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四十四)


「此凡夫易生之同居淨土,行人不須斷惑消業,只要信願持名,下至十念皆得往生,永離諸苦,位登不退,一生補處,不可思議。是乃十方世界之所無,故為千經萬論所同讚者也。」這一段是講的凡聖同居土。在前面我們說過,它是在十方法界裡面,最為殊勝、最為難得,難得在於行人不須斷惑消業。早年美國有一位居士提倡「學淨土要消業才能往生」,大家聽了都非常疑惑,他說:「在大藏經裡沒有查到說可以帶業往生,所以要消業。」大藏經裡確實沒有看到帶業往生,可是也沒有說要消業才能往生。所以往生淨土,不是要把業全部消盡,如果要消業才能往生,那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他們都還帶業,所以極樂世界的殊勝在於信願持名,你可以把煩惱伏斷,或是一念懺悔的心,臨終懺悔,都一樣可以超脫輪迴。那很多人就有疑問了,為什麼臨終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夠不墮惡趣,就能夠功超百歲?在《大智度論》裡龍樹菩薩說,因為人在臨終的時候,用心特別猛利,他害怕,想要求超脫,所以用心特別強,在極短的時間內,可以發出相當大的力量,所以可以超脫。那麼在《那先經》裡面也有講到,如果一個人從出生到一百歲,天天都在造業、時時造業、念念造業,那麼這個人為什麼在極短時間內,念佛能夠不墮惡趣?那先比丘回答,譬如百枚大石,放在船上,因為有船的乘載力量,所以不會沉沒,這個人造業就好像這一百顆石頭一樣,雖然很重但是因為佛攝受的願力,所以不至於墮落;那相反的,如果不念佛不求生,哪怕是一點小惡,都會有極重的果報,所以那先比丘又舉了一個比喻,就好像一顆小石頭遇水即沒,因為沒有船的乘載力量,沒有佛力攝受。由此可知淨土是非常的殊勝,它有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現代的人瞋心比較重,心想造作惡業怎麼會沒有果報?怎麼會沒有報應呢?當然不是沒有報應,是暫時不報,暫時不受,因為佛攝受的力量,還有這個行者臨終懺悔,就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所以《無量壽經》四十八願,有一願叫「悔過得生願」,只要能悔過,肯懺悔,再重的惡,佛都能接引。甚至造五逆十惡,或是偷十方僧物,現前僧物,這在戒經裡面都是相當重的罪,那懺悔都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這個法門非常契合現代的眾生。因為現代的眾生就像《地藏經》所說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都是業,都是罪。每個人的念頭,天天想的就是有關自己的顏面、利害得失,自己的家親眷屬...等等,想的都是這些問題,那有了這樣的私心,這樣的妄想,表現出來的行為一定是損人利己,當然是讓別人吃虧,自己佔便宜,確實如同《地藏經》講,「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而且還不願意改過,不願意承認,甚至認為自己這樣做是對的。所以地藏菩薩再說,「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剛強」就是愛面子不肯認錯;「難化」就是習氣很重,非常的堅固,轉不過來,縱然有心,也沒有力量轉變過來。所以必須仰仗佛力,仰仗佛力的前提是要相信自己能做佛。我常聽到很多學淨土的人,學了一輩子,到後來對自己一點信心都沒有,要知道信願行這三資糧,第一要相信自己,相信這個自己不是我執,不是我見,這個是虛妄的我,現在認為的這個我,這個自己,我在想的,我在感覺的,這是虛妄的我,不是真的我,這個不可信,這就是《四十二章經》講的,「不可信汝意」,這個汝意是我執,就是現在認為我在感受的,那相信自己,自己是誰呢?