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八六)




超世希有第十八:「彼極樂國。所有眾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類。無差別相。但因順餘方俗,故有天人之名。」這是《無量壽經》第十八品,講述西方極樂世界所有的眾生,不管他的品類是下品下生、下品中生、或是上品上生,所有的眾生都「容色微妙。超世希有。」用現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長得很好看。佛門叫做「莊嚴」。
「咸同一類。無差別相。」為什麼說「咸同一類」呢?娑婆世界這邊的眾生,雖然同樣是人類,但是每一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所在的地方不同,每個人的習氣不同,所感的業報不同,都有差別。極樂世界的大眾,他的往生正因是因為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或是清淨心迴向而得生淨土的,究其根本來說是清淨的。
 要知道,人之所以有升有沉。什麼叫「有升有沉」?「升」就是生天,「沉」就下墜,墮落。人有升沉全部都是自己心所現的。你起什麼心、動什麼念,有什麼樣的念頭,就感召什麼樣的果報。生西方淨土亦復如是。所以才告訴你:「一切法唯心所現」。萬法就是你的心所顯現的,隨著你意識的造作而顯。如果你緣念貪瞋癡,就呈現三惡道;念五戒十善,就生人道、生天道;在這當中若帶有高下心,就生阿修羅道;如果捨世俗而求真諦者,這是二乘道;因十二因緣而得悟者,他觀破十二因緣,這是緣覺道;菩薩捨兩邊取中道,這菩薩道是漸次菩薩;大乘的菩薩直觀本心,知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只是眾生不了達,以為有一個天神、有一個玉皇大帝在主宰,實際上並沒有。這些人只是做一個行政而已,真正主宰著的是你的這一念心。其他的,像地獄的十殿閻羅,都只是行政人員而已,誰聘請他的呢?就是你聘請他的,講這話有根據,是《楞嚴經》說,都是眾生的自心妄想業,妄想而變現出來的這些對答問辯之事,所以都是眾生自心招感的,所以有種種的差別。但極樂世界無差別相,都是同一類,都是念佛求生,清淨心願往的,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攝受的,所以沒有差別。但因順於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所以到極樂世界去,其實都可以稱之為菩薩。那麼順於方俗,「方俗」就是習俗。順於他方世界的習俗,所以說有天人之名,但是那邊沒有所謂「天道」的眾生,也沒有所謂的阿羅漢。《往生論》講:「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二乘種」就是阿羅漢。極樂世界沒有男女相,所以說那裡的人諸根完具,諸根就是六根,六根完具,相好光明,所以也沒有女人及根缺,「根缺」就是現在看到有殘缺或是殘障的。所以求生極樂世界,那邊一切都是清淨美好的。那為什麼會有天人、為什麼會有阿羅漢?這裡其實就可以解釋,大家對西方淨土的疑惑,因為是「順於方俗」。就他個人的修證給他立個名:這是「人」、這是「天」….。在極樂世界徹徹底底沒有這些差別,因為都是念佛求生的因,所以叫「咸同一類。無差別相。」
