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七六)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四十六頁,「光明遍照第十二」。「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到這裡是一小段。這一品就是讚歎,也是為我們講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的正報的莊嚴,正報就是指阿彌陀佛的本身,依報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居住環境—這依報,正報就是指阿彌陀佛。這一品是讚歎教主,讚歎他的正報莊嚴。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佛告阿難。阿彌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這一開始做了這樣的一個讚歎;最尊則無過其上,第一就沒有人可以跟他相比了,他的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有些同修像學了大乘一段時間,你心裡就會疑惑,佛佛道同、佛佛平等,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那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他這裡會說阿彌陀佛超勝十方諸佛?那是不是佛有妄語?或是佛有高下心呢?乃至有些人他會引《華嚴經》說的「若作如是解。此佛此最聖。顛倒非實義。不能見自性。」來批評《無量壽經》不是一乘了義,只是方便權巧而已,有諸多的問題。所以在這一品大家要知道,所謂的「威神光明」,若從性上來說的話,不要說諸佛平等,乃至眾生跟佛都是平等的,眾生跟佛都是平等,沒有例外。縱然是畜生道的眾生、地獄道的眾生,他的自性之光明也跟阿彌陀佛、跟十方諸佛完全一樣,沒有高下,這是講自性。所以《華嚴經》講的你要見性,如果你有高下心,那不能見性。但是如果就力用差別上,什麼叫力用差別上—願力。每一尊佛的願力不同,唯有阿彌陀佛發願普度一切眾生,而且在這普度眾生的願當中,他開了淨土法門,最差的下至十念、一念皆能往生。所以你看他的願力有這麼大,不光只有願而已,而且這個願當中有超拔的力量叫願力,能夠拔苦與樂,這是真正的願力。所以釋迦牟尼佛讚歎,也等於十方諸佛讚歎,佛沒有高下心,只要能幫助眾生,誰做第一都一樣。世間人有高下心,總是覺得自己要第一,在學校要唸第一,考試要考第一,讀書要讀第一志願,薪水要第一等等的,職位也要第一,你這高下心帶有利養心,所以有高有下,佛沒有這些問題。今天阿彌陀佛第一、釋迦牟尼佛第一,只要能利益眾生,個個都第一,為什麼?就是他的力有強弱,決定力量的強弱在於什麼?在於跟眾生的緣,還有他過去生所行道、他發的願,過去生發願,然後再加上跟眾生結的緣。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讚歎「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威神就指他的功德,光明是指他智慧、指他四十八願,在諸佛的願力當中最尊第一,而且十方諸佛所不能及。所以你看他前面,他發願的時候,大地震動,唯佛與佛乃能證知。乃至第十七願,十方諸佛同讚,所有的諸佛都稱讚阿彌陀佛,都推廣淨土法門。所以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言不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所以可以肯定這個「最尊第一」沒有妄語,而且這「最尊第一」建立在無高下心,能夠利樂有情的分上,所以稱為最尊第一。縱觀《大藏經》裡面,確實要找能帶業往生的法門確實沒有。一般都是要斷除煩惱,你才能夠出三界,斷除煩惱才能出,不然你三界出不去。也唯有淨土法門攝機廣大,攝受的眾生非常廣大;或是你直觀心性,或是你想佛的形象,或觀極樂世界相好,或是十念稱名,也就是念十句佛號,臨終絕對不墮惡道,如果有願者還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不要想說往生極樂世界很困難;有一些人他覺得往生淨土很困難,做不到。