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四十二)


第三小段:「凡夫帶業往生同居土,以親聞佛訓故,無退轉故,壽命無量故,故必於此一生,圓斷諸惑,圓淨四土,故生同居,亦即生上三土,故曰圓生四土。」這裡是說明凡夫帶業往生,其實不光是凡夫帶業,連等覺菩薩都還帶業,凡夫是帶比較粗重的業,甚至五欲六塵、貪瞋癡慢,這些習氣一品都沒有放下,那我們聽到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就可以懈怠了呢?淨宗講的那叫帶舊業,不帶現行,就是你雖然習氣沒有斷,但是聽聞淨土法門,一心一意念佛求生,這樣可以往生;如果你聽了淨土,心還存著僥倖,認為沒有關係,反正可以帶業,臨終十念一念照樣往生,這種心態就不真誠、不清淨。你一心一意在道業上,至誠懇切,雖然煩惱重,沒有辦法在這一生消除掉,因為一心一意的關係,所以臨終可以帶業。我們修學要做到像印光大師講的:「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這個竭誠就是一心一意,一心一意想要轉凡心,轉凡成聖,轉迷為悟,轉惡為善,實際上這三轉就是一轉,一念轉過來了,這三個圓滿成就。對於初學來說,先教他轉惡為善,次第呢,轉迷為悟,再來轉凡成聖,實際上轉過來就在一念之間,一念真誠,一念看破放下,那你的業就消掉了,所以講的這三轉,不是三個次第,實際上還是在於自己願不願意轉。那麼凡夫帶業生同居土,最重要的是以親聞佛訓故,就是親自聽佛說法。像《彌陀經》所說的,早晨的時候,用這個香花妙果到他方世界,於一念頃,一念之間供養十萬億佛,這個供養是去聽諸佛說法,所以能親聞佛訓,親自聽佛講經說法。在這世間我們稱讚佛為法王,只有佛堪稱法王,什麼叫法王?於法自在,稱為法王,對於世間法、出世間法,他都通達無礙,沒有一樣他不了解,沒有一樣他不知道,所以稱他為法王,甚至這個娑婆世界,下了幾滴雨他都曉得;你臉上為什麼會長一顆痣,是什麼因?什麼果?他都知道;這隻鳥為什麼是白色的?為什麼在頭頂上又有個黑點?他也曉得,這是真正的法中之王,你能聽到他講經,聽他開示,那是再殊勝也不過了。所以極樂世界的同居土,最重要的是能親聞佛訓,而且這一尊佛的壽命有多長呢?無量壽。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娑婆世界,講經說法也才四十九年,時間非常的短。有的佛有能力住世一劫、兩劫,甚至百千劫,百千萬億劫,但是阿彌陀佛住世無量劫,無量不是數量,是多到不可用算數譬喻所能知,所以稱為無量。所以他是親聞佛訓,聽到佛說法,自然心不退轉,大家要是肯努力用功,依教奉行,你現在就是在聽佛說法;不要退轉,就是聽佛說法;不要懈怠,就是聽佛說法,看經要會看,要懂得這層道理。所以底下講的,壽命無量故,不但能聽佛說法,而且自己壽命無量。在娑婆世界,人壽最長的中國彭祖也才八百歲。那麼釋迦牟尼佛是在賢劫的第九個減劫,每隔一百年,人的壽命就向下減一歲,所以到佛陀時代平均壽命是八十歲,到現代那就更少了。即使人壽八萬四千歲,在那個時候有轉輪聖王,以八萬四千歲的壽命拿來修行還是不夠用。極樂世界的壽命是無量壽,為什麼?到那裡就不是這個有相的色身,有相的血肉之軀必然壞滅,到了極樂世界是金剛那羅延身,那羅延就金剛不壞身,金剛是比喻堅固,堅固而且能摧毀一切物,這是金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用無量的壽命來修行,來聽佛說法,而且到極樂世界,你就沒有理由說我要工作了,也沒有理由說我有小孩要照顧,都沒有這些問題。