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3日 星期日

宗鏡錄 卷四─1

 



宗鏡錄卷四  (精彩節錄)


宋慧日永明妙圓正修智覺禪師延壽集

敕建慧福寺賜紫臣僧超海 

敕賜遺光寺臣僧通理奉

敕建大慈觀音寺臣僧廣持 


夫所言心法者。云何是心。云何是心法。

答。了塵通相。說名心王。由其本一心。是諸法之總原也。取塵別相。名為數法。良因其根本無明。迷平等性故也。辯中邊論云。若了塵通相。名心。取塵別相。名為心法。


問。此一心法。幾義而成。

答。心法總有四義。

一是事。隨境分別見聞覺知。

二是法。論體唯是生滅法數。此二義。論俗故有。約真故無。

三是理。窮之空寂。

四具實。論其本性。唯是真實如來藏法。


問。心四義之中。前二義是緣慮妄心。後二義是常住真心。約真心。則本性幽玄。窮理空寂。既無數量。不更指陳。只如妄心既涉見聞。又言生滅。此緣慮心。有其幾種行相。

答。有五種心。

一率爾心。謂聞法創初。遇境便起。

二尋求心。於境未達。方有尋求。

三決定心。審知法體。而起決定。

四染淨心。法詮欣厭。而起染淨。

五等流心。念念緣境。前後等故。法苑義林云。辯五心相者。且如眼識初墮。於境。名率爾墮心。同時意識。先未緣此。今初同起。亦名率爾。故瑜伽論云。意識任運散亂。緣不串習境時。無欲等生。爾時意識。名率爾墮心。有欲生時。尋求等攝故。又解深密經。及決擇論說。五識同時。必定有一分別意識。俱時而轉。故眼俱意。名率爾心。初卒墮境故。此既初緣。未知何境為善為惡。為了知故。次起尋求。與欲俱轉。希望境故。既尋求已。識知先境。次起決定。印解境故。決定已。識界差別。取正因等相。於怨住惡。於親住善。於中住捨。染淨心生。由此染淨意識為先。引生眼識。同性善染。順前而起。名等流心。如眼識生。耳等識亦爾。


先德問。五心於八識中。各有幾心。

答。前五識有四心。除尋求心。無分別故。第六具五心。第七無率爾尋求二心。有決定染淨等流三心。謂第七常緣現在境。故無率爾也。


問。第七現有計度分別。何無尋求心。

答。夫尋求心。皆依率爾後。尋求方生。第七既無率爾。尋求亦無。


問。前五既有率爾。何無尋求。

答。尋求有二緣方有。一即率爾心引。二即計度分別心。前五種雖有率爾。而無計度分別。第八有三心。率爾決定等流。無染淨尋求。


問。第八同第七。常緣現在境。何得有率爾。

答。第七緣境。即無間斷。第八緣境。境有間斷。第八初受生時。創緣三界三種境故。


問。初受生時。第七亦創緣三界。第八識。何無率爾心。

答。第七隨所繫。常緣當界第八識也。今助一解。第七常內緣一境。即無率爾。第八外緣多境。而有率爾。無分別故。即無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