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著
陳媼(媼,音ㄠˇ,指年老的婦人)。錢塘人。依止靈芝律師受菩薩戒,平日一心念佛,每日禮佛千拜。有一天,放經典的桌子裏迸出舍利子。陳媼臨命終,見到佛來接引。於是回頭向旁人說話,尚未說完話,便寂然往生。(佛祖統紀)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往生女人第九 ~ 王氏、侍妾
慧律法師著
越國夫人王氏,宋哲宗之叔父荊王的妻子。王氏專修淨土法門,不論晝夜從不間斷。王氏引導諸侍妾婢女,一同發願求生西方淨土。其中有一侍妾特別懈怠散慢,於是夫人說:「不可因妳一人,壞我規矩。」便將她驅擯。妾因此感到驚懼後悔,於是發奮精進,從不倦怠。有一天,妾告訴其他的侍妾說:「我要走了!」當天夜裡大家都聞到異香滿室,而妾已經無疾往生。隔天晚上,其同事的侍妾告訴夫人說:「昨天晚上我夢見往生的侍妾,叫我代替她向夫人致謝,幸蒙夫人的訓示教誨,而得以往生西方淨土,無盡地感謝妳的恩德。」夫人卻說:「她若能入我夢中,我才相信妳說的話。」當天夜裡,夫人夢見亡妾,向她致謝,就和前述的情況一樣。夫人說:「我可以到西方淨土嗎?」妾答:「可以!」於是引導夫人行走。一會兒,看見一大池,池中有蓮華,其中大大小小交相錯雜,有的茂美也有的枯萎。夫人問其原因,妾說:「世間修行要往生西方淨土的人,才發一念,此蓮池中便生出一朵蓮華,然而因各人的勤奮、怠惰不同,其蓮華的茂美或枯萎也不相同,精進修行的人其蓮華美麗盛開,怠惰荒廢的人其蓮華則衰殘枯萎。若精進修行且歷久而不間斷的人,等到憶念純熟觀想成就,其人形體消亡而神識離世的時候,決定往生於其蓮華苞中。」後來,看見有一人穿著官服而坐,並以寶冠瓔珞莊嚴其身,夫人問:「這是什麼人?」妾答:「楊傑。」另外又有一人穿著官服而坐,其蓮華頗為衰殘,夫人又問:「是什麼人?」答:「馬玗。」(此二人都是修習淨土法門,其事蹟已記載於本傳一六七及一七六頁中。)夫人說:「我應當生於何處?」妾引導她行走,大約數里,望見有一蓮華臺,金碧輝煌,光明透徹。妾說:「此是夫人的生處,乃是金臺上品上生啊!」夫人醒來後,悲喜交至。就在同一年夫人生日的那天,夫人早晨起來之後,拿著香爐燒香,並望著觀音閣而站立。諸位眷屬正要向前為她祝壽時,只見她已立化往生了。(樂邦文類)
往生女人第九 ~ 任氏
慧律法師著
鍾離夫人任氏,宋朝開封府知府鍾離瑾(會稽人)(參見本書一七五頁)的母親。任氏平生專志於淨土法門,雕刻栴檀木為阿彌陀佛的聖像,並時常恭敬地禮拜、旋繞。年九十八歲,其生活起居仍如平常之時。有一天,忽然告誡鍾離瑾說:「人人有個彌陀,奈何拋去。處處無非極樂,不解歸來。我將往生,希望你要念佛。」隔天,任氏早晨起來,燒香供佛,持念佛名。過了一會兒,即合掌而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女人第九 ~ 溫靜文妻
慧律法師著
溫靜文之妻,并州(河北正定縣一帶)人,因久病臥床,所以溫靜文教她念阿彌陀佛,妻子因此而跟著念佛。平日默誦佛名,歷經二年而不間斷。有一天,妻忽然告訴丈夫溫靜文說:「我已經見到阿彌陀佛了,下個月中我一定往生。」往生的前三日,蓮華現前,其形狀大如日輪。往生那一天,妻準備豐盛的食物供養父母,並說道:「如今我很幸運能往生極樂淨土,願父母及丈夫,專念阿彌陀佛,不久便當相見於淨土。」說完後即往生。(淨土文)
往生女人第九 ~ 姚婆
慧律法師著
姚婆。上黨(山西長治市)人,與范婆交往親近。有一天,范婆勸她念阿彌陀佛,姚婆於是隨她念佛。從此以後摒除家務,一心念佛。後來臨命終時,見到阿彌陀佛降臨空中,二大菩薩隨侍左右。姚婆於是稟白阿彌陀佛說:「假使我沒有遇到范婆,哪裏能見到佛呢?所以請佛稍待一下,等我向她辭別。」等到范婆來時,佛菩薩依然清晰可見,接著姚婆就立化往生。(淨土文)
往生女人第九 ~ 王氏
慧律法師著
王氏。隋朝人,薛翁的妻子,僧頂蓋的母親。王氏平日讀誦經典,勤修懺法,一心求生極樂淨土。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西元六三七年)生病,因而更加勤奮懇切地念佛。不久,王氏看見前有紅色蓮華,其形狀大如五斗的甕子。後來又見到青色蓮華充滿整個室內,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降臨空中。其孫子大興隨侍左側,見到佛身高大,且高出二位菩薩之上,很久之後才隱沒,而王氏早已經往生了。(續高僧傳)
