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華嚴經感應傳白話故事 ─ 佛馱跋陀羅大師 (3)

 



華嚴經感應傳白話故事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大乘定香精舍義工白話翻譯......

【原文】

第三篇

東晉沙門支法領。幼年出家。心行精志。悲嘆能仁滅後正教淩替。乃往西天詢求聖典。行至于闐。忽遇西來三藏一乘法主佛馱跋陀羅。此云覺賢。釋迦種姓甘露飯王之裔孫也。是大乘三果人。即當第三地菩薩。將華嚴梵本三萬六千餘偈來。若於經中有所不通。即升兜率。請問彌勒世尊。法領哀請三藏慈降震旦流通華嚴。依請而來京師安置。行坐不與凡同。或於窗牖間。出入無礙。同住諸僧。悉皆驚異。咸謂之魔。眾僧遂問三藏曰。法師得過人法耶。三藏對曰。吾今已得。諸師乃集京城僧眾。作法羯磨。而欲檳棄。而三藏遂攝衣缽升空。現諸神變騰身。坐飛南往揚洲。如鳥翔空。舉僧愕悔。不可復追。以義熙十四年三月十四日。於建業謝司空寺。造護淨法堂。翻譯華嚴。當譯經時。堂前忽然化出一池。每日旦有二青衣。從池而出。於經堂中。洒掃研墨給侍。際暮還宿池中。相傳釋云。此經久在龍宮。龍王慶此翻譯故。乃躬自給侍耳。後因改此寺為興嚴寺。同翻譯沙門惠業惠嚴惠觀等。從三藏筆授。昊郡太守孟顗。右衛將軍猪叔度等為檀越。至元熙二年六月十日譯畢。後至大宗永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與梵本再校勘已。宋主請求那跋陀羅三藏講此經。三藏恨以方音未通。不盡經旨。乃入道場請念觀音。未盈七日。遂夢易漢首於梵頭。因即洞解秦言。時號換頭三藏是也。佛馱跋陀羅三藏。初至關中。問鳩摩羅什法師曰。汝所譯經論云何。什曰。法華維摩等經。中十二門等論。三藏曰。如君所譯。未出人度外。何足廣置大名。時關中盛稱三藏。為大論師。他日秦主姚興。請三藏於東宮持論。座下學士三千餘人。釋有生肇融叡等。儒謝靈運費長房等。皆莫敢舉問。什公乃抗聲問曰。君以云何為正見。三藏曰。謂見一切法空。什曰。既空何所見。對曰。見空可非無見。什曰。空可見否。三藏曰。空不可見。什又問。君以云何破色空。三藏曰。色無自體。聚眾微以成色。折色至微。所以色空。什曰。君以折色至微令色空。當云何復破極微空。三藏曰。眾人皆以方分。分之明極微空。吾意不然。什曰。於意云何。三藏曰。由一微故有眾微。由眾微故有一微。微無自性。何折之有。什公聞此。茫然不知是何言說。遂不復問。時眾皆莫達三藏一乘深旨。又宗輔什公乃謂。三藏無答。於是休論。三藏歸院已。生肇寶雲等。又詣問欲決前義云。什公未曉所談。三藏曰。此義難了。吾言甚易。什自懵耳。什後又自問亦如前。答終莫之究。幽貞問。此什公論錄於一乘。有道形沙門。欲同窺一乘之論。俱聞三藏之說故。附出此中。

 

【白話參考】

第三篇

東晉時期的支法領大師,幼年出家,一心行道精進不懈,悲嘆釋迦牟尼佛滅度後正法衰敗,於是前往當時的印度詢求佛教經典,途中至于闐國,突然遇到從當時的印度而來的三藏法師佛馱跋陀羅大師,翻做中文稱為覺賢大師;他是釋迦種姓甘露飯王的後代子孫,並已修證大乘三果,也就是第三地菩薩,帶著的《華嚴經》梵文版本三萬六千餘偈來中國,每當研讀經文中有所不了解時,便升至兜率天向彌勒菩薩請問。

於是法領大師請求佛馱跋陀羅大師能發慈悲心到中國流通《華嚴經》,佛馱跋陀羅大師依請而來到京師安置。因佛馱跋陀羅大師行住坐臥超乎凡人,於窗牖之間出入無礙,同住的僧團都感到驚奇怪異,便以為是妖魔鬼怪,於是大眾僧人便問佛馱跋陀羅大師是否得證,大師回答:我今已得。僧團的主持便召集京城內的僧眾作法羯磨,決定將佛馱跋陀羅大師擯出僧團。

