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有人問《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麼意思?
中國人的根器特別好,也特別喜歡《金剛經》跟《心經》。無論是初學或是老修,都讀過《金剛經》或是《心經》,也跟觀世音菩薩的緣結得很深,《心經》令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兩句話。
色就是指所有一切色法,色法就是指所有的一切物質,可表示的叫「有表色」;不可表示叫做「無表色」。虛空乃至一切不可表示的你的妄想妄念,都算是無表色,這在經典裡面有詳細的說明。
色即是空,即是「就是」的意思,這個「空」,它的道理很深廣,一般我們認為的「空」是一個空間空蕩蕩的概念,說是虛空的概念也可以,但這也是「有」。虛空的概念,是不是色呢?不是。色是不是虛空呢?不是。因為色跟虛空是對立,所以《心經》所說的這個「空」並不是我們認為的虛空,這個空是不是二乘認為的斷滅空呢?斷滅空就是滅色故空,在《寶性論》裡面說到,十地以前的菩薩,對於「空」有三種疑惑:
第一個是斷滅空,斷滅,認為空是斷滅的,第二個是他認為要把色滅除,就是把煩惱滅除,佛性、空性才顯現出來,叫滅色故空。還有一個就是以空為有,有個「空」。這三種都是錯誤的認知,在《寶性論》有詳細的說明。所以我們講的空是真空、是法性、是佛性,所以說「色即是空」,就是告訴我們,一切法無不「即心自性」,都是我們的真如本性,都與我們同一體性。這樣講還不容易了解,我們再舉夢境做比喻,在夢中你有接觸人事物,也有妄想也有境界,這就是講色。這個色法,夢中的你及這個境界,是全由你的心所變現的!若離心就沒有夢。所以不用滅色才空,不需要滅除夢境才顯示有心的存在。因為整個夢境都是你的心。也不是有個空,因為若有空,空者有一物,你就有兩個心,實際上在一切法裡面,法即是心,心即是法。所以它不是兩端,不是對待的,還有一個:你要認為空是斷滅的,那它就屬於與色相對,斷滅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了,可是你在夢時非無啊。我舉這個夢境,主要的一個比喻,是為了要讓大家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這個空就代表我們的真心,就是我們的佛性,就是寂滅,本無一物,不可得,所以說它空,空不是斷滅的,也不是有個空。
這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很多初學在問,它的道理非常的深,不能為了讓初學懂,就把法給說淺了,若說淺了,講經的人有過失。現在有很多講經說法的人把法給講得變質了,把原意改掉了,那這個人就有很嚴重的過失及果報。
剛講的是有一點深,剛開始會有點聽不懂,但是只要你肯發心,真正想了解,若這是你的問題,你應該去深入祖師大德的著作,像《心經詮注》,周芷菴居士花四十年學一部《心經》,這一部詮注雖然只有薄薄一冊,但卻是花了十四年工夫寫的,所以是有相當味道在裡面,師父淨空老和尚也特別推薦,你要學《心經》想要了解,去看《心經詮注》就對了。近代還有一位大德叫元音老人,他的學歷非常好,臨終是坐脫立亡的,說學歷好不是說他是什麼博士,或是什麼教授,在佛門裡面最高的學歷就是能夠了斷生死,他臨終前還講了一座開示,開示講完了,他就站起來跟大家說:我平常勸你們要求生淨土,現在我就到極樂世界去給你們看。話說完就站著往生了,這是西元兩千年的事情,是近代難得有明心見性,打開本來的一位大德,是非常難遇的。他早年跟近代的華嚴宗大德應慈法師、天台宗的大德學過教,也參過禪,後來學心密,所以淨土宗他會,各宗各派他都通達,自己又有功夫,說法相當圓融,是近代居士中的大居士,九十幾歲才出來弘法,只有短短幾年時間,他的著述、講記是我們現在最當紅最搶手的寶典,若大家想了解《心經》,可以看元音老人的《心經抉隱》,這是相當有價值的一本書,我們給予最高評價的推薦。
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大概是這樣。雖然只有八個字,但不是短短的十幾二十分鐘可以了解的,因為法確實有它深廣的義趣在裡面。眾生不能解得而會覺得很難,是因為迷失太久了,心性是每個學佛人都應該了解的,知道了你對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你才會不執著。