往生女人第九 ~ 獨孤皇后
慧律法師著
獨孤皇后。河南洛陽人,北周大司馬河內公獨孤信的女兒。隋文帝尚未登基為皇帝時,就已經娶她為夫人,等到文帝登基為皇帝時,便敕封為皇后。獨孤皇后生性賢明,對朝廷的政事,有很大的助益。但是性情頗為妒忌,因而後宮的妃子很少得以親近皇帝。文帝弘揚護持佛法,敕令諸州郡,於各地遍造佛塔,安置舍利子,很多都有感應的瑞相。皇后也恭敬仰慕大乘,時常持念佛名。每當她持念佛名時,必定先更換清淨的衣裳,並以沈香水漱口,如此習以為常。隋文帝仁壽二年(西元六○二年)八月的甲子日,皇后崩逝於永安宮,時年五十歲,當時異香滿室,天樂振響。隋文帝問梵僧闍提斯那說:「這是什麼祥瑞的徵兆呢?」僧答:「西方極樂淨土有佛,名阿彌陀,現今皇后往生彼國,所以示現這種瑞相。」(隋書。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往生女人第九 ~ 魏世子女
慧律法師著
魏世子的女兒。梁郡(安徽合肥東北一帶)人。她的父親魏世子(參見本書二二八頁)及兄長都修習淨土法門,而女兒也一心一意要往生西方淨土。不久之後,女無疾往生,七日後又再甦醒過來,隨即登上高座,持誦《無量壽經》。誦經完畢後,女下座告訴父親說:「我逝去後,便往生無量壽國。在七寶池中,我及父親兄長,各有一朵大蓮華,大家都將生於其內。唯獨母親沒有,對此我感到非常地悲傷,所以特來告訴您們。」說完後即往生。其母親從此以後也很恭敬地奉持佛法。(冥祥記)
往生女人第九 ~ 紀氏
慧律法師著
紀氏。句容(江蘇)葛濟之的妻子,劉宋時代的人。葛濟之是葛洪的後代,其家族世代學習神仙術,只有紀氏至心信樂奉持佛法,虔誠恭敬從不改變。有一天,紀氏正在紡織的時候,仰起頭來望見天空雲日開朗,空中清徹光明燦爛,忽然有寶蓋幢旛自西方而來,其中擁簇著一尊如來,金色晃耀,照徹雲間。紀氏因此停止紡織仔細地注視觀察,心中歡喜踴躍地說:「經典上說有無量壽佛,難道這就是嗎?」說著便頭面頂禮,並拉著葛濟之,向他指示阿彌陀佛出現的地方。而葛濟之只見到佛的半身,及諸旛蓋,不久所見的聖境就隱沒了。當時鄉里老幼,都一起親賭此事,因此跟從她歸依佛門的人有很多。(冥祥記)
往生女人第九 ~ 樂音老母
慧律法師著
佛陀在維耶羅國(在今日中印度)時,其所停留的地方,名為『樂音』。當時有一位貧窮的老母來請示佛陀,說:「生老病死,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乃至六識、六根、五大,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佛回答說:「生老病死,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乃至六識、六根、五大,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譬如兩木相鑽出火,火還燒木,木盡火便滅。諸法亦如是,因緣合會乃成,因緣離散即滅,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佛陀並且為她廣說種種譬喻,老母聞法心開悟解,證得法眼。佛陀說:「我前世發菩薩心時,曾經是她的兒子,今此老母,壽終後當生阿彌陀佛國中,供養諸佛。於往後的六十億劫,當得作佛,名『扶波犍』,其國土名為『化作』。」(佛說老母經)
往生女人第九 ~ 韋提希
慧律法師著
韋提希。摩竭提國頻婆娑羅王的夫人。他們有一位太子,名阿闍世,因隨順調達(提婆達多)惡友的教唆,而將父王關置於七重的室內。並且限制群臣,任何人都不得前往探視。當時韋提希夫人恭敬大王,於是澡浴清淨後,以酥蜜和著麵,塗抹在自己身體上,並在諸瓔珞中盛裝葡萄漿,然後秘密地讓頻婆娑羅王飲食,國王於是才得以不死。後來,阿闍世聽聞此事,即拿著利劍,想要殺害其母。但為二位大臣勸諫阻止,阿闍世於是將母親關在深宮,不再讓她出來。當時韋提希被幽禁之後,心中愁憂憔悴,於是遙向耆闍崛山,對著釋迦牟尼佛所在之處至誠頂禮,而說此言:「如來世尊,在往昔的時候,常常派遣阿難尊者來慰問我,如今我心中愁憂,世尊的威德望重,不敢請世尊相見。所以願佛陀派遣目連、阿難兩位尊者與我相見。」說完話後,悲泣雨淚,遙向釋迦牟尼佛頂禮。這時,世尊在耆闍崛山,知曉韋提希夫人心中之念,即敕令大目犍連以及阿難,從空而來。釋迦牟尼佛本人則從耆闍崛山隱沒,而出現於王宮中。