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

【恭祝 韋馱菩薩聖誕】安住佛號 心不攀緣

 

韋馱菩薩聖誕 農曆六月初三



【韋馱贊】

韋馱天將。菩薩化身。
擁護佛法誓弘深。寶杵鎮魔軍。
功德難倫。祈禱副群心。
南無普眼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悟顯法師 開示:安住佛號 心不攀緣


真正的淨念相繼是淨念現前不斷,可是你還沒有這個功夫,祖師教的:「但只老實念,不必問如何。」你就一句一句佛號這樣念下去,就像你在刷信用卡,在積紅利點數,去超商集點一樣。我看很多人都很喜歡做這樣的動作,這是人家行銷的手法,留住客戶的方法。

你現在用這佛號留住阿彌陀佛,讓你的心不向外攀緣,留住你的心,安住在佛號上。就這樣一句接著一句,就像你去超商去買東西去集點,你刷信用卡它給你點數回饋一樣。我看有些人很熱衷這樣的一個消費行為,因為他覺得他消費了又有一些回饋,所以他很喜歡用這種方式去消費。

那我們念佛你一句接著一句就像你在集點一樣,這叫積集善根,我們佛法也有這樣的方式,積集善根,只是現在的人比較難以體會到,我們就用你們生活上常常使用的一個消費行為、消費模式來告訴你,這些是他們留住客戶的方式。

我們教你念佛是讓你留住你的心的方式,讓你的心不要亂跑,不要亂攀緣,這個是好的方法。

所以當自端心,當自端身,那這個心在淨土宗的正知正見就是要具足信願行。所以我們講了世間法的端心、講了大乘佛法的端心,給你導歸到淨土來,讓你知道淨土宗如何端心,就要信願行,深信、切願、老實念佛。

這個心就端,你能深信,深信西方極樂世界,願意往生、願意萬緣放下,而後你提起佛號,你這耳目口鼻皆當自端,你不用刻意收攝你的心,你的心自然就收攝回來,你就能夠不向外攀緣。

所以這個念佛的方式很好,很適合末法時期的眾生,它能夠都攝六根,能夠消除你的宿業,能夠不讓你的舊業起現行。

所以說「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你有恭敬心,你真正想要轉,必然能轉。如果你只是虛假的、應付的、陽奉陰違的或做樣子的,這個沒有辦法轉。

悟顯法師 無量壽經 講座 第256集 (精彩節錄)

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

華嚴經感應傳白話故事 ─ 勒那三藏法師天上人間宣講華嚴(12)

 



華嚴經感應傳白話故事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大乘定香精舍義工白話翻譯......

【原文】

第十二篇

垂拱三年。惠英比丘。從藏公於慈恩寺座下。聽講華嚴已。巡院經行。至翻譯院時。與慈恩弘志法師楚國寺光法師偕行。藏公謂諸德曰。西域有勒那三藏法師。唐云寶意。講華嚴。聽眾數千。忽有二人。形貌端嚴。身光赫奕。於大眾前禮三藏曰。弟子從忉利天帝釋使來。請法師天上。講華嚴經。願垂即行。三藏曰。貧道講猶未畢。未可相隨。畢即依請。使者曰。幾時當畢。三藏曰。猶有兩帙。使者又云。願畢在畢。當更親迎。三藏許已。忽即不見。及講欲終纔收經了。使者又來。當時都講梵音維那等。法師於高座上。一時遷化。隨使赴於釋宮。講讚大乘深旨。當知華嚴祕藏。天上人間無不宗重。 

 

