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七八)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四十七頁,經文第三行:「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脫光。安穩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這是我們上一次有講到的。無量壽佛有十二個號,代表的都是我們真如本性的德號。第一個就是無量壽佛,也號無量光。光跟壽代表自性的體用,自性體寂、寂滅,所以是無量壽。自性般若照用無邊,所以這代表無量光,光明是智慧,自性通達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諸障礙,所以無邊光、無礙光,這我們之前都講過了。無過其上名無等光,後面還有幾個還沒說到的,像是常照光,心性亙古亙今,從來不染,從來不淨,這常照,常恆如此。後面清淨光是顯示自性本自清淨,顯示本自清淨。安住此中獲得大歡喜名為歡喜光,所以你看初地菩薩還有另外一個名稱叫歡喜地,他這個就算是見性的大菩薩,得住歡喜地,永離二死─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名為解脫光,得大自在,在這當中永不退轉,你看像得到了禪定的還是會退,阿羅漢也會退成初果,三賢位的菩薩也會退成初住,一直到七地、八地以前,七地菩薩都有可能退成初地,真正見性是安穩光,絕對不退。此心性超於世間、超於日月,離言說、離思議、離分別,名超日月光、名不思議光。所以十二光佛─十二代表圓滿,代表自性的功德,用光明來做代表。就像你們看到紅燈,走在馬路上看到紅燈,你說紅燈在馬路上代表什麼意思?代表停止的意思,綠燈代表可以行走的意思,這個就是它光的表法,所以自性它有光明,光明當中顯現出自性的功德,所以是十二光佛,用這十二光的名號來顯現自性的功德。那同樣都是講一尊阿彌陀佛,所以他也有十二個名號,一般我們常用的就是無量壽佛或是無量光佛。佛其實何止十二個名號,帝釋─帝釋天的天主,憍尸迦,就有千個名稱,都是帝釋,帝釋就有千個號,都是講同一個人。那何況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用這個十二個名號只是濃縮版的,總收一切德能、總收一切功德。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這裡給我們說出來。下面看「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眾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這是你觸光得到安樂的功德。前面有一願叫「觸光安樂願」,觸就是接觸。這個接觸,或是眼見,或是耳聞,像你現在聽聞《無量壽經》就是觸光之時。所以你不要想到佛的光明,你接觸到了就好像你被手電筒照到、被探照燈照到了,不是只有這樣的一個意思,它包括六塵,六根對六塵。所以像你現在聽聞《無量壽經》,這是耳根觸光;你要聽經、你讀經的時候、用功的時候,有檀香—佛的香氣,鼻根觸光;你想佛,那意根觸光,都是接觸到佛的光明,跟佛感應道交,六根六塵都是。眼根看佛像,眼睛觸光,受到佛的攝受。所以你看佛像,你心不散亂、心不顛倒,不會亂想、不會起亂意;你看佛像,你不會起貪瞋癡。你要看世間人的樣子,他們的打扮、他們的扮相,你就會起世間意,為什麼—心隨境轉。同樣都是心隨境轉,你為什麼不隨佛境轉?所以阿彌陀佛開的這個法門相當特別。他知道眾生喜歡攀緣、喜歡執取,他教你:好,那你攀佛像;你耳朵喜歡聽,你聽佛號;眼根喜歡看,那看佛經;腦袋喜歡想,想佛。