都是依佛經在制定的。讀誦楞嚴咒、讀誦大悲咒、讀誦十小咒,消眾生的這些業,幫助你能夠深入佛慧,能夠不要好樂小乘、不要好樂人天,楞嚴咒它有這個功能;而且聽聞大乘佛法能夠心不驚怖,能夠坦然地接受,楞嚴咒它有這樣的功德。你把它改成其他經咒,你的道場一定混亂。所以你仔細去看,凡是沒按照《禪門日誦》的,基本上這個道場都是亂七八糟,跟世尊講得一模一樣;縱然誦《禪門日誦》,都還不一定能夠完完全全地平靜,你看這眾生的業障有多重?何況你不誦!那你說你誦《弟子規》,這個絕對是亂七八糟,波旬子孫。所以釋迦牟尼佛他有智慧,他看得很遠,這楞嚴咒是照妖鏡!為什麼這些人不喜歡誦楞嚴咒?因為他就是妖魔鬼怪!你不愛誦,你就是妖魔鬼怪,誦了你就全身不對。這楞嚴咒能除一切惡咒,能破一切邪見。你誦了覺得不舒服,覺得這個咒如何如何,你就是妖魔鬼怪。有人說《楞嚴經》是偽經,這些人就是妖魔鬼怪。你不用去想說他如何,你就很清楚地就知道這是妖魔鬼怪。凡是末法,特別是現在,毀謗《楞嚴》的,那肯定是妖魔鬼怪;毀謗大乘的,肯定是妖魔鬼怪。你不用去看什麼《揀魔辨異錄》,我這裡直接教你揀別。《揀魔辨異錄》還很長,這雍正皇帝他的著述,破除當時候學禪人的邪見,《揀魔辨異錄》。那在現代教你判斷,很好判斷啊,凡是否定《楞嚴經》、否定大乘的,都是妖魔鬼怪,不用跟他學,供養他沒有功德只有罪業,你供養他、你護持他是毀壞正法,都是五濁惡世的眾生。所以你要出離五濁惡世,你必須得學一乘了義學大乘佛法、一乘佛法才有超拔的力量,其他的沒有!所以祖師依照佛的教誡制定早課、晚課,你自己喜歡讀《金剛經》,讀《普門品》,或讀這個四十八願,這你自己可以去增加,早課還是這樣,不要去改。去改,你的道場一定混亂,晚課亦復如是。那相反過來,你不可以認為,有按照《禪門日誦》的就等於是正知正見,我只能說它比較不容易亂,比較不容易,你還是要去依經典去看,因為末世很難講,但是道場要清淨,一定是誦楞嚴咒,這是世尊說的。我知道有一些學淨土的,他不喜歡楞嚴咒,他認為只要阿彌陀佛就好,其他經咒都是繞遠路,這個用心不對,用心不對,這一點一定要跟大家提醒。
你的道場要清淨,尤其是在家人,你家宅要安寧,你要按照《禪門日誦》,你來誦持早晚課。你的家就是你的道場,你要你的家宅安寧,無水難、火難、風難,家庭要和諧,這個禪門的早晚課一定要做,這是幫助末法的學人來修道。世尊在《楞嚴經》上講,他講這個楞嚴咒,就是希望能夠幫助末法想要修學大乘的人,能夠遠離這些障礙;而且,楞嚴咒能夠阻擋你的冤親債主來找你,非常有效。這些冤親債主,你無始來冤恨宿殃,不敢來惱害你,而且有金剛藏王菩薩護持,不是一位,八萬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這些都是大菩薩,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在這個末法當中,慈悲擁護眾生,護持你,護持你修行的地方,你修行的地方如果是你家,你不是住道場,你是在家人,他們一樣是護持。甚至講到:「若諸魔王及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恒令此人所作如願。」縱然是魔王大自在天要來擾亂你,他也有能力以寶杵,把他的腦袋敲碎了。「殞碎其首」讓他腦袋碎如微塵,他絕對不敢來侵犯。你沒時間誦,再告訴你,你放楞嚴咒,能誦最好。
我知道有的人要說他沒時間,現代人沒什麼道心,叫他要誦咒,他就說他沒時間,放楞嚴咒也可以,一樣的作用,身上帶持楞嚴咒,十二由旬內成結界地,諸惡災祥永不能入。一由旬四十里啊,都是你修行的清淨的地方,這些亂七八糟的,不敢靠近。或帶身上、或放在家裡,一切這些諸毒、下符的、厭蠱毒藥、金毒銀毒,這些都不能危害。不用等到逢凶化吉,根本不會逢兇,有佛菩薩在加持你,有這些金剛護法神在護持。他們講的,即使是魔王,他福報這麼大,大自在天,管理這個娑婆世界,他要來擾亂你,他也能把他腦袋給打碎,更不要說一般的小鬼、小神。所以你看到有的道場裡面搞鬼神附身,我給你保證他沒念楞嚴咒;不是咒沒效,他的心不對。你道場真正如法的道場,鬼神怎麼敢來你面前附身隨便說話呢,你腦袋想一想你就知道了。這些金剛藏王菩薩這麼兇,他也有神通,他是大菩薩再來,這些鬼起什麼心、動什麼念,他都知道,他敢來惱害道場,他一定把他給粉碎了,碎屍萬段,都擁護道場。所以你反過來看,現在有些道場有鬼神附身的這些通靈的在裡面,這個道場肯定不如法,不然這些鬼神附身的,他沒有辦法在裡面,因為有金剛藏王菩薩,所以《楞嚴經》真真實實的照妖鏡。這裡講的這個五利使,就是所謂的「見濁」。