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54問



問:
雖然知道佛法好,可是總是提不起精進的心,尤其家人又沒學佛,更難時時接觸到佛法,請問有什麼方法讓自己多用功?

開示:
方法是人想出來的,是學人自己想學的。我就碰到有個居士,他手腳不方便,從小就小兒麻痺,他的家人也是障礙他學佛,他想要聽經,家人不給他聽經,他就自己去買機器,想辦法躲著聽經;真正要用功的人是永遠都能給自己找到機會跟時間的。

至於怎麼提不起精進的心?
你要看祖師傳記,看《高僧傳》,你看祖師是怎麼求法的,看祖師是如何用功精進的;你看高峰原妙禪師,也就是中峰國師的和尚。大家都知道中峰國師,而不知道他的和尚是誰,他和尚就是高峰原妙禪師,「手執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後原來是向前。」這《插秧偈》是他寫的。這高峰妙禪師,他也是很愛睡覺、打瞌睡,所以他就到懸崖旁邊打坐,還是睡著了,從懸崖旁邊掉下去,護法神把他接住了。人家祖師是這樣子在對治他的問題,這就是精進力。

我再舉玄奘大師的例子,他說:「寧可向西一步而死,絕不退後一步而生。」這就是有求法的道心跟決心;所以他到得了。到了高昌國,這國王麴文泰要奉他為國師,要禮請他,留他在那裡講經說法,大師不要,他說:我要到天竺,印度那時候叫天竺,他為了求法而去取經、去學佛;但這國王不讓他走,威脅他,玄奘大師就絕食。因為他的真誠心,這國王麴文泰後來也跟他懺悔。

為什麼我常常講,現代的人沒有什麼求法的心。你看你求法,有沒有像祖師這樣的心?

你學佛要有道心,若沒有道心,想說:「我在這裡,人家說我是國師耶!有什麼治國的理念也可以講一下」,現在的出家人都爭做國師,這就不可取,大家要學玄奘大師求法的心。

所以你沒有精進力,你就看祖師的傳記。家人沒有學佛,他來障你的道,那很好,你就更精進。為什麼說很好啊?沒學佛當然不是什麼好事情,但是對你來說就叫「逆增上緣」,他越障你道,你越精進。就怕他哪一天不障礙你,你人就懈怠了,就會開始往後退墮了。你學佛有人來障礙你,你要想到:這是讓你精進;但不是說他障道有功德,絕不能這樣講!

就像前面開示講過,把出家人不如法說成是佛菩薩示現,絕不能這樣講喔 !你不能說障道的人都是佛菩薩示現,不能這樣說;他障道就有他的過失、果報。所以重點是你自己的心態,你可以知道「他是來障我的道,我就把這障緣拿來策勵自己用功精進」。

至於有什麼方法讓自己多用功?
就是你心的精進力要提起來,所以要看《高僧傳》、看《高士傳》;你看釋迦牟尼佛剝皮為紙、析骨為筆,為半偈而捨身、捨身飼虎、割肉餵鷹這些行為的用心都是爲求法、求道。所以,你常看你就能提得起精進力,你不要只想著退轉、只想著:「我看能不能用什麼辦法跟他好好協調」。人家不是來跟你協調的,人家是來障道的,你要看清楚。不管他講什麼,他今天說你好、說你守婦道,或說你是認真負責的先生、很盡男人的本分,或很盡婦人的本分也好,他不管說什麼,他就是來障道的。他說你有盡本分也好,不盡本分也好;他就是來障道的,你就把他看清楚了。或他說你怎麼都沒有在家裡帶小孩、在家裡煮飯......,這種種傳統思惟觀念;你就想想:那如果是一個世間人他現在在外面,他非得要工作呢?也是不在家啊,他怎麼不罵他了?所以很明顯地,他明明是來障道的。

所以你自己要用功精進,要能看得穿他的伎倆。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53問



問:
我多年來都聽某位老法師講經,但他近年所講的內容越來越偏離佛法,我沒有再聽他現在講的,那請問師父:那位法師以前講的經還能聽嗎?

