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悟顯法師 開示:念佛即是般若~節錄2


為什麼學淨宗的學人,你要看,看什麼呢?看《彌陀要解》,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你才能知道為什麼這一句佛號,功德這麼殊勝啊!

蕅益大師他自己說,說他早年宗乘自負,覺得自己是禪宗的宗匠,心中妄謂持名,曲為中下。
他不了解淨土法門,他不懂,以為淨宗大概是個方便吧,後來他讀到蓮池大師的疏鈔,這是他在生病的時候看到的,才知道念佛三昧是無上的寶王,從此靠定一句佛號,再也不懷疑。

所以祖師大德教我們,三個字,這是真傳,「老實念」,切莫「念」外覓方便,這三字真傳─「老實念。」很重要。

就是安住在佛號上,不要在這當中再夾雜,不要再「念」外別覓方便,過緩過急同是病,強想一心,這「一心」,你強想得般若智慧,強想斷除妄想,強想發神通……,都一樣,

包括你強想一心,心越亂,不光越亂而且必亂,只要你「志堅如鋼,氣如綿,不間不雜,自成片」,心地決志求生,不要間斷,不要夾雜,不要去學那些世間法,不要去看這個世間書,不要聽有些人胡說八道,去學《弟子規》……等等的,不間不雜,不要夾雜,不要間斷,功夫自然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應,根身器界潛轉換」,你的因地心跟如來直接相應,你的根身器界,就在你念佛的時候同時轉變。

你對於淨土宗,你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到這樣地諦信?能不能深信?如果你沒有深信淨土,我剛所講的,你聽不懂,你也不會接受,你會在念佛當中又再打妄想,別覓方便,別求般若,這個將來必然誤入歧途。

所以我們淨宗教的方法很簡單,三個字─「老實念。」念佛,你不用去夾雜。所以學淨土的學人你要懂得,你能不能信得過這句佛號。

我告訴你我百分之百信得過,所以人家怎麼說,他動搖不了我;那你能不能信得過?你知見正不正?你知見不正,人家幾句話,就把你騙倒了,你心裡就動搖啦!馬上被轉,這是一件很可憐的事情啊!