都是心隨境轉,但是隨著佛號的熏習,隨著對於經典的熏習,自性有本具的般若的緣故,只是被無明覆蓋了。你現在真如受般若的熏習、受佛號的熏習、受經典的熏習,可以發起你真如本性的原來的功能。你要受無明熏習,那就輪轉六道,要是受般若智慧的熏習,受佛號的熏習,想佛、看經,那真如本性本有的智慧德相就會顯現,這是《大乘起信論》講的。所以你講到觸光,接觸到佛的光明,其實你現在就接觸到了。很多人不相信,接觸到了他總是想著世間事情比較重要,世間法對他來說,他比較在意,總是在世間上計較利害得失。他不知道現在阿彌陀佛就正放著光明在照耀你們,在照耀著他,他卻拿著一把傘,現在的雨傘很厲害,可以把紫外線全部擋掉,把陽光全部遮敝住。他不光這樣子,他還要擦個防曬的,臉上還要塗上防曬的,就怕被佛光照到。所以不斷地往自己習氣去深入,這叫背覺合塵。「背覺」就是與覺性相背,跟它相反,合於塵勞之上,就隨順他的習氣,叫「合塵」。這合塵,你不要想說六塵,這六塵沒有過失,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六塵沒有過失,他就是隨著他的習氣走,過失在於他隨順習氣,這個習氣「當體虛妄」,我們常講當體即空。你說「貪瞋癡」怎麼來?無所從來,無所從去;沒有來處,沒有滅處,所以貪、瞋、癡的當下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是佛性。我們上個禮拜已經跟大家講過了,真正的一乘了義,「貪瞋癡」就是佛性。為什麼?因為它沒有來沒有去,沒染、沒淨,不屬染、不屬淨,這是真正的一乘了義。我們講經確實很少講,就怕你在這當中,起了邪知邪見。因為「性空」,「貪瞋癡」性空,所以不屬染淨。貪瞋癡有沒有大小?沒有;有沒有形象?也沒有形象,所以當下是無生的。既然沒有形象,沒有大小,那你隨順它幹嘛!那只是一個虛妄的迷情而已,這裡你就可以把「貪瞋癡」給看破了,一旦看破,看破的當下,自然就放下了。所以祖師一直告訴我們「煩惱即菩提」,煩惱要不要轉過來才菩提?煩惱的當下就是菩提。你把煩惱轉過來了,還是煩惱,跟你說「轉」,都還是多餘的,煩惱的當下就是菩提,為什麼?根本沒有染淨的問題。可是你迷失本性了,你不知煩惱「空」,你隨順了煩惱,它就帶起了虛妄的染業的作用,所以有染業的現象,所以你看到了六道的輪迴。我們講的這個法,是真正最上乘法,最上乘—無過此上。你聽,你要會聽,你不要聽了,回去呢?「貪瞋癡」就是佛性;好,你現在就開始拚命造貪瞋癡。所謂「知冰是水,猶賴湯汁以銷融」,你知道煩惱即菩隄,你還需要藉由佛法來把它給融化掉;「悟妄即真。尚藉佛慧而熏煉。」這是草堂和尚,也就是宗密圭峰大師他講的。你知道這個「冰」的當下就是水,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冰的當下一定是水,可是它現在結冰了,就像你現在知道,煩惱的當下就是菩提,但是你畢竟還墮在煩惱中,你還是要藉由熏習佛法,你才能夠把你的煩惱習氣給淡化,把它給銷掉。在銷的過程中,確實沒有一物可得,沒有煩惱可銷,沒有菩提可得;就像冰融化的當下,並沒有在別的地方產生出水,就是當下就回歸為液態。同樣的道理,真心本性亦復如是,煩惱跟菩提是一如的。你煩惱就像結冰一樣,你透過智慧火—「般若」融化它,煩惱的當下就是法性真水,就是性海。所以這個道理一講出來,你們就懂。你不能想說:唉呀!這個煩惱即菩提,那我就隨順煩惱,這個比較好修。那個不用修,你也不用學佛,所以跟你講事實真相,那你自己就要清楚,很多人他在這裡,他走錯路了。為什麼近代的有一些大德,他不願意這麼講,他就是怕眾生沒有悟到這層道理,把話跟你講白了,你就不修了,反而造作罪業,墮三惡道。那我們是把話給你講清楚,讓你知道怎麼修,所以你聽我們講,你就知道這「見性」並不是很困難,這個就是見性,見一切法自性,一切法自性即是佛性。