開示:
所謂「法不孤起,仗緣乃生。」他之後會變質,不是因為突然的問題,是因為他之前對佛法就誤解,也就是理解錯誤了,所以才會導致他後來的出錯。

百分之九十九對,一分講錯,那就是甘露裡面加了毒藥,喝了還是必死無疑。所以,不如法的就不要再聽、不要再看了,這個是很清楚的道理。

就像「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無論他以前講什麼對,再怎麼對,你要知道他現在講這東西就是不如法的;你以前認為對,那是你程度還不夠,你聽不出來他哪邊出問題。這種人我碰過很多,老修的,他真的老修以後,他再回去看他之前聽的這出家人講的這些東西,有一些出家人講的東西,他才知道:他有問題,有出錯;早期就錯了,不會是現在錯。

所以「法不孤起,仗緣乃生。」他今天為什麼會走到這樣一個迷惑顛倒的地步?他是從前就出問題,不是現在才出問題。就像你生病,當然除非你去碰到一些超級病毒、超級細菌,不然我講正常的生病來說,你一定是平常身體沒保養好,慢慢累積起來的,才會有這樣的狀況,會出問題。就像車子為什麼會拋錨?因為你該保養的時候不保養;為什麼會發生車禍呢?你這輪胎該換的時候你不換啊!你輪胎的胎紋都磨平了,終究是要出問題的。所以是他從前一開始知見就不正,後來你發現他不正,那是因為你熏習正法,你的程度提升了。你要清楚,你以為之前講對,其實之前未必是對的。所以你不能因為他之前有某部分講對,你就繼續聽。像外道,外道他也有講對的地方,外道他講孝養父母,這是不是正確的?是正確的啊!有的說要吃素,這是不是正確?是正確的;說要慈悲心對待眾生,這也是正確的,不過,不用他講,佛門都有,但是他的核心宗旨就是錯誤的啊!一旦講到佛法的部分,講到修行的部分,他就是沒有辦法;所謂大乘的經典魔不能說。我一直講,你看經就依祖師的,你依祖師的,你程度就會提升;剛開始看,你看不懂,真看不懂,你要有耐性這樣子去看,每天看一點、看一點你絕對看得懂,到後來你就得心應手,你就沒有任何問題。

所以不管是哪一個法師,他講錯的東西就不能再聽,不能聽就是不能聽;這知見不正的就是不要去聽,所以我一直講看祖師的就沒有問題。我知道有一些出家人年紀大了,不信佛了,越來越偏離佛法了,離經叛道了,這叫什麼?叫「晚節不保」。那既然他越來越偏離佛法了,他講的就不是我們要的東西,所以自然就知道,是你該把他淘汰,你該把他開除掉了。不是你背叛他,是你開除他;因為他講的東西不屬於你要的東西,是你開除他,這當中沒有所謂「背師」的問題。

背師,「師」是誰?「師」是釋迦牟尼佛。如果你今天學的佛法跟釋迦牟尼佛講的是相反的、唱反調,佛教你要學大乘,你說不行,你要搞世間法,那你是在背師叛道。所以你聽這個出家人講經,你跟的師父,他是不是尊師重道啊?尊這「師」是誰?本師釋迦牟尼佛。如果他講的東西跟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那邊唱反調,那是他背師叛道,你離開他,你沒有背師;是他背師的問題,他要去懺悔。因為為什麼?他穿著這件袈裟,是他的問題,是他錯了,你沒有問題。如果今天一個出家人或一個在家人他講的佛法是完全符合釋迦牟尼佛的教學,都有經典可以作印證,那你在那裡毀謗他,那是你「背師」了。你離開他,你在後面毀謗他,那就真的背師,那是你背師叛道。

所以我們佛門對於「師」的定義,是定義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正法上面,而不是在於你跟你和尚,或是你跟你師父的一種感情層面上,不是定義在感情上的。所以你不用擔心,因為你是想要學佛、要學正法的。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52問




問:

對於佛教「即心即佛」以及「實相」的道理已經懂得,接下來還要做些什麼嗎?

開示:
你真的懂得,你就無所求了,你就不用再問這個問題了。你還要再做什麼?還要再造作了,就有所造作。

你既然知道即心是佛了,實相道理要是懂得,真正就是在修行,直接就是在修行了,你念佛也沒有問題,你讀經也沒問題,你持咒也沒問題,就是「勤除習氣」了,就是這樣子。

不是悟後不修,不是了解以後就不修了,那這就不對了。所以接下來還是要修行,該持戒的持戒,該念佛的念佛,該做什麼的就做什麼。勤除你的貪瞋癡,這樣就對了。

真的懂了,真的見性了,已經徹證了,已經「永斷夢妄思想念,無復諸大陰界入」,那你就成佛了。你還來問我做什麼?那我跟你講這些都沒意義,因為你已經徹證了嘛!