下面講的「命濁」,就是眾生的壽命短促,壽命短促,這裡的眾生壽命會越來越短,不會越來越長,世尊講的這裡的眾生的壽命會越來越短,每隔一百年往下遞減,每隔一百年。所以世尊在的時候,那個時候你看周朝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是一百歲;現在三千年過去了,人的壽命是剩大概七十歲、八十歲;當然其中有些地區,他人的福報不一啊,有些人長命、有些人短命,這個又另當別論。但是大體來說他是每隔這個一百年往下遞減一歲,所以三千年過去,減三十歲是對的,世尊講得完全正確。釋迦牟尼佛可以算是最先知道地球是圓的了,他看這個閻浮提如觀掌中菴摩羅果,菴摩羅果是圓的。他知道閻浮提的眾生,在起《起世经》說到: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闊南狹。如 婆羅門車。其中人面。還似地形。閻浮提這個世界北邊比較闊,南邊比較窄,這在經典裡面都有記載,在還沒有地圖以前,世尊就看得一清二楚了。他知道這裡的人他的形狀臉形,都是方方正正的,大體來說是方形的。所以佛有大神通,能夠知見整個法界,能夠知道整個法界啊。那個時候的人科技不發達也沒有衛星,根本搞不清楚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甚至認為那座山翻過去,大概就會掉到這個世界外面去,所以都不敢出山。所以釋迦牟尼佛他的這個佛眼,比現代望遠鏡看得更清楚。望遠鏡是站在一點往外看,佛的眼睛是他身心融入法界,法界藏身釋迦牟尼佛,法界藏身阿彌陀佛,諸佛如來是法界藏身,整個法界就是他的身心,所以他一清二楚,這裡講的眾生有五濁。下面看的,
「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這個就是解釋為什麼會有三乘,破除大家的疑惑。「眾生垢重」在這個劫濁亂的時候,眾生業障重。「慳貪嫉妒」你看看現在的人是不是這樣?慳貪嫉妒。那麼「成就諸不善根」。若遇善法,須臾即退;若遇惡緣,這個惡念,念念增長。他們行善就如同畫水一樣,什麼叫畫水啊?在水上作畫,這個畫不可能停留在水面上。這裡的眾生做善事就像畫水一樣,很多他的善心發一下馬上就退掉了。發心要學佛,馬上就退掉;發心要流通法寶,馬上就退心了,只要一個不如意,他就退心了,所以講的這裡的眾生業障重,「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諸佛如來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這是方便度眾生,所以佛的方便法,開三乘,開三乘,接引眾生。下面講的,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這裡就講到重點,如果你不知道佛法裡面,所謂的二乘跟三乘法只是世尊的方便,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沒有三乘,你不曉得這個道理,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你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也就是說你出家人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你穿著這個袈裟,你是偽作沙門,因為你不是佛弟子。所以你看到現在有些他說他是佛學博士啊、碩士啊……等等的這些出家人,他在那裡毀謗大乘,這個人就是偽作沙門的人,不管他是男眾、不管她是女眾,世尊不承認他是佛弟子,因為他毀謗大乘,他不曉得二乘、三乘只是佛的方便,你要學習的是一佛乘。我這裡講得很清楚,你一定要把這觀念你要搞懂。你去看看現在很多自以為有學識的人,都是偽作沙門的。那些講大乘非佛說的那些出家人,或是呢他讓你認為大乘非佛說,用一些暗示的、用一些什麼客觀分析的、用一些什麼跳脫從前思維的……等等的,讓你對於佛法、對大乘佛法有一絲毫的退心,這些都不是佛弟子,嘴巴都是在打大妄語,都是大邪見,菩薩戒十條大戒他每一條都犯,必墮惡道。為什麼?因為他根本戒破了,什麼叫根本戒?光明金剛寶戒啊!他沒有學大乘的心,沒有想成菩薩,他只想學二乘,只認為那個是究竟,那就是退菩薩願,所以十條全破。如果這個願還在,你不小心殺死了眾生,把蟑螂踩死了、螞蟻踩死,都還可以懺悔,還可以念咒為牠迴向,都還有救,你也不是故殺。那如果你退心了,你在那裡毀謗大乘,這個都不是佛陀的弟子,他穿著一天的袈裟就是偽作沙門一天。所以我們之前講的,包括有一些女眾她反對八敬法的,或是他還披著袈裟反對八敬法,這個都是偽作沙門,將來都是下地獄,隨其業報。如果他的口再宣揚,墮拔舌地獄、耕舌地獄;偽作沙門墮這個袈裟地獄……等等的;斷眾生法身慧命,墮阿鼻地獄。這斷眾生法身慧命,這個罪最重。這些人就是心非沙門偽作沙門,其實都是墮阿鼻地獄,只是我們就他某一部分特別講他的罪報。所以你自己要小心,你聽了世尊這樣講,你要能夠迴光返照。