大家都會問,既然我在聽的,我在感受的,我在想的不能相信,這是我執,那自己在那裡?所以,大乘經講,一樣是這個在聽的,但是不帶煩惱,是清淨,不落痕跡,這個能聽、能見的就是。眾生在接觸境界的時候,就開始起心動念了,認為這個起心動念是我,那就不好了。實際上什麼是我呢?這個我就跟鏡子一樣,如鏡現相照萬物,不著一塵,這個才是真我,才是真正我們本來的面目、本來的樣子,要相信自己的心本來清淨,本來覺悟,本來不迷,這個在迷惑,在造業的心,這不是我。那它是誰呢?不用管它是誰,那是顛倒,那是妄見,那是妄想,不必去追隨它,你只要識得本來,這樣就可以。所以,不要認為貪瞋癡是我,現前的起心動念,你不要認為是我,那個起心動念是對境生心,你要認這個對境者,在照了境界,聽的時候就是了了知,心裡不起心不動念,了了知無一物,一起心動念就有人我。所以要知道、要相信自性本來是佛。自性不是指別人的性,就是我的本性,就是我本來的面目,要這樣記。這個信叫真信,有了這個信往生才有把握,要相信自己可以,相信自己做得到,如果這一點都沒有辦法相信,那誰來信佛,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往生,都不相信自己能轉變,經典講得再好,對我們來說也是沒有用。往生同居土雖然容易,但是你要具備信心。對於實相不能了解,至少你要相信自己決定有往生之分,阿彌陀佛不會厚此薄彼,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都能夠出輪迴。有很多同修也不曉得輪迴是什麼?反正學了佛,法師說要出輪迴,就跟著出個輪迴,你要出輪迴,必須要知道什麼叫輪迴,輪迴就是你現前的這個心念動轉不止,一下想這個,一下想那個,今天想東,明天想西,早上想這樣,晚上又想那樣,這就是輪迴。你現在心平平靜靜的,是在人法界,等一下有個人突然做了讓你不高興的事情,馬上就瞋恨開始生氣了,氣了一個下午,那你這個下午就待在地獄法界,這就是輪迴。人法界裡面的十法界,每天都這樣輪轉,一下人法界,一下三惡道,無法停息,因為你控制不了,這就是眾生在輪迴裡受苦、受業報。那這個是微細的,從這個微細的才感召六道輪迴,十法界的升沉,升就是上升,沉就是下墜,而且多半下墜的比較多,經典上的比喻,在這個業海、苦海裡面,頭出頭沒,好不容易頭探出來吸口氣,等一下一個波浪,又把你打到萬丈深淵裡面去了。眾生苦惱多,因為苦太久了沒有感覺,一定要經過很強力的刺激,才會感覺到。所以祖師大德講,人到了生病以後才知道這個身是苦,身體健朗時都在做別人的事情,健時多為別人忙,等到受苦報的時候才會覺悟,所以佛說娑婆世界的眾生,娑婆翻成中文叫堪忍,說這裡的眾生,堪於忍受五濁惡世的痛苦,這是諷刺的話,在佛菩薩來看,眾生自己迷惑顛倒,變現境界,再給自己受用,自心取自心,你現前受用的境界,無論是什麼法界,都是你心所現的。惡心就現惡的境界,善心就現善的境界,都是自心,自心取著自心相,這樣在這裡顛倒輪迴。眾生就是不明了這一層事實真相,所以佛說為可憐愍者,看我們苦,苦在不知道心境是一如的,不知道沒有人我,就在這裡面顛倒。我們學了佛,要從人我是非裡回頭,在這個時候你要觀察、要覺醒,哪有我?什麼是我?這身是我,身屬於四大,怎麼會是我,那想法屬於我,如果這個想法屬於我,那另外一個想法就不是我。你要是能這樣觀察,對這個我,你就不會再執著了。那沒有我,有沒有我所對的,有沒有人來傷害我呢?也沒有啊。因為被傷害的我都沒有,那有能傷害的人呢?那有所煩惱的事情呢?從根本把這個我給去掉,要能這樣觀察,這樣覺悟。我們學佛要學覺悟,要這樣學。沒有我,那誰來成佛?剛剛是把妄我給去掉,真我要現前,凡夫於無我當中認為有我,二乘人於有我當中認為無我。本來無我,你認為有我,這不對;本來有真我,你卻認為無我,入斷滅空。所以把妄我去掉以後,不是去掉妄我,真性就顯現了,而是你在去掉妄我的時候,要認取自心,這個不生不滅不去不來的,亙古常在,這就是我們的本性,這個就是我,你要認取,不然就墮二乘。二乘人知道在一切法當中沒有我,所以他認了一個叫無我,以無我為我,還是有我,只是他這個我叫無我。