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寬為限 緊用功




佛門裡面談到修學,除了要發菩提心,要了生死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要發「長遠心」。長遠心就是要有耐性、有恆常心,無論碰到什麼樣的困難,道心都不要退轉,這是很重要的。談到修學,佛在楞嚴經講:「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在理上可以頓悟,可以很快就了解;但是事相上的習氣,沒有那麼容易除滅。所以,如果覺察到自己習氣重,也不要氣餒,要發長遠心,慢慢的將習氣轉變,將煩惱除斷。如果退心,不想學、不想轉,那習氣還是存在,煩惱還是在那裡,不會因為退了道心就沒有習氣,更不會因退卻道心,就可以改正過來。
修學要發長遠心,這是相當重要的。在弟子規講到「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其實弟子規這本書不錯,就看大家能不能領會其意,用來修行。
什麼叫「寬為限」?「寬」就是指要發長遠心,修學要發長遠心。「限」是期限,指以長遠的時間為限,亦即是要有耐心,不要輕易退心。但是如果在修學過程裡懈怠也不行。要是想:「沒有關係,我發長遠心,時限長得很。」像這樣每天懈怠一點的話,只是拉長退轉的時間。所以第二句講要「緊用功」。就是要時時刻刻用功,保持住正念,不要被人、事給考倒,這很重要。能夠斷煩惱,能了生死的佛法,已經在我們眼前,甚至又得遇善知識,如果被人、事境緣給考倒,這一生學佛的機緣就這樣錯失掉,實在是太可惜了!說到善知識也是一樣;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為什麼文殊菩薩教善財童子:「對善知識不要見過失。」如果見過失而生了退心,自己也沒有辦法了生死,就自失大利了。而且,實話說,你所見到的是不是善知識真的有過失也不一定喔。所謂:凡夫眼中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凡夫,這我們自己要相當的清楚。所以就這麼「寬為限,緊用功」的用功下去,不要退轉,不要放棄你的發心,不要放棄學習。「功夫到」。功夫純熟了,得力了,心裡面放不下的煩惱,轉不過來的習氣就叫作「滯塞」,自然就通達,就能夠開大智慧,能夠明心見性。
滯塞不通就是因為凡夫總是著在相上、著在音聲、著在言語、文字上、著在自已的我執、我見上,所以不能通達。如果放棄學習,不想學,不願意修,滯塞當然一樣不會通達。再者,除了自己要發心,也要勸別人發心,讓大家都能夠明瞭這個道理,真正發長遠心,真正用功修學,把煩惱除斷掉,自然而然這一生就能夠成佛作祖了。有些人剛開始發心很猛利,可是一遇到障緣,譬如:工作沒了,家庭也不順,就開始懷疑是學佛所造成的。其實是每個人的業不同,學佛之後,種種的考驗都可能會現前,工作上的、人事上的、乃至家庭的考驗,都在考你,看看你會不會退道心,是否真的有決心要成就?還有另一種就是寃親債主來干擾你,他看到你聽聞能夠了生死的佛法,他不甘心、不歡喜,不希望你出離三界。因為你出離了三界,他就沒有辦法討債了。還有一種就是天魔干擾,魔王認為人間、天上都是他管轄範圍。知道你要用功求生淨土,要出三界了,就會來障礙你。用種種的伎倆,讓你認為你自己不想學,不想做了,這種我們看過很多,也就是學到一半,突然退心了。
退心沒有關係,只趕快再發心,不要讓妄念一直相續。一警覺自己在退轉,要趕緊回過頭來用功,跟自己講:「這退却的念頭不是我,真正要精進的才是我。」如果還是沒有辦法斷除妄念,那要多禮佛,多懺悔。懺悔自己宿世的業障,或是向自己的寃親債主懺悔,並且發願迴向:「我將來成就,一定幫助你,使你得度。如果你現在障礙我,你也沒有功德,也不能解脫,不如你不障礙我,讓我能修行,功德可以迴向給你,這不是兩利嗎?」懇心的跟冤親債主講,不管是有形的、無形的,都可以這麼做。有時是家人障礙你學佛,或是公司主管,用種種的工作來障礙你學佛,你如果能這樣用心,障礙自然能夠消除。這是引「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來為大家說明。希望大家能夠會用心,遇到境界來,不要退心,要發長遠心。想了生死的心念,要能夠一直相續。四弘誓願講:「煩惱無盡誓願斷」。也許在學佛的過程當中,會覺得自己的過失很多,改都改不掉、改不完。如果覺得怎麼這裡也有問題,那裡也有問題,這就是我們的業障,就是我們的煩惱心重。即使你退了道心,業障還是在,煩惱還是煩惱,憂愁還是憂愁,仍然沒有辦法轉變過來。所以說道心一定要能夠持續不退,要持守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