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峨眉山通孝長老舍利


峨眉山佛教網消息:
四川省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席、峨眉山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上通下孝老和尚於9月7日在峨眉山蘿峰庵荼毘。

9月8日上午吉時,老和尚的弟子心一法師(侍者)打開了一直鎖著的化身窯的窯門,隨後,老和尚的眾弟子和信眾開始撿請靈骨。突然,法師和信眾們驚喜地發現了瑞相:在老和尚的靈骨中出現了大量的堅固子和舍利花。








  經高僧大德確認,圓形或橢圓形的堅固子共有21顆,白顏色的18顆,另有幾顆分別為黑色、翡翠色、瑪瑙色。堅固子大的如同米粒,小者大於菜籽,均光滑圓潤;靈骨骨片上的捨利花呈現出瑪瑙色、翡翠色等,數量眾多。



  目前,通孝長老所有的堅固子和靈骨均由峨眉山佛教協會委派專人按照佛教儀規保存供養。

另:堅固子即舍利子,佛和高僧的遺骨,據說很堅硬。我國還將一些高僧大德及在家佛教徒去世火化後所生的結晶稱為捨利子,如同花朵的靈骨片則稱為舍利花。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靜清法師舍利


  


寶珠舍利子










舍利花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常熟興福寺續修法師舍利子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清淨老和尚舍利子





老和尚荼毘後所得杖形舍利


老和尚荼毘後所得舍利骨、舍利、舍利花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仲明大師


 慧律法師著

仲明大師。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山陰(江蘇吳縣城北)的報恩寺,一向不受戒律的檢束。有一日忽然得到疾病,於是問他的同學道寧說:「我的心識散亂,有什麼藥可以治?」道寧答說:「只要隨著呼吸念佛,這就是最好的藥。」仲明於是依照這個方法念佛,到了第七天非常的疲困。道寧又教他觀想佛像。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忽然說觀音、勢至兩位大菩薩來了,過一會兒又說:「阿彌陀佛來了!」然後就閉目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惟渥大師


 慧律法師著

惟渥大師。浙江錢塘人。平日閉門隱居謝絕雜務,曾閱讀大藏經三次。《華嚴》、《法華》等經,總共誦持兩萬卷。晚年誦《阿彌陀經》二十藏(十萬零九百六十卷)。有一天晚上,忽然得疾,面向西方端身正坐,結起手印而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用欽大師


 慧律法師著

用欽大師。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錢塘的七寶院,依止大智律師學習戒律。聽聞大智律師開示大眾說:「生時宏揚戒律,死後往生淨土,出家修行學道,如此就全部完成了。」用欽聽完之後,就標定心志求生淨土,專一心念不再退轉。每日訂課念佛三萬聲,並曾經神遊西方淨土,見到阿彌陀佛、諸大菩薩,以及種種殊勝的景像。有一天告訴侍者說:「我明天要往西方去了。」隨即集合大眾念佛,等到黎明天亮時,即合掌向著西方,端身正坐而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行詵大師


慧律法師著

行詵大師。不清楚他的出身。受具足戒的時候,誦《四分比丘戒本》,三日就能夠通達透徹,學戒律於大智律師(靈芝元照),居住明慶寺二十年。有一天忽然臥病在床,於是設立西方阿彌陀佛聖像,令弟子們稱念佛號。幾天後,突然起身要索取三衣,並自己持誦《阿彌陀經》,接著高聲念佛,隨即端坐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慧亨、孫居士大師


 慧律法師著
慧亨大師。字清照,不清楚他的出身。最初依止靈芝元照律師學習戒律,後來居住在杭州的延壽寺,專修淨土法門,如此精進修行達六十年之久。每次與人應對,必定以努力念佛來勸勉大眾。曾經建造寶閣,設立西方三聖像,極為清淨莊嚴殊勝特別。


當時有一位名為江自任的居士,有一天忽然夢見一個寶座從虛空中降下,並說慧亨律師當升坐此寶座。正當此時蓮社的社友孫居士,預先向慧亨稟白告別將要往生,接著就在家中結起手印坐化往生。慧亨於是前往孫家燒香問訊,回到寺院後立刻就告訴他的徒弟說:「孫居士已經走了,我也要去了。」因此集合大眾念佛,為大眾說偈頌曰:「彌陀口口稱,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決定生安養。」說完後即端坐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思敏大師


 慧律法師著
思敏大師。不清楚他的出身,依止靈芝元照律師,增受戒法,專心修習淨土法門,二十年如一日。有一天忽然得病,請大眾諷誦《觀無量壽佛經》半個月。誦完經後過三天,見到化佛充滿整個室內。臨命終時大聲念佛,聲量超出眾人之上,在酷暑的大熱天裡,停留龕柩七日,仍然異香濃郁充滿室內。(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惟月大師

慧律法師著


惟月大師。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諸暨縣化城。惟月通達明了戒律之學,專門修習淨土法門。有一天,有一位不認識的僧人來迎接,過了兩天後,稍有疾病,急忙呼叫同住的僧人道寧說:「我見到阿彌陀佛身高八丈,停留在虛空當中,我可以走了。」說完之後即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有朋大師


 慧律法師著
有朋大師。字牧庵,浙江金華人,天生記憶力強。參拜於車溪擇卿法師,日夜殷勤地叩問請教,後來完全地體悟擇卿法師所傳的道法。有朋主持仙潭寺的時候,專門宏揚天台宗的止觀法門。當時天衣寺的持法師正好托缽到境內,於是入寺聽講,很震驚地說:「這是我從來未聽聞的講經。」於是恭敬地問訊禮拜然後才離去。

當時有一位湖州人薛氏,她的媳婦早死,時常現形在家中,家人於是為媳婦齋請供養千僧,為她誦《金剛般若經》。並請有朋演說經典的要旨。結果死去的媳婦藉著別人的口說:「感謝翁婆的一卷經,我現今已經得解脫了。」公公問:「我們請了千名僧人一起誦經,為何只說一卷呢?」媳婦回答:「有朋法師所誦的那一卷就是了。」


後來又遷到能仁寺。晚年主持延慶寺,開座講經日益興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十二月三日,坐在『青玉軒』屋內,請門下的修行者諷誦《觀無量壽佛經》,誦到『真法身觀』時,命令大眾稱念佛名,然後留下偈頌而坐化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宋 道因大師

慧律法師著

道因大師。字草庵,俗姓薛,浙江明州人。十七歲,受具足戒。追隨明智中立法師學習佛法。不久之後周遍遊學於各個講壇,屢次參訪禪宗門庭。等到讀四明法智大師的《十不二門指要鈔》,有所省悟,因而遙向空中禮拜四明法智為師。曾經主持永明、寶雲、廣受、治平等寺院。晚年主持延慶寺。

