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悟顯法師法語】【圖文版】8


悟顯法師法語



悟顯法師 開示:

在生活上不要意見多,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要隨順佛陀的教誨,隨順經教,不要挑剔,這才是放下「我執」。


2019年4月25日 星期四

【素的好-14泉池功德】

素的好



泉池功德

材料:
蘆筍5支、百合半球、枸杞少許、蘭花1

調味料:
鹽、昆布粉、太白粉

作法:
蘆筍洗淨切段、百合剝開洗淨,川燙一下,油鍋加入蘆筍、百合及調味料略炒,勾薄芡起鍋盤,花材作盤飾。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素的好-13超世希有】

素的好


超世希有

材料:
素蝦2隻、有機番茄、奇異果、蘋果少量,小南瓜做容器

調味料:
鹽、糖、沙拉

作法:
素蝦燙過切丁,番茄洗淨切丁、奇異果、蘋果去皮切丁,和調味料拌勻,小南瓜洗淨攔腰切開挖空內部,放入水果丁素蝦沙拉即可。


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素的好-12菩薩修持】

素的好


菩薩修持

材料:
裹粉素蝦半斤、沙拉、菠蘿1/4個、黃椒1個、彩色巧克力少許、綠花1朵、幾粒紅椒。

調味料:

作法:
1.裹粉素蝦略煎切丁備用。
 2.黃椒洗淨後切半放於盤中,黃椒以鮮花圍邊撒些紅椒丁。
 3.菠蘿切丁將素蝦、色拉、糖加入拌勻盛於黃椒內上面撒彩色巧克力。

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佛海釋疑 ~ 悟顯法師 佛法答問 中國佛教跟道教有什麼差異?




問:中國佛教跟道教有什麼差異?

開示:
同樣都講「修道」,其實差異很大。

我們講的「道教」,最簡單的,它離不開五行,它還是在這五行裡面;佛教它能超出三界六道輪迴,所以完全不一樣。道教它是修這個身,讓這個色身不壞,他煉丹求長生不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你看呂洞賓,他說:「我囊中有不死藥。」他的目的是長生不死。我們佛教有一位祖師叫曇鸞大師,曇鸞大師以前學道家,也是修仙的,他碰到菩提流志大師,大師告訴他,說:你想長壽嗎?曇鸞大師說當然想啊!他說我佛教就有長壽的方法,他給他一本《觀無量壽經》,他說這佛在佛教叫長壽佛、無量壽佛,修這個保證你「三界無復生、六道不復往矣。」意思是:你不會在三界六道裡面輪迴。這是真正的長壽,不生不滅,所以曇鸞大師善根很好,一聽他就改學佛,所以佛叫與道教二者的差異很大。

我們不是要貶低道教,而是說出它與佛教的不同,因為現在有些學道教的人,他會覺得我們佛教是在貶低他,實際上我們回答這些問題,不是為了要貶低他,更不是要貶低其他的宗教,而是就事論事,我告訴你我佛教是在講什麼,佛教講的是超越三界六道輪迴,而道教它並沒有講。肯定道教沒有講;如果有講的話,那佛教就不用傳進來了。所以二者的差異很大,無論是在道理上的差異、在境界上的差異、在修持上的差異都非常大,尤其用心也非常不一樣。

道教還是認世間為實有,它的「無為」就是「空」,還是「以空為有」,仍是有個「無為」,有個「空」;而佛教講的「無為」,有講好幾種「無為」,講「真如無為」,它這「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不是斷滅。佛教講的「無為」,是「無為」而「無所不為」,講的就是「真如無為」。真如不假造作,本自現成,故名「無為」,這就是「真如無為」;它能起作用,從心起用、從體起用,這就是我們佛教講的「無為」,跟道教講的「無為」有明顯的區別,彼此的差異很大。當然它們所修的果位當然也不一樣,道教頂多讓你生到天上去,佛教它能夠讓你超三界六道輪迴;道教它一般離欲就離欲界天了,可是有的差的,還會在欲界天的頂層,高的話,他會到色界天或無色界天去,可是還是出不了三界,這是講佛教與道教的道理不同、修法不同、修證不同、所求的也不同,就算用我們佛教小乘來相比較,那也跟道教是完全不同的,第一個:「出三界」就不一樣了,還有「修行的方式」也不一樣。在心法上,我們佛教小乘知道這個世間「苦、空、無常、無我」,這跟道教也不一樣。這些真實內涵都是要知道的,因為同在一處「坐」,都叫打坐、都叫修道,從外表看,一般人是無法分辨其中差異的。

現在也有人會講一些「儒、釋、道三者都相同」的話,這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起紛爭,並不是要講儒家、道家、佛家它在事相上或義趣上都是一樣的,不是要講這個,因為其實它們是完全不同的。