你從前如果是毀謗大乘,你現在聽聞了,我們這裡告訴你的,你要趕快回頭;或是你有朋友他是毀謗大乘,你要趕快跟他講,說你不可以這樣說,你不懂,你不了知如來的境界深廣,你要制止他。他會給你很多理由,你跟他說你那個都不是理由,你淫欲有沒有斷?我們只問這個就好了;你有沒有證阿羅漢?沒有,未證阿羅漢不可信汝意。如果阿羅漢不知道這個道理,佛也說你不是阿羅漢、不是辟支佛,何況你是在家人,或是一個未成就的出家人。你只是看看書,看看一些考古學,查查幾行字,你就要來批評佛法,沒有任何修證。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這裡給予大眾嚴重警告,這是警告啊!他說你不是我的弟子,所以你要是這種人,你還說你是佛教徒,不光你是偽作沙門。這沙門,狹義的是指出家人;廣義的呢,就是你偽作佛教徒、假佛弟子,非佛弟子。假佛弟子,不光是偽作沙門,你是偽作佛弟子,因為釋迦牟尼佛講「非佛弟子」,那佛弟子有七眾,包括在家,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還有優婆塞、優婆夷,這七眾。這些都算是,你要能信入大乘都算是如來的弟子;如果不信,「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所以你要知道,如來但教化菩薩事,沒有二乘、沒有三乘,那些都只是佛的方便。看你業障重,給你一些簡單的方式,並不是究竟法,所以你現在要懂得回頭。你不要聽了我們講經,你生氣了,你還繼續迷下去。不要跟自己的道業過不去,你跟我過不去沒關係,你不要跟你自己道業過不去,你回頭就好了。我們不是要把人家貶到地獄去,那是閻羅王的事業,那不是我的事業。我們發心是希望眾生都來學正法,都來修學大乘,希望正法可以久住,不是要把你踢到這個地獄裡面去。所以你從前做錯了,你趕快回頭就好,中峰國師講:「一念回光而易往。」你一念回頭,痛改前非,那你一樣能夠成就,馬上加入佛弟子的行列,出家人馬上入於僧數當中,你就算是這個佛教這個僧團的一份子,不然你就排除在僧數之外,你就屬於濫廁僧倫,濫廁僧倫啊!所以這裡講的這個非常地重要。你自己要趕快醒過來,還有你身邊的這些出家人,還有還沒醒的,你身邊的這些同事、朋友、學佛人、同參,還沒醒的趕快提醒他,你要毀謗大乘不信大乘的,非佛弟子。那這個道理再推廣,像現在有些搞世間法,學《弟子規》這些,根本就是非佛弟子。如果他們聽到你的話,聽到我們講經能夠回頭,馬上轉變,那才算是佛弟子,不然都不算。為什麼呢?因為連阿羅漢都不是啊,那那些學世間法,根本不會是。有證果的人尚且不是了,何況是沒有修證的,所以這裡很重要,希望大家能夠知道。再看下面: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這裡世尊講,舍利弗,是諸比丘或是比丘尼,「自謂」就是自己說自己是得阿羅漢,「是最後身」這一生結束了,就不會再來輪迴了,得的是「究竟涅槃」。這些人沒有發願,沒有願心「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是如來的果位。他們以為他們這樣就夠了,證阿羅漢就夠了。這叫什麼?得少為足。所以說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就是得少為足。就像這些學佛進來佛門又退回去的這些人,他覺得說我只要把人做好,他就能夠成就了。這個比阿羅漢還增上慢,你們聽得懂嗎?比阿羅漢還要增上慢,阿羅漢是已經出了三界了,他證得究竟涅槃了,他覺得這樣夠了;你連貪瞋癡還沒斷、淫欲也沒除,你覺得你把人做好了,你只是不邪淫你這樣就夠了,就能成佛了。那你不比阿羅漢還更增上慢嗎?慢心比阿羅漢更大,阿羅漢尚且被佛喝斥,何況是你。所以經要會看,不是佛在罵阿羅漢,你就想那個是阿羅漢的事情,你連阿羅漢都還不是,你還覺得說你自己把五戒做好了、什麼《弟子規》做好、《了凡四訓》看懂了,你就能夠懂佛法,你就能成佛了,你這大增上慢,你就以為你自己是什麼人間的菩薩了。我們且不要說你能像阿羅漢入定幾個月,只問你淫欲心斷了沒有?阿羅漢淫欲心絕對斷掉了。即使淫欲心斷了,都還不算出三界啊!