你去哪裡見性,有沒有另外一個「性」給你見?就像冰的當下就是水,你要離冰求水,求不到,離開了冰塊,你要找水,找不到,所以說「但向塵中了自心」。所以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兔角。」是這個意思,叫你把世間生滅的當下你看得破,不是叫你幹世間事。你要是心裡罣礙世間事情,你這個就是離世求菩提,又有世間法,又有佛法,兩個要把它合會。就像牛奶跟咖啡一樣,要把它攪在一起,那叫咖啡牛奶,牛奶也不是牛奶,咖啡也不是咖啡。就像水跟土攪在一起就叫「泥」,水就不是原來的水,土也不是原來的土,它就變成一個泥巴的狀態。所以你不用把世間法跟佛法強硬合會,世間法是虛妄的,當體即空,緣起之法當體即空,當下是性空的。性空不礙緣起,所以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不變是講本體,隨緣是講相用。正在隨緣的時候,隨眾生緣、隨什麼緣都可以,它體是真如。就像金子,隨工巧匠之緣,可以變成佛像,也可以變成妖魔鬼怪,眾生亦復如是。所以在《華嚴經》講:「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覺林菩薩偈裡面說:「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所以心、佛、眾生是一如的。但看你眾生的心,起什麼樣的念頭,起「能所對待」就幻現出十法界;悟了無生,就住「平等真如。境智如如。」的境界裡面。所以學大乘沒有這麼難,一點都不困難,困難在於什麼—講的人不會講。現在出家人不用功的,他以為出家剃個光頭,他就大和尚了、大法師了;以為換了衣服,他就有智慧了,實際上還早著。你看外面有些出家人,講給這出家人聽,你自己就要注意,這些居士都看得懂。你到餐廳去,你到人家的地方去,你的威儀不好,你擾亂人家的餐廳,擾亂人家的宴會場所,人家嘴上不說,心裡上厭惡你,你是來砸佛教的招牌,丟釋迦牟尼佛的臉,現在很多出家人都是如此。
你自己就要注意,你自己就要檢點,要知道自己在什麼場合,做出什麼樣的一個行為。像去餐廳有很多時候,我們看就出家人最吵,不懂得用餐的禮儀。你不要想說這些是世間禮儀,我告訴你這在出家戒,你們去讀都有講到,你不要不懂道理,不學無知,想說沒有關係無所謂。所以一乘了義講的人少,現在出家人他也不講,講孝順。你出家是要了生死的,整天講孝順,整天講那些世間法,他目的是什麼呢?他目的是看看你們能不能多捐一點錢給他,迎合大眾口味。我們講經不是唱戲,講經是很隆重的儀式,很隆重的聚會,又穿袍又搭衣的,又上香又禮拜的,講的要講佛陀的正法,講一乘了義,不是升了座講成世間法了,所以學佛你要成佛你要見性,並沒有很困難。見性也不是另外有個性給你見,這性是本來各人都有的,人人都有,各各不無。只是你做下劣想,你沒信心,你覺得你煩惱習氣很重,你覺得你可能見不了性,你有這一個念頭,你就成就不了,所以才想說我來學淨土,我來學這個看能不能學個五戒保個人身。學佛如果作如是想,你成不了佛。所以你看六祖慧能大師,五祖,五祖問他:你來幹什麼?我來作佛的。這就告訴我們,學佛要幹嘛?要作佛的。我們這個不是唱高調,學佛本來就是如此,不然幹嘛學佛,你何必讀經、何必念佛,所以要知道,學佛是要做什麼?除了作佛,沒有別的目的。你學佛不能只想:我保個人身,我不墮惡道就好了。那有很多方式可以不墮惡道,學佛最可貴,佛法為什麼稱為「無上甚深微妙法」?為什麼稱法為寶,寶中之寶,最尊最勝無過其上?就是因為它能幫助你明心見性,你找遍世間的典籍,中國的、外國的,諸子百家的學說,各個宗教的,沒有一個宗教可以幫助你出三界,沒有一個宗教可以幫助你見性,全部都是著相。我不是排斥其他宗教,每個人緣不同,但是你仔細去看,確實如此。