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7日 星期六

附佛外道的樣子│拜願開示15-9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十五)


附佛外道的樣子

悟顯法師 開示:

在我們佛門裡面,有一個名詞叫做「附佛外道」,什麼叫「附佛外道」?就這四個字顧名思義,第一個就是依附在佛教,也就是打著佛教的招牌。這些人也許是在家人的形象,也許是出家人的形象,但是心遊理外,對於心性不明白,對於實相不能理解,所以稱之為「外道」;或是對於實相曲解,或解得不圓,都可以稱之為「外道」。

這一類的人,一般的大眾最難辨別,所以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說明。在現在的附佛外道當中,那些顯神通的、說自己是佛再來的,還有毀謗祖師的,這些大家都很好辨認,一眼就可以看穿,這不是真正厲害的,都只是小魔、小妖而已。真正的大妖,就是我們剛才講的,他穿著袈裟,然後搞著世間法,他不謗佛,嘴巴也推崇佛法,但是你要修行的時候,他就告訴你,「你沒有根,你要先學世間法,佛法要先學小乘,小乘的基礎是在人天,人天就是淨業三福。」

淨業三福不是人天乘,你要搞清楚,《觀無量壽佛經》是圓教大乘了義,不是人天乘。這些你最難辨別,他的目的就是要你的名利,要你的恭敬,希望你供養他、希望你擁護他,擁護他的這些世間理想、世間理念,所以這就是現在「附佛外道」的行為。




還有的把佛教商業化、企業化,為什麼把佛教商業化、企業化?他就是要名聞利養,講通俗一點,就是要錢啊!要人家恭敬,這些都是披著袈裟的「附佛外道」。他告訴你佛教只有在人間而已,就是對於佛法曲解,對於我們大乘講的淨業三福,再加以曲解,這些你們就要注意了。因為他不是希望你出三界,他不是希望你明心見性,他只是從中牟取利益而已,所以你就要清楚。

還有一種,在佛門裡面辦佛化婚禮的,租借婚禮場地給在家人的,這一些都是附佛外道。所以你要學佛,你要看清楚,你要看懂,不能只看表面。你只看表面,他好像對佛很恭敬,對祖師很推崇,但是他的行為,古人講要看相,相就是什麼?他的行為,不是只有臉相而已。他是什麼行為?是出家人,就要有出家人的行為;要修道,要符合佛陀的教誡,要懂得大乘實相,大乘了義。那麼以上幾種提供給大家參考。

還有一種,他在做什麼呢?傳戒。辦一些戒律的課程,胡說八道的,把大乘戒變成小乘戒,把大乘戒變成人天乘戒,這就是真正的外道。他化作傳戒的樣子,在佛門裡面破壞佛教,使大眾墮愛見坑,失菩提路;他教你殺生吃肉,教你受戒以後還可以煮葷食,還告訴你吃葷的可以讓一家和樂,還是利益眾生,恆順眾生,這些都是附佛外道。嘴巴勸你要受戒,但是他的行為處處教你破戒,毀壞一乘佛戒,破壞眾生本具的善根。這一些你們要注意,你們要小心,真正的外道就是不講實相、不講大乘。所講大乘,縱然他也提倡要明心見性,要講大乘佛法,但是說得不圓,講得不圓滿,處處著相;或是說了以後告訴你,這個道理很奧妙,你要契入的話,你要先學人天,把這入門的方式說錯了,這我們都統稱為「附佛外道」。

三論宗的祖師告訴我們,吉藏大師也是千部疏主,是個大論師,他告訴我們:「心遊道外」,就稱為外道。你心不安住在實相上、安住在心性上,那就是攀緣心,心外求法。達摩祖師講,如果不明心地,都是波旬子孫。這是達摩祖師在他的著作裡面告訴我們的。所以我們要知道,佛法修行以離相為宗;道者,以寂滅為體。什麼叫寂滅為體?你心不貪著這個色身,不貪著這個世間,這個才寂滅,不要想說我從世間法來入手。

有人問永明延壽大師,為什麼不傳五戒?不教人十善?永明大師回答他說:「以五戒十善教人,就好像拿毒藥給人家吃。雖然好像能夠得一期之飽,得人天的果報,但是不免生死毒發,還是墮落。」所以佛在經上說的「寧可生虎狼野干之心。終不起聲聞辟支佛意。」絕對不起一念小乘。你看永明延壽大師,一輩子傳菩薩戒,他是誰呢?他是阿彌陀佛再來。佛來給我們示現,教我們學大乘,而且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中告訴我們: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這二乘根本不是佛要表達的,它只是一個接引的方便,目的是要你學大乘。這不是沒有根據的,我們依據《法華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又講:「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小乘法尚且不用,何況用人天乘。小乘也不會建立在人天乘的基礎上,佛教也不是只有度人。

你看釋迦牟尼佛講經,相信大家都讀過《地藏經》、《華嚴經》等等的經典,有菩薩、有梵天、有龍神、還有與會的比丘眾、清淨海眾、優婆塞、優婆夷等等。所以佛說法不是只有對於人間的。佛所說的法,什麼叫經典?貫、攝、常、法,通於過去、現在、未來,通於十法界,超越時空之法,不是只有在人天而已。

你要知道,所謂現在的「附佛外道」,他的伎倆不一定毀謗祖師,不一定顯神通,甚至他沒有神通,可是滿口胡說,滿口世間意,他就穿著這個袈裟。現在這個袈裟很便宜,一套幾百塊錢就有,任何人到佛具店去買都可以;不像以前,以前你要出家,要考試,要經過國家的認可,高僧大德的鑑定,那才能夠有一張度牒,才能夠出家,現在不一樣。

所以為什麼佛說末法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就可以明白了,這個邪師不會教你不孝父母,不會教你造惡,但是他不教你明心見性,不教你出三界,不教你出六道輪迴;縱然教也教錯,講得不圓滿,墮於我們講的四種病當中─作、止、任、滅當中,處處都是著相。

以上這些附佛外道,你們要清楚,搞這些佛教婚禮的;講這些佛法只有在人間,在人天乘當中的;不然就說學佛要先學世間法,這些都是附佛外道,目的就是要從佛法當中,我們用通俗化講:混一碗飯吃,他沒有照顧眾生的慧命。