【白話參考】

第十二篇

唐朝垂拱三年,惠英比丘,於慈恩寺藏公座下,聽講華嚴後繞院經行。走到翻譯院時,與慈恩寺的弘志法師、楚國寺光法師同行。藏公對他們說西域有位勒那三藏法師。漢譯為寶意,講華嚴時有數千聽眾。忽然有二人,形貌端嚴,身光赫奕,在大眾前禮拜三藏說:「弟子是忉利天帝釋的使者,請法師上天講華嚴經,祈請即刻啟程。」三藏說:「貧道還沒講完,不能隨請。講完即赴請。」使者說:「不知何時可講完?」三藏說:「還有兩帙。」使者又說:「那講完後當再次親迎。」三藏允諾後,忽然不見。等到講完剛把經收起來,使者又來,當時都講、梵音、維那等,及法師在說法高座上,同時圓寂,隨使者赴帝釋宮,講說讚歎大乘深旨。當知華嚴秘藏,天上人間無不尊重。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夏至】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

 



【夏至】 2025621日  農曆五月廿六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夏至虔誠念佛陀。虎溪遠祖種蓮荷。
池塘蒲綠涼風少。庭院榴紅熱氣多。
法法圓融歸淨土。塵塵究竟入蓮坡。
如如一句彌陀佛。識轉智成一剎那。



【夏至】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

悟顯法師 開示



 

 

其實佛教沒有在跟你講「愛」,釋迦牟尼佛講的是「慈悲」。佛教不講世間的愛,愛是什麽呢?愛是輪迴的根。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你不要自己思想偏邪、邪心,就把釋迦牟尼佛、把歷代祖師大德都講得好像都是世間人。釋迦牟尼佛要是照你世間的那條路走,他不會「棄國捐王」,他今天成不了佛。

 

法藏比丘他也是棄國捐王,出家。諸佛如來都是出家相,沒有一尊佛例外,而且都是國王出家、王子出家,有的祖師大德也都是。

 

金喬覺他是新羅國的王子,地藏菩薩的化身,他也是棄位出家。

 

鳩摩羅什大師,本身也是貴族,都為我們做示範。他們是放下國家王位、放下尊貴身分出家。

 

古來祖師大德他們不是像電視上演的:家裡沒錢,或受了感情創傷,想不開啊,才跑來出家的,他們不是喔,他們確實像法藏比丘一樣,修菩薩道高才勇哲,都是高明之輩。

 

還有:安世高大師,他是安息國的王子,他也出家。像達摩祖師也是印度的王子,他也出家,都有大成就。所以不是像你們想的那樣子,你們電視不要看太多,人家拿來給我看,我看有的電視劇,演出家人在誦經,還每個人發一個木魚,那樣不能誦經啊,那叫吵鬧。

 

所以你們要懂,不要讓電視把你帶壞,不要從電視劇學佛門的規矩,有些都不專業。我們講的這一段「不得是願。不取正覺。」你要能夠去體會 。

悟顯法師 無量壽經 講座 第143集 (精彩節錄)



2025年6月15日 星期日

戒殺放生文圖說─ 三月哀號 (4)

 




三月哀號

江蘇嘉定縣南翔鎮,罔南居民曹升元,好吃狗肉,經常宰殺烹煮。

有一天,將狗浸在盆裏,正要分割時。狗突然從盆中躍出盆面約一尺多高,對準曹升元的頸部,狠狠地咬了一口,鮮血淋漓,曹痛得幾將暈倒過去。

後來因此傷口逐漸腐爛,延醫敷治,毫無起色,晝夜疼痛哀號,如此拖延了三個月才死。

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

悟顯法師開示:讀經的利益


 


悟顯法師開示: 讀經的利益

諸位同修大家好。

在我們淨宗有五部最主要的經典,而讀經這是淨土學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除了念佛以外,再來你要讀誦大乘,所以《觀經》三福裡面講的讀誦大乘,這大乘我們狹義地來說,以淨土宗來說,「淨土五經一論」你應該要從哪一部開始讀?