此時韋提希頂禮佛足之後,便舉起頭仰望世尊釋迦牟尼佛,世尊身紫金色,坐在百寶蓮華上,而目連尊者隨侍於左,阿難尊者則隨侍於右,帝釋梵王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此時韋提希對著佛陀哭泣,稟告佛陀說:「世尊,我宿世以前是犯何罪,生此忤逆不孝的惡子。唯願世尊,為我廣說沒有憂愁苦惱的世界,我當往生其處,不樂閻浮提濁惡痛苦的世界。此五濁惡世,地獄餓鬼畜生盈滿,眾多不善之事聚集。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於今向世尊,求哀懺悔。唯願佛陀慈悲如日,教我觀想充滿清淨善業的世界。」
此時世尊,眉間白毫放大光明,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然後返回住於佛頂,化為金臺,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於其中顯現出來。韋提希夫人見到此勝妙的聖境之後,稟告佛陀說:「此諸佛土雖然也是莊嚴清淨,皆有光明,但我現今樂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唯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佛告韋提希:「阿彌陀佛去此不遠,你應當一心繫念,仔細觀想彼國。我現在為妳廣分別說,也令未來凡夫、修習淨土法門的人,令其得生西方極樂國土。想要往生彼極樂國的人,應當修習三種福德。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導策勵眾人修行佛道。如是三事,名為淨業正因。」
佛又為韋提希說十六種觀法之後,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大無邊之相,得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及二大菩薩。此時韋提希夫人心生歡喜,讚歎未曾得見如是不可思議之境界。心中於是豁然大悟,證得無生法忍。而五百侍女,則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極樂世界。世尊為她們全部授記,皆當往生西方淨土。往生彼國後,獲得諸佛現前三昧。(觀無量壽佛經)
往生雜流第八 ~ 張善和
慧律法師著
往生雜流第八 ~ 金奭
慧律法師著
金奭。不清楚他的出身,以捕魚為業。後來改行,並斷絕葷腥血肉之食,每天持念佛名萬聲從不中斷。有一天,金奭忽然告訴家人說:「我看見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都來了!我將要往生極樂淨土!」隔天,又說:「有金色蓮華來迎接我。」然後燒香供佛,安詳地坐著,以雙手結印而往生。此時,天樂鳴空異香滿室,過了一整天都尚未散去。此事發生於北宋徽宗政和六年(西元一一一六年)。(淨土文)
往生雜流第八 ~ 張鍾馗
慧律法師著
張鍾馗。唐朝人,居住在長安,以殺雞為業。臨命終時,看見一位穿粉紅衣服的人趕著雞群來到他面前,並且大聲叫說:「啄!啄!」群雞就往張鍾馗的身上啄,使得他的雙眼血流不止,痛不可忍。當時有位僧人宏道,見到此情景,於是替他設立佛像,並勸他念佛。張鍾馗依教奉行持念佛名後,忽然覺得香氣滿室,雞群也跟著散去,隨即就端坐而往生。(佛祖統紀)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往生比丘第三之一 ~ 隋 兩位沙彌
汶州(今四川茂縣)有兩位沙彌,不知道是什麼來歷的人,同一志向專心念佛。經過了五年,年長的一位沙彌先往生,到了極樂淨土,見到阿彌陀佛,跟佛說:「有一個小沙彌,和我一起修行淨土法門,不知道可不可以往生淨土呢?」阿彌陀佛說:「由於他勸導你,你才發心修行念佛。你現在可以先回娑婆世界,更加精進修行淨土的功業,三年之後,你們兩個當一同往生來到我國極樂世界。」三年的期限一到,兩位沙彌都見到阿彌陀佛與菩薩聖眾,從西方而來接引。這個時候大地震動,天華從虛空中散落飄舞下來,兩位沙彌即於此刻同時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一 ~ 隋 壽洪大師
