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恭祝 文殊菩薩聖誕】文殊只這是 何處覓彌陀

 

文殊菩薩聖誕─農曆四月初四

 




文殊師利菩薩偈

文殊菩薩德難量,久成龍種上法王。

因憐眾生迷自性,特輔釋迦振玄綱。

為七佛師體莫測,作菩薩母用無方。

 常住寂光應眾感,萬川一月影咸彰。


悟顯法師 開示:文殊只這是  何處覓彌陀




再來就是文殊菩薩跟弘廣菩薩,這樣子來為我們做集結。你看看只要大乘經幾乎都有文殊菩薩參加,幾乎都有,所以文殊菩薩智慧第一。

 

 

我們不講文殊,我們就講圓教十地的菩薩就好了,法雲地菩薩他有能力一念頃,遍滿十方法界,到各個諸佛前參學,然後同時通達無量百千阿僧祇陀羅尼門。同時通達,你看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地強,用現在的人講的叫學霸,就是學霸。那麼,文殊菩薩那更是學霸中的學霸,最頂尖的,他是等覺菩薩。等覺菩薩的智慧,十地菩薩不能為比,圓教十地也沒有辦法跟他相比。因為文殊他是三世佛,過去龍種上佛,這是依《首楞嚴三昧經》講的。

 

 

現在,在他方「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未來佛名普現如來。他本身本地就是諸佛如來,所以不會跟你打妄語的。那麼,來我們中國示現,這個在經典上就有記載;釋迦牟尼佛講的,他說文殊菩薩會到中國來示現,他會示現在五頂山。這山頂,我們後來中國人去考察天下的名山,就是在山西的五臺山,確實很多人在那邊見到文殊菩薩。

 

 

你看虛雲老和尚朝五臺的時候,也是見文殊菩薩。杜順和尚的弟子要去五臺朝禮文殊,他跟杜順和尚告假,他就出發了,前往五臺山。結果到五臺山碰到一個人,他問他:「你來這裡幹什麼呀?」他說:「我是來朝見文殊菩薩。」他說:「文殊菩薩去長安教化了。」他這個徒弟嚇一跳,他就回想到,他要出門前,他師父跟他交代說:「遊子漫波波,臺山禮土坡,文殊只這是,何處覓彌陀。」他是聽進去了,可是他不以為意。他後來才想到,原來他師父就是文殊菩薩。

 

 

這個老人也跟他講,因為他問他,他說:「文殊在長安,在哪裡啊?」他說:「就是杜順和尚啊。」所以他才趕緊從五臺山折回,回長安去。但是在路上遇到有一點路況,路況不是很好,慢了幾天,回到長安的時候,杜順和尚已經坐化了。

 

 

所以這個也是文殊菩薩他跟我們中國的緣也是相當地好。在隋唐時期有很多佛菩薩在我們中國示現,包括一些瑞相,這個都有記載的,像地藏菩薩、像虛空藏菩薩這些大菩薩都有來我們中國示現,來教化眾生,所以說中國人是很有福報的,你不用去懷疑說這個佛經,這個大乘是不是什麼假的呀?你不要聽那些人胡說八道,他根本不懂佛法,他也沒有神通,他就是一個肉眼凡夫。他說一般人講的眼見為憑,你眼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現在的人說有圖有真相,有影片有真相,圖片真的是真相嗎?影片真的是真相嗎?那當然要有智慧去判斷。

 

 

我們可以肯定的,我們中國歷朝歷代都有大修行人,都有這些佛菩薩祖師再來,都勸我們學大乘佛法,這個就完全沒有問題。所以說十方諸佛皆同一道,「諸佛遣使亦復如是」。

悟顯法師  大乘妙法蓮華經 見寶塔品十一 6集  (精彩節錄)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華嚴經感應傳白話故事 ─ 惠炬法師 (4)

 


華嚴經感應傳白話故事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大乘定香精舍義工白話翻譯......

【原文】

第四篇

北齊惠炬法師。幼而厭俗。長業華嚴。十五六年。於道場中。六時禮旋。晝夜誦持。初無懈歇。於寐夢中見一童子。自稱善財。告惠炬言。師既能研精華嚴。欲究佛境。明日向南來。與師聰明藥。令師得悟經旨。惠炬明朝具陳諸僧。遂香湯洗浴。身服淨衣。手執香爐。歸命三寶。願所尋求。必獲如夢。即與童子南行。心口專志。恆念文殊。緣路數里。忽見一池。方圓半里。雜花匝岸有菖蒲。意菖蒲是聰明藥。爰命從童入水採之。忽獲一根大如車軸。歸寺丸合。纔服棗許。使覺輕安神爽。日誦萬言。因獲精解華嚴。造此經疏十餘卷。講經五十遍。