南宋孝宗乾道三年(西元一一六七年)四月十七日,告別徒眾說:「華嚴世界,洞徹湛明,甚為適合我的心懷,我現今將要走了。」乃命令弟子讀誦他所著述的彌陀讚:

「無邊的剎海含容了虛空,剎海虛空全都位在淨土的蓮華宮。淨土蓮宮廣大周遍於一切的剎海和虛空,廣大的虛空剎海獨獨顯露出阿彌陀佛的金容。阿彌陀佛本來不生不滅,難以尋覓無可執取,就如同水中的月影。既是絕百非離四句的清淨妙法身,而又如此不離事相地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如是地令人敬仰讚歎。我的本性與阿彌陀佛本來不二,但是因為妄想覺知暗中地生起,而忽然與阿彌陀佛的清淨圓滿有了不同。只要從今日起掃盡空、有二邊的塵垢,本然一體的佛與眾生這對父子,如今兩人必然又再相逢。誓願修習三福,並勤於六念觀想,令身口意業毫無瑕疵染污。我今以此心來稱念阿彌陀佛,如果不見彌陀我心終不滿足。」

讚歎完畢之後,隨大眾念佛數百聲。又令大眾諷誦《觀無量壽佛經》,到『上品上生觀』時,即停止念佛而坐著往生,過了三天,頭頂和雙腳仍然都還有溫暖。(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睎顏大師


 慧律法師著
睎顏大師。字聖徒,明州奉化人(浙江奉化),幼年考試經典而得度出家,追隨清修寺的久法師,受教學習天台的觀法。睎顏的文章詞句高雅優美,後進的學者都非常愛慕敬仰。晚年,自己覺察仍有餘留的習氣尚未淨除,因此居住在桃原的厲氏庵,專志念佛十多年。

睎顏曾經告訴別人說:「淨土之道,豈有一法可得,但於修行當中,不見一法,則上品的常寂光淨土,自然無可證而證得。」自己命名居住的小屋子為『憶佛』。有一天步行在菜園裡,見到許多昆蟲正在吃菜葉,因為害怕會傷害眾生的性命,所以不再吃蔬菜,只買海苔,以供給早晚所需的食用。臨命終時,預先告別僧俗二眾,沐浴更衣,面向西方作觀想,過一會兒忽然說佛來了,然後合掌而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妙雲大師


 慧律法師著
妙雲大師。字慈室,俗姓楊,浙江明州人,受業學習於清修寺的久法師,通達天台宗的教觀。南宋高宗紹興十九年(西元一一四九年),繼承住持清修寺,接著經歷了慈溪(浙江寧波)的南湖寺,最後退居在浙江奉化縣溪口的吳氏庵。


有一天,妙雲前往告別吳居士,回來之後即沐浴趺坐。告訴侍者說:「我有一瓣名香,珍藏了有三十年之久,準備臨命終時焚香供佛,用來報答佛恩,現今正是時候,我將要走了。」等到香木的雲煙正熾盛的時候,即起身稟白佛陀陳述他的祈願,希望能夠歸於淨土,然後合掌,就座而坐化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道琛大師


 慧律法師著
道琛大師。俗姓彭,溫州(浙江永嘉縣)樂清人。年十八歲時,受具足戒,最初專門學習戒律威儀,後來在法明寺追隨道淵法師,凡是幽深微妙的義理,一聽便能理解領會。不久之後主持廣濟寺,接著遷移到廣慈寺。南宋高宗建炎三年(西元一一二九年),奉皇上之令主持資福院,賜號『圓辯』。道琛一生專修念佛三昧,作『唯心淨土說』,大略如下:

有人問:「唯心淨土,本性彌陀,是應當要發願往生淨土,還是當下這個心念即是?如果還要求生淨土,那為什麼叫作唯心淨土?如果當下這個心念即是淨土,為什麼經典說過十萬億佛土呢?」

回答:「應當要知道,十法界、四種國土,不論是清淨或穢濁,都離不開我們的心,但這只是直下具足(直具)而已。如果要達到全部具足(全具)則應當是周遍十方的,周遍於眾生與諸佛,而各各的眾生與諸佛,也都是互相周遍。因此隨便舉出一法,都是法界的全部。任何一法都是互相容攝具足,也各自圓滿具足;相互圓融無礙,也相互含攝不離。彼此混同和合,而不雜亂無序;又彼此清晰有別,而不隔離斷絕。『一』與『多』互相圓融自在,但彼此之間也不相牽連掛礙。若是如此,那裡還有娑婆釋迦或極樂彌陀,能離開我們的心性之外而獨自存在呢?

因此《止觀輔行》說:『學佛的人縱然知道自己內心具足三千性相,卻不知道我的心性也遍在三千性相之中。而且各各的三千性相,也是一樣互相周遍含攝。』如果不知上述事事無礙之理,而隨順凡夫的情執,則自然會生出內心與外物,二元對立的分別知見。因此應當要觀照一切法的理體,本來沒有四種自性,心佛與眾生,三者也沒有差別。

現在更以譬喻來顯露它的義理,例如在帝釋天的宮殿上,有一個具足千顆明珠的寶網,其中所有明珠的形影,都映現在一顆明珠當中。因此一顆明珠就具足眾多明珠的影像,而其他各各的千顆明珠,也是一樣互相映現。

如今,我們現前的一念心,就是千顆明珠中的一個,彼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也是千珠中的一顆。所有十法界的眾生,隨便舉一法界,也都是千珠中的一顆。既然我這一顆明珠能映現一切法界眾多的明珠,則在我自心的明珠之外再也沒有所謂的一切眾珠。那麼同樣地,在我心性之外,也沒有其他所謂的心外的淨土。這是由於什麼緣故才這麼說呢?因為阿彌陀佛也是一個明珠,既然隨舉一法即全收一切法,我心的明珠即具足一切法,那麼難道在自心之外還有其他的淨土嗎?在本性之外還有其他的諸佛嗎?所以說:『唯心淨土,本性彌陀。』」