壽洪大師。汾陽人(今山西陽曲縣西北)。時常精勤持念阿彌陀佛,發願求生西方淨土,臨命終的時候,兜率天的童子前來迎接,壽洪說:「我的心願是期望往生西方,不願投生於天上。」因此就命令大眾一起念佛,過一會兒突然說:「佛從西方來了!」才一說完,就即刻命終往生淨土了。(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一 ~ 隋 法喜大師
法喜大師。不清楚他的出身。生平到處參訪善知識,精進修行好學不倦。年紀到了六十歲,才在山東的大蘇山遇到智者大師,一聽到大師的法音,就頓時證得甚深的法要。於是專修禪定智慧,也曾經修行過方等三昧。有一天,忽然有一隻雉雞來向他討命,這時有一位神人呵斥雉雞說:「法師應當要往生淨土,怎麼可還你的命呢?」一直到後來在生病當中,才發願以自己一生修行的福德善業,迴向往生西方淨土,然後即至誠深心憶佛念佛,過不久,就見到西方阿彌陀佛與諸菩薩眾前來迎接,法喜於是端身正坐而往生。(佛祖統紀)
往生比丘第三之一 ~ 隋 法智大師
法智大師。不清楚他的出身,童年就出家,凡是各種講經弘法的講座,無不留心去聽聞學習。晚年的時候,聽到別人說最直捷了當解脫生死的法門,莫過於念佛。於是跟人家說:「我聽過經典裡面說:『犯一個突吉羅小罪,要經歷一中劫的時間下地獄受苦。』這個可以令人相信。又聽到經典說:『稱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我可就不相信了!」當時有一位具足智慧的明眼人跟他開示說:「你這個大邪見人!同樣是佛陀親口所說的經典,你為何不信?」法智因此感到懺悔,隨即在國清寺兜率臺,日夜不斷地精進念佛,感得觀世音、大勢至兩位菩薩現身。另外有一天,又感得大勢至菩薩的天冠寶瓶,放大光明照觸他的身體。
有一日法智大師向在家及出家的徒眾告辭說:「我往生西方已經指日可待了,你們要怎麼送行我呢?」大眾於是約定三天後聚會用餐。等到聚餐之後,有的人甚至住在法智的房間等待他往生。到了半夜,法智坐在繩床上念佛,然後就安然地坐著命終往生。這時候有一道金色的光芒,從西方而來,整個天空光明照耀,遍滿有數百里之廣,江中船隻上的人以為是天亮了,可是過了很久很久太陽才出來,後來才知道這是法智法師往生淨土的緣故。(宋高僧傳。樂邦文類)
往生比丘第三之一 ~ 隋 真慧大師
慧律法師著
真慧大師。俗姓陳,陝州(今河南陝縣)河北人,年輕時就厭離這個身心世間,二十歲時,前往大通寺清禪師的處所,剃度出家受具足戒。常常遊學四方,道業也因此日日增進。後來建築屋舍於蒲(今山西永濟縣)首山的麻谷,居住十八年,設立七寶幢幡四柱,以供養西方三聖。常常抖擻身心提起正念,依著西方三聖聖像作極樂世界的觀想。隋文帝仁壽四年(西元六○四年),受人召請居住於棲巖寺,平日為人清淨高節謙和退讓,喜歡獨處愛好寂靜。精進禪定禮拜懺悔,日夜不懈勤苦修行。隋煬帝大業十一年(西元六一五年)十月,臥病在床,可是精神氣色一如平常,他說:「我將要往生淨土了,我看到極樂世界的蓮華已經來等候我,又聽到明亮的鐘聲,聲音幽雅清遠,也聞到奇妙的香氣到處濃郁充滿著。」說完之後就安然往生。(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法門寺十個“世界之最”
素有“關中塔廟始祖”的法門寺寶塔地宮,宏偉壯觀。地宮內珍藏的稀世國寶精妙絕倫,價值連城,為我國考古史上的特大發現,更是令世人百看不厭的藝術珍品。經專家鑒定,並確認十項稀世珍寶為“世界之最”。這十項稀世珍寶是什麼呢?
在由大公報社長王國華為團長的“香港傳媒高層佛學之旅陝西訪問團”抵達陝西的第二天,訪問團一行見到了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韓偉,他為我們一一解答。以下是法門寺十個“世界之最”:
(一)法門寺地宮是世界上目前發現時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法門寺寶塔地宮,與塔同在,何時修建,唐史有載,往前無從考證。一九八七年四月地宮的考古發掘,使這座氣勢宏大,規模最大的佛塔地宮呈現於世。
地宮入口在正南,距地宮二十米,青磚鋪階二十踏,到第一平臺,臺上有門,高一米,通過四道石門即達地宮。每道石門上有鐵鎖封門,門扇上勒線刻畫展翅飛舞的雙鳳,活靈活現,襯以蓮花浮雕,生氣盎然。地宮為東西長二十一點二米的隧道,總面積三十一點四八平方米。由踏步漫道、平臺、隧道、前道、前室、中室、後室及小龕七部分組成。隧道中立有兩通唐鹹通十五年封閉地宮時的石碑。還有彩繪石雕、觀音菩薩和四大天王,這些人形名神的佛尊,造型生動逼真,儀態莊嚴,一千多年來一直守衛著地宮及珍寶。整個地宮,多為石頭砌築,建築構造精美。