一般的禪定他是降伏住,他也算是一種伏斷。你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他是算是伏斷。為什麼說伏斷?他還有微細的我愛,不能除滅啊!這個微細我愛就是他的淫欲心啊!所以不要再相信什麼人間的菩薩啊!你就看他淫欲心斷了沒有,不然都是偽作沙門、偽作菩薩。所以世間人很傲慢,得少為足,他覺得我這樣就夠了、我這樣就行了。學佛法不可以用小確幸的心理。這講一些世間話,你比較聽得懂。就是得少為足,以為這樣就好了,我這樣就可以成佛,我這樣就是佛了,人做好了就是作佛了,這是大增上慢。還有出家人教人家這樣做,教人家增上慢的,不復思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看經文,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是增上慢人,都是得少為足,都是認為自己這樣就可以了、這樣就好了,不願意發無上菩提心,不願意開如來的智慧,把自己本性的智慧打開來,他以為他沒有煩惱他就夠了。圓教八地菩薩,如果沒有佛點化,他也會有這個問題啊。因為他的境界比阿羅漢更高,要不是有這些諸佛如來,在他定中給他提醒,他也會住這個無生法忍。佛會告訴他說你所證的頂多跟阿羅漢一樣而已,你應當要發心。一般的阿羅漢,他的境界還沒有辦法到達像圓教八地菩薩一樣,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這裡就先提醒他了,你要發心志求無上菩提。那大菩薩,八地以上的,八地的菩薩,有著諸佛會提醒他,說你還有九地、十地,還有寂滅忍還沒有證入,你應當發心志求,不是只有無生法忍,所以他一聽他就醒過來了,他能馬上發心馬上轉。阿羅漢根器稍微鈍一點,舍利弗先轉,後面四大弟子,再來五百弟子,那傳到現在,就一大堆人轉不過來,很多凡夫他轉不過來。所以你要知道,不願意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是增上慢人。他說為什麼呢?「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果。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如果有人真的證阿羅漢,你不信一乘了義,你這個阿羅漢無有是處,都只是化城而已啊!後面就有<化城喻品>,不光阿羅漢是化城,菩薩種種階位都是化城,都是權接方便,唯有見性才是真實啊,明心見性這個才是真正的成佛啊!所以說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這些都是外道法。這祖師大慈大悲,告訴我們學佛的宗旨在哪裡,不惜把這些種種名相、枝葉給你掃掉,讓你知道在佛法當中要以什麼為主。所以說釋迦牟尼佛講的佛法什麼宗旨?「佛語心為宗」。佛語就是一切的經教,一切經教就是談論我們眾生本來的常住真心,所以叫「佛語心為宗」。什麼是法門?一切法門裡面「無門為法門」。這無門,無心為門,無門為法門,把你的這些妄想心都除掉。所謂如來說法,是為除一切心,如果眾生沒有這些種種的妄想、顛倒,那何用一切法。經云:我說一切法,對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正是此意,所以說「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這句話白話翻下來,就是佛告訴我們,佛法是以心為宗旨。那特別分析起來,這「語」就包含一切的經教、一切的名言,都是以心為宗。所以佛法,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宗派,都是以證入這個常住真心為主要的,證入一心,這是佛教的宗旨。外面有些人告訴你啊,哎呀,這樣就是佛法,那樣就是佛法,怎麼樣就是佛法,亂七八糟講一大堆,什麼佛學概論……等等的。你就用《楞伽經》這一句話去看看,他這個人對佛法到底通不通透。他們的這些,有的說這個佛法就是什麼人做好、佛法就是愛心、佛法就是慈悲、佛法就是什麼善、就是大愛啊……等等的,這個相信大家都聽過,這些都不是佛說。佛說我佛法裡面什麼為宗?佛法就是「以心為宗」。