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

素拼盤(炸餛飩)



材料 :
香酥素雞塊     1
包餛飩用料:
素雞味火腿     半條
素魚漿         1/3
小白菜         半斤
餛飩皮         30

調味料 :
           適量
           1小匙
白胡椒粉     少許
昆布粉       少許
香油         1大匙

作法

一.    小白菜洗淨瀝乾,切碎.取一叉子將素雞味火腿扯拉,成小塊狀,拌入素魚漿,
白菜,加入所有調味料拌勻,包餛飩.

二.    取一小鍋放半鍋油,待油稍熱放入餛飩,不時用筷子翻動,待炸至金黃色起鍋,
瀝乾油盛盤.

.平底鍋放少油,加入香酥素雞塊,炸至金黃色起鍋


黑胡椒馬鈴薯絲餅




材料 :
馬鈴薯       6
奶油         1大匙
起司粉       1大匙

調味料 :
           少許
           2小匙
黑胡椒粉     2小匙

作法 :

.洋芋洗淨,去皮放入冷水中浸泡約5分鐘,切絲.

.取平底鍋放入奶油融化,加入所有材料及調味料拌勻成糊狀.


.平底鍋放入奶油融化,加入兩杓作法二原料,壓成餅狀,兩面煎成金黃色起鍋.

鳳梨炒木耳




材料 :
泡發乾木耳     半包
新鮮鳳梨切片   1/3
薑片           少許

調味料 :
醬油膏       1大匙
           1小匙
胡椒粉       少許
昆布粉       少許
香油         1大匙

作法 :

.木耳洗淨.

.薑片在油鍋中爆香,加入木耳,調味料及少許水翻炒,約燜3~5分鐘
   加入鳳梨拌勻,再燜數分鐘淋香油起鍋.




榨菜豆干絲




材料 :
榨菜         2
豆干         10
芹菜         4
嫩薑         少許
紅辣椒       1

調味料 :
醬油膏        1大匙
            1大匙
香菇精        少許
白胡椒粉      少許
香油          少許

作法 :
.所有材料洗淨,豆干切絲放入平底鍋煸炒一下.

.榨菜切絲,紅辣椒,嫩薑切絲,芹菜切小段.

.炒鍋入油放嫩薑絲爆香,加入榨菜絲,紅辣椒,翻炒數分鐘,倒入豆干絲, 芹菜,
   調味料及少許水翻炒,2分鐘起鍋.


涼拌五香蒟蒻



材料 :
五香蒟蒻     1
芹菜末       1大匙

調味料 :
日本醬油     少許
           2小匙
白胡椒粉     少許
香油         2小匙

作法 :

五香蒟蒻加入所有調味料拌勻盛盤,灑芹菜末,香油.

蒸小籠包



材料 :
冷凍小籠包     1(30)
薑絲           少許

調味料 :
日本醬油    1小碟
紅醋        1小碟
香油        1大匙

作法 :
.取平盤上面放蒸布,取出冷凍小籠包,排在盤子上.

.蒸鍋加兩大碗水,待水滾後放入小籠包,約蒸15~20分鐘起鍋.

宮保素蝦




材料 :
青椒         1
紅椒         1
素蝦         1
去皮花生     1大匙
薑片         少許
乾辣椒       少許
花椒粒       少許

調味料 :
         1/2大匙
醬油       1大匙
         1/2大匙
         少許
胡椒粉     少許
昆布粉     少許
香油       適量

作法 :
一.  ,紅椒洗淨切塊備用,平底鍋入油放花生炒酥,取出花生,再加些油放入素蝦炒香.

二.  炒鍋入油爆香薑片,乾辣椒, 花椒粒,加入青,紅椒略炒一下, 加入素蝦,再加少 許水及調味料翻炒,燜煮約3~5分鐘, 加入花生拌勻,淋香油起鍋.

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五燈會元 卷二十~法石慧空禪師

法石慧空禪師

泉州法石中庵慧空禪師,贛州蔡氏子。春日上堂,拈拄杖卓一下曰:「先打春牛 頭。」又卓一下曰:「後打春牛尾。驚起虛空入藕絲裡。釋迦無路潛蹤,彌勒急走千 里。文殊却知落處,拊掌大笑歡喜。且道歡喜箇甚麼?春風昨夜入門來,便見千花生 碓觜。」上堂:「千家樓閣,一霎秋風。祇知襟袖涼生,不覺園林落葉。於斯薦得, 觸處全真。其或未然,且作寒溫相見。」上堂,舉金剛經云:「佛告須菩提,爾所國 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要會麼?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僧問:「先佛垂範,禁足安居。未審 是何宗旨?」曰:「琉璃鉢內拓須彌。」僧便喝,師便打。

五燈會元 卷二十~雲居德會禪師

雲居德會禪師

南康軍雲居蓬庵德會禪師,重慶府何氏子。上堂,舉:「教中道,若見諸相非相 ,即是如來。作麼生是非相底道理?佯走詐羞偷眼覷,竹門斜掩半枝花。」 §南嶽下十七世 〔教忠光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二十~石霜宗鑒禪師

石霜宗鑒禪師

潭州石霜宗鑒禪師,上堂曰:「送舊年,迎新歲,動用不離光影內。澄輝湛湛夜 堂寒,借問諸人會不會?若也會,增瑕纇,若不會,依前昧。與君指箇截流機,白雲 更在青山外。」 〔石頭回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二十~石亭祖璿禪師