問:「如果是這樣,只能說唯心而已,為何還要說淨土呢?」

答:「我們應當要知道,自心的體性的確不是生滅的因果法,一切萬法都在一念間唯心所現本自具足。但是眾生迷惑和覺悟程度既然有所差別,那麼因果的生滅法也就清楚分明而毫無差錯了。阿彌陀佛是證入佛果的究竟覺悟境界,而我等仍然尚在因地的迷惑顛倒裡。既然貪戀和瞋恨的愛憎分別心念,仍然會時時不斷地生起,因此我們應當隨順佛陀的勸化,厭離娑婆求生淨土,以取捨分別來達到唯心淨土、不取不捨不生不滅的境界。所以說,從究竟涅槃的體性上來說『唯心』,而從眾生迷惑顛倒的事相上則要稱讚『淨土』了。」

問:「那麼如果有欣求厭離的取捨分別,難道不會造成虛妄執著的過失嗎?」

答:「應當知道,圓教的學人,『捨』則把一切的垢穢捨得究竟無染,三種國土九法界都捨盡無餘。『取』則求取一切的清淨善法直到了止於至善的究竟之處,直取上上品的常寂光淨土。因此《妙宗鈔》說:『取捨若到了極點,與不取不捨,也沒有什麼不同。』實在是因為常寂光淨土,並不曾離開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等三種國土,十法界也都是在四土之中。

如果以肉眼、天眼、慧眼、法眼等四眼,以及一切智、道種智來觀察,則無量三千世界的森羅萬象,三種國土九法界皆須捨除。但是如果以佛眼觀之,則一切法當下即是究竟真空虛靈寂靜,並非離開三土九界,別有一個常寂光淨土,也不是在常寂光淨土之外,另外有一個娑婆世界。

如同古代大德所說:『即使是懂得即心是佛,仍須假藉修行而證得。』乃是這個意思。若是了解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依循這一念三千圓融深奧的妙法,十萬億國土的遙遠,都不能成為障礙。何以故?以心性具足一切法故,以心性遍於三千性相故,以互相圓融互相含攝故,所以可以如此。」以上約略地提示其中的大要,如果要深入證得這個義理,必須要努力除去情執妄想。

道琛有一天在禪定當中,見到一位老僧坐在禪床上,看著道琛說:「我就是四明法智法師。」道琛驚喜而恭敬作禮,問說:「道琛對於天台家的法相,未能透徹通達,乞求大師慈悲垂示指導教誨。」老僧點頭表示答應。道琛出定之後,心地豁然開朗,智慧辯才日日突飛猛進。從此以後凡是談論研究天台教觀的人,都追隨遵從道琛的說法。

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西元一一四二年),主持南湖寺,修行法華三昧,感得普賢菩薩放光加持。創建淨土繫念會,在每月的二十三日,集合僧俗二眾共修念佛,參與盛會的有萬人之多。紹興二十三年(西元一一五三年)十二月十六日,集合大眾諷誦《觀無量壽佛經》,晝夜不斷。不久大眾都聞到異香滿室。道琛說:「佛來接我了。」隨即沐浴更衣,書寫偈頌曰:「唯心淨土,本無迷悟,一念不生,即入初住(菩薩住)。」又令弟子們誦《法華經》(安樂行品),尚未誦完,即忘我灑脫地往生,停留龕柩滿一個月,仍然面貌如生。(佛祖統紀。樂邦文類)

宋 子元

子元。平江崑山人(江蘇崑山)茅姓人家的子弟。母親柴氏,夜裡夢到一尊佛入門來,第二天天亮就生下子元,因此把他命名為『佛來』。後來前往延祥寺出家,學習天台的止觀法門,有一天在禪定中聽到烏鴉的叫聲,忽然大悟。從此以後息心專念於極樂淨土,自己號稱『萬事休』。平日在一切的逆順境界之中,都不曾起心動念。

子元非常仰慕廬山遠公蓮社所遺留下來的風範,平日多勸人歸依三寶,受持五戒。教人念阿彌陀佛五聲,以證明五戒,普遍地廣結淨土因緣。為了欲令世間人清淨五根、得五力,出離五濁惡世。因此集合經藏的精要言詞,編輯成晨朝懺悔儀軌,代為法界眾生禮佛懺悔,期願往生極樂淨土。後來到澱山湖(江蘇青蒲縣西三十里)創立白蓮懺堂,集眾同修淨土功業。著述《圓融四土三觀選佛圖》,開示眾生淨土的入道要義。又作勸人發願偈說:

「萬法從心生,萬法從心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持戒無信願,不得生淨土,唯得人天福。福盡受輪迴,輾轉難脫離。看經無慧眼,不識佛深意,後世雖然獲得聰明,但是心思散亂而難以出離三界之苦。不如念佛好,現世不求名和利,只要行、住、坐、臥不愚痴魯莽,則是阿彌陀佛。發願往生再加上堅持戒律的力量,迴向往生極樂世界,若能如是各個精進行持,就算是一千人來修行也絕不錯失一個。這是釋迦如來金口所說,阿彌陀佛願力弘深親自慈悲攝受的,並且是一切諸佛共同護念,所有諸天樂於護持的。這樣子憶佛念佛的人,與佛則不相遠離,將來必當坐於菩提道場,成就無上正覺,轉大法輪,普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譬如貧窮人家的女子,胎中懷著轉輪聖王,諸天鬼神時常關愛護持,而貧女並不自知腹中有貴子。同樣地,現在念佛的人,其意思也是如此。若能時時憶佛念佛,不久當成佛,這是諸佛菩薩所愛念護持的。而那念佛的人也不自知自己將會往生淨土成就佛道,卻希望在後世再來投生這個世界為人。

就好像窮人的家裡,地底下有無量的寶藏,寶藏神常守護著,不令它有所損失。而窮人卻不自知家內有寶藏,每日辛苦地到別人家去找工作,以求取衣服飲食的滿足。現在念佛的人也是一樣,自己不知道念佛的人,具足如來藏的清淨自性,自己認為我沒有成佛的份,反而要從別人身邊求取智慧。

又譬如病人的家裡,自己有真正的仙丹妙藥,由於不了解妙藥的特性,不能自己治病,每天在床上枕邊,受無量的痛苦。現今念佛的人也是一樣的,不知道念佛的心,能息滅貪瞋痴,能為眾生的大醫王,是具足一切的大寶藏,能夠利益濟度一切人,能為大法王,遮蔭保護一切眾生。而卻自己自認為是凡夫,不能夠往生淨土,因此自己奉持齋戒,卻只期望後世能夠再生為人,以為要經過如此輾轉不斷地修行,才可以往生到極樂淨土。

現今常常見到有很多的修行人,時常作前面那種無知的說詞,不稱讚阿彌陀佛的大願,又不合於淨土的經典,邪知邪見障蔽真心,究竟難以出離三界。這個並不是他人來障礙我們修行,而都是自己障蔽自己的本心。今世如果不能得生淨土,一旦錯失機會,就是錯失了百世的機會。