在這裡你不做事不行,除非福報很大,不然一般人都要為了三餐,為了家庭去打拚事業,把修行都耽誤了,把自己最好、最精華的時光都貢獻在別人身上,而不是用在修行上面,記憶力最好的時間,都拿去看世間書,拿去搞世間事了,所以為什麼習氣這麼重,就是因為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都記世間事,都在搞輪迴,所以到了年紀大了,一下子轉不過來,雖然很發心很努力,但是最精華的時段都在增長煩惱習氣,所以為什麼常常聽到修行很難修,就是沒有趁年輕時開始學,小的時候習氣還沒那麼重,慢慢的隨著年紀長大,接觸的人事環境複雜,你的心就會產生對待、利害關係,這些種種的雜染,每天都在盤算怎麼做對自己有利,怎麼做對自己有害,這樣慢慢的你的心就開始染著了。從小還有父母管,長大了愛幹什麼就隨著自己的愛好去做,你的氣質、儀態,生活習慣,慢慢隨著習氣的增長開始錯亂、不正常。等你遇到佛法,早一點的,三十幾歲,晚一點的,四、五十歲,那再更晚、迷得更深的七、八十歲我都碰過,七、八十歲還跟我說到九十歲再來修,那來不及了,我們講三、五十歲棺材都進了一半了,七、八十歲幾乎要滅頂了,當然也有少數真正用功,像趙榮芳老居士,九十幾歲才遇到佛法,真正念佛,念了四年,當然那是他陽壽盡,佛來接引他,這是非常難得的。所以講實話,學佛要從小開始,趁年輕的時候開始,不要把最好的時光,拿去做沒有意義的事情;用現在這美好的光陰來換無量壽,現代的人講求投資,你要把最好的光陰投資在佛法上,年紀大了你就會收到成果,長時期耐心的熏修,不要怕煩,不要沒有耐性,我們真正來得個無量壽,超出三界六道輪迴,所以應該要精進努力。底下講,故必於此一生,圓斷諸惑,圓淨四土。你往生淨土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以後去,臨終時就好像睡著一樣,甚至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如入禪定,不會有病苦,往生淨土的人沒有病苦。我們看過很多助念真實的公案,臨終斷氣之後,身體柔軟,面貌如生,所以證明臨終他是安祥的,他不恐懼。反觀這些不學佛、不想了生死的人,臨終驚慌失措,全身僵硬,面色發青,一般這種人的果報都在餓鬼道、地獄道,一生的善惡,在臨終的時候結算現前。所以造善升天,造惡就下三惡道,那我們念佛人臨終沒有病苦,人家看我們好像有病苦,實際上那是一種現象,看起來好像生病了,但是你的心不苦,心有正念,心有依止,甚至不必等到臨終,你現在就有依止,所以學佛、念佛是最現實的,現前就可以得到利益。那麼一到西方,一生圓斷諸惑,圓是圓滿、斷是斷除,就是必定一生成佛。圓淨四土也是一樣,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這四土一時清淨,所以你往生凡聖同居土,亦即生上三土,為什麼會同時生上三土?因為一生決定成佛。為什麼要成佛?當個凡夫不是也挺自在的,有人跟我講,他想要當畜生,當個魚啊蝦啊。你沒當過才會覺得那個很自在,你沒有做過佛,不了解做佛的快樂。佛在經上講,當這些畜生,天天害怕,佛有他心通他知道。你看這外面的流浪貓、流浪狗,整天就是為了找吃的,到處被人家嫌棄、被人家捕殺,一輩子過這樣受苦受難的日子。動物界是弱肉強食,所以弱小的看到強大的都會害怕,即使做了龍王,牠也害怕,牠怕什麼呢?牠身上的鱗片,就好像蟲在鑽,一輩子如此,牠還怕大鵬金翅鳥吃牠。龍也有胎卵濕化,化生的龍靈性最高,福報最大,金翅鳥也有胎卵濕化,隨著福報大小遞相吞食。所以為什麼龍求釋迦牟尼佛,來給牠授三皈依,龍的福報很大,畜生裡面福報算數一數二的,牠說乘佛的威神力,大鵬金翅鳥不吃受了三皈依的龍。因為大鵬金翅鳥有神通,牠知道這隻龍將死,就直接把牠吃了,可是有受三皈依的龍牠不吃,這是牠的願。因為有一次牠吃到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現龍身度牠,牠把他抓起來之後,從龍的尾巴開始吃,結果找不到這隻龍的尾巴,怎麼找都找不到,後來釋迦牟尼佛現身,牠才趕快懺悔。所以佛就跟牠開示,教牠不要吃這些龍眾,並且為這些龍授三皈依。佛交代後世的弟子,出食的時候,要出食給大鵬金翅鳥,像我們中午出食,就是給大鵬金翅鳥及曠野鬼神眾吃,這都有牠的公案,有牠的原由。