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七五)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四十三頁,經文第一行「佛語阿難。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復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這一段是我們上一次講到,這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它的依報莊嚴。極樂世界是無量功德所成,這無量功德就是指「稱性」,稱性功德所成,就不是業力所成,不是染業所成,所以永無,這「永無」就是永遠沒有,不像有的世界,它是好的時候,它是一段時間,不好的時候,又是另外一段時間。就像現在我們是五濁惡世,可是在娑婆世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彌勒菩薩再來,那個時候人的壽命就加長了;那個時候的人心,就比現在好了。這個娑婆再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那就不算是五濁惡世了,只是現在這個狀況比較差而已。極樂世界永遠沒有,它沒有這個變異的這種循環,所以它這裡講「永無」,因為是「稱性起用」。所說的稱性起用,當然娑婆也是稱性起用,但是是「自性」之染業的現象,所以你現在看到的這國土的汙穢—你心地上汙染所成。那極樂世界也是稱性起用,是淨業所成,所以叫「無量功德」,無量功德所成的。那麼功德所成就的,就沒有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這些不好的音聲、不好的現象都沒有了。你在娑婆世界看到的這些不好的,到極樂世界統統都消失了,是根本沒有。對比來說—好像是消失了,但是實際上極樂世界根本沒有這些苦難、惡趣、魔惱,這些染著的狀況。下面講「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沒有春、夏、秋、冬,確實生活的條件非常好,沒有這些問題,為什麼?因為「不起心、不動念」。你心要起心動念,就有春、夏、秋、冬。舌根起種種分別,所以有五味;「心」起種種分別,所以有五欲。所以有四時,有寒暑、冷熱,都是眾生差別心的變化,這個在《楞嚴經》上就講得很清楚了。「地水火風」怎麼來?都是一念「無明」而來。地、水、火、風這四大,世間離不開這「地水火風」四大。這四大—像「地大」,就是你一念堅固妄念所現,你的這一念妄心非常地堅固,顯現出「地大」。那「妄心」當然是妄動啦!所以顯現「風大」;有動有靜、風金相摩,所以產生「火大」。那麼「水大」呢?有火啊!火騰,火會燃燒、會燒騰,那就會蒸出有水蒸汽來;你燒到這個地,地中的這些礦物⋯⋯等等的,當然這個地,你不能只講大地,是講堅固的現象;「火騰水降」就產生出「水」。所以「地」只是你一念無明的堅固執持;「火」只是一念暖相而已;「水」只是一念潤濕之相;「風」就是一念妄動之相,並無實體。所以「地水火風」無有來處,無有去處,《楞嚴經》講「本是無上淨圓真心」。你說這火怎麼來—因緣生?不可能因緣生,因為「因」沒有生火之因,「緣」也無生火之緣。也無生火之因,那因緣和合怎麼能生火?詳細的《楞嚴經》裡面都有說到。它講的這個艾草的問題,你拿一個放大鏡,在太陽中午的時候,你到太陽底下,你用這個放大鏡,相信大家都有做過這樣的實驗。這個放大鏡因為聚光的關係,現在的人講「聚光」,它就能夠點燃這個艾草。那「佛」就分析了,是太陽給的火嗎?那太陽光照到的地方都應該發火,都應該起火,所以火不從太陽那兒來。那放大鏡它會出火嗎?放大鏡如果會出火,那就不用太陽了,還是艾草它自己就會生火?若艾草自己會生火,那何藉日、鏡呢?何需藉由太陽跟放大鏡。所以因緣聚合,這三個、三處都無,怎麼能說火性是從因緣而生。其他的水、風、地……等等的都是一樣的,這是舉「火」讓你知道。所以三處都無,三個地方都沒有生火的因,為什麼和合會有?那也不能說這個火是「無因」而出,沒有原因的它就亂生。那亂生的話,你現在坐在這裡,可能火突然出現了,把你燒死。所以叫「緣起性空。」「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這個道理你要微細詳審,審諦審觀,要仔細的去觀照,你才能夠明白。所以這個「四大」、「五陰」本是如來藏,本來就是了,只是我們著了相,你看不破、透不過,你的心轉不過來,所以被因緣所轉。