     佛在這裏舉個比喻,「佛告阿難。譬如世間貧苦乞人。在帝王邊。面貌形狀。甯可類乎。帝王若 比轉輪聖王。則為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轉輪聖王。威相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復醜劣。假令帝釋。比第六天。雖百千倍。不相類也。第六天王。若比極樂國中。菩薩聲聞。光顏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這是讚歎西方極樂世界大眾的臉相清淨莊嚴,他們的容貌、身形,不用經過整容、減肥,連粧都不用化,也不用特別拿名牌來裝飾,更不用去戴這些飾品。因為大家沒有辦法知道那邊的人,他的相貌以及他的受用有多好,所以這裡佛舉了一個比喻形容。他說「譬如世間貧苦乞人。在帝王邊。面貌形狀。甯可類乎。」佛舉世間人都知道的:一個乞丐跟一個皇帝相比,他的臉相、他的受用,「甯可類乎。」
 意思是「能夠相比嗎」?其實這樣比較起來,大家就曉得了。天人的相貌比世間人的更為莊嚴,一層一層往上比。像難陀,難陀還沒出家的時候,跟他的太太感情很好,釋迦牟尼佛是他的親戚,佛要度他,可是難陀對太太放不下,佛就用神通帶他到天上去看天女,再回來看自己的太太,他說跟天女比,他太太就跟隻母猴子一樣又醜又老,所以他願意發心出家。這只是講公案裡面的一部份,由此可知,天上的人相貌比人間的更好,所以難陀對世間欲愛的心才能夠放下,因為他想要更好的。世間人都是如此,像修仙的,就是想要長命百歲或是生天,希望來生得到更好的受用。你看他雖然這一生清淨持五戒,但是心中的愛欲心、貪欲心,並沒有斷掉,他是有目的的,他不是真正來修行的。雖然道理講得好像很玄,實際上,他的發心是錯的,不是真正要修道的。因此舉了難陀的故事,這是釋迦牟尼佛要度化他;後來,佛又帶他去地獄看,看到一口油鍋,知道等他天福享盡了以後,他就要下到地獄來受油鍋之刑,這油鍋是準備裝他的,他嚇一跳。難陀知道唯有出三界一途,才是真正究竟之處,所以就跟佛出家了。
    接下來講:「帝王若比轉輪聖王」,轉輪聖王臉相相當好,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世間的帝王若與轉輪聖王一相比,則又更鄙陋。「猶彼乞人。在帝王邊也。」這世間的皇帝就像乞丐一樣,在帝王身邊一樣。轉輪聖王的相是報得的,他過去生修的福報,感得他這一世的臉相是相好圓滿,那他這是舉世間的轉輪聖王跟帝王相比。轉輪聖王的福報很大,他有輪寶、他有兵寶,有八種寶藏,能夠幫助他統領一泗天下。像金輪聖王就統領一泗天下就四個洲。像我們這裡南贍部洲、北邊的北俱盧洲、 東邊的東勝神洲、西邊的西牛貨洲,那麼他在一日一夜就可以利用他的,我們現在講的交通工具,有馬寶、有象寶,那出巡的時候他有輪寶在前面,等於是像我們現在講的前導車隊,就通告這些他所統治的這些地方,他這個轉輪聖王要來巡視,要來巡視,所以他有輪寶在前面做引導,那麼一日一夜,他就可以走完這一泗天下的每一個角落,所以速度非常快。那如果有不如法者,不聽王化者,他就可以出兵討伐他。所以他的福報比世間的帝王還大,所以帝王在他旁邊就像乞丐一樣。
。釋迦牟尼佛來這裡雖示現的是轉輪聖王的形相,但是兩個如果站在一起,佛的相還會比他的更好,連轉輪聖王看了都會佩服。那麼下面講:「轉輪聖王。威相第一。」轉輪聖王雖有三十二相,「比之忉利天王。又復醜劣。」忉利天王就是世俗人講的玉皇大帝,他是欲界天的天主,統管著跟他平行的三十二天,連他中間的三十三天。他在須彌山頂,屬於地居天人。像一般寺院裡面的四大天王,也都在他的管轄範圍。四大天王住須彌山的半山腰,忉利天住山頂。所以須彌山的圖,最頂上有一座宮殿,那就是忉利天王的房子、他的豪宅就蓋在須彌山頂,管著一座須彌山、一泗天下,底下都是他統管的,他的福報比轉輪聖王還大。所以轉輪聖王比忉利天王又復醜劣,就好像乞丐在帝王邊一樣。「假令帝釋比第六天。」帝釋天比第六天,也就是欲界天頂,剛才講欲界天,忉利天是地居天,往上去就空居天,是依空而住依。到最上層的他化自在天,也就是第六天王。拿忉利天跟第六天比,「雖百千倍。不相類也。」差了越差越多,越差越多「不相類也。」第六天王的福報相當的大。第五天叫化樂天,化樂天是負責變現給第六天天人他想要的,只要他想要,他不用自己變化,人家會變來供養他,就化現,所以叫他化自在。