會講「儒、釋、道三個都相同」這話也是佛教講的,為什麼?因為佛教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儒家、道家、佛家都是心想生,這在圭峰大師的《原人論》中有講到,可是有些人搞錯了,他把《原人論》誤認為是在講「三教合一」,錯了,不是講三教合一,它跟你講得一清二楚,然後告訴你:這三教的根源實際上本乎心性。那這個「本乎心性」就只有大乘佛教裡面才有講到,大乘知道法「唯心所現」,這個連小乘也沒講到,小乘它只知道法是生滅的,卻不知道法從哪裡來。這講得很清楚。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會講「儒、釋、道三個一家」什麼的,這是明朝以後才有這個說法的,特別在明朝末年,明末很亂,才有這個說法,實際上在唐朝是沒有這個說法的,唐朝佛法興盛,那個時候高僧很多,像清涼國師,他就講:「妄謂儒佛合融者,必墮無間地獄。」這表示說唐朝的時候,真正那時候佛法傳來,佛教鼎盛,你看國家有像唐太宗、武則天、高宗,後來的唐玄宗,大家都是學佛的,乃至在更早,隋朝的時候,你看像隋文帝楊堅,楊堅本身可以算是半出家的,他小時候住過寺廟的,他本身還有一個小名,那時候他們都習慣自己有一個小名,他小名叫做「那羅延」,「那羅延」翻作中文是「堅固」的意思,所以他叫楊堅,他自己學佛有一個法名叫「總持」,他往生以後,他的兒子幫他在長安造了一座寺院叫「大總持寺」,他兒子就是隋煬帝楊廣,所以他們都是學佛的。

佛教在隋朝的時候、唐朝的時候都是非常興盛的,所以不會有所謂跟人家合融的事情,沒有的事。直到後來,在明朝末年的時候,朝綱非常地紊亂,就有一些比較極端的人說儒要滅佛、儒也要滅道、道也要滅儒、道也要滅佛,都有這些問題,為緩和這狀況,所以佛教才講「儒、釋、道其實是一家」,在講「一家」的同時,也跟他們講「同一心性」的道理,把他們攝歸進佛門裡面來;但是現在的人雖也是講「一家」,他卻變成是不學佛教,而跑去學儒跟道,這個就是忘失了這話的原意了。

我知道有些人會講:蕅益大師說引儒道這是善巧方便。但這個「善巧方便」是度他們來學佛,法華經上說,所有的世俗文字語言,皆要攝歸佛法,也就是要導歸到佛法中來,不是你沒有任何的工夫,然後跑去學跟你了生死不相干的東西,人家祖師是已經學好了,生死了了,是像蕅益大師這種大人物,高僧大德他能夠善巧方便去教化他們。你是一般人,根本沒那個工夫,你就老老實實地按部就班來。

在佛門裡面有句話叫「談玄說妙」,就是講一些空話沒有用,你說都一樣,你最後還是得了生死啊,生死還是得了,你生死也沒了,生死沒了你就說「都一樣」,那這個話就是空話了。

講「三教合融」,「三教一體」的,這是佛教才有這麼說法的。所以為什麼會有這個話出現,我們去看到歷史上佛教發展,我們去找它的源流,其實是很多時候都是為了緩和爭鬥的,但現在就沒這個問題了。但是現在有一些人他還是極端的,有一些他是比較文明,他就沒有這個問題。

這個就是佛教跟道教的差異,雖然同樣都叫修道,絕對有差異。也順便跟你們談到:現在人說的「儒、釋、道這三教都是一樣」,這是什麼時候才有這個說法的,我們看到特別是明朝末年以後才有這個說法,特別明顯的就是「明末四大士」,四大士裡面尤其看到蕅益大師他們在談論,可是那時候他們是接引人家來學佛,而不是把佛法破壞掉,或是不學佛了,跑去學儒家、道家或是其他的外道,那就叫「背大向小」了,就叫做「退菩薩心」了,在出家人就叫「退戒」了,你不學大乘戒律,反學外道、邪見、二乘、阿毗曇雜論等等的世俗論典,這都算是背棄佛法,佛的戒律不會教你背棄佛法,祖師也不會教你背棄佛法,一定是接引世間人、儒、道他們來學佛。所以那都是後人自己搞錯祖師的用意。


佛海釋疑



【素的好-11香氣普熏】

吃素是福


香氣普熏

材料:
烤麩、花菇、冬筍、薑片

調味料:
鹽、糖、香菇粉、胡椒粉,武溪粉、醬油、八角、花椒粒、香油。

作法:
1.烤麩切小塊,花菇泡軟去蒂切片,冬筍切片,烤麩中溫油炸至金黃色,濾油,花菇爆香。

2.冬筍過油炒鍋加一大匙油爆香薑片,加入調味料及1碗水,放入烤麩、花菇、冬筍燒滷入味盛盤,撒些芹菜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