以上這是現在,乃至將來附佛外道的樣子,提供給大家參考;大眾要能夠記住,能夠善於識別,這樣子你就不會被迷惑了。




2020年6月26日 星期五

百不管老太太的故事 │ 拜願開示15-6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十五)

百不管老太太的故事

悟顯法師    開示:

在清朝的時候,有一位老太太,她住在杭州。有一天老太太到了一間道場,名叫「孝慈庵」。她知道這世間很苦,就向裡面的道源老和尚請教:「有什麼方法是可以一生脫離苦難?」這個老和尚就慈悲跟她開示:「唯有淨土一法,妳只要老實念佛,一心持名,持之以恆,一定可以脫離苦海。」又跟她開示:「妳要能夠念佛不難,能夠持之以恆,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這個老太太就很高興,回去就把家務交給媳婦,自己闢了一間佛堂開始清修,一切的家事就讓她的媳婦幫她打理,她就放下。

過了一年,她又回到庵裡面跟老和尚說:「按照師父的開示,我自認為持之以恆,每天這麼念佛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怎麼覺得還是沒有辦法達到一心?」這個老和尚也很厲害,就告訴她:妳雖然每天念佛,但是心裡放不下對於兒女、對於眷屬的牽掛;妳雖然事情放下,但是心裡的牽掛並沒有放下。這個老太太覺性也很高,她就馬上迴光返照,反省了一下,果然自己確實有這個問題。回去她就遵照這位老和尚跟她開示的,一切不管。所以後人不知道她的名字,為什麼我剛剛講到現在都沒有跟大家講名字,就是因為沒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叫「百不管」。

這個「百不管」的公案在我們淨土宗裡面相當有名。她回去用功的時候,只要心裡面對於家庭、兒女起一念貪愛心,她就告訴自己:「百不管」。她的媳婦拿事情要問她,有家事要問她,她也回答:「百不管」。所以久而久之,人家就稱她 「百不管」。這麼用功,一年下來,你不要看她的時間,你要看她的用心,就這樣萬緣放下。一年後又回到孝慈庵,她感謝這位道源老和尚,她說:「您跟我開示的,真的是沒有欺騙弟子,弟子按照您的話做,萬緣放下,我確實得到解脫了,我再過幾天就到極樂世界去了。」她是去跟老和尚道別,果然在嘉慶初年的時候,她就坐化往生,無疾而終。當然我說坐化,不是坐著,就是無疾而終,自知時至。

從這個公案來看,你就知道,只有在事相上放下是不夠的,要心地上也要放下。如果你只是把世間的俗事拋開,可是你心裡面還是罣礙,罣礙你的兒子、罣礙你的女兒、罣礙你的家庭,這不能得一心不亂。何況現在有出家人說,你要把家庭先照顧好,這絕對不會得一心不亂;還叫你去學世間法,只會讓你更汙染,對於這世間更罣礙而已,你想往生淨土那是不可能的,從這個公案你就知道。

還有一點就是,當這個老和尚在跟她開示的時候,老太太的覺照能力很好;一般要是你到道場來,出家法師跟你開示:「你世間要放下,你不要那麼執著。」不會學的人,馬上就回覆這些法師:「我沒有,我全部都放下。」這就是覺照能力不夠,現在的人覺照能力不夠。這個老太太,人家一跟她講,她反省確實有這個問題,她知道她的問題在哪裡,就把它放下,而且就對治它。所以當她的世間意念起來的時候,她就跟自己講:「百不管」。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在意,久而久之她世間的意念就銷落了,世間的習氣就不會再起了,所以用功是這樣用功。

我也碰過很多的學佛人,我們跟他講,他馬上回:「我都沒有,我都放下。」他覺得他自己做得很好,對這世間都沒罣礙;實際上我們是看出他的問題,但是他自己沒有辦法覺察得到,這也是一種不善學。所以當人家在提醒你的時候,你要迴光返照一下,你要稍微反省一下。現在叫做「反省」;佛門叫做「覺照」,看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問題,不是一口就把人家給回絕掉了。

所以我們修行,你要按照我剛才講的,你對於世間要放下,對於親情、你世間在意的事情要放下,一切不管,你才能得到一心。不然你三心二意,今天想著先生、明天想著太太、想著兒子、想著女兒等等的,你的心都是雜亂,都是亂七八糟的,沒有辦法得到一心不亂,念佛不會成就。雖然每天持之以恆,早課也有做,晚課也有做,平常念佛也不中斷,但是心裡面對於這個世間,你就是沒有辦法看得開,沒有辦法放下。一聽到人家說要搞世間事,要把家庭照顧好,你的這個執著就更深了,你就沒有一念想出離的念頭生起來。所以這都是我們現在的人修行的問題,不光古代人有,現代人也有,而且現在的人特別重,他煩心的事情更多,晚上很多人都要吃安眠藥睡覺。其實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就是最好的安眠藥。你萬緣放下,心裡只有佛,哪有睡不著的事情。所謂「心頭無事一床寬,眼裡有塵三界窄。」心裡面沒有任何牽掛,這是最自在的。你要是有一法、有一物在心裡面放不下,你生活就很痛苦。

我們看了這一位老菩薩的公案,我們自己就要能夠檢點,就要反省,要學她,學她什麼呢?學她萬緣放下。把攀緣的心放下、把世間的事放下,你才能夠有成就。因為我也常碰到有同修來跟我請假,請假的不是理由,都是要搞世間事的。我要怎麼來做世間事,所以必須得請假不做課。這個不做課,你就開始墮落,你就開始懈怠。所以看了這位老菩薩給我們的示現,我們自己就要警惕。

這是我們淨土宗一個相當有名的公案—百不管。希望大家能夠做到,世間心起來的時候,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萬緣放下。




2020年6月25日 星期四

如何自利利他 │ 拜願開示15-5




如何自利利他

悟顯法師     開示:

如何自利利他

今天來跟大家講一講,放生比較寬廣的意思。

一般在佛門裡面想到放生,以現在佛教都當一個活動來舉辦。這活動當中,要是大型的,幾十台遊覽車,大家聚集在一起,幾十輛卡車,一次到海邊去,或是到放生的一個地點,辦一個這樣的活動,這就是現在大家認知的放生。

實際上,放生不是只有辦活動而已,所謂「放者,放下;生者,就是起作用。」放下你的貪、瞋、癡,自然就生不貪、不瞋、不癡。所以平常生活的時候,你就可以放生,這放生就是修行。

譬如說一件事情你很生氣,看電視看到後來越看越氣,假戲真做了,要破口大罵,這時候就把你裡面的瞋恨心,你要造惡口的這一念心把它放下,自然就生出了功德;當你要起瞋恨的時候,把瞋恨放下就生慈悲心,這就是放生。


 


所以放生的意義,不光只是放救動物而已,令其得以生存,甚至你在生活上都是,到處都可以放生。從你自身的修行上開始做起,把你的煩惱放下,生出智慧;把無明放下,生出般若,都是放生的意義。不要想說佛門講放生,就變成是一個活動。當然放生的活動非常地好,現代人就會關注到,你要注意生態等等的,這我們是贊同的。因為所謂放生,你要把這個動物放掉,要讓牠可以生存,這也是符合佛教的戒律,不是亂放一通;亂放一通牠不能活,那你只做到「放」,沒做到「生」。你雖然把牠放了,牠可以免了下湯鍋、免了下油鍋,但是牠並沒有得到良好的一個生存環境,所以最後還是死掉了。

當然放生還是有它的功德,因為你給牠念了「大悲咒」,你給牠授了三皈依,萬一在正常的一個放救下,不小心死亡了,也能夠乘著「大悲神咒」的力量永不墮惡道,這是一般世間人,或是沒有學佛的人不懂的,他不知道我們佛門在放生還誦「大悲神咒」,就是讓這些畜生可以脫離惡道,所以佛門的放生有它的功德。


 


你平常在家的時候,看到這些昆蟲、螞蟻,你放牠們一條生路,也是放生;不要愛打蚊子,喜歡殺蟑螂、螞蟻等等的。你平常屋子裡的整潔,就要讓它乾淨;你的屋子不可以髒亂,你的房間不可以髒亂,你的個人衛生必須得注意,這都是放生的行為。

所以,放生不能只是舉辦一個團體的聚會或是一種活動,而是要你在平常生活當中,就要常行放救。你走路的時候,不要東看西看,要攝心,收攝回來注意你的腳步;在走路的時候,你要看到你的前方有沒有這些昆蟲,有沒有這些動物,這些蜎飛蠕動之類的,這都是慈悲放生的行為。你要是沒看到,心裡散亂,你一腳把牠踩死,那這就變成殺生了,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有過失。

我們講的放生,大家要知道,不是只有一種活動的形式,就在你舉手投足當中,這就是放生,都是慈悲心的展現,同時又能增長戒定慧。所以,你看你走路的時候,你收攝你的身心,不要亂看,不跟人家攀緣,你自己就可以注意到;除了不踩死這些畜生類,你自己的六根都收攝、都調伏了,同時勤修戒定慧,不光自利而且還利他。所以為什麼大乘菩薩在修行,自利跟利他是一樣的,就是如此,就是這麼修,這才叫放生,才叫修行。

你把散亂放下了,你生起來的就是戒定慧,而且這戒定慧是你本性具足的。放到無可放,知道自性本自具足一切萬法,所謂「何其自性。本自具足。」這就是生,生起了無作妙德,這都是放生。

所以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這都是用「放生」二字可以涵蓋;放者空寂,生者作用。這空寂─「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所以你看《般若經》講「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就是從放生你可以體會到,所以不能只想到放生是一種活動。

放生,你要運用在你的修行上,運用在你的生活上,不光慈悲愛護眾生,而且從這裡修本性具足的戒定慧,這放生才真正做到自利利他,你就得到放生的果報,什麼果報呢?無量壽。所謂放生得壽命,你救護眾生,你得無畏。你在放生的當中,除了放救眾生,這是外的;你自己心裡面生慈悲心,消除煩惱了,也是施無畏,也是得無所畏懼、得安穩樂,所以自利跟利他是一如的。

希望你們能夠這樣去做,修行要這樣修,不能只在事相上,在事相上那就是著相了,以為辦活動那個叫放生,實際上不是。不光只是辦活動叫放生,那叫放生的活動,包括你調伏你的煩惱,都是放生。所以為什麼說放生得長壽,在這個色身上你得長壽,在你的法身上得無量壽,因為你煩惱斷盡了,壽命自然無量,功德自然無量,這就是《華嚴經》講的:「諸藏純雜具德門。」修一行的時候,一切行皆入一行當中,而且一行等同都是一切行,當你修放生行的時候,一切行具是放生。這是《華嚴經》普賢菩薩修行的方式,大菩薩就是這麼修。凡夫他只在事相上,不了解義趣,只在身外做放救之行,不懂得身心俱捨,名為放生。雖然有功,但是不能夠圓滿,不能夠圓滿成佛。所以修行為什麼慢?不會用心,不知道真如佛性。你要會用了,確實與不會用的人日劫相倍。

為什麼叫「日劫相倍」?這話很文言,就是你修一天,超過人家修一劫,就是在於你會用心、你會修行,你不是只有在事相上做功夫。所以修行要怎麼修?從這裡你就可以知道佛法無邊,佛法真的確實非常地廣大,就是我們不了解,就是我們太著相了,所以非常地愚癡。實際上,一切功德只在目前,就看你轉不轉得過來。希望你們能夠如是用心、如是放生。







【端午安康】吃素放生一起做



【端午安康】

悟顯法師 開示:

【吃素放生一起做功德無量】

所謂「吃素有功,放生有德。」不管有沒有學佛,都應該素食,長養自己的善心善行。

 

廣欽老和尚說過,如果一個人這一輩子能夠吃素,能夠念佛,這個人就不算是個壞人,要往生淨土,也是相對有把握,為什麼?因為你吃素,你沒有跟眾生結惡緣,也就是未來不會再造這些殺業;過去造的殺業,你藉由放生來消除。

 