第五天當然是化樂自在,自己想要什麼也可以變化得出來。第六天他福報更大,是他化自在天。拿第六天王跟忉利天相比,那忉利天當然比不過他。那再用第六天王的福報、相貌與極樂國中的清淨大海眾相比。不要認為他比極樂世界那邊的人天比得過,其實也是比不過的。經文說:「光顏容色。雖萬億倍,不相及逮。」所以知道差得更多。釋迦牟尼佛辯才無礙、善巧譬喻。從乞丐比帝王,帝王比輪王,輪王比天王,天王比欲界天的天主,再用欲界天的天主比極樂世界,相差得非常地多。所以這裡的人要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容色相互比較的話,那就像糞坑裡的蛆,比蛆還不如。所以這裡的人福薄慧淺,福報非常地少、智慧非常地少,那你就曉得西方淨土的殊勝。你念佛十念、一念就能脫胎換骨,轉凡成聖,往生這麼好的世界,念阿彌陀佛一定往生淨土,而且比你來生得人身還容易。
 印光大師講:得人身太難,但念佛往生就像你每天吃飯一樣容易。所以他不勸人求來生得人身,他都勸大家求生淨土。印光大師的文鈔裡,全部都是勸人求生淨土。他那時代是在戰亂,因為對方不想學佛,所以偶爾對一些不學佛的人講點世俗法、世間因果,勸人為善,這也是出家人應做的。結果現在就被人拿來大作文章,說印光大師都講世間法。印光大師絕對沒有像他們毀謗的那樣子。印光大師之所以是淨宗的祖師,就是因為他對淨土宗的義理、修持有絕對深入的了解,而且有實際上的修證。他真正有功夫,臨終是坐化的,所以被公推尊為祖師。祖師大德難免會接眾,難免跟一些達官顯貴在一起,這些人不一定學佛,所以祖師教他們一些世間因果法,讓他們能夠化導一方。
     因為印光大師當時候是民國初年,確實天下大亂,佛教也非常地衰敗。甚至有很多逃難的人,為了混一口飯吃,就混到佛門裡來出家,這狀況一直持續到民國三、四十年,當時生活都還非常地苦,有一些人禁不住,就想:佛門裡面有飯吃,總比一天吃兩個饅頭好,所以他就跑到佛門裡面來出家。隨著日子久了年紀大了,戒臘高。從前在佛門裡面是有教學的,他跟過一些道場的作息,也學了一些東西,可是畢竟他不是真心想出家修道,漸漸年紀大了,資格老了,世間意起來沒人管得住,就開始在佛門裡面提倡他喜歡的世間法。
    所以就看現在佛門有一些年紀大的所謂「長老」,在提倡世間法,那就是當時候逃難,逃到佛門裡面來混飯吃的人。印光大師對這種人有嚴厲的斥責,他說:古代三武滅佛之難,佛門只是暫時受害而已。他說現在天下又大亂,這些人混到佛門裡面來,佛門又沒有真正的宗匠、真正的祖師,這些人根本就無心於修道,你看這佛門該怎麼辦!這是印光大師當時的感歎,印光大師看得很清楚,相信他當時候也能夠看到現在,知道將發生的狀況。他說這些人逃難,進到寺院裡面去當假和尚出家,他出來講話當然會為自己粉飾,講得很好聽,因為沒有人知道他當時的心態,以及過去的種種。但是印光大師跟當時候的大德,知道這些人的來歷,所以才說了那番話。現在大家看到在佛門裡面,那些把佛教商業化、企業化,甚至要用世間法來管理佛教道場的,就是當初逃難到佛門裡面來的難民,他不是真心要學佛,更不會考慮到自己所說、所做是否破壞了佛教。
    佛在《仁王護國般若經》中教導與會的國王,佛說:在佛教的管理上,不可以用世間法。絕對不能用世間的制度來管理僧團出家人,身為僧人也不可以做官,不然佛教必衰。你們現在要是看到有出家人用世間法企業化方式在管理道場寺院,釋迦牟尼佛說:這個人非佛弟子!他是佛門的師子蟲。這是釋迦牟尼佛早在《仁王經》上為我們講出來的,像現在甚至有出家人還說要用《群書治要》來管理道場,這種就是不如法的道場。凡是用世間法管理道場的佛教單位都不如法,這些人在三千年前,就已經被釋迦牟尼佛擯出佛門外了。佛講《仁王經》時就告訴我們後世的弟子,大家要看得懂,佛說:我制定-不准使用世間法管理道場。所以才有中國依佛門戒律而制定的百丈清規,來作為管理佛門的依據。佛門絕對不是用這種世間企業化、學術化,或世間教育體制來管理的,只要使用世間方式的都不是修道場所。