石亭祖璿禪師

隆興府石亭野庵祖璿禪師,上堂曰:「喫粥了也未,趙州無忌諱。更令洗鉢盂, 太煞沒巴鼻。悟去由來不丈夫。這僧那免受糊塗。有指示,無指示,韶石四楞渾塌地 。入地獄,如箭射,雲岫清風生大廈。相逢攜手上高山,作者應須辨真假。真假分, 若為論,午夜寒蟾出海門。」

五燈會元 卷二十~保安可封禪師

保安可封禪師

常州宜興保安復庵可封禪師,福州林氏子。上堂:「天寬地大,風清月白。此是 海宇清平底時節。衲僧家等閑問著,十箇有五雙知有。祇如夜半華嚴池吞却楊子江, 開明橋撞倒平山塔,是汝諸人還知麼?若也知去,試向非非想天道將一句來。其或未 知,」擲下拂子曰:「須是山僧拂子始得。」

五燈會元 卷二十~泐潭德淳禪師

泐潭德淳禪師

隆興府泐潭山堂德淳禪師,上堂:「俱胝一指頭,一毛拔九牛。華嶽連天碧,黃 河徹底流。截却指急回眸。青箬笠前無限事,緣蓑衣底一時休。」

五燈會元 卷二十~大洪祖燈禪師

大洪祖燈禪師

隨州大洪老衲祖證禪師,潭州潘氏子。上堂:「萬象之中獨露身,如何說箇獨露 底道理?」豎起拂子曰:「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僧問:「雲門問僧:光明寂 照遍河沙,豈不是張拙秀才語?僧云是。門云:話墮也。未審那裡是這僧話墮處?」 師曰:「鰋魚上竹竿。」問:「離却言句,請師直指。」師豎拂子,僧曰:「還有向 上事也無。」師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速禮三拜。」

五燈會元 卷二十~道林淵禪師

道林淵禪師

潭州道林淵禪師,僧問:「鐘未鳴,鼓未響,拓鉢向甚麼處去?德山便低頭歸方 丈,意旨如何?」師曰:「奔雷迸火。」曰:「巖頭道,這老漢未會末後句在,又作 麼生?」師曰:「相隨來也。」曰:「巖頭密啟其意,未審那裡是他密啟處?」師曰 :「萬年松在祝融峰。」曰:「雖然如是,祇得三年,三年後果遷化,還端的也無? 」師曰:「摩呢噠唎吽法吒。」臨示寂,上堂拈拄杖示眾曰:「離却色聲言語,道將 一句來。」眾無對。師曰:「動靜聲色外,時人不肯對。世間出世間,畢竟使誰會? 」言訖,倚杖而逝。

五燈會元 卷二十~大溈行禪師

大溈行禪師

潭州大溈行禪師,上堂橫拄杖曰:「你等諸人,若向這裡會去,如紀信登九龍之 輦;不向這裡會去,似項羽失千里烏騅。饒你總不恁麼,落在無事甲裡。若向這裡撥 得一路,轉得身,吐得氣,山僧與你拄杖子。」遂靠拄杖,下座。上堂:「不是心, 不是佛,不是物。且道是箇甚麼?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畢竟在甚麼處?苦! 苦!有口說不得,無家何處歸?」