世間法那就不用說了,不離愛欲、情見、分別,所以只有佛法可以幫助眾生解脫,所以稱為法寶、稱為最勝之寶。所以你遇到了,這個佛光正在照耀,你自己就要接受,打開你的心胸,現在人講心胸,來接受佛法、接受佛光的照耀,所以「其有眾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你遇到了沒有,還是遇到了不相信、遇到了退縮、遇到了不敢學、不敢做。像叫你吃素,很多人都怕不營養,怕生態不平衡,沒有殺生還會生態不平衡,起種種妄想分別,好像殺生才是對的,這個就是菩薩戒裡面講的讚歎殺,說殺生是有德的,可以生態平衡,這個造無邊罪業。叫你念佛總是有事情,公司要幹什麼、學校要做什麼、兒子要做什麼、女兒要做什麼,我告訴你這些事情你一輩子都做不完,而且這些事情都無關緊要,你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念佛、就是要修行,修行是當下的事情,你的那些事情都是以後的事情,活在當下。這些人也很會講活在當下,當下做什麼事就安住在當下,當下是什麼?現在很多學禪的─活在當下,當下在哪裡?《金剛經》講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了不可得。你當下要點哪一個心?哪一個是你的心,過去心已去,未來心未至,當下又不住,哪一個是你的心,所以你不要墮在這個三際相當中。不要想說講得高妙,當下做什麼事,做世間事的時候就安住在當下,當下在哪裡?怎麼安住,你只是執著在當下而已。這個事情來了,真正修行人,境來不拒,境去不留,絕不留影於心,不在心裡面有一絲毫罣礙。可是你的活在當下是什麼?活在罣礙的當下,而且這當下還一直相續,所以我教你念佛,因為你要做的事情都沒有念佛重要、沒有修行重要,學佛人修行最重要,念佛最重要。夏蓮居老居士講:「世間萬事甘讓人先,信願持名決不落後」。你現在就要念佛,沒有別的路,你才能遇到佛光的照明、佛光的照耀。能夠如是受持、如是修學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有人學了幾十年還是很苦腦,天天覺得世間好苦,一下這個人讓他不如意,一下那個人讓他不如意,不如意的時候就拿起念珠,如意的時候就忘了,所以總是在順逆境界當中,被順逆境界所轉,順的時候得意,忘了修行了;逆的時候瞋恨,得不到了,好吧,我只好放下了,拿起念珠來念佛,看能不能得到。現在的修行人、現在很多學佛人都是這樣,不要說修行人,學佛人,一般的學佛人。所以垢滅不了,善生不了,得不到法喜,修行沒有辦法得法喜,得法苦倒是有,學了佛法了很苦,天天愁眉苦臉的,跟他講不能殺生,他就說他回去不得已啊,我跟我兒子是共一家,那我就幫他擔一點業吧。你擔得起啊?這個業這麼重你擔得起?諸佛如來都不敢擔,妳要顯示妳母愛很偉大,大不過業力。很多人都想說我顯示我的母愛、顯示我的父愛,幫兒子擔這個業,你自己的業你都擔不了,你要幫你兒子、女兒擔業,異想天開,整天癡心妄想,還是殺生造業,這講煮葷的。做生意的滿口謊言,到處騙人,最後連自己都騙,這最可悲了。所以世間人在造作壞事情,總是有他的理由。廣欽老和尚講:你的煩惱習氣就藏在你心裡面。當正念起來的時候,正念會說:我這個是善法;惡念會告訴你的正念:我是大善。那你就要注意,眾生就是「惡心所」多,「善心所」少;善心所只有十一,惡心所有二十幾個以上,所以總是被這個煩惱習氣給牽引,都是隨順你的妄想,隨順你的愛好、嗜好。所以遇到了佛法,你要轉變你很困難,為什麼說要長時熏修?常常聽經、常常讀經、常常念佛。縱然沒時間聽,沒有時間用功;當然不會沒時間啦!說沒時間,都是你自己不給自己時間,不放過自己,那你心裡也要在道上,抓到時間就要用功,不要管任何時候。我勸人家念佛,我勸到什麼程度?我說:你上廁所總是一個人吧!不是兩個,在廁所的時候默念。