佛馱跋陀羅大師於是帶著衣缽升至空中,展現各種神通變化奮力跳起身來,坐飛向南往揚州而去,像鳥一般飛翔,當時寺院的僧人感到驚愕懊悔卻已經來不及了。

東晉義熙十四年三月十四日,佛馱跋陀羅大師在建業謝司空寺建造護淨法堂翻譯《華嚴經》,當翻譯經的時候,法堂前忽然化出一座池子,每日白天有兩位身穿青衣的童子從池子出來,在譯經法堂裡做灑掃研墨等護持工作,傍晚的時候回到池子過夜。

相傳釋云,此《華嚴經》長久保存在龍宮之中,龍王歡慶大師翻譯此經的緣故,便親自派人來服侍大師。而後謝司空寺因此改名為興嚴寺,一同翻譯的沙門有惠業法師、惠嚴法師及惠觀法師等,隨從聽受佛馱跋陀羅大師翻譯之言並用潤文;昊郡太守孟顗及右衛將軍褚叔度等作為次次翻譯經典的大施主。

《華嚴經》在元熙二年六月十日翻譯完畢;後又至南北朝時期大宗永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與梵文版本再做校勘完成。當時的劉宋皇帝請求佛馱跋陀羅大師宣講《華嚴經》,大師因對於不熟悉中文未能詳盡《華嚴經》宗旨而感遺憾,於是便至佛堂請念觀世音菩薩,還不到七天的時間,便夢到自己的頭從梵頭換為漢首,遂能通達中文,當時稱號大師為換頭三藏。

佛馱跋陀羅大師剛到關中,遇見鳩摩羅什法師便問說:法師所翻譯的經論有哪些?羅什法師回答:法華、維摩等經,中十二門等論。佛馱跋陀羅大師說:法師所翻譯的經論,未出人道外,怎麼就能有這麼大的名聲呢?

姚秦的時候關中大家都稱讚佛馱跋陀羅大師是大論師,皇帝姚興邀請佛馱跋陀羅大師到宮廷中立論表達主張,參加的學士有三千餘人,佛弟子有生肇法師、融叡法師等,儒生有謝靈運、費長房等,都沒有人敢對大師提問立論。

羅什法師便出聲問說:大師請說說何為正見?佛馱跋陀羅大師答說:謂見一切法空。羅什法師說:既空何所見?佛馱跋陀羅大師答說:見空可非無見。羅什法師說:空可見否?佛馱跋陀羅大師答說:空不可見。羅什法師又問:君以云何破色空。佛馱跋陀羅大師答說:色無自體,聚眾微以成色,折色至微,所以色空。羅什法師說:君以折色至微令色空,當云何復破極微空?佛馱跋陀羅大師答說:眾人皆以方分,分之明極微空,吾意不然。羅什法師說:於意云何?佛馱跋陀羅大師答說:由一微故有眾微,由眾微故有一微,微無自性,何折之有?羅什法師聽到這兒,茫然不知是何言說,於是便不再問。

這時,大眾皆不能了達佛馱跋陀羅大師所說一乘的甚深意旨。於是休論。佛馱跋陀羅大師回到寺院後,生肇、寶雲等法師,又前去找佛馱跋陀羅大師,請大師開示之前所說的意趣,並想了解為什麼羅什法師未曉所談。佛馱跋陀羅大師說:此義難了,吾言甚易,什自懵耳。

羅什法師後又自問亦如前,答終莫之究。幽貞問。此什公論錄於一乘。有道形沙門。欲同窺一乘之論。俱聞三藏之說故。附出此中。 




 

2024年5月1日 星期三

華嚴經感應傳白話故事 ─ 僧 靈辨 (2)

 


華嚴經感應傳白話故事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大乘定香精舍義工白話翻譯......