五燈會元 卷二十~玉泉宗璉禪師

玉泉宗璉禪師

荊門軍玉泉窮谷宗璉禪師,合州董氏子。開堂日,問答已,乃曰:「衲僧向人天 眾前一問一答,一擒一縱,一卷一舒,一挨一拶,須是具金剛眼睛始得。若是念話之 流,君向西秦,我之東魯,於宗門中殊無所益。這一段事,不在有言,不在無言,不 礙有言,不礙無言。古人垂一言半句,正如國家兵器,不得已而用之。橫說豎說,祇 要控人入處,其實不在言句上。今時人不能一徑徹證根源,祇以語言文字而為至道。 一句來,一句去,喚作禪道,喚作向上向下,謂之菩提涅槃,謂之祖師巴鼻。正似鄭 州出曹門,從上宗師會中,往往真箇以行腳為事底,纔有疑處,便對眾決擇。祇一句 下見諦明白,造佛祖直指不傳之宗,與諸有情盡未來際,同得同證,猶未是泊頭處。 豈是空開脣皮,胡言漢語來?所以南院示眾云:「諸方祇具啐啄同時眼,不具啐啄同 時用。」時有僧問:「如何是啐啄同時用?」院曰:「作家不啐啄,啐啄同時失。」 僧曰:「猶是學人問處。」院曰:「如何是你問處?」僧曰:「失。」院便打。其僧 不契,後至雲門會中,因二僧舉此話,一僧曰:「當時南院棒折那!」其僧忽悟,即 回南院,院已遷化。時風穴作維那,問曰:「你是問先師啐啄同時話底僧那?」僧曰 :「是。」穴曰:「你當時如何?」曰:「我當時如在燈影裡行。」穴曰:「你會也 。」」師乃召大眾曰:「暗穿玉線,密度針針,如水入水,似金博金。敢問大眾,啐 啄同時是親切處,因甚却失?若也會得,堪報不報之恩,共助無為之化。便可橫身宇 宙,獨步大方,若跳不出,依前祇在架子下。」 上堂,拈拄杖曰:「破無明暗,截生死流,度三有城,泛無為海。須是識這箇始 得。」乃召大眾曰:「喚作拄杖則觸,不喚作拄杖則背。若也識得,荊棘林中撒手, 是非海裡橫身。脫或未然,普賢乘白象,土宿跨泥牛。參!」上堂:「一切數句非數 句,與吾靈覺何交涉?」師曰:「永嘉恁麼道,大似含元殿上更覓長安。殊不知有水 皆含月,無山不帶雲。雖然如是,三十年後趙婆酤醋。」上堂:「宗乘一唱殊途絕, 萬別千差俱泯滅。通身是口難分雪,金剛腦後三斤鐵。好大哥。」僧問:「保壽開堂 ,三聖推出一僧,保壽便打,意旨如何?」師曰:「利動君子。」曰:「為復棒頭有 眼,為復見機而作?」師曰:「獮猴繫露柱。」曰:「祇如三聖道,你恁麼為人,瞎 却鎮州一城人眼。又作麼生?」師曰:「錦上鋪華又一重。」問:「行腳逢人時如何 ?」師曰:「一不成,二不是。」曰:「行腳不逢人時如何?」師曰:「虎咬大虫。 」曰:「祇如慈明道,釣絲絞水,意作麼生?」師曰:「水浸鋼石卵。」問:「三聖 道:我逢人即出,出則不為人。意旨如何?」師曰:「兵行詭道。」曰:「興化道: 我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又作麼生?」師曰:「綿裹秤鎚。」問:「不落因果, 為甚麼墮野狐身?」師曰:「廬山五老峰。」曰:「不昧因果,為其疾脫野狐身?」 師曰:「南嶽三生藏。」曰:「祇如不落不昧,未審是同是別?」師曰:「倚天長劍 逼人寒。」問:「初生孩子還具六識也無?趙州道:急水上打毬子。意旨如何?」師 曰:「兩手扶犁水過膝。」曰:「祇如僧又問投子急水上打毬子,意旨如何?」曰: 「念念不停流,又作麼生?」師曰:「水晶甕裡浸波斯。」問:「楊歧道:三腳驢子 弄蹄行。意旨如何?」師曰:「過蓬州了,便到巴州。」

五燈會元 卷二十~淨居尼法燈禪師

淨居尼法燈禪師

溫州淨居尼無相法燈禪師,上堂,拈拄杖卓曰:「觀音出,普賢入,文殊水上穿 靴立。抬頭鷂子過新羅,石火電光追不及。咄!」 〔大溈果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二十~西禪希秀禪師

西禪希秀禪師

遂寧府西禪第二代希秀禪師,上堂曰:「秋光將半,暑氣漸消。鴻鴈橫空,點破 碧天似水。猿猱挂樹,撼翻玉露如珠。直饒對此明機,未免認龜作鱉。且道應時應節 一句作麼生道?野色併來三島月,溪光分破五湖秋。」 〔淨居尼溫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二十~信相戒修禪師

信相戒修禪師

成都府信相戒修禪師,上堂,舉馬祖不安公案,乃曰:「兩輪舉處煙塵起,電急 星馳擬何止?目前不礙往來機,正令全施無表裡。丈夫意氣自衝天,我是我兮你是你。」 〔西禪璉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二十~覺報清禪師

覺報清禪師

平江府覺報清禪師,上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曰:「 東山水上行。」」師曰:「諸佛出身處,東山水上行。石壓筍斜出,岸懸花倒生。」 何山然首座安吉州何山然首座,姑蘇人。侍正堂之久,入室次,堂問:「貓兒為甚麼 偏愛捉老鼠?」曰:「物見主,眼卓豎。」堂欣然,因命分座。 〔黃龍忠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二十~報恩成禪師

報恩成禪師

鄂州報恩成禪師,上堂:「秋雨乍寒,汝等諸人,青州布衫成就也未?」良久, 喝曰:「雲溪今日,冷處著一把火。」便下座。 〔道場辯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二十~隱靜彥岑禪師

隱靜彥岑禪師

太平州隱靜圓極彥岑禪師,台城人也。上堂:「韓信打關,未免傷鋒犯手。張良 燒棧,大似曳尾靈龜。既然席卷三秦,要且未能囊弓裹革。煙塵自靜,我國晏然。四 海九州,盡歸皇化。自然牛閑馬放,風以時,雨以時,五穀熟,萬民安。大家齊唱村 田樂,月落參橫夜向闌。」上堂:「今朝八月初五,好事分明為舉。嶺頭漠漠秋雲, 樹底鳴鳩喚雨。昨夜東海鯉魚,吞却南山猛虎。雖然有照有用,畢竟無賓無主。唯有 文殊普賢,住,住!我識得你。」上堂,舉正堂辯和尚室中問學者:「蚯蚓為甚麼化 為百合?」師曰:「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度桑乾水,却望并州 是故鄉。」

五燈會元 卷二十~青原如禪師

青原如禪師

吉州青原如禪師,僧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生鐵鑄崑崙。」曰:「 來後如何?」師曰:「五彩畫門神。」 〔雲居如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二十~長蘆守仁禪師