奉勸諸位修行的人,應當相信我佛釋迦如來所說。佛陀從沒有不實的言說,怎麼可以認為念佛得生淨土是虛誑的妄語呢?只要自己精勤用功,一心求生淨土,就如同藉著風力鼓吹以助長火勢,這樣用力不必很多而卻能夠快速地究竟成就佛道。

期望大家要有念佛的心,迴向發願要超出三界。如果今世遭逢珍寶卻不知道要取寶,遇到食物卻仍然讓自己長時飢餓痛苦。如此豈是真正的大丈夫,這樣也不能算是真正了解佛法的真實意義。我今日大略地勸勉讚揚,希望能輾轉傳給眾人,代我廣為流通,作為如來的使者,這樣才是真正的諸佛之子,真正名為報佛深恩,普願大眾如說修行,同生西方極樂世界。」


南宋孝宗乾道二年(西元一一六六年),奉詔到皇宮的德壽殿,演說開示淨土法門,皇上賜號為『慈照宗主』。同年三月二十三日,在鐸城的倪普建居士住宅,告訴徒眾們說:「我化度的因緣已盡,此時應當要走了。」然後合掌辭別大眾,接著突然往生。二十七日,火化,得舍利子無數。曾經集結《彌陀節要》流行於當世。(蓮宗寶鑑)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宗利大師


 慧律法師著
宗利大師。俗姓高,浙江會稽人,七歲時,受業學習於天華寺。受具足戒之後,前往蘇州,依止神悟處謙法師,進入普賢懺室修行懺法,設定期限為三年。有一天,忽然夢見已經過世的母親,前來感謝他說:「承蒙你精進懺悔的功德,我已經往生善道了。」又見到普賢菩薩,從虛空當中而過。修習懺法的功德圓滿之後,又前往靈芝寺,拜謁大智律師(元照),乞求增受戒法。

宗利曾經在禪定之中,神遊西方極樂淨土,見到寶池蓮華、七寶行樹等境界。不久又到新城的碧沼寺,專修念佛三昧。經過十年又遊化於天台、雁蕩、天封等地,皆積極建立淨土道場。晚年返回天華寺,建立無量壽佛閣。南宋高宗建炎末年(西元一一三○年),進入道味山,題名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為『一相庵』。


南宋高宗紹興十四年(西元一一四四年)正月,告訴弟子們說:「我見到了白蓮華遍滿虛空之中。」過了三天,又說:「佛來了!」接著即書寫偈頌曰:「吾年九十頭雪白,世上應無百年客,一相道人歸去來,金臺坐斷乾坤窄。」然後端身正坐而往生。往生那一天,道味山附近的人,見到很多奇異的僧人遍滿山上,不知道從那裡來的。(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如湛大師

慧律法師著

如湛大師。俗姓焦,浙江永嘉人,母親夢見寶塔,而後如湛出生。幼年考試《法華經》而得度出家,首先依止車溪擇卿法師。後來又參訪慧覺玉法師於橫山,晝夜精進體悟參究,終於完全地通達天台教觀。最初主持湖南車溪的壽聖寺。每日講經之餘,課誦《法華經》一部,佛號兩萬聲。

如湛擔任住持的時候,曾經有人請求為知事人,可是不被如湛所採用,那人因而懷恨於心,私藏刀刃進入如湛的屋內,但是卻見到高官滿座,因此惶恐驚懼而退出。第二天晚上又進入寺院,則看到一片昏暗,找不到路。又有一天夜裡,再度進入,見到如湛分身十餘人,都是同樣一個形體,因此驚異害怕地逃走。後來,這個人私下地把此事告訴他人,人們也都以此事而認為如湛的修行功夫,已到了神異不可測的境界。

如湛很少睡眠,每到夏天的月份,常常坐在草叢裡,口中誦念《法華經》,袒露身體布施蚊子。弟子們都認為如湛的年歲已高,應該稍微休息一下,如湛說:「這些飛行的昆蟲之類,那裡能夠得知一乘的妙法,我所期望的是讓它們吸我的血,並聽聞到我讀誦的經典,以結下往生淨土的因緣。」後來的人命名那個地方為『餵蚊臺』。晚年時,辭去寺院的事務,閒居在小茅庵裡,日日熏修淨土法門。南宋高宗紹興十年(西元一一四○年)九月,依舊念佛如平日,正身端坐而往生。火化,得五色舍利子,曾著有《淨業記》、《釋觀經疏》等書。(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思淨大師


 慧律法師著
思淨大師。俗姓喻,浙江錢塘人,在德藏擇瑛法師之處學習《法華經》。既已悟得法華的宗旨大義之後,又專心從事極樂淨土的觀想,一心一意專精念佛,每日課誦《觀無量壽佛經》。

北宋徽宗大觀初年(西元一一○七年),在府城北關(山西祁縣南九十里)創立精舍,供齋飯僧三百萬,然後擴建精舍為寺院,接待供養十方僧侶。北宋徽宗宣和初年(西元一一一九年),遇到戰亂,思淨法師直接前往賊敵的營帳,願以自己的身軀代替全城民眾的性命,這種德行令盜賊們感到驚心恐懼,因此為之稍微收斂。

思淨一向善於繪畫佛像,每次畫佛像時,必定先在清淨的室內念佛,專注觀想很久之後,才下筆畫佛。有一天,正在畫丈六的佛像,忽然見到佛光,經過很久之後才消失,大眾看到之後都瞻視禮拜,世人因此稱呼思淨為『喻彌陀』。


有人問思淨為何不參禪?他回答說:「平生只解念彌陀,不解參禪可奈何。但得五湖風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南宋高宗紹興七年(西元一一三七年)冬天,端身正坐憶想阿彌陀佛。經過七日,突然起來燃香供佛,然後回到座位,端坐而往生。命終後經過七天,頭頂仍然還有暖氣,異香不散。(佛祖統紀。西湖高僧事略)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元肇大師


 慧律法師著

元肇大師。俗姓陸,明州人(浙江寧波市),早年學習戒律,閱讀大藏經,並持誦《法華經》一萬部。又刺血,書寫《法華經》一部,律宗諸疏三部。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年),金兵攻破明州,元肇當時住在湖心寺,金兵強迫他到北方去。走到南徐(江蘇丹徒縣)的時候,元肇告訴左右旁邊的人說:「我將往西方歸去了。」此時突然聽到笙樂歌聲在空中響起,元肇則望著西方念佛而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道言大師