這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什麼是佛法。所以你不要聽那些人亂講,我們看到就當笑話看一看,又是一個瞎子摸象。瞎子摸象以為他摸到鼻子了,有的摸到鼻子、有的摸到左腿、有的摸到右腿,有的摸錯了,被大象一腳踩死了,也有的從橫看,以為是嶺,以為是山嶺;側看以為是高峰,不知道啊,「全身已在含元殿。更把長安問向誰。」佛就講我們眾生的心,以心為宗啊。眾生就是不識自己的廬山真面目,不識自己的真面目,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所以在那裡向外馳求,一下看成嶺,一下看成峰。這蘇東坡也是很厲害,很會口頭禪。為什麼說他口頭禪?他沒有任何修行,過去生他也是學禪的沒有錯,口頭禪特別厲害,碰到佛印禪師他就不行了。真正有修證的大德和尚來,蘇東坡的口頭禪,八風吹不動,一屁就打過江啊!你們看他有一首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這個詩詞寫得真好,拿去給佛印禪師印證,說看他有沒有開悟?佛印禪師在他的句子下面給他寫個「屁」,叫他的書僮拿回去給你家先生看。蘇東坡氣得要命,說備船過江去,找佛印禪師理論,出家人怎麼會講這種話呢?佛印禪師說你不是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屁就打過江,所以就知道蘇東坡不是真才實學啊。又有人講:古人不學蘇東坡,今人不學梁啟超,這些都是嘴皮子佛法的人。
所以學佛要找到修行的宗旨、關鍵,「佛語心為宗」。你不用去管人家說佛法就是慈悲,戒律就是怎麼樣……就是守法?沒有、沒有,都不是那樣講,佛法「佛語心為宗」,戒律是以「無心為宗」,「無門為法門」。一切法門都以無門為宗旨,這釋迦牟尼佛親口講的,幫我們定義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佛教修行的法門,定義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不管你是念佛的、你是持戒的。因為有人說持戒就等於是守法律,守世間法律。可是戒律裡面講到起心動念的因果,世間法律不講起心動念,你起個惡心,你只要沒有犯到法律,他不會追究你啊。所以怎麼能夠說戒律就等於守世間法律。所以還是釋迦牟尼佛定義得最清楚,無論你修學任何法門,以無門為宗旨。這個無門不是否定各宗的修行,是各宗修行到最後都是無心,這無門就無心,無心方能入,這個一定要懂。
下面講的:
「除佛滅度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
那這裡有一個但書,說「除佛滅度以後。現前無佛。」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現前無佛,他這個阿羅漢他不知道,沒有佛告訴他,但是有《法華經》存在,所以你必須得信。《法華經》就是世尊的真身舍利,這話我們講經也是依《法華經》講的,《法華經》後面講到,這部《法華》就是世尊的全身舍利,所以你家裡都供一本《法華經》,就等於是供養佛陀的舍利,你最好用這些珍寶、寶物,把它供養起來,這個就是佛陀的舍利,真身舍利,不是虛假的。你供養《法華經》,等於供養佛陀一樣,這是如來的全身舍利,比那個佛指,佛指只有一小截,佛牙一小截。很多地方請了佛指、佛牙,後來都變質;不是佛指、佛牙變質,裡面的東西都變質,道場學風、道風都變質,都是拿那個佛指、佛牙來賺錢蓋廟,用廟在養廟。弄成觀光,用廟在養廟,做法會、租場地、辦活動,就是像神棍一樣地騙錢,只是這個神棍形象做得比較好而已,場地打掃得稍微乾淨一點,價格收費大眾普遍還算認為還算合理,沒有一下子貪太多錢,但是他積少成多,這個就跟神棍一樣,你問他什麼是佛法啊?佛法就是講愛啊!你來拜佛就能賺大錢,都講一些這種俗人愛聽的吉祥話。俗人嘛,聽騙不聽勸。跟你講說佛法,「佛語心為宗」,你不相信;跟你說佛就是來保佑你賺錢的,大家都信啦!那是騙術,欺騙眾生的。所以這些欺騙眾生神棍,你看他年紀大了,眼睛都瞎掉,看不到;有些嘴巴都口歪眼斜的,都不說如實語,現世的惡報,現世就瞎眼,臨終就很難走,不好走。所以凡事都有他的因緣果報,都有他的報應。