(二)地宮出土的四枚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經過考古科學發掘,有文獻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真身舍利,是當今佛教界的最高聖物。
(三)地宮中發現的長達一點九六米的鎏金四股十二環迎真身錫杖,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時代最早、形體最多、等級最高、製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錫杖既是法器,也是僧人出門的行杖,法門寺出土的三支錫杖,金碧輝煌,引人注目,確屬文物瑰寶。
(四)珍藏佛指舍利的八重寶函,是世界上發現最精美、層數最多的寶函。
(五)地宮發現的制、儲、飲一套金銀茶具,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等級最高的宮廷茶具。
(六)地宮中發現的十三件宮廷專用瓷———秘色瓷,是世界上發現有碑文記載證實的最早、最精美的宮廷瓷器。
(七)地宮中發現的唐代七百多件絲織品,是世界上古代絲綢品類和工藝品種最多的一次考古發現。
(八)地宮文物陳設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考古發掘中發現最早的曼荼羅密宗儀規。
(九)安放第三枚舍利真身的鎏金銀函,上面鏨刻有金剛界大曼荼羅壇場圖。
(十)地宮中意外發現的十三枚玳瑁幣,是世界上目前發現最早的古代貨幣品種。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法門塔寺由來
法門寺是因痙貯佛骨而修塔,因修塔而建寺,因名塔寺。佛指骨是佛教始祖釋迦牟尼骨頭,亦稱佛舍利。其痙貯中國,可能在佛教傳人中國之時。首先我們談談佛教傳人中國淵源。
西元前11世紀後期,在寶雞周原興起的周國,率領西方各部族跟從周武王由豐京(今西安市西南)打到了朝歌(今河南淇縣),滅亡了奴隸制國家商朝,建立了周朝。周王朝為了以"神權"加強其統治,從殷朝接受過來巫教。巫教是從原始圖騰崇拜和萬物有靈論發展而來的。它崇奉的最高神是 "天帝",天帝以下有祖先的"靈魂"和"鬼神"。"天帝"是宇宙萬物的主宰者,天的兒子就是國君, 他可以"生殺予地統治國內的臣民,說人的貧富貴賤都是天定的,命定的。這時印度也逐漸形成了種姓制度的國家,社會分成了四個基本種姓:一
是婆羅門--世襲的僧侶貴族,宗教上和政治上的 16 最高統治者;二是刹帝利一一武土貴族,政治上的
統治者;三是吠舍一一手工業主及商人,據有私財的普通平民;四是首陀羅(亦譯為戎達羅),是最低層的種姓,為以上三個種姓所奴役。奴隸主統治者,除了君權統治外,同時也輔助神權統治,創立了一
種巫術教(也叫吠陀教),教的宗旨是說"梵天創世",主宰著種姓的貴賤高低等級。由於婆羅門種姓掌握教權,後來改稱婆羅門教,在宗教上以至高無 上的神權來維護種姓制度和僧侶的統治地位。婆羅門教的法典(摩奴法典),嚴格規定了不同種姓之間 的社會地位與社會職能,宣稱種姓制度是神的安排。主神稱梵天,梵天的口造成了婆羅門;梵天的手造成了刹帝利,梵天的腿造成了吠舍;梵天的腳造成了首陀羅,所以種姓及其社會地位是不可改變的。
西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的時候,即當中國春秋後期戰國初期,社會矛盾複雜劇烈。由於"治人 者"對"治於人者"的殘酷壓迫剝削奴役,從而漸漸使一般臣民對統治階級所依賴的巫教天道觀開始動搖,產生了墨教思想。墨教雖也以"天"為其崇高神靈,它的教義總旨是"萬民平"與"兼愛",正和巫教貧富貴賤皆由"天定""命定"的思想相反。這時道教思想也開始萌生,老子李耳的《道德經》已經成書。《莊子大宗師》把"道"說是"至神",視老子李耳為"至極"、"古之博大真人",也就是後來 17 道教所尊奉的"太上老君",或"原始道君"。教義 主張"心無其心"。於此同時9印度出生了宗教上一個著名人物叫釋迎牟尼,他生於西元前565年,死 於西元前485年,活了八十歲。他姓喬答摩,名悉達多,為古代印度北部迎毗羅王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長子,母親摩耶。