長蘆守仁禪師

真州長蘆且庵守仁禪師,越之上虞人。依雪堂於烏巨,聞普說曰:「今之兄弟做 工夫,正如習射,先安其足,後習其法。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喝一喝 云:「只今箭發也,看!看!」師不覺倒身作避箭勢,忽大悟。上堂:「百千三昧, 無量妙門,今日且庵不惜窮性命,祇做一句子說與諸人。」乃卓拄杖,下座。嘗頌臺 山婆話云:「開箇燈心皂角鋪,日求升合度朝昏。只因風雨連綿久,本利一空愁倚門 。」 〔白楊順禪師法嗣〕

佛堂講話第一輯, 道源法師講述 ( 一、念佛須知了生死 )

  

佛堂講話第一輯

道源法師講述
許寬成居士記

——在臺中市靈山寺—— 



道源上人佛堂講話敘


 臺中靈山寺向由德真德欽二師主持,修行精進。民國三十八年己丑,李雪廬老居士自魯來台,得其領導,說法講經,念佛作七,弘揚淨土。庚寅起,每歲春冬,且必作佛七二次,與會者咸歡喜踴躍。四十六年淨宗講堂落成後,益形蹌濟。四十七年戊戌仲春,延請基隆八堵正道山海會寺道源上人為主七師,念佛之餘,每晚開示,系統釐秩,組織謹嚴,本末先後,一以貫之。其標題:第一曰、念佛須知了生死;第二日、念佛當發菩提心;第三日、念佛切勿起疑念;第四日、念佛決定願往生;第五日、念佛必須認真念;第六日、念佛結期應求證;第七日、念佛平時須相續。一為自利,二為利他,三為信,四為願,五為行,六為加行,七為常行。以發菩提心為第一要義,以信願行為實踐功夫。而於正行、加行、常行,尤苦口婆心,切切實實,特別提示。語似平淡,而義極高深;深入顯出,聞者心豁。雪師當時為偈頌云:「此事專為求一心,不高深處最高深;果能念念了生死,滿眼皆成七寶林。」蓋有以也!

上人俗姓王,世居河南商水周家口,民國八年弱冠出家,十二年受具足戒,十六年至抗戰期間,親近慈舟大師,為入室弟子。大師平生,弘華嚴教,持比丘戒,修淨土行。上人師承無間,得其神髓。又上人鑒於世之弘法者,每執空謗有,執有謗空;發願冀轉即空即有,即有即空之中道法輪,因號中輪沙門。其志事之峻偉,足資讚歎矣。

 臺灣省立農學院教授許寬成師兄,曾將上人當日開示語,本本原原,記錄成帙。上人加以潤色,題曰「佛堂講話」,分期發表於中國佛教月刊,讀者珍若璵璠。茲者醵金印為專冊,以廣流佈。竊望同道之士,共發菩提真心,矢信不疑,矢願不盡,矢行不息;念玆在茲,釋玆在茲。七寶園林,當前即是;蓮邦消息,何待他求。承屬弁言,輒述敘梗概,聊與上人結此勝緣耳。

中華民國四十八年六月,菩薩戒弟子周邦道,於臺灣省立農學院 




佛堂講話(第一輯)

淨土宗中輪沙門道源講 
菩薩戒優婆塞許寬成記 


一、念佛須知了生死

今天得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誠屬殊勝因緣。臺中佛法興隆,「打七」乃是常事;道源來此參加「打七」卻是第一次。貴寺德真住持,過去因感覺念佛人多,佛殿太狹,同德欽監院,發起建築講堂;又承諸位檀越協助,巍峨莊嚴的講堂,得以大功告成,真是功德無量!道源能夠和諸上善人在這臺灣佛教最大的講堂中打七用功,感覺非常榮幸!
打佛七,只須一心念佛,不須講話,所謂「行起解絕」。若是在念佛堂中講話,那是「打閒岔」。既是打閒岔,為什麼還要講話呢?因為我們眾生和諸佛不同,「眾生以差別為性」,其根機不是一樣的。在座諸位出家師傅,及各位老居士,不但自己會用功,而且能夠領導別人用功,自然不須要講話。但有一般人,須要聽講以後,纔能提起精神,精進辦道,那就必須講講說說,以作助道之緣了。尤其是道場中,有初發心的人,他們對於打七的意義,尚不甚明白,是則更須要講話了。
打七的目的在甚麼地方?在「了生死」!若對此目的不明,則念佛就沒有甚麼意思了。普通人到寺裏來念佛,為的是向佛禱告,希望能夠消災免難。求消災免難固然是好,但這不是佛的本意。還有一種人,因為現生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到這裏念佛,求佛保佑,希望來世能夠事事如意。求來世如意固然也好,但仍非佛的本意。另有一種人,覺得人生沒有意思,即使大富大貴也沒有多大快樂;希望以念佛的功德,能夠昇天。來生得能昇天,這固然也是好,但亦非佛的本意。
佛的本意在那裏?在令眾生「了生死」!為什麼要了生死?因為生死輪迴是大苦!

