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印光大師法語】31

 



勸注重因果

明因果之理

印光大師 開示:

◎因果者,聖人治天下,佛度眾生之大權也。約佛法論,從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約世法論,何獨不然。故孔子之讚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夫積善、積不善,因也。餘慶、餘殃,則果矣。


又既有餘慶餘殃,豈無本慶本殃。本慶本殃,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當大於餘慶餘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凡夫不得而見,何可認之為無乎。


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洪範乃大禹所著,箕子以陳於武王者,末後五福六極之說,發明三世因果之義,極其確切。


宋儒謂: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乃為騙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據,實無其事。斷以人死之後,形既朽滅,神亦飄散。縱有剉斫舂磨,將何所施。神已散矣,令誰受生。在彼斷其必無因果,而春秋傳、史漢中,每有冤殺者作祟,蒙恩者報德,種種事實,悉是前賢為佛教預為騙人之據乎。既無因果,無有後世。則堯桀同歸於盡,誰肯孳孳修持,以求身後之虛名乎。以實我已無,虛名何用。由茲善無以勸,惡無以懲。

(續)標本同治錄序......恭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https://mdxv1blogger.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62.html

金剛經一問

 



金剛經一問

悟顯法師 開示

 

有同修問師父:

師父開示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第一個法是世間法,第二個是出世間法。

 

弟子的理解,第一個法是指非世間法,第二個是指世間法。

 

悟顯法師回答:

 

所謂法者,就是法相,非法者就是非法相,所以說第一個法是指世間一切法,非法相者即是,能非一切法者,泛指一切出世間法。

 

如果經教來說,即是人法二空,所謂人空者就是人我執空,即是妄認一切色空諸法中有個我來主宰控制,楞嚴經所説動靜二相了然不生,這個就是破人空,不隨世俗流,漸增至聞所聞盡,則根塵俱泯,人空斷除。這個是所謂法尚應捨。

 

之後再除法空,根塵雙泯就是盡聞不住,泯空觀智,而亦不住盡聞之覺,更增觀行覺於所之覺也空,所覺就是根塵,能覺的就是空觀智,所以叫覺所覺空,這個空觀智就泯掉了。

 

再遣重空(重空,就是能空所空,此二空皆遣除,重者二也。),空觀智到了極圓之處,所以說空覺極圓,則空所空之空也消滅,所以叫空所空滅,如此則法空除矣,這個就是金剛經上說的何況非法。

 

再來則俱空不生,生滅滅矣,寂滅現前,真心顯露。

 

這個道理講起來是一大篇,所以我就簡單講,世間法,出世間法。

 

然不必做定解,因為大乘入楞伽經,有不同的解釋。

 

大乘入楞伽經說:楞伽王!何者是法?所謂二乘及諸外道,虛妄分別說有實等為諸法因,如是等法應捨應離,不應於中分別取相。見自心法性則無執著,瓶等諸物凡愚所取本無有體,諸觀行人以毗缽舍那如實觀察,名捨諸法。楞伽王!何者是非法?所謂諸法無性無相永離分別,如實見者,若有若無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捨非法。復有非法,所謂兔角、石女兒等,皆無性相不可分別,但隨世俗說有名字,非如瓶等而可取著,以彼非是識之所取,如是分別亦應捨離,是名捨法及捨非法。

 

所以說不必定解,第一個法字,一定是出世間,或是世間法,非法一定是,世間法或是出世間法。

 

我這裡說,不做定解,是教廣解義趣,但是要不離實相法印,不是有無不定之解,有無不定,則因果顛倒,諸法實相道理錯亂,亂解一通,這個就叫邪見。要知道離開諸法實相的義趣就是邪見,就不是佛法了。

 

同樣的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是一樣,眾生本具佛性,就像經文上說的:如母憶子,但是眾生背覺合塵,就是經文中所說: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今天眾生成佛之因緣成熟,發願返妄歸真,就如同子憶母之時,如是則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就是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說不相違遠,故而: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此則天真本然之事。

 

 

所以大勢至菩薩,教我們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遣除種種煩惱,就像耳根圓通章所說的,我們這邊把兩個章節會通來解,初於念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滅二相,了然不生。這個是妄念消亡了,再來,如是漸增。念所念盡,這個就根塵俱泯了,人空就破了。

