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白話述義 (精彩節錄 46)
不光菩薩如此,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三世」就是指過去、現在、未來,像燃燈佛他是過去佛;現在佛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就是大家,不要只說彌勒菩薩,是包括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是未來佛,這是「三世諸佛」。所以講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現前就可以受用得到,所以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來修行。
心經白話述義 (精彩節錄 46)
不光菩薩如此,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三世」就是指過去、現在、未來,像燃燈佛他是過去佛;現在佛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就是大家,不要只說彌勒菩薩,是包括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是未來佛,這是「三世諸佛」。所以講的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現前就可以受用得到,所以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來修行。
悟顯法師法語
悟顯法師 開示:
學佛的重點,是要能了生死、要能夠明心見性,最少你要做到能往生淨土,這才是學佛的目的,其他的都只是你人生當中,所遇到的一些差別境緣罷了,並不是永恆的,並不會長久,所以我們要能夠發這大誓願心,絕對不退。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西京崇福寺大德惠招法師。或云惠祐。華嚴藏公之同學也。學行精苦。自小師事儼和尚。專業華嚴。偏誦性起一品三卷。新譯名如來出現品。以為恆業。其僧好靜。未居崇福寺。已前久禪誦在山。每於靜夜洗瀨焚香。坐於繩床。而誦斯品。忽於一夜正誦經時。而有十餘菩薩。從地踴出。坐蓮花臺。身相金色。光明赫然。合掌跪而聽經。誦經纔終。便沒不見。惠招密向藏公。自說此靈感事。藏公轉向門人惠諒惠雲玄觀如琮等。而說之也。
心經白話述義 (精彩節錄 45)
在阿羅漢、菩薩,還沒有究竟成佛,也有罣礙,有罣礙就有恐怖。菩薩他的恐怖是證不了圓滿的佛果。阿羅漢避境趨寂,逃境以安心,不敢接觸境緣,這就是他的恐怖,所以他把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全部降伏住,不讓它作用,他以為這樣就算是涅槃,這個果位不究竟;所以為什麼稱阿羅漢為小乘,他還是把色跟空分開,凡夫著色,二乘著空,所以佛才講《心經》告訴我們色跟空不異。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大足年中。楊洲大雲。有僧弘寶。美儀貌善誦經。每自恃懱於人。忽然一日眉上鬢下。出一瘤癭。其大如桃。旬日之間。漸長三寸餘。其僧耻之不出房門。於寺醫療。日更增甚。因自思惟。此疾有二因緣。一則過去業感。二由見在輕慢賢聖。遂即發願。於其房中。轉讀華嚴經一百遍。晝夜香花精懇禮懺。轉經至六十遍。夜中忽夢。有人來語之曰。汝欲愈病。吾與汝醫。以手執刀。截却其癭。於便驚覺。至明具向諸僧廣說。於是癭上生瘡。瘡中出膿。經於一月。其疾全瘥。亦無瘡盤。楊洲僧筠。入洛具以此事。說於花嚴藏公。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如意元年。降洲有二童女。皆性識靜正。眇年依師姑。誦華嚴經。得三十餘卷。師姑戒行。精苦常誦華嚴為業。欲教二女令得剃度。無幾師姑忽然端坐而終。二女朝朝。詣墳所號泣。經於三年。墳上忽生紅蓮五莖。二女睹華感異。益以號慕。忽見一梵僧。神儀甚偉。來問女曰。汝何哀號如是。女對曰。於和尚所。誦習華嚴。志求出家。不圖無感。師姑早喪。僧曰。汝既能懇求剃落。何憂不果。僧乃於懷中。出一甎像方圓六七寸。以授二女。而告之曰。汝將此像。於家供養。不久當獲出家。女得像已禮謝梵僧。少傾忽然不見。女即將歸家。如法供養。精懃信敬。一心無怠。其像方圓。日長一寸。十日間。無日不長。後至丈餘。洲縣知之。兼花檢覆聞奏。則天異之。詔遣二女。兼花根莖同入發墓取花。乃見花莖透棺而出。破棺取根。根自師始舌上而生。光彩鮮艶。洲縣同見。二女京召入內。則天自手執刀落髮。并賜三衣瓶缽等。俱配天女寺。因此便出敕天下諸寺。各度僧尼二人。