 慧律法師著

道言大師。浙江會稽人,是靈芝元照律師的弟子,專門修習淨土法門,臨命終的數天之前,見到兩位神人,身長一丈多,告訴他說為何不繫念阿彌陀佛。道言於是集合僧俗大眾,稱念佛名三天三夜,法會將要結束時,自己昇座說法,並代為大眾懺悔。到了天亮的時候,就在座位上坐化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宋 蘊齊大師


 慧律法師著

蘊齊大師。字清辯,俗姓周,浙江錢塘人,年幼時即考試經典而得剃度出家,從法明會賢法師之處傳受天台教觀。曾經得到傳染病,百藥不治,因此專心課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夢見一位女人,以鑿子剖開他的胸膛,更換他的心,並以手按摩之,所患的疾病即立刻痊癒。自此以後從前所看過的經典,無不通達明了,隨手下筆就成文章,文詞語句也都非常古典高雅。蘊齊多次擔任蘇州、杭州諸寺院的方丈,晚年歸隱於江蘇常熟的上方寺。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年)正月,集合大眾諷誦《阿彌陀經》,稱念佛號而往生。火化後,獲得許多舍利子,建紀念塔於上方寺。(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三 ~ 宋 齊玉大師


 慧律法師著
齊玉大師。俗姓莫,霅川人(浙江吳興縣),年輕時就出家,每日可以記誦數千字。剛開始參學於祥符寺的神智法師,然後又依止慈辯法師,學習一心三觀的要旨。最後出來居止在苕溪(浙江天目山)的寶藏寺,每到年終的時候,就擴大地建立淨土念佛法會。稍後又遷居於橫山,建立丈六高的佛像,率領僧俗二眾修行。到了夜半的時候,開示大眾說:

「我輩尚未念佛修行時,造作種種不善惡業,所犯的罪過無量。犯一吉羅小罪,尚且要受九百千歲地獄的痛苦,何況犯五篇七聚的重罪呢?唯有一心精進憶佛念佛,則念念之中,能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如此才能出離地獄,成就莊嚴的清淨國土。況且父母生我育我,令我出家修行,只希望我們能夠度脫生死,以報答父母重恩。如果還破戒而墮陷在地獄之中,那麼我們又如何作人,又何以為人子弟呢?」

大眾凡是聽聞到這些開示的人,無不傾心虔誠懇切懺悔,全身撲倒在地至心禮拜,有的精進禮懺而傷了額頭、有的則因大聲念佛而沙啞失聲。

北宋徽宗宣和六年(西元一一二四年),遷居到上竺寺,常常中夜頂著佛像來經行。有一次有一名僧人違犯規矩,齊玉責備他說:「你無知,真是畜生!」但是接著就後悔說:「他雖然不好,但是以畜生來呵斥他,實在是有辱三寶。」齊玉由於此事而對著佛像悔過三年。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西元一一二七年)秋天,告訴首座和尚修慧法師說:「床前多寶佛塔現前,但這不是我所期願的,我所願的是親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們可以為我集眾念佛。」首座和尚因此鳴鐘集眾,前來助念的僧眾達到百餘人。齊玉突然抬頭更加虔誠恭敬而說:「佛來了!」接著正身端坐,合掌而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介然大師


 慧律法師著
介然大師。明州鄞人(浙江鄞縣),受業學習於福泉山延壽寺,當時明智中立法師居住在南湖(浙江嘉興縣),介然於是追隨他學習天台教觀。北宋神宗元豐初年(西元一○七八年)開始專修淨土法門。三年期滿之後,告訴同修的人說:「念佛三昧,是往生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法門。」因此燃三根手指供佛,並發誓願建立十六觀堂,堂中設立西方三聖像,四周環繞著池塘蓮華。等到完工時,又燃三指,以報佛恩。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年)正月七日,金兵攻到了明州(浙江),寺院大眾都逃亡散去,只有介然不肯離開。後來金兵到了寺院,呵斥介然說:「難道你不怕死嗎?」介然說:「貧僧以一生的願力,建立這個觀堂,今天我已經老了,我不忍捨此離去,而只求自己的苟且生存。」金兵因此稱歎介然的義行,並告訴他說:「請你為我們到北地去,作十六觀堂,同時要以這樣的規格制度去建造。」然後強迫他向北方去。後來人們以他離開寺院那天為忌日,尊稱介然為『定慧尊者』,並立肖像於觀堂之側。(佛祖統紀)

107岁老尼圆寂留下20多颗舍利子


莆田市秀嶼區鎮峰祠一位百歲老尼圓寂,法體火化後得舍利子、舍利花共20多顆。舍利子大者如豆,舍利花狀如珊瑚。南山廣化寺的定心法師說,留下這麼多舍利,這在佛教界中極為罕見。









23日下午,記者來到秀嶼區笏石鎮大丘村的鎮峰祠,在一個黃緞鋪底的全封閉玻璃箱裡,安放著老尼的捨利。舍利子共有兩顆(上圖),形狀呈較規則的圓形,其中大的一顆如花生米大小,顏色呈白色,散發著如珍珠般的光澤,小的一顆比黃豆粒稍小。舍利花大多似珊瑚狀,顏色為白色、綠色等,鑲嵌著米粒大小的結晶體,計有20多顆。

據村民翁金泰介紹,老尼名叫翁啞口,是個啞巴,今年107歲,從小就在笏石鎮楊山庵出家,30多歲時來到大丘村後黃自然村的鎮峰祠常住,與村民們的關係都很好。今年5月,從來沒生病吃藥的老尼因為腿疾,臥床不起,熬了一個多月後,於6月19日臨近中午時圓寂。 20日,180多位村民自發將老尼護送到莆田南山廣化寺火化,發現老尼依然手腳柔軟,面目如生。

村民們說,老尼平時吃的是大米、地瓜、青菜等粗糧淡飯,喝的是井水,到了100多歲時,還能挑動30多公斤的擔子健步如飛。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仲閔大師


 慧律法師著

仲閔大師。衢州人(浙江西安縣),受業學習於祥符寺,後來依止南文法師,以能言善辯著稱。北宋徽宗政和初年(西元一一一一年),回到故鄉,居住在浮石山,跟隨學習的人眾,突然聚集而來。他曾經說:「我座下弟子不及五百眾,不講大部經典。」因此他一生只講《金光明經》、(普門品)。等到將要入寂往生的那一天,集合大眾昇坐高堂,登師子座。才剛剛跏趺而坐,此時忽然見到銀臺從西方而來。仲閔說:「我平生解了第一義諦,願取金臺,今天何以不能如此!」然後閉目而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若愚、則章大師