 

再進破法空,所謂,念盡不住。覺所覺空。雖根塵雙泯亦不住於根塵雙泯之覺,再更為增進深入,遣除觀智,所以說覺所覺空,就是覺於所覺之覺也空,再繼續深入,空覺極圓。空所空滅。就是能空之觀智到了極圓之處,則重空亦遣,就是能空所之空也任運滅除,所以叫做空所空滅,到此則法空也破了。

 

生滅既滅。則寂滅之心現前。同樣的大勢至菩薩也能發大悲心廣度眾生,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同樣有三十二應入國土身,十四種施無畏力。

 

所以念佛圓通章說:今於此界接引念佛之人歸於西方極樂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這是你們看耳根圓通章,也要能夠會通念佛圓通章,這樣才知道淨宗修行之路,這兩位菩薩都是極樂世界的大菩薩,在楞嚴會上前後呼應,為我們廣宣正法,令我們悟入佛知佛見。


【霜降】積累功德最快的方法

 



【霜降】 202010月23日  農曆九月初七

霜降持名萬事休。光陰迅速又殘秋。

金風吹落梧桐葉。寒月照空露地牛。

當體廓開天地靜。靈機透脫不須求。

微塵剝破彌陀現。始到蓮邦彼岸頭。


積累功德最快的方法

悟顯法師 開示:


念佛是自度度他,自己業障消了,自己成就了,可以度化眾生。自己在修行過程中,同時又能影響眾生,你影響的眾生,這個眾生又再影響眾生,這功德都還攝歸在你自己身上。所以為什麼我說你要去推廣佛法,這功德它是重重無盡的。


你去推廣佛法,這是你在做的第一重的功德;那麼這些人聽聞佛法以後,又跟人家再推廣,那這個就是你的第二重功德,為什麼?這個在《華嚴經》裡面才有講到的,我就簡單介紹一下,簡單講給你們聽。


那麼這第二重,也就是說間接因為你的關係學到佛的人,那這功德也都是屬於你的。他再往外推,人家再看到他修行,這功德就重重無盡,從你自己開始做起。所以為什麼說,學大乘成就很快,功德累積大。


他去推廣,推廣的人修學了、信受了,人家又看到他,也能信受,這個功德跟你有絕對的關係。


很簡單地,現在的人大多數都有金錢的概念、股票的概念,你的股票產生了股子股孫,我們這裡是這樣講的;那麼它又能夠再幫你生出更多的利息。同樣地,你修的這個功德,你去幫助人家學佛,這個人學了佛以後,他又影響著別人,那這個功德跟你有絕對的關係,也都算到你的身上。


這個人去推廣,他有沒有功德?也有,對他來說再往外推廣他是第一重,對你來說你是第二重,如是漸增,至百至千至千萬。所以說功德重重無盡,一重又一重,這樣累積功德是最快的。


所以我說推廣佛法,你們想要積累大功德大福報,這樣子積累,這個是提倡救世之行。這個救世,不是只有救死扶傷,不是只有做這些世間的慈善;世間的慈善一定要做,但是佛門講的正行一定是修行,修行為主。


悟顯法師: 無量壽經講座第293集  精彩節錄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印光大師法語】30

 



勸注重因果

示戒殺之要

印光大師 開示:

 ◎人唯不知設身反觀,故以極慘極苦之事,加諸物而中心歡悅,謂為有福。而不知其宿世所培之福壽,因茲漸漸消滅。未來所受之苦毒,生生了無已時。倘於殺生食肉時,一思及此,縱有以殺身見逼,令其殺生食肉者,亦有所不敢也。


(三)勸戒殺放生文序......恭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https://mdxv1blogger.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62.html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福到了......【悟顯法師法語】

 




【悟顯法師法語】

讚歎大乘,就是用身語意這三業,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來讚詠大乘佛法。


2020年10月20日 星期二

【印光大師法語】29

 



勸注重因果

示戒殺之要

印光大師 開示: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

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為六齋。

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為十齋。

遇月小,即儘前一日持之。

又正月,五月,九月,為三齋月。宜持長素,作諸功德。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雖未斷葷,宜買現肉,勿在家中殺生。以家中常願吉祥,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殺場,乃怨鬼聚會之處,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殺生也。