這就是你的下劣心太重,一切眾生本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個個不無,人人本具。這菩提本性就是如此,個個不無,人人本具,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以你要相信自己的真心本性,本自清淨,無有垢穢。這是學淨土講信、願、行,信的第一個—信自心是佛,這個信最重要,之後才來信阿彌陀佛,才來信釋迦牟尼佛,所以叫信自,相信自己有佛性,這個很重要,所以往生淨土不難。所以正是因為方便自己,接引的眾生非常地多,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不管什麼根器的,你只要發願求生淨土,你只要念佛、觀佛、想佛都能往生。所以釋迦牟尼佛讚歎「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諸佛。所不能及。」。下面講「遍照東方恆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阿彌陀佛的光明,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智慧跟願力,遍照東方恆沙佛剎。以娑婆世界為中心,往東過恆河沙數的佛剎,依一粒沙算一佛剎,有恆河沙這麼多的佛剎;每一個佛剎有百億日月,有恆河沙數的佛剎—東方。當然恆河沙,不是只有指恆河裡面那些沙子,是比喻多數。「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東、南、西、北、四維,這四維就是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這叫四維;上下—上方的世界,下方的世界,亦復如是。所以他的威神光明最尊第一,遍照十方佛剎。為什麼說遍照十方佛剎呢?因為他同時發四十八願,同時接引十方的一切有情、一切含靈,普皆攝受,沒有差別心。縱然你學小乘,你迴小向大也是可以,你學外道,你今天捨外道法來學正法,也是可以往生。縱然你五逆十惡,不光只有此方的眾生五逆十惡,乃至它方的眾生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只要你一念迴光,稱佛名號,阿彌陀佛平等接引,沒有差別。確實如同《華嚴經》觀自在章講的「仁以大悲清淨手,攝取憶念諸群生。」,平等接引一切眾生,接引到極樂世界。我們之前就講過,平等接引還不算什麼,平等成佛,皆是「阿惟越致菩薩」,皆得一生補處,皆不退轉,所以真正是十方諸佛所不能及。縱然其他諸佛有接引你,你也能去,可是你去那裡畢竟還是凡夫,畢竟還是人天,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是「阿惟越致」,這個不可思議,皆是一生補處,這一生絕對成佛。所以往生淨土不是去死,也不是去輪迴,到那裡壽命永劫,永無苦惱。而且直至一生補處,一生補處就是我們講「等覺菩薩」,距離「妙覺」只差一個位次而已,都是等覺菩薩,所以往生淨土非常地殊勝。其他的法門也有接引,但是到那裡,你該是人還是人,該是羅漢還是羅漢,唯有阿彌陀佛接引到極樂世界去。你看《彌陀經》講皆是「阿鞞跋致」,所以這個功德之大,十方諸佛所不能及,成就之快,也是十方佛土所不能及。這麼好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教主他發的願,每一個人都可以去,每一個人都可以往生,所謂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你願意放下,願意捨報的,捨棄這個世間的,世間沒什麼好執著的,現前就得利益,臨終就往生淨土,臨終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現前就得清涼,得大自在,為什麼?後面有十二光佛的名號,有安穩光、清淨光,現前就得到了,不用等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現在就得受用,後面會再詳細說明,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下面「若化頂上圓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萬億由旬。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或照百千佛剎。