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悟顯法師 拜願開示(3-12):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明徹居士複講 粵語版)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三)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悟顯法師 講述

佛在臨終前講了一部《涅槃經》,經裡面說到:「雖信別相。不信一體。無差別相。是名信不具足。」這一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相信因果,相信每一尊佛以及他的功德,深信阿彌陀佛能夠接引眾生往生,但是不相信一切眾生是同體,不相信與諸佛是同一體性的。佛在經上講,如果是這種觀念,叫做信不具足。尤其是學淨土,信願行三資糧非常重要:深信、切願、老實念佛。深信阿彌陀佛,而不相信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這信心不算是具足。如果信心不具足,那願心具足也沒有用,即使念佛念得再好,還是不能往生。所以《無量壽經》講,就是不了佛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所以生邊地疑城。對於如來的智慧,疑惑不信,但猶信罪福,所謂「猶信罪福」,就是《涅槃經》所講的「相信別相,即因果相」,所以才生邊地疑城,這是還有一點行持的人。

要是行持全無,又不能深信一乘了義,在佛菩薩之間妄生分別,那要往生淨土就很困難了。因為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心量廣大,你一心稱名,十方國土隨意往生,阿彌陀佛絕對不是只有接引你到極樂世界,要真能念佛,十方的剎土隨你挑選,這是佛在《無量壽經》裡說到的。這個道理在夏老居士的會集本裡面,雖然沒有明確地提到,但是有這個義趣在裡面,因為你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夠遍參十方國土,一樣是十方國土隨意往生,所以攝受眾生更為廣大,他把這義趣攝歸在會集本裡面,只是沒有特別再說出來。在原譯本裡面有,由此可知念一佛即是念一切諸佛。《華嚴經》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同一體性,沒有分別。眾生就是在這裡生分別顛倒想。所以六祖大師說:愚人求東求西。因為愚癡的人求東求西,就是在平等法裡面妄見分別顛倒。如果佛稱讚阿彌陀佛,眾生就執著阿彌陀佛;稱讚藥師琉璃光如來,眾生就執著藥師佛,須知釋迦牟尼佛是講某尊佛的作用,這作用每一尊佛都具足。就像孔子弟子中,德行第一的顏回,難道他言語不善?一樣的意思,每尊佛有其攝受眾生的方便,並不是其他佛的能力不完具,菩薩也是一樣,像二地菩薩修報恩行,難道除了報恩行,其他的行持就不修?不是!他只是偏重在此,並非餘行不具,所以佛佛道同,一切菩薩本自平等,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甚至佛在《大莊嚴論》說:「觀世音菩薩功德威神之力,超勝十方諸佛。」有法師問:「為什麼論上這麼說?」我回答:「其實這是緣不同。」《華嚴經》講,有力與無力的差別。跟眾生有緣,那他的神通妙用對眾生來說就有力;若跟眾生無緣,諸佛的神通妙用對眾生就無力。像觀世音菩薩跟娑婆世界的眾生,結的緣超勝十方諸佛,所以才說功德威神超勝於十方諸佛。原本佛佛道同,菩薩跟菩薩之間他的功用平等,就是在於眾生心有分別,才有力量強弱的問題。總歸就是自己起心動念,落在意識裡面。所以修學淨土絕不能排斥其他的法門,也絕不要毀謗他人的修行方式,佛開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為了對治八萬四千種病,自己修學淨土,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這是自修,對別人的修行方式,要能夠隨喜讚歎。《金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淨名經》中舍利弗請問釋迦牟尼佛說:十方諸佛剎土本來清淨,為什麼世尊的國土穢惡不淨?此時,螺髻梵王說:仁者心有分別,故見此土不清淨。無論所現是染是淨,都只是為了攝受眾生而顯現。佛菩薩度眾生是因病予藥;看佛經聽了講經,不要因藥得病,「因藥得病」是說:一聽就著在上面,只有這一樣可以,其餘的都不行,那就是顛倒,這顛倒心就是分別,一旦有顛倒心就會失去般若智慧,「般若」即平等如如,就是沒有分別。所以修學淨土的學人不要去排斥其他的宗派,或是排斥其他的宗教,只要很清楚他的用功方式能不能達到究竟就好,如果心生毀謗,那往生淨土就有很大的障礙,要成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佛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告訴彌勒菩薩:「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若毀其行,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