(續)一函遍覆......恭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https://mdxv1blogger.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62.html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福到了......【悟顯法師法語】

 



【悟顯法師法語】

要做一個善學的修行人,要真正肯學、肯轉,佛力自然加持。其實佛力加持你,就是你能夠落實佛法,這就是佛力加持。


晝夜攝心常在禪

 


晝夜攝心常在禪

悟顯法師    開示

很恭喜你們受戒回來,在菩提道上又能夠再往前邁進。《無量義經》上大莊嚴菩薩稱讚釋迦牟尼佛「因地」的功德,他講到「奉持諸佛清淨戒。乃至失命不毀傷。若人刀杖來加害。惡口罵辱終不瞋。歷劫挫身不倦惰。晝夜攝心常在禪。遍學一切眾道法。智慧深入眾生根。」這是講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行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那麼受戒要能夠做到菩薩戒裡面所教導的、所要求的,你的心態就是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奉持諸佛清淨戒」,願意持守,這就是持戒波羅蜜,「乃至失命不毀傷」,一直到你往生,你都不要退菩薩心、菩薩願,無有絲毫毀犯或是後悔,要堅持下去。佛在《地藏經》上講的,這個世間的眾生,造惡者多、造善者少,「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所以你自己就要有堅固的道心,有無上的願力,能夠堅持淨戒,乃至失命不毀傷,縱然你往生,你要斷命了,也絕對不忘失佛陀的教誡。

 

你在修行過程中,人家會找你麻煩,惡口罵你,刀杖加害,你都要能夠不起絲毫的瞋心,要知道這個就是你過去生的冤業,現在在消。你過去生障人家修行,現在人家障你;你過去生嘲笑修行人,現在人家嘲笑你,你能夠這樣存心,業障自然就消掉,不起熱惱心。所以說「若人刀杖來加害。惡口罵辱終不瞋。歷劫挫身不倦惰。」這身心不廢失,律儀不廢失,菩薩願、菩薩行都能夠長時期用功,縱然是生病了,這個「身」將要壞滅了,也都沒有絲毫懈怠,所以說「歷劫挫身不倦惰。晝夜攝心常在禪。」白天晚上你都能夠心不散亂、意不顛倒,常處在法界定當中。

 



這個「禪」不是一般的四禪八定,釋迦牟尼佛得的禪定,我們稱為「首楞嚴大定」,或叫「無量義處三昧」。《無量義經》上面講的,就是講佛入無量義處三昧,這無量義即是實相,實相體空寂,所以故名為「大寂定」。知一切法空,心不動亂,所以說「晝夜攝心常在禪」,有了功夫,接觸一切萬緣,「遍學一切眾道法」,學一切佛法、一切利益眾生的法接引眾生,方便令眾生能夠開悟實相,所謂「智慧深入眾生根」,以菩薩的後得智,了知眾生的根欲,然後令眾生能夠悟入佛之知見,這個叫做「般若波羅蜜」,這「利他」,對於眾生如此、對自己也是如此,將此功德迴向西方極樂世界,這功德才圓滿。

 

所以你看普賢行,你們受戒的這個殊勝功德,無邊勝福都應當迴向,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速往無量光佛剎,把你所發的願,把你所持戒的清淨,把你修的布施,通通都把它迴向求生淨土,這就很圓滿了。不要想到說求生淨土就是死亡,求生就是無生,生淨土者生而無生,因為「心淨則國土淨」,不光十萬億個國土外,有個淨土給你生,而且十萬億都是你心所現,所以叫「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所以我們受了菩薩戒,應當要學釋迦牟尼佛因地的發心,能夠發長遠心、發堅固心、不退心,能夠來行持佛法,能夠把自己的煩惱都布施掉。實際上,你去受戒這就已經先做了「布施波羅蜜」了,你願意把煩惱給布施掉,願意具有如來的德相,具有如來的威儀。

 

我們精舍到現在可以說是百分之九十都受了菩薩戒,還有一些還沒因緣的,你要趕快加油,不要讓這一生空過,學佛人這一生沒有受菩薩戒,你白學了,你這一生非常可惜,千佛大戒你竟然沒受,不是一佛啊,是千佛,這麼殊勝的戒法,能夠讓你永不墮惡道,能夠讓你直趣無上菩提。所以為什麼歷代的祖師大德都勸眾生受戒,受菩薩戒、持菩薩戒,就是因為給眾生種了不退道心的佛種,能夠成一切善、一切功德的佛種,就是在於你能夠發願來受菩薩戒,所以功德殊勝,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測度。