惟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這是我們把它分成小段小段來看,不然經文太長了。佛的頂上—你看我們道場的佛像,佛的頂上有圓光,他身體有光明。所以你看道證法師畫的佛像,他身上有光明,有隱隱發光的感覺,這身光背後有圓光,化頂上的圓光。這圓光《觀無量壽佛經》講:有百億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大。百億啊!三千大千世界是基礎,百億個,那非常大。化頂上圓光,光照多遠呢?有的諸佛或照一、二由旬。這由旬是印度軍隊,一天行軍的路程,有的說三十里,有的說四十里,就是步行的一個距離。或化一二由旬、一二三四由旬,或化百千萬億由旬。諸佛的光明,或是照一個佛剎,或是照百千佛剎,或是照一個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或照兩個三千大千世界;兩百億日月之處,或照百千個佛剎,這都是他過去生發的願,想要利益的眾生。所以他常光攝持這些國土,這國土裡面的眾生都接受他,他都發願度化。所以願大的百千佛剎,百個佛剎、千個佛剎,這個就已經願力很大了。你們不要發虛願「眾生無盡誓願度」。很多人也會發大願,可是你有願沒有力。這個願力講的它是實質的,不能只有願。有願做不到,你沒有力,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就是有願沒有力。你想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願是發很大,可是還是想吃肉,還是不能吃素,有的還要說吃素不一定成佛。我告訴你:你要不吃素,絕對成不了佛;你不吃素沒有辦法成就,修什麼法門都沒辦法成就,修淨土也成就不了。我講成佛喔!不是講求生淨土,要聽清楚「成佛」喔,成佛跟求生淨土不能完全劃做等號。
善導大師他就開示得很清楚,往生淨土容易,你是去投化的、投生的,到極樂世界去蓮花化身這個容易。你要成佛要歷劫修行,這善導大師講得很清楚,不要只看說往生淨土就等於成佛。到那裡你還是得吃素,沒有殺生的。想要「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先度你這張嘴,先吃素再來談「眾生無邊誓願度」,吃肉有莫大的罪過。不要說《楞伽經》裡面講,《優婆塞戒經》裡面就講到,你吃葷的所有的倒楣事情全部找上你,家財耗散、家破人亡種種不如意,你看世間人為什麼這個也不如意、那個也不如意,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吃葷的,他沒有吃素,所以有冤死的、枉死的、橫死的等等,都是因為從殺生、從吃葷的來。你吃肉就等於殺生,《大智度論》講吃肉跟殺生同罪,是菩薩波羅夷罪。所以為什麼我們菩薩戒裡面,跟你說你不要叫人家煮葷的,有很多出家人無知愚癡到了極處了,傳戒的時候告訴你沒關係,你自己不吃就好,你回去煮給人家吃,自作、教他、見作隨喜,他雖然沒有自作,但是教他人作,這出家人破戒了,你要小心你的戒和尚破戒了,不是清淨比丘僧,你跟他學會不會得戒?不會得戒,這講出來要得罪一群人。得罪歸得罪實話還是得說,受戒你要找清淨僧,他教你去煮葷的,他教他的戒子去煮葷的,這個和尚不清淨,破戒僧你向他求戒,他也沒得戒,你也別想得戒,所以要小心。他雖然自己是吃素的,可是他教人家殺生—你回去可以殺,煮給家人吃,也是隨順眾生。隨順眾生用殺生的方式是不對的,那叫惱害眾生,那不叫恆順眾生。你雖然讓你家這麼三四個人高興,一家和樂了,人家家破人亡,你吃的這些眾生家破人亡,這些眾生可能都是你過去的父母,過去的兒女。本來你好好善待牠,大家還結好緣,結果你把牠下鍋煮了,牠恨死你了,愛變成恨。而且這種殺生的仇恨最嚴重、最難解,你不但把牠殺了,你也把牠烹了,然後把牠吃了,所以你的冤親債主為什麼怎麼都化解不了,念什麼咒都沒有用,人家不領情,佛菩薩來牠還是瞋心不息,這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吃牠的肉,來生你就要來輪迴,你修得再好你都還是來輪迴,你三界是絕對出不去,念佛也不能出去,成不了佛。《楞伽經》裡面講你在靜處,修諸禪三昧、念咒、結界等等的,只要你殺生、你吃肉,這些三昧都不成就。你吃肉絕對障礙你修道,絕對的障礙,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相信這一品我已經發下去,你們都看過了。《楞伽經》「第八品斷食肉品」就是不准吃肉,你要真學佛就是不准吃肉,沒有理由的。