迷因緣者又以為是自然而生,所以有自然外道,有因緣外道,這大體來說,外道不出這兩種。一般的認為這一切的法它自己生的,有它自然的定律,因果也是自然的,他認為是這樣子,這自然外道。因果從哪來—從你心來。你起什麼心,結什麼罪、結什麼業;因果從心所現。所以《楞嚴經》講「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就是眾生的真如佛性。那因緣外道他認為什麼都是因緣合成的,認為這個因緣透過因緣才能出生。所以龍樹菩薩講:「因中沒有生果之因」,緣也是從你果上而推斷的。這東西已經做出來了、做好了,後面的人再做分析,才知道它是藉由什麼樣的一個狀況來合成的。正在合成的當下,這個緣並不存在,所以,所得的最後結果不能說從因緣而生。所以大乘講的「緣起性空」,緣起性空—唯有真心不從因緣、不落自然。跟你講自然,那不得已,這自然跟因緣不是相對待的,我們佛門講「法爾如是」。就像天空只有一月,你不必去分別此月是真、此月非真。你為什麼見到天空有兩個月亮?因為你把眼睛給捏著了,捏著眼睛看月亮,所以天空就妄見有二月。眾生亦復如是,皆是捏目,顛倒亂象,都是你自己看錯了,這是世間的現象。所以世間本是無上妙明菩提淨圓真心,但是你不了妙明菩提淨圓真心,就「妄為色空及與聞見」,顯現出虛妄的色,有色就有色相對待,就是空。色是障礙的、阻塞的,空是通達的,相對法出現了,這個就是眾生迷妄。什麼叫迷妄?就是迷失真性,顯現出虛妄的色相。就像你本來醒著,現在忽然睡著了,做了個夢,夢中的境界而已,並非實法。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從真心所現,所以我們常講這是本地風光。《楞嚴經》上說的那邊的現象,確確實實像《楞嚴經》講的:「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一處執鏡。一處火生。遍法界執。滿法界起。起遍世間。寧有方所。」隨緣顯現,你隨九界的染緣顯現出九界無明妄火,隨佛界的淨緣顯現出三昧真火,能斷煩惱。所以起遍世間沒有方所,沒有固定之處。「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世間人不曉得以為從因緣所生,以為自然而生,都是迷失本來。「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所以真正的火、真正的四大,說不得,道不得;「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以這世間不離地水火風四大。你可以好好去看看《楞嚴經》,你就懂了。開你的大智慧,開智慧的《楞嚴》,破除眾生從來的黏著,真的是脫黏解縛。不然你的六根都是黏妄發光,黏著虛妄的境界在那裡作用,作用就是發光的意思,都是迷惑顛倒。所以你要返本還源,也不能離開你的六根,沒有辦法離開,沒有辦法離開你的六識。所以有人講:修行捨識用根,捨識用根,把識捨掉了,你就沒有辦法用了,根也沒有了。根塵識三個,非合非離。你看《楞嚴經》就講得很清楚,皆是如來藏性,都能成道。永嘉大師《證道歌》一句話就把這個道理給講明白了,所謂「幻化空身即法身」。所以這大乘佛法就是如此,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如此,不懂的人講,說是清淨所生,實際上就唯心所現。要是你明白心性,在這個娑婆也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統統都沒有,「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復無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荊棘沙礫。鐵圍。須彌。土石等山。」真所謂禪宗祖師大德講:「虛空粉碎,大地平沉」。虛雲老和尚說的:「山河及國土。全露法王身」,「山河大地是如來」,這虛雲老和尚講的,他開悟的時候,他體會到了、見到了。所說的見,並不是眼、色相對;眼見色這相對法。他「見」是身心契入了,身心世界頓脫,所以他體證到了,他是證到的,不是眼睛看到的,證到了。託名為見,並不是真正有色可對,因為他虛空粉碎了,就無色可對。