現在都有手機,在廁所裡面就發簡訊了,在廁所也要忙。所以為什麼有人開玩笑講,手機是妖魔鬼怪,真的是如此。你要把它善用,手機裡面放的是佛號,放的是講經;你的電子書,放的是佛經,不要放雜誌,現在手機都可以看電子書,你在接觸這些境緣的時候,你就會看經,你就會讀經了。你的書桌,你的書櫃,擺放佛像,擺放佛號機,擺放大乘經典,你不要夾雜這些世間書。給自己營造一個修行的環境、用功的環境,這是最恰當的,這樣你才能夠跟你的煩惱習氣相抗衡。你雖然知道煩惱性空,但是每個都像阿難一樣,「心雖明了。力不自由。」心裡雖然知道,但是控制不住,就像中了「娑毗迦羅先梵天咒」一樣。阿難就是被下了這個娑毗迦羅先梵天咒,現在人講:下符了。我們常講:這個「娑毗迦羅先梵天咒」就是你世間的種種欲望,就是你心裡面的「貪瞋癡」。你心裡雖然有佛法,但是你控制不住,這就是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所以就把你帶往世間的場合,「淫躬撫摩。將毀戒體。」戒體是什麼—光明金剛寶戒。就是你迷失本性,這就是將毀戒體之時,讓你退失菩提心。阿難那個時候,有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知彼淫術所加,被這個娑毗迦羅所害。所以頭頂放光出「五會楞嚴神咒」,命文殊菩薩提著這個「楞嚴神咒」救阿難回來,把阿難跟摩登伽一起帶回來;他有大神通,把惡咒給破掉了。我們現在有《無量壽經》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有阿彌陀佛名號,破除一切世間娑毗迦羅先梵天咒,破除種種欲望娑毗迦羅先梵天咒,至如來所。誰來運載呢?文殊菩薩用般若智來運載。運載什麼?阿彌陀佛名號。文殊菩薩用文殊的般若智慧,運載這個「楞嚴神咒」;我們一樣的,用般若智慧運載萬德洪名,惡咒消滅,同時你能轉變境界,這個就是一樣的道理,所以經經可以互通,你要會用在這個世間。你不要看阿難《楞嚴經》上,佛講了一件當時候的事情;阿難中計了、上套了!被摩登伽女給騙去了。實際上這個摩登伽女,就活在你的生活當中,對男的來說,她叫摩登伽女;對女的來說,他叫摩登伽男。你要會用,修行要會「反觀」,不能只看文字、看故事,那個沒有用。那個還是阿難的事情,還是阿難開悟,你不開悟,天天讀經,就像那個法達禪師一樣,讀三千部法華經,但是於法不達,不能稱為「法達」。後經六祖開示,真正通達心性之法門,方名為「法達」,要達於法,你要真正做到「垢滅善生」,那你就得到大自在,大自在就身意柔軟,身心安樂。所以你們現在七月份很愛做超度、求平安;你看看這個法師,他自己平不平安?他自己都未必平安,你去求他能平安嗎?不如反求諸己,你不如好好修行、好好念佛。當然,不是法會不可以做;有些不會聽經的毀謗我,說悟顯法師反對做法會。我沒反對做法會,你要會做法會,要給眾生利益,不要變成那種世間的那種冥陽兩利。什麼叫世間的冥陽兩利?冥間的也得到紙錢了,也得到東西吃了;陽間的這些法師和尚也收到錢,冥陽兩利。要錢要吃的都有了,冥間的也收到了,陽間也收到了,最後你得到什麼?你得到四個字—破財消災。那這個就不是法會的意義了;甚至現在普遍大多數的人認為,法會是道場主要的收入。你看已經造成一股潮流了,一股錯誤的認知了。那出家人,他也藉此來牟利,所以不斷地接法會;有的乾脆蓋一間,我這裡就一直做,每天做,隨時要來都有,沒有間斷地做;說我這個是法會的道場,專門做法會的。做法會的,不是道場,道場是修道的。就有這種地方,專門做、天天做。這個地方沒有「道」,那不能去,你去那裡也得不到超度。要超度,一場就有效了,大家集中精力做一場,在這裡當中「一心不亂」。