所以說這裡講的「除佛滅後。現前無佛。所以者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真正能看《法華經》的,能夠解《法華經》的「是人難得」,這佛陀給大家讚歎。你們能來聽、能來讀,這個人「是人難得」。因為你不讀,你絕對不知道這個道理,不知道佛法中只有一乘法。你不讀經,你絕對不會清楚,你不看古德的註解,你也搞不懂《法華經》是在講什麼?我們講經也都是看祖師大德的這些註解來講,不是自己胡說八道的,都是有憑有據的,依一實相印而說的。所以這裡讚歎佛滅度後,這個《法華經》是一乘經典,「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能夠受持、能夠解義的,你要解一乘這個很難得。我說的解義,我們這裡講的解義,是真正解它的義趣,不是穿鑿附會喔。因為有些外道他也能夠拿《法華經》出來講,穿鑿附會,也有這些妖魔鬼怪在講《楞嚴經》,一聽就知道妖魔鬼怪。你常看祖師的你就能辨別了,這個話是實話。有些人覺得我沒有智慧,我不知道哪一個人是正法、哪一個是正知正見?你先看祖師的,看完以後你就知道了,多看、常常看、天天看,看不多沒關係,天天熏習,積功累德,積少成多。你積少成多,慢慢你就看得懂,你就知道了,哪一些人是妖魔鬼怪,在你面前張牙舞爪,你自己心裡面就很清楚,你就不會被他迷惑了,不會人家講個附身的,說他是佛,你就迷惑了,或哪一個人說誰是佛、誰是大德、誰是祖師,你就迷惑顛倒了。現在的祖師都是用封的,跟古德不一樣。古德是講修證的,你修證,和尚來印證;現在的祖師,都是你推我是祖師,我再推你是祖師,咱們大家都是祖師啦,講的話大家都得聽,都是這樣,都講好的。你到我的地方,你讚歎我是祖師;我也改天下個拜帖去你的道場參訪、參學,也說你是祖師,那這樣咱們兩家都是祖師啦;要有第三家,我們再去那裡也說他是祖師,他也說我們是祖師。現在人搶著做祖師,搶著做大德,搶著做善知識,講經都一直講,你們要聽善知識的,那個善知識是誰,他一直暗示就是自己的和尚,這樣等等的……,又教弟子要對和尚要忠誠,才算是老實。好為人師,現在很多這一種,那你自己小心一點,不要上當。你看祖師大德的著作就不會有事,出家人也應該看祖師大德的,不要嫌煩,你不要想說你看不懂,今天叫你算功德箱的鈔票,你都不會算錯,你看祖師的,你沒耐性,那你說不過去;在家人也一樣,叫你看銀行有多少利息,基金賺了多少錢、股票賺了多少錢,你的投資債券賺了多少錢,你都看得懂啊,你看經怎麼不願意看,就是還是貪著這個世間。我不是說賺錢就等於貪著世間,修行人你賺錢護持正法,讓正法可以維持,這修自己的福慧,讓自己的這個身體有飯可以吃,作為自己的道糧;你不能說賺錢等於貪財,這是不對的。但是如果修行人你不用功,反過來看,你就等於是你是好樂世間、貪著世間,被世間法給轉了,這個要注意。所以這裡講的,能夠讀誦大乘經典,能夠解義,這「是人難得」。下面:
「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
如果遇到其他的諸佛來這裡示現,那麼這些阿羅漢便能決了。所以說雖然有這部《法華經》,釋迦牟尼佛在這裡暗示了,有些阿羅漢不一定看得懂,一般人也不一定看得懂,所以我講的你要去看祖師大德的,所謂「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這《華嚴經》講的,就像寶藏藏在一個暗室裡面,沒有開燈,你進到這個暗室,也是漆黑一片。眾生就是被無明封固在這個肉身的暗室裡面,唯有佛法的光明能照耀,使眾生知道身中就有不生滅性,所以說必然要有佛來說法,必然要有祖師大德來講法,你才能夠明了眾生都有佛性。所以一般的阿羅漢他自己看,未必能懂,所以這裡說「若遇餘佛」,阿羅漢他有神通,他到別的地方去碰到別的諸佛,他能夠知道,所以佛佛道同,「於此法中便得決了。」或是有諸佛來這裡示現,諸佛有時候他不是示現人,他有神通,佛有神通,知道這個阿羅漢時節因緣到了,他直接出現跟他說法,只有他們兩個,這個現場即時講經,他這個阿羅漢可能看到一尊佛來跟他講,來度化他,就像南嶽慧思大禪師,他還沒學菩薩戒以前,他持一般的聲聞戒,持得很嚴謹,但是呢,有一天他就作夢,夢到菩薩來告訴他,說你持了聲聞戒沒有用,你要受持大乘菩薩戒,所以他發願受持菩薩戒,感四十二位僧人,來為他灌頂受菩薩戒。