今天所講的話,可分成三段:

第一、學佛應先知苦:倘若不知苦,則學佛亦學不好。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修行成佛,說法度生,首先度五個人,即是憍陳如等五比丘。所說之法,就是「四諦法」。四諦法之第一就是「苦諦」,可見「知苦」是何等重要了!「諦」就是真實之理,一切眾生,皆在受苦,這是真實不虛的。但眾生迷而不覺,總以為有快樂可得。不知不但地上的眾生是苦,天上的眾生亦還是苦,所以謂之「苦諦」。苦必有因,「集」就是因。「集」是聚集起來的意思,前生所造的種種業,聚集起來,招感今生的苦果,今生的苦果,決定是前生的「集因」招感來的,所以謂之「集諦」。佛說我自己沒有苦,我的苦已「滅」了。「滅」就是寂滅,也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果。證得寂滅的佛果,真實滅除一切苦惱,所以謂之「滅諦」。佛果由何而來?由「道諦」而來。若能修「道」,一定證「滅」,所以謂之「道諦」。現在明白了佛說的四諦法。我們要「證滅」,就必須「修道」。修道為的「斷集」,斷集必先「知苦」。所以第一段先講「學佛應先知苦」。

第二、次觀人生之苦:人生有八種苦,第一是「生苦」:人生出胎,「呱呱墮地」,即是證明「生苦」。設若生而不苦,小孩子落地,應當不呱呱的哭了。第二是「老苦」:老苦的證明很多,在這念佛堂裏面,多半是老年人,老年人的「六根」都「暗鈍」了。例如:念彌陀經,老年人大都不能背誦,記憶力很差,趕不上青年人,這是「意根暗鈍」了。又如我們要學「爐香讚」,為甚麼總唱不好,不如青年人學得快呢?因為是「舌根暗鈍」了。我們「繞佛」時,感覺腳酸,「打坐」時,兩腳都盤不起來,勉強盤起來,疼的要命,這是「身根暗鈍」了。總之,老年人的鼻根眼根耳根,都不如青年人,這就是「老苦」。第三是「病苦」:在現時代,醫藥的價錢很貴,生病本來是苦,而因醫藥價貴,負擔不起醫藥費,真是苦上加苦!我們若能留心觀察,就知道有了病是多麼痛苦了。第四是「死苦」:一聽到「死」,誰都不高興,為什麼不願意聽這個字呢?因為「死苦」太苦了啊!
前面所講的生老病死苦,無論富貴貧賤都免不了。還有四種苦,有的人受的多,有的人受的少。第五「愛別離苦」:有了六親眷屬,就有恩有愛,倘若最愛的人別離了,這是多麼痛苦的事啊!我們大陸的人來到臺灣,大多數家眷都不能團圓,有的家眷已經死了,那是「死別」!有的家眷留在大陸不能見面,那是「生離」!不但大陸的人有此愛別離苦,就是臺灣同胞亦有此苦;你想,有的是丈夫死了,有的是太太死了,有的是父母別世了,有的是兒女夭亡了,這種愛別離苦,誰能免得了呢?第六「怨憎會苦」:你的怨家對頭討厭憎恨的人,偏偏要聚會在一處,想離都離不開;你在臺北,他在臺北與你相會;你到臺南,他到臺南與你相會。這種怨憎會苦,纔令人難得忍受呢!第七「求不得苦」:我們所求的事情很多,大都不得滿願,這就是求不得苦。例如:我們的念佛會,為甚麼白天人少,晚上人多呢?因為居土們白天都要去做事,想來念佛不得來,只得晚上稍有空閒,方能參加,欲求在這佛七之內,好好地用七天功而不可得,亦是一種求不得苦。第八「五陰熾盛苦」:「五陰」是色、受、想、行、識。「色陰」是身,「受想行識」四陰是心,簡單講一句,這是身心之苦。我對於此苦,另有一種很淺顯的解釋,叫做「健康苦」。世上的人,大多不知道有苦,若對他說「生苦」,他說生時我不知道。若對他說「老苦」,他說我現在還沒老。若對他說「病苦」,他說我從來沒有害過病。若對他說「死苦」,他說死還未到。若對他說「愛別離苦」,他說我的家眷團聚沒有別離。若對他說「怨憎會苦」,他說我沒有怨恨憎惡的人。若對他說「求不得苦」,他說我凡事都很如意。如此說來,這種人就沒有苦了嗎?有的,有的是「五陰熾盛苦」。我們試看,現在社會上的凶殺案、搶盜案、姦婬案,真是太多了!為什麼有這種案件發生呢?因為有一般人的身心太健康了。他們受了心理上的支配,生理上的衝動,坐臥不安,無事生非,所以纔造出許多殺盜婬的罪業來。他們的身心不能安寧,好像給火燒著似的,故曰:「五陰熾盛苦」。連前面所講的七種苦,合起來叫做人生八苦。這八種苦,只是苦的大綱,每種苦中,都含有無量無邊的苦。我們學佛的人,須觀察自己,觀察他人,是不是有上面所講的八種痛苦?如能觀察到人生確實是「苦」,那就與佛道相近了。

第三、再觀輪迴之苦:我們既觀察了知人生之苦,那就應當進一步觀察輪迴之苦。因為人生只不過數十年的光陰,雖然受苦,而為時甚暫;假若像世人所說的「人死如燈滅」,並沒有什麼來生來世,那這苦不算大苦。如世尊所說輪迴之苦,方是大苦哩!三界以內,有三善道,有三惡道。今生若造惡業,來生就墮三惡道。今生若造善業,來生就轉三善遺。頭出頭沒,永不停止,這就是所謂「六道輪迴」。
有智慧的人就要觀察:人生之苦,乃是短暫的小苦,而這死此生彼,生生死死,永無了時的輪迴之苦,真是大苦!欲脫此苦,須「了生死」。能發起「了生死」的心,是則可謂入於佛道了。