所以要深入經藏,深入經藏,你才能夠懂得淨土法門。⋯⋯

#悟顯法師影音開示


見性與著相之別 元音老人講述


見性與著相之別 元音老人講述

一九九五年三月


佛性不在別處,就是現在我們一念斷處的離念靈知。當妄念都

放下、一點不起的時候,也不是沒有知覺,還是了了分明。這

了了分明的靈知,就是我們的佛性。所以見性不難。不要在那

兒猜謎,「噢,悟道了,看見黃的紅的綠的東西了。」不相干

的,那是見鬼。見性是見無所見,沒有一點東西的。


譬如現在你們大家把念頭一斷,什麼也不想,一切的現象都在

你們的視線之內,但是你們沒有著哪樣東西、哪個人。雖然有

許多人、很多東西,但見無所見,不知道誰是張三,誰是李

四;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無念的靈知,能起見聞覺知的功

能,即當人的本性。如果我看見張三、李四、茶杯、陽傘等

等,那就糟糕了,那是著相了。經云﹕「見見之時,見非是

見。」假如你有所見,那就不是真見,所以「見不能及」,

「見要離見」,要離開自己的見,才是真見。無所見,那就是

你們的佛性。所以見相不著相,無所見,就是真見。所以明心

見性不難。


有人自誇﹕「我的佛法好!你們到我這兒來學法。六個月?不

要。六天?也不要。六個鐘頭,即教你們見性。」其實,見性

一分鐘也不要,當下就能教大家明白見性了。但是大家往往在

這個地方不敢承當。「這就是見性啊!恐怕不是吧?假如這就

是我的本性,我怎麼不發神通呢?」大家都被神通擋住了,迷

住了,其實不知道什麼是神通。


我們說話,大家聽話,這不是神通是什麼?假如不是神用,這

個身體就聽不見,說不出。身體就像機器人,不通電這個機器

人不能動。現在能說能聽,就是佛性的妙用。佛性無所不能,

所以叫神,無所不具,所以叫通。佛性樣樣都能,樣樣都通,

沒有阻隔。你一著相就不通了。執著看這個杯子,就不見其

餘,那你就不通了。你不著,沒有擋路牌,一切事物俱在你視

線之內,你就通達無礙了。所以一切妙用都是神通。龐居士

說,運水與搬柴就是神通妙用。大家時時在神通妙用中而不知

道,執著人家不能而自己能,那才是神通,真冤屈死了。其實

三明六通也不難,為什麼呢?因為道人都是見性在先,除盡舊

習,得通在後。宗師稱為﹕「但得本,不愁末。」剛剛悟道,

才明白道理,事相上還透不過去。這時自救不了,多生累積的

習氣還在,把本性妙用給遮蓋住了,要把這個習氣除掉,才能

發通。所以於見性之後須進一步用功,時時刻刻斷念、保護,

一切相都不可得,不要有所住著,自有水到渠成圓證聖果之

日。不要以為這個初悟沒用處,將來發大神通成大道就靠這個

初悟。因為不明白這個真性,就無從下手用功。要認識這個本

性,保護這個本性,才好用功,所以叫做悟後真修。保護自

己,就像嬰兒剛剛生下來,一切作用不能起,要靠大人保護

他。但你不能因嬰兒不起作用而說他不是人。他是人,保護他

長大就行了。所以說悟道這一點最重要,大家不要輕視這一

點。綿密保護,念頭一起就把它斬斷。


有些人弄錯了,以為清清楚楚看見這個念頭就是了,這大錯特

錯!清清楚楚住著這個念頭,是妄上加妄,不是本性,要念頭

斷處了了分明的才是本性。看見念頭起這不相干,假如看見念

頭起,著相,這是凡夫,把這個念頭看成是真的,這就走到錯

誤道路上去了。看見念頭起,不跟著念頭跑,把這個念頭斬斷

才對,千萬不要弄錯!做保護功夫,保護得愈綿密愈好。

一切色相都是我們真性所顯現的影子,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化

身。一切東西都是我們的真心變化做作,都是我們的化身。大

家要成就法、報、化三身,現在我們一念斷處,了了分明的,

就是我們的法身;光明朗照一切東西,這就是我們的報身;一

切東西都是我們佛性所顯現的影子,不執著,不追求,就是我

們的化身。法報化三身都具足了,這不當下成佛了嗎?!所以

成佛沒有難處,不要說成佛很難。大家都是佛,當下都能成

就,法報化三身當下都能圓滿。不要把成佛推到高不可攀、很

復雜、很艱難的道路上去。以卑劣的心理,認為我們都是凡

夫,成聖作祖那都是佛菩薩的事,那就錯誤了。要自肯承當,

我就是佛,一切眾生都是佛,沒有眾生不是佛。要時時無住,

從而圓成我們的佛格。既然是佛了,就要有佛格,佛不住著一

切東西,一切東西都無所愛。做一切事情盡管做,因為我們的

佛性是能起一切妙用的,任何事都能做。但是都不執著,都無

所得,成佛就成個一切無所得。不要亂去追求神通。以為有神

通才是佛,錯誤!追求神通,非但不得神通,而且會著魔,成

魔有份在。佛和魔好比一只手,這裡了了分明,不著相,就是

佛;那裡著相了,就是魔。沾沾自喜,「噢,我成佛了,我有

神通了」,那你不是成佛,你成魔了。因為神通人人本具,不

是你一個人有,都是一樣,哪有什麼稀奇誇張的?所以沒有什

麼沾沾自喜的地方,一切都不可得,無所得,那才真正成佛。

真成佛時,佛也不可得。趙州和尚說的「佛之一字,我不喜

聞」即是此義。所以不可時時住著「我就是佛」這個念頭。

《圓覺經》說得很清楚﹕「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

辯真實。」妄想境就是山河大地,草木叢林,這些東西就是我

們的妄想所孕積成的,這就是我們不明白真性之用。而明白之