我講的放生是如理如法地放,不是那種瘋狂式的放生,所謂「瘋狂式的放生」就是把它變成是一種熱鬧活動,在一個瞬間當中,在某一個區域裡面有太多的物種,外來的生物;或是某一個物種突然數量上升,這都是會影響生態。

 

我講的是如理如法地放,個人去做,少少地做,一點一點地做,長時間地做,真正是為了放生而放生,而不是為了辦活動而放生,是為了救眾生而放生,這就可以消你過去的殺業。

 

常常放生的人,身體會好;吃素的人會長命,也就是說吃長素又放生的話,那真的是功德無量,現世就是得健康長壽的果報,所以說「吃素有功,放生有德。」這兩個和在一起,那就是無上的功德。

 



殺生的果報

因為《大智度論》裡面講到,所謂「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你要消除你的殺業,你要放生;只有放生,沒有吃素,你還是在殺生。


有些人不太了解殺生的定義,他想說我到市場去買,我又沒有殺,不是我殺的呀,是那個賣魚、賣肉的人殺的;實際上,你的道德標準太低了!你要知道你要是不吃,那這些動物怎麼會因你而死,但凡因你而死的,你都有殺生的罪業。


所以有些人不懂,把這個責任推卸給別人,實際上,自己吃肉這個行為就已經是殺生的行為,在戒律上、在因果上也就是殺生,你不是自己動手殺牠,但是牠是因為你要吃而死,因為你要吃,所以死亡。

 

你看菩薩戒裡面講,若佛子不得自殺,教人殺,方便、讚歎殺,你雖然沒有自己動手,但是人家因為你要吃而殺生,因為你要吃肉,所以眾生被殺害了,這都是殺生的一個罪業,相當地重。

 

你看看這殺生的果報,我們中國民間有流傳一句話叫「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一段話流傳在民間,也在佛教當中流傳地很廣,這刀兵劫怎麼來的?就是殺生而來,為什麼會有戰爭?人有仇恨,為什麼無端會有仇恨,這都是過去生結了惡緣。

 

《楞嚴經》講的「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一個人他吃羊肉,這羊因為力量沒有人這麼強壯,所以被人給殺害,但是牠一投胎轉生成人,這個吃肉的人變成了羊,就這樣一直輪迴地互相酬償,所以這殺生的罪報相當地重。

 


推廣素食是最好的放生

我們希望這個世界更好,希望這個地球更好,希望這個地方能夠清淨,你一定要吃素。像你們要是財力可以,你想要做好事、做善事,我勸你還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是開素食店。

 

一般來說,你做好事就是把錢拿去布施,或是放生,或是做慈善,交給一些慈善的團體、基金等等的。那麼,你也可以把錢拿來開素食,把素食做好,讓大家喜歡吃,不要為了營利,這也是一種慈善,也是一種環保,為環保盡一份心力,為這個世界和平,為眾生減少殺業,盡一份力量,不要用營利的心態。因為我發現有很多開素食店的這些老闆,家的一個心態是營利,你用營利的心態,那就是個人福報的問題,但是我們把它轉過來,用一種慈善公益的心態來做,甚至我們就把慈善捐款拿來做素食,讓素食可以做得更好,投入在菜色上的研發、投入在食材上的研發、食材上的供應,讓素食更豐盛,用慈善的方式來做,把它變成是一種慈善事業,而不是一種營利事業。

 

表面上好像是營利,但是絕對不為營利而營利,是為了慈善,用這樣的方式來做。

 

你觀念轉一轉,就是把你本來要做的慈善捐款,要做環保公益的這些錢,某一部分或是大部分,就拿來做素食,開素食餐館或是開食材供應,讓素食可以更多元化、更豐富,讓更多的人可以吃到好吃的素菜,這個是值得提倡的。

 

把素食變成我們的生活,在生活上你處處都能消除罪業,都能夠消災免難。

 



【吃素放生 自作教他 見作隨喜

吃一天素,你就減少一分惡業,你的腦筋要把它轉過來,不要只想著我開一家店,我就是來賺錢的。所以我剛才講的,你要是有能力,你有多餘的錢,你要做布施,你要做慈善,或是你本身已經不用再為了生活而苦惱,你要做公益,你可以把你這個資金做這樣的一個善用,不是為了營利而做。很多人為了營利而做,當然那是生活沒有辦法,也不能說他不正確,但是終究這個用心不一樣,用心不一樣做出來的菜色,做出來的素食,相對以慈善的發心來說,是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我們今天講的「吃素有功,放生有德。」要讓大家能吃到素食,吃到好吃的素食,要讓大家懂得怎麼來放生。

 

放生,顧名思義就是你要能夠吃素,你要能夠減少殺生,然後方便救護眾生,把生態給維持好,把綠水青山給保護好,用這種積極的方式來照顧社會、造福全世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對自然環境資源的汙染,這是有功德的。所以說「吃素有功,放生有德。」它的意義層面相當地廣,我們可以用實際的行動來落實,自己吃,教人吃,自作教他,見作隨喜。

 

見到人家吃素,我們隨喜他,你不用害怕吃素會不營養。說吃素會不營養,那一套觀念已經是舊觀念了,過時了,可以丟掉了,吃肉才真正的不營養,而且對人有害,還不用談到營養不營養的問題,這肉吃進去對人有害,這都已經得到醫學跟科學的一個證明。你看這肉裡面有多少毒素,有多少是人不能消化的,不但不能消化,反而損害我們的器官,損害我們的血液。所以你都還不用談到這一塊肉到底營不營養,而是這個東西是對人有害的,在健康的觀念來說是這樣。......