所以有人說做畜生比較自在,要是他真做了畜生,就不自在了;做人呢?說自在也不自在,說苦也不是真的很苦,剛好可以拿來修行,可以拿來用功,所以要把握我們這個人身。《提謂經》講,須彌穿針,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派一個人在山頂,放一根棉線下來,一個人在山下拿了一根繡花針,在這當中,有大風(也許是颱風)吹過來吹過去,要穿過那個針的機率有多少?佛說這個機率還算高的,你要得人身比這個還難,這是須彌穿針。所以這輩子遇到了佛法,又遇到淨土法門,一定要發菩提心,要真正的覺悟,真正的放下,不能再搞輪迴了,不要再搞世間事了。佛在經上講:「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死了以後什麼都帶不去,「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只有業跟著你,業就是你這一生造作的善惡業。那要不要生天呢?我們用古大德一首偈就可以說明,「六欲諸天具五衰」,六欲天,從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欲界六層天,當五衰相現前他就要輪迴了。天上的衣服不用洗,不會沾染灰塵,就像現代的衣服塗了一層奈米,所以你們也穿的是天衣,奈米還會被磨掉,它那個不會,福報顯現。當他五衰相現的時候,他的衣服會有灰塵,頭上的花會枯萎,所以五衰相現前,他就知道天福要享盡了。那麼「三禪尚自有風災」,初禪天,劫要壞的時候,就是這個世界要壞掉的時候,大火五十六番燒著,就是燒起來滅掉,燒起來又滅掉,燒五十六次,初禪天以下包括欲界六層天全部燒壞,這個是大三災起。再來水災,大水災淹二禪,二禪天以下全部淹沒。到第三禪有大風災,風災吹壞三禪天,一次就夠了,風災破壞力相當大,三禪尚自有風災。只有第四禪比較安穩,四禪天以上,一直到非非想,祖師講「假饒修到非非想」,好吧就算讓你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也沒有三災,也算是福報最大了,三界裡面無色界天,壽命八萬四千大劫,他的禪定功夫可以八萬四千劫都不退失,可是八萬四千劫過後,那真的是退得一乾二淨,這時他就開始毀謗:「什麼涅槃,根本就是生滅的」,他認為佛騙他,就開始謗佛,開始謗法,所以因為這個罪過就下地獄了,真的是爬得高,摔得重。所以「假饒修到非非想,不若西方歸去來」。一個帶業往生的人,即使居下下品,他的神通道力都比他們殊勝,他的形相都比任何的天人來得莊嚴。在《無量壽經》第十八品佛問阿難,他說世間的乞丐比帝王,看起來哪一個福報大?阿難說那當然是帝王;帝王比轉輪聖王呢?那轉輪聖王比帝王福報大,看起來色相端嚴,轉輪聖王就具三十二相,就像我們的這個佛像一樣,具足三十二相;可是再拿釋迦牟尼佛的相跟轉輪聖王一比,轉輪聖王就失色,同樣是三十二相,沒有佛那麼莊嚴,可是佛還有八十隨形好,每一相有無量好,怎麼看怎麼順眼;那轉輪聖王跟忉利天王相比,就好像乞丐站在皇帝旁邊一樣,可見這個忉利天王的福報相當的大,容貌威儀相當的莊嚴;如果忉利天王跟他化自在天王相比,那百千倍沒有辦法比;往生極樂世界,你的容貌、色相,跟他化自在天王一比,他化自在天王就跟乞丐一樣,甚至比乞丐還糟糕。所以往生淨土,你們也不用美容,也不用整形,自然就莊嚴了。其實你現在念佛,相貌就會變得莊嚴,那個相是清淨的。我們看下面這一段,「極樂勝於十方者,首在帶業凡夫,一生彼國,便不退轉。」這個就是我們最大的福利,這是佛專門為我們發的願。勝於十方,他方國土菩薩眾多,動不動都是菩薩。就像《維摩詰經》裡的眾香國香積如來,那邊的菩薩有多少呢?九百萬。這些菩薩沒有聽過什麼叫小乘法,他們問香積如來,什麼是小乘法?什麼是樂小乘法的人?沒看過,也沒聽過,稀有動物。他們又問:什麼叫五戒十善?沒有聽過;純是菩薩,都是法身大士。