 慧律法師著
若愚大師。俗姓馬,浙江海鹽人。學習佛法於辯才元淨法師,居住在終南山龍井寺有很久一段時間。後來於湖州的仙潭,營造房舍,接待供養僧眾。建立無量壽佛閣,勸導僧俗大眾念佛,前來修行的大眾往往有數百人之多。前後三十年之間,凡是參與法會的諸位賢者,在臨命終時,多有祥瑞的感應,有人上奏若愚的崇高道行,皇上因此賜號為『法鑑』。

當時有一個名為釋則章的僧人,與若愚為友,一同修習淨土法門。則章往生後,若愚夢見神人告訴他說:「你的同學則章,證得普賢行願三昧,已經往生西方淨土,他正在極樂世界等待你。」若愚因此沐浴更衣,命令大眾一同誦《觀無量壽佛經》,自己則端身正坐靜默地聽大眾誦經。誦完之後,忽然說:「淨土已經現前,我將要往生了。」因此急速地書寫偈頌,然後往生。其偈頌說:


「本自無家可得歸,雲邊有路許誰知,溪光搖落西山月,正是仙潭夢斷時(仙潭指若愚本人)」。又說:「空裡千花羅網,夢中七寶蓮池,蹋得西歸路穩,更無一點狐疑。」當時為北宋欽宗靖康元年(西元一一二六年)九月,時年七十二歲。火化後,得舍利子數百粒。(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思照大師


 慧律法師著
思照大師。俗姓陽,浙江錢塘人。十四歲,追隨淨住寺的從雅法師,在南屏山(浙江杭縣西南)聽聞學習《方等》、《法華》等經。又往東掖山參訪神悟處謙法師,於佛法深義大有契入。曾刺血書寫《法華經》,並一字一禮拜,如是修行有十次之多。誦《觀無量壽佛經》五藏(二五二四○卷),《阿彌陀經》十藏(五○四八○卷),《法華經》一千部,禮拜《華嚴》、《梵網》、淨土七經等,共有二百七十卷。

思照一生專修念佛三昧,建築一間小庵名為『德雲』,並刻建西方三聖像。每夜四更(清晨一~三點)即起來念佛,懈怠的比丘,聽到他的念佛聲都動容慚愧。又在每個月二十三日,率領僧俗二眾繫念西方三聖,共修的常常有千人之多,如此每月不斷,總共達三十年之久。


有一天,突然告訴他的徒弟說:「我夜裡夢見佛的金色身,高一丈六尺,這是我往生的前兆啊!」從此每日請七位比丘助念,到第七天晚上,突然起身合掌,高聲地念佛,然後跏趺坐結手印而往生,當時是北宋徽宗宣和元年(西元一一一九年)的春天。火化後,牙齒潔白明亮,像玉石一樣地美麗。(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智深大師


 慧律法師著
智深大師。俗姓沈,嘉禾人(福建建陽縣),最初依止海月辯法師,學習天台教觀。學成之後,回到嘉禾的崇福西寺,建立光明期懺會,二十年如一日。智深精進修行的道業,傳聞到了皇上耳邊,因此賜號『慈行』。智深平日專志淨土,勸導眾人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凡是遵從他教化的人,往往都得到明顯的感應。


北宋徽宗政和五年(西元一一一五年)六月,得疾病,有訪客來,仍然像平常一樣地接待談論。客人才一出去,就坐化往生了。往生的當時,人們都看到紫色的雲彩,向西方飄去,然後漸漸消失。火化那一天,陣陣異香濃郁襲人,火化後得舍利子無數。(佛祖統紀)

能寬長老尼舍利


能寬長老尼舍利及生平簡介

能寬尼師(1912—2006年).15歲於連雲港市灌雲縣如意庵皈依三寶,19歲受戒句容華山隆昌寺。法師一生勤學苦修,解行並重,任連雲港市佛教協會顧問後更是積極為連雲港佛教的發展出謀劃策,在該市佛教界兩序大眾中享有很高威望,能寬法師圓寂後市佛教協會為其舉辦了7天隆重的荼毘法會。

能寬法師於2006年11月20日在花果山海寧禪寺圓寂,11月28日上午,能寬法師荼毘(梵文術語,意為“焚燒”)後,惊現舍利18顆,其中一顆高約5厘米,酷似一尊觀世音菩薩,無論是五官還是裝束,均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特別是觀音菩薩頭像旁還有佛珠環繞,令人嘆為觀止。

能寬長老尼師舍利現供奉於連雲港市著名風景區花果山海寧禪寺。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智仙大師


 慧律法師著
智仙大師。俗姓李,仙居人(浙江永安縣),從小就不好樂於世俗的生活。出家後,遊學到天竺寺,在首座和尚明義法師座下悟得一心三觀的要旨。回到故鄉後,依止白蓮惠法師,聽講學習止觀法門,於其中大有啟發體悟,最後繼承惠法師的講席。智仙一生當中,平日所思惟繫念的,只有西方極樂淨土。

有人對他說:「在法華三昧中,一土即一切土,一身即是一切身,一佛即同一切佛,何不依循止觀法門修習法華三昧,而卻沾沾自喜於往生淨土呢?」智仙回答說:「荊溪湛然大師說:《法華經》(分別功德品)中,直觀此土,當下即四土具足;故此佛身,即是法身、報身、化身三佛身;此大眾即是十方法界一切大眾。但是,凡夫以煩惱無明未斷的緣故,仍須修行往生同居淨土。」

問的人又說:「同居淨土的種類很多,何必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智仙答:「這是由於一切的經教論著,多稱讚往生淨土的緣故,宿世的因緣比較深厚的緣故,為令一心專注不散亂故,以及阿彌陀佛的願力,和諸佛護念攝受的緣故。」


智仙居住在白蓮寺,講經弘道十三年,每日向西禮拜稱念阿彌陀佛,未曾稍有間斷懈怠。有一天稍微感到疾病,即謝絕一切的外緣人事。返回寺院,把床舖改成西向,設置阿彌陀佛聖像,請觀堂的修行大眾誦《阿彌陀經》,經卷尚未終了即坐化往生。相鄰的能仁寺僧眾,都聽到念佛的音聲浩瀚沸騰於天際,仙樂盈滿耳邊。到了第二天天亮,才知道是智仙往生了。(佛祖統紀)

能寬長老尼舍利






連雲港市花果山觀音像舍利首次供公眾觀瞻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寬能法師舍利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了然、與咸、有空大師