所以當下即是國土嚴淨,不必等到西方極樂世界,現在就可以,遠離這些高下心、遠離分別心、遠離對待心,就沒有「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也沒有從貪瞋癡顯現出來的這個四時、寒暑,乃至大小江海、丘陵坑坎、鐵圍、須彌這些現象,一總空無,一總銷亡。所以「但除其病。不除其法」,你修行要除掉這個病根,不是把這個山海給填平,不是在那裡想像。所以古來祖師大德,見道之時,還如未悟之時,所謂「悟了同未悟」。「青山不必白雲朝。白雲不用青山管。雲常在山山在雲。青山自閒雲自緩。」這是真正見道的境界。他徹底頓脫了,確實國界嚴淨,整個國界從心所現。
所以你看下面「唯以自然七寶。黃金為地。寬廣平正。不可限極。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所以西方淨土是阿彌陀佛斷除煩惱,徹底清淨的境界。所以「唯以自然七寶」,七寶是什麼—自然而成。這世間的七寶—礦物,世間人業果所現。阿彌陀佛他斷除了一切煩惱,所以稱之為「自然而成」。就遠離因緣與自然,不得已給你立一個自然之名。《無量壽經》講的自然,不是大自然。現在人講自然,他不知道因素,所以他說是自然的。又有知道因素者,科學家……等等是迷因緣者,為什麼叫迷因緣呢?我們下午講過,佛法因緣為宗,他不知道緣起性空,認為實有因、實有緣,迷在因緣當中。所以離不開世間人講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佛門講離不開「四大」,跳脫不出來,惑於因緣、惑於自然,都是不見性人。所以《無量壽經》上所說的自然,不是我們一般人認知的大自然環境、大自然現象,那個不是。現在的大自然現象,說實話,還是眾生心業力所感,等一下就會說到了。不思議業力所致,眾生業力所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徹底斷除無明,法爾如是的現象,就像《華嚴經》盧舍那佛他所居住的報土—蓮華臺藏世界,都是盧舍那佛過去因地中所修行業,種種功德莊嚴之所成就。西方極樂世界,亦復如是。所以它不是講的世間的這種自然定律、自然現象、食物鏈……等等,這個都不是。所以你看到《無量壽經》講的自然,是超越凡情認知的,所謂因緣跟自然。超越凡情的,所以叫唯以自然七寶,自性本然稱為自然。自性本然具有七寶,顯現的黃金為地,以心為地從來不變。而且心地本自寬廣平正,不可限極,沒有辦法限量,微妙奇麗,自性非常地微妙,所顯現的相也微妙,微妙則難測,奇麗則不可勝數,不可數、數不清,奇特嚴麗,清淨莊嚴,還加個清淨莊嚴。這奇特嚴麗,還是清淨莊嚴,那麼西方淨土,超踰十方一切世界,為什麼呢?其實所有的國土都超十方一切世界,都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本來就超越十方一切世界,因為十方一切世界,這些眾生無明、染業未斷,業障沒有消,所以顯現出來的國土,仍舊有種種的差別,跟你打破無明所顯現的本地風光不一樣。所謂「緣不失體,順寂而萬有恆興。」,緣的起作用,應緣起用不失真如本體,順寂—隨順寂滅之性,任何一法一物,無不稱真如佛性起作用,從真如佛性起作用,「順寂而萬有恆興」。所以極樂世界就是這樣的境界,超踰十方一切世界。說超呢實際上沒有真正的所謂的超—因為諸佛平等。但是對於染著的眾生來說,確實是超過,超過許多。所以為什麼佛在經上講,「假使滿天下。皆如舍利弗。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因為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所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為什麼要跟你講佛的境界是平等的,以免你不能見道。《華嚴經》講「若作如是解。此佛此最勝。顛倒非實義。不能見自性。」,你如果認為阿彌陀佛的境界比其他諸佛還高,那你是著相了,你見到的佛,不是真正的法身佛,頂多是報身、化身,不是真正的法身。所以說「顛倒非實義」。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平等平等,因為平等,所以超踰十方,遠離差別。前面《無量壽經》講的「遠超聲聞辟支佛地。」,超過聲聞、超過辟支佛,超過權教二乘的菩薩,超過了文殊、普賢菩薩。