 

近代的佛門,有一些獅子蟲,不如法的出家人,看到人家受戒就害怕,他怕人家過來回頭一看,原來你就是不如法的,他怕他的利養損失了、喪失了,所以他不希望他的徒眾去受戒、不希望他的居士、他的徒弟來持戒,這就是現在不如法的現象,所以他又告訴你受戒會墮落。我看過經典,也看不少經典,我沒有看過受戒會墮落的,只有增進。你受八關齋戒一日一夜,都可以生天,得轉輪王位或是生天,或得天王位,乃至無上菩提,一日一夜而已,這是在事相上的八關齋戒,功德就已經不可思議!何況是大乘菩薩心地戒,那必定成佛。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的「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馬上受戒,馬上得入佛位,你就是觀行即佛,雖不是究竟圓滿,也是表示你在修行的道路上,已經開始在修行,已經知道要做個菩薩,不是要做凡夫。所以為什麼說「受戒」有莫大的功德,生生世世不墮惡道,常生尊貴家,常修梵行,不會退轉,而且能夠得遇大乘佛法。所以你把你受戒的功德迴向求生極樂世界,那確實是生尊貴家,做彌陀弟子,生生世世得遇佛法,你這一生往生淨土,一生以後不復退轉,到極樂世界去長時熏修,而且於一念頃能遍供諸佛,何等的功德,何等的殊勝!不是求人天的小福報。你要是受了戒,去求人天小福,那個沒有用啊,反而還退心,馬上退心,所以說你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乃至聲聞緣覺,唯依最上乘。你發心受菩薩戒就是依最上乘。

 

我們今天用《無量義經》大莊嚴菩薩在讚佛,大莊嚴就是顯示如來因地圓滿莊嚴,所以果地亦復如是。以「因」來讚「果」,因果同時,你因地心能與大莊嚴相應,這大莊嚴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如實際,果地自然成就圓滿大莊嚴。以大莊嚴來行持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你能夠依大莊嚴來行持六度,自然六度皆大莊嚴,你都能夠圓滿不退。

 

以上用《無量義經》來給大眾勉勵一下,很高興你們大家都能夠去受菩薩戒,希望大家能夠依「如來教」而奉行,是依教奉行,「教」就是如來教,不是依哪一個和尚、哪一個法師,那些和尚、法師所說的話,不能稱為教,他自己沒有成就,那不能稱為教。佛菩薩、祖師大德的可以稱為教,所以你看「宗門教下」,「教」就是佛的語言,所以稱為「教」,「教」所說的就是經典,「教」就是指經典,經典就是佛的語言,所以你要依教奉行。「教」裡面有了義、有不了義,要依了義之教而行,最重要的義所詮者,是第一義,第一義者即是智慧、即是般若。所以要依般若不依情識,我們還是結歸在四依法,教你「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那你這一生修行確實不會走偏,不會走錯路。