你也不要煮葷的,拿酒給人喝五百世無手,還拿葷的給別人吃,果報更重。拿酒與人受菩薩戒的,這菩薩戒講「性戒」,不是沒有受就沒事,講「稱性」。酒是能醉人之物,能害人之物,不淨之物,肉也一樣都含攝在酒裡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戒攝一切戒,菩薩戒是「光明金剛寶戒」含攝的,你不要以為拿酒給人喝有過失,拿肉給人吃也有過失,同理可證,所以你想要「眾生無邊誓願度」, 我勸你先吃素。吃肉—佛在《涅槃經》講斷大悲種,佛法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連根都沒有了,你怎麼度眾生,你怎麼成佛。現在很多法師胡說八道的,他說佛門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叫你回去煮葷的,他把慈悲建立在殺生上,這個不慈悲。不但沒有慈悲心,還沒有智慧,講這個話就很愚癡,沒有智慧。佛在經上也講,吃肉的沒有智慧,《楞伽經》講得更難聽,吃肉的跟野獸一樣,你就是野獸,你要怎麼成佛,你沒辦法成佛,沒有辦法去利益眾生,怎麼會說肉食可以接眾,肉食對眾生是不慈悲的,自害害他,惱害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講過失無量,吃肉有無量的過失,我們也說沒有辦法跟你說盡。不吃肉—吃素的,相反得無量的好處、無量的功德,所求滿願,家財豐足,家財豐足就是現在人最喜歡的,家裡有錢所求都滿願,自己沒有病苦、沒有熱惱,少病少惱,沒有這些世間的煩惱。你看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尊者叫不死,不死尊者五種不死,五種方式要弄死他都沒有辦法,壽命特別長,不光壽命長而且沒病。現在的人壽命很長,但是到老的時候生病,也許活到一百多歲,又二十年躺在床上受盡折磨死的,為什麼?這就是他過去生不殺戒做得不圓滿。所以你要真正想要利益眾生,佛門講慈悲為本,什麼是慈悲為本呢?吃素就是慈悲為本,吃素才能展現佛門的慈悲,才能饒益有情,所以眾生無邊誓願度。那你的光就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你自己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你才能談說你要接引眾生,希望他能學淨土,希望他能學佛。不是用葷食去接眾,葷食不能接眾,葷食只會惱害眾生,還會惱害到自己來,你吃葷的就好像含著一口口水,往天空上吐,到後來,這一口痰終究會回到你的臉上,所以吃葷的絕對沒有好處。你想要利益眾生,想要跟阿彌陀佛一樣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那你要真正從根本修。從慈悲上去做,要先有慈悲心,你不吃葷的你就會護生,你護生眾生看到你就歡喜,你就能饒益牠。你要是吃葷的,人家看到你都害怕了,滿身的臭味,你想要度眾生沒辦法度,沒有辦法去幫助眾生。還有一些人,釋迦牟尼佛講的錯解佛法的,以為「三淨肉」是可以吃,這個我要講一下,「三淨肉」不能吃,「三淨肉」是釋迦牟尼佛他舉這三種肉,他說:「你想吃肉,你就找找看有沒有,哪一種肉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的。」是讓你反觀,那你要去想,如果有,這個肉才可以吃。但是只要是肉,沒有一種肉是不為我殺的,沒有一種肉是不見殺的,你看到肉就知道牠是眾生的肉,這眾生必然已死,必然受到惱害。所以「三淨肉」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講,就是告訴後面的這些聲聞人,這些愚癡的人,叫你不要吃肉,可是愚癡的人不解其義卻錯解。反謗如來,反而毀謗釋迦牟尼佛聽許吃肉。所以你說釋迦牟尼佛吃肉,你是謗佛你要小心,謗佛拔舌地獄、耕舌地獄,不是一天不是兩天。他給你拔舌、給你耕舌不會打麻醉藥,你們去看牙齒抽神經、根管治療,他會給你打麻藥,下地獄去拔舌不打麻藥的,不會麻醉的,不會局部麻醉。他會讓你保持清醒,就是折磨你,所以你不能謗毀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不准弟子吃肉,你看到佛陀時代,釋迦牟尼佛托缽他托到的肉,釋迦牟尼佛講:「這是我神力化生沒有命根」,所以佛是吃素的。釋迦牟尼佛吃素,梁武帝他依著佛的教誨,來提倡素食,提倡素食這釋迦牟尼佛最先提倡的,不是梁武帝提倡。