佛說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可「了生死」。其中有「念佛法門」為最容易;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即可超出六道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了生死之苦,常得究竟之樂。若能真發「了生死」的心而念佛,方與佛之本意相應。

本來念佛用功時,不須要講話;因有初發心的人,故不得不講,然而講話總是「打閒岔」,大家還是好好念佛吧!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五燈會元 卷二十~龜峰慧光禪師

龜峰慧光禪師

信州龜峰晦庵慧光禪師,建寧人。上堂:「數日暑氣如焚,一箇渾身無處安著, 思量得也是煩惱人。這箇未是煩惱,更有己躬下事不明,便是煩惱。所以達磨大師煩 惱,要為諸人吞却,又被咽喉小;要為諸人吐却,又被牙齒礙。取不得,捨不得,煩 惱九年。若不得二祖不惜性命,往往轉身無路,煩惱教死。所謂祖禰不了,殃及兒孫 。後來蓮華峰庵主到這裡,煩惱不肯住。南嶽思大到這裡,煩惱不肯下山。更有臨濟 德山,用盡自己查梨,煩惱鉢盂無柄。龜峰今日為他閑事長無明,為你諸人從頭點破 。」卓拄杖一下,曰:「一人腦後露腮,一人當門無齒,更有數人鼻孔沒半邊。不勞 再勘,你諸人休向這裡立地瞌睡。殊不知家中飯籮鍋子一時失却了也。你若不信,但 歸家檢點看!」

五燈會元 卷二十~薦福休禪師

薦福休禪師

饒州薦福退庵休禪師,上堂:「風動邪?幡動邪?風鳴邪?鈴鳴邪?非風鈴鳴, 非風幡動。此土與西天,一隊黑漆桶。誑惑世間人,看看滅胡種。山僧不奈何,趁後 也打鬨。瓠子曲彎彎,冬瓜直儱侗。」上堂:「結夏時左眼半斤,解夏時右眼八兩。 謾云九十日安居,贏得一肚皮妄想。直饒七穴八穿,未免山僧拄杖。雖然如是,千鈞 之弩,不為鼷鼠而發機。」上堂:「先師尋常用腦後一鎚,卸却學者胸中許多屈曲。 當年克賓維那,曾中興化此毒。往往天下叢林,喚作超宗異目。非唯孤負興化,亦乃 克賓受辱。若是臨濟兒孫,終不依草附木。資福喜見同參,今日傾腸倒腹。」遂卓拄 杖,喝一喝曰:「還知先師落處麼?伎死禪和,如麻似粟。」上堂:「言發非聲,是 箇甚麼?色前不物,莫亂針錐。透過禹門,風波更險。咄!」

五燈會元 卷二十~雲居自圓禪師

雲居自圓禪師

南康軍雲居普雲自圓禪師,綿州雍氏子。年十九,試經得度,留教苑五祀。山關 南下,歷扣諸大尊宿。始詣龍門,一日,於廊廡間覩繪胡人,有省。夜白高庵,庵舉 法眼偈曰:「頭戴貂鼠帽,腰懸羊角錐,語不令人會,須得人譯之。」復筴火示之曰 :「我為汝譯了也。」於是大法明了。呈偈曰:「外國言音不可窮,起雲亭下一時通 。口門廣大無邊際,吞盡楊歧栗棘蓬。」庵遣師依佛眼,眼謂曰:「吾道東矣。」上 堂,舉:「僧問雲門:「如何是透法身句?」門曰:「北斗裡藏身。」」師曰:「南 北東西萬萬千,乾坤上下兩無邊。相逢相見呵呵笑,屈指抬頭月半天。」 〔烏巨行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二十~中際善能禪師

中際善能禪師

福州中際善能禪師,嚴陵人。往來龍門雲居有年,未有所證。一日,普請擇菜次 ,高庵忽以貓兒擲師懷中。師擬議,庵攔胸踏倒,於是大事洞明。上堂:「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不可以一朝風月昧却萬古長空,不可以萬古長空不明一朝風月。且如何 是一朝風月?人皆畏炎熱,我愛夏日月長。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會與不會,切 忌承當。」

五燈會元 卷二十~萬年道閑禪師

萬年道閑禪師

台州萬年無著道閑禪師,本郡洪氏子。上堂:「全機敵勝,猶在半途。啐啄同時 ,白雲萬里。纔生朕兆,已落二三。不露鋒鋩,成何道理?且道從上來事合作麼生? 誣人之罪,以罪加之。」上堂,舉乾峰示眾云:「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 二。」雲門出眾云:「昨日有人從天台來,却往徑山去。」峰曰:「典座來日不得普 請。」師曰:「相見不須瞋,君窮我亦貧。謂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

五燈會元 卷二十~雙林德用禪師

雙林德用禪師

婺州雙林德用禪師,本郡戴氏子。上堂:「拈槌豎拂,祖師門下,將黃葉以止啼 。說妙談玄,衲僧面前,望梅林而止渴。際山今日去却之乎者也,更不指東畫西,向 三世諸佛命脈中,六代祖師骨髓裡,盡情傾倒,為諸人說破。」良久曰:「啼得血流 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