釋迦牟尼佛堅絕反對,也絕對要求後世,真正要學佛的弟子不可以這樣做。你們看到外面有這種的,你心裡就要知道,那就是佛說的佛門師子蟲。如果再看到佛門有年紀大一點的出家人在搞世間法,還美其名說是「接眾」的,那就是印光大師所講,清末民初那些逃難逃到佛門裡面來的人。印光大師知道,他年高臘長以後就要作怪,所以他就先講了,這些都在印光大師文鈔裡面有提到。那些人知道印光大師有這麼說,所以反過來說,印光大師也提倡世間法,就是要大家知道一代祖師也都跟他一樣不清淨。我們很清楚印光大師是清淨的,所以大家不要誤會,不要跟著他們一起駡謗祖師,說祖師搞世間法,他們這樣說是玷汙佛門的清淨。這段非常重要,大家要能夠明辨,佛門有哪些是師子蟲,哪一些是佛教的敗類、佛教的罪人,……這已經講得很白。祖師都是勸人家修行,勸人家求生淨土,絕不可以斷章取義,污衊祖師。
 這裡說的:彼極樂國菩薩,菩薩聲聞容色微妙,雖萬億倍不相及逮。下文說:「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猶如他化自在天王。至於威德。階位。神通變化。一切天人。不可為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阿難應知。無量壽佛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前面講「容色」是指他的面貌跟他的身形。這裡講包括西方淨土的宮殿、衣服、飲食,猶如他化自在天王。「猶如」是「就好像」,實際上他比他化自在天王更殊勝,因為前面講過「雖萬億倍。不相及逮。」他化自在天王的受用,再乘以萬億倍,也不及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海眾。所以這裡講就好像,他化自在天。這是取他化自在天的隨心滿願,所以說「猶如他化自在天王」。至於那裡菩薩的威德、階位、神通變化。前面講過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這點不要說他化自在天王,連阿羅漢都做不到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阿羅漢可以分身,有的神通大的,一次可以分好幾百個身,但是只能是同一個人,譬如說他現在變現成一個男眾,他就只能是五百個這個男眾,都是這樣的形狀,他沒有辦法像觀世音菩薩變現三十二應,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是同時顯現,三十二應是舉其常常現的。所以善財童子讚歎:「菩薩最勝神通力。」,觀世音菩薩有最殊勝的神通力,能夠變現三十二應入國土身。不是小乘阿羅漢所能比,所以包括他的神通變化,一切天人都不可為比。下面講得很清楚,「百千萬億。不可計倍。」克實而論:從實際上來分析,是永遠都比不上的;有一些人學小乘,他聽到大乘佛法,大乘的祖師,或是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面講說一乘、說大乘,還說他們是二乘、小乘,就很不高興,覺得自己被貶低了。其實,釋迦牟尼佛從不貶低人,他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二乘也有佛性,闡提(斷善根的人)也能成佛,這是大乘說。二乘法當中它不說闡提有佛性,它沒有說闡提可以成佛,你要是造罪謗法,你就永遠墮落。但是大乘法裡講到,所以大乘跟二乘不一樣。佛從不貶低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即使二乘謗法,他也有佛性,這當中沒有任何貶低的意思。