吃素對人體是有絕對地幫助。所以你不用再去把那一套過時的觀念,或是坊間的這種傳說,當作是一套主流,你放心地吃、認真地吃,然後去放生,去開素食,把你要做慈善的這些錢財,或是一個人或是多個人大家集合起來,我們把它變成素食,讓大家能吃得到素食;那自己沒有能力開,我們隨喜別人開,隨喜別人開這個就是做公益,自作教他,見作隨喜。


恭錄自 悟顯法師 拜願開示:吃素有功 放生有德

吃素有功 放生有德





吃素有功 放生有德

悟顯法師    開示:

所謂「吃素有功,放生有德。」不管有沒有學佛,都應該素食,長養自己的善心善行。廣欽老和尚說過,如果一個人這一輩子能夠吃素,能夠念佛,這個人就不算是個壞人,要往生淨土,也是相對有把握,為什麼?因為你吃素,你沒有跟眾生結惡緣,也就是未來不會再造這些殺業;過去造的殺業,你藉由放生來消除。

 

我講的放生是如理如法地放,不是那種瘋狂式的放生,所謂「瘋狂式的放生」就是把它變成是一種熱鬧活動,在一個瞬間當中,在某一個區域裡面有太多的物種,外來的生物;或是某一個物種突然數量上升,這都是會影響生態。

 

我講的是如理如法地放,個人去做,少少地做,一點一點地做,長時間地做,真正是為了放生而放生,而不是為了辦活動而放生,是為了救眾生而放生,這就可以消你過去的殺業。

 


常常放生的人,身體會好;常吃素的人會長命,也就是說吃長素又放生的話,那真的是功德無量,現世就是得健康長壽的果報,所以說「吃素有功,放生有德。」這兩個和在一起,那就是無上的功德。因為《大智度論》裡面講到,所謂「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你要消除你的殺業,你要放生;只有放生,沒有吃素,你還是在殺生。

 

有些人不太了解殺生的定義,他想說我到市場去買,我又沒有殺,不是我殺的呀,是那個賣魚、賣肉的人殺的;實際上,你的道德標準太低了!你要知道你要是不吃,這些動物怎麼會因你而死,但凡因你而死的,你都有殺生的罪業。所以有些人不懂,把這個責任推卸給別人,實際上自己吃肉這個行為,就已經是殺生的行為,在戒律上、在因果上也就是殺生,你不是自己動手殺牠,但是牠是因為你要吃而死,因為你要吃,所以死亡。你看菩薩戒裡面講,若佛子不得自殺,教人殺,方便、讚歎殺,你雖然沒有自己動手,但是人家因為你要吃而殺生,因為你要吃肉,所以眾生被殺害了,這都是殺生的一個罪業,相當地重。

 

你看看這殺生的果報,我們中國民間有流傳一句話叫「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一段話流傳在民間,也在佛教當中流傳地很廣,這刀兵劫怎麼來的?就是殺生而來,為什麼會有戰爭?人有仇恨,為什麼無端會有仇恨,這都是過去生結了惡緣。《楞嚴經》講的「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一個人他吃羊肉,這羊因為力量沒有人這麼強壯,所以被人給殺害,但是牠一投胎轉生成人,這個吃肉的人變成了羊,就這樣一直輪迴地互相酬償,所以這殺生的罪報相當地重。

 

我們希望這個世界更好,希望這個地球更好,希望這個地方能夠清淨,你一定要吃素。像你們要是財力可以,你想要做好事、做善事,我勸你還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是開素食店。

 

一般來說,你做好事就是把錢拿去布施,或是放生,或是做慈善,交給一些慈善的團體、基金等等的。那麼,你也可以把錢拿來開素食,把素食做好,讓大家喜歡吃,不要為了營利,這也是一種慈善,也是一種環保,為環保盡一份心力,為這個世界和平,為眾生減少殺業盡一份力量。


不要用營利的心態,因為我發現有很多開素食店的這些老闆,大家的一個心態是營利,你用營利的心態,那就是個人福報的問題。但是我們把它轉過來,用一種慈善公益的心態來做,甚至我們就把慈善捐款拿來做素食,讓素食可以做得更好,投入在菜色上的研發、投入在食材上的研發、食材上的供應,讓素食更豐盛,用慈善的方式來做,把它變成是一種慈善事業,而不是一種營利事業。表面上好像是營利,但是絕對不為營利而營利,是為了慈善,用這樣的方式來做。

 

你觀念轉一轉,就是把你本來要做的慈善捐款,要做環保公益的這些錢,某一部分或是大部分,就拿來做素食,開素食餐館或是開食材供應,讓素食可以更多元化、更豐富,讓更多的人可以吃到好吃的素菜,這個是值得提倡的。把素食變成我們的生活,在生活上你處處都能消除罪業,都能夠消災免難。

 

所以吃一天素,你就減少一分惡業,你的腦筋要把它轉過來,不要只想著我開一家店,我就是來賺錢的。所以我剛才講的,你要是有能力,你有多餘的錢,你要做布施,你要做慈善,或是你本身已經不用再為了生活而苦惱,你要做公益,你可以把你這個資金做這樣的一個善用,不是為了營利而做。很多人為了營利而做,當然那是生活沒有辦法,也不能說他不正確,但是終究這個用心不一樣,用心不一樣做出來的菜色,做出來的素食,相對以慈善的發心來說,是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我們今天講的「吃素有功,放生有德。」要讓大家能吃到素食,吃到好吃的素食,要讓大家懂得怎麼來放生。

 

放生,顧名思義就是你要能夠吃素,你要能夠減少殺生,然後方便救護眾生,把生態給維持好,把綠水青山給保護好,用這種積極的方式來照顧社會、造福全世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對自然環境資源的汙染,這是有功德的。所以說「吃素有功,放生有德。」它的意義層面相當地廣,我們可以用實際的行動來落實,自己吃,教人吃,自作教他,見作隨喜。

 

見到人家吃素,我們隨喜他,你不用害怕吃素會不營養。說吃素會不營養,那一套觀念已經是舊觀念了,過時了,可以丟掉了,吃肉才真正的不營養,而且對人有害,還不用談到營養不營養的問題,這肉吃進去對人有害,這都已經得到醫學跟科學的一個證明。你看這肉裡面有多少毒素,有多少是人不能消化的,不但不能消化,反而損害我們的器官,損害我們的血液。所以你都還不用談到這一塊肉到底營不營養,而是這個東西是對人有害的,在健康的觀念來說是這樣。

 