所以你不要把做法會當作是修行,你不要看他有經文什麼的,實際上你未必能隨文入觀。佛教最主要是修行,不是做法會,就像一個學校,你天天辦活動,那這個地方不是學校了。要是有一間學校天天辦活動,天天都是園遊會,那這個地方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場所了。所以佛教亦復如是,來佛門就是來修行的,不要別做他想,想其他的,搞怪、插花、書法……等等,美其名提倡文化,實際上是你修行修到後來,你無聊了,你不知道要幹什麼,念佛念得很乏味,讀經讀得很乏味,為什麼?你不看祖師的嘛!你當然乏味,你心沒有轉,你當然乏味了,所以要弄個插花班、書法班……等等的這些,要接眾啊!佛教我們要住阿蘭若,你天天想要接眾。教修行人住阿蘭若,現在的修行人出了家,他不住阿蘭若,他天天是想要接眾,那就不像是修行人的樣子。接眾是偶爾一下,那天天接眾到後來,他就是眾,就是眾生,被眾給接走了,本來出家皈依三寶,遇到這些在家人、俗人,最後都皈依金銀財寶,道心都沒有了,還有居士教法師怎麼賺錢,怎麼經營道場,亂七八糟。這個都是遇到佛法,你沒有受持,所以你會被這些世間人、世間法所轉變,你不能轉境,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楞嚴經》講的:「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你學佛要學作佛,你才能夠真正得到身意柔軟,這身意柔軟就是我們講的,你得三昧,你在這世間你是真正的解脫了,得自在,什麼境界來,你都解脫,生死、臨終你都解脫,真正身意柔軟。你不要看這四個字「身意柔軟」,整天很懶,躺在床上,身意柔軟,不要錯解、不要曲解;或是打坐貪著輕安,很舒服,身意柔軟。你是起貪柔軟,你貪著輕安這一念心不柔軟,所以身意柔軟你要能夠理解,在一切境界當中不見二法,真正身意柔軟。下面講:「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三塗就三惡道,所以你看到這些小動物,我們常講的你放生的時候,為什麼給牠念佛、給牠念咒?牠聽到了,你不要看牠聽不懂,牠聽得懂,聽進去就種善根,因為牠的耳根、六根,動物牠攀緣得非常厲害,小貓、小狗,其實牠聽得懂,牠不想理你而已,看你太恐怖了,天天吃肉的,牠看到你就夾著尾巴跑掉。你給牠念佛,你給牠念咒,你放生的時候做這些儀式,牠即使沒有活下來,臨終也絕對不墮惡道;牠就算活下來了,這一生也種了善根,來生也不墮惡道,所以你是真正幫助眾生。所以為什麼你看到這些小貓小狗,你不要想牠很可愛,你趕快給牠念佛,趕快幫牠授方便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就這樣幫牠方便授三皈,你不要管牠有沒有認真聽,有的你把牠抓過來,牠一直想掙脫,有些小貓小狗就是這樣;蟲子一樣都可以,你看到這些蚊蟲螞蟻,你不要第一個想到拿殺蟲劑,把牠殺掉,你要想到說我第一個先給你授三皈依,希望牠能夠離苦得樂,這講畜生道。縱然你在地獄道、在餓鬼道,你遇到這個光明,人家幫你做超度,功德迴向給你,都能夠解脫,所以為什麼臨終斷氣以後四十九天,四十九天內多做功德,廣興福德,我們上一次就講過,臨終助念碰到出家人,趕快幫這個亡者供養出家人,你不要吝嗇,想說他是不是來要我的錢,你有錢你趕快供養,幫亡者、幫你的父母親、或是你的親朋好友增福增慧,這個都能夠在他四十九日之內為他薦福,這是累積他的福德,提升他的福德,都能夠不墮三惡道。你看像《藥師經》裡面,臨終聽聞藥師佛的名號,絕對不下三惡道,阿彌陀佛也是一樣,臨終聽聞阿彌陀佛名號,絕對不下三惡道。鬼道的眾生,地獄道的眾生聽到佛號就能解脫,縱然業報相當重,像有的鬼他業報很重,這一生不解脫,命終皆得解脫,後面有的文就講到:命終皆得解脫,所以叫遇斯光者。所以你看為什麼佛門晚課要放蒙山,就是希望這些鬼道的眾生、惡道的眾生,可以離苦得樂。