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

祇樹給孤獨園的由來


祇樹給孤獨園的由來


 悟顯法師   講述

好,再看下面:

舍衛。此云聞物。中印度大國之名。波斯匿王所都也。匿王太子名祇陀。此云戰勝。匿王大臣名須達多。此云給孤獨。給孤長者布金買太子園。供佛及僧。祇陀感歎。施餘未布少地。故並名祇樹給孤獨園也。

「舍衛國」是中印度的大國,「舍衛」翻作中文叫做「聞物」,是憍薩羅國之首都。國中財寶豐足,裡面人民具多聞解脫之德,所以名為「舍衛」,名為「聞物」,它的國王是波斯匿王。

波斯匿王翻作中文叫做「勝軍」,因為他的兵力很強,軍勝諸國,所以叫勝軍。他的太子名為祇陀,翻作中文叫戰勝。波斯匿王的大臣叫須達多,也就是我們常知道的給孤獨長者,他布施黃金買太子的園林,「供佛及僧」。太子感歎也想要隨喜他的功德,把剩下還沒鋪滿的地一起捐獻岀來,包括祇樹給孤獨園的樹。

我們做一個補充,把這個公案講圓滿。須達多長者是波斯匿王的大臣,長者財富無量,常常周孤兒做好事,所以一般人都稱他為給孤獨長者。

有一次他要為他的兒子娶媳婦。他到鄰國王舍城,珊檀那長者家,看到他在準備種種供具、種種設備,非常忙碌。他就問珊檀那長者:「你這麼忙裡忙外的,是要幹什麼呀?」珊檀那告訴他:「我明天早上要供佛,要齋僧。所以我今天先準備好供品、供具,把桌子啊、椅子啊都準備好。」

給孤獨長者問珊檀那長者說:「什麼是佛啊?佛是誰啊?」珊檀那就告訴他:「是淨飯王的太子,悉達多。十九歲出家,雪山修道三十年,在菩提樹下成佛,具足如來的三明六通、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教化人天。如來的弟子常隨眾有一千二百五十人,現在正在竹林精舍說法。」

須達多長者聽了以後,身毛皆豎,歡喜無量。想要見佛,晚上睡不著!釋迦牟尼佛知道了,放光照他;本來是夜晚的,瞬間變成光明,所以他就想:「天亮了,我趕快起來要去見世尊。」因為世尊就在王舍城外的竹林精舍說法,他就想說他要趕快去。

結果快要到竹林精舍的時候,天突然暗下來,他自己心裡面就覺得奇怪:「是不是妖魔鬼怪在擾亂他,在捉弄他?」這個時候空中就有聲音,天神來告訴他:「你趕快前往親近釋迦牟尼佛,不要懷疑。你每向前一步的功德,勝過七車七寶布施供養。」

所以你看,你來道場這功德有多大!每向前一步就勝過七車七寶的供養。

你到「佛所」,這佛所就是正法之處,他去親近釋迦牟尼佛,每往前一步,這一步就勝過你七車七寶供養的功德。你看看從王舍城到竹林精舍,他走了多少步!所以給孤獨長者就繼續前進,見佛身金色晃耀,在外頭經行。因為第一次看到佛,從來沒有見過,他也不會禮佛的威儀,這時候天人就化現一個人,教他威儀,教他繞佛三匝,禮佛三拜。

給孤獨長者依教奉行,繞佛三匝,禮佛三拜。世尊為他說法,說法以後就證初果。他自己得到佛法的利益以後,他也想要來幫助佛教弘揚,所以請世尊來年到舍衛國說法。佛告訴他:「我明年已經受瓶沙王的祈請。」給孤獨長者說:「那不然,後年好了。」佛就答應他。所以後年世尊應給孤獨長者邀請,到舍衛國說法。

釋迦牟尼佛就問他:「你在舍衛城外有沒有清淨的林園哪,遠離憒鬧啊,那住眾能容千人?」給孤獨長者說:「希望世尊不嫌棄,能受我的禮請,我會把世尊需要的都準備好。」

所以他就去找,長者他是中印度可以算最有錢的人,他找了自己好多的地啊、園林啊,都不適用。他就想到祇陀太子有一塊園林,剛好符合世尊所要,他就想去跟他買。長者找到太子,先跟太子讚歎佛的功德,以及供佛的福報,但是太子不賣他,他說:「我聽說給孤獨長者你們家非常有錢哪,不知道是真的還假的?聽說黃金非常多,你拿黃金出來,把這個園子你能鋪你就盡量鋪,鋪到滿,我就把這個園子賣給你。」這太子是戲弄他啦!戲弄他。