     佛就因果來說,你存這個心,你就感得這樣的果報。你是人天乘的心,你就生人天;你是貪瞋癡的心,你就下地獄,就像醫生一樣,他看病是對症下藥。就像磅秤一樣,不會厚此薄彼,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你起貪瞋癡,他就告訴你這樣會下地獄;你起人天乘的心,就生人天。你起二乘心,他當然告訴你會得二乘果報。所以佛告訴你,這些都不究竟,要學大乘。後世的人詆毀釋迦牟尼佛、詆毀祖師大德,祖師大德只是就因果上、就存心上來說,是他自己根器小又陋劣。我們稱呼二乘、稱呼小乘已經很客氣,祖師真正稱呼起來就不客氣了,祖師叫他們「愚法聲聞教」,「愚法」是講愚癡之法,愚蠢的人所修的法,叫「愚法聲聞教」。聲聞教是愚法,愚蠢的法,聲聞乘它使用析空觀、有相觀,這還是講真正的聲聞乘。近代也有一些附佛外道,他不附大乘,他附小乘,他取名叫原始佛教,說他的是最原始的、最對的。別人都不對,他最對,還到處詆毀大乘佛法,這種是附佛外道,他是附在小乘上的附佛外道。
他告訴你要觀這身心,他還跟你說,你看很實在吧!你都感覺得到,你照他教的去做,好像心平靜了。其實這不是小乘的觀門,小乘還沒修四念處觀之前,先修五停心觀。心尚且要停,還感受什麼?四念處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徹底是空,沒有主宰者,又是誰來感受?若還有覺受,還落在覺受上,那這個連小乘都不是,根本一入門就錯了,還打著小乘的名號破壞正法,既破壞小乘又同時破壞大乘。其實這種人的目的就是名聞利養。所以他說他學的佛是最原始的,還找了一些所謂專家、學者……,專家專不專都可以自己稱,因為現在這時代言論自由。有的雖讀書但沒學歷,外面社會上也都稱他教授,稱教授只是尊稱。就像先生一樣,稱先生,這都只是一個尊稱而已,並不是他們真的有這樣的實力。況且佛門講的是要有修證,有一些學大乘的人,學得不得力,後來背大向小(背棄大乘趨向小乘),他在大乘法中沒有修證,還得意洋洋地說「自己也接觸過大乘、修學過大乘,後來才發現小乘比較好,他的原始的比較好」,講這話很丟臉!自己在大乘沒有成就,沒有畢業,退失道心,是煩惱魔軍的手下敗將,還敢出來說話!所以學大乘的人要能知道,不要看那些人拿著《阿含經》,《阿含經》中沒有一個聲聞眾敢謗大乘,那些原始外道就敢,這根本是違背了經典的教誨。你去看那些真正修行聲聞乘的,他沒有在毀謗別人,更不會去詆毀大乘,大乘也不謗小乘,只是提攜小乘而已,告訴他:你這樣還不夠究竟喔!目犍連、舍利佛、大迦葉本來是學小乘,到法華會上才知道自己是真佛弟子,所以迴小向大,五百阿羅漢得釋迦牟尼佛授記。有讀過《法華經》的同修都知道《五百弟子授記品》,佛在經中一個一個授記,說哪位弟子將來生到哪裡成佛?住世多久?佛號什麼如來?《五百弟子授記品》中都有。在以前,聽《法華經》不能接受的,人家還有修養,他就只是退席而已,也沒有毀謗,現代的人沒有修養,他要的是利養,他不要修養,只要錢不要臉。當然,原始佛教只是他的一個說詞,也有的說他的是解脫道,名字可以換,還有很多,但是作為是相同的,就是要名利!看到大乘有福報,他覺得他沒有,他就想要,就像一個人賺不到錢,他忌妒別人,可是沒辦法,又障礙不住,他就找了一群人來說那個有錢人手上的鈔票都是假鈔,只有他的是真鈔。他雖然只有一塊錢,但他會說「我這一塊錢是真鈔,他們那個是假鈔」。這種人是精神有問題。所以學大乘不得大乘資財者亦復如是,不得佛法利益者亦復如是。所以他才背大向小,毀謗大乘,說大乘不是佛說,說大乘經典是假的,他就像那個窮苦人一樣,他賺不到錢就說人家的鈔票是假的,只有他手上那一塊錢是真的,結果後來發現他自己那一塊錢才是假鈔,就像現在在提倡原始佛教的,他那個也不是小乘,所以他是小乘、大乘俱失,連當個外道都不如。學大乘要正知正見,你不要聽人家毀謗大乘,你還悶不吭聲,任他毀謗,那你有過失,你如果可以勸,你要告訴他:「你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沒有根據」。即使他找專家學者來也沒用,他說找不到,是因為他跑到印度去考察,根本考察的地方是錯的。