他身為王子深居皇宮,少小時雖受婆羅門教義,年長後,對於種姓間等級制度十分不滿,又感到人世間生老病死的苦惱。為了解脫皇宮生活的苦悶,他19歲的時候(一說29 歲)拋棄榮華富裕的貴族生活,遍訪名師。婆羅門教中無人能說出他所不解的道理。在一無所獲的情況下,進入荒野雪山修行六年。出山后,在迎耶山菩提樹下得悟人生無常和緣起諸理,即在鹿野苑初轉法輪,說苦、集、滅、道"四諦"及正見"八正 道"。以後四出,凡四十餘年,年八十滅寂於拘屍那迎城跋陀河邊婆羅雙樹間,弟子甚多,有大迦葉等十人,稱佛門十哲。他們把釋迎牟尼所講的佛教思想,整理為經、律、論"三藏",它的總旨以無常和緣起教義反對婆羅門的梵天創世說,以人生平等思
想反對婆羅門的種姓制度。人生無常要等來世,苦行無為"是空即是色","是色即是空"。他的宗教思想很快得到印度人的擁戴,隨著傳播範圍的擴大,佛教也成了世界性的宗教。
時過150年左右,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阿育18王(意譯無憂王或天愛喜見王)在位(前268--前 232),以刀劍殺戮統一了全印度。有一佛教沙門和尚勸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遂生悔悟,皈信佛教,頒佈敕令,名為"法敕",定佛教為國教。為了使佛光遠大,佛法無邊,即印度阿閣世王所藏之四升舍利(佛骨),又悉取他處所埋的舍利,製造八萬四千個寶匣和八萬四千個寶蓋,用八萬四千匹采,在國內外佛教所及之地造八萬四千舍利塔,藏佛骨。關於佛教傳人中國與阿育王寺在中國建立時間,說法紛壇:三代以前(中國歷史傳說時代)已 知佛教;西周時候佛教已經傳人;春秋時候孔子已知佛教,中國已建阿育王寺;戰國時代佛教已傳來;秦始皇時有外國佛僧前來說佛;西漢佛教已在中國活動,漢武帝已知佛教,劉向已發現佛經等等。材料多引自《明佛論》、《廣弘明集》、《山海經》、《列子》、《眾聖點記》、《歷代三寶記》、《列仙記》等,傳聞的多,可靠的信史少,不足作證。不過佛教與中
國的接觸應始于西漢,武帝通西域以後才有可能。那時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安息(今亞州西部伊朗 高原東北部)已盛行佛教。史載霍去病還從匈奴那裡帶回長丈余"金人"(銅佛像),置於甘泉宮;西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土秦景憲(景廬)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這是佛經傳人中國的開始。東漢永平十年(67年)明帝劉莊從行動上表示願意19佛教傳來中國,派蔡
、王尊等12人赴天竺求經,帶回佛經五部42章,同來的有天竺沙門攝摩騰、竺法蘭,他們經絲綢之路到了洛陽,下榻於鴻臚寺 (白馬寺修於此時),中國信仰佛教的人漸多,這應是佛教傳人中國的開始。關於佛骨貯中國時間史
無記載,清順治十年(1653)《重修法門寺鐘樓記》碑文中有"從聞法門寺建自西(天竺)典(佛法)東(中國)來,藏牟尼舍利於浮圖";的話語,可見佛教與佛骨是同時傳來中國,佛經入了白馬寺,佛骨 貯于美陽阿育王寺塔中。岐山西五裡有一佛指溝當地世代流傳有關地名來源有兩則說法:一說唐皇帝迎佛骨於此;二說佛骨西來到此停留,阿育王塔寺修好後迎人寺內塔下安置。後則傳聞合於情理,因長安在法門寺東,迎佛骨不應在法門寺西;佛骨西來到此停留,然後東去貯寺中是可能的,佛指溝
恰在絲綢之路關中道上。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7)佛教才傳人中國,在中國也開始建築塔 貯佛骨佛牙,法門寺舍利塔很可能建立於此時。現存法門寺有兩面漢代銅鏡,原藏法門寺塔中,還有地宮中挖掘出的漢代銅幣,這些或可作為法門寺建于東漢時期的佐證。
關於法門塔寺建築舍利塔事,《後魏志》載中國有五舍利塔,"秦國岐山得其一";唐大曆十三年 (778),張或撰《無憂王寺真身寶塔銘》載:"或曰華夏之中有五,即扶風得其一也";《神州三寶能 20 錄》載,"華夏有塔十一九所,岐陽聖跡覆載其中";《廣弘明集》載"…十七塔,第四即法門寺塔";《法苑珠林》載"…二十一塔,第五即法門寺塔"。這些 記載雖內容有異,不過,都肯定法門寺建有舍利佛骨塔,有塔是實。但所說阿育王"役使鬼神,一日而造八萬四千?quot;,只是佛家傳語。 塔是佛教規律性建築形式,梵語"堵坡",又稱浮屠和佛圖,為供奉佛骨或葬貯僧尼屍骨之用,也作收存佛經或置佛像之處。法門寺塔是專藏佛骨之塔,也是供奉佛像和存放佛經的塔。相傳法門寺塔為阿育主所修,以貯佛骨,所以稱為"阿育王舍利塔"。