所以佛法救度世間,不是只有在人間,所以說佛教是人間佛教,這個講得太不圓滿,這四個字應該廢掉,佛法在超度眾生,盡虛空,遍法界,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一切六道的含靈,十法界的眾生全部普度,這是佛教。佛教不是只有在人間,現在有些出家人拿著太虛大師講的話在曲解,要搞世間法,總得抓個祖師來當擋箭牌,免得人家批評他,他就說你看太虛大師講過人間佛教,然後他就把他曲解了,就搞世間事了,開始資源回收、世間法……等等的,完全就違背佛教的這些事情,全部出來,他說我這叫人間佛教,沒有人間佛教這回事,佛教度眾生,十法界眾生平等得度,所以叫「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過去、現在、未來的眾生都得利益。像你念佛,你迴向給你的祖先,過去的眾生得利;你現在念佛,你現在得利益;迴向給你未來,你現在念佛, 將來來生不墮惡道,未來得利益,「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所以我剛講的人間佛教這四個字要廢掉,太不圓滿,眼光短淺,把佛教看得這麼狹窄,不知道阿彌陀佛接引眾生,不知道釋迦牟尼佛接引眾生,盡虛空、遍法界。所以《華嚴經》常講:遍法界虛空界,......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土。所以你看他的心量有多廣大,以一微塵做一百億日月的地方,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數不盡,意思就是說一切眾生都能平等得度,所以三惡道的眾生也能得度。佛教不是只利益人間,所以你要清楚,佛教是利益一切眾生,所以你看佛跟你說怎麼脫離人道?怎麼脫離天道?怎麼證阿羅漢?怎麼證菩薩?怎麼成佛?十法界的狀態他都跟你講得清清楚楚,現在的這些出家的,這叫什麼—獅子蟲,提倡人間佛教的獅子蟲,講這個話,我們講過,我們講經不是來演戲,我也不是來討你高興的,我不是說相聲的,我們是講經的。講經是經典的義趣是怎麼樣,我們就怎麼講,經典裡面沒有人間佛教的義趣,你拿著人間佛教來幹世間事情,你就是佛教的獅子蟲,披著袈裟在壞佛法,所以你要看獅子蟲長什麼樣子,你看到提倡人間佛教,那個就是獅子蟲,非常明顯。他裡面都是搞世間法,統統都教你墮落,他辦什麼佛化婚禮,哪有什麼佛化婚禮,他就是想學其他的宗教,看能不能也接引一點人來學佛。佛就教你出離,沒有什麼佛化婚禮,釋迦牟尼佛就教人家要出家,不要結婚,結婚合會人家行淫,釋迦牟尼佛制大戒,不准合會人家結婚,結婚就合會眾生行淫,自淫、教他、見作隨喜,破菩薩根本大戒。所以你要看,看哪些大和尚破戒,你自己看,合會人家結婚,當證婚的、當主婚的,這個出家人比在家人更昏,更迷惑顛倒。已經遇到佛法了,他不肯解脫,他說我這佛教要在人間搞,實際上不是佛教要在人間搞,是他想在人間打滾,他就講一些很高妙的,這也叫禪,禪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禪,這種話我聽得太多了。禪就是生活,你之前不學佛也有生活,為什麼不禪?為什麼學佛才禪?如果禪就是生活,釋迦牟尼佛應該還俗,釋迦牟尼佛成佛,為什麼勸大家出家?還告訴你要好樂寂靜,要遠離這些世俗,這小乘法都是如此,大乘那更是遠離,不光身離,心也離,「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教你以平等性智為你的居住之所,所以問你住哪裡,你說我住台北、我住高雄。你要問大菩薩,我身心安居平等性智,不跟這些世俗人一樣,所以你聽我們講經,你會覺得很刺耳,為什麼?那就講到你的問題。