這個就是他時節因緣到了,他有大乘根器,佛菩薩會示現,所以這裡講「若遇餘佛」,「便得決了」因為阿羅漢的境界,跟我們一般凡夫的境界是不同的,你不能夠說我們見不到佛,就等於他見不到,他會有他的因緣。那眾生也是一樣,也是會有他的善根因緣哪,有時候佛菩薩就加持你,讓你就不想要學世間法,不想學《弟子規》、不想要學這些小乘、不想學《論語》……等等的,你就知道佛法是究竟的,這個是佛力冥冥中加持你;或是你自己善根很猛利也有的,一聽就知道這個法講得不對,所以佛菩薩處處都在幫助眾生,只要你有心想學佛、想覺悟,他會幫助你學到正法,這是肯定的。再看下面:
「舍利弗。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
他叫著舍利弗,同樣叫著與會的大眾,以及末世的大眾,「汝等」等就是包括後面的,乃至盡未來際,「汝等當一心信解受持佛語」,要信解佛所說的這真實語,前面一直講的要能信解,「信解佛語」,佛講的就是以心為宗,以一乘佛知見為宗旨,所以《不退轉法輪經》裡面說的,法界即是一切眾生心界。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行。知道眾生心跟佛完全沒有差別,你要能夠信了這層道理,知道心即是眾生,眾生即是心,名為信行,名為信行,就是你能信入佛法。這《不退轉法輪經》裡面講的,信眾生界即是心界,眾生即心,眾生即佛,這個就是一乘了義。所以勸我們當信佛語,要信解受持,不光要信,要能解、要能接受、要能銘記不忘,還有一個,要能夠如法修學,所以叫「信解受持」。這個都是這一句話裡面的意思,信解受持佛所說的話,他說:「諸佛如來。言無虛妄。」諸佛如來不會打妄語。這裡講諸佛如來,不光指釋迦牟尼佛,指前面講的過去佛、未來佛、以及現在十方諸佛;就前面經文講的,這些就是他這裡總結的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絕對不會打妄語騙你,不會給你說一句假話。要知道佛法無有餘乘,唯一佛乘。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沒有三乘,這個一定要懂得,你不要心裡懷疑,半信半疑的。有的人聽了我們講《法華》,或是看了《法華經》,他會覺得是不是講得太誇張了,其實沒有任何誇張。我們講經沒有任何誇大,所以當信佛語,諸佛如來言無虛妄,唯一佛乘,沒有其他的二乘、三乘,無有餘乘,唯一佛乘,這一段道理一定要懂得。那麼後面,這個是世尊重新宣說他所要說的,當然這個裡面,有重頌也有孤起頌,它是合併在一起的。重頌就是重複前面的內容;孤起頌就是還有其他前面長行裡面並沒有講到的,它再把它補進來,就等於是另外一個完整的篇章。所以這個是有重頌也有孤起頌,方便我們眾生來受持,因為這裡如果再加那些細節顯得繁瑣,所以就用偈頌的方式來呈現,這是教學的一個善巧。那麼我們看經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護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斯人鮮福德。不堪受是法。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舍利弗善聽。」

這個是偈頌裡面講的,比丘、比丘尼心裡懷著增上慢,認為自己好像懂得一些佛法,以為自己有看過幾本大乘的經典,有打過幾年的坐,閉過一點關,這都是增上慢,不管你是比丘還是比丘尼,你是優婆塞、優婆夷,都一樣,你只要不信大乘都是增上慢人;你不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是增上慢人,所以不要做增上慢。還有認為你學小乘法、你學人天乘這樣就夠了,這些人是慢中之慢,增上慢又增上慢。因為阿羅漢有修證,前面講的,阿羅漢他有修證,他煩惱斷除了住最後身,他覺得他自己這樣可以了,佛都還說他增上慢,那你連阿羅漢都不如,你不是比阿羅漢更增上慢,實在是太無知了。所以大眾聽聞,一定要棄捨小乘,棄捨之前人天乘的這些愛見分別,全部都把它放下,發心學習一佛乘,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要求人天福報。