 

【白話參考】

第四篇

北齊惠炬法師,幼而厭俗,專攻華嚴十五六年。於道場中六時禮佛,晝夜誦持初無懈歇。於寐夢中見一童子自稱善財,告惠炬言:師既能研精華嚴,欲究佛境,明日向南來與師聰明藥,令師得悟經旨。惠炬明朝具陳諸僧。遂香湯洗浴,身穿淨衣,手執香爐,歸命三寶,願所尋求,必獲如夢。即與童子南行,心口專志,恆念文殊,沿路行走數里,忽見一池,方圓半里。池邊雜花中有菖蒲,意菖蒲是聰明藥,令隨童入水採之,忽獲一根大如車軸,歸寺做成丸藥服之,纔服些許,即覺輕安神爽。日誦萬言。因獲精解華嚴。造此經疏十餘卷。講經五十遍。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悟顯法師 開示: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悟顯法師開示: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諸位同修大家好。

我們今天來講學佛人學了一段日子,我看到也是一般學佛人的感受,有些學了一段時間的,他覺得說佛門好像每天就是除了做法會之外,還是做法會,難道學佛就只有做法會嗎?做法會這只是超度的一種儀式,真正能不能超度得走,就是所謂超不超得走?有沒有效?那還另外再談。

 

學佛目的是為了什麼?學佛的目的就是我們講的解脫煩惱、了脫生死。生死是很大的一個問題,也是一個包羅萬象的事情。為什麼說包羅萬象?你看人每天都在生死當中,朝生暮死,念頭生起滅去就是一個生死;一個新陳代謝,就是一個生死。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這些礦物有成住壞空,這都是生死。佛教我們了脫生死,這就是一件我們學佛人要做的事情,所以從心地上下手去轉變,佛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才是真正學佛的目的,見性才算是見佛,才算是成佛。

 

如果沒有見性,你修學什麼法門都不算是有什麼成就的,成就都很小,或是很有限,所以達摩大師講的沒有錯,「成佛須是見性」,學佛也是需要見性,念佛也是要見性,都一樣的。念佛為什麼能成佛?因為見性才能成佛,所以叫念佛成佛。因為眾生沒有辦法直下見性,所以先教念佛法門,等到見佛的時候,一定就見到心性,所以心空寂清淨了,佛就現前,因為業障消了,雜染就沒有了。所以這就是我們學佛的目的,也是你往生淨土的目的地。

 

學佛不是只有在那裡做法會,在佛門裡面搞一些活動,不是的。學佛是了脫生死的,做法會只是一個小小的活動而已,它並不是我們學佛的主流,不是主軸。如果佛教偏離了佛教的主軸,就像一間學校偏離了它教育的目的,佛法教了脫生死,學校教世間的學問,一些工業的常識知識、商業的知識,甚至有一些道德的課程來教你怎麼做人、怎麼經商。那麼佛教它是了生脫死的,世間學校是教學生的,如果一間學校偏離了教育的主軸,他跑去每天就是在辦園遊會,每天搞一些不相干的事情,這個叫什麼?叫不務正業。佛法也是這個樣子,一間道場目的是什麼?目的是要修行的、了脫生死的。大家在這裡用功,集合在這裡用功,了脫生死,大家有固定的功課,也可以有自己的功課,有固定學習的時間,也有自己學習的時間,是這樣子的。如果你偏離了主軸,變成道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做法會以外,或是就是在準備做法會,那你就糟糕了!這就不是我們學佛的目的。

 

學佛是要有正信的,要有正知正見的,不可以迷信,不可以依人不依法,要依法不依人,依佛陀的教法,不是依個人的言論或是個人的思想,這終究是不可靠的,即使大菩薩再來,他也必然是依法不依人,所以這都是我們學佛很重要需要關注的一個地方。

 

你要去一個道場,那個道場裡面天天都是在做法會,或是在準備做法會,這個地方的道就沒有了。所以你看有些人誤以為學佛,佛教就是給人家超度的,實際上不是,超度都是我們講的附帶的,為什麼他能超度?是因為他平常有在修行,透過讀經念佛這個功德來迴向,這個法會的儀式來迴向給亡者,這是他其中利益眾生的一件事情,並不是學佛的主軸,學佛的主軸就是解脫煩惱,了脫生死,然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就是學佛重點。

 

所有宗派都一樣,禪、教、律、密、淨都不會離開這個綱領,你不管是什麼上師活佛,密宗的,還有淨宗的,顯教密教都一樣,它都不會離開我剛剛講的主軸,離開了這個就沒有道。如果變成只是在做法會的話,做法會那個就像我們講的開園遊會一樣,就是一個可做、可不做的,為什麼?因為真的有德行的人,你看像龍褲國師,他需要做法會嗎?