所以你講的這個必然是你只剛明心階段,或是你只在懂道理的一個階段,那你之後還是要起修。按照禪宗祖師教人的方式,他接下來還要做什麼?哪有什麼接下來,懂了就懂了,還接下來還幹什麼。就已經知道了,腳跟不點地了,你就「守本真心」;這是五祖忍和尚講:「守本真心,我所心滅。」自然我所心滅了,你還起什麼造作。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51問






問:

什麼是「至善」跟「純善」?跟一般講的「善」差在哪裡?

開示:
至善,「至」就是究竟;「純」就是無雜。
究竟無雜的善法,就是我們淨土宗常講的淨業。
所謂淨業學人,就他的業是淨的。
那什麼叫淨業?
不著有,不著空,這才叫淨業;
不起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無我,也無我所對的,也無眾生和合的,也無相續相,
「壽者相」就是相續相。
了知諸法皆空,這個就是淨業。

那麼為什麼淨土宗叫淨業?
因為在事相上就是要除這些貪瞋癡;

為什麼有「我」?因為有貪瞋癡啊!
「我」的展現在哪裡?就在貪瞋癡上面、自私自利上面。

所以為什麼說用念佛把它除掉。

為什麼會有這個虛妄的我?
因為你不了解「法性真我」。
所以,二乘就墮在「無我」裡面。
大乘知道有真如佛性,所以修的是淨業,這是講「至善」跟「純善」。

那世間的善法在哪裡?
世間有些善人他也可以做到為一個國家,為一個地球的眾生來服務、來奉獻,像德雷莎修女他們這些人,都算世間的善,她算善法做得很好。
你看像德雷莎修女她還是有舍利子,雖然她沒有學佛,她還是有舍利子;所以不能用舍利子來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往生。

有些學淨土宗的人認為:燒出舍利子來就等於是往生了;那不一定。
所謂「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他有沒有信願?你看,不要說德雷莎修女,還有印度當時候其他的一些外道,燒出來也是有舍利子。所以不能用舍利子去判斷有沒有往生,要看看他有沒有正知正見,佛門首重知見。

那也有一些人他修善是為了有所求,那不管他在世間善法做到無所求,或是你世間善法有所求,都還是不離那個「我」;因為他沒有透過大乘佛法的熏習,所以不解心性,他仍舊是那個「我」在做。
雖然做得很好,已經算是具大福德,注意,我是用「福德」這兩個字,他具大福德;但那畢竟是不能出三界。

所以說純淨純善的這個善法、這淨業,它是能出三界六道輪迴。
世間善法跟出輪迴沒有什麼太大關係,就像你孝順父母,這是善良的沒有錯,是人基本的善良;但是跟你能不能往生淨土沒有什麼太大關係,往生淨土是你有信願。所以有人說:我只要孝順父母、把家庭照顧好,我再念佛就能往生,這個話講得不正確。因為往生與否是看你信願有無,你說你只想把家庭照顧好,只想照顧你一家,你這個心就罣礙在家裡了,成「執著波羅蜜」,執著到極處了,你怎麼去得了?你這叫「抱樁搖櫓」的心態,你放不下。你對家庭要很隨緣,要很看得開,這才對。

所以這世間的善跟佛法的善,它是兩樣的,是不同的。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50問





問:

為什麼心能轉境界?


開示:

因為境界是心所現。
心為什麼能轉境界?
境界是心所現,像你家裡的裝潢、裝飾,就是你心裡面的展現。你覺得你想要什麼風格,你今天的打扮、你今天的穿著,就是你心所現,所謂「心所現」它不是說不用透過手腳能憑空出來。也可以透過手腳,也可以不用透過。

就像你作夢,你的手腳並沒有在動,你並沒有去做了什麼事情,你只是躺在床上作夢,但是裡面的境界、氣味,什麼都是真實的,你看你心裡面,這個夢境哪來?是心所現。所以說心能轉境界。識了虛妄的時候,這夢境就沒有了,所以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說「心能轉境」,是心在轉境界。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49問



問:
大乘淨土宗的持名念佛與其他大乘宗派的「念佛」或小乘所謂的「念佛」,這當中有什麼不同?