給孤獨長者說:「好!可以。」太子還告訴他:「你要真的鋪得滿,這黃金我也不要,一毛錢都不要,這個園子也就等於賣給你了,條件談好了,等於是成交了。」那麼長者說:「好,我們就這麼說定了。」長者他牛車就把家裡黃金一車一車全部搬出來,真的把它鋪得快要滿,差一點點滿。

後來祇陀太子聽到,前往觀看,嚇一大跳,沒想到他真的有這麼多黃金。然後就問他:「你買這個園子要幹什麼?」給孤獨長者跟他講:「我要供佛」,也跟他介紹釋迦牟尼佛。這時候太子就說了:「我要跟你一起供」。給孤獨長者說:「不要,我黃金搬了這麼多出來,沒功勞也有苦勞,我要自己一個人供,你不要跟我搶。」

太子知道供佛的功德很大,想要與長者共同成就共佛的功德,因為還有一小塊地沒有鋪滿,就跟長者協商:「他說這樹根金磚鋪不到,所以樹是我的,樹我不賣給你,還有一小塊地你沒鋪滿,那個地我也不賣給你,周圍的牆壁也是我的,牆壁也不賣給你;要嘛你把樹砍掉,砍掉的話,就不符合世尊的要求。」後來兩個人就協商說:「好吧,那我們就一起供吧,一起供養。」

你們現在看到很多佛經在「祇樹給孤獨園」講經說法,這個園子就是這麼來的,是他們兩個人一起結合起來供佛。本來是給孤獨長者他要一個人獨自供養。

所以建道場,它的功德有多大!供佛的功德有多大!前往道場聽經的功德又有多大!這個公案裡面都講得很清楚,

你看看,每往前一步勝過七車七寶的布施。

你到如來所,你看看你建一個如法的道場,你護持一個如法的道場,像「衹樹給孤獨園」,世尊有多少經典是在這裡講的,教化多少人天,這個功德都算他們兩個人的。

而且我們佛教在弘揚,不要一個人發心,要大家一起來發心。你不能想說我獨吞,我全部承包,你要想到我們大家一起來做,盡心盡力地做。

供佛有這麼大的功德,你看給孤獨長者對佛有這樣的恭敬心,黑夜都變白天。所以眾生只要能恭敬向佛,願意到如來所,所有的黑暗都能消失,一切智慧皆得現前。

你看他聽佛講經,雖然剛開始禮儀不會,但是人家教他,他肯學,之後聽經得到好處,證初果,初果就是須陀洹,這個是恭敬三寶的功德。

再者以黃金鋪地,顯示佛法的功德,正所謂重教逾珍,輕金若塊,重視佛法超過世間的金銀,這個也是我們大家應該要學習的。

所以你們看到這個公案,你就要想到,我自己也要來發心,人生不過這麼短短的一點時間而已,要發心來護持佛教,向給孤獨長者學習。不可以只想到自己的財富,不可以只想到這些世間會變易的。

你看長者他就是真正深信佛法,人家叫他說:「你家黃金很多,你都拿出來鋪。」他還真的拿出來鋪。他是波斯匿王的大臣,他不是沒有讀書啊,他不是沒有學問哪,他也不是腦筋有問題。他是真的有智慧,他識得如來的「真法」。

而且如來那個時候才三十幾歲,給孤獨長者大他至少一倍以上的年紀。能稱長者多半都是年事已高,他沒有想過:「我是長者,我又是權傾朝野,我還去禮拜你?」他沒有依老賣老這種心態;也沒有想說:「這個釋迦牟尼佛是不是貪名聞利養啊?是不是叫人跟我吹牛的?」他沒有這種心。