《楞伽經》是佛說的,在楞伽山頂為羅婆那王說的,羅婆那夜叉王這釋迦牟尼佛講的。所以你們要記得,「三淨肉」是告訴你這個肉不能吃,不是告訴你這三種肉可以吃,你要聽清楚你不要搞錯了。釋迦牟尼佛叫你找哪一樣肉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如果有這種肉名為「三淨」。這世間沒有一種肉是「三淨肉」,都是殺生害命得來的,所以統統不准吃。就拿「三淨肉」最後一條不為我殺,很簡單你要不吃他幹嘛殺,你不見殺、不聞殺。現代的人曲解我沒看到牠被殺,我沒聽到牠被殺的叫聲,不用聽到叫聲,就在你面前,肉在你面前,你睜眼瞎、你沒看到牠,是因為死了以後才到你面前,你還把牠吃掉,「三淨肉」不可以吃,講這個話要震驚佛教界。所以很多傳戒的,都是妖魔鬼怪,都是大羅剎,為什麼我說他是大羅剎,你去看《楞嚴經》「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皆言食肉成無上道。」,這些人都是大羅剎,《楞嚴經》上講得一清二楚,「清淨明誨章」在哪裡?《楞嚴經》第六卷末後,跟你講得很清楚,你自己去查。不可以殺生,不可以吃肉,這個非常重要,你還要廣為人說讓大家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提倡就是素食,而且吃素有好處!吃素相信這些好處你們也都有基本的觀念。吃素也是慈悲心,就是修慈悲心也是修行,所以按照菩薩戒來看,「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應當素食饒益有情,你吃素就是饒益有情,你不惱害眾生,吃素就是攝善法,為什麼?你不殺眾生這是善法,而且這善法能成道業,能夠成就無上佛道,這個才叫做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這是基礎、是根本,慈悲為本。所以你想要度眾生,不要發虛願,有願要有力,要能做得到。下面「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前面講諸佛如來的光明,或照一個佛剎、或照兩個佛剎、或照百千佛剎,惟有阿彌陀佛的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什麼原因?就是我們一開始說的「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是他過去生求道,就像你們現在還在因地,說因地都是有點把你們捧高了,你們那個因地心都還沒有發,只要一有世間事情來,你就變俗地了—俗心,俗心就現前了,沒有因地心。你的這個菩提心、因地的菩提心就忘失了,那記住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你這個因地心馬上就忘掉啦!只要世間事來,世間事你就看得比佛教還重要了,看得比佛陀還重要了,看得比利益眾生還重要了,這俗心你自己就要小心了,那就不是學道人了。好吧!那讚歎一下你們吧!你們這個算因地心,因地裡求道聽到阿彌陀佛,這個很殊勝,或是哪一個佛菩薩很殊勝,或是你特別跟哪一類眾生有緣,跟惡道的眾生有緣,那你就發願希望我將來作佛的時候,也能利益這一方的眾生,也能利益什麼行業的眾生等等,「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每一個人每一尊佛發的願不一樣,你看藥師佛有十二大願,他最希望幫眾生脫離病苦。觀世音菩薩發願,眾生有急難有苦難,他這個願意馬上給予救拔,千手千眼,千處祈求千處應,這觀世音菩薩的願。地藏菩薩的願,相信你們也都很清楚,專門救惡道的眾生,三惡道的眾生,這個地藏菩薩發的願。「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在成佛的時候他會去落實,就是他過去發的因地當中,他發的這些願。「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這是隨著他的願,各得自在,因為他成佛了,他就會把他的願給落實。
