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0日 星期四

【印光大師法語】16

印光大師法語




印光大師 開示:
讚淨土超勝

◎仗自力了生死法門,雖高深玄妙,欲依此了生死,又不知要經若干劫數。以約大乘圓教論,五品位尚未能斷見惑。初信位方斷見惑,便可永無造惡業墮惡道之慮,然須漸次進修。已證七信,方了生死。初信神通道力已不可思議,尚須至七信位,方了生死。了生死事,豈易言乎。即約小乘藏教論,斷見惑即證初果,任運不會行犯戒事。若不出家,亦娶妻生子,若以威逼令犯邪淫,寧肯捨命,決不犯戒。初果有進無退,未證初果,則不定。今生修持好極,來生會造大惡業。亦有前半生好,後半生便壞者。初果尚須七生天上,七返人間,方證四果。天壽甚長,不可以年月論。此仗自力了生死之難也。念佛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仗佛慈力,可以帶業往生。約在此界,尚未斷惑業,名帶業;若生西方,則無業可得,非將業帶到西方去。無論工夫深淺,若具真信切願,至誠稱念,無一不往生者。

(三)復吳思謙書......恭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https://mdxv1blogger.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62.html

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正法眼】- 學佛實修12


正法眼

【正法眼】第四講



悟顯法師   開示: 安貧守道 惟慧是業的典範


《八大人覺經》中講到「安貧守道。惟慧是業。」一般人都會想到孔子的學生顏回,因為他的生活貧苦,但是顏回之所以讓人家佩服,甚至讓孔子都佩服,並不是他簞食瓢飲。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簞食瓢飲。比如:有些沒辦法的人,他也簞食瓢飲;有辦法的人為了要顯示自己清高,也可以簞食瓢飲。重點是在於「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世間人好樂的「名利」包括聖名、清名,這都是人所好樂的,顏回他卻不要。一般有錢的人喜歡利養,愛過著舒適的日子。而有的人是喜歡清名,希望人家讚歎他有修,所以也能簞食瓢飲,雖是如此,這還是名利心沒有捨掉,算是不知足的錯誤示範。

孔子之所以讚歎顏回,是因為世人所好樂的他不要,他能簞食瓢飲,毫不在意這世間的名聞利養,包括清名。他心裡有儒家所講的「道」。

這裡要說明:儒家講的「道」跟佛教講的「道」是不一樣的。儒家雖然有道,但是心中猶有一物,雖算是不錯的世間聖人。但佛法講的「道」是心中無物。

有些學佛在家或出家人遇到世人讚歎他,給他戴高帽子,說:「某某法師、某某居士你有修、你有德、你都不愛這些錢、也不要人家讚歎……。」其實,他心裡很是高興,他喜歡聽人家這樣讚歎,像這種就是好世間的清名。或是你要頂禮他,他連忙說:「不拜、不拜」,但如果你真的不拜他,他就會心裡不高興,跟你暗示:該學《弟子規》啦!

所以學佛要安貧守道。「安貧」不一定是指貧窮。就像鳩摩羅什大師,當時候的姚興是較霸道的國君,任何出家人要離開他,他就派人把他殺掉,僧肇大師就死於他的毒手。鳩摩羅什大師為了翻譯經典,接受姚興的供養:給他房子、給他美女、給他金銀財寶、給他豐衣足食,其實他毫不在意,他一樣為翻譯佛經而忍辱,面對這些名利時他都不在意、不執著,這就是直接面對境緣又能守道的榜樣。鳩摩羅什大師的示現,真是很不容易。當然,一般初學者沒有工夫的還是要遠離。