所以你看看有福的人他就能夠修到福,希望大家能夠向給孤獨長者學習,他是在家人很好的一個榜樣,全心全意護持佛法。

你想想「佛法難遇。正法難聞。」你就懂得要來護持。

還有要常常親近正法道場,要知道從你家到道場來,每向前一步,勝過七車七寶的布施,這個功德福報不可思議!這就是你護持佛法,你聽經聞法的功德。

這是在用心哪!你不要想說向前一步,就勝過七車七寶布施的功德,那你就搬家搬遠一點,沒必要這樣子看。你是用事相上看,那不能夠算是「真心誠意」。

重點是在「真心誠意」,而不在他的「步數」,不在遠近。雖然遠,一樣佛在心中;雖然近,一樣佛在心中,都是勝過七車七寶布施。重點是你想要來聽經,想要來聞法;聽聞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正法。

聽聞以後,自己得利益,像給孤獨長者一樣,自己得利益證初果,然後想說,我還要來幫助更多的眾生來聽法,所以請佛到舍衞國說法,世尊需要的,他都給它置辦好。給孤獨長者告訴世尊:「但願世尊不棄,自當辦之。」只要世尊肯來,世尊所有的要求,我都可以答應。所以就幫他買了一個園林,就是我們佛教赫赫有名的「祇樹給孤獨園」,這是非常有名的講經說法的地方。

像「靈鷲山」、「竹林精舍」,還有這個「祇樹給孤獨園」,都是我們佛經裡面常常看到的。很多大乘經典像《無量壽經》在靈鷲山講的,《彌陀經》在祇樹給孤獨園講的,還有一些大乘經典在竹林精舍講的。

你護持正法都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護持佛法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要向給孤獨長者來學習,不光學習他布施,他自己還修證,他聽經聞法,他證初果阿羅漢,至少是初果。

有很多的護法居士他沒有證果,也沒有修學佛法,他就是出錢。出了錢以後,他沒有去了解佛法,最後他會退心。

所以你看,真正能護法的一定是懂佛法,不是只有拿錢供養。像「祇樹給孤獨園」的給孤獨長者,他是真正懂佛法的人。

恭錄自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44集  悟顯法師  講述



【小寒】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老實念佛




【小寒】 201915日  農曆 11月30



小寒念佛兩相融。細雨濛濛二九中。
念念圓明真性體。聲聲喚醒主人公。
萬緣既息有何跡。一點寒光照碧空。
此是蓮邦真的旨。其中奧妙意難窮。

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學佛行儀】─ 為官第十

學佛行儀



法寶簡介
這是 蓮池大師在律藏選出的威儀門二十四章,方便學佛者易於記憶,簡單而易持,有些初學居士,發心雖猛, 但是行儀不知該如何表現。這本書正好教學佛人在不同環境、不同行業如何運用所學的佛法行儀。


笠居眾生釋善因 


為官第十

居士為官,不得為國使會合戰事。《梵網經》云:「若佛子。不得為利養惡心故。通國使命。軍陣合會。興師相伐。殺無量眾生。而菩薩尚不得入軍中往來。況故作國賊。若故作者。犯輕垢罪。」

又不得非法制限。如《梵網經》云:「若佛子。皆以信心受佛戒者。若國王。太子。百官。四部弟子。自恃高貴。破滅佛法戒律。明作制法。制我四部弟子。不聽出家行道。亦復不聽造立形像。佛塔。經律。立統官制眾。使安籍記僧。菩薩比丘地立。白衣高坐。廣行非法。如兵奴事主。而菩薩正應受一切人供養。而反為官走使。非法非律。若國王。百官好心受佛戒者。莫作是破三寶之罪。若故作破法者。犯輕垢罪。」

夫居士為官,既有勢位,自當廣行法化。可佈告曰:「某某學佛,不食葷酒,不赴酒筵,不受私賄,不抑是非,不妄賞罰。凡爾軍民,悉應備知。」於辦案時,俟彼此對訊曲直後,即以佛法前因後果為之開導,並勸示今後宜知果報,依佛法國法作安善良民。凡見客時,除問答來意外,悉以佛法語客。署中人員,當於每星期晚間,以佛法因緣開導,各員無不奉行,並能免其詭詐。凡軍官對於兵卒,亦須如此,一則令心志純一,一則免擾國民。凡上級官對下級官,更好於受職之先,詢其能依佛法行否,能則與職,否則不授。凡出巡,或出外辦案,見其有可教者,即以佛法教之。對於紳商,除示國家社會正務外,悉與之談佛法並贈佛書,彼無不奉行。

凡在任時,宜勸地方多辦慈善公益。卸任時到,宜預先撰一學佛文,散布地方,若辭行然。任中正俸除應用外,當以之印送佛書。蓋人生在世,祇要能行己之志願,不必以財產授之子孫,子孫有能,自必能謀正業。否則,授以財產,反遺害子孫。試觀世之因受先人遺業,而怠惰廢業,敗家亡身者,可勝數哉?