舍利塔從木到磚
法門寺塔分木塔、磚塔兩個時期:木塔有1502 年的歷史;磚塔有372年春秋。北宋仁宗時邵博著的《聞見後錄》載,"(法門)寺有古塔四層。"它的全稱應是"阿育王寺舍利木塔"。木塔建成後,三
百多年以後,中經十六國和南北朝混戰時期,遭到
戰火焚毀,加上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採納崔浩奏言,禁佛教、毀佛經、佛像和塔寺,阿育王寺舍利塔遭到"斷佛道經像毀場"的劫難,以致塔寺成為廢墟,信徒們還不斷來這裡燒香敬佛,人稱"聖家"。過了25 年,北魏孝文帝時期,改拓跋為元姓,名為元宏,史稱元魏,覆信佛教,元魏二年即延興二年(472)吱州牧拓跋育修復了阿育王寺和舍利塔。隋開皇三年 (583)阿育王寺改名"成實道場",舍利塔隨謂"成實道場合利塔"。 隋義寧二年(618)改"成實道場"為"法門寺",塔也名為"法門寺舍利塔"。是年法門寺曾遭火焚,塔基殘露。到了唐貞觀五年,(632),歧州刺史張德亮奏請唐太宗李世民修復法門寺時,在塔基上修築望雲殿以蓋塔基。從後來唐代歷次重修塔寺,並未提起複建木塔事推測,張德亮可能是把木塔修
複在塔基殘露處,名曰望雲殿,是以殿代塔,殿樓四層,高達天際以望雲。塔可能為方形,現發掘唐塔地基也為方形,比明塔地基大得多。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迎佛骨於東都洛陽,供養三年後,于龍朔二年(662)送歸法門寺地宮,並詔令和尚惠恭、意方等重修法門寺塔。張撰《無憂王寺真身塔銘》曾對重修的法門寺塔有描述:拔一柱以載天",可知阿育王寺亦名無憂王寺,塔名亦謂"無憂王寺 真身寶塔"。到了唐景龍四年(710),題舍利塔為"大聖真身寶塔",亦名"護國真身寶塔。"
五代後樑龍德二年(922)盤踞鳳翔的原唐節度使吱王李茂貞(亦稱秦王),曾多次修葺木塔,添置 塔心樘柱,以綠琉璃瓦覆蓋塔頂,使木塔更加漂亮,逢夕陽朝霞時,金碧輝煌,雄姿昂然,煥煥乎立於歧山之陽。時人薛昌序撰《秦王重修法門寺塔廟
記》中說"窮華極麗,盡妙罄能"。宋、金、元時期寶塔建制無大變化,統稱"真身寶塔。"
我國現存的濟南市青龍山四門塔是隋大業七年 (611)所建:浙江寧波市阿育王寺塔,相傳是西晉太康三年(282)所建;西安慈恩寺大雁塔為唐永微 三年(652)所建。周原上有塔三座,一是歧山城內
八角八層的太平寺塔,建於北宋元三年(1088),一是扶風城東南八面九層的峰塔,建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另一座就是最古最高的法門寺塔
三塔比美,為周原添姿增色。法門寺塔原為四層木塔,如果確實建立于東漢永平十年(67年),它還要比遼清寧二年(1056)在山西應縣建的五層木塔早 989年。這樣看來,素有"關中塔廟始祖"的法門寺塔,也可成中國塔廟始祖"了。
明隆慶三年(1569)。鳳翔府連續發生了兩次地震,波及法門寺真身寶塔,木塔崩毀。根據1987年法門寺考古隊在清理塔基時證實,明塔是在唐塔基上修建的。明塔東西直徑約19米,南北直徑約20 米,總面積為380平方米,略呈園形,正處在唐塔基中心點上,小於唐塔;唐塔基每邊各長26米,面積為676平方米,周圍有20個柱礎(有一柱礎可能 在明塔建築時挖壞而失跡),排列成正方形,內部又有對角距離相等的四個承重柱礎,明塔基即在這四個承重礎的內線邊沿處,法門寺唐碑有李世民於貞觀五年(631)准奏在毀露的塔基上覆修望雲殿的記 載,唐塔基又可上推至北魏時的塔基;碑載北魏時 看的阿育王寺塔亦系重修,可見法門寺塔的古久。唐塔到唐天複元年(901)李茂貞重修法門寺塔始添塔心棱柱,加固了木塔,使唐建木塔一直保持到明代後期。發掘資料證明,木塔定型于唐代,塔形四方可以和西安大、小雁塔比美,由於木塔底層周圍有20個回廓柱,結構成正方形殿閣式,更比磚塔奇巧豔麗。
法門寺真身寶塔崩毀,引起了不少佛徒僧尼的惋惜悲歎。西蜀大州(即古大州驛,在今四川納溪
縣南)有一篤信佛教的居士,傷感得痛不欲生,誓願為重建寶塔而殘膚苦行化募。他用"百尺長"的鐵鎖鏈,穿鎖在自己的肩筋骨上,為佛增光,不怕疼痛勞累,拖地行乞,到處募緣,他以許玄度(可能也是個虔誠的苦行居士)為榜樣,為恢復真身寶