他達到了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但是這個境界,一切諸佛皆同。乃至一切眾生本具,所以極樂世界是眾生心中的淨土,本具的淨土。所以我們講本地風光,這樣你學《無量壽經》你才能夠見道。不然你要著相,看到這一品,極樂世界有很多寶物—七寶,都不用找,滿地的黃金,那你就著相了。所以看淨土的經論,說實話,真的不好理解。講的人,真的是如同經典上講「能說法人。亦難開示。」。你能深信淨土,堅固深信,時亦難遭。要遇到深信淨土的不容易。一跟你講:「你沒有根,要學世間法,學《弟子規》…」,真的沒有根,你就去學。這個都是,不是當機,都是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都是《無量壽經》上講。《法華經》上說的「斯人尠福德。不堪受是法。」,福報不夠,業障太重。給你講《無量壽經》,叫你放下求生淨土,你聽到了恍若未聞。你福報不夠,不堪受一乘了義。這一部經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都不出《無量壽經》。上一品,第十品,釋迦牟尼佛為與會大眾授成佛之記。就如同《法華》一樣,平等成佛,等賜大車,但是眾生不能直下領納,不敢直接諦信,自心是佛。
這上一品就暗示了《法華經》的秘髓。所以要深信淨土的不容易,能講《無量壽經》的、能講淨土的,這一部經確實是不好講。這《華嚴經》、這《金剛經》……等等的,這個都容易、都不難,裡面的經文都很白話。但是要你相上直接見道,直接見性的確實不好說,所以要佛力加持。經典上也有說:「在末法你能講、你能聽、能聽得懂、你會講,都要佛力加持」。所以很多人他想說:「沒關係,我網路上聽」。那不一樣,你以為你聽懂了,等一下這個視窗一關,就迷惑顛倒了,螢幕還沒關。為什麼呢?他又跑去看別的了。所以聽經要到現場聽,現場有佛力直接加持,那感受絕對不一樣。所以這一部經你不要著相,你要能夠從這裡面能會相歸性。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自然七寶所成,「黃金為地。寬廣平正。」因為心性沒有邊際,佛法無邊;無邊就沒有邊際,不是很多,這無邊—不可限量,遠離一切意識分別,所以「不可限極」。本自清淨莊嚴,所以「微妙奇麗」,「超踰十方一切世界」,所以極樂世界就是如此。下面講「阿難聞已。白世尊言。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這阿難尊者故意問了一個問題,這也是讓我們現代的人了解,因為一般人都認為人是住在地上的,不管這房子蓋得再高,他都住在地上。即使你飛機飛到天空上,你還是要降落。所以一般通途的,大家都認定一定有一個地可以住。所以阿難問了一個問題,他說:「那四天王跟忉利天」,為什麼問這兩個天呢?因為這兩天是屬於地居天。四天王天他住在須彌山的半山腰,那麼忉利天在須彌山的山頂,山頂—這是忉利天王他的宮殿,須彌山的最高處。那這兩天是地居天,意思就是說你看這些天宮都依地而住,那極樂世界依什麼而住?極樂世界既然沒有須彌山,它沒有山,那它依何而住?那釋迦牟尼佛答得更妙,有道是答在問處,他讓他自己反觀。下面我們看「佛告阿難。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一切諸天。依何而住。阿難白言。不可思議業力所致。」這釋迦牟尼佛問他,問阿難,他說:「夜摩、兜率,乃至色無色界,這些天依何而住」?他反問阿難,為什麼反問阿難呢?他讓阿難去思惟一下,你認為這些天人一定是住在地上的嗎?因為從這兩天,就是所謂的四王天跟忉利天往上,夜摩天、兜率天都屬於空居天,依空而住的,真的是天人,他不算地居天,算空居天。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乃至這初禪一直到四禪,色還有無色界,都算是空居天。那嚴格來說,無色界它也沒有所謂的居住之處。所以釋迦牟尼佛反問阿難,讓他想一想,現代人講的想一想,佛門叫思惟。阿難尊者很快地就回答:「不思議業力所致。」所以一句話就把重點講出來了。不管你是地居的、你是空居的,乃至你是色界、無色界的,你為什麼會在那裡受生?業力所致。所以講業力並不一定指染業,也包含禪定,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都是業力。為什麼前面加一個不思議?「不可思議業力所致。」