甚至連我們菩薩的六波羅蜜、十波羅蜜,這些他方菩薩都沒有聽過,所以他們跟香積如來講,可不可以到娑婆世界去參學看一看?真的有這麼奇怪的地方,釋迦牟尼佛真不簡單,能夠在娑婆教化,五濁惡世八相成道,所以就知道釋迦牟尼佛智慧有多高。真正清淨的人,五戒十善是什麼他不懂,沒有聽過。所以你看我們這個世間有多麼染濁,眾生的惡業有多重。香積如來就答應這九百萬位菩薩可以去,但是要隱藏身上的莊嚴,身上所有的莊嚴瑞相不要顯現出來,免得這裡的人、這裡的菩薩看了會自卑,生退卻心。所以他方世界的菩薩,都是殊勝莊嚴的。那麼我們這裡帶很重的業障,雖然本性是佛,但是迷得太深,著得太嚴重了,所以阿彌陀佛才發這個大願,首在帶業凡夫,一生彼國,便不退轉。你往生到淨土,真正不會再退墮。我們要知道不退轉是哪三個,「不退有三:(1)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夫。(2)行不退-斷見思,伏塵沙,恆度生,不墮二乘。(3)念不退-破無明,顯佛性,念念流入如來覺海。」第一、位不退,這是小乘初果須陀洹,他斷了身見,位不退,轉入聖流不墮凡夫;第二、行不退,他見思煩惱斷了,就是阿羅漢,能伏塵沙,這塵沙惑,障大悲心,沒有辦法饒益眾生,菩薩如果有塵沙惑,對法門就不能通達,沒有辦法教化無量無邊的眾生,所以菩薩學法門跟眾生同事,是為了斷塵沙惑,那麼恆度生,不墮二乘,這算是相當高位的;再來第三、念不退,無明也破了,佛性顯,念念與如來相應,到念不退的菩薩,即使是圓教初住都有能力示現八相成道,他的神通道力跟佛可以共用,甚至別的菩薩所修的功德,可以化他功德成己功德,人家修他來受益。講這個話是為了讓大家懂,真正破了無明,沒有自他二相,沒有我執、法執,這個微細的法執還有,但是粗重的法執沒有了,所以他的功德可以互相攝入,這是在《華嚴經》裡講的念不退,這是法身大士。那這個不退一般講有三種,一般要斷見思、斷身見,他才位不退;到極樂世界,一品煩惱都沒斷,有人就懷疑,那怎麼能不退呢?所以印光大師講,不能用通途的判教來看,全然都是佛的願力所攝持,通途修行靠自力那是走這樣的路子。你要學淨土靠佛力,自他二力並用,那就不在此限,所以它是相當特別,殊勝稀有。那麼再來看第五個,此土修證三種不退:第一個叫位不退-藏初果,通見地,別初住,圓初信。第二個行不退-通菩薩,別十向,圓十信。第三個念不退-別初地,圓初住。這是加入天台家講的,藏、通、別、圓這四教。四教就是四種不同的根器,藏教人的根器,認為法是有的,我有煩惱,我有菩提,斷煩惱可以證得菩提,實有煩惱可斷,實有菩提可得,這是藏教。那麼通教就是通小乘跟大乘、通前面的藏教,那也通後面的,所講的是諸法皆是幻化,所說的意識是生滅八識,它就講到八個識,前面的藏教沒有講到八識,只講到六識,小乘只講六識,那麼通教它知道一切皆如幻,都是空的。那麼再來別教,別教它知道諸法假有,空不礙有,有的當下是空,這是別教。別教是別於通教,別於小乘。那麼圓教呢?圓教就沒有所謂大小乘的問題,這一乘了義,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諸法正空的時候,不礙有;正有的時候,不礙空。空有雙存,沒有障礙。正在空有雙存的時候,空有雙泯,空有俱亡。所以這個是圓教,圓融無礙,沒有障礙,那麼這圓教就是一乘。所以為什麼可以即凡心成佛心,你念阿彌陀佛,可以往生淨土,就是一乘圓教,所以淨土宗是圓教。甚至五逆十惡臨終十念,能夠往生就是依著這個圓教法,圓教的教法沒有障礙。不但理上沒有障礙,事上也沒有障礙,理跟事無礙,事事無礙。那麼這個藏教初果,就是小乘初果須陀洹,一直到圓教初信他的斷證都還是須陀洹,都是斷身見,所以它不屬於大乘。那麼通教的菩薩,這是行不退,相當於別教的十迴向,圓教的十信位,十信位就是阿羅漢。那麼念不退呢,別教初地,圓教初住,這就破無明,念不退,它算是真正的大乘。有關這方面的詳細說明,可以去看蕅益大師的《教觀綱宗》,天台家的判教。