那佛菩薩學一乘了義,他知道有真我,所以不隨順妄我,因為他知道真相,那虛假的現前了,他就很清楚。就像鈔票,你知道什麼是真鈔,假鈔現前了,很清楚啊,自然就捨掉了。知道本來是什麼樣子,那虛妄的我現前了,自然就不認取它了,所以這個是修行。那眾生認虛妄的我為我,所以就造作貪瞋癡慢,要來滋養這個妄我,滋養這個我執我見,讓它更大。像現代的這些用品,講求個人的主義,個人主義就是增長我執、增長我見。所以學佛要是增長我見,增長我慢,那要趕緊回頭,要趕緊懺悔。學佛就像這道家講的,為道日損,煩惱要越來越少,為學是日益,為道日損,那我執要一天比一天的銷減,沒有自己的看法,沒有自己的想法,除了沒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外,還要知道什麼是真如本性,什麼是真我。所以《涅槃經》講,有「常、樂、我、淨」,這四淨德。常就是真常,不生不滅;樂就沒有苦,不是世間的苦樂,也不是出世間的捨受,是常樂;我就是法性真我,這本性從古到今沒有一絲毫的我見在裡面,這就是真我;淨就是清淨不染,沒有一絲毫的染污,沒有世法與佛法相對。實際上世間法跟佛法原來是一如的,但是現代人認為的一如是以為都一樣,在佛教講都一樣,是講它的心體都一樣,如同這個水,無論是大的波浪或是小的波浪,它都是同一濕性。那佛法就好像大的波浪,涵蓋小的波浪,無論是大浪或是小浪,都是海水,但是每一個浪不一樣。再講更明白一點,長江和黃河這兩條河都流入大海,都是同一水性,可是長江會是黃河嗎?不是;黃河會是長江嗎?也不是,一個在北方一個在南方,所經過的地方,它的支流各各不一樣。就好像佛法跟世間法,在應用上與作用上完全不一樣。世間法帶來的是煩惱,佛法帶來的是解脫,所以有人說學佛要先學做人,那先學煩惱,再來學解脫,這個說法跟華嚴、天台講的不相應,跟祖師大德的說法不一樣。要先學世間法,甚至有人認為世間圓融了佛法就圓融,如果你能見到一切法的體性,那說這樣的話沒有問題。可是如果你見不到,而說這樣的話,那是誤解,你就是錯解如來真實義。如來所說的是告訴我們,包括外道,或是學佛的,統統都是同一心體,所謂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但是在作用上,如來具有「斷德」,我們沒有。我們跟佛是有相同的性德,性德是人人本具,那「斷德」唯有佛才圓滿。所以這世間法跟佛法,它在力用上就不相同,那怎麼能拿來做為學佛的基礎,不一樣啊。而且世間是生滅,佛法所說的是不生不滅,完全不同的東西,這三千年前佛就知道,末法會有這種說法,《楞嚴經》裡講「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什麼叫生滅心?就是世間心,你用世間的貪瞋癡,用世間的情愛,用世間的人我,是非,好惡,善惡,這種對待的心念,要來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所以《楞嚴經》是照妖鏡,這面鏡子希望大家都去買配在身上,不過市面上沒有賣,要真正肯心去學習,這鏡子才會配在身上,這叫護心鏡,保護你的心清淨不染。真正具備了這面照妖鏡,任何的邪說,任何的虛妄法,要讓你墮落的,馬上就現形,你馬上就能明白,而且你可以認得出什麼人是善知識。甚至古大德讚歎,這部經叫開智慧的楞嚴,讓你具備佛知佛見。但是這末法很多妖魔鬼怪,喜歡毀謗、破壞《楞嚴》,破壞大乘經典,就像永嘉大師講的:「恨不滅除令瓦碎」,恨不得把它一把火燒掉,把它完全破壞掉。所以我們佛弟子,一定要讀大乘經典,你讀了不懂沒有關係,讀書千遍,其義自見。就像在古代五台山有一位比丘尼,她花了三十年讀《華嚴經》,真正去讀,沒有因緣去解義,只是讀,她契入華嚴境界了,見微塵相海身,身上的毛孔含攝十方國土,親自證入這個境界,單單讀經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學佛人讀經要讀大乘,這樣才不會染上世間的知見,很多的知見似是而非,聽起來好像很對,告訴你學佛要先做世間事,世間事要做好,我們好不容易從世間法出來要學佛,要出離三界六道輪迴,千萬不能上魔的當。