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戒殺放生文圖說 ─殘殺惡死 (66)
二十五圓通─舍利弗觀眼識圓通 (12)│ 楞嚴經白話直解卷五(14)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五】 (精彩節錄)
二十五圓通─舍利弗觀眼識圓通 (12)
悟顯法師 講述
再來是:眼識。
舍利弗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心見清淨。如是受生。如恆河沙。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則通。獲無障礙。我於中路。逢迦葉波兄弟相逐。宣說因緣。悟心無際。從佛出家。見覺明圓。得大無畏。成阿羅漢。為佛長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心見發光。光極知見。斯為第一。
這是從眼識而入。
舍利弗翻作中文叫「鶖子」,這是跟他媽媽有關連的,因為他媽媽的眼睛長得像鶖鷺,就給他取名字叫「鶖鷺之子」,舍利弗翻作中文就叫鶖子。「曠劫來。心見清淨。」就是說他宿因已深,無始劫來心見清淨,也就是他的眼識清淨。「世出世間種種變化。」就是所謂的「生滅四諦法」。「心見清淨」眼識不染色塵才叫清淨。世出世間,凡聖諸法,六凡法界,善惡苦樂,四聖法界,大小差別,權實差異,種種變化,他只要眼識一見,就能隨念分別,他就能通達明了,沒有障礙,不必意識計度分別。你要說眼識在分別,沒有意識嗎?當然也是有的,因為眼識它是跟意識同時而起的,只是特別就眼識上來講,就是講「第一念」,它不隨後續的計度分別,所以叫眼識清淨。實際上它在用的時候是同時,即使在清淨的時候,它用也是同時,這是沒有辦法分的;因為後面的人將其分開,要是沒講好,就變成好像眼識它有單獨作用,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它叫「五俱意識」。這裡講他不隨於妄想的計度分別,這是顯他多劫眼識明利。
舍利佛他剛開始是奉侍沙然梵志,沙然死了以後沒有人可以學,後他在路中遇三迦葉波兄弟,一起走在路上,跟人家開示佛法,宣說因緣深義,所謂「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這四句偈,舍利佛一聽,就悟圓教的道理。所以說他悟心無際,「無際」就是周遍法界。他悟心周遍法界,所以他從佛出家。一般來說,我們看到小乘經典裡面講,他是因為看到佛弟子的威儀所以來從佛出家的,實際上他最主要還是聽佛法。
什麼叫「見覺圓明」?「見覺」就是眼識,這眼識沒有障礙,剛開始眼識沒有障礙,可是還沒有圓明,如今悟心無際,才發揮本有的圓明,所以說「見覺圓明。得大自在。」
「從佛口生。從法化生。」這裡不是指色身,而是指他自性清淨,他是聽聞佛法而開悟,從而證得法身。所以說「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如我所證。心見發光。」他從眼識這裡來成就無礙的智慧。「發光」,這「光」就是智慧。智光極處,徹佛知見,以眼識入三摩地斯為第一。
「心見發光」也可以說他不隨著塵境而產生取相分別,所以說「不由前塵所起知見」。一般講意識,在用的時候是含著五識的功能,所以前五識在起作用的時候,一定會牽涉到意識;但是意識在用的時候,是可以跟著前五識作用,它也可以有獨頭作用,所以也叫「獨頭意識」,就是人可以自己打妄想,他可以自己幻想、作夢,所以這意識是滿厲害的。若你說眼識在作用的時候,意識沒起,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本來就都在一起,不光是意識起了,連七識、八識都在作用,因為它是一體的,只是我們在說法的時候,在分析某一樣東西時,總得說明這樣東西獨特之處,比如:現在在講眼識,那眼識是什麼作用?耳識,它是做什麼的?實際上它這作用是「起必同時」。這都符合大乘經典的義趣,這是講眼識。
2021年10月29日 星期五
戒殺放生文圖說 ─悲猿下淚 (65)
二十五圓通─須菩提觀意根圓通 (11)│ 楞嚴經白話直解卷五(13)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五】 (精彩節錄)
二十五圓通─須菩提觀意根圓通 (11)
悟顯法師 講述
下面第五個是意根。
須菩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心得無礙。自憶受生。如恆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眾生證得空性。蒙如來發性覺真空。空性圓明。得阿羅漢。頓入如來寶明空海。同佛知見。印成無學。解脫性空。我為無上。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旋法歸無。斯為第一。
「須菩提」翻作中文叫「空生」。因為他家有錢有寶藏,剛出生的時候,他家的寶藏忽然就沒有了,「寶藏忽空,其父大驚。」他爸爸嚇一大跳,怎麼他家的財產瞬間就沒有了,於是請人來占卜吉凶,得一卦說「既善且吉」,所以給他取名字叫「善吉」,然後未久寶藏突然又出現,所以又名「善現」,這是須菩提。
「從座而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就是說他自己久遠劫來「心得無礙。」這個「心」就是意根,所以這裡要講的是「意根」。「無礙」那就是不隨有無,所以他了知諸法即空,「自憶受生。如恆河沙。」知道自己過去生受生猶如恆河沙這麼多生,就是他有宿命通,沒有隔陰之迷。「初在母胎。」他在母胎當中就知道空寂,就是了四大本空,五陰非有,宿世的善根非常好。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處在母胎當中,多數的人是不曉得的,而他在母胎時他就知道空寂。如是乃至出胎之後,由「人空」而悟「法空」,乃至十方法界森羅萬法,悉皆空寂,同於深心菩薩,這是人法雙空的境界,是屬於自利,之後又跟佛出家,自行化他,廣為眾生宣說「二空真如」,也就是「人法二空」,「亦令眾生證得空性。」這就是利益眾生,屬於利他行。前面是他自己知空寂,這是「自利」行,廣為人說就是「利他」行,所以說「亦令眾生證得空性。」