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觀音三經-電子書




目 錄

華嚴觀自在菩薩章          

耳根圓通章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華嚴觀自在菩薩章

唐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爾時善財童子蒙居士教。隨順思惟。一心正念。入彼菩薩深信解藏。得彼菩薩能隨念力。憶彼諸佛出現次第。見彼諸佛成等正覺。持彼諸佛所有名號。觀彼諸佛所證法門。知彼諸佛具足莊嚴。信彼諸佛所轉法輪。思彼諸佛智光照耀。念彼諸佛平等三昧。解彼諸佛自性清淨。修彼諸佛無分別法。契彼諸佛甚深法印。作彼諸佛不思議業。漸次前行。至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見其西面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蓊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種種名華。周遍嚴飾。觀自在菩薩。於清淨金剛寶葉石上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智慧光明大慈悲法。令其攝受一切眾生。善財見已。歡喜踴躍。於善知識。愛樂尊重。合掌恭敬。目視不瞬。作如是念。善知識者即是如來。善知識者一切法雲。善知識者諸功德藏。善知識者難可值遇。善知識者十力寶因。善知識者無盡智炬。善知識者福德根芽。善知識者一切智門。善知識者智海導師。善知識者集一切智助道之具。作是念已。即便往詣大菩薩所。爾時觀自在菩薩。遙見善財。告言。善哉。善來童子。汝發大乘意。普攝眾生。起正真心。專求佛法。大悲深重。救護一切。住不思議最勝之行。普能拯拔生死輪迴。超過世間無有等比。普賢妙行。相續現前。大願深心圓滿清淨。勤求佛法。悉能領受。積集善根。恆無厭足。順善知識。不違其教。從文殊師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威力。已獲廣大三昧光明。專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見諸佛。生大歡喜。智慧清淨猶如虛空。既自明了。復為他說。安住如來智慧光明。受持修行一切佛法。福智寶藏自然而至。一切智道速得現前。普觀眾生。心無懈倦。大悲堅固。猶若金剛。爾時善財童子詣菩薩所。禮菩薩足。繞無數匝。合掌而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放閻浮檀金妙色光明。起無量色寶焰網雲。及龍自在妙莊嚴雲。以照善財。即舒右手。摩善財頂。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大悲速疾行解脫門。善男子。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攝受調伏。相續不斷。善男子。我恆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諸眾生前。隨所應化而為利益。或以布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攝取眾生。或以利行攝取眾生。或以同事攝取眾生。或現種種微妙色身攝取眾生。或現種種不思議色淨光明網攝取眾生。或以音聲善巧言辭。或以威儀勝妙方便。或為說法。或現神變。令其開悟而得成熟。或為化現種種色相。種種族姓。種種生處。同類之形。與其共居而成熟之。善男子。我修習此大悲行門。願常救護一切眾生。令離諸怖。所謂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離熱惱怖。離猛獸怖。離繫縛怖。離殺害怖。離王官怖。離貧窮怖。離不活怖。離惡名怖。離於死怖。離諸病怖。離懈怠怖。離黑暗怖。離遷移怖。離愛別怖。離怨會怖。離逼迫身怖。離逼迫心怖。離憂悲愁歎怖。離所求不得怖。離大眾威德怖。離流轉惡趣怖。復作是願。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恐怖。滅除障難。正念現前。善男子。我以如是種種方便。令諸眾生離諸怖畏。住於正念。復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轉。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解脫門義。為善財童子而說偈言。

 