第六天的魔王波旬跟他的魔子魔孫,貪戀這個世間,認為世間的人民,乃至六道的眾生,都是他掌管的,你要出離三界了,那他的人民就變少了,所以他就用這個方式,來破壞你的法身慧命,破壞你學佛的因緣,破壞你的善根。他也會穿著袈裟,他也升座,他也讚歎大乘,但是告訴你,大乘的基礎在世間,那就壞了。告訴你學佛要先有情執,要先有世間的這些愛慾,這個就是妖魔鬼怪,所以要能明辨。在現代能夠真正發心學佛的人不多,真正要出離三界六道輪迴的人太少,像佛在《起世界經》裡面說:「吾遣二菩薩往震旦行化」他派兩位菩薩到中國來教化,一位是孔子,一為是老子,孔子叫儒童菩薩,老子叫迦葉菩薩,這兩位菩薩先來中國教化,因為當時中國才剛建國,人民還沒有這些基本的道德觀念,佛法傳過來不能接受,所以先派這兩位菩薩,來給大家打基礎。那麼現在呢?大家都有這個觀念,要來學佛,要出三界出輪迴了,不能再回去學那個東西,所以永明大師在《萬善同歸集》,就是這樣跟我們開示的。那是佛接引方便讓你歸一佛乘,之前那是善根還沒具足的時候,來給你培養善根,現在善根具足,願意學佛了,願意了生死,十方諸佛都歡喜。真的是「若人開明此法門。一切諸佛皆隨喜。」佛菩薩都護持,佛菩薩都讚歎,那怎麼會讓你學了一佛乘,叫你再回去學那些世間法呢?他就是為了讓眾生來學佛、出三界,不是讓你再去搞輪迴,搞輪迴不究竟,這個我們要相當的清楚、明白,在末法真的是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我們如果看到一些人不孝父母、不敬師長,在這世間法胡作非為,我們還是勸他要先有這些基礎,要先這樣做培養善本,跟釋迦牟尼佛教化的方式是一樣的。如眾生沒有道德,那要教他先具備道德,如果他已經發心要學佛了,那就用佛法直接教他,直接告訴他就可以了。佛的經典相當完備,具有五乘,也有人天乘,佛講的人天乘是讓你出三界,不是讓你退回去做人。所以像我們道場都是依佛的經典,有些人要來請世間的經典,我們這裡沒有,不是書不好,是我們這裡的學風、道風,就是這樣,不會改變的。這是保護大眾的慧命,我們依祖師大德的開示,依祖師大德的教化這樣來修學,決對不會有錯。祖師是有成就的,要知道以前能夠當祖師,都是有功夫的,現在每一位都是祖師。為什麼?那叫「法卷傳法」只要有跟那一位師父出家的,就給你一個法卷,你就是某某宗第幾代的傳法弟子,這是法卷傳法,以前是要那一宗的祖師認定他開悟了、證果了,才傳法給他。現在不是,現在就只有儀式,也是有傳啦,可不可靠那就說不定了。所以在以前能夠當一宗的祖師,甚至他的經典能夠入藏,都是經過開悟的高僧印證。像一部經翻譯起來,有的祖師大德學密的,來證明他密宗的義趣沒有翻錯,學禪的呢?證禪義,學教的呢,證教的義趣,證華嚴義、證天台義都有,這個經典是這樣來的,所以是相當的嚴謹;相當的重視。我們道場依循古德的教化,不會有任何的偏差,同修對道場、對經典要有信心,現在的人多疑,夏老居士講「誤人第一是多疑」,疑心太重,懷疑古德翻經會不會翻錯?他也想來翻一翻,我們也很懷疑他會不會翻錯?古來祖師大德都是真正有功夫,真正有大成就,甚至都有瑞相。現代的人用心意識,用自己的我執我見,用自己的看法想法,要來給後世人做準則,那這種人的著作我們不敢看,所以剛才講的,我們也會懷疑他會翻錯。現代人也不是說一無可取,要看他所說的跟一實相印相不相同,大乘依一實相印,小乘依三法印。還有我們提倡大乘經典,不是排斥小乘,不是這些善惡統統都偏廢了,也不做善了,惡可以造,沒有這個意思,大家聽經要會聽,不要聽錯。大乘佛法講的是心地,連心尚且不能動錯一個念頭,何況行為,連善尚且不造,何況造惡?那惡是更不可以造,造善雖然升天,不究竟,造惡必定輪迴,造善造惡俱是輪迴,這是大乘佛法講的。若用有所得的心來造善,仍舊是輪迴,若是用無所得心造善,那就成就無量功德,你用有所得心行六般羅蜜,那你還是輪迴心,想說我這樣布施,可以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可以捨掉什麼煩惱?這就有所得。要用無所得心來學,什麼叫無所得?