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北周高僧靜靄大師的故事



今天利用這一點時間來跟大家講,我們佛教,在北周武帝的時候一位淨土宗高僧─靜靄大師的故事,靜靄大師,俗姓鄭,滎陽人,十七歲就出家,大師修行非常用功,持戒精嚴,大家都知道我們佛教在歷史上經歷了三次的滅佛,最早在北魏,北魏武帝,再來北周武帝宇文邕,後期是唐武宗「會昌法難」。今天講的這位大師,他就是處在北周武帝滅佛的朝代,北周武帝宇文邕他對於佛法有偏見,他要滅佛,這時候我們淨宗初祖慧遠大師他知道了,他就去跟他辯論,那當然這個慧遠大師辯才無礙,講得宇文邕很生氣,那麼在大怒之下,不光滅佛,還滅道教,北周武帝的這個時期,不是只有佛教受害,道教也受害,讓僧道還俗的人有三百萬人之多!所以他造這麼大的業,破壞佛法,破壞人家修行。

那麼這個時候,靜靄大師他聽聞了滅佛的這個詔書,他覺得很難過,他說我是北周的子民,我應該去勸一勸這個皇帝,所以就上表,宇文邕也接見他。他好好跟宇文邕講,告訴他說你這樣毀佛害佛,破壞佛法,將來果報非常地嚴重,跟他詳陳因果等事,北周武帝確實有點回心轉意,可是詔書已下,布達了天下,無奈啊!靜靄法師只好回去了。他跟宇文邕的緣不錯,所以他講宇文邕會聽,但是皇帝已經詔告天下了,他這個詔書沒有辦法收回,所以他很難過地回去大哭七天,就到終南山去隱居起來,那麼這個宇文邕派人找他,他就藏得更深,堅決不出來,沒辦法找不到他,他派去的人只好折返,而靜靄大師就在終南山這裡,寫下《三寶錄》二十卷,裡面廣讚大乘,跟他的弟子開示,寫了一篇文章在於石壁。說到:「諸有緣者,在家出家,若男若女,皆悉好住,於佛法中,莫生退轉。若退轉者,即失善利。吾以三因緣,捨此身命。一見身多過,二不能護法,三欲速見佛。」他說他見到自己這個色身多有過失,汙穢不淨,第二個說自己不能護持佛法,現在法要滅了,自己卻幫不上忙,不忍心見法毀滅,又說修學淨宗欲速速得見阿彌陀佛,自己留下來對佛教也沒什麼幫助,所以他要入滅,並且發願:「願捨此身已,早令身自在。法身自在已,在在諸趣中,隨有利益處,護法救眾生。」願捨此凡夫身,速證正法身,還要護持佛法,救度眾生。

那麼趁他侍者不在的時候坐化,他這個坐化跟一般人不一樣,他是有真工夫,怎麼坐化呢?他把自己這個身上的肉切下來,一條一條放在布上,把腸子掛在松枝上,然後用刀把自己的心臟切下來捧在手上,端坐往生,他的侍者回來一看自己師父坐化,用這種方式來入滅,一般人會想到他的這個腸子,他的這個身肉上面應該都有血跡啊,但是沒有,沒有任何的血跡,只有白色的乳汁,沒有任何的不乾淨,沒有任何的不清淨,所以你就知道他工夫相當地高,才四十五歲而已啊,四十五歲就有這樣的一個功夫。