善來調伏身心者  稽首讚我而右旋

我常居此寶山中  住大慈悲恆自在

我此所住金剛窟  莊嚴妙色眾摩尼

常以勇猛自在心  坐此寶石蓮華座

天龍及以修羅眾  緊那羅王羅剎等

如是眷屬恆圍繞  我為演說大悲門

汝能發起無等心  為見我故而來此

愛樂至求功德海  禮我雙足功德身

欲於我法學修行  願得普賢真妙行

我是勇猛觀自在  起深清淨大慈悲

普放雲網妙光明  廣博如空極清淨

我垂無垢傭圓臂  百福妙相具莊嚴

摩汝深信善財頂  為汝演說菩提法

佛子應知我所得  一相一味解脫門

名為諸佛大悲雲  秘密智慧莊嚴藏

我為精勤常救護  起諸弘誓攝眾生

憐愍一切如己身  常以普門隨順轉

我於無數眾苦厄  常能救護諸群生

心念禮敬若稱名  一切應時皆解脫

或遭牢獄所禁繫  杻械囚執遇怨家

若能至心稱我名  一切諸苦皆消滅

或犯刑名將就戮  利劍毒箭害其身

稱名應念得加持  弓矢鋒刃無傷害

或有兩競詣王官  諍訟一切諸財寶

彼能至誠稱念我  獲於勝理具名聞

或於內外諸親屬  及諸朋友共為怨

若能至誠稱我名  一切怨家不能害

或在深林險難處  怨賊猛獸欲傷殘

若能至心稱我名  惡心自息無能害

或有怨家懷忿毒  推落險峻大高山

若能至心稱我名  安處虛空無損壞

或有怨家懷忿毒  推落深流及火坑

若能至心稱我名  一切水火無能害

若有眾生遭厄難  種種苦具逼其身

若能至心稱我名  一切解脫無憂怖

或為他人所欺謗  常思過失以相仇

若能至心稱我名  如是怨嫌自休息

或遭鬼魅諸毒害  身心狂亂無所知

若能至心稱我名  彼皆消滅無諸患

或被毒龍諸鬼眾  一切怨怖奪其心

若能至誠稱我名  乃至夢中皆不見

若有諸根所殘缺  願得端嚴相好身

若能至誠稱我名  一切所願皆圓滿

若有願於父母所  承順顏色志無違

歡榮富樂保安寧  珍寶伏藏恆無盡

內外宗族常和合  一切怨隙不來侵

若能至誠稱我名  一切所願皆圓滿

若人願此命終後  不受三塗八難身

恆處人天善趣中  常行清淨菩提道

有願捨身生淨土  普現一切諸佛前

普於十方佛剎中  常為清淨勝薩埵

普見十方一切佛  及聞諸佛說法音

若能至誠稱我名  一切所願皆圓滿

或在危厄多憂怖  日夜六時稱我名

我時現住彼人前  為作最勝歸依處

彼當生我淨佛剎  與我同修菩薩行

由我大悲觀自在  令其一切皆成就

或清淨心興供養  或獻寶蓋或燒香

或以妙華散我身  當生我剎為應供

或生濁劫無慈愍  貪瞋惡業之所纏

種種眾苦極堅牢  百千繫縛恆無斷

彼為一切所逼迫  讚歎稱揚念我名

由我大悲觀自在  令諸惑業皆消滅

或有眾生臨命終  死相現前諸惡色

見彼種種色相已  令心惶怖無所依

若能至誠稱我名  彼諸惡相皆消滅

由我大悲觀自在  令生天人善道中

此皆我昔所修行  願度無量群生眾

勇猛精勤無退轉  令其所作皆成就

若有如應觀我身  令其應念咸皆見

或有樂聞我說法  令聞妙法量無邊

一切世界諸群生  心行差別無央數

我以種種方便力  令其聞見皆調伏

我得大悲解脫門  諸佛證我已修學

其餘無量功德海  非我智慧所能知

善財汝於十方界  普事一切善知識

專意修行無懈心  聽受佛法無厭足

若能聞法無厭足  則能普見一切佛

云何見佛志無厭  由聽妙法無厭足

 

爾時觀自在菩薩說此偈已。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大悲速疾行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已淨普賢一切願。已住普賢一切行。常行一切諸善法。常入一切諸三昧。常住一切無邊劫。常詣一切無邊剎。常觀一切諸如來。常聞一切三世法。常息一切眾生惡。常長一切眾生善。常絕眾生生死流。常入如來正法流。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爾時善財童子。聞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說此大悲清淨偈已。歡喜踴躍。充遍其身。生愛敬心。增信樂心。發清淨心。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禮菩薩足。長跪合掌。於菩薩前。瞻仰一心。以偈讚曰。

 