五燈會元 卷二十~狼山慧溫禪師

狼山慧溫禪師

通州狼山蘿庵慧溫禪師,福州人,姓鄭氏。遍參諸老,晚依竹庵於東林。未幾, 庵謝事,復謁高庵悟、南華昺、草堂清,皆蒙賞識。會竹庵徙閩之乾元,師歸省次, 庵問:「情生智隔,想變體殊。不用停囚長智,道將一句來。」師乃釋然,述偈曰: 「拶出通身是口,何妨罵雨訶風?昨夜前村猛虎,咬殺南山大虫。」庵首肯。住後, 上堂:「釋迦老子,四十九年,坐籌帷幄。彌勒大士,九十一劫,帶水拖泥。凡情聖 量,不能鏟除。理照覺知,猶存露布。佛意祖意,如將魚目作明珠。大乘小乘,似認 橘皮為猛火。諸人須是豁開胸襟寶藏,運出自己家珍,向十字街頭普施貧乏。眾中忽 有箇靈利漢出來道:美食不中飽人喫。山僧只向他道:幽州猶自可,最苦是新羅。」 〔雲居悟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二十~雲居德昇禪師

雲居德昇禪師

南康軍雲居頑庵德昇禪師,漢州何氏子。二十得度,習講久之。棄謁文殊道禪師 ,問佛法省要。殊示偈曰:「契丹打破波斯寨,奪得寶珠村裡賣。十字街頭窮乞兒, 腰間挂箇風流袋。」師擬對,殊曰:「莫錯。」師退參三年,方得旨趣。往見佛性, 機不投。入閩至鼓山禮覲,便問:「國師不跨石門句,意旨如何?」竹庵應聲喝曰: 「閑言語。」師即領悟。住後,僧問:「應真不借三界高超即不問,如何是無位真人 ?」師曰:「聞時富貴,見後貧窮。」曰:「抬頭須掩耳,側掌便翻身。」師曰:「 無位真人在甚麼處?」曰:「老大宗師,話頭也不識。」師曰:「放你三十棒。」

五燈會元 卷二十~無為守緣禪師

無為守緣禪師

漢州無為隨庵守緣禪師,本郡人,姓史氏。年十三病目,去依棲禪慧目能禪師。 圓具,出峽至寶峰,值峰上堂,舉永嘉曰:「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 師聞釋然領悟。住後,上堂曰:「以一統萬,一月普現一切水。會萬歸一,一切水月 一月攝。展則彌綸法界,收來毫髮不存。雖然收展殊途,此事本無異致。但能於根本 著得一隻眼去,方見三世諸佛、歷代祖師,盡從此中示現。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羅 ,盡從此中流出。天地日月,萬象森羅,盡從此中建立。三界九地,七趣四生,盡從 此中出沒。百千法門,無量妙義,乃至世間工巧諸技藝,盡現行此事。所以世尊拈華 ,迦葉便乃微笑;達磨面壁,二祖於是安心。桃華盛開,靈雲疑情盡淨;擊竹作響, 香嚴頓忘所知。以至盤山於肉案頭悟道,彌勒向魚市裡接人。誠謂造次顛沛必於是, 經行坐臥在其中。既有如是奇特,更有如是光輝。既有如是廣大,又有如是周遍。你 輩諸人,因甚麼却有迷有悟?要知麼,幸無偏照處,剛有不明時。」 〔龍翔珪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二十~待制潘良貴居士

待制潘良貴居士

待制潘良貴居士,字義榮。年四十,回心祖闈,所至挂鉢,隨眾參扣。後依佛燈 ,久之不契。因訴曰:「某祇欲死去時如何?」燈曰:「好箇封皮,且留著使用,而 今不了不當,後去忽被他換却封皮,卒無整理處。」公又以南泉斬貓兒話問曰:「某 看此甚久,終未透徹。告和尚慈悲。」燈曰:「你祇管理會別人家貓兒,不知走却自 家狗子?」公於言下如醉醒。燈復曰:「不易,公進此一步,更須知有向上事始得。 如今士大夫說禪說道,祇依著義理便快活。大率似將買油餈,喫了便不饑。其餘便道 是瞞他,亦可笑也。」公唯唯。 〔泐潭明禪師法嗣〕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五燈會元卷十五 ~ 大龍炳賢禪師

大龍炳賢禪師

鼎州大龍山炳賢禪師,僧問:「昔日先師語,如何透法身?」師曰:「萬仞峰前 句,不與白雲齊.」問:「如何是動乾坤句?」師曰:「透出龍宮還大海,掌開日月 倒須彌.」問:「如何是出家人?」師曰:「深.」曰:「如何是出家法?」師曰: 「苦.」

五燈會元卷十五 ~ 延慶宗本禪師

延慶宗本禪師

襄州延慶宗本禪師,僧問:「魚未跳龍門時如何?」師曰:「擺手入長安.」曰 :「跳過後如何?」師曰:「長安雖樂.」

五燈會元卷十五 ~ 建福智同禪師

建福智同禪師

鄂州建福智同禪師,僧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曰:「鸚鵡慕西秦.」僧禮 拜,師曰:「聽取一頌:雲門透法身,法身何許人?鴈回沙塞北,鸚鵡慕西秦.」