後,這些境界都是我們的佛性所顯現的,都是我們的法身變化

的。但是不可有這個「了知之心」,住著在成佛之念上。再也

不可起真妄虛實之念了。


所以開悟之後,妄想、妄念、妄心,都翻成我的佛性的妙用

了。今天再給大家下個注解﹕妄心、妄想、妄念,著相就是

妄。反過來不著相,所有一切思想都是我們佛性的妙用,所有

一切思想都是成就一切事物的妙用,都是我們佛性的妙用。佛

性要起妙用,不是坐著守住不動,那是黑山背後,坐在鬼窟裡

面,不能成佛,坐幾千萬年也不能成佛。因為死在那裡不動,

不知道怎麼叫佛。佛就是現在妙用無邊而不著相,能說、能

講、能行、能做一切工作,無所住著,活潑潑的,靈妙真心,

這是真佛。所以大家要注意,善於分別什麼是真佛,不要跟邪

道走。


現在邪魔歪道多得很,到處都是,都來欺騙人,叫人一時很難

分辨。但是真的分辨也不難,可以聽其言,觀其行,看他言行

是否一致。若說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根本就是魔說。還

有人做壞事,按個好聽的名目,最後還說我是用來鍛煉你們的

分別和執著心的,自己做壞事還鍛煉別人,這真是無恥的自欺

欺人之談。所以我們要慎重看他的行為是否端正,不可單聽他

的一派狂言而信以為真。


大家要明白,我們修法為的是恢復我們的真性,親見我們的本

性,親見本性後要時時刻刻在事境上鍛煉,除去自己的妄習。

千萬不可心外取法,在氣脈和光明上著眼,須知我們的本性是

個大光明藏,不是僅僅看到一點紅光,白光,黑光算數的,它

是朗照十方的大光明,是十方淨土一時顯現的大光明,不是現

在你們能得到的。


現在你們第一須開悟見性,就是明白一念斷處、了了分明的是

佛性,不是念頭起處是佛性。不是見念頭起是佛性,是看到念

頭起不跟它跑,一念斷處、了了分明的是佛性。這點不要弄

錯!還有,不著相的念頭是起妙用,著相的念頭是妄想造業,

這裡須分別清楚,不可含糊。


今天暢曉無誤的告訴你們怎麼樣是見性成佛,怎麼樣是妄想,

怎麼樣是妙用。給你們指點清楚,不要走到歧途上去。你們有

了驗證魔正的方法,就不致於走錯路頭,而受別人欺騙,不然

你們聽了魔法也不知道。希望大家好好用功。淨土宗也很好,

一心念佛,生淨土很好;當下見性成佛,發願往生淨土,能夠

上品上生更好。所以要一門深入,不要這條路走走,那條路走

走,結果是一無所成。大家要一門深入好好用功,修法的時候

一定要心念耳聞,下座的時候一定要行住坐臥時時觀照,斷除

自己的妄習。著相就錯誤,千萬不要著相。

珍重!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悟顯法師 開示: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信心銘》講:「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這是告訴我們,修行要求無上菩提不是很難,只要你「不要揀擇」。什麼叫揀擇?「揀擇」就是分別的意思。帶著凡情分別:分別大乘、小乘;分別了義、不了義;分別究竟、不究竟……。你心裡面清楚知道其差異,但是絕對不生對待的心。

要曉得,一切法無論是究竟,或是不究竟,無論是世間法或是出世間法,這些都是自己心中的幻相而已。但是凡夫總喜歡在世間法中揀擇、分別、愛憎,認為有好有壞,有善有惡,在世間法中出不來。等到學了出世間法,又變成厭棄世間。所謂「棄愛樂捨,還滋愛本」。捨棄了世間的恩愛,貪著於禪定的覺受,喜愛耽滯於修行的清淨境界裡,這是捨受,叫「棄愛樂捨」。但愛心還是沒除,「還滋愛本」,所以都是墮在愛憎取捨當中,並沒有出離。真正的佛教是講一乘:沒有善、沒有惡;沒有人、沒有我;沒有是、沒有非;沒有對待。「至道無難」,就怕你心中生起了對待、生起了妄想,這妄想對待就是你的揀擇心。

所以後面講:「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只要你沒有愛憎心、沒有取捨心,自然契入。即使念佛,嘴巴執持名號,心裡想佛,也不要有「這尊佛殊勝,其他諸佛卑劣」的心,認為「娑婆是染,極樂是淨」的念頭,只要知道就好,但是心裡面,絕對不生一絲毫的差別念。大乘佛法說難不難,但說容易也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麼簡單。又要清楚地分別,又要完全地不執著,所以不是像世間對待法,不是善,就是惡,很容易學。大乘佛法剛開始沒那麼容易,但是隨著熏習的時間久了,你就能夠契入佛所講的境界。

什麼叫「了了知無一物」?就是了了知,但是心中無一物,這個境界慢慢你就能體會得到,只要你常常這樣用功,你的業障自然就消掉。在淨宗,它給你一個方便法,只要你愛憎心生起的時候,很簡單,你就提起佛號來念。可是大多數念佛的同修,愛憎心現前時,並沒有提起佛號,沒有做到憨山大師教的:「即將念佛斷癡愛」。沒有把念佛用來斷自己癡愛的心,那麼愛根還是在那裡,隱隱的作動,只是自己不曉得。一旦遇緣起現行,就牽引你去輪迴。祖師講:「至道無難」。就是說:要成佛不是很困難,就是錯在這愛憎、揀擇的心,用佛號把這分別取捨的妄心念掉,或是用大智慧把它看透、看破它,那麼你就洞然明白。「洞然明白」就是完全地清楚。對於佛性、對於心性,就能全然的契入,沒有一絲毫的煩惱、沒有一絲毫的愛憎,就叫洞然明白。即是徹見諸法源底,這是學佛最終極的目標、最究竟的方向。