或謂學佛者為官,若遇有應處死刑之罪犯,又奚如哉?答曰:「遇應處死刑者,若稍有可援之處,改處無期徒刑可也。萬無可援之處,雖處死刑亦不傷慈。蓋除一惡可全百善,並可以警一切。」(但於臨刑之先,必須對彼講說因果、佛法及淨土等事。)昔佛於過去世中,遇一惡人,捆綁百善將殺,佛見不忍,乃自願捨身還報,即將惡人殺之,救全百善,斯實一大慈也。何可以婦人女子之慈,擬佛法哉!更好處以徒刑,而自則時臨監獄,講演佛法,痛哭悲泣,懇切至極。如近年浙江各監獄之宣講佛法然,斯則眾犯無不受其化矣!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z1qAHL




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學佛行儀】─ 讀書第九

學佛行儀


法寶簡介
這是 蓮池大師在律藏選出的威儀門二十四章,方便學佛者易於記憶,簡單而易持,有些初學居士,發心雖猛, 但是行儀不知該如何表現。這本書正好教學佛人在不同環境、不同行業如何運用所學的佛法行儀。


笠居眾生釋善因


讀書第九

凡沙門、居士讀書,宜分別邪正偏圓。凡世之命書相書、兵書、卜筮書、輿地書、仙道書、天文書、圖讖書,乃至外道濟公降乩、爐火煉丹、黃白、神奇鬼怪、符水、西遊封神、偽傳才子,及近時各類小說等書,皆不得閱。雖佛經亦須辨其真偽,即屬正經,亦不得先取應赴道場經懺習學。

若智力有餘,為欲知內外教深淺者,則可翻閱中西宗教、子史、哲學等書,然亦但可涉躐,不得生習學想。若佛經早已洞徹,發心廣度眾生,欲逗眾生機緣,非明瞭彼書不可者,斯亦稍可涉躐群書。然判斷是非曲直,則須以佛經為標準。其未成年之幼童,不能不知國民之普通學者,不在此例。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z1qAHL





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修十善業


修十善業


悟顯法師    開示: 

華嚴二地離垢地菩薩,以十種深心入離垢地,修十善業。

十種深心:正直心、柔軟心、堪能心、調伏心、寂靜心、純善心、不雜心、無顧戀心、廣心、大心。菩薩以此十心,得入第二離垢地。

佛子!菩薩住離垢地,性自遠離一切殺生,乃至依自性遠離十惡

乃至第十不邪見:菩薩住於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惡戒,心見正直,無誑無諂,於佛、法、僧起決定信。

這個才是菩薩行十善業。


華嚴經云:

十不善業道,上者地獄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餓鬼因。

於中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偷盜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貧窮,二者共財不得自在。

邪淫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

妄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為他所誑。

兩舌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眷屬乖離,二者親族弊惡。

惡口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聞惡聲,二者言多諍訟。

綺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言無人受,二者語不明了。

貪欲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無厭。
  
瞋恚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二者恒被於他之所惱害。

邪見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生邪見家,二者其心諂曲。』

佛子!十不善業道能生此等無量無邊眾大苦聚,是故菩薩作如是念:「我當遠離十不善道,以十善道為法園苑,愛樂安住,自住其中,亦勸他人令住其中。


【印光大師法語】14

老實念佛



印光大師 開示:
讚淨土超勝

◎每有愚人,卑劣自居,不敢承當;亦有學者,大乘自命,不屑修習。須知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地獄相現,善友教以念佛,未滿十聲,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卑劣自居者,可以興起矣。華嚴一經,王於三藏,末後歸宗,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迴向往生西方,普勸善財,及華藏海眾,一致進行,求生西方,以期圓滿佛果。此之法門,何敢視作小乘?況善財已證等覺,海會悉證法身。彼尚求生,我何人斯,不屑修習?(蓮池大師曰,念佛求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勾當,轉娑婆,成淨土,不同小可因緣。編者敬註)豈但高豎慢幢,直是毀謗華嚴。

(續)念佛懇辭序......恭錄自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閱讀全文: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