—稱性起用。天台宗講的「隨九界之緣」,所以有九法界生。你隨人道的業,就有人道的現象產生;隨天道的業,天道的現象產生。所謂「循業發現」,所以叫不思議業。這個業的體性是什麼呢?業性本空,當體即是妙真如性。所以跟我們前面講的一樣,當下即是真如佛性。所以稱為不思議業,這業的體是不思議的,業的根本,就像我們常講的「無明本空」。我們也舉過一個比喻,譬如你迷路了,你把東邊誤會成西邊了,西邊誤會成東邊,南邊誤會成北邊,東南西北方向全部搞亂了。那麼請問你在迷惑的當下,東南西北有沒有改變?是沒有改變的。所以就拿這個比喻來這裡看,你業力在發作的當下,在起作用的當下,真心本性仍舊是如如,沒有改變。《圓覺經》講的:你眼睛眼花撩亂,看到虛空有花,虛空確實沒有花,只是你眼睛有問題。但這虛空花雖然是迷惑的現象,從哪兒來?從虛空而來。所以「譬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眾生的業力也是依真如本性,這在《大乘起信論》、在《圓覺經》裡面、《楞嚴經》裡面都講得一清二楚。所以《無量壽經》也有講到:「不可思議業力所致」,不是講這個業力你想不到,是講這個業力的體不可思議。迷不可思議,所以現種種的業相。如果悟得心體,確實永嘉大師《證道歌》講的:「覺後空空無大千」,覺後空空,大千世界盡皆銷亡。這個就是眾生依什麼而住?依心性而住,實際上還是依心性。所以什麼是修行的根本?自性是修行的根本。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你不要害怕你修行不會成就,一定會成就;你不要害怕你煩惱習氣太重,因為它本來就空。你整天在想:我煩惱習氣很重,就是你不解實相,

你不明白什麼是一乘了義,知道煩惱習氣似有,好像是有,實際上體是空寂的。所以你現在修行絕對能轉,能轉不是說你有煩惱可轉,是你識得它「空」。正在它在運作的時候,你也不用作意識得它「空」,但識「本真」就可以了。所以為什麼叫你念佛,你直接老實念就好了;念到佛號上去,專注在佛號這一帶,妄想自然消除,煩惱自然斷掉,就這個道理,這是修行,跟外道不一樣。外道的起念要造作,學了大乘還是起念、還是造作,那就不叫學大乘了。什麼叫起念造作呢?認為有煩惱可除,要有菩提可得,這個都是起念造作。寶誌公禪師講:「不曾迷,莫求悟,任爾朝陽幾迴暮,有相身中無相身,無明路上無生路」。寶誌公禪師講的,從來不曾迷,你求什麼悟呢?任隨它朝陽幾迴暮,一天過一天;眾生有相身中,實際上就是如來三十二相,就是無相身;無明當下即是無生,無明路上無生路。「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是大乘,你這樣觀、這麼修,就是不起造作,其餘的都是落在造作上。修淨土法門也是如此,以為石頭壓草,那是方便跟你講。實際上那個石頭就是你的妄想,那個草就是妄想所對的妄境,你還拿著石頭來壓草。以心除心、以法除法,你直接念佛就可以了。這佛號萬德洪名,被你念成石頭那就不好了,「本是無上妙明菩提。淨圓真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無有「能念」與「所念」。所謂「無心外佛為所念,無佛外心能念佛」,沒有佛外之心能夠來念「阿彌陀佛」,也無心外之佛給你念,因心本是佛,這就是「能所銷亡」。所謂「能念念心心念佛,若待融通是兩物」,你還銷「能所」,那這個是還沒見「道」,若待融通是兩物。所以祖師講:「銷能所以入玄宗,泯性相以歸法界」。這個都還是生死邊事,講到究竟處,祖師講的這段話都還是生死邊事。能即是所,所即是能,心境如如;所以跟你講:「青山不用白雲朝,白雲不用青山管」,一個青山代表是「能」,一朵白雲代表是「所」;雲常在山山在雲,能所自然就銷融了;青山自閒雲自緩,所以也不用奪人、也不用奪境,人、境也不用兩奪,所以「人境具不奪」這最後的功夫,真正見「道」了。這才是諸法實相,這才是究竟了義,這「勝義中真勝義性」。經典上講「勝義中真勝義性」—究竟了義,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一切眾生皆依此而住,不思議業力所致。所以你還想這個世界怎麼來的?佛經上講得很清楚,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跟「識」是一如的,識即心,心即是識。所以為什麼轉八識可以成四智,它是同體,同一體性。