其實每一家的判法,都有它的道理,甚至有的判念不退,它是別教的十地菩薩,圓教要十住位,那我們這裡是依天台家的判法。我們看後面的,《要解》云:「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皆得三不退。」這是《彌陀要解》五逆十惡的眾生,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十惡:身業-殺、盜、淫;口業-妄語、綺語、兩舌、惡口;意業-貪、瞋、癡,那這五逆十惡統統都具足,臨終真正肯懺悔,十念成就。什麼時候是臨終?現在就是臨終,不要等到要斷氣了,現在就懺,現在就發心,把煩惱終止了,不用十念,一念就成就。一般人認為斷氣才叫臨終,應該是將斷而未斷之時,還沒有斷、快要斷,這是臨終。那我們現在察覺到自己有煩惱,就是臨終,發願轉過來就是十念成就。即使懺悔的淺,帶業往生居下下品,皆得三不退,阿闍世王是懺悔的深,所以證無生法忍,他是上品中生往生淨土。我想大家再壞也沒有他壞,他福報大又有權力,可以做很多的壞事,我們福報不夠,反而少造很多業,業障比較輕好修行,所以這是引《要解》來為我們說明。很多人學佛都會感嘆,為什麼學了佛也沒有變得富有些,生活沒有比較好過,你看他學佛是求這個。佛法講的是在於心不起煩惱,要是不起煩惱,什麼日子都好過,要是有煩惱,即使再富有也不好過。這世間沒有錢的人,天天想要有錢,有錢人天天怕人家要他的錢,真的像《無量壽經》所說的,「愛保貪重。心勞身苦。」世間人不曉得,佛看得究竟,「如是至竟。無一隨者。」講到究竟沒有一樣可以帶得去,沒有一樣跟著你。所以我們學佛不是要求富貴,富貴那是隨緣,要是有福報、運氣好,能夠有富裕的生活,心裡也不貪著就這樣過;福報不好,那正好,藉此苦惱堅定我求生的願力,變為逆增上緣。不要看福報大,天天過好日子,貧窮學道難,富貴學道更難。所以為什麼讚歎釋迦牟尼佛為大雄-大英雄,捨棄王位出家,他不但富有,而且又有權勢,想怎麼造業都可以,但他都捨掉了,這是真正的英雄,真正放下的人。富貴學道不容易,所以生活過得不好,正好發願,不要一直想要去求財、想要發達,不要這樣想,這樣想越想你的苦惱越多、煩惱越重、病得越深。那麼見到人家有福,我們要隨喜,現代人看到人家好,就心生嫉妒、障礙,想要破壞人家的好事,要是沒有能力破壞,就在背後毀謗,結下無盡的惡緣,這是我們學佛人要注意的。有人學佛帶有這樣的習氣、毛病,這就是心不清淨;或是看到人家生活過得好,或是有的法師供養多,他自己沒有,他就心生嫉妒,要知道那是信眾的發心,並不是出家人自己想要,出家時也沒有簽什麼合約,要我給你什麼東西,沒有什麼條件,那是個人的福報因緣。所以看到人家好你要隨喜讚歎,不要去毀謗,現代很多在家人,常常惡意的批評,無端的批評,這些都要注意。希望大家不要退心,佛門是清淨的,就像一間學校,再好的學校都會有幾個壞學生,但是大多數都是好的,都是不容易。佛在經上講,你在演戲的時候,戲裡披衣演出家人,那都種將來成就的遠因,甚至你喝醉酒自己剃頭想當出家人,這都是難得殊勝的因緣,何況能在佛門真正的出家,那要有相當大的福報,就光放得下的這一念心那就不簡單,願意現這個相那也不容易。所以佛在經上讚歎出家,他說縱然是破戒猶勝外道,縱然他行為不好還是比外道殊勝,所以在現代,無論是看到出家或是在家,他們的生活過得比我們富裕,我們也不生嫉妒心,你生嫉妒、毀謗心,表示你很在意這些物質,這物質束縛著你,人家沒有這個心念,沒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是我們自己心不清淨,心裡顛倒,心裡放不下,在那裡跟人家做比較、分高低,最後受果報的還是自己,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報應是報在自己身上。所以看到人家做善事,發大心,都要隨喜讚歎,但是也不能為了他破壞規矩,這在佛門要相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