真修行的人他會轉過來,他會覺得很好,不想學的,心裡就生瞋恨,就生毀謗,那當然你要毀謗,你有你的罪報,我們講經是講給要學佛的人聽的,不學佛的我們沒有辦法,或是學佛不想成佛的,那也沒有辦法,因為最上乘,一乘了義,《無量壽經》是最上乘的,要世間找一部最上乘論,這《無量壽經》最上乘論,而且這最上乘論,說實話比五祖忍和尚的更究竟,因為這是佛說的,佛說的經典絕對超過一切菩薩、一切祖師。五祖忍和尚的《最上乘論》接引上根的,我們的最上乘論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真正了不起,最上乘,《華嚴》、《法華》只是十四的月亮而已,《無量壽經》才是十五的月亮。所以你現在遇到了,「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若在三塗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脫。」那什麼時候你墮在三塗呢?你起煩惱的時候就墮到三塗裡面去了,所以你念佛要提起觀照,好好用功,就接受佛光普照,你就當下解脫,當下脫離煩惱。下面「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如果你能持續下去,不是只有起煩惱的時候念個佛,等一下就不念了,或是很苦的時候,我來念個《大悲咒》,拜個《大悲懺》,看觀世音菩薩能不能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這種短暫的,雖然也有善根,也能暫時離苦,但是畢竟不是究竟,所以後面講:「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你聽聞《無量壽經》,聽聞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威神光明,包括你知道阿彌陀佛的功德,知道他超拔眾生的威神力,日夜稱說,就稱佛的名號,至心不斷─恭敬心、相續心,念念不間斷。所謂的念念不光只在佛號上,有的人口念彌陀心散亂,有口無心,那這個就不算念念不中斷,心裡面真的有,就像母親罣礙小孩,你會不會天天念著小孩—不會。會不會念著小孩、念著兒子的名字—不會。你心裡面真的有真的牽掛著小孩,就像如母憶子一樣,你念佛就像如母憶子,這個做媽媽的比較容易體會,現在的人大多數的人都愛錢,佛也舉過比喻,如貪財者─好財,如貪色者─好色,這麼樣想念,念念不間斷,貪名者好名,一樣的都是相同的比喻,同樣的意思。「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臨終都可以超越三界六道輪迴,直證阿鞞跋致,圓滿無上菩提,一生補處。所以你有沒有接觸到阿彌陀佛的光明,實際上你有,所以你接觸到你就趕快接受他的普照,接受他的攝受,自然隨你的意願,你心裡想求生淨土,你就能夠往生淨土。為什麼不教你求別的,因為別的都是生滅可壞之法;教你生天,教你生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個都不究竟,所以「假饒修到非非想,不若西方歸去來」,你直接求生淨土,所以說隨意所願,得生其國。不要再做他想,所以為什麼夏蓮居老居士會集得很好,指方立向,直接標出極樂世界。當然念佛也可以隨意往生十方國土,但是韋提希夫人直接為我們選擇,十方國土雖復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有阿彌陀佛這個地方最是殊勝,釋迦牟尼佛點頭,你選對了,我就是要你選極樂世界。所以我們直接求生淨土就可以了,不必再做他想,再做他想又夾雜,你又間斷,所以這一品〈光明遍照〉,希望大家都能夠受持,都能夠蒙佛威光的攝受。今天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