 

現在的人比較忙,看你的時間,如果沒時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要讀,因為這個最短比《心經》還短;如果時間長一點,你就讀個《彌陀經》,因為《彌陀經》五分鐘,我不相信你學佛連五分鐘讀《彌陀經》的時間都沒有。那麼正常來說的話最好是讀《無量壽經》,因為《無量壽經》的內容比較豐富完整,如果你能夠讀誦,最好能夠背誦,像以前讀最起碼《無量壽經》要讀滿三千部,念佛能夠數萬聲,你這一天才算是有做到課有用到功。

 

《無量壽經》你至少每天要讀上一部,有的人讀兩部,然後念佛數萬聲,你這才是有做到課,還要聽經,累積這樣下來,三千部大概就是十年的功夫,你對《無量壽經》就很熟了,對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你就了然於心,所以你才能夠觀想淨土、觀想彌陀,不然你要怎麼觀想,就變成亂想,亂想淨土、亂想彌陀,那就變邪觀。你看《觀經》上說的「如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就是按經典來觀照、來觀察、來觀想,這樣作觀,這是「正觀」,如果是不依經典,那就是「邪觀」。

 

所以為什麼說要讀經讀到很熟,因為你讀得熟,你要觀的能力就有,你就不會亂想,對於淨土宗的道理,你一聽就能夠知道,為什麼?因為出家人講經、法師講經他對於這部經算是比較熟悉的,引經據典在很多關鍵的時候為你來開示,為你來說明,因為你讀經讀得很熟,馬上就能夠心領神會,馬上就能夠應用得上,甚至能觸類旁通,這個都是讀經的功德。

 

所以我希望同修們除了念阿彌陀佛以外,讀《無量壽經》也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如果沒有這樣讀,你容易有不正確的觀想,像為什麼有些人對於淨宗還會誤解,因為他道理沒弄懂,道理沒弄懂就是經讀得不夠熟,沒有熟透。如果你能夠讀熟的話,你看你每天都在跟阿彌陀佛相應,你每天都在觀想淨土、觀想彌陀,就是親近諸佛如來,你的道業就是天天都在增長,都在增進的,而且讀經裡頭戒、定、慧三學具足,你讀得清楚,字音不要錯亂、顛倒、模糊,這是戒;要安住其中,每天都這麼幹,這是定;讀熟了能夠發啟智慧,對於這個世間能夠不貪著,這就是慧學。所以這三學都在你讀經當中,由此可見,讀《無量壽經》的重要性,所以不可輕忽。

 

那麼如果實在沒有時間,還有其他的像《觀經》、《彌陀經》、《普賢十願品》,還有《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你都可以選擇去讀誦。但是淨土宗最重要的就是《無量壽經》、《彌陀經》還有《觀經》,你就從這三個上面挑一個來下手。

 

今天時間短一點,讀個《彌陀經》,以後你再調整出來,你就可以讀《無量壽經》,你每天都在跟佛菩薩往來,每天都在親近善知識,親近極樂世界蓮池海會,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就不會一直認為我待在娑婆,每天都是在五濁惡世。你要讀經,你每天都在淨土,所以這點大家要知道,希望大家能夠把經讀起來,甚至背起來,讀得越熟越好。講上一句,你就能知道下一句;講第一品,你就能知道第二品,這是一個好現象,因為你把經讀熟了。

 

希望大家能夠按照我這裡要求的去做,這也是古來祖師大德教給我們的。你一定要讀經,像《無量壽經》最好讀個三千部,每天一部,你就這樣讀,真正的依教奉行,老老實實去做,把自己的我執我見給磨掉,爭取在短短的人生當中有一點小成就,能夠了生脫死出離三界。





2025年6月13日 星期五

悟顯法師開示:心誠則靈

 


悟顯法師開示: 心誠則靈

諸位同修大家好。

現在寺院裡面有的人會想說我到寺廟裡面去燒高香拜大佛,或是寺院寫牌位,有一些一般的牌位,有一些所謂的大牌位或是要出很多錢才能寫的。那麼燒高香寫大牌位,這種方式能不能所求如願呢?其實在佛教裡面,它是講求「心誠則靈」,不在於香的大小,不在於牌位的大小跟捐款的金額。