那麼你聽了靜靄大師的公案,你就知道菩薩戒裡面第十戒─不謗三寶戒,聞外道惡人邪見人謗三寶,如三百鉾刺心,我們佛弟子就應該學祖師一樣來護持佛法,使佛法能夠常住,不可以看到人家毀法壞法,你就當作沒事,你還覺得自己很有修,我告訴你,你再有修,也沒有靜靄大師有修,他親自上表,去跟皇帝勸說,那沒有辦法,事已至此無法挽回,他用這種形式來示現,這個就叫「護持正法」,他自己真有工夫,而且做這個《三寶錄》二十卷,裡面廣讚大乘,把佛法心法都留下來,他說以防佛法滅了,我這個東西藏在這裡,到時候還會有人看到,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他用這種方式去保護了佛教,用這種方式去證明給我們看,依照佛法修行,是絕對有大成就的,這是事實,所以只有凡夫沒有把佛法當一回事,還覺得自己碰到這些邪見的不要說、不要排斥,還覺得自己很有修,你再有修,你能這樣子往生嗎?你能這像靜靄大師一樣這樣坐化嗎?所以這就是真修行人跟一般凡夫的差別,真修行人就把佛法真正放在心上,佛教的興衰放在心上,這是真學佛,真正修行;假學佛,只好面子的,我相重的,他就不把佛法當一回事,只想說我在與人往來上不要起爭端,這不叫爭端,這叫「息爭」,消除爭端,消除這些邪見,你不可以把導正觀念當作是批評,所以你就曉得凡夫跟真正的聖人他的差別,一般的學佛人跟祖師大德的差別,一般的學佛人他不把佛教當一回事,他只是來佛教裡面拜拜求平安,對於佛法的興衰他完全不在意,只是看看能不能在裡面弄到一點名聞利養,這個都一般的學佛人,甚至是假學佛人,假出家人。所以他毫不在意,他拿著他的出家的僧相,透過網路,就開始在那邊胡說八道,把深法講成淺法,把佛法變成世間法,完全為了自己的利養,所以你看看靜靄大師,他是用這樣子的一個方式來護持佛法,真正把佛教放在心上,把經典放在心上,我很受感動,所以把大師護法護教的事蹟說出來,讓大家認識真正的高僧大德,大師確實做到這菩薩戒裡面講的:「聞外道惡人邪見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鉾刺心。」聽了人家毀壞佛法,他會去破斥邪見,他會去護教,他會去護法,只有那些邪見的人,他會不在意,他會覺得沒有關係,那個就是假學佛,不光沒關係還幫著一起破壞,看到人家說正法,沒有隨喜的心,還倒過來批評,這就邪見,所以為什麼末法的眾生,雖然學佛還是下地獄,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這種正念,俗話講沒有正義感,看人家破壞佛教,他覺得無所謂,反正跟他也無關,我們自己口業修好就好,這就是自私,這就是小乘,所以永遠不會有成就,永遠不會有大成就。

今天講靜靄大師的故事給大家聽,他生在北周武帝的時代,看到皇帝要滅佛,趕快這樣去勸,甚至不惜生命這樣護持正法,確實是有大功德,大家聽了這公案去體會大師的用心,體會當時候那個時代的情景,你就能夠感受到祖師大德護持正法的決心,護持正法這種高尚的行持,相信在當代很多,不光只是靜靄大師,像慧遠大師、道安大師,都是護持正法,你看現在這個北京房山石經,就是智者大師的師兄弟靜琬大師開創的,他也是生在那個朝代,受誰的囑咐?受南嶽慧思大禪師的囑咐,南嶽慧思禪師一生經歷兩次滅法,所以他知道佛法的重要,派人在山洞裡面造石經,經歷了很多個朝代,所以你要知道,從靜靄大師的公案,你就曉得我們學佛人要懂得護持佛法,要懂得去推廣正法,要懂得使佛教興盛,不能只想著自己學佛,自己修行,這個就是小乘,這就是自私自利,你以為人家是小乘,實際上你自己是小乘,你自己是沒有學佛,所以看到祖師大德的行持,你就知道怎麼來護法護教,碰到這些邪見人、惡人,你要跟他勸說,要告訴他不要學邪見,真正的佛法是大乘,真正的佛法是什麼,你告訴他,佛教是教人了生死、解除煩惱的,即使教五戒十善也是要教了生死,這個道理不可以忘記,你不可以看人家隨便破壞佛教,你當作沒看到,當作無所謂,特別是出家人,你出家人你看到人家破壞佛教,你無動於衷,你這個人根本就是個喪盡天良,你吃著釋迦牟尼佛的飯,你沒有護持正法,你還跟著一起邪見,還跟著一起造作惡業,所以看這個靜靄大師,真正的大菩薩來示現,示現這樣的一個工夫,這樣來護持正法,聽到人家毀壞佛法,他自己盡心盡力,這樣來護法護教,特別是在末法,你越要去讀像這樣的一個公案,你才會有精進力,你才會有道心,你才知道你今天能聽到佛法,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不容易的事情,為什麼?因為如果沒有前面的人,前面沒有這些祖師大德這樣給你保護下來,這樣傳承下來,今天你聽不到佛法, 你不可能了生死,所以我們中國人講的飲水思源,你今天能夠得到佛法的甘露,其源頭從哪裡來?從祖師大德去取經,從祖師大德護法,所以我們也要這樣子,讓佛法可以傳承下去,不要讓水到我們這裡斷掉,那你就有莫大的罪過!所以希望大家聽到這個公案能夠警覺,能夠提起你的道心,提起你這個正義感,堅決學習正法、堅決推廣正法、堅決護持正法,這三個堅決,要銘記在心裡面,要落實在事相上,那就不枉我今天跟你們講這公案,也不枉靜靄大師這樣的示現。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悟顯法師法文法語