布施的時候你要作如是觀,知道自性本自無有慳貪,而行布施波羅蜜;自性本來清淨,所以行持戒波羅蜜;自性沒有怨懟,所以行忍辱波羅蜜,都是稱性的,這叫無所得,要這樣來修,不用這個世間心。我們提倡大乘佛法,但是不要去排斥其他的宗派,以為只有學淨土才能成就,其他的都不能成就,那你就毀謗正法,毀謗正法第十八願,佛不能接引你,唯除五逆毀謗正法,毀謗正法有沒有說大小乘,沒有,毀謗大乘不能往生,毀謗小乘也不能往生,所以十八願有它的密意、和它深密的義趣。這裡講的行人不須斷惑消業,只要信願持名,下至十念皆得往生,很多人看到這一條心就安了,以為不須消業,業可以繼續造,不是的,不須消業是告訴你,過去的業可帶,現前你還繼續造,那業永遠都消不了,你的佛號也不精、也不純。很多人看到這一點,認為我只要信願持名,相信阿彌陀佛,認真的念佛,以為這樣就可以了,殊不知「心中三惡原來造」,心中還是一樣起貪瞋癡;「只言持名便是道」,李炳南老居士要往生以前,他的學生發心打七個七,請求老師住世,李老居士回答他們一句話「念佛不轉心沒用。」這就是「只言持名便是道」,以為念阿彌陀佛就是成道,就是在修道,或是認為讀經就在修道,那是修道的樣子。心裡面的貪瞋癡三惡要轉,尤其是在貪瞋癡現前的時候,要能轉變要能提得起勁,這才是真正在修行,才叫信願持名。而不是嘴巴念個佛,口說極樂邦,心戀娑婆界,嘴巴說我一定要往生,但是心裡貪著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放捨的心念,沒有一絲毫放下的心念,那就不是真信切願,雖然佛說不用消業,但是你的業一直在增長,佛也不會接你,不用消業是說不用完全消盡,但是也不能無惡不作,也不聽經、也不禮懺、也不共修、想說我一句佛號就好,你要真的這樣做,相當殊勝,可是這一句佛號當中你夾雜了多少世間念、世間意,怎麼會是信願持名?下至十念,提到這句話心就更安了,臨終十念,我只要十念念出來就過關,比考聯考都還容易。往生淨土說難不難,說易也不容易,要是存著這種心態,這樣的想法在念佛,那不是用真誠心在念。印光大師講:「竭誠自可轉凡心」,我們想想自己有沒有竭誠?還是存著偷懶、茍且的心態?茍且可以用在世間法上,凡事得過且過就好;但在念佛上講求的是真正的功夫,這個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你要是不修就不得,不得往生,不得出輪迴。後面講的「永離諸苦,位登不退」統統是空話,所以學佛要會學,當然你要是萬緣放下信願持名,甚至下至十念皆得往生,一到極樂世界,那真的是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連名字都沒有,所以你要去問極樂世界菩薩,你知道什麼叫做感冒嗎?他一定會傻傻的看著你,感冒是什麼?沒有聽過,什麼叫三惡道﹖腦筋裡面沒有這個東西,連名字都沒有。這個是四十八願中的一願-國無不善願,連不善的名稱都沒有,何況三惡道,極樂世界真正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我們去那裡,真的可以一生補處,位登不退,這種境界不可思議,想像不來。想不到一個帶業凡夫往生到淨土,而且他是信願持名,下至十念,就可以位登補處,確實是十方世界之所無,十方法界裡面沒有這種事情,其他的佛國土沒有。有人說要到彌勒菩薩那裡去,彌勒菩薩他會告訴你求生淨土,我這裡沒有淨土殊勝,所以他才答應要弘揚《無量壽經》,要是彌勒淨土比彌陀淨土殊勝,他一定會講,就到我這兒就好了,問題就是去不了,難生,要往生彌勒內院沒有那麼簡單,在外院就迷惑顛倒了,往生內院要有很深的功夫,要修百千三昧,我們連一個三昧都沒有哪有百千個,那麼百千三昧也可以解為見性,要真正斷掉煩惱、斷掉貪瞋癡、斷掉見思惑、塵沙惑,破一分無明那才得百千三昧。我們講身見有多難斷,就好像要四十里的瀑流,一瞬間叫它停止,連一個波浪都沒有,這是佛在經典上的比喻,你看這斷身見有多麼困難。