 

佛法是平等的,但凡你所求如法,不要去損害眾生,都能如願,而且能夠積累無量的功德,所以在於你的發心。就像我們佛教裡面「貧女點燈」這個故事,這個貧窮的女人點燈供佛,風也吹不熄,你刻意要把它弄熄也沒辦法,人家就問世尊,這是什麼原因呢?世尊說這個就是她的真心實意,以真誠的心要來供佛,所以她點了這個燈不會熄滅,這個就表示在佛教裡面講求的是心要真誠,絕對不是財大氣粗,所以不是搞迷信的。

 

有些人就是迷信,認為說我香再燒高一點,牌位再寫大一點,他就能夠得到感應,殊不知他不了解佛教裡面真實的內容,講得不好聽一點,就是也有一些人藉此來販賣這些牌位、高香,從中來獲取巨額的利益,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所以希望大家要知道,但凡你有所求、如法求,你用功消業障,你至誠心供佛,哪怕是只有一點錢,沒有能力去做這麼多,但是因為你的心至誠感通,佛菩薩一樣會加持你的,這個要知道。

 

那麼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情,能力好一點的,你能多做多發心不要慳貪,這個是好事情。但是如果變成搞迷信,認為說我只要香燒高一點、牌位寫大一點,搞這種財大氣粗的方式,這個心就不真誠,我相就具足,我相具足,業障就來,你所做的本來有無量的福報,就變成有量,因為你有我相,有量的福終究是會消盡的;無量的福,稱性的功德,心性不可盡的緣故,所以福亦復如是,你所修的福報也是無盡的福德,所以用清淨心來修福,用至誠心來供佛,這個是我們佛弟子應該做的,不要搞迷信,不要把世俗那套汙染的方式拿到佛門裡面來。

出家人自己也要知道,如果是看在錢財的份上在做佛事,你做這個佛事,說實話也沒什麼效果,為什麼?貪心就來了,心就不真誠了,每天都在想我這一堂法會做下來,我能收多少錢,能夠有多少供養,你這個心就不真誠。

 

你要做法會、要做佛事,就是真誠地做,不要去管人家功德箱投多少,不要去限制人家非得要捐多少錢,這個是我們佛門出家人應該要知道的,尤其是這些道場應該要知道,要知道你出家是出離俗家,你不要再入了另外一個俗家,還比你俗家還更俗,那就不好了,我希望大家能夠知道。





2025年6月12日 星期四

戒殺放生文圖說─ 十一世牛 (3)

p> 







十一世牛

因果實錄上記載:河南省歸德地方的醫師尹某,好吃牛肉,每到病人家中診病,請他吃飯時,若見桌上沒有牛肉,便以為不夠誠意,就會抱怨不吃而去。

有一天突然死去,神識到了冥罕,遇見同里殺牛屠夫,跪在堂下,正接受閻羅王的審問。屠夫見醫師尹某來到,便指著說:「他不吃,我不殺。」尹某跪在地上,對答說:「他不殺,我不吃。」雙方為了卸責,爭辯不止。

閻羅王聽了,大怒說:「牛竭力勞苦,代人耕田,養活人命,你們不但不知感恩,竟然忍心殺牠吃牠。至於吃牛肉與殺害牛命,罪孽相等,你們知道多吃必然多殺,少吃便少殺,不吃便不殺,互相關連的道理嗎?殺牛者心地殘忍,手段毒辣,即刻罰入地獄受報。尹某在陽世好吃牛肉,而且曾經誤用藥物,殺死十一人,罰你十一世為牛,以償十一條人命。」

此段事蹟,是湖北省孝感縣杜嗣麟先生,神識入冥間所見,還陽後述說。事情發生在清仁宗喜慶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