Le discours du Dharma du Vén. Wuxian

Tout le monde peut prendre les préceptes de Bodhisattva. Ce n'est pas difficile de les recevoir. Après avoir entendu et accepté ces préceptes, on doit informer tous les gens qu'il faut accepter les préceptes. C'est aussi l'enseignement du Bouddha Vairocana.

悟顯法師  開示:


受持菩薩戒,人人可受,沒有這麼困難。所以你「受持是戒已。轉授諸眾生。」就像你們現在聽到菩薩戒,還要再告訴大家要受菩薩戒,這是盧舍那佛所交代。



罪福如幻起亦滅



罪福如幻起亦滅
悟顯法師 開示

罪福如幻起亦滅

毗舍浮佛有一首偈:「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這是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本自無生,你迷了,妄有四大,所以這首偈,一開始是「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你認這個四大為實有,地水火風四大,你認為是實有,假借四大以為身,你一旦認取為自己的色身,認六塵緣影為心,經典上講:「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從此以往,你就不知我們的色身,以及外面的虛空山河大地唯心所現,所以淪墮六趣,都是自己一念迷情造成的,因此不可以認四大假合以為我,這個地水火風互相陵奪,經典上講的陵奪,說得非常非常地好。水跟火相互抵消;地跟風相互抵消,地水火風這當中,又有誰是我的?既然都沒有了,那你認取的心上哪去了?所以當下消亡,火跟水是相抵觸的,地跟風是相抵觸的,所以說互相陵奪,你不要認妄為真,把假的當作真的,要從這裡回頭,做一個學佛人的樣子。

這個色身不是我,哪有我相可得?你念佛,害怕別人笑你;你吃素,怕人家恥笑你要當和尚、當尼姑,那就是虛妄的我在那裡作怪;學佛人不肯穿居士服、不願意穿海青、不想持戒,這都是「我」在那裡作祟,當你這一念我執、我相起來的時候,你能不能迴光返照?這個色身是虛妄的、四大假合的;在和合的當下,根本是空的,這叫「起觀」。心不隨於虛妄之相,能如實安住,這是「止」。你這一念一提起來,就是「止觀雙運」,所以毗舍浮佛講的:「假借四大以為身。」這四大的色身是假的,既然說是假的,就永遠不會成真。所以「心本無生因境有。」心本自無生,因為境界而有,它是能所相待對立妄出的,對待而成的,並不是真的有心。迷失了佛性,幻現出山河大地,失去了本有的寂滅,所以心在那裡妄動,妄動的心碰到了境界,境界再生心,這個心本自無生,因境而有。

你不要想說到底是「心」先生?還是「境」先生?你又落在先後順序裡面,它是兩個同時對待而生,因為沒有心就沒有境,沒有境就沒有心,所以後面這句偈跟你講破,「前境若無心亦無。」前境是什麼?就是心所對的境界叫前境,你執著這個色身是我,執著有四大,摶取少分的四大,以為自己的色身,這個念頭你要放下。那四大你就觀空了,觀空了以後不是沒有,就轉成清淨妙色,就像西方淨土一樣。你不要以為你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個是你的境界,那個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顯現出來的,你剛往生帶著業沒有破無明,你沒有真正做到心清淨,你沒有辦法顯現出西方淨土的樣子。雖然說心淨則國土淨,可是你的心尚未全然清淨,只是與佛有緣,又加上佛的願力攝持,大眾有這共同之因,感現出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往生者看到的,這是念佛作為根本因素,所以跟佛的願力相應,有因有緣就顯現出極樂世界。實際上你的心還是個凡夫,還是不能了達無生之意。那麼這一點要講深一點,就要用唯識宗來講,這名詞比較深,我就把它帶過去,所以「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前面的境界你看破了,與心相對的境你看破了,這個妄心當下就消亡,消亡之時不但轉四大為清淨妙色,你的妄心、你的八識,就轉成「妙觀察智」、轉成「成所作智」、轉成「大圓鏡智」、轉成「平等性智」,八識就轉成四智了。所以這妄心一捨掉,大機大用馬上現前,絕對不會落於斷滅。