人天福報沒有用,不能了生脫死,你不要看這些什麼《孝經》,什麼四書五經,這些都沒有用,為什麼沒有用?不夠現實,生死現前的時候,這些東西沒有辦法幫助你了脫生死,我跟你講的是實話。你看這些東西,沒有辦法幫助你了脫生死,你有錢也了脫不了生死,你沒辦法超出三界,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所以世間法,一切的這些世間的言論統統都是分別,不能幫你了生死,那些都沒有用,二乘法亦復如是,不能圓成佛道。我們不但要了生死,還要圓成佛道,所以棄捨人天、棄捨小乘,你不要送你的孩子去讀那些世間書,你以為他能夠學佛,你現在送他去讀經班,我看那裡面讀經班內容,都不是讀佛經,讀一些四書五經。你真的希望你小孩學佛,讓他讀佛經,讀《心經》、讀《彌陀經》、讀《金剛經》開般若智慧,你讀那些四書五經,它沒有用啊!我敢跟你講那個是沒有用,不能了生脫死,就現實層面來講,那個確實是沒有用,不能了生脫死。你也許會覺得我讓他做人,但是你為什麼不讓他作佛呢?作佛就要看佛經,想要成佛,就要學一乘。所以不要當個增上慢人,自以為自己的知見都是對的,就是落到了所謂的見取見當中,這個都是所謂的見濁-你的看法、你的想法,你在這個世間的認知,這個都是見濁,要用佛知佛見來把它消除,你放下身心世界,你才能夠契入佛境界。你這見濁,對境就引發煩惱濁,就起煩惱;煩惱濁,煩惱現前又引發見濁,就是在這當中輪轉。你起了一個煩惱,後面的煩惱又隨之出現;你起了一種邪見,其他的邪見又跟著又出現,所以只是越來越糟糕而已,唯有佛法可以救你,所以心裡不要懷增上慢。那麼這些比丘比丘尼懷著增上慢,「優婆塞我慢。優婆夷不信。」優婆塞、優婆夷,我慢不信,認為自己很懂,認為自己的知見比佛菩薩還厲害,認為自己學佛比佛還圓融、比佛更會度眾生,當然也包括比丘、比丘尼在內,就是指的這些學佛人。他以為他用這些接眾的方式,這樣能接引他來學佛,什麼喝茶、按摩、種田、有機,統統來,他以為他這個叫接眾,他以為他自己比佛菩薩還厲害,出來講經隨便翻幾頁書,胡謅一點世間的道理,他也說他叫開示、也說他叫講經。都是講世間話,都不能了脫生死,那些都是我慢,都是非因計因,也都是邪見,都是見取見,都墮斷、常二見,都以身為實有。所以起一種妄見,其他的四種邪見全部具足,它必然具足。所以這裡講的「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你不要懷著增上慢,你不要我慢、你不要不信,你不要以你的學歷來看、以你的什麼出身來看、以你的財富來看、以你的世間的這些經歷來看,這些都是我慢。把這個我慢放下,不要這麼我慢,你就能夠信了,你就能夠諦信。那麼這裡講的「如是四眾等。其數有五千。」有五千也不算少數,這五千到後來越來就越多,你不要做這些人,不要當這些人,不要當這些不信佛的人。這些人佛說他們「不自見其過」,不知道自己有問題,不知道自己的知見有問題、不知道自己學的法有問題,不知道自己還不行,這釋迦牟尼佛講的,這些人是「不自見其過。於戒有缺漏。」這戒是什麼?光明金剛寶戒啊!你看這些比丘、比丘尼在佛陀時代,其實他們持戒持得很好啊,為什麼佛還說他們於戒有缺漏?肯定是「光明金剛寶戒」,因為他們不明心性,所以佛說「於戒有缺漏」。然後又不斷「護惜其瑕疵」,只是著相持戒而已,以為把戒相做好了,他就能夠成佛了,不知道只是護持「瑕疵」而已,只得一些人天的果報而已。所以為什麼說持戒不能只持戒相,要明了戒體,沒有戒體怎麼會有戒相?所以現在傳戒,什麼是戒體?一大堆傳戒的不知道什麼叫戒體啊!他只有講戒相,說戒相很重要。就像你去這個金子店,你要跟他打金子,他說我沒有金子,我只有模子,那怎麼成像呢?就像你要造一尊金佛像,你只有佛像的模子,沒有金子。戒體就是金子,沒有金子,只有模子,你持戒就是裝模作樣,模樣,模子跟樣子,只有那個樣子跟模子,並沒有實質。所以「護惜其瑕疵」,他不知道他每天在護戒、每天在持戒都在護持「瑕疵」而已。瑕疵就是玉裡面有斑點,稱為瑕疵,「護惜其瑕疵」。這些人都不堪受佛法,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怎麼學、懂得怎麼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