祖師告訴我們:修行的要點就是除去愛憎心,尤其現代的人愛憎心特別重,很容易起煩惱、發脾氣,我相很大,人家不能講你一絲毫的過失,一講馬上就起瞋恨心,就起愛欲心。什麼愛欲心?就是愛著自己的面子,所以被講就在起著瞋恨,所以叫愛憎心。怕自己丟臉、怕被別人說,就起了一念保護這虛妄我的心,所以你沒有辦法捨離愛憎。所以祖師說:「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自己修行、學佛,在這上面要多下一點功夫,愛憎心不要太重,老是看這不順眼,看那不順眼。有誰跟自己講的一樣、跟自己想的一樣,就叫正知正見;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就說是知見錯誤。不能這樣判斷!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的愛憎心都一直在隱隱的發動,只是你沒有覺察到它。它就像家賊一樣,家有賊,你還沒有辦法發現,甚至認賊作父,把這愛憎心當作是「我」,是我的感受、我的想法,甚至把它供奉起來,認為誰都不能違背我的愛憎心、我的想法。如此,你想要念佛、要成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阿彌陀佛想接引你,可是你的愛憎心太重了,沒有辦法往生淨土。因為愛憎心就像鐵鍊、枷鎖一樣,把你牢牢的繫縛在三界、六道輪迴裡面,你不能超脫,你想要解脫也沒有辦法。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平時你在用功的時候,它現前,你卻沒有對治它。所以《信心銘》一開頭「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這一句話講得非常地好、非常地透徹、非常地清楚。修行要抓到重點,不要只口談心性。所謂:「說來句句空,行時步步有」,跟你講三界是空的;講身心是空的。但是你在修行的過程當中,卻處處著、念念貪愛。所以絕不能口說空理,心著有為,這樣絕不是學佛人,不是真正在佛法當中修行的人,所以《信心銘》一開頭,這一段話是提醒我們,讓我們知道修行的重點在哪裡?怎麼去修才能夠真正的有成就。不然即使你在佛堂裡面念阿彌陀佛念得很好,一個妄想都沒有,等一下出了佛堂、出了道場,不要說還能夠保持剛才的境界,面對人、事、物的時候,你馬上就起煩惱、開始散亂,愛憎心馬上生起來。所以為什麼念佛念很久,或參禪很久,都沒有辦法成就。不是大乘佛法不行,而是你用功、下手處錯了,沒有在緊要關頭的時候,把修行的法門提起來,把用功的方法拿起來用,所以你的煩惱終究沒有辦法斷除。之後再遇到一些退轉的人,他告訴你:「大乘不行,我學好幾十年了,你才學幾年。我現在不學了,我要去學小乘,小乘比較實在,可以感覺到自己有在呼吸,可以發現身心是不淨的、是假的……。」你聽著、聽著就退轉去學小乘。等學小乘後,一樣沒有真正用功,還是沒有成就,遇上人家在提倡《弟子規》,你就再穿鑿附會之前學的大乘,說:「佛法、世法都一樣。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你就又退轉,這次完全退成一個世間人。所以,不是大乘佛法的問題,而是自己根本沒有在該用功的時候用功,都是選在好環境裡面,只在念佛堂、禪堂,或是自己關在寮房裡面用功,所以功夫沒有辦法增進,遇到境界的時候全部忘光,提不起來,久而久之,你覺得用功沒有得法喜,煩惱還是很重,你就會退心。

用《信心銘》開頭幾句話,供養給全部的修行人,希望大家能夠知道,修行要從「去愛憎心」下手,從這裡去觀照、從這裡去回頭,才有希望成就無上菩提,才能夠洞然明白。









悟顯法師 梵網經菩薩戒增益 第二條,盜戒

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



「若佛子。自盜。教人盜。方便盜。咒盜。盜因。盜緣。盜法。盜業。乃至鬼神有主。劫賊物。一切財物。一針一草。不得故盜。而菩薩應生佛性孝順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財物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這盜戒,盜者不予取。所以我們之前講過,你自性當中,你妄取一法,認為是實有的,這就是犯盜。甚至你的言語當中,你起心動念當中,教人或是設方便,讓人家著於世間法上的,取世間法都是犯盜。一切法本自具足,你妄生有能、有所,這個都犯盜戒。所以我們應當令一切眾生生福生樂,生福生樂,不要令眾生起煩惱,應當教導眾生知道性相一如,知道一切法唯心,不要妄取諸法。你自己也不要妄取,如果起一念妄取,你自己就要迴光返照。

常看到很多同修,動不動起心動念,一件事情想半天轉不開來,這個都是犯盜戒。妄取世間法,認法為實有。你如果發現你認法為實有,你要趕快化空,不要隨著這個妄念,一直打妄想下去,不然又犯到後面的酤酒戒。所以要知道一切法當體即空,一切法相有體空;一切法即心自性,都是你心變現的。山河國土大地都是以心為體。《楞嚴經》說的「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既然心現之事就沒有怨懟、就沒有取著,就沒有所謂的煩惱的出現,這個才叫不犯盜戒,不然就叫盜三寶物。為什麼?自性三寶,你要是起一念迷,就犯盜自性的佛寶,佛者覺也;起一念不正見,盜自性的法,法者正也;起一念染汙意,盜自性的清淨僧寶,僧者清淨也,起染汙意則盜自性三寶,所以故名盜三寶物。

