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

如何去除我執  │拜願開示16–2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十六)


如何去除我執

悟顯法師 開示:

有些同修他會擔心,學佛他的我執、我慢怎麼來放下?想放下,又不知不覺地生起來。在大乘佛法裡面告訴我們,這個我啊,你認為的我是虛妄的,是和合而成的,並不是真的有我。所謂「證取方現我體」,有所取證,這個我就現前;有所取著,所以才有我。證取就是一個能證的,一個所取的,有能有所,所以才造成有「我」的存在。

眾生取相分別,見一切法認為實有,你在這當中隨妄見有我。佛教我們觀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就像作夢一樣不實,就像幻術所現的境界一樣,就像水中泡,就像熱時焰,就像阿羅漢的貪瞋癡一樣,阿羅漢沒有貪瞋癡。你直接把它觀空,心裡面不要執著,這個「我」自然就放下了,你的傲慢就不會生起來。這個傲慢就是認為你這個虛妄的我比人家強,比人家厲害,縱然知道自己技不如人,也覺得自己沒有人家講的這麼差,只是輸了一點點,這個就是「慢」。一般經典上講七種慢,《梵網經菩薩戒》裡面講十種慢。或認為自己有錢,或認為自己高門大姓,或認為自己對國家有貢獻,對人民有貢獻,或是對佛教有貢獻,種種的產生出來的傲慢,所以對於佛法,對於善法他不願意學習。

真正的謙虛,不是像世間人這種只是點頭微笑的謙虛,或是言詞上的謙虛。真正的謙虛,佛法講心要空,也就是不取著;心如果不空,你帶著貪瞋癡,這個謙虛是假的,你這個謙虛是有目的的,希望人家認為你有修,從中牟取名聞利養。佛法講的謙虛,是要你照了諸法空。像現在佛門裡面有一些人,一般人不能察覺,他是傲慢到了極處,他說聖賢是教出來的,他的意思是說他可以教出聖賢。我們看釋迦牟尼佛,歷代祖師大德,從來沒有作如是言,為什麼呢?你看世尊成道,他說度眾生,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禪宗祖師講的,眾生怎麼得度呢?自悟自度,誠無一法與人,更無實法與人,無實際的佛法送給你修學,所以這是真正聖賢人講的話。

反觀末法這些出家人,跟著這些在家人說出這種傲慢的話、顛狂的話,講這種話是不知羞恥,雖不說自己是聖賢,認定自己可以教聖賢,所以這個是什麼?傲慢,認為法是實有的;心不空,認世間為實有。所以就來搞一些聖賢教育,打著傳統文化的招牌,在佛門裡面大肆提倡,他告訴你,他可以教出聖賢來。自己不當聖賢,但是他可以教出聖賢,這就是佛門的「賊住」,敗壞佛教,心不空。

所以我們講謙虛,講要去我執,要離我相。佛教我們要照了諸法空,「照了諸法空。名曰度眾生。」你才真正能夠令眾生得度。有人問憨山大師,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話是什麼意思?憨山大師講,地獄相空才叫成佛,如果地獄相不空,絕對成不了佛;他觀眾生相空,所以他真正成就了。眾生相不是只有人道眾生、有情眾生,所謂眾生,三種世間─器世間、有情世間、智正覺世間。所謂的「器世間」就是指物質環境,這些都是眾生相,觀眾生相空,這是真正謙虛,真正的心裡沒有一物。他也不會想說,我能度多少眾生,我能幫助多少眾生,自己很偉大,很有實力,很有本事,很有學。所以學佛法你要有正知正見,看到這些邪師外道,看到自己的邪見,你馬上就能覺察,你就不會被他拉著走,不會被他迷惑顚倒。

我們佛門講的度眾生,確實如同六祖和尚講的「自性自度,自悟自度。」所以釋迦牟尼佛如是說,歷代的祖師大德也如是說,這些真正都是聖賢人。跟世間人,跟現在佛門這些傲慢的漢子不一樣啊,他認為他可以教出聖賢來,他認為他自己很有本事可以度很多人,這都是心不空,認法為實有。念佛,我們可想而知必然沒有功夫,打坐沒有得定,學教沒有開悟。你要是真的學教開悟的,像清涼國師、像永嘉玄覺大師,玄覺大師是天台宗的子孫;歷代的這些高僧大德,都是從經教開悟的,從禪宗開悟的,從各各方法開悟的,他絕對不做這些世間的思想,世間人這種傲慢的思惟。

謙虛的人有過必改,不會拿著佛法,拿著一些冠冕堂皇的用詞來掩飾自己的過失,講得很好聽,但是目的是希望這個虛妄的我不要被人家罵,不要讓自己醜態百出,所以不斷地掩飾,不斷地粉飾,甚至透過做善事,透過做好事,來粉飾自己的罪行,這個就叫做「偽善」。學佛你不要裝模作樣,你要很認真地、老老實實地面對自己的煩惱習氣,面對自己的過失。當有問題的時候,你要把它轉過來,要知道這個我是虛妄的、是假的,因緣和合而成的;要知道我們這一念心當體即空,六塵緣影心而已,不是真的,你各還前塵。所謂「各還前塵」,就是你眼對色產生出感覺,還於色,把色拿掉;耳聞聲,把聲拿掉;意緣法,把法拿掉,那哪一念心是你?所以這個我是假的,你怎麼會在音聲上、在境界上起煩惱?你要起煩惱的時候,你就按照我們剛才講的,祖師大德教的,佛菩薩教的,就作如是觀,這個我執自然就銷落,常常這樣觀,自然就謙虛了。觀到深入了,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同一體性,無我、無人,沒有自、沒有他,這就是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的修行非常地迅速,就像一把利劍一樣,所有的煩惱來,它能夠立即斬斷,所以稱之為「金剛王寶劍」,《楞嚴經》講「金剛王寶劍」。菩薩戒講「光明金剛寶戒」,能壞一切煩惱,能斷一切煩惱,而不為一切煩惱所傷。所以昨天講過,修行要先明心,「無作戒體」你要先懂得,這是持戒的根本,修行的根本。懂了以後你就會修,懂了以後你就知道,我這一念心當體即空,且不管它是緣影妄心,還是真如自性,都是當體即空。在這當中你再起煩惱有個我,那這個我必然是假的,必然是虛妄的,這樣子你就能夠心真的空了,你在學東西,你在記東西,你在應緣接物、處事就非常自在。記東西會記得特別快,所以為什麽修行人記憶力非常好,越是煩惱輕的記憶力越好,他跟世間人不一樣。世間人是年紀越大腦筋越昏,記的東西越少,甚至忘記了,到了年紀大了,得了老人癡呆症。修行人不是,他是倒過來,越修,年紀越大記憶力越好,心越清淨,這是真正有在修的,他心不迷悶、不糊塗。所以修行要掌握根本,以上講的是教你怎麼來破除我執,怎麼來消除我慢。根本的我消除了,我慢自然就斷掉了,你就沒有什麼好炫耀的,沒有什麼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