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往生王臣第六 ~ 清 金光前、龔氏

慧律法師著

金光前。清族正黃旗人(清代的戶口編制,用八種不同顏色的旗子加以區別)。起身於戎伍之間,平日若看見善事一定發心去做。並告誡一切士兵,不得隨意殺人,不可姦淫任何一個婦女,不許掠奪任何一件財物,不准燒毀任何一間屋舍。金光前的妻子龔氏,也能識字誦經。清世祖順治十年(西元一六五三年),隨著軍隊出征到福建,取道經過杭州時,聽聞具德和尚講經說法於靈隱寺。金光前於是偕同妻子前往參訪叩問,親身蒙受具德和尚的開示,從此以後一心念佛而有所得。



清世祖順治十二年(西元一六五五年)夏天,返回北方之時,半途駐軍於錢塘江的水邊。金光前忽然現出病相,妻子龔氏準備為他延請醫生。但金光前則阻止她說:「我以前曾經與妳親自去請教靈隱寺的具德和尚,而今正想作轉身西方淨土的打算,以求證明和尚所說的,還要醫藥作什麼呢?」龔氏於是大笑說:「沒有料想到夫君也修得此種境界。」於是就叫人製造兩個棺木,並說道:「我與夫君您一起走,但是要稍晚一些,等到為您辦完後事吧!」金光前聽完這席話,即合掌而往生。龔氏派遣使者到靈隱寺,請求為他們兩人點燈,並且囑咐要供齋飯僧修習懺法。到第七天完畢後,摒除斷絕一切的飲食,日夜不睡覺休息,專志一心地念佛。又經過七天,午後,龔氏看太陽很早就下山了,便靠著棺木而睡。一會兒,睡醒說:「時候到了!」然後端坐,念佛而往生。(果報聞見錄)



論曰:「王公大臣要悟入佛道,是比居士還要難。急求功名的人,必定以進取執著為首要。而沈溺於安逸快樂的人,必然以寂靜修行為苦事。若不是宿世種植的善因,並且堅持自己純正的誓願,哪裡有不於修行之事畏難而退的呢?像我們前面提到的諸公,不捨世間的塵勞,而一同歸心於西方淨土,這可說是現宰官身而說法的人了!至於如柳宗元、白居易、蘇東坡、趙子昂等諸位賢人,曾經讚歎歸依佛道,淨土的因地是具足。但是當臨命終神識要脫離色身的時候,其感應的瑞相卻很少聽到。這實在是因為世智辯聰,而迷惑於種種的思想歧途之中;因為有貪愛執著、割捨不下而產生弊病。讀書人的結習難改,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到了生死關頭的時候,絕對是很難徼幸得以超脫生死的。往後的賢人君子,應當要知道引以為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