為什麼我們講修行,不妄取諸法,你就不盜了,念念銷歸自性。我們學菩薩戒、受菩薩戒,你要會受持,不可以像個俗人一樣,以為只要不要偷東西,這樣就叫不盜了。但是你對你的東西念念執著、念念放不下,這還是盜。對於世間事情你放不下,對於色身放不下,對於無上的佛道你不肯認取、不肯直下承當,都是犯盜。認為心外有佛果,可修、可取、可證,都是犯盜戒。所以修行你要會修,講盜戒最重的就是盜三寶物,盜三寶物裡面自性三寶。你自己迷惑顛倒,迷失本具的覺正淨,迷失本來,起不覺、起不正見、起染汙念,就是盜自性常住三寶,這個罪最重。

迷失自性三寶、盜自性三寶,那就產生出六道輪迴、產生出山河國土大地,而後繼續犯重,堅固這個妄念,不斷的妄取妄取妄取,從細念一直至粗念,到後來做盜賊,偷人家的東西。所以我們修行從根本修,從心性下手,你就不會像二乘一樣有取、有證,二乘取著菩提、取著涅槃,這個東西都是犯盜戒。為什麼?菩提本自現成。所以六祖惠能大師講:「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你還長養菩提幹什麼?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還取著什麼?一取著,菩薩犯盜,你就犯了菩薩的盜戒,所以這個修行要這麼修、這麼用功,念念觀照、念念在道。如果你迷惑了,迷了很遠了,趕快回頭,一念覺悟,這個罪就消掉了。如果你執著事相太嚴重,在佛前懺悔,所以我們剛才講的,你要在佛前懺悔,如果你能一念迴光返照心性,那所謂「端坐念實相。眾罪若霜露。慧日能消除。」一念之間,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所以你看張善和,他就是念佛。這念佛呢,就是一念迴光,地獄猛火化成清涼風,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迷的時候呢,現了這個地獄的現象,因為他殺生,盜眾生的血肉,現地獄相,一念迴光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迴光念佛、見佛、成佛時,所謂「以觀佛身故,即見佛心」。見極樂世界就除無量億劫生死重罪。極樂就是我們眾生本地風光,所以你要真正這樣觀照這樣修行,你就不會墮在二乘當中,你就不會去偷別人的東西,你就不會盜三寶物,盜自性三寶。自性三寶就是常住三寶,為什麼?因為自性常住,剛才講過「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自性三寶跟常住三寶不一不異,不可說同不可說不同,當然回到事相上來講,常住三寶就是現在有形有相的佛法僧-供佛的東西、供法的物品、供僧的這些東西,不可以偷;乃至把這個堂口的東西移到另外一個堂口去。以前叫堂口,現在叫部門,把這個部門的東西移到另外一個部門去,讓這個部門的人找不到,叫離本處。離本處就犯盜了。

再講深入一點,眾生迷失本性就是離本處,本來住在大寂滅場地翻為名相之境。所以賢首國師講「真空滯於心首。恆為緣慮之場。實際居於目前。翻為名相之境。」這就是離本處,即是犯了盜戒,我們眾生要不離本處,不離本處而成菩提,不離本處而入涅槃,不離本處而行六度,不離本處幫助一切眾生,所以能夠令眾生生福生樂,令一切眾生皆能夠復本心源,皆能夠不向外取著,皆能夠見得本處,你這樣持而不忘,不失,就是持不偷盜戒。

所以我們再講這個十重戒是在給你增益,再把它講仔細一點,上一次時間不夠。菩薩戒這麼修的,你們可能沒聽過,這個就是你了達心性之後,對於心性之理能夠明白了,你就會修了,所謂頭頭是道,左右逢源,盜戒可以這樣持,這是真正的菩薩,你是真正的佛弟子,其他的都是著相。所謂修者修行者以離相為宗,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教你不犯盜戒,不妄取諸法,不妄取諸法就是離相,教你無所持,教你不執著,就是不犯盜,就是持戒。心與眾生同體,同一體性,眾生即佛,佛即眾生,就是生常住慈悲心孝順心,即是不殺生。同體大悲,前面講的不殺生戒。這裡告訴你心不要取諸法、不要著相,無念無作,這個就是持不盜戒,你不偷盜,不離本處。如果迷惑顛倒,你就趕快回頭,所以為什麼說菩薩犯戒,雖然犯戒不名為犯;雖然破戒不名為破,正是此意,除非你起一念二乘心,起增上慢心,你退菩薩願,那就叫破戒了,你覺得這學大乘有什麼好的,不學了變成去學小乘的,背大向小,那就破戒了;其他的像這個雖然犯戒,彌勒菩薩在《地持戒經》裡面講的,不名為犯,雖然犯戒不名為犯。