你不要害怕把妄心捨掉了,那就沒有心了,擔心誰來成佛;妄心捨掉了就是佛,不必問誰。所以後面最後毗舍浮佛講的,他說:「罪福如幻起亦滅。」色身跟心─六塵緣影之心都是假的,所造的罪跟福,罪就是惡業,福就是善業,善業惡業總該世間一切造作,那當然包含無記業,因為與善惡相對的就是無記,無記就是非善非惡,所以跟你講善惡,你就要想到還有無記業。所以罪福如幻起亦滅,你世間做得再好都是假的;做得再壞這業性是空的,既然都是空的,所以不要造業了,老實修行;既然是空的,做善不要執著、不要在意、不要有我相,我能修行、我能持戒、我有所證、我有知解,這都是所知障;起貪瞋癡,造殺盜淫,貢高我慢這是煩惱障,煩惱障跟所知障都要放下,這都叫魔障。

所以從這首毗舍浮佛傳法的偈頌,傳給後面的人,告訴後面的學佛人,「罪福如幻起亦滅。」你對這個世間不要執著,你修善修得好,生天了,仍舊是假的。雖然善因感得善果這叫「起」,可是起的當下是虛妄的,不是實有的,不是真的有東西可以給你安住、給你攀緣的,就叫起亦滅。「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只是幻妄稱相而已。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此虛妄相,當下滅除,正在和合的時候,因中無有果,因中也無緣,因緣說是和合,那個是禪宗講的:「空拳誑啼孩」,給你方便說,實際上在和合的當下是無生的,所以說「罪福如幻起亦滅。」無生無自性。所以經典上講:「設有一法過涅槃者。我亦說其如幻如化。」確實無有一法可得,連涅槃都不可得。世間人、人天罪福;二乘人出三界之罪福;菩薩捨兩邊旦中,取旦中之罪福,它住著兩邊是罪,取旦中是福;如來呢?了達「罪福如幻起亦滅。」當處無生,所以叫「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正在作用的當下,當體即空,這個是佛用偈頌傳心,是傳心的法要,七佛都有傳心的偈頌,這是毗舍浮佛傳法偈。

不管說什麼法不會離開這四句偈,所以我們要好好體會,要看清楚事實真相。煩惱起來了,要拿起來用,把它看破,你要觀照它。學佛不是來求發財的,不是來求有錢的、有名的,也不是求人天福報,所以你們晚課在做的時候,我今發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乃至聲聞緣覺,唯依最上乘發菩提心,願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同成佛道,這是學佛人的樣子。

所以這一首偈,「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心若空時罪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這個道理今天跟大家講了,而其中的法味要靠我們自己修行,要放下、要看破,這才能體會得到,絕對不是落在知見上、落在知解上,只是在文字上,成不了聖人,頂多你成個文字聖人。文字聖人若文字毀了,你這個聖人就消失了,所以不是真正的聖人,是個泥菩薩、是個泥佛─泥塑的佛不是真佛。所以修行不在文字上,也不在句意上,因為這個名句文身都是假的。你不要從這上面求知作解,但是離開名句文身也不行,你要取其中的意思,你了達了其中的意思以後,用你所知道的這個法來修行、來觀照,打破無明,你就能夠成就無上佛道。

禪宗怎麼修



現在佛門裡面、佛門外面,有很多在教禪修的,裡面的內容,多半就是一些調息、養生的方法,無論是大乘還是小乘,他只教你調鼻息、攝心,攝心專注,他用這些方式,他也說他是參禪,實際上這是教你打坐而已,那個不是參禪,那叫「立相住心,是病非禪」。那是調息,或是所謂小乘講的「安那般那」,這個不是禪宗,要跟你們揀別清楚,不然你把病當作是禪。