開示:
這個用蕅益大師在《楞嚴文句》裡面講的,念佛有:念自佛,念他佛,自他俱念。

淨土宗以外的其他大乘宗派,包括禪宗,都屬於念自佛,也就是念自性佛,同樣都叫「念佛」,他們是念自性佛。

淨土宗有持名:念他佛,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方世界佛;要是了知「全他即自」,這就是「自他俱念」。
就是淨土宗它涵蓋兩種:一個是「念他佛」,一個是「自他俱念」,銷歸他佛為自性佛,這是「自他俱念」,淨土宗是用這兩種。

「念自佛」含攝一切淨土宗以外的法門,禪宗、教下,也就是宗門教下,它都含攝。
所以淨土宗念佛是跟其他大乘宗派的念佛不同。

那小乘呢?
小乘它念佛、念法、念僧,你說它有念佛,它是稱念釋迦牟尼佛。它的念佛、念法、念僧是不離佛法僧,是要覺悟,要正知正見,要清淨和合,他們講的這個念佛、念法、念僧是念它的道理;

那我們淨土宗講的這個持名念佛,它是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有其他的念佛法門,像念藥師佛,修藥師琉璃光如來淨土的也有,他們也算是念佛法門,只是不是淨土法門。所以念佛法門裡面也有修東方淨琉璃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們也算念佛法門,但是我們現在所指的念佛法門,通指的就是淨土宗,淨宗這個是念佛法門。

那跟小乘這當中所謂的念佛不同,大乘知道唯心,小乘不了唯心,這是第一個不同。

再來,大乘知道有他方諸佛,小乘不知道,只知道釋迦牟尼佛。
所以這裡面境界完完全全地不同。

面對煩惱的時候,大乘知道煩惱性空,我的心跟佛原來無二無別,小乘卻不曉得,小乘知道有煩惱,要透過念佛的方式把它除斷,等於把它壓制住,或以「石頭壓草」的方式,以心除心,以法除法。

所以你看,有的人覺得自己在學淨土,實際上用的方式,不是真正大乘,因為你不了解煩惱性空,你不知道,所以你不是真正用大乘的心法在運行。

那麼不了解這有沒有關係呢?
念佛還是可以帶業往生的,用我們淨土宗的方式,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是可以帶業往生,這個沒有問題;雖然你不知道煩惱性空,但是呢,念阿彌陀佛還有帶業往生的這個功能存在。

淨宗講的念佛,它是希望眾生能夠知道自性之佛,這是它希望要求的一個最大利益,要給予眾生最大的利益,像經上講的:「惠予眾生真實之利」,這是大乘淨土宗,所以這裡面會有不一樣。

淨宗的念佛跟大乘通途的念佛,它的歸趣,當然是講明心見性,最主要講明心見性,那麼我們淨土宗,如果這一生不明心,還能夠往生西方,佛會來接,其他宗派雖然也講念佛,但是他是靠自力,自力如果沒見性,那他沒有出三界,還是在三界裡面受生,並沒有出輪迴,所以為什麼會有「隔陰之迷」,這是它的歸趣的不同。

以上是從好多個層面來講其不同,這樣就可以顯示出淨土宗它的殊勝。

歡喜學大乘—流通大乘



今天我們來講第六個「流通大乘」,流通大乘這四個字,就是教我們要流通佛法,流通大乘佛法,不流通邪說,不流通外道以及這世俗的經典,那麼縱然與人談說二乘,也應該會歸大乘,這個就是流通大乘。