所以為什麼說菩薩戒,你不用擔心你會破戒,很恐怖,只要一起個心念就破。我告訴你:不可破,真如自性,「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你怎麼破,即使你墮地獄了,都沒有辦法破,所謂「虛空可量風可繫。無人能讚佛功德。」心性就是佛的功德,心性即佛,心性的作用就是佛的功德。我們跟你講菩薩戒是大乘菩薩戒,不是凡夫戒、不是二乘戒,也不是著相的菩薩戒,那更不是五戒,更不是外道戒了。所以你自己要發無上的菩提心來學,恭敬心向佛菩薩學習、向祖師大德學習,念念不忘失,念念在道,以光明金剛寶戒作基礎、作根本,你在持這些一切戒相的時候,行一切戒相的時候,你就懂得怎麼做了,這是給你略說殺戒以及盜戒,那你們要能夠善思惟、善思量,不要迷惑顛倒。


梵網經菩薩戒增益   影音全集開示https://goo.gl/sYMEKy

悟顯法師 梵網經菩薩戒增益 第一條、殺戒

戒殺放生

「佛言。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這是第一條殺戒。殺戒這一條,我們之前講過,斷眾生的慧命,這個罪最重,除了慧命以外,生命也要善自護持,包括眾生的生命,你要能夠護念一切眾生,一切有命的不可以殺,肉不可以吃,葷的不能煮,也不要幫忙買,因為你持戒,這不是自私,這是慈悲,你好像對你家人是不自私的,你對這些被殺眾生是自私的,而且我告訴你,你去買這些葷的,你去煮這些葷的,這些眾生將來不光是報復你,而且報復你的家人,為什麼?是你家裡面的人要吃,你殺牠、你吃牠,牠將來殺你全家,吃你全家,所以這裡講一切有命不得故殺,學佛人一定要吃素,受了菩薩戒一定要吃素,連外道他都是素食,不學佛的沒有宗教信仰,他都想到他要慈悲心,不要殺害眾生,他都能素食,何況你是諸佛如來的弟子,釋迦牟尼佛是素食,我們在《楞伽經》上,很清楚地看到,釋迦牟尼佛是素食的,在〈斷食肉品〉裡面佛就告訴我們,末法的時候,有這些出家人,妄說毗尼壞亂正法,毀謗釋迦牟尼佛,說佛聽許他的弟子吃肉,甚至佛也吃肉,釋迦牟尼佛講你如果這樣毀謗,你將來必墮地獄,必然惡業纏身,那麼這一段文我們就知道,釋迦牟尼佛不吃肉,不吃肉就是素食,所以跟你肯定佛是素食,不是講假話,

那麼再來看,這些告訴你可以吃肉、可以煮葷的,這些人是妄說毗尼壞亂正法,這戒給你胡說八道,講戒不好好講,給你胡說八道,妄說毗尼,破壞佛陀的正法,甚至毀謗釋迦牟尼佛,做一個佛弟子還謗佛,那你說這些人有沒有得戒,肯定不得戒,而且還犯重戒,不光教眾生殺生,自己也犯了毀謗三寶,也犯了盜戒,為什麼犯了盜戒,盜戒裡面講不得自己盜、不得教他盜,你教他殺生就是教他盜取別人身上的肉來吃,所以是教他盜,你殺生,至少破了三條戒,你還很得意、很高興,覺得自己很會開方便,很能度眾生,很慈悲,我跟你講你死了以後,你到三惡道去,你會嚇一大跳,為什麼你出家到後來會變成這個樣子,就是你自作聰明,破壞佛陀的戒律,所以這裡講不可以自殺,自己斷眾生的生命,乃至教人殺,教別人斷,或是讓別人去斷,自己在背後指使,或是暗示別人,或是說話故意令人起瞋,讓別人衝動起來去斷人家的生命,慧命亦復如是、一樣的,想方設法用計謀,這就是方便殺,看到人家殺生,你還說殺生是有德的,比如說殺蚊子,人家在殺蚊子,你還說這殺蚊子好,在那裡讚歎殺,你還說蚊子是害蟲,把牠殺了還有益大眾,這個都是犯菩薩戒,你不要想說犯這個菩薩戒沒事,等到你受果報的時候,你就知道慘了後悔莫及,所以不能讚歎殺,