「識」就是了別的作用,能現、能變、能夠含藏,這是真心的作用叫「識」,所以叫「如來藏識」這個才叫佛法。你要去學那些世間法,他怎麼可能跟你講到真正的佛法,處處都是教人著相,有修有得,有取有證,都是起念造作;還要記功過格,計較得失。世間人尚且不計名、不求功,何況是祖師「絶學無為閒道人」,佛法到後來就「無事可思量」,這個就是真正的佛法。所以你不用去想這世界怎麼來;那一類的眾生想:極樂世界沒有須彌山,不住在土地,那住哪裡?阿難告訴我們:不思議業力所致。下面講「佛語阿難。不思議業。汝可知耶。汝身果報。不可思議。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國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地。及佛神力。故能爾耳。」這是佛告訴阿難。阿難尊者把話給說清楚了;這個佛就再仔細地為阿難開示,也為我們做說明。「佛語阿難。不思議業。」你知道是不思議業;那麼你曉得嗎?「汝可知耶。汝身果報不可思議。眾生業報亦不可思議。」所以你們受業報,誰在受業?只是虛受輪轉而已,妄見生滅,妄受果報,所以眾生業報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亦不可思議,無論造善造惡,皆是不思議所致。迷了,不思議了,所以墮在境界上,受種種輪轉,所謂「迷時色攝識」就是這裡講的道理。悟了「識攝色」。迷時人逐法,解時法逐人。《楞嚴經》講「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寂滅。不動道場。」,於一毛端本來就現寶王之刹,坐微塵裡,能轉大法輪。所以眾生身即是佛身,不光毗盧遮那佛毛孔中具一切眾生、一切世界,現前眾生毛孔中亦具一切眾生、一切世界,所以叫「帝網重重」。為什麼舉「一毛端」?是指的一毛端是這個世界裡面最小的,隨舉一物乃至毛端、微塵這麼小,都具一切諸法,「稱性」的緣故,都是不思議業,所以你造善、造惡都是不可思議,「諸佛聖力。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所以何況是佛。眾生身中就有如來智慧德相,就有佛性。你現在在起作用,都是不思議業力所致,這個都是真心本性在起作用。那何況是諸佛如來,諸佛如來的國土,諸佛的世界,亦不可思議。「其國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地。及佛神力。故能爾耳。」因為本來就是清淨的,從清淨的本性起作用,顯現出極樂世界,顯現出淨土,所以叫「及佛神力」,神力就是作用,「住行業地」就是阿彌陀佛因地的行願,行業力、行業地,因地的行業,還在因地的時候,乃至成佛所現的都是依不思議,這不思議就是真心而顯現,所以故能爾耳。所以極樂世界這一品你就知道了,有人說極樂世界是「化城」,這一品就可以把你的疑惑給除掉了。它不是《法華經》上佛給二乘人、給凡夫開的化城,它是「寶所」。這一部經西方極樂世界,也不屬於三車,它是真正的大白牛車,實際上大白牛車當然包含三車,三車也不離大白牛車。但是如果就別教一乘來說,華嚴判一乘法裡面,有同教一乘跟別教一乘。華嚴宗祖師告訴我們就別教一乘,唯有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唯一佛乘。同教一乘就一般的大乘,有含攝的、有兼容的,別教一乘就是有別於一般的大乘,有別於一般的一乘。就別教一乘的義趣來看,那確實是極樂世界超踰十方,這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就別教一乘來說。若就同教來說,它總攝三乘法、總收萬有,這是同教一乘,「同」就是能與其他的三乘法相通。但是我們今天給你介紹的是別教一乘,所以為什麼《華嚴經》善財童子參吉祥雲比丘,他在別峰念佛,特別顯此一法門別出於其他法門,所以稱為別峰屬別教一乘了義。所以住二十一種念佛門,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剎,無不都是念佛法門,這是別教一乘了義。你不要聽到「別」就想到,天台宗的那個「別」,我們這裡講的一乘裡面再分,再仔細地跟你說明,那你聽不懂得,你要說祖師分別心重,那你要造口業了。