 

龍褲國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龍褲國師的道場在哪裡?在我們臺灣省的對面,就是福建泉州的承天禪寺,承天禪寺有一個飛來塔,就是他當時候從空中飛過來的,就是運過來的,那個時候他到京裡去,皇家在明朝的時候,他去跟皇帝結了這個緣,龍褲國師的道場,除了出龍褲國師,專念阿彌陀佛以外,還有出了一位也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就是廣欽老和尚。所以臺灣省的承天禪寺它的根在哪?就是在泉州,臺灣的佛教發展源自於大陸,我們就是中國佛教。我們佛教的主流就是修行,不是在搞法會,也不是在搞園遊會的,也不是在做義賣,也不是在開醫院的,這都是次之。

 

有人說你們這樣是不是很自私,怎麼會很自私呢?一個學生在讀書,你不會說學生自私,是不是?你們會說學生在讀書是一種自私嗎?你家的孩子在讀書,還在就學,他是自私嗎?他不自私的,他是為了學到更好的學業,具足充實的能力,將來利益社會,現在人都不談利益社會了,將來賺錢能養家吧,至少是這樣吧。那佛門的修行,出家人也是這樣,他們會不會做好事?會做,但是他就是兼著做;學生會不會做公益慈善?也會,但是如果一個學校學生每天都在做公益慈善,比如說都在照顧流浪狗、照顧貧窮的人,這個學校就走錯邊,就不是學校,就變慈善團體了。所以學校的目的是要教育,學佛道場的目的是要修行,這才是學佛人主要的內容。與此相反的那就不叫學佛,你偏離過多,離開了主題,那就不對了。

 

大家要知道學佛是要了生死的,也要告訴大家、要告訴周邊的人,學佛是解脫煩惱的,能夠安定你的心的,能夠讓更多的人從貪瞋癡慢當中,從煩惱當中、痛苦當中解脫出來,這就是學佛。

 

所以學佛不是只有在做法會,學佛不是只有在搞世間的慈善,那都是佛法裡面一點點小小的活動,如果把這些活動當成是佛法的主軸,當成是道場很重要的事情,你就搞錯了,道場很重要的事情是修行,不是做法會,所以為什麼來果禪師講說做法會最後還會破壞佛教。老禪師很嚴格,講得很有道理,來果禪師就是當時候揚州高旻寺的住持,這是我們中國很有名的寺院,而來果禪師本身也是近代禪宗泰斗,很受人尊崇的。他這個道場,從他立道場的規矩都沒有在做法會的,都是在修行的,揚州的寺院相當地用功,相當地有道氣,這寺院到現在都還在,所以說佛法的主軸就是修行,這個一定要知道,不要讓人家誤會,人家要是誤會,你要跟他講,做法會做慈善,不是佛法主流,主流是修行。

 

如果你在的道場是本末倒置的地方怎麼辦?你就趕緊換了,那個地方再待下去,你佛都不用學了。當然這些人會有很多的理由,也是慈悲心利益眾生,說實話你一個學生,那就像一個小孩你都不會爬,你就想要站起來跟人家賽跑,你最後一定是要栽跟頭的,最後一定是跌跌撞撞,就像修行一樣,你要是不會修行、不會用功,一下就搞很多活動、搞很多事情,最後你就沒有辦法修行,最後你的道心就沒了,了生死的最終目的你就達不到了,所以要清楚。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立夏】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當中的「厭女轉男願」及「國無女人願」不是歧視,而是佛針對女眾的大悲願

 



【立夏】 202455日  農曆三月廿七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立夏清和念佛忙。彌陀句句自承當。
一年瑞氣從今去。九十春光隔歲彰。
東土國中時有變。西方蓮界壽無量。
始知妄念輪迴苦。誓願今生歸故鄉。






悟顯法師 開示: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當中的「厭女轉男願」及「國無女人願」不是歧視,而是佛針對女眾的大悲願

 

 

現在的人他什麼都想簡單,其實往往自己沒有辦法增進,沒有辦法深入經藏。很多人的思維他都用這個外國人那一套思維。你看為什麼有些人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裡面:「厭女轉男願」跟「國無女人願」說是歧視,明明佛菩薩發大好心,救度一切苦難眾生,怎麼會被你講成被你理解成歧視女眾呢。

 