那時候印度的佛法傳來中國後,在元朝,印度就被土耳其入侵,把整個佛教都給滅掉,摧毀寺院一萬多所。所以他要去找,當然找不到,因為傳來中國後,印度的經典、寺院都被毀掉了。所以釋迦牟尼佛也預言,佛法會東傳震旦,會傳到中國來。因為都傳來中國,所以,他們當然找不到。要考據佛法,就要找中國的佛教,大乘佛法包含小乘法,但小乘法不能包含大乘,因為小乘經裡面沒有任何大乘義趣,講那些名相,好像一樣,但義理是小乘的,歸趣是小乘的。而且最初小乘論師造的論:《成實論》、《俱舍論》,從來小乘的論師沒說自己的論是大乘的,那為什麼現在那些小乘人要說大乘是從他那裏起源的?真相就是他要錢、要名利、要人家恭敬,想要摧毀大乘佛法。所以大家就要清楚、要能明辯,一般學佛人遇到這種人胡說你沒有辦法跟他說清楚,因為你沒有這些佛教的知識,所以就人云亦云。最好不要毀謗大乘,不然就會像文殊師利菩薩,他過去生就是毀謗大乘,經百千萬億劫,人家都成佛了,他還在受罪。文殊菩薩他自己曉得,所以勸大家不要毀謗大乘佛法。這世間、這法界,眾生不懂的太多了,眼界這麼窄,一張紙就能完全遮住視線,根本是井底之蛙。那些人連自己拿著假貨都不知道,還敢毀謗大乘!他自己學的是不是真正小乘,他都搞不清楚。這是順帶跟大家說清楚的。
    小乘的阿羅漢當然沒有極樂世界大眾的神通變化,能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於一念中得百千三昧、百千陀羅尼門,小乘人沒有辦法達到,但極樂世界的大眾有這能力:一念頃遍供諸佛,而且教化隨意,這「教化隨意願」就很自在,想幫助誰就幫助誰。所以對於你的家親眷屬,當他要往生淨土時你要支持他,你不要講一些情執的話,像:「我希望你留下來繼續幫助眾生」,這話在助念的時候,算是障道的話。我們聽過很多,這就是「障道」,你希望你的爸爸留下來,希望你的老婆、兒子、先生留下來幫助更多的人。其實,他留在這裡沒用,因為他沒有能力,到極樂世界去他才真的有能力。所以,比起西方淨土的神通變化,一切天人當然不可為比,百千萬億不可計倍。「阿難應知」,佛叫著阿難,也是叫著我們大家,跟我們說:「無量壽佛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這是總讚歎。佛讚歎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那裡的寶樹、亭台、樓閣、泉池,那邊的清淨海眾,那邊的功德不可思議。人天乘、二乘的境界是有對待、是可思可議之法。菩薩的漸教法,漸修六度行者,也是可思可議,唯有一乘法,「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才能稱之為不可思議,唯有佛的圓滿果位才能稱之為不可思議。這樣大家就都清楚了,極樂世界是諸佛所行的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不是以凡夫心所能測度、猜想得到的。凡夫的好樂心很重,愛欲心很重,所以沒辦法想到:「為什麼五逆十惡,具諸不善的人,可以往生淨土?而且往生到那裡還能一生成佛,這就是大乘,就是一乘,這是一般通途法門裡面沒有的,禪宗雖然名為頓教,但是只接上上根。淨土宗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不管你是什麼根器的,你若是利根,念佛一樣開悟,中下根人念佛,即使沒見性,一樣能夠帶業往生,往生到西方,「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只要你見到佛,你就不用擔心你這一生成就不了,見到那裡的大菩薩,極樂世界沒有邪見,沒有現在自稱原始佛教的外道,也沒有二乘,沒有各種外道,更沒有《弟子規》,統統都沒有這些世間輪迴法。事實上不光沒有,也沒有這些名詞,更沒有三惡道。任何人在佛門裡面提倡這些世間法,毀謗大乘,將來一定都要下三惡道。就像難陀尊者一個念頭動了,地獄下面已經開始準備,要煮難陀尊者一樣。你破壞佛教,到時候下去,地獄的鬼卒,他就會非常忙,因為你的罪太重,每天都要加火,都要添柴。所以不能毀謗大乘,而大乘裡面更不能毀謗淨土,因為淨土是幫助眾生在這一生就能出輪迴,往生極樂的。