周靜帝因得佛像改國號
僧明禪師,鄜州(在陝西)人,他有一次遊邑回山,看見崎岸屢有異光出現,以跡尋之,發現在澗底有石像一尊;其狀高大,約三丈餘,有一半露在石外,請人發掘,卻是金像,四遠人等同來扛舉,然而竟不能移動分毫。時正周武已崩不久,毀佛之風尚熾,然而僧明禪師不懼國法誅戮,焚香祝禱道:「如佛法當興,蒼生有賴,祈現盛靈,得遂眾願。」
說罷,佛像忽然輕舉,自動的從山上直下,不暇扶持,卓然而立,簡直把在場的人驚駭得不得了,莫不歎為稀有。此事傳聞至周靜帝宇文闡,帝以為嘉瑞,因此改元為大眾元年,敕令其所住之地建大佛寺,地點在坊州西南六十多里,每逢陰暗,佛像便會放光。
心經白話述義 (精彩節錄 44)
涅槃翻作中文叫寂滅,或叫圓寂,很多人以為涅槃是死的意思,不是死啊。涅槃是不生不滅,「究竟涅槃」就是你把煩惱習氣全部除掉了,證得不生不滅的佛性。佛性不從心外而得,本來如此,眾生迷失只因心有罣礙,本來無一物,心有罣礙,有罣礙故,故有恐怖,你有罣礙,就有恐怖。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證聖年中。花陰鄧元英(有本名元爽)有一親友。忽染時患。死經七日却穌。謂元爽曰。見冥道宮吏將追君父。文案欲成。急修功德以禳之。元英驚懼曰。修何功德。而疾獲免。彼人云。急寫大華嚴經一部。若遲大期不遠。元英乃遽市買紙。向隣寺伏禪師院。請禪師與名召經生。如法護淨。一時書寫。未俞旬日。經已周畢。辦齋慶之。於後遂免斯厄。元英仍依母服免切在懷。至其冬十一月中。於母墳所舊種寒枯之莖。忽生花葉。芳【艹/(麩-夫+玉)】榮艶。五彩含英。斯蓋寫經之感也。洲縣以之聞奏。則天嗟異。賜立孝門。降敕旌表。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聖曆年中。于闐三藏實叉難陀云。龜茲國中。唯習小乘。不知釋迦分化百億。現種種身雲。示新境界。不信華嚴大經。有梵僧。從天竺將華嚴梵本。至其國中。小乘師等。皆無信受。梵僧遂留經而歸。小乘諸師。乃以經投棄於井經於井中。放光赫如火聚。夜諸師睹之。疑謂金寶。至明集議。使人漉之。乃是前所棄華嚴經也。諸師稍為驚異。遂却入歸經藏中龕安置。他日忽見梵本。在其藏內最上隔。諸師念言。此非我釋迦所說耶。吾見有少異。乃收入藏中。何人輒將向此上隔。又以梵本。置於下龕。僧眾躬鎖藏門。自掌鑰鉤。明日開藏。還見華嚴在其上隔。諸師方悟一乘大教威靈如此。慚悔過責。信慕漸生矣。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聖曆年中。于闐三藏實叉難陀。於佛授記寺。翻譯華嚴。向藏公曰。本國有沙彌。名彌伽薄。持十戒。雖未受具。身意清淨。專誦華嚴。於一日中。有二使者。至作禮。狀貌偉麗。身有光明。彌伽怪異。問所從來。使者對曰。弟子自降忉利。帝釋使來。請師誦華嚴經。願垂即行。伽曰未審。天帝何緣。見命而誦經耶。使者曰。帝與修羅戰時。每被淩迫。帝以天眼。觀視閻浮。欲求念誦加護。縱有四漢。未辦斯事。唯見法師專精華嚴。心遊佛境。可為人天福田。所以見迎耳。師曰。貧道必能有所饒益。豈敢辭耶。於是受請。閉目俄頃便至天宮。帝喜曰。每被修羅見擾。故屈師來。師受持華嚴。諸天護持。善神影衛。請為誦經。以禳彼敵。帝即脫天冠。擬於虛空。忽然化出殿堂。七寶所成。四門八牖。摩尼眾寶之所莊飾。懸繒幡蓋。間列花香。以為供養。請入殿坐蓮花座。誦華嚴經。經聲寥高。遍徹天宮。帝釋即領三十三天四兵侍衛萬眾圍遶。坐於寶臺。乘空而行。向其鬥所。修羅軍眾。睹此威靈。即便退衂。徒侶潛竄於藕孔中。帝釋却請師天宮。供養施以七珍異寶。帝釋又白師言。若須長生之藥。亦當奉上。請住天宮。無見辭也。師曰。割愛出家。求無上道。世間珍異。及長生事。非所志焉。帝於是五體投地。一心頂禮曰。願成菩提時。誓相濟脫。莫見棄遺。乃遣使送還閻浮。所有衣服。皆染天香。終身不滅。後終願生淨土。實叉三藏。具識此沙彌者矣。
心經白話述義 (精彩節錄 43)
心經講的「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大家可以去觀照,在罣礙一件事情的時候,得失心現前,就有恐怖,可是很多人都會給自己催眠:我沒有這樣罣礙不行,這念頭就是把罣礙再加重,越加重你就越苦,你就越恐怖,你就永遠沒有辦法「遠離顛倒夢想」,沒有辦法得到究竟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