塔募化了不少資財。為此他在慶隆六年(1572)還 寫了一首詩,又不具姓名,由此可見他的為佛而自我犧牲精神。這塊詩碑至今還嵌鑲在法門寺正殿內西牆壁上,使人讀之,就會想起西蜀大州居士的悲
壯事蹟。詩為七字句,但又少兩字,讀時拗口,不好標點,此詩抄錄標點如下:
法門寺,成住壞,空中忽想癡僧債。
百尺鐵鎖掛肩筋,欲與如來增氣概。
增氣概,爾毋苦,好待當年許玄度。
木塔崩毀10年後,明萬曆七年(1579)有扶風佛徒楊禹臣、党萬良等,募化錢財,宣導修復法門寺塔,經時30年,于明萬曆三十七年竣工,將四層木塔改建為13層磚塔。塔身高56米(一說47米),八面八棱,棱角為雕琢成的花磚砌拱。拱角懸鈴,共有的個,在晚風晨光中口叮咚作響。最上層無洞門,地面第一層塔門朝南,門高1.26米,寬1.4米,門額刻石"真身寶塔",正東面額石刻"浮屠耀日",正西面額石刻"舍利飛霞",正北面額石刻"美陽重 鎮"。其它東北、西北、西南 東南各面分嵌乾、坎、良、震、巽、離、坤、兌八封文以記方位。塔第二層到第八層均有斗拱、欄杆;九層以上為青磚撥簷。從二層起到第十二層每層各有佛龕8個,共計88龕,每龕供奉銅佛 l至3尊,共計104尊。佛像旁邊放置經卷函匣,外罩鐵網。塔頂為青銅鑄造的刹頂,三片焊接成葫蘆形狀,高約2.45米,直徑1.45 米,中間橫鑄"明萬曆三十七年造"八個楷字。白 晝耀日,金光燦燦;夜晚使周原上空多一顆金星。塔基邊長27米,高1.8米,塔身、頂、基三項數位加
在一起法門寺塔通高為60.25米9僅次於西安大雁塔的通高(64.1米),比小雁塔的通高(43米)高出17.25米。法門寺塔巍峨壯觀而宏麗,在關中西部手屈一指。
民國年間法門寺塔進行過一次較大規模的重修。早在民國二十四年(1935)華北慈善會會長朱子橋和上海實業家李祖紳、李祖才兄弟連袂到扶風、辦理扶風災童教養院事,曾前往法門寺瞻禮真身寶塔,看到寺塔殘破,萌生了重修寺塔意念?quot;七七事 變"抗日戰爭爆發,淪陷區難民大批湧來,朱子橋首倡以工代販修塔,李祖紳、李祖才兄弟為功德主,捐資三萬元,各方化募二萬元。工程總監督為華北
慈善會會長崔獻樓,設計施工為西京建設委員會張
博泉、龔明、趙夢瑜、朱靖宇、馬學授等工程師。準備就緒後,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三月開工,歷程一年零四個月,於 1940年7月竣工。此項工程除立有《重修法門寺真身寶塔碑記》與《功德碑》外,康寄遙還著有《重修扶風法門寺真身寶塔紀略》一書,並寫《頌法門寺真身寶塔修成》詩一首讚頌之,此錄詩句如下:
法門古刹, 寶塔巍然。
來源悠久, 二千餘年。
真身佛光, 光普大幹。
祥雲瑞相, 感應空前。
國家重鎮, 民眾福田。
歷朝供養, 詳記史篇。
此次修理, 殊勝因緣。
朱李宣導, 各地宏傳。
寫經造像, 負責誰肩。
宰官士庶, 八部龍天。
稽首祝願, 矢志誠虔。
護國息災, 福壽增延。
磚塔是在木塔崩毀後修建的,重量千萬倍於木塔,塔基下有舍利地宮,所以磚塔建成後45年,即清順治十一年六月初九(1654.7.22)地震中法門寺塔身向西南歪斜,佛經佛像從佛龕中跌落。又經過了322年,法門寺塔在1976年8月陰雨連綿中,逢四川松潘大地震之震波所及,寺塔西南面第二層有砌磚粉碎跌落,塔身更向西南嚴重傾倒。為了挽救法門寺塔,寶雞文化局準備維修,1981年春天周原考古隊就在磚塔周圍進行鑽探。3月22日晚,塔的西南面第三層佛龕的斗拱砌磚掉落,隨後西南面的 塔基下的石條裂縫,8月24日上午10時許,塔上先掉下一磚,稍停,塔西南少半邊向西南垮塌。下午 7時許塔北面第八層佛龕頂部掉下三磚,接著西北角和銅塔刹頂同時相攜墜落。9月6日將近四時,塔頂殘存部分也行跌落,至此法門寺塔去頭殘身,半個塔面孤零零危立在殘台破磚之上。岌岌可危。
從木身到磚身的法門寺塔,壞了重建,重建起又毀,經歷了近兩千年。原名為阿育王或無憂王寺舍利寶塔,又叫成實道場舍利寶塔、法門寺寶塔、大聖真身護國寶塔、重真寺真身寶塔、法雲寺真身寶塔、皇帝佛國真身寶塔、祟正寺真身寶塔,名稱多由封建王朝所取4目的都在借神權以維護其統治。時過五年,寶雞文化局撥款、雇工將殘存的半邊塔面拆掉,拆掉後準備在1986年開工重建,法門寺塔,至此377歲的法門寺磚塔已經蕩然不存。不過舊塔雖去,新塔亦來,現在已恢復重建原樣的法門寺塔,又矗立于周原之上。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