五燈會元卷十五 ~ 天睦慧滿禪師

天睦慧滿禪師

唐州天睦山慧滿禪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多年桃核.」曰:「意旨 如何?」師曰:「打破裡頭人.」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三年逢一閏 .」曰:「合談何事?」師曰:「九日是重陽.」

五燈會元卷十五 ~ 興化奉能禪師

興化奉能禪師

襄州興化奉能禪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髮長僧貌醜.」

五燈會元卷十五 ~ 四祖志諲禪師

四祖志諲禪師

蘄州四祖志諲禪師,僧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曰:「多年松樹老粼皴.」 問:「葉落歸根時如何?」師曰:「一歲一枯榮.」

五燈會元卷十五 ~ 福昌重善禪師

福昌重善禪師

江陵府福昌院重善禪師,僧問:「如何是正法眼?」師曰:「夜觀乾象.」曰: 「學人不會,意旨如何?」師曰:「日裡看山.」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師 曰:「東方甲乙木.」曰:「恁麼則粉碎骨也.」師曰:「易開終始口,難保歲寒心 .」問:「浩浩塵中,如何辨主?」師曰:「長安天子,塞外將軍.」曰:「恁麼則 權握在手.」師曰:「不斬無罪人.」問:「如何是不遷底法?」師曰:「死人不坐 禪.」曰:「學人不會,意旨如何?」師曰:「那伽常在定.」問:「離却咽喉唇吻 ,請師速道.」師曰:「福昌口門窄.」曰:「和尚為甚麼口門窄?」師曰:「還我 話來.」問:「如何是離筌蹄底句?」師曰:「頭大帽子小.」曰:「意旨如何?」 師曰:「側腳反穿靴.」問:「金烏東湧,玉兔西沈時如何?」師曰:「措大不騎驢 .」曰:「恁麼則謝師指南.」師曰:「更須子細.」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 」師曰:「[木患]子數珠.」曰:「見後如何?」師曰:「鐵磬行者.」問:「未施 武藝,便入戰場時如何?」師曰:「老僧打退鼓.」曰:「恁麼則展陣開旗去也.」 師曰:「伏惟尚饗.」上堂:「盡乾坤大地,微塵諸佛,總在福昌這裡.」拈拄杖畫 一畫,曰:「說佛說法,諸禪德若也會得,出來與汝證據.若也不會,花須連夜發, 莫待曉風吹.」便下座.

五燈會元卷十五 ~ 五祖師戒禪師

五祖師戒禪師

蘄州五祖師戒禪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鼻孔長三尺.」曰:「學人 不會.」師曰:「真不掩偽,曲不藏直.」問:「如何是道?」師曰:「點.」曰: 「點後如何?」師曰:「荊三汴四.」問:「寶劍未出匣時如何?」師曰:「看.」 曰:「出匣後如何?」師曰:「收.」問:「如何是隨色摩尼珠?」師曰:「隨.」 曰:「隨後如何?」師曰:「一箇婆婆兩箇癭.」問:「得船便渡時如何?」師曰: 「棹在誰人手?」僧擬議,師曰:「雲有出山勢,水無投澗聲.」上堂:「佛病祖病 ,一時與諸禪德拈向三門外,諸禪德還拈得山僧病也無?若拈得山僧病,不妨見得佛 病祖病.珍重!」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擔不起.」曰:「為甚麼擔 不起?」師曰:「祖師西來意.」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高問低對 .」曰:「見後如何?」師曰:「風蕭蕭,雨颯颯.」上堂,僧問:「名喧宇宙知師 久,雪嶺家風略借看.」師曰:「未在更道.」僧展兩手,師便打.僧禮拜,師豎起 拄杖曰:「大眾會麼?言不再舉,令不重行.」便下座.問僧:「近離甚處?」曰: 「東京.」師曰:「還見天子也無?」曰:「常年一度出金明池.」師曰:「有禮可 恕,無禮難容.出去.」智門問曰:「暑往寒來即不問,林下相逢事若何?」師曰: 「五鳳樓前聽玉漏.」門曰:「爭奈主山高,案山低?」師曰:「須彌頂上擊金鐘.」

五燈會元卷十五 ~ 興化興順禪師

興化興順禪師

襄州興化院興順禪師,僧問:「如何是和尚深深處?」師曰:「舉即易,荅即難 .」曰:「為甚麼如此?」師曰:「過去.」問:「如何是百千妙門,同歸方寸?」 師曰:「水底看夜市.」問:「如何是向上事?」師曰:「楚山頭指天.」 〔雙泉寬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卷十五 ~ 普安道禪師

普安道禪師

鼎州普安道禪師,三句頌,函蓋乾坤曰:「乾坤并萬象,地獄及天堂.物物皆真 見,頭頭用不傷.」截斷眾流曰:「堆山積嶽來,一一盡塵埃.更擬論玄妙,冰消解 瓦摧.」隨波逐浪曰:「辯口利舌問,高低總不虧.還知應病藥,診候在臨時.」三 句外曰:「當人如舉唱,三句豈能該?有問如何事,南嶽與天台.」抬薦商量曰:「 相見不揚眉,君東我亦西.紅霞穿碧落,白日繞須彌.」 〔巴陵鑒禪師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