這禪宗要怎麼修?近代修禪的,多半都是藉教悟宗,這種直指人心的方式,越來越少,幾乎是消滅了,或是話頭、參話頭,參得不對,參一些沒有意義的話頭,我說的沒有意義不是禪宗講的「無意味話頭」,而是他參人生有什麽意義?你問這個話又有什麽意義!他那個叫「話尾」,起不了疑情,起的是懷疑,所以你們現在在外面看到的,很多都說他是參禪,實際上他是教你調息,不能說是禪宗,像《楞嚴經》上講的,周利槃陀伽尊者,釋迦牟尼佛教他調出入息,觀鼻端白,這個對一類根器的人可以,但是對後世大多數人來說,能不能做到?你的鼻根沒有這麽利啊,你不能從這裡開悟,所以文殊菩薩揀擇圓通的時候告訴我們,不是說觀鼻端白不行,那你要先聽清楚,是說大多數的人沒有辦法,所以文殊菩薩揀擇圓通,他告訴我們說:「鼻想本權機。只令攝心住。」你調出入息,你可以攝心,這是佛的一個權巧方便,但是「住成心所住。云何獲圓通。」你心要是住了,住在鼻想上了,在那裡調出調入,甚至調到後來沒有出入,隨息了,這些你都仍舊著在這個色身上,身見未除,你跳脫不出來。所以禪宗怎麼參?禪宗第十二代祖師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教我們的,他的和尚是脅尊者,這個脅尊者相當有名,禪宗的祖師,是西天的祖師。東土的祖師,從達摩祖師開始算。西天初祖從摩訶迦葉尊者開始,所以達摩祖師在禪宗的法脈裡面,算第二十八代祖師,那馬鳴菩薩是第十二代祖師,他教我們怎麼參禪、怎麼開悟?不依氣息,不依這個身體,乃至不依種種妄想,只要你有妄念立刻收攝回來,安住正念,什麽叫正念呢?了知一切法即心自性,心外更無他物,在這裡也不做清淨自己,也不做究竟自己,就是僧璨大師講的:「一種平懷,泯然自盡」,這樣的一個心境,平平常常的,不隨妄想也不安住正念,當下這一念收攝回來,如果心有時跑掉了,那趕緊迴光返照,憨山大師講的: 「急處迴光。著力一照。雲散晴空。白日朗耀。」這個是參禪,這是真正的禪修,不然你住在身體上,調出入息,感覺這個氣怎麼樣,這個身很容易墮到身見裡面。以上是講禪宗怎麼修的,這是真正的修行方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形色就是這個身體不依種種的境界,而你在修的過程當中,只要有妄想就收攝回來,收攝回來以後,久而久之,你慢慢地道力純熟了,你自然契入、證入三昧,你不用向別的地方求去,你也不要搞怪,想說我要求個神通、發神通,你想要發神通很快就發神經;不求神通,縱然有種種的境界,或現端正的男相女相、或是現佛菩薩相、天人相,乃至現相說法,或是通達經典、經教、或是空中有聲,跟你說經、說六波羅蜜、說十波羅蜜,說諸法實相......等等的,這些都只是過程而已,你不要執著。

那麼,還有一些魔惱的,他會讓你有神通、有天眼,讓你起種種的愛憎心,或是讓你一下子精進,一下子又廢止,旋進旋退,這些都是外道啊,所以你不要想說我參禪開悟了,大概就有什麽神通,你如果在這裡迷了,就是永明大師說的:「陰境現前,瞥爾隨去」的話,那你就是《楞嚴經》上講的:「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沒有人可以救你。你要知道這些外道,為什麼有神通?他也能夠知道宿命,他也說他是禪修當中而來的,他發神通有兩種:一種是正確的修行而發神通,可是他在這裡住著了,就變成神經了;一種是錯誤的心態修行,求神通的心態修行,那他也會發神通,發神通不會很難,而這兩種都會導致神通的顯現,但是他的根本因素,不外乎名聞利養。所以你去求他,你以為他講得很準,但他不能幫你斷煩惱、不能幫你除習氣;他不能幫你消除煩惱,他只會利用他的神通、利用他的這些特殊專長,增長你的問題、增長你的習氣,所以參禪不是依著氣息、不是依著這個身。什麽叫依著這個身體呢?看看我們氣有沒有通、哪邊有沒有順暢?這些諸如此類的,統統都是外道的修法。所以你們參禪,或是學禪,那就要注意。