 慧律法師著
了然大師。俗姓薛,浙江臨海人,母親憂愁沒有子嗣,於是到寺院的佛菩薩前祈禱。回家後,夢見一位僧人,給她一朵蓮華,命令她吞食下去,並且說:「你生的孩子,將來必定出家。」不久之後,就生了了然。等到年紀稍大,即讓他剃度出家。十六歲受具足戒。追隨安國惠法師,學習天台教觀,慧解的能力頓時獲得啟發。

有一天夜裡,夢見自己航行在大海之中,見到觀世音菩薩,坐在山上的竹林之間,於是說了一百個偈頌來讚歎觀世音菩薩,醒了之後還記得其中的一半,從此以後突然辯才無礙。後來居住在白蓮寺,講說天台的教觀。二十多年之間,每日只吃一餐,時常夜裡靜坐到天亮。


臨命終前,有一天晚上,夢見兩條天龍遊戲於虛空之中,其中一條化作神人,從空中降下來,在衣袖裡拿出書簡說:「法師七日當行。」夢醒以後,即鳴鼓集眾而說法,並囑咐後事,然後大字地書寫道:「因念佛力,得生極樂。凡汝諸人,可不自勉。」隨即沐浴更衣,與大眾同聲誦《阿彌陀經》,誦到『西方世界』時,突然往生。大眾都聽到天樂充滿了虛空,祥瑞的光明照耀在天地間。了然的弟子當中有名為與咸、有空的兩個人,都是修習淨土法門,也同樣念佛而坐化往生。(佛祖統紀。明高僧傳)

圓照法師舍利






圓照法師法體焚化結束時由灰中滾出來的心臟堅固子,久焚不化。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法宗大師


 慧律法師著
法宗大師。俗姓顏,浙江錢塘人,十歲出家,依止廣慈慧才法師,專精研究天台教觀。十九歲,追隨廣慧初法師,虔誠奉侍十年之久。後來又回來隨侍廣慈法師。法宗依照止觀法門,修習大悲三昧,如是連續不斷地修持達九年之久。凡是有所祈禱請求,都獲得靈異的感應。

法宗曾經參與天竺寺的光明懺法會,到了第五日,在禪定觀想之中,忽然看到慈雲遵式大師,以及侍奉的僧人數十位。法宗問訊作禮說:「昔日和我一同修行的人,都往生淨土了嗎?」慈雲遵式回答說:「元照已經往生了,擇瑛法師還想要在五濁惡世宏揚經法,而你應當要精勤修行,以成就你自己的本願。」


法會結束後,法宗又回到常住(即廣慈法師宏經的寺院),建立淨土道場,雕刻西方三聖像,燃五根手指供佛。每個月集合四十八人,一同修行淨土法門。當時的名官賢士,多參預他的盛會。北宋徽宗政和七年(西元一一一七年)春天,稍有疾病,夢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及清淨聖眾,垂手接引,過了三天後,沐浴更衣漱口,然後寂靜地往生。(佛祖統紀)

瑞經法師舍利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元照大師


 慧律法師著
元照大師。字湛然,俗姓唐,浙江餘杭人,起初依止東藏慧鑑律師,專門學習戒律。接著跟隨神悟處謙法師,學習講論天台宗的教觀,處謙勉勵他以究竟明了《法華經》的義理為根本要務。後來又從廣慈慧才法師受菩薩戒,受戒時戒光顯露,因此廣博地研究南山宗的律學。元照平日執持錫杖帶著衣缽,乞食於市集之間。晚年主持靈芝寺三十年,其間傳戒度僧,達到六十次之多。一生一世堅定心意於往生極樂淨土,常常說:「生時宏傳戒律儀範,死後歸於極樂安養,我平生所得,只有此二法門而已。」曾經收集淨業禮懺儀軌,自己作序說:

「元照自從受戒下戒壇以來,便知道應當要勤學戒律,但是天性平庸無德無才,行為又不像師長一般的賢能。後來遇到天台的神悟處謙法師,苦口婆心提攜教誨,才知道要改變過去的行為,深心探求祖師的教法,同時也要廣博地研究佛法大乘。於是發大誓願,願意常常生於娑婆穢土五濁惡世,作世間的大導師,提拔誘導眾生,令一切眾生入於佛道。

稍後又見到《高僧傳》的慧布法師說:『西方國土雖然清淨,但不是我所願求的。假使十二劫在淨土蓮華中受樂,何如在娑婆世界三途極苦之處救度眾生。』由於看到這個說法,更加堅持自己的見解,雖然經歷了許多的年歲,但是對於淨土法門,毫無歸依趨向的心念。見到別人修習淨土法門,反而又升起輕視毀謗的行為。

後來由於遭受重病,色身體力瘦弱疲憊,心志神識茫然昏迷,根本就不知自己心念的去向。等到病情康復之後,才突然覺悟自己以前的過失,因此悲泣感傷,內心深深地自我苛責。心中的志願雖然廣大,但是自己的能力還不足以堪任。所以再一次地披讀天台智者大師的《淨土十疑論》,論中說:『初發心的菩薩,在尚未證得無生法忍之前,必定要常不離佛。』,又引《大智度論》說:『具有煩惱纏縛的凡夫,雖然有大悲心,發願生於濁惡的世間,救度苦難眾生,但這是沒有益處的。譬如嬰兒,不能離開父母,又如只有柔弱羽毛的幼鳥,只能從這根樹枝跳到那根樹枝,尚不能振翅高飛。』

看完《十疑論》之後,從此全部放棄生平所學的東西,專門追尋探究淨土法門的教理,二十多年來,未曾暫時休息放棄。詳細地研究淨土的義理教法,周詳完備地披讀古今的著作,因此頓時消解了一切的疑問,愈加深信淨土法門的殊勝不可思議。

又看到善導大師所分析的專雜二種修行,如果專修念佛,百人修行則百人往生,若是混雜修行,萬千人難得一二人往生。一般凡夫眾生心識妄動散亂,修習觀想是很難成就的。但是如果一心一意專持四字佛號,不但容易執持,而且仰仗彌陀大願,必定可以往生淨土。生生世世以來捨父逃走,今天才知道要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因此今日以我所修行的念佛法門,輾轉相傳教化引導眾生,就算盡未來際無量無邊的讚歎宣揚,也無法窮盡此淨土法門的廣大殊勝。