所以你要看要度眾生怎麼度—先成佛,有一些人自未成道而欲度人,佛告訴我們無有是處,自己道業都沒有成就,你想要度人,你要度誰,你要把人家度到哪裡去?像現在很多人他不懂,想要度人,結果搞起世間事來,插花班、書法班、電腦班等等的這些,在佛門裡面開著這世間的課程。他說他要接眾,愛喝茶的辦個茶禪,喜歡搞神通的,他就教神通等等的這些花招。他說他接引眾生,辦什麼藝術展、搞一些金石展、或是畫展,還有什麼拼布班的、亂七八糟的全都來了。他這個人都沒有成就,他怎麼度眾生,接來的都不是要來學佛的,還有道場搞政治的,什麼《群書治要》的等等,亂七八糟禍害眾生。你看諸佛如來接引眾生,絕對不用世間法,《華嚴經》講「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很多在末法他說要接引眾生的,結果自己是個大眾生成就不了,反而變成了眾生。還有人講他修地藏法門,我實在不懂什麼叫地藏法門,有一次我真的我搞清楚了,原來地藏法門就是做超度的,他以為拿著木魚、拿著引磬、敲個大磬,穿著紅祖衣,戴上這五方佛帽,裝的跟地藏菩薩一樣他就能超度了。人家一看假的,雜牌的地藏菩薩,冒牌的地藏菩薩,剽竊菩薩的行儀,超度不了,諸如此類的。所以你要超度眾生,像龍褲國師,龍褲國師真正閉關用功,而後出來能夠度一切眾生,明神宗的母親就是龍褲國師超度的,她死了以後墮在不善道,明神宗他請天下的這些出家人,都請來京城裡面,交待這些官員,只要進城門的出家人就請他回去了,給點供養請他回去,只有龍褲國師跪在城門口,那守城人就問了,他說你怎麼不進來呢?你為什麼跪在那裡?他說這個城門底下有埋了一部《金剛經》他不敢進去。這個事情趕快跟皇帝說,皇帝知道神僧來了,就請他來超度,沒有這些法會的儀式,一支幡,講了一首四句偈「我本不來。你偏要愛。蒙佛接引。超生天界。」,上升天界以後,明神宗的媽媽在空中說話,教他的兒子要感謝龍褲國師,所以這個龍褲國師真修行。怎麼修—念佛。真的念、老實念,我說的老實不是笨,真正的念、萬緣放下、大智若愚、真實功夫,他真正能超度眾生,他有功德。所以你不要看有些人去參加一些法會,看到佛菩薩、見神、見鬼的、見光的,那個都是妖魔鬼怪。有一些是你心清淨見到的是真的,並不一定是主法和尚的功力,你不要搞迷信了,你心清淨你見得到,主法和尚都不一定見到,是你至誠感通,才顯示出這個法會的殊勝。這要分析起來要用唯識宗來分析,講起來一般人乍聽之下聽不懂,眾生自識上變現出佛菩薩的形象,猶如來有慈善根力故,令彼眾生在這個因緣的當下可以得見,這是唯識教。眾生心心清淨,如來有慈悲心願意利益眾生,因緣際會下這個眾生看到了,所以學佛你要度眾生,要幫助眾生要先成佛,才能夠真正的幫助眾生。所以其他的諸佛,你看這一品都是先成佛,沒有人好高騖遠,想到說怎麼樣來開緣,現代人的開緣幾乎都是破壞佛法。把道場搞得跟世間的舞廳一樣,現在比舞廳還糟糕,變劇院在道場演起戲來,演的還是世間的戲。出家人講經舉比喻,不講佛門的比喻,講一些外道的比喻,辭不達意的比喻,不能令人見性,這什麼原因?就是因為他沒有依照經典,沒有老實修行,這是狂妄自大,所以你看了這一品你就要知道。這些諸佛如來他是先發願,先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改掉,才能夠說你要利益眾生,不然你就是眾生了,你怎麼利益眾生,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下面講「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讚歎阿彌陀佛。前面是諸佛如來「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這諸佛因地發的願不同,惟阿彌陀佛光明善好,他的光平等普照,「光」就是我們剛講,代表他的智慧跟四十八願,他的願力光明善好,他的光明亮而且善好,這個善不是十善,能接引眾生出離六道輪迴這個善。能夠證得一生補處,這是光明善好,所以超勝日月之明,日月就比喻做世間的,乃至外道的日月之明,乃至權乘之法。權教二乘叫權乘、次第修的權,雖然是大乘,大乘它有權法。先修、中修、後修它有漸次的,這是權法,淨土宗講頓修、頓超,所以你念佛十念一念,就頓超往生淨土,一到極樂世界阿鞞跋致,頓脫的,它講的是頓脫,速度非常快。不像一般的修行,像爬樓梯一樣,先到一樓,再到二樓,再到三樓,再到四樓。淨土法門像坐電梯,直接到達目的地,它是坐電梯的;就像現在坐的高鐵一樣,只有始發站跟終點站,中間沿途各站都不停靠。淨土法門就是如此,特別快而且不走冤枉路,中間也絕不停留。這就是《楞嚴經》講的:「中間永無諸委曲相。」所以它是頓超的法門,淨土宗是頓超,沒有次第的,不立次第。所以往生淨土的人,他沒有中陰身,直接就去。往生淨土他是沒有中陰身,沒有中間在那裡等待,沒有。所謂如壯士伸臂一樣,「屈伸臂頃到蓮池」,就像你舉手一樣,速度很快。往生淨土有多快?易如反掌,這麼容易,就像你手掌翻過來一樣這麼快。