學淨土也是一樣,一心一意地念佛,有妄念就收攝回來在佛號上。佛號就是念佛人的正念,除了這個正念以外,其他的念頭統統都放下,一概不執著、一概不尋逐,你不要跟著它跑掉了,一跑掉就回來,久而久之,你的心地會發光,心光發宣,那你就是得如來的「正遍知」,就是「光極知見」這個就能夠入三摩地,得的叫「真如三昧」,你就見得本性,你就能夠成就,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從此銷落,不復再起。所以你用的方式要修對,你不要修到後來變養生,變只是在那裡調息─調出息、調入息,以為自己有在修,有調出入息了。有一些基本的這種小乘的觀念,你就以為在參禪,我現在看到很多禪宗,打著大乘禪宗的旗號,裡面搞的是小乘禪。搞小乘禪,那還算是守一點規矩,裡面有的是搞外道禪,練神通的,那就很不好啦!像現在有一個在家人,說他也是參禪的,他的禪有多妙?很妙啊!每個月都還要對他繳錢啊!他說只要錢交給他,你想什麽就有什麽,那這個就不是禪了,這叫貪著,你是去貪著的,你不是去參禪啊!你是求他保佑你,你把他當活佛,那這個就不是修行了。所以要能揀別,像剛才我所說的這種要繳錢的,教你求世間名利的,用打坐的方式,在那裡打妄想,那個不是禪,連小乘都不是禪,這個「安那般那」只是小乘的修法而已。

大乘的禪宗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不住於身、不住於空、不住於見,了知諸法唯心,絕不隨妄念走,一有妄念,馬上收攝回來,再了諸法唯心,就是這樣子,就是這麽修,沒有別的竅門,參到了、用功到了,上天無路下地無門的時候,祖師講這叫「冷灰豆爆」之時。冷灰,你看這個灰,看起來好像要冷掉了,突然裡面還有火星還沒有熄,就這麽轟然一下!你就能打開本來,所以禪宗是這麽參究的、這麽用功的,絕對不是只是在這個身體上、在這個鼻息上,或是有一點點的感覺到無常、感覺到自己的心念在妄動,那個不是參禪,那個是病!


禪宗的門風高峻,我們中國人都非常喜歡禪,而且在我觀察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大乘根器,你們都是大乘根器,不是小乘啊,所以你看大乘佛法才能夠在中國生根發芽。因此你要清楚,你們根器不差,不要認為自己很差才來修淨土,淨土是大乘,你能相信阿彌陀佛,就是在「信位初心」屬於上根智,「禮懺滅罪被初機,修習止觀被中機,念佛求生被上機。」那麽淨土法門以信心為要,信心,信誰的心?信你自己的心,你要有這樣的信心,要有些方法,要熏習經教、要調伏煩惱,要能夠修習止觀、念佛、持咒......等等的,這些你才能夠真正地信入。所以今天講的是告訴你,禪宗怎麼修,不是著在色身,不是在那裡調出入息,這個都是病不是禪;或是打坐的時候有一些什麼想法啊、感受啊、體悟啊,那些都是雜念,你把雜念趕快消掉,不要記下來寫成心得筆記,把妄想記下來,那就落了造作了,本來只是妄想還沒造作,你把它記下來,又把它說出來發出於身口,那你只是在顛倒妄想當中。那麼,希望你們能夠了解,知道禪要怎麼修,它是不依氣息、不依形礙,就於兩邊不著,中道也不存,單提這一念,這一念就是正念,了知諸法唯心,即心是佛,直接從此返照,這個就是大乘禪宗修行的方式。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二諦圓融



如來說法,依二諦而說。什麼是二諦說法?二諦就是「真諦」跟「俗諦」。

說真諦法,讓眾生了知諸法皆空,了知因緣生滅不是實有的;真諦就是事實真相,我們迷失了真性,在生滅當中以為是真實的,認為可以長久、可以永遠存在,所以像有些世間人,想要長生不老,或是修仙煉丹,像道教想要長生不死,守這個色身以為真實,煉精化氣,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能長命百歲,這些都是不了事實真相,不解一切法真實之諦。他看不懂,不曉得有聚就有散,有富就有貧,有生就有死,這個世間總是變化的、總是無常的,對於相上的,暫時的聚合,他沒有辦法看破,所以不見真實之諦。釋迦牟尼佛看到這樣的現象,出現在世間,為我們說真諦法,讓我們看破,能夠發出離心 。