    現代的人在毀謗淨土,當然毀謗有好幾種形式,有一種是直接罵,說阿彌陀佛如何……,直接罵的是修養不夠,另外一種是挖苦的,暗示性毀謗,講一講小乘法突然毀謗一下大乘,說「沒有他方佛」,這些邪見惡語就藏在他的講座裡。有一些學小乘的人是這樣子,暗示性毀謗,他也不說髒話,但是他就在講經時給你摻毒藥,還有一種最恐怖的,一般人辨別不出來:他說自己學淨土,說他是依蕅益大師,他專門學《彌陀要解》或是《彌陀疏鈔》的,說專門學淨土的,結果一看他講經,問題很嚴重,把淨土宗全部給講錯,還教你平常不要念佛,不然臨終會有障礙。這種人最恐怖,他雖然也講一些佛法,嘴上也教你要放下,但關鍵處就給你講錯!跟你講:「要作無相觀,不要執著名號,不要作有相觀,念佛就是有相觀」這些邪說。其實在大乘中,有相跟無相根本沒有任何障礙。
 今天百丈大師講「即心即佛」,明天講「非心非佛」,都是接引方便,這在大乘裡面都沒有障礙。即心即佛─有相觀;非心非佛─無相觀。淨土宗攝機最廣的就是持名,可以立相住心,他卻教你不要這樣修,那一般人就沒有辦法做到,豈不害了廣大群眾!試問:離開有相觀,哪來的無相觀?他不懂「妙有即是真空,真空即是妙有」還亂教人;他教你不要念佛,教你要取「無相」,那「無相」豈不變有相,再者,那又是誰來取這無相?既然無相,則無我,既「無我」那就沒有取無相者,那又是誰在修無相觀呢?我們以法直接破執。他不知道「無相就是有相,有相就是無相」,他不懂「事依理成」,理是無相,事是有相,「理由事顯」,真相是「事理無二,事事無礙」。所以你要了解淨土,你要了解華嚴宗,你要了解天台宗,對於一乘實相要了解,不然你就是在佛教講座上胡說八道。你拿著經教、拿著相似法,拿著相同的名詞來套淨土宗的修行,根本是「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現在這種人在佛教非常地多,他也對外說他修學淨土。去戒場受戒也有這種穿著袈裟卻不懂佛法的人,叫戒子在戒場不要念佛,說念阿彌陀佛不會得戒。我以前還在家時去受戒,在戒場念阿彌陀佛,出家人說這樣不會得戒。講這個話的人應該去看那地獄變相圖一下,雖然我不鼓勵人家看地獄變相圖,但是講這種話的你,就應該要趣看一下,你將來大有可能會去那裡,可以先稍微熟悉一下。胡說八道以致虛妄招罪。念阿彌陀佛絕對可以得戒,因為西方極樂世界,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諸大菩薩、清淨海眾,每一個都念阿彌陀佛,每一個都得戒,都是大菩薩,凡是菩薩者,必具菩薩戒,怎麼會不得戒?又說:「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有心的眾生本來就具有佛戒,只要你現在發心,「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所以為什麼說「念佛、見佛、成佛時」,三際一心無先後。念佛、見佛,就是成佛的時候。直接迴光返照即可,所以念佛可以得戒。結果他說念佛不能得戒,那就是在毀謗淨土法門,他也說自己專修淨土,由此可知,為什麼說念佛人有一百種不同果報,有人可以往生,有人生上品,有人生中品,生下品,有人念佛到後來墮三惡道的,就是在講這種人,雖然也教人家念,但是自己不懂經教,無解作師。如果對於佛法不懂,你就乖乖的修行,沒事就好,老實念佛,一言不發,還得個口善。你就不要說自己是什麼佛學院的院長、是教務長,其實都是在沽名釣譽,欺世盜名。自己好好念佛,心裡面煩惱脫落了,搞不好還有大成就。可是你要是胡說八道,那叫「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無論是禍是福,也都是你自己召感的。你不懂佛法,還強作人師(無解作師),這是諸佛如來、祖師所喝斥的。