一念頃就往生淨土,所以功德殊勝,叫「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這日月之明講的就是世間之法、二乘之法、權乘之法,權教,次第修,它超過它們。所以祖師大德讚歎,《華嚴經》是十四的月亮,《無量壽經》是十五的月亮,最圓滿。「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而且不光只勝一倍,它勝它千萬億倍,所以世間之法所不能及。有人說學淨土要用世間法做基礎,這一句話你就知道他講錯了。日月是世間之光,世間最亮的了,阿彌陀佛的光超越世間,所以為什麼淨土法門講:「超情離見」。你用世間法做為修行的基礎,你就墮在世間的情執當中,怎麼超情離見?怎麼往生淨土呢?極樂世界這淨土法門,超情離見的法門,你有一絲毫的情見,你就契入不了,你還用世間的情見來做為修行的基礎。那天看有一個法師、出家人,名氣也很大,但是沒有阿彌陀佛這麼大。有些人邪知邪見,你不要看他名氣很大,他名氣再大也沒阿彌陀佛這麼大,十方諸佛所不能及。我們不用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名氣都比他大。你要比名氣,諸佛如來名氣比你大得多。那邪知邪見,他教你修慈悲觀,怎麼修呢?佛門講慈悲觀,教你一切眾生都是你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是因為一時的迷倒,所以妄做眾生。你應當見他的佛性,知道他本來是佛而不予傷害,慈悲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乘佛法講的慈悲觀,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教你修行,慈悲觀建立在愛緣慈──想媽媽的恩德,想媽媽的慈愛,這就是愛欲心!用愛欲心、以情見做為根本,你怎麼超情離見?這不是漸修,這根本就是走錯路了,地基打錯了。他蓋房子蓋在沙上了;想要作畫,他不畫在紙上,他畫在水上。《涅槃經》講:「猶如畫水須臾則滅」,想畫一幅名畫,畫在水上;想畫佛像,結果畫在水上,馬上就沒有了。猶如畫水,你用世間之法、可壞之法。他說這個是修慈悲觀,胡說八道觀。淨土宗超情離見,世間的情見存有一毫在心,你就要輪迴。廣欽老和尚講:你貪戀這個世間一根草,你都還要輪迴。貪戀一根草,何況你貪戀你的家親眷屬。末法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邪知邪見。修慈悲觀不會修,那變成了情見了;情見出不了三界。祖師教我們:蕩蕩心無著。這是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蕩蕩心無著,真正的慈悲。你心有所著就有所對,有所對就有所愛,有所愛就計名字,計名字以後就起業,有業就有業繫苦相,你就到輪迴去了。 這個六粗相,見到境界的時候產生的這個六粗相,分別境界,喜歡的、不喜歡的,喜歡的生貪著,相續這個妄念,這個都是不能成就,所以不是用世間法。這裡講千萬億倍,佛法超勝這個世間法、超勝二乘。前面《無量壽經》說的:「遠超聲聞辟支佛地。」你才能「入空無相無願法門。」「入空無相無願」就是無作。空、無相、無願,這講的一心三觀。一切法當體即空,一切法像有因緣和合而生,緣生之法其性本空,所以故名無作。無作則能循業發現,你觀世間諸法亦復如是,「入空無相無願法門。」從此才能夠真正得大解脫,不為相所轉,真正做到離相。佛法修行,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修行要離相,這個是最重要的。念佛也是要離相,好像是有觀想、觀像,但是正是觀想、觀像的時候,離一切煩惱,離一切境界相。所以說淨土宗高明,釋迦牟尼佛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講到極處了。光中最勝的,諸佛如來當中願力最大的──「佛中之王」。佛沒有分等級、沒有階級,這是一個讚歎之詞。有些人看到這一句──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其他的都是他的屬下,都是他的臣子,那你就搞錯了,這是讚歎。就像講的,你形容你自己正在發火,你身上並沒有著火!晴天霹靂,並沒打雷。所以只是形容,是讚歎之詞,讚歎他為佛中之王,這是讚歎,你不能把他當作他真的有高下心,存有高下見。所以我們講這裡是釋迦牟尼佛讚歎。今天時間到了,這一句我們留著下一次再來做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