流通大乘的方法很多,你可以印佛書跟人家結緣,你可以帶佛書跟人家結緣,隨身帶著佛像、念珠、計數器跟人家結緣,勸人念佛;在生活上,你跟你的同事、朋友在談話的時候,看到有因緣就要趕快把話題帶入佛法,讓他了解大乘佛法,讓他了解佛教,這個就是在生活上流通大乘;還有可以透過網路,可以透過影音,我們來推廣大乘佛法,像我們在做的這個電子書、電子書籤,把一本厚厚的書化整為零,它可以讓你隨身攜帶,這個都是以善巧方便來流通大乘佛法;有人會畫圖、會畫佛像,可以畫佛像跟人家結緣,讓人家知道佛像的莊嚴,有的人會做動畫,有的人會設計程式,你可以設計佛教的遊戲,可以分年齡的,讓這個小孩從小就接觸佛法,你可以畫動畫、畫佛教的故事,讓大家都能夠透過這樣輕鬆的方式,來接觸到佛法,這個都是流通大乘佛法很好的方式。所以我常講的你要用你自己的專長,用你自己的能力,來為大乘佛法付出一份心力,不要只想著我的能力是拿來賺錢的,我賺錢都很累了,哪有這個體力還再來設計、再來為佛教去做這些事情,你這樣想,就沒有真正發心,我們就是看到沒有人做,沒有人在流通大乘佛法,我們才要流通,就是因為我們具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才要來做,你要想到流通大乘捨我其誰,除了我以外,那就沒有人可以做了,所以我一定要做,要是大家都這樣想,那麼大乘佛法就興盛了。大家都肯為大乘佛教去付出一份心力,在在處處言語造作當中,你都能流通大乘佛法,這個是我們佛弟子應該發心,應該想到的事情,也應該去做到的事情。

所以流通大乘佛法對我們來說很重要,你要時時刻刻想著我希望眾生來學佛,希望眾生來學習大乘佛法,希望眾生來念佛,來消除今世乃至累劫以來的這些業障,所以你有慈悲心,你這樣想,你就會去流通大乘佛法,就會去推廣大乘佛法,除了自己做,你也可以隨喜印經、護持大乘正法的道場、護持修學大乘正法的修行人,這個都是幫助正法久住,幫助佛日增輝,我們作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作彌陀的弟子,應該要為佛教盡心盡力,這個才是正確的,把你的我執我見放下,把你世間的那些想法看法統統都放下,那個並不重要,只是妄想而已,你放下這些你來為佛教做,你就得自在,你身上的病自然就沒有了,你要是每天想著自己,每天想著自己的利害得失,你滿身心都是病,你想著自己的利害,想著自己的得失,你處處都生煩惱,所以萬緣放下來為佛教發心,來為佛教做,人家不做我們做,人家做我們讚歎,我們隨喜,我們幫助他,我們成就他,這個都是流通大乘很好的心態,不要爭功諉過,不要拉幫結派,大家是一起在學佛的,大家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要推廣大乘佛法,希望正法久住,希望眾生都能念佛都能學佛,所以佛弟子要團結起來,佛門才不會讓這些外道,或讓邪師給破壞掉,大家要為佛教盡一份心力。

那麼這六個,從愛樂大乘、守護大乘、讚歎大乘、講演大乘、修學大乘到流通大乘,這六個,看似好像有六個,實際上六即是一、一即是六;六非是一、一非是六,所以舉一可以總收,但是又各各不同,全在當人的發心,你若真正發心,你就能夠明了其中的奧義,你就能夠去把它落實出來。所以你把一樣做好,其實你其他的也都做得圓滿了,你其他做圓滿了,這六條你隨舉一條,統統是圓滿的,就像如人食蜜,中邊皆甜,就像大火一樣,無論是邊無論是中,火的中央、火的旁邊,都是熱的,就像大水、大海水,無論是邊,無論是中,無論是一滴,無論是大海,它都是濕潤的。


以上是我們講的歡喜學大乘,你自己歡喜學、勸別人學,那麼則令自他歡喜,則令龍天歡喜,則令一切諸佛如來,一切的諸大菩薩歡喜,這個歡喜能除去自身以及一切眾生無始劫來的宿業,是真正歡喜,不是一般的高興而已,一般的快樂而已,佛法講的歡喜是法喜,所以我們講的歡喜學大乘,把這個科目分為六個,我們來作細部的解釋,希望大家能夠去落實,能夠去做到,常常聽常常想,因為我發現你們如果不聽經,沒有常聽常想,都會忘記,為什麼?因為世間煩惱太重,所以要天天發願、天天聽經、天天熏習佛法,無時無刻都不離佛法、不離佛教,這樣子你修道才會順,你這個道心才會堅固,你才不會被煩惱所蓋覆,當煩惱現前的時候,你就可以把它轉過來,甚至煩惱根本不會現前,為什麼?因為你天天都在佛門佛法當中熏習,在煩惱剛起之時,就已經把它消滅掉了,不用等到後面大風大浪才來想辦法平復。以上歡喜學大乘,我們講了總共有六個科目,希望大家能夠仔細去聽、去做,不要忘記自己是個佛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