有些人聽到祖師給你分判大小乘,祖師的境界根本沒有大小乘的問題,大慈大悲給你說三時,給你說五時八教,你還說祖師分別心重,把人家的慈悲當成驢肝肺,好像你的境界比他高,你比智者大師還厲害,你比賢首國師還厲害,你比菩提流志大師他們都還厲害,你都不分別,你什麼宗教你都可以學,什麼外道你都能領納,你亂學一通,你還以為這樣子亂學就是佛法,那真的是愚癡—愚癡到了極處。所以我們在依著祖師判教來說,很多人在講這是分別,他不分別,他是分別不出,他沒有這個智慧。所以就是經上講的「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沒有智慧自己在毀謗祖師,造的是無間地獄的重罪。祖師判教是大慈大悲,就像馬鳴菩薩他何必作《大乘起信論》,以他禪宗祖師的境界,何必跟你多言,就是為了救眾生於水火,就是為了幫助眾生明了實相而已,讓你起摩訶衍正信。所以才造這個《大乘起信論》,跟你講得一清二楚,才跟你分為五時八教,跟你總收六相,跟你擴十玄,告訴你四種無礙法界。實際上以他們的境界來說沒有這些問題,都是為了眾生,讓你方便能夠了解,知道什麼是權?什麼是實?什麼是了義中的了義,什麼是一乘中的一乘,什麼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什麼是法身大士的境界,都只是教學的施設而已。你初學你沒有修證,你絕對不能依外道典籍,你不能依你的思惟模式、你的顛倒模式,不要說思惟模式,你那是顛倒模式在那裡胡作非為。很多人覺得自己很自在,肉也可以吃,這個外道邪師他也可以學,他也可以包容,好像顯得自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實際上眼見色連色都透不過去,耳聞聲則被聲轉,對不對?從這個色身四大假合的身,四大一個大都出不了。他也覺得他「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個是口頭上的包太虛,俗話講的包山包海他都要包,口頭上的心量大沒有用,你真的身心你透脫了,法界你透得過了,差別境界你透得過了,你再來談「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不然你只是理即佛而已,連名字即尚且沒有,名字即是什麼?能分別出何者是圓、何者非圓,對於圓教能夠諦信,這才是名字即佛。對於圓融的義趣你能明白了,能夠揀別出何者非圓、何者是圓,那麼才從此起觀行,不然都是躐等,都是沒有真正在修行,都只是空談耳,那個就是空談。佛法不空談,講的就是真如實相,很多人不解,他以為真如實相是空談,這是他自己對佛教的錯解。我們把這一段講完,下面阿難白言「業因果報。不可思議。我於此法 。實無所惑。但為將來眾生。破除疑網。故發斯問。」阿難尊者這一問,佛門講的叫「利樂有情問」,為了幫助眾生,讓眾生明白這極樂世界依何而住,乃至眾生界依何而住,所以裝做不懂的樣子向佛請問。一般人沒有辦法問出真正佛教的問題,所以你看祖師給你做開示語錄,都是自問自答。我們反觀現在的佛學問答,都是問一些世間的事情,問一些雜事、俗事,什麼他兒子能不能考上大學、結婚的對象好不好、怎麼樣結婚行不行。問一些俗事、雜事,問不到修行的重點。縱然問了修行也只是在事相,我一天念一萬聲佛號可不可以、念個念兩萬可不可以、又怎麼念可不可以啊?怎麼念都可以,最重要是要無心。你要有心那就不行,無心的話出聲念、默念、金剛持……等等的念法都可以。所以現在的佛學問答,沒有辦法問出真正問題,阿難尊者這個是真正的佛學問答—請佛開示,真的釋迦牟尼佛來做解答—佛學問答。阿難尊者回答他說:「不思議業。我於此法。實無所惑。」他知道眾生真如本性,依真如本性而住。所以稱為不思議業,因為依真如的關係,所以業不思議,不思議業「我於此法。實無所惑。」,但是為了將來的眾生,能夠破除疑網故發斯問。讓人家知道你眾生怎麼住的極樂世界,他是怎麼樣來安住的,都是依真如佛性,所以不是說離開了地面就不能住了,地面上尚且有空居天,乃至空居天也是業力所致。那麼以上這是第十一品國界嚴淨,為什麼嚴淨呢?因為不思議業力所致,這個不思議業就不是眾生的染業,是如來果地上的不思議業,所以造就了國土嚴淨莊嚴、微妙奇麗,超踰十方一切世界。不光只是色相上的莊嚴,乃至我們現在講的軟體也是相當的莊嚴,就是他接引眾生的手段、接引眾生的教學方式、教學的方法,不光只有教學的這個硬體。現在講求這個軟體跟硬體,極樂世界的硬體設施好得沒話說,軟體同樣都是阿彌陀佛神力所化現的,願力所變現的,至於軟體的部分,等留待後面再來做說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