這就是在講當時候,這些女眾有這麼多的苦惱,很多女人就想著我要是一個男的就好了,甚至有的父親看自己女兒很優秀。也會感嘆說你要是個男兒身就好了,當時候時代是這樣子,這是講當時候,即使在現代也有人有這樣的感嘆啊,也有人有這樣的願心不想當女子,也不是說每一個人都甘願當女子。

 

那「厭女轉男」為什麼特別講女眾,這個娑婆世界普遍到現在都還是這樣,女眾是特別辛苦的。你看在國外也是一樣,美國一樣的,這個女子生產都沒有產假,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受到歧視的問題。工作歧視、生活上的歧視,日本也是一樣,韓國也是一樣,像一些比較落後的國家,那就不用說了,說實話還是我們中國稍微好一點,但是有些人還有固有的一些觀念,還有緣好不好的問題,所以有時候也會有喜歡或是討厭,所以這種種苦難在眾生身上發生,而佛見到眾生有這些苦難,他就是要幫助這些苦難的眾生。

 

但是你看經典,你用外國人那種思維,或是用那種對立性的思維,他們那個思維你不要學,很多時候都解決不了問題,你看美國他連自己國內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他們的人對自己的這套思維方式,這套行為方式也都非常失望,所以你不可用那套東西來看我們中國的文化,也不能看我們中國佛教。

 

你要知道佛心平等,無處不是慈悲眾生,無處都是在慈悲眾生,所謂「佛心無處不慈悲」。佛要利益女眾,就特別講女眾,那反過來看男眾也沒有,所以特別關照比較辛苦的眾生,就像父母一樣,他對子女都是平等的,但是為什麼有時候,你會感覺說你爸媽有點偏心,其實是他偏愛的某一個小孩,因為他某部分確實比較弱,擔心他出去可能會吃虧,所以會特別關照他,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也是這個樣子,等視眾生猶如赤子,猶如自己的小孩,猶如獨子一樣,所以就會特別針對某一些苦難的眾生,他是有發這樣的願。

 

所以四十八願裡面,願願這裡都顯示出無量清淨平等覺。「無量」就表示不可限量,依心性而發;「清淨」就是沒有自己的愛欲,眾生需要什麼,我就怎麼樣去幫他,佛心是清淨的,沒有目的的,沒有我相,也沒有四相,平等地覺悟眾生、平等地幫助眾生,無論你是男女、你是黃門、你是淫男淫女、你是非男非女、但解法師語,皆得成佛,這是大乘佛法,小乘也沒有啊,小乘沒有,包括佛門的「八敬法」都是針對女眾特有的一些問題,所以你要用外國那一套意識形態化的這種思維,來看我們中國的佛教,看我們中國的經典,你可能會看錯,甚至你會謗佛,你有天大的過失。

 

人家發這麼好的心要來救度眾生,卻受你無知的曲解,這個是不好的。所以你不要用外國人那一套,你就要想到當時候是不是有這個苦難。就像藥師佛特別針對貧窮疾病的這一類眾生;地藏菩薩特別針對惡道的眾生。你不能說地藏菩薩偏心,沒有針對人道或是天道;還有好多人都不是生病的人,那你總不能說藥師佛偏心。所以你帶有這種對待心,這種對立思維的。你終究是看錯佛經,錯解如來真實義,不光錯解一尊如來,一尊阿彌陀佛的真實義,是錯解諸佛真實義,每一尊佛你都會錯解。為什麼?因為你的心是妄想分別執著在看佛經。所以說《圓覺經》上講的,你以世間的妄想語言分別,你要來入佛知見,沒有辦法契入如來的智海,沒有辦法契入。

 

我們這裡講成佛,就是祖師教給我們的佛教的一個思維,佛教跟我們講的一個道理。你如果用凡夫的道理來思維,那就是有所得、有所成;無所得,就是無所得、無所成,兩個是對立的,有無是對立的,他這裡剛好把有無給泯掉了。有中可以說無,無中可以顯有。有不礙無,無不礙有,有成跟無成,實際上是一如的。有成就是你有修行來成佛;無成就是本自圓成,所以說無成無所成,兩個沒有障礙。

 

佛接引眾生、度化眾生,跟自己成菩提沒有障礙;眾生成佛跟佛接引也沒有障礙。雖然圓融無礙,可是又不失佛跟眾生的這個位子,這就是大乘佛法極高度的一個智慧。所以你不能用凡夫這個輪迴心,若以輪迴心,產生輪迴的知見,但至輪迴際,不能如佛海。沒有辦法契入如來的智慧。所以你看四十八願的時候,你不要以為是一種歧視,實際上不是。


悟顯法師  彌陀要解 講座 第106集  (精彩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