這些是一般大眾最難辨别將淨土法門講錯的地方。他打著「修淨土」的招牌,說他師父也是淨土的,他同學也是淨土的,他也跟過哪個大德也是學淨土的,結果他根本沒有真正學成,還說:「我也是學淨土的」,遇到這種人你就要小心了。你就直接學印光大師淨土宗的經教,看《文鈔》就可以。你不用拿印光大師的來對照他的邪說,印光大師的是最如法的,他教的念佛法門一定沒有問題。但你不要拿它去對照「無解作師」者的錯誤說法,還說你要辨別邪正,你沒能力辨別,因為你業障沒有消。你只要按照祖師大德教你的老實念佛,自然就能辨別。
    現在有人很喜歡暗示你們:「學佛要跟一位善知識學」。那你觀察看看說這話的人,他跟了幾位善知識?他說這話的目的就是叫你要聽他的話!你看他說那話依不依祖師?你要是問他:「法師,請問善知識是誰?」又:「為什麼你有這麼多善知識,卻叫我只能依一個善知識?」那你就能看出他的別有用心了。教你要乖乖聽話,用「老實」這兩個字包裝他自己控制的慾望,怕學生不見、居士跑了、供養少了。所以學佛人要有智慧,不要人云亦云。學淨土,也是學般若,要越學越有智慧,不是越學越笨,淨土宗講的「老實」是「大智若愚」。現在的學佛人不想要「大智」,他只要「若愚」。要知道,想要「大智若愚」,要先有「大智」,這才對。你開智慧之後裝傻就沒有關係。學佛所說的若「愚」絕不是心裡亂無章法,沒有智慧,無法明辨,亂說「都一樣」,那這就不是真正學佛人,根本沒學到佛法。
 以上是第十八品。
再來要介紹極樂世界的受用具足,這也是大家所愛樂、欣求的,
「復次極樂世界。所有眾生。或已生。或現生。或當生。皆得如是諸妙色身。形貌端嚴。福德無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種種。一切豐足。宮殿。服飾。香花。幡蓋。莊嚴之具。隨意所須。悉皆如念。」
這就像世間人說的:「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世間人沒有辦法做到,但極樂世界可以。「所有眾生,或已生,或現生,或當生,皆得如是諸妙色身。」極樂世界大眾的色身都是微妙的,不像這個世間人的色身有男、女像。淨土大眾的「形貌端嚴」,他的形象端莊妍麗而且具福德之相。世間人不知道什麼叫「福德」,其實你把佛門所教的「行住坐臥」這四威儀做好,然後你存心要仁厚,那就是有福德,但這是世間福德。那佛法講的福德相是你要持戒,那就是佛教的福德相,持戒、發願要利益眾生,自己心地要清淨,知見要正知正見,這就是福相。因為福本身沒有形象,但卻托顯在你的言行當中。所以世間人講什麼樣的人沒有福?一個滿口髒話的人,不守規矩、沒有道德的人沒有福,不孝父母的人也沒有福,這些都是無福之相;行為相反的,他就有福:能持五戒、能修十善、能斷貪瞋癡、……,這就有福!在佛門也是,在一乘了義當中,能明實相者是大福德。所以「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你真的得耳門圓照三昧,就有大福報,是真正的有福之人。普門品:「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而且這福報不可窮盡。世間人的福報只在一生,或是來生,或是天上一期的報應而已;菩薩是累生累劫,從來不會退轉,從來不會有減少,所以叫「何其自性本自具足」,這就是福德之相。
 世間人的福德,在佛門裡面當然也有包含,佛法講的福德更高,更為殊勝,所以你看佛的相,他的容色微妙,超世希有,他的相貌莊嚴,跟世間人的形象不同,因為佛跟世間人的做法不一樣,所以叫出世間法、出世間相,或講「出世間清淨相」,這都是福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