那麼,俗諦法呢?什麼叫「俗諦」?俗諦不是搞世間法,不是隨順這個世俗,而是運用你能了解的,你的生活上,你看到的東西、你接觸到的人事,讓你去了解真諦。所以說真俗圓融、真俗不二,這個就是所謂的「俗諦法」。

你看經典上,佛會舉比喻,講他過去生、這一生發生的事情,以及現在眾生接觸到的事情來開導大眾,讓他能夠因為這些比喻而能得度,這個就是俗諦。那麼,這是經教上所說的「真俗二諦」,如果講到究竟之法,這個真諦之理,「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名字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這是《大乘起信論》講的。這個真諦就是真如實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說啊。有所言說、有所修行、有所取證,都是二法。禪宗講:都落階級,那不是真實之諦。所以方便開俗諦法,為你演說三乘,為你建立次第;建立次第,使你能夠因言得悟,因為你修行而能證果,這方便說為俗諦之法。所以說俗諦法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所說的,有所言說,有音聲、有動作,有所指示皆是俗諦。所以你看《維摩詰經》上,文殊菩薩問維摩詰居士:如何是不二法門?維摩詰居士默然不答,為什麼?因為真正的不二,了無言說,不可說;心,你想要攀緣,你想像不到,唯有默契而已。什麼叫默契啊?這個默契不是不說話、不苟言笑,這默契是什麼?你把煩惱捨掉,自然契合。因為你現在慣用的是虛妄心、是煩惱心。所以佛講經說法依二諦而說。說真諦法,告訴你諸法皆空,本自清淨;說俗諦法,告訴你怎麼來修證。又說真諦法,讓你了知自性,本自清淨;說俗諦法告訴你,一切萬法皆由心現,所以說俗諦者建立一切具恆河沙妙用。你看阿彌陀佛接引眾生,能夠用一句佛號,超脫往生,這個就是說俗諦法,起自性的妙用。那麼,眾生迷真諦之理,而現俗諦之法,所以有六道輪迴,而真俗二諦總是一心,無論染淨,不出真俗,這個就是我們佛經上常說的:「二諦圓融」。眾生迷真諦理,現俗諦境;諸佛證真諦理,起俗諦用-作用,實際上真跟俗不二、性跟相不二,體跟用是一如的,所以說為「不二法門」。

你們要清楚什麼是真諦?什麼是俗諦?不能說俗諦就是搞世間法,釋迦牟尼佛不搞世間,他不用世間法;他用世間法的目的,是叫你明心見性,所以不是流於世俗。因此一切佛法但有言說,都是俗諦,《楞嚴經》講:「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華嚴經》講的:「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這就顯示真諦。顯示即使是佛法,也都有言說,也都不是最究竟之法,何況世間貪瞋癡。《金剛經》講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法就是指佛法。那佛法之外的呢?都是世法,連佛法都應當捨卻,何況是世間之法。所以他講:須菩提「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我給你講的佛法,尚且都只是幫助你到岸而已,從生死之岸到涅槃彼岸,如同船筏一樣,這佛法是如此;你念的佛號、看的這些經典都是如此,這些法尚且不可以執著,更何況是世間之法,這一點我們要清楚。


佛說法依「真諦」而說,佛度生依「俗諦」而起用,實際上,「真」跟「俗」這二諦沒有分開,但你不能說它是一,也不能說它是異─不同,所以說真俗二諦,非一非異。如果迷了,那就有同有異;如果覺了,那非同非異。所以就是看你有沒有般若智慧,你有般若智慧,你就懂得怎麼應用。今天簡單地跟大家講「真諦」跟「俗諦」,因為我們長時期講經以來,很少跟大家介紹,這種基礎的佛學名相,我們所談的多談見性之理、多談修行之道,但是這些名相,還是要幫助大家去了解,不然你看到經典上跟你說真諦,你聽不懂;跟你說俗諦,你又以為是搞世間法去了,那就壞了。所以今天跟大家解釋,希望你們能夠了解,回去好好地作一番思惟,你到底是依真諦,還是俗諦?如果你依世俗,那就不能見性;你依真諦,那能夠出離。這真諦,你要能依,那你用的這個佛法,就能夠幫助你到達彼岸。你要是不懂得依,那你雖然修的是佛法,實際上是小乘,甚至是人天,甚至是不了義法,那就不能夠到達彼岸,不能夠證得涅槃。證得涅槃尚且不可,何況成佛,你要除習氣,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希望你們都能夠了解。