你看我們中國人其實命很長的,為什麼?大多數在古代都是素食,連青海西藏那一代的人都是素食,為什麼?因為他們連菜都快要種不出來了,怎麼有肉可以吃?這個你要清楚。所以他們以前也都是吃素,我們有接觸過,他們當地的人跟我們講,其實原來青海西藏一帶都是素食,那是後來交通發達,我們中國現在交通發達,才有這些葷食進到青海西藏這些比較偏遠的地區,實際上原來都是吃素的。所以中國人他的身體相當健康,他懂得怎麼養生,他知道大魚大肉對人最終就是傷害,最終就是短命,這傳承五千年的醫學,得到了真真實實歷史上的驗證、臨床上的驗證。

 

我說過我們中國的醫學是相當厲害,可以算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我們中國人的飲食健康,這個醫學它有體系化,非常體系化,講天地人的。吃飯,一個地區、一個地區的飲食,針對這個地區的特定產物而做設計,吃飯就等於養生,而且我們去看到的都是素食,都是吃素,所以吃素對人體是有絕對地幫助。你不用再去把那一套過時的觀念,或是坊間的這種傳說,當作是一套主流,你放心地吃、認真地吃,然後去放生,去開素食,把你要做慈善的這些錢財,或是一個人或是多個人大家集合起來,我們把它變成素食,讓大家能吃得到素食;那自己沒有能力開,我們隨喜別人開,隨喜別人開這個就是做公益,自作教他,見作隨喜。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我今天要講的意思。


2020年6月21日 星期日

不偷盜戒 │ 拜願開示15-4





不偷盜戒

悟顯法師   開示

菩薩戒裡面有跟大家講到,不可以偷盜。這一條盜戒事相上含攝的相當地微細,一不小心你就會毀犯了這一條盜戒。

菩薩戒裡面教我們不可以偷盜,偷盜就是很重的罪障,在結罪上的輕重大家要知道。凡是物品以三寶物結最重的罪,你偷三寶物,特別是偷佛的東西,再來偷法寶,人家供養經典、供養經像這些你不可以偷,甚至連誤盜,你都不可以,不小心的,這你都要注意。

再來就是偷僧寶,出家人裡面當然按修證來看,如果是聖賢僧,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如果是凡夫僧,他的罪比聖賢僧稍微再輕一點,但是也不會太輕,依次你的父母師長等等,這就「人」上來說的,就眾生上來說。

 


盜戒的微細,大家一定要注意,因為在道場裡面,在你生活環境當中一不小心就犯盜。我這裡講一個故事,你就很清楚了:有一個小孩頑皮,他在學校偷了同學的筆帶回去,被他爸爸發現了,這個做父親的很生氣,罵了他一頓,他說你怎麼可以去偷人家的東西,你如果要筆,爸爸從公司抓一把回來給你,你就不用偷人家的了。這個故事,小孩犯盜了,他的父親也犯盜戒,兩者俱犯,甚至父親犯了還比小孩還嚴重!他這是偷公司的筆作為私用。所以你看你在公司、你在國家政府機關,這些東西你不可以私自帶回家裡用,或是做一些非公務的事情,這些都算是盜國家物,盜公司的物品。如果你偷國家的,你要還一個國家的人民;如果你偷一間公司的,你要還這間公司的股東、老闆;如果這間公司是跨國企業,股東就非常地多。所以你要知道這盜戒一不小心就會犯,要知道凡事不予取,不是屬於你的東西,不要貪,不要想佔便宜,不要存僥倖,不要為自己隨意地開緣。

像有的居士,他到道場,不知輕重,他把自己買的東西供養道場,想說這是他的,他又把它拿回去,這就算盜常住三寶物,為什麼?因為他拿東西是來供養道場,就好像一滴水,你倒到大海裡面,你再把原來那一滴撈回來,那已經不是你原來的水,它就算大海水了。所以你拿東西到道場,供養道場,你一講供養道場,這個東西就算屬於道場的,你就不能再隨意地取回。道場的執事,你要平均分配,如果這個東西是要結緣的,你不可以想說哪一個人比較愛吃,哪一個人比較適合用,你去做這樣一個私心的分配,或哪一個人跟你比較好。現在有很多在家人不懂,在道場修福,沒想到福沒有修到,造了盜常住物的罪業,讓自己永遠墮落。他不曉得他在偷盜常住物,或是拿三寶物回去給自己做人情,送親戚、送朋友當禮物,這都是不可以的,你分配不均尚且不可,何況是你盜三寶物。

你到道場去,一花一草一木,縱然是落葉,你也不可以撿走。我自己就有碰過,有的居士到道場來,道場有菜園子,他想說他拿自己的菜跟道場換,這事情要經過道場主要執事的同意,如果這個執事不同意,你強行換取,也算盜三寶物。你不要想說我拿這東西來跟你換,這個一樣也是屬於偷盜的行為,所以自己就要清楚。

現在也有一些在家人,發好心成立一個精舍,一些念佛會的,一些單位,這些人很多不懂戒律,拿十方的錢放到自己口袋裡面去;或是他發心了這個道場,他請了人來幫道場做事情,這個人還順便要幫他家裡做事情。一般人不曉得啊!你捐出來的錢,你捐出來的地方做道場,這個地方是你捐的,在因果上就不算你的東西了;即使法律上是你的,因果上不是你的。你如果捐給道場的話,拿出來做,包括錢,包括財物等等的,或是你供養冰箱,供養這些生活器具等,已經屬於道場的,你就不可以再做私用,包括人、包括事、包括物等等的,你自己就要知道。現在這些人特別多,特別愚癡,不懂戒律,開了一間念佛會,開了一間道場,在這裡面造作惡業。所以我講出來,你們自己就要清楚,絕對要注意這些微細的盜戒,不是你出錢就代表這東西等於你的,道場不是公司;縱然是公司,你是股東,你是董事長,你也要知道這一間公司的股權,他的這些股東到底有多少,這是大家共有的,合資的,不是屬於你個人的公司;如果是你獨資的,自己開的,那你要怎麼決定,這個沒有問題。如果有其他的股東,同樣地大家來成立一家公司,這裡面的東西就算公司的財物,就不屬於你個人的財物,也許在法律上你有管理的權利,但是你不能據為己有,否則統統都是犯盜,何況是道場。