凡是教你執著的,告訴你可以執著世間、貪戀世間,在這裡面要取捨分別求樂受的,這個法統統都是障礙我們出離輪迴的,障礙我們見性的,這些人無論他用什麼經典,講哪一宗哪一派的法,我們都不能聽。老和尚教我,他說:你學佛聽講經,只要有百分之ㄧ或是零點一講的是錯的,即使九十九分是對的,你也不可以去聽,也不可以去講,也不能去推薦,他說:不然你要背因果,因為會斷眾生的法身慧命,這是不可以的。所以我們聽經要聽最純的,要看祖師大德的著作,要看修行有功夫的,要看古人的著述,這是師父特別交代的。現代人很怕看文言文,其實看文言文相當好,會提升自己的氣質,提升自己的品德。因為看文言文,一句之中含有多義,一言之中含有無量的義味,甚至你信手拈來一句,都可以做為一輩子受持之語,可以受用不盡,因為他們所說的,不落於知見當中,因為落在知見裡面,那就是屬於有為法。所以雍正皇帝他讚歎永明延壽大師,他說達摩祖師雖然不立文字,但是已宣萬言;永明大師雖宣百卷《宗鏡錄》,但是不著一字。所以古人無論是說與不說,都是稱性之談,都是順我們的本性,隨順我們的佛性。所以看書一定要看古人的,剛開始看很困難,但是將來你獲益確實無窮,所以要發菩提心,不要認為經典或註解是困難的,你看祖師大德的著述就如同祖師大德在你面前教你,這比現代任何一位法師來教你都好,你親自向祖師大德請教,向祖師大德學習,你可以像他的侍者一樣,他的著述就是他的全身,我們看到有人請舍利,請佛牙舍利或是佛指的舍利,那個舍利實際上是表法用的,佛的全身舍利就是一部《乾隆大藏經》。而祖師的舍利在他翻譯的經典他的著述,你去看那個舍利,看了對我們確實有幫助,這個才是真的舍利。祖師的真身舍利就是在經典著述裡面,所以希望你們把祖師的舍利請回家,舍利是不壞不變的,這個才是迎請舍利的意思。
還是要強調「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的法義確實深廣,不是剛開始初學的人一下所能理解的。
剛才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講我們的本性,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這句話就可以把它解釋完了。不一就是這個色跟空不相同,因為色法是無體的,空是空性,是常住不變的,色會變異,所以不一。不異就是沒有不同,異就是不同,沒有不同叫做不異,不一不異,不異就是講的這個色法離開了自性不能獨存。就像夢境離開了心,就沒有夢。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有一句話講得更明白更好,叫做「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色無實體,所以全體即是空,空性是常住的,是我們的本性,所以亙古至今,從來不變,這是簡單的一個提要,將來在《無量壽經》講座,都會再說明。因為學佛,明心見性是最重要的,然後才依性起修。
中峰國師講:「具行猶人具眼目」。你要修行,菩提道上你要有眼睛,你若沒有眼睛,就像這個所謂的「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那是非常的恐怖。你的道眼不明,你修行要是不明般若,你修則是盲修瞎練,盡墮於有為法當中,縱然讓你修到等覺菩薩,你仍舊是階下漢,這是祖師大德講的。等覺菩薩若不明心,仍舊是階下漢。一切法門明心為要,一切行門淨心為要。你對法不懂,你要怎麼明心?你要先念佛,因為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所以要往佛號上去用功,老實念佛然後看經教,慢慢你的業障消就能明白。我們對經典不了解,就是因為業障障住,心性就在我們六根門頭日用平常作用,離我們這麼近的,自己卻不知道,所謂「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真是如影隨形,我們的真心就是這樣子,自己卻不識得。反而去造善造惡,一切都落在因果當中,落在生死之內,這些統統都是虛妄是談玄說妙。你整天想我要怎麼修善,要來得大福報,我要怎麼去惡,於自心中要來捨一法,這都是了不可得的。因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從這裡去體會去參悟,一定很快就可以有見性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