佛經的定義



《法華經.方便品》裡面說到:「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這是講佛法所談的是一切法寂滅之意,所以說諸法寂滅相,離開一切言說分別,非是心、意、識所能測度。所以說不可以言宣,「起心便錯,動念即乖」,但是為了讓眾生覺悟,為了讓眾生成佛,因為眾生迷失佛性,於寂滅相中妄生生滅二相。所以釋迦牟尼佛以方便力為五比丘說,這是世尊成道的時候,他的存心、他的用心。

佛在經上講,經有五種人說,佛、菩薩、聲聞、眾生、還有器世間,這是《華嚴經》上說的;那也有地方是講:佛、聖者、仙人、天人,還有鬼神。不管是怎麼樣的一個歸類,都只是開合不同,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要告訴我們,在佛經上,佛在講經的時候,會出現的這些眾生,他們也都會說經,所說的經有一個重點,必須是諸法實相,而且所說的實相,皆由釋迦牟尼佛、皆由十方諸佛印可,那才稱之為經。

佛經跟一般的經典不同,你不能說有五種人說,變成鬼神可以說經,非人也可以說經,那就錯誤了;即使是阿羅漢也不能說經啊!所以你要知道佛說經有五種人說,它的道理是講:在佛經上你可以看到的,有時候是釋迦牟尼佛說、有時候是菩薩承佛威力而說。例如像《地藏經》,你們念《地藏經》的時候,你就會讀到覺林菩薩偈:「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都是承佛威力而說,絕對沒有自己說,也就是等同釋迦牟尼佛親自說法、等同毗盧遮那如來親自說法。所以你要知道,佛經只有佛可以說,其他人說的,都是得佛的印可,並不是說鬼神可以說,鬼神的境界,連三界都尚且出不去,阿羅漢頂多證個偏真涅槃,菩薩有實有權,權教的菩薩尚未見性,實教的菩薩雖然見性,但是未能徹法源底,沒有辦法斷除所有的煩惱,還沒有達到究竟,所說的都不圓滿。所以經有五種人說,是講在佛經上,你可以看到有這五大類會出現,並不是說這些變化人、鬼神以及這些天人、仙人會說經。那麼,在末法時期,很多這一種附身的或是托夢的,來傳達什麼意思、有什麼旨意啊!他也說他是說經的,這個不能跟佛經相提並論。所以你們在看佛教的名相,你要會看、要看清楚。經有五種人說,是說在佛經上,佛在講經的時候,有時候菩薩也會來講,或是聽眾聽了佛的開示,他有體會,他也會來這裡重頌一次剛聽到的,把他體會的說出來請佛印可。你們早課念的那首偈頌:「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這偈頌的內容,就是阿難聽佛的開示,聽了佛講經說法心開意解─「獲本妙心。常住不滅。」於如來前說偈讚佛,這是阿難說偈,那阿難有沒有達到如來的境界呢?沒有啊!所以後面他仍舊再開示,像這種狀況,在經典裡面非常多,你們在看的時候要清楚,所說的必然與真如實際相應,必然要你見得諸法寂滅相。諸法寂滅相這些都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方便用文字、用語言,用種種的方式在接引眾生,讓眾生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一點大家要清楚,並不是鬼神可以講經。


在末法,有些人或是鬼神在講說,你也要聽聽看,他所說的到底跟佛經一不一樣,若不一樣那都不能聽,這很重要。有人說他自己是多有成就;或是別人說他多有成就;或者有人說他是什麼佛菩薩再來……,你都可以觀察看看,他真的是嗎?實際上,釋迦牟尼佛早就告訴我們,在末法的時候,即使佛菩薩再來,也不會透露消息,除非他要往生了;如果透露了消息他還不走,在那邊受你供養,那這個必然是假的,假佛、假菩薩,所以你們在外面看到的,自己就要注意,以免受騙上當啊!若受騙將導致自己慧命以及財產的損失,到時候後悔,再來毀謗佛教,那又造無邊的罪業!以上我希望大家能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