還有玄奘大師,玄奘大師的爺爺是太守,也就像現在的省長一樣,原本是官宦世家。十四歲的時候出家學道,到印度取經回到長安,玄奘大師世間學問好,出世間的學問更好,所以他能翻譯佛經,他是有修有證。唐太宗李世民很喜歡他,他一取經回來長安,他就跟玄奘大師談佛法,從早上談到晚上而不知累,唐太宗看玄奘大師的相貌好看,現代人說的「很帥」,又博學又多才,世法、出世法都懂,皇帝很喜歡他,問玄奘大師:「你可不可以還俗?拜託你還俗,請你來當宰相……」,其實當時候有房玄齡、杜如晦,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房謀杜斷」。唐太宗還想請玄奘大師來做宰相,玄奘大師不為世間名利所動,所以跟皇帝講:「我還是堅持要出家,希望能夠翻譯經典」。唐太宗雖失望但卻很佩服,說出了一句歷史至理名言,就是「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所以皇帝就供養三寶,為玄奘大師蓋了寺院,一生護持供養,更組織成立翻譯經典的人員及場所。

因為唐太宗受玄奘大師的影響,在貞觀時期他治下,建立了三千多所寺院,度了十幾萬人出家。一直到李世民臨終前都還跟玄奘大師在談論佛法,直到去世為止。

所以,大家看祖師大德既能安貧、也能守道,「安貧守道」就是他不忘記他自己是個出家人,只做出家人該做的事情,能夠守於道上,不為名利所動,這才是「安貧」的意思。

所以不是因為顏回簞食瓢飲,簞食瓢飲只是一個外表而已,所以孔子講這句話的重點在:「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是說一般人感覺到這種生活很難活下去,所以稱他為賢。說:賢哉回也。所以顏回是世間的聖人,而鳩摩羅什大師、玄奘大師是出世間的聖人,還包括:安世高大師本身也是王子,釋迦牟尼佛也是王子,還有一位地藏菩薩的化身,韓國國王的王子─金喬覺。這些都是放棄國家王位來出家、學道的,這些大師、大德都「惟慧是業」。

👉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qyGtQv

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

【印光大師法語】15

印光大師法語



印光大師 開示:
讚淨土超勝

◎如來聖教,法門無量,隨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然於修而未證之前,大有難易疾遲之別。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為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作人天凡聖證真之捷徑者,無如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念佛法門,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煩惑斷盡,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願真切,即可高登九蓮。當今之人,欲於現生了生死大事者,捨此一法,則絕無希望矣。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皓月麗天,川川俱現;水銀墮地,顆顆皆圓。不獨於格物致知,窮理盡性,覺世牖民,治國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農工商,欲發展其事業,老幼男女,欲消滅其疾苦者,無不隨感而應,遂心滿願。

(續)無錫淨業社年刊序......恭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正法眼】- 學佛實修11

正法眼




【正法眼】第三講



悟顯法師   開示:佛法正知見─大乘佛法衍生出小乘


......甚至他們還會講:大乘佛法是從小乘演變過來的,你試試把沙拿去煮,看能煮成飯嗎?不可能。要煮米才能成飯,不可能煮沙子成飯,小乘法的根本不是大乘,怎麼會演變成大乘,就像沙非飯本。

所以應當清楚,小乘佛法不會演變成大乘。縱然如他們假設是演變過來的,那更應該學大乘,因為大乘比較進步。其實大乘佛法才是真正原始的佛教,因為佛出世第一部是講《華嚴經》。

又有人說《華嚴經》考據不到,那當然,你是凡夫,怎麼考據得到,不要說你考據不到,就算請舍利弗、目犍連這兩位尊者來考據《華嚴經》,他們也考據不到,更不要說一群沒有修證的凡夫,絲毫斷證工夫都沒有,即使請佛陀十大弟子來,請問他:「佛出世有沒有講《華嚴》?」他一定告訴你:「沒有」。因舍利弗他們是聲聞人,沒有那證量參加,所以他沒看到。

而《華嚴經》是大菩薩的境界。所以之前在講《無量壽經》玄義的時候,說到經典在集結時,阿難集的是小乘藏,那文殊菩薩跟弘廣菩薩所集的是大乘菩薩藏,因為只有他們參加過。其實世間人看到的藏經,實際上分量是非常少。像現在一般看到的《楞嚴經》,在小乘的經典叫《佛說波吉蒂經》,可是在大乘經典中,它就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這部經是龍勝菩薩去龍宮看龍藏從龍宮帶出來的,你沒有那個工夫,你當然考據不到。