天人大眾阿修羅  及與一切諸菩薩

以妙言音共稱讚  大聖智慧深如海

能於一切眾生中  平等大悲同一味

一智同緣普救護  種種苦難皆消滅

菩薩最勝神通力  反覆大地不為難

又能乾竭於大海  令大山王咸震動

聖者菩薩大名聞  號曰大悲觀自在

云何我以微劣智  於仁勝德能稱讚

我聞聖者諸功德  無斷無盡大悲門

因是發起清淨心  生我智慧辯才力

我今處於大眾會  以大勇猛而觀察

稱揚讚歎妙莊嚴  恭敬至誠無懈倦

如大梵王居梵眾  映蔽一切諸梵天

菩薩吉祥妙色身  處於眾會無倫匹

菩薩顧視同牛王  妙色融朗如金聚

具足廣大菩提願  普利一切諸天人

種種華鬘以嚴飾  頂上真金妙寶冠

光明淨妙過諸天  威德尊嚴超世主

圓光狀彼流虹繞  外相明如淨月輪

頂相豐起若須彌  端嚴正坐如初日

腰繫金絛色微妙  現殊勝相放光明

伊尼鹿皮作下裙  能令見者生歡喜

妙身種種莊嚴相  眾寶所集如山王

腰垂上妙清淨衣  如雲普現無邊色

真珠三道為交絡  猶如世主妙嚴身

恆放淨光普照明  亦如朗日遊空界

身色淨妙若金山  又如瞻博迦華聚

以白瓔珞為嚴飾  如白龍王環繞身

世主手執妙蓮華  色如上妙真金聚

毗琉璃寶以為莖  大慈威力令開發

出過天人之所有  普放光明猶日輪

顯現如在妙高山  香氣普熏於一切

於諸惡鬼部多等  黑蛇醉象及師子

癡火毒害蔽慈心  及餘種種諸危難

重苦繫縛所傷迫  一切恐怖無依怙

世主一味大悲心  平等救彼眾生類

妙寶葉石為勝座  無等蓮華之所持

百千妙福之所成  眾妙蓮華所圍繞

極妙身光清淨色  從真勝義而成就

諸天種種上妙供  咸共讚歎仁功德

於尊能發清淨意  速離一切憂怖心

眷屬快樂共歡娛  一切妙果皆圓滿

大海龍王住自宮  及餘居處諸龍眾

常懼妙翅大鳥王  搏撮傷殘受諸苦

或有眾生入大海  遇風鼓浪如雪山

若遭摩竭欲來吞  恐怖驚惶無所救

或遇醉象而奔逐  種種厄難之所纏

至心憶念大悲尊  如是一切無憂怖

大石山王有洞窟  其窟幽深極可畏

有犯王法鎖其身  種種繫縛投於彼

彼諸苦惱眾生等  至心憶念大悲尊

枷鎖解脫苦消除  一切無憂安穩樂

仁以大悲清淨手  攝取憶念諸眾生

令於一切厄難中  獲得無憂安穩樂

我今讚歎人天主  最勝威德大仙王

三毒翳障盡消除  福智無涯如大海

調伏眾生無懈倦  利樂平等無怨親

願於菩薩妙金山  一切勝福皆成就

普於十方諸世界  息滅眾生邪見心

速獲如來無上身  普願眾生咸證得

 

爾時有一菩薩。名正性無異行。從於東方上虛空中。來至此世界輪圍山頂。以足按地。時此世界六種震動。變成無數雜寶莊嚴。復於其身。放大光明。映蔽一切釋梵護世天龍八部。日月星電。所有光明。皆如聚墨。其光普照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及餘一切苦惱眾生。罪垢消除身心清淨。又於一切諸佛剎土。普興一切諸供養雲。普雨一切香華瓔珞衣服幢蓋。如是所有諸莊嚴具。供養於佛。復以神力。隨諸眾生心之所樂。普於一切諸宮殿中而現其身。令其見者皆悉歡喜。然後來詣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所。時觀自在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汝見正性無異行菩薩。來此大會道場中不。善財答言。唯然已見。告言。善男子。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爾時善財童子。於觀自在菩薩所。得甚深智。入大悲門。以甚深心。隨順觀察。心無疲厭。一心頂禮觀自在菩薩足。繞無數匝。敬承其教。辭退而行。

華嚴觀自在菩薩章


耳根圓通章

唐 天竺沙門般剌密帝 譯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世尊。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於彼前。現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於彼前。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於彼前。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於彼前。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於彼前。現四天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於彼前。現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於彼前。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於彼前。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於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於彼前。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於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於彼前。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於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於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於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於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於彼前。現童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於彼前。現童女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於彼前。現藥叉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婆。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婆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緊那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緊那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世尊。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繫枷鎖所不能著。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欲。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淨寶覺。故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眾生。得大自在。二者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皆名我為施無畏者。三者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所遊世界。皆令眾生捨身珍寶。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為第一。世尊。彼佛如來。歎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

耳根圓通章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姚秦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問彼

佛子何因緣  名為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無盡意

汝聽觀音行  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  歷劫不思議

侍多千億佛  發大清淨願

我為汝略說  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

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  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  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  為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  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  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  不能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  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  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  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觀音力  釋然得解脫

咒詛諸毒藥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觀音力  還著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  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  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  疾走無邊方

蚖蛇及蝮蠍  氣毒煙火然

念彼觀音力  尋聲自迴去

雲雷鼓掣電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觀音力  應時得消散

眾生被困厄  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  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  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  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漸悉令滅

真觀清淨觀  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

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暗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  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  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  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  眾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  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  能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視眾生

福聚海無量  是故應頂禮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