【原文】

第二篇

魏朝并洲僧靈辨。童子出家。精心佛乘。專以花嚴為業。時未有疏論。每思玄旨請益無所。於是嚴飾道場。頂戴華嚴。晝夜行道。六年有餘。步步流血。哀請文殊加被。誓通奧典。克誠無替。忽於一夜。感見童真。及明朗悟華嚴法界七處九會。即入微定。咬若當時。猶歷目睹耳聽心領。昔所未了。今無不通。遂於彼洲西縣兄山中。造華嚴論一百卷。 

 

【白話參考】

第二篇

魏朝并洲的靈辨法師,小孩時就出家,精心學習大乘佛法,並以專研華嚴經為主要。當時因為沒有華嚴經的疏論,每當他不解華嚴的奧旨,想要請益卻沒有地方可以問。於是他就嚴飾道場,頂戴華嚴經,日日夜夜行道,這樣經過六年,走到足破流血,哀請文殊菩薩加被,讓他能開智慧通達這部華嚴奧典。他非常地虔誠,忽然於某一天夜裡,感得見到了文殊童真菩薩,讓他明朗悟得華嚴法界七處九會,即入定,咬若當時,就好像親自目睹耳聽心領一樣,從前所未明了的地方,今日則無所不通,於是就在彼洲西縣兄山中,造《華嚴論》一百卷。




 

2024年4月30日 星期二

華嚴經感應傳白話故事 ─ 無著菩薩與天親菩薩 (1)

 



華嚴經感應傳白話故事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大乘定香精舍義工白話翻譯

【原文】

此傳本花嚴疏主藏公門徒僧惠英。集為上下兩卷。今予鄙其事外浮詞蕪於祥感。乃筆削以為一卷。俾有見聞於茲祕乘。生難遭想。各勉受持。

 

【白話參考】

此《華嚴經感應傳》本由花嚴疏主藏公(賢首國師)的門徒惠英法師集為上、下兩卷。今我(胡幽貞) 取其精要,刪減成一卷,俾利見聞於此《華嚴經》,生難遭想,而各自勉勵受持。

 

【原文】

第一篇

西域無著菩薩弟天親。少習內氏。長通五部。初業小乘。造小乘論五百部。無著愍其聰頴未發大心。深媚小法非議大教。遂方便示疾。使人呼而誘進之。為其廣說病之因業。天親遂以兄之受持維摩法華涅槃華嚴等經。抗聲轉誦。無著凝聽。且憙且悲。天親覽經數辰。方獲信悟。深敬華嚴一乘。是諸佛境界。遂捨小師大。深自悔咎。欲以利刀斷舌為謝前過。無著誡之曰。向以汝口激揚權教。毀斥真乘。今還以汝口。讚美真乘。自滅深累。何斷舌為。天親於是入山。受持花嚴。後造十地論。有所不通。來問無著。無著未通。升知足天。請訣慈氏。論纔絕筆。地大震動。論放光明。照數百里。舉國慶異。廣如無著傳中說。

 

【白話參考】

第一篇

西域無著菩薩的弟弟天親菩薩,從小學佛,專學小乘五部律,一開始學小乘法,造小乘論五百部。無著菩薩悲愍他的弟弟天親菩薩雖然天資聰穎,卻沒有發大乘心,能妙解小乘,卻不信大乘。無著菩薩怕他毀謗大乘,將來果報嚴重,想了一個善巧方便的方法,就是說他病得很重,派人去請天親菩薩來看望他,藉此機會向他廣說生病之原因及果報。

無著菩薩說:我心中有病是因你而生,因為你不信大乘總生毀謗心,怕你將來受惡報。天親菩薩聽聞之後深感驚訝恐懼,於是就以兄受持之《維摩》、《法華》、《涅槃》、《華嚴》等經,高聲大誦,無著菩薩在旁凝聽,既歡喜又悲愍他的弟弟。天親菩薩博覽這些大乘經典數個時辰,就能馬上信悟大乘佛法的義理,而深深恭敬華嚴一乘秘藏,是諸佛的境界,於是他就捨棄小乘而學大乘,並且深深自我懺悔以前用這舌頭毀謗大乘佛法,所以想要以利刀割舌頭以謝之前造的罪過。

無著菩薩告誡他說:你以前用你的口來讚揚小乘權教,而毀斥大乘佛法,如果真想消滅以前造的種種罪業,現在應當還是要以這舌頭來讚歎講說大乘,又何必斷舌頭呢。

天親菩薩於是入山,受持《華嚴》,後來造了《十地論》,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就來請問無著菩薩;無著菩薩如果也不了解,會升往知足天去向彌勒菩薩學習。這時論才停筆完成,此時地大震動,論放光明,此光明照數百里,全國歡慶見到此異象,廣如《無著傳》中所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