雖然方便有多門,但都是以深信而得入門。如同大勢至菩薩,以憶佛念佛的心,明心見性證悟圓通,入三摩地。於是我再次地自我思惟,反省我以前所造的無量罪業,不但不信淨土法門,而且還誹謗佛法毀損他人。業因既然已經造下,苦果必然將會來到。我內心懷著慚愧羞恥,日夜之間戒慎恐懼。於是親自對著諸佛聖像前,吐露內心的音聲,五體投地至誠懇切地懺悔。因此發起大願,普遍地攝受一切眾生,一同修行念佛法門,期望大家全部都能往生淨土。

為了能夠恆常地精進修習,必須建立禮儀軌則,所以就收集了諸多典籍文章,而編輯完成了這個禮懺儀軌。從頭到尾,依次排列十門,都是依照聖人所說的經典,皆是依循古有的儀式。事項上遵從簡單扼要的原則,而內在的佛法則是要求精純專一,後來賢者披讀閱覽時,希望能夠知道我的心意。」

元照又著述《觀無量壽佛經》和《阿彌陀經》的義疏。其餘的著述累計有數百卷之多。北宋徽宗政和六年(西元一一一六年)秋天,命令弟子諷誦《觀無量壽佛經》,以及(普賢行願品),然後跏趺端坐而往生,當時西湖的漁夫們,都聽到空中有天樂聲。(樂邦文類。佛祖統紀。西湖高僧事略)


宣化上人舍利


1995年7月28日,上人法體在萬佛聖城荼毘,連續焚燒十小時後得各色舍利四千多顆(後於萬佛聖城上空灑骨灰後,又有從地上撿到舍利者,合計當有近萬舍利)















紫色舍利珠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中立大師

慧律法師著

中立大師。俗姓陳,浙江明州鄞縣人,九歲時,出家於甬東(浙江舟山島)的棲心寺。凡是受持過的經卷,都過目不忘。北宋英宗治平年間(西元一○六四~一○六七年),考試經典而得剃度出家。最初依止廣智法師,學習天台宗的教觀。等到神智法師繼承主持南湖寺的時候,又依止神智法師。神智座下有兩百多人,沒有一個勝過中立法師的。神智辭去寺院的事務之後,中立繼承他住持的席位。

中立平日常常以淨土法門開示誘導眾生,並命令他的徒弟介然,創建十六觀堂,以招攬有心修習淨土的人士。不久之後即辭去住持的事務。稍後又重新興復寶雲寺,然後退居於白雲庵。每日宣講止觀法門,一生的著作很多。應眾人的邀請,再次出來主持南湖寺,升座說法,廣泛地為無盡的眾生開導修行的門路。前後誦《維摩詰經》、《金光明經》數十部,誦《法華經》超過一萬部。凡是為人祈願消災,常常都有感應靈驗。徽宗政和五年(西元一一一五年)四月辛亥日的晚上,忽然告訴弟子法維說:「你聞到異香了嗎?」接著集合大眾,含著笑容說:「我往生的時候到了。」然後即面向西方而往生。(佛祖統紀)


虛雲禪師舍利




清末民初四大名僧之首虛雲


虛雲禪師(1840~1959),俗姓蕭,祖籍湖南湘鄉縣。在現代佛教史上,堅持苦行長達百餘年,歷坐十五個道場,重興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禪門五宗,法嗣信徒達數百萬眾的高僧,唯有禪宗泰斗之譽的虛雲。 


1953年6月3日中國佛教協會正式成立,虛雲被選舉為名譽會長。是年,虛雲被聘為全國政協委員。
1959年10月13日,虛雲法師在江西雲居山真如寺圓寂。世壽120歲。






 虛雲禪師舍利










 虛雲禪師水晶舍利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宗坦大師


 慧律法師著
宗坦大師。俗姓申,潞州(山西長治縣)黎城人。年十六歲,落髮出家受具足戒。年少就通達佛教義理,年紀稍大即到處遍訪名師,如此將近五十年的時間,因此名聲廣播於講席之間。晚年在唐州、鄧州、汝州、潁州之間,講淨土法門的《觀無量壽佛經》,勸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聽者眾多如雲集一般,凡是聽聞的人,都能恭敬稟受淨土法門。後來在唐州(山西臨汾縣)的青臺鎮,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執持名號憶念觀想,從來不曾暫時遺忘。


北宋徽宗政和四年(西元一一一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夢中見到阿彌陀佛跟他說:「你說法的時間只剩下六日了,你將會往生西方淨土。」宗坦夢醒之後即告訴大眾。第二天,仍然不斷講經開示。到了五月四日的後半夜,自知往生的時候到了,即鳴鐘集合大眾,告訴大眾說:「因緣生滅、聚散合離,都有一定的時節,而極樂淨土這樣殊勝的因緣,怎麼可以讓他白白錯過呢?願大眾一起念佛,助我往生。」又說:「享年七十六,四大分離處,淨土禮彌陀,永超三界苦。」說完之後,即坐著往生,此時滿室充滿雷聲,白雲遍布於虛空當中,覆蓋了整個大地,從西方緩緩飄過來,經過三日之後才消散。(蓮宗寶鑑)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善本大師


 慧律法師著

善本大師。俗姓董,河南開封人,母親無子,向佛祈禱而生善本。等到年紀稍長,考試《華嚴經》而得度出家,為圓照宗本法師的弟子,當時人號稱他們為大本、小本,奉詔住在京城的法雲寺,皇上賜號為『大通』。後來回到杭州的象塢寺,閉門隱居與世隔絕,專修淨土法門。有一位僧人在禪定中,看到他的方丈室內有阿彌陀佛示現金色身。徽宗大觀三年(西元一一○九年)十二月甲子日,彎曲三個指頭,告訴弟子說:「只有三日在。」等到三天期限一到,即跏趺正坐面向西方而往生。(佛祖通載。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 宋 曇異大師

慧律法師著

曇異大師。俗姓杜,餘姚人(浙江紹興)。北宋仁宗皇祐年間(西元一○四九~一○五三年)得度出家,學習教觀於天竺寺的明智法師,後來成為雷峰廣慈法師的入室弟子。勤勉不懈地詢問求教,二十年間毫無厭倦之心。學成之後回到故鄉,講經於過去居住的山林寺院,精進專修淨土法門,持誦《法華經》達五千部,(普賢行願品)及《阿彌陀經》各一萬卷。


北宋徽宗崇寧元年(西元一一○二年)秋天,突然生病。集合大眾開示說:「我往生淨土的時間已經到了,我將乘坐金色蓮臺,隨阿彌陀佛往生西方去了。」接著就洗澡沐浴,然後端身正坐,結起手印而往生。火化之後,舌根不壞而且充滿舍利子,如同念珠一樣地相連貫著。(佛祖統紀)

舍利珍藏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