龍勝菩薩看到的那部原版大藏經,不是現在人任意標句讀的偽版,因藏在龍宮裡面,稱為「龍藏」,龍勝菩薩看了《楞嚴經》很法喜,覺得很好,因龍藏不外借,就把它背下來,回到人間就把《楞嚴經》寫下來。現在大家讀到的這部《大佛頂首楞嚴經》,它是這個因緣來的,傳到中國來稱為「血經」。
  

很多事物不是凡夫肉眼所能看到的,所以佛教稱為聖教,又稱為內典,內典是要用心去體會,把煩惱心放下,真心顯現後就體會得到了。現在很多人講「用心體會」,其實是在打妄想,佛法不落覺受當中,但是也不斷滅覺受,而能夠印證佛法。

大家不要對於這些事物產生懷疑,遇到這樣的說法也不用與人家爭辯,只要好好念佛,跟對方示以恭敬就好,反正知道自己目的是來學佛修行。他們不是在幫你起疑情,是來給你增長懷疑煩惱,要是隨他的言語而打妄想,就糟糕了!

👉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qyGtQv

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正法眼】- 學佛實修10

正法眼


【正法眼】第三講



悟顯法師   開示:修學佛法的重點


學佛就是要斷煩惱、成菩提。清涼國師的《華嚴經疏鈔》有講到,有人說:釋迦牟尼是三七日說華嚴,也有人說是二七日說華嚴,還有人說華嚴講了一年,究竟《華嚴經》講了七處九會,或七處八會,其實到底講幾會都不重要,重點是自己有沒有參加?

所謂「參加」就是有沒有契入華嚴境界。學佛不是在思量、推算華嚴到底幾會、在那裡說、或佛坐在哪顆樹下成道?這不是修行重點,知道有這一回事即可,對於他們提出來的說法,聽聽就好。譬如說「佛曆」的事情,正確的佛曆是三0四0年,因為這時間是摩騰、竺法蘭大師傳下來的,他們兩位是大阿羅漢,所說的絕對比那些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來得正確。這兩位大師的智慧極高,在跟外道辯論的時候,外道講:「你們若能舉一,我們就能舉二,甚至反三,沒問題」。摩騰大師聽了外道這麼大的口氣,就和他開個玩笑,把自己的一隻腳舉向空中,微笑的對道士說:「我已經舉一了,那請舉二吧。」外道被摩騰大師難住了。

外道很氣,接著又說:你們佛教都稱佛經是內典,說我們其他的都是外道。自古以來,外必大於內,天地之大,我們只在這屋子裡,怎麼會說內典比外道殊勝呢?

大師就講:譬如皇帝,所住的皇城比之於天下,雖然是小,但是皇帝的權力能夠掌控天下,為四方所敬服,心在身中,卻可以運用四肢做很多的事情,四肢雖然在外,卻是被心所趨使,所以佛法講的是內典。

從摩騰大師跟外道辯論看,就知道大師的智慧不是一般人,他是大阿羅漢的工夫。最後外道要跟大師比神通,有的外道會隱形、有的會在天上飛,會現一些奇異的現象。這時摩騰大師一個人同時展現十八種神變,把有的外道當場氣死,之後這些外道,全部皈依到佛門裡。所以這兩位大師講的佛曆中國用了幾千年,肯定是沒有問題,所以是三0四0年。

那這些事情對於修行有沒有幫助呢?也只是讓大家知道一段歷史,縱然你算得再對、講得再好,畢竟都已經是過去的事情。現在最重要的是你要怎麼斷煩惱,佛法要給眾生的,是降伏煩惱習氣,消除毛病,這才是真正修學佛法的重點。

所以不管他們數學算得再準、考據到了什麼、到哪裡發現的、可能是什麼、或是在哪本書上有哪個說法……,這些統統都是枝葉。佛法講的是實相、講的是因果。

👉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qyGtQ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