這只是身見,後面還有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就光是見煩惱,再往上還有,我看我們道場的同修不太可能有這種功夫,連蒲團都沒坐破一個,人家坐破七個都還不一定,一個都沒坐破,所以還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黃老居士講,在這末法要是不依淨土法門修行,想要出輪迴,那叫癡心妄想,他說不可能的事情,他是金剛阿闍黎,真正有功夫的受到印證的,有觀機的能力,可以以在家居士的身分受人頂禮,可以傳法受人供養,所以他的話我們要相信。「故為千經萬論所同讚者也。」這麼殊勝的事情,千經萬論所同讚,在《淨土大經解》裡面說到,就以黃念祖老居士手上的資料統計,在大藏經裡讚歎淨土的經典就有兩百多種,可見淨宗的重要性。而且《無量壽經》是第一批傳來中國的,當時交通運輸沒有現代發達,從印度運送經典來中國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所以第一批運來的經典,一定是重要當中至為重要的,可見念佛法門,在世尊一代時教裡面,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所以是千經萬論所同讚者也。第九個「往生同居,便是橫生上三土,證位不退,亦即圓證三不退。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覺海,是為本經之趣。」這一段是總結,本經的歸趣,歸趣就是我們念佛依《無量壽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宗旨,這樣做了之後,我們的結果就是得生淨土,甚至生凡聖同居即是同時生上三土,也是入方便有餘土、入實報莊嚴土、入常寂光淨土,這四土不一不異,你不可以說它是一,因為這四土隨著個人修證不同而有所分,也不可以說它不同,為什麼?因為同是念佛、同是一心所現,所以這四土不一不異,這真的是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這十法界,每一個法界有差別不同意,這是行布,那麼圓融呢?同一心體所現,無論是人法界、地獄法界、或是佛法界,都是一心所現,所以這是難思的一個境界,不容易體會到。那麼往生同居便是橫生上三土,證到的是位不退,這個位不退,就是不會再退墮凡夫或是二乘,淨土的位不退是這樣的。那為什麼在《往生論》裡面講:「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沒有女眾的形相,沒有小乘的種性,所以在西方淨土不會有二乘,往生到那裡都是男眾相,方便說為男眾,實際上也沒有男眾相也沒有女眾相,純一清淨,那是講給這裡的眾生聽的,這裡的眾生不是男眾就是女眾,現在聽說還有一種中性,有兩邊就會有人想有中間,也是輪迴,所以這是講給這裡的眾生聽。那很多人對於求生淨土很有意見,尤其是厭女轉男這一願,看過人家的毀謗,說到極樂世界,要接受阿彌陀佛的變性手術,這個毀謗實在是太嚴重了,殊不知這個地方的眾生心不清淨,有男女相,就有地獄就有輪迴,就有淫欲,眾生都是愛欲在輪迴,所以到極樂世界沒有男女相,就肯定沒有輪迴,這是佛的大慈大悲。以一個凡夫修五戒十善,到了天上都還有男女相,就這樣念佛信願持名,往生淨土,男女相就破掉了,就能厭女轉男。實際上也不要說形相,我們就拿這個女眾當作習氣好了,這樣來理解,那就好懂了,有些男眾具有女眾的習氣,到了極樂世界就沒有這些問題,尤其是現代人,對這一願會特別有看法、有想法,要知道這些都是自己的妄見,用自己的我執、我見來測度如來的境界,所以說往生淨土,下面講的:「證位不退,亦即圓證三不退。」為什麼?一生補處,其他的早晚證得,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覺海,是為本經之趣,所以往生淨土絕對會成佛。有很多學淨土的人,以為往生到極樂世界,他就成佛了,實際上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