道場是修道的地方,不是公司,你捐出來的地方,捐出來的錢就屬道場物,這裡的住眾,這裡的執事,任何人不得據為己有,你只是擔任道場的住持、監院、首座等等的這些職務,你只是為眾生來服務,為這個道場的住眾,為這個道場的四眾同修來服務,不屬於你的東西,所以你也不可以私用。

有些人想說他自己是住持,很偉大,可以決定道場的事情,完全按著自己的習氣走,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他不按戒律,那麼這個地方沒有道啊!那是魔道場啊!那不是佛道。所以講到「盜戒」,只是給大家略說一二而已,其餘微細的事情,你自己要去觀察,要去學習,要去看祖師大德的著作,不可以任意而為。你想說你來道場修福,那要真正能夠修到福,不要修到禍,修到罪業,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因為現在有很多人,他也不是故意的,但不是故意的並不代表沒有罪業;有的是故意的,他沒有智慧,他不信因果,他不守佛門的戒律,他以為他自己是老同修、老居士,就想往地獄去,他就可以胡作非為了!甚至有的道場,他供養的燈,人家要換燈還要經過他的同意,這一樣是竊據常住物,竊盜三寶物。為什麼?你供養出來了,這就是三寶物,如果你還把它當你自己的,表示什麼?你不是真正布施,不是真正供養。那你有沒有功德呢?也沒有功德,還有罪報,所以這當中的罪業非常地可怕。

佛在《觀佛三昧經》講:偷盜常住物的罪過,勝過殺八萬四千父母。殺一個父母尚且墮無間地獄,不管殺父還是殺母,什麼理由都一樣,就是下地獄;何況你殺八萬四千,你偷盜常住物這個罪報,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比你殺八萬四千父母還重,所以常住的東西一定要清楚。在家人很多不懂,開了一間道場,放那個功德箱,不知因果,不知輕重,拿去做這些世間事,印這些世間書,你的罪過勝過殺八萬四千父母,為什麼?你跟人家說我這個有功德,結果你拿了這些十方的錢、要供佛的錢、要印法寶的錢、你把它轉作他用,這是盜三寶物。

人家印法寶供養法寶,要印送經書流通,你給他拿去做《弟子規》,拿去做世間書、俗事,拿去提倡世間法,你是濫用十方的信施,你這一生再孝順父母都沒有辦法救你的罪業,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說你盜三寶物啊!勝過殺八萬四千父母,這罪非常地重!沒有人可以救你。所以剛才講的,凡是偷盜,以盜三寶物的罪最重,你從這裡來看就清楚了。人家要印法寶的,你給人家拿去做世間法,你以為你在提倡佛法,提倡道德,提倡文化,你不知道你這當中背了很重的罪,非常地重,這佛都沒有辦法救你。所以本來發好心,開了一個廟子,要讓大家來共修,有功德,結果自己比誰都先墮落,這一點不可不慎。

以上有關於大乘菩薩的戒律,你們一定要去看祖師大德的著作,可以看賢首國師的,也就是唐朝法藏國師的,他的《梵網經菩薩戒疏》,裡面講得非常清楚。




【夏至】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夏至】 20200621日  農曆五月初一


夏至虔誠念佛陀。虎溪遠祖種蓮荷。
池塘蒲綠涼風少。庭院榴紅熱氣多。
法法圓融歸淨土。塵塵究竟入蓮坡。
如如一句彌陀佛。識轉智成一剎那。



【夏至】兒孫自有兒孫福

悟顯法師 開示:


【放下得自在】

我們講座裡面常常勸同修們要放下,特別對於你的家庭、你的小孩,要懂得放下。其實這世俗人講的:「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給兒孫做馬牛。」這是勸你享清福。現代做父母的,對於兒女過於執著,過於寵愛,這個障礙修行。想放下又不知道從哪放,又不知道這個執著從哪裡來,不知不覺地就產生出情執,就產生出煩惱、妄想。

 

實際上這煩惱妄想,你要找它的根本,我們常講的:對於心性不明白,對於實相不懂;再講淺一點,就是你的覺照力不夠,你才會覺得不知不覺地就開始對於自己的小孩生煩惱心、生執著心,起了放不下的心,所以不曉得從哪裡放。

 

你要觀照這個世間如夢幻泡影,常作如是觀,就像夢中的境界一樣。你說它是因緣和合,實際上連因跟緣都是虛幻的,並非實有。那麼常提起佛號,久久這愛欲情見自然斷除。所以說念佛要常念,經要常看,沒有別的方式。你說怎麼放下?只看你從哪邊抓住,就從哪裡放;只看你從哪邊執著,就從哪邊破除。所以其實不難,難在於你知不知道自己現在在執著,知不知道自己現在是處於放不下的境界當中。所以一旦能夠迴光返照,能夠覺破,知道自己在執著,知道自己在起煩惱,能提起正念;知道如夢幻泡影,那麼能執著的心,與所執著的境界自然消除,也無能所消除之跡。

 

【卸下罣礙享清福】

學佛講的你要對於家庭、對於子女,要懂得放下。你不要去在意他將來如何,那個叫未來妄想;不要去在意你死以後如何,這個都是沒有必要的妄想。縱然兒子、女兒不在了,也不要去回憶以前又如何,這個是過去妄想,都是墮在三際心當中,都是不能解脫。要知道緣起緣滅,你自然就能看得開。他對你好,他對你孝順,你心也不動;他忤逆你,作賤你,糟蹋你,你能教就教,不能教自然就要放下。學佛人這個時候要做還債想,知道這小孩是來討債的,你就要懂得要放下。如果你不懂得放下,你想說你要還債,實際上你是被境界轉,並不是你真正能夠轉境界。

 

很多女眾,她會做還債想,覺得沒辦法,小孩就是要這樣來討債;實際上你是心隨境轉,你沒有保持正念。你要知道,境界當中順你的心,違你的意的,你都不要去貪染,不要去好求,這個才叫放下。所以平常不知道自己在執著,甚至把執著當作正常,給它扣上一個名字叫孝順,叫家庭和樂,實際上就是執著,所以說執著心要放下。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講的:「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實際上若說究竟,世間意不可得,世間事也不可得,為什麼?「三際虛妄」,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般若經》講的:「諸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講從做父母的角度,你要懂得放下。那有的子女也很在意父母的,這一點你自己也一樣要注意。要除去的就是你的愛見分別;你的愛見分別,這個要斷。孝順父母,要知道要有這樣的一個行為,這樣的一個形式表現出來,但是心不可以墮在情見當中,否則苦惱的絕對是你自己。