你不要看到你討厭的動物,你就趕快去查書去查牠這裡有毒、那裡有病,趕快跟大家講,公告大家,叫大家來殺牠,這個都是方便讚歎殺,如果你向大眾散播這種邪知邪見,這些殺業都要歸到你身上,你跟他是同樣是殺生,你跟他一樣是共犯,現代人講共犯,你在背後策劃執行,雖然你沒有親自去殺生,可是你教導大家殺生,這個是不對的,所以你們選擇行業自己就要注意,不可以選擇殺生的行業,殺害眾生罪過無量,自己一定貧夭短命,來生貧窮下賤,人家看到你都不歡喜,看到你都唾棄,甚至有人在這一生,因為他殺業非常重,人家看了就討厭,不會生歡喜心,連動物看到他都會攻擊他,而且殺業重的,你生病遇不到好的醫生,遇到的都是一些庸醫,給你開了一些好藥,結果因為你殺業的關係,人家吃不會死,結果你吃死了,這個都是殺業重的現象果報,所以為什麼勸大家戒殺,這是長養佛性慈悲心、長養佛性孝順心,為什麼?因為一切眾生皆是諸佛如來,都是未來佛,這些眾生都是你過去的父母,也是未來的諸佛,所以不能殺害眾生,在佛教裡面大家都知道,十惡不赦的惡人提婆達多,他都還素食,所以為什麼你看提婆達多在法華會上,有一品叫做〈提婆達多品〉,造這麼多的惡業,將來還是作佛,惡報盡了以後還是作佛,就還有這一念慈悲心,佛給他授記,他這一生五逆罪都造了,下了地獄以後將來罪報受盡,他又能夠遇到佛法,佛授記他為天王如來,你要受了菩薩戒,你還吃肉、你還殺生,你連提婆達多都不如,你比他還壞,你比他還可惡,連這麼可惡的人他都能吃素,那麼你受戒你要發心求無上道,你怎麼能吃葷的,你吃葷的你要求無上道,你是絕對求不到,念佛不會得三昧,所以你看現在很多修淨土的,為什麼都沒有三昧,佛七一直打都沒有三昧,為什麼?回去就吃肉了嘛,怎麼得三昧呢?回去就想說我方便,開個緣,等到下一次放假的時候再來精進,這個是不會得三昧的,這些吃肉的人,將來都是不好的果報,而且吃肉一定殺生,所以菩薩大戒,第一條、不可以殺生吃肉,不可以斷眾生的命,這個是最重要的,要用什麼?要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還要愛護一切眾生,方便救護一切眾生,所以這個就不光只是生命,你要保護牠的生命、要護生,乃至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都是方便救護一切眾生,眾生者眾緣和合而生,這些山川、樹林、草木,都是眾緣和合而生,都算眾生,方便救護一切眾生,所以佛制連出家比丘不踏生草,這都是方便護生。為什麼?這草下有蟲。

《學佛行儀》、《沙彌律儀》裡面教你走路要看路,地上有蟲、蟻,不要傷到,你要能方便救護眾生;甚至早上起來,都還教你「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迴護。若於足下喪身形。願汝即時生淨土。」如果真的不小心踩到了,希望這個眾生能夠超脫往生淨土,這個都是菩薩戒。菩薩戒一定就涵蓋一切的戒律,方便救護一切眾生。不光只是自己不殺,還要能護生,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眾生的生命。因為生態環境破壞掉了,這眾生也活不下去。就像你放生,你要是無知,你放下去,你把生態環境破壞掉了,被你放的這些生物好像是活的,可是那邊原有生態的這些生物死光了,所以你雖然這裡放,但是那邊又犯了殺業。所以沒有智慧的人,他不懂得去保護生態,他以為我只要放生放下去,他就有功德了,沒想到還造了殺業。那最後這些破壞生態的這些動物、甚至植物,還是被人家抓起來,還是被人家剷掉,抓起來可能就抓去殺掉,所以你放生並沒有功德,所以我們講的要如法的放生。放生就兼有護生的意思在裡面,這個都是菩薩戒,太多太廣了,乃至你的煩惱,你要能夠了達煩惱性空,不起一念能斷之心,作意造修,這講很文言,想說你要來透過修行來斷除煩惱。你要知道煩惱性空,那知道以後不妨無修而修,這就不犯殺了,所以這個都是不殺生。乃至知道煩惱即菩提,即是方便救護一切眾生;不妄斷煩惱,知道全相即性,全性即相,這都是方便救護一切眾生。如果菩薩你做不到,那是菩薩波羅夷罪,這犯了重戒。

那犯了重戒怎麼辦呢?很多人想到要對清淨僧懺悔、對十方僧懺悔,對於犯輕戒要對首懺。我告訴你:佛門為什麼要拜懺?你以為你給這些沒犯戒的人在那裡懺罪,你就能夠消災滅罪嗎?未必消得掉,你要拜八十八佛,你要拜這些懺法,在佛前求懺悔。佛是清淨僧,佛聽得懂你的話,他懂你的心,佛菩薩知眾生的心,不是你先生知你的心,不是你太太知你的心,諸佛如來知眾生的心、知眾生的業,你要在佛前懺悔,而且佛是清淨僧。你拜懺的時候請十方諸佛,這是十方的清淨僧,佛是真正僧人中的僧人。向佛菩薩前懺悔,禮懺滅罪。所以為什麼佛門都有拜八十八佛,就怕你犯戒,那你在八十八佛面前發露懺悔。你看念這個懺悔就是教你怎麼懺罪,所以一般持戒的人不懂,現在犯了這個戒,趕快找幾個沒犯的,給他念一個羯磨,他就以為這樣就沒事了,下次還是犯。

