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唐懿宗第六次迎奉佛骨



唐懿宗第六次迎奉佛骨

在憲宗第五次迎奉佛骨後,佛教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到武宗時,“天下僧尼不可勝數,皆待農而食,待蠶而衣”。會昌元年(841)唐武宗下詔焚燒佛經,毀拆佛像,勒令僧尼還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會昌法難”。作為皇家寺院的法門寺也在劫難逃,甚至連佛祖真身也險遭厄運。武宗崩後,皇太叔宣宗即位,再一次恢復佛法。公元859年,宣宗死,懿宗李漼繼位,在他執政的日子裡,藩鎮勢力重又擴張,南蠻戍卒反叛,大唐王朝氣息奄奄。




咸通十四年,懿宗染病久治不愈,迫感來日不多,於是便把國家前途和自己的命運都託付給佛祖。法門寺地宮出土的捧真身菩薩手捧發願文匾上鏨文為:“奉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聖廣孝皇帝,敬造捧真身菩薩,永為供養,伏願聖壽萬春,聖枝萬葉,八荒來服,四海無波。咸通十二年辛卯歲十一月十四日皇帝延慶日記”。這便是懿宗迎奉佛骨舍利的目的。




此次迎佛骨,自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八月應九龍山禪僧師益之請在法門寺“結壇於塔下”並造捧真身菩薩、雙輪十二環迎真身銀金花錫杖等,至十四年四月八日迎入長安,到十二月僖宗詔還法門寺。這是一次聲勢浩大,供品最多,耗費空前的迎奉,可謂集前代歷次佛事侈靡之大成,禁軍兵杖,香剎寶帳,無所不用其極,遠非一般法事,而是國家大典。




咸通十四年迎佛盛況見於多種史籍。 《大唐咸通啟送岐陽真身志文》記載:咸通十四年二月二十二日,懿宗下詔令供奉官李奉建、高品彭延魯、庫家齊詢敬,左右街僧錄、清瀾、彥楚、首座僧澈、惟應、大師重謙、雲顥、慧暉等同赴法門寺迎請佛祖真身舍利。當時鳳翔監軍使王景珣,觀察判官王充也一同前來來護送。此次迎請佛骨,群臣諫阻的人很多。甚至有人說唐憲宗就是因為迎佛骨而晏駕的。但皇上說:“只要在我的有生之年能見到佛指舍利,我就是死也沒有什麼遺憾的!”於是下令廣造浮圖、寶帳、香輿​​、幡、蓋以迎奉佛骨,並且都以金玉、錦繡、珠翠作為裝飾。從京城到法門寺的300里間,車水馬龍,晝夜不斷。四月八日,佛骨迎至京城,即以御林軍作為儀仗隊,朝廷和私人的音樂班子競相施展手段,一時天地間也沸騰了。而各種儀仗綿亙數十里,這種盛大的場面,比皇帝在郊外的祭祀還要隆重。元和年間的迎奉場面比起這一次差的很遠了。在長安城內的大街上,富貴人家在道路兩邊搭起高大的彩樓並舉行大型室外法事活動,競相表現其虔誠之心。懿宗皇帝也親自到安福門禮拜、迎請佛指舍利,他激動得淚流滿面。當即賞賜參與法事的僧人以及京城內曾經見到元和迎奉佛骨盛況的耆老之人以金帛。隨後即將佛骨迎入宮中,三天后,請出佛骨在安國、崇化兩寺供養。宰相以下競相施捨金銀珠寶,多得不可勝數。其後遂以金銀為寶剎,以珠玉為寶帳香舁,用孔雀毛裝飾其寶剎,小者高一丈,大者二丈。刻香檀為飛簾,花檻瓦木階砌之類,其上遍以金銀覆蓋。當時有的軍卒,將左臂砍斷於佛前,以右手執之,一步一禮,血流滿地。又有僧人將艾放在頭頂上點燃,叫做“煉頂”。坊市之內的許多豪富之家,都組織僧人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也有用水銀做成大水池,用金銀珠玉做成樹木,並聚集僧徒,四處設立僧像,吹螺擊鈸,燈燭相繼,一片燈火輝煌。也有人用絲綢做成小車,人站在上面載歌載舞。這年的秋天,懿宗皇帝駕崩。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