 

學佛要從自己病根深處著手,要從這裡回頭。所以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有清福可享,但是你不願意享,就偏偏喜歡往自己身上塗上這些不必要的煩惱,讓自己在境界當中不能解脫。一下擔心小孩的學業,擔心小孩的身體,又擔心他的事業,種種的擔心、種種的煩惱。你要想到凡事皆有因果,你擔心沒有用,不會因為你擔心,因果就改變。所以要能夠自覺,你要覺察到自己在執著,哪邊執著,哪邊放下;放下不是真有東西可放,就是你心念轉了。要想到自己現在是佛弟子,自己心要清淨,正念要分明,這樣修學是如法修學,這樣放下是如法放下。

 

【學佛量大福報大】

我們學佛心量要大,不要整天想著自己的家庭、孩子;要想到為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來學佛,幫助一切眾生來成道。而且為了幫助眾生,自己先成就道業,這樣子你心量就開了。

 

你不要聽那些貪瞋癡重的人跟你講,自己家人都度不了了,你怎麼度別人。這個就是貪瞋癡重,他愛欲情見重,他是在教你貪著,不是在教你解脫。所以我跟你講的這是解脫之法,從愛欲當中解脫,從貪愛當中回頭,就是你自己要先放下。一般的世俗人他不懂,他勸你,他說你要度你的兒子、女兒,度你的小孩、度你的家親眷屬,還跟你講自己家裡人都沒辦法度了,你要怎麼度一切眾生,這話是胡說八道。

 

你看釋迦牟尼佛,他成佛什麼原因?先出家,棄國捐王、捨家棄欲做給我們看,不是像世俗人一樣貪愛放不下。他要是貪愛他的妻子,貪愛他的耶輸陀羅跟羅睺羅,想說我先度他們,按照這種世俗的想法、看法這樣做,今天不會有釋迦牟尼佛。所以你心地真正放下就是隨佛出家,你就跟著佛出家,跟著佛在修行,即使你示現在家相,你的心地也是跟出家人一樣,這個是真修行。所以不要聽世俗人跟你講的那些世間話,那些是邪知邪見。你看佛菩薩怎麼做,釋迦牟尼佛在《涅槃經》講,他說我做世間這些孝順的樣子,你們不要以為我對世間有貪愛。他去勸他的父親念佛;去忉利天為母說法,講《地藏經》,他不是因為貪愛心,不是因為放不下。即使他為他父王抬棺,也只是做樣子給世間人看而已。所以我們要知道,學佛的人從心地上下手,從你的貪愛心中下手,把情見放下。特別著重心地上要轉,不然你只是把事相上放下,把事情丟下來,這個叫不負責任。如果你只是捨事相上,世界就大亂。


【放下世間心 成就佛道】

所以佛法教你的,你心地轉了,境界就轉了;你心地放下了,你事相上跟著就轉變了。做同樣的事情,心裡不起煩惱。所以這是一件很自在的事,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這一份自在,都能享這一分清福。所以你要懂,不要對子女放不下,你對於現在的子女放不下,以後他有子女,也就是你的孫子、孫女,你也一樣放不下。所以一捨一切捨,做個真正的修行人,不要做個世俗人;表面是學佛,裡面是俗人,那這樣就不行。要做個真正的修行人,真修。不要只是念念佛,這叫「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說心散亂?心有執著,心就散亂。心裡又放不下、空不了,這個就稱之為散亂。不是只有嘻嘻哈哈、大聲說話、放聲大笑,這個叫散亂。心裡有執著、貪愛、放不下,同樣地都叫散亂。這個散亂如果不除,憨山大師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念得再多,只是得人天福報而已,終究不會成佛,終究不能了脫生死。

 

【同出輪迴路】

所以你要知道,不要想說你以後再來放下,兒子大了再來放下,女兒大了再來放下。你要知道他大了,如果有結婚,他給你生個孫子又讓你放不下。實際上不是人家的問題,人家對你沒那麼在意,是你自己自作多情,情見生起來了,自作多情,所謂「情生則理喪,情生則智亡。」枉費這一生得人身,這一生空過。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回頭,從現在開始覺悟,把這個妄想顛倒的心給除滅,跟釋迦牟尼佛學習。


你不要聽世間人胡說八道,世間人講的這些世間話,只會增長你的愛見分別。《華嚴經》講:「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他講的這些話,不會讓你解脫,不會讓你明心見性,只會讓你墮在愛欲分別當中,讓你永遠都在輪迴。他是在為你的輪迴找出路,為你的煩惱找出路,讓你起更多的煩惱,不能得到究竟清淨,而且對於現實也於事無補,因為世俗人不曉得因果,他只看到了一些結論,綜合出一些做法,倒果為因。所以這些人講的話,聽一聽就好,甚至根本不用聽。多熏習正法,多念佛,這才是究竟成佛之道。


以上希望大家能夠去反省、去檢點,做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把對於家親眷屬的這些煩惱,對於子女的這些貪愛都要放下。要真正轉過來,若轉不過來,要求佛力加持,要多拜懺,為什麼?因為你的業障實在太重了,所以你一定要拜懺。懺悔無始來生死貪愛,在這裡輪迴,流轉在三界當中,恩愛不能脫。你現在要發心,要行無為之道,不是老子的無為之道,是佛教的無為之道。佛教講的無為,就是講的見性。真正見性,才無作而作,無為而無所不為。這是我們佛教講的,從這裡你要覺悟、你要發心,求佛菩薩給你加持,消除你的宿業。多熏習佛法、多念佛,這樣子久久情見自然消除。不用你刻意,只要你能夠常常熏習正法,熏習佛號,你的愛憎分別,對於子女的這些情見,就能夠提得起力把它斷掉。希望大家能夠去照做。


恭錄自 悟顯法師 拜願開示:兒孫自有兒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