所以大乘的戒律它直接教你拜懺,你看這個叢林道場拜懺,早上念十小咒、念楞嚴咒,滅你的破戒罪、滅你的犯戒罪。所以祖師大德大慈大悲,世間人不懂,以為找個人來講,他的罪就滅掉了。你譬如說像犯輕戒好了,輕戒對首懺,對首,對誰的首,對自己的心首,不光只是人對人,自己有沒有心悔改。輕戒就是所謂的惡作罪。你犯了惡作罪,你譬如說你「合會軍陣。興兵相伐。」讓兩個國家打仗,這個惡作。你以為這麼對首懺,你就能消得了業障嗎?你如果沒有在十方諸佛面前懺悔,你殺這麼多眾生,這個業怎麼能消。所以腦筋要清楚,犯了戒,你要怎麼懺?你要拜佛門的這些懺儀,我們佛門裡面常用的就是八十八佛。拜八十八佛能懺一切破戒的罪,念楞嚴咒能滅一切破戒罪,縱然是你未受戒前的破戒罪也能滅。所謂設犯禁戒於未受時,持咒之後,眾破戒罪無問輕重,無問輕罪跟重罪,這個無問輕重,一時銷滅。

所以為什麼我們講你要念楞嚴咒、要念十小咒。現在佛門有些出家人,早晚課念《弟子規》,我告訴你,你就準備下地獄。你看哪一些道場早課晚課念這些世間書的,你就知道這些出家人,你不要看他現在敲著木魚、敲著大磬,人模人樣的,他是人中的畜生、人中的餓鬼、人中的地獄道眾生,將墮地獄。所以你要清楚,這些都是斷眾生的法身慧命,你送這些世間的書,你滅不了你造的惡業,只有持咒、只有向諸佛如來禮懺,這才能滅罪。就像唐朝的時候有一位玄琬律師一樣,他這個人從小,我們看他的傳記就知道,他從小就是個得戒的和尚,他就懂得持戒,人家拿肉給他吃,他就告訴他,你不要為我殺生,為了這個事情他還去懺悔,他當小孩的時候,還沒出家,出了家是律宗的祖師,他小時候不小心打死了一隻蚊子,他跟他師父懺悔,師父跟他講,你不是故意的,這沒事;他還是覺得不清淨,他到佛前去跪拜,在佛前求懺悔,跪了一個晚上,大殿裡的佛變成真佛來告訴他:你的罪已經消掉了。所以是在佛前求懺悔,不是你對個人,甚至現在這些的持戒的,很多都是俗人,沒有成就,也沒有得戒,你對他懺怎麼會滅罪呢,所以懺罪是對諸佛菩薩懺,這些是清淨僧,你不要對人懺,那個沒有用,所以要清楚,這第一條殺戒。

你不要去斷眾生的生命,不要斷眾生的法身慧命,不可以故意斷也不可以不小心斷,你做事情你都要小心,你不要想說你殺了生、你吃肉了,你再來後悔;還來問我吃肉怎麼辦?不小心吃到了怎麼辦呢?不要不小心,沒有不小心,因為因果不會管你小不小心。因果,你要是犯了,那就是犯了,就會有相當的報應。所以不要把眾生的命斷掉了,把眾生慧命斷掉了,你再來懺悔,後悔莫及。所以為什麼講殺生這一條戒叫不可悔,因為後悔莫及,懺悔也沒有用,牠的命已經斷了,你的懺悔不能令牠復活,所以要知道。

那麼這一戒最重的,還是一樣斷眾生的慧命,這個是最嚴重的,你斷眾生的慧命,一定要注意。不要斷眾生慧命,你要怎麼做?多流通正法,廣宣正法,所以你看一戒真的具足一切戒,具足一切的行法、行持,流通正法,你要修學佛法,你就能不斷眾生的慧命、不斷眾生的生命,你就能方便救護眾生。看到眾生要退心了、要退轉了,方便救護他;那如果人家不聽你救護,你也就不要起煩惱了,很生氣啊,我是他媽媽,講的話他也不聽。眾生要墮落,那就隨便他。有些人想說他要救護眾生、要幫助眾生,幫到後來自己都變眾生了,自己都起煩惱了,煩惱起得比誰都熾盛,那就不行。所以這一點要清楚,這是第一條殺戒。
梵網經菩薩戒增益   影音全集開示https://goo.gl/sYME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