「蒙如來發性覺真空。空性圓明。得阿羅漢。」他聽聞如來開示「性覺真空,空性圓明」,所以他成就阿羅漢果。「頓入如來寶明空海。同佛知見。」這裡就知道,他修行是頓入的,頓入「寶明空海」,也就是入第一義空。「印成無學。解脫性空。我為無上。」所以是從空而入,「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諸相入非。非所非盡。」所謂「諸相」即人相、法相,悉皆入空。「非」者,能非法相、人相的也非,就是能空人法二相的空也空,所以叫「諸相入非。非所非盡。」這「非所非盡」,所謂第一個「非」就是能空之空。「所非」就是所空之人法二相。意思就是「能空之空與所空,這兩個都空」,所以叫「諸相入非。非所非盡。」這「諸相入非」的這「非」就是空,「非所非盡」就是能空的跟所空的都銷亡了,即「能所銷亡」,就像藥到病除一樣,能所俱空。這就是講因為他聽如來發明「性覺真空。空性圓明。」的道理,所以他「頓入如來寶明空海。」就是他了達諸相皆空,能空與所空悉皆銷亡。也就是《楞嚴經》講的能所俱空,所謂「空所空滅」的意思,這後面會講到。
「旋法歸無。斯為第一。」什麼叫「旋法歸無」?這個「法」不是法塵之法,而是「人相、法相,還有能空人相、法相的空相」,所以叫做「旋法歸無。」就是「人、法、還有空」,也可以講「人、法還有非法」。因為意根無分別心,旋其虛妄生滅諸法,復歸本元覺性,所以叫「旋法歸無。」
這「無」就是第一義空,所以叫「旋法歸無。」欲證第一義空,惟斯意根,最為第一。
這裡特別要講一下,他說「同佛知見」,是分同,分同佛所觀之空理,不是全同。一般講的「同佛知見」,是講「分同」;因為佛知見,一般人有的他是解悟,有的他是證,雖證,但沒有徹證,所以都算分。「分同」就是相似,相似同、部分同,但是並沒有全同。就像你現在聽經聞法,你知道佛教的道理,你這只是分同佛的知見而已,不是真的全同,因為還有修證的位次,還有分「你有沒有徹證」,要徹證那才能全同於佛,如果沒有的話,都算分同。這是講意根。
悟顯法師念誦 楞嚴咒心
悟顯法師念誦 楞嚴咒心
跢姪他。唵。阿那隸。毗舍提。鞞囉跋闍囉陀唎。槃陀槃陀你。跋闍囉謗尼泮。虎𤙖都嚧甕泮。莎婆訶。
http://www.mdxv.idv.tw/news_view.php?news_id=5388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二十五圓通─畢陵伽婆蹉觀身根圓通 (10) │ 楞嚴經白話直解卷五(12)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五】 (精彩節錄)
二十五圓通─畢陵伽婆蹉觀身根圓通 (10)
悟顯法師 講述
畢陵伽婆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發心從佛入道。數聞如來說諸世間不可樂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門。不覺路中毒刺傷足。舉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雖覺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痛覺。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寧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諸漏虛盡。成阿羅漢。得親印記。發明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純覺遺身。斯為第一。
「畢陵伽婆蹉」翻作中文叫做「餘習」。他過去生是婆羅門,比較傲慢,要過恆河的時候,他就跟恆河的女神講,他說:「小婢,你讓恆河水不要流動,我要過河。」那恆河女神她就很不高興,跑去跟佛告狀,她說:「畢陵伽婆蹉尊者不尊重她,把她當婢女看待。」釋迦牟尼佛就叫畢陵伽婆蹉跟恆河女神道歉,這尊者他就跟她講:「小婢啊小婢,對不起,我實在不應該這麼叫你。」結果他又叫她小婢,釋迦牟尼佛就講:他這個人過去生五百世是婆羅門,所以慢習很重,他沒有惡意輕慢你,可是他的習氣,他就是輕慢人,所以這個尊者叫做「餘習尊者」。
尊者從初發心來入佛門,聽聞世尊說諸世間不可樂事。在城中乞食心裡在想佛法,但是「不覺路中毒刺傷足。」走在路上被毒刺刺到,「舉身疼痛。」他全身都在痛,他這個時候就反觀:「我念有知。知此深痛。」他知道身體在痛,雖然覺察痛覺,但是能覺的清心不隨痛而流轉,因為如果「覺」隨痛而流轉,那誰來覺痛?他從這裡反觀,這時候就出現一個有痛、一個不痛的,他又反觀:「我一身難道有雙覺嗎?」於是他在這裡反觀,可以算是起了疑情,就這樣「攝念未久。身心忽空。」於「三七日中。」諸漏銷亡,「成阿羅漢。得親印記。發明無學。」他得佛印證,成就無學果位。「佛問圓通。如我所證。純覺遺身。斯為第一。」所以他是去反觀覺清淨心,無有痛能痛此覺心者,此心雖然能覺痛,但是並不隨痛覺,所以叫「純覺遺身。」
「攝念」就是收攝知痛的妄念,結成疑團,隨順無痛的真覺,那麼未久之間,身心忽空。所以他是從這裡入道。這是身根。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二十五圓通─憍梵缽提觀舌根圓通 (9) │ 楞嚴經白話直解卷五(11)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五】 (精彩節錄)
二十五圓通─憍梵缽提觀舌根圓通 (9)
悟顯法師 講述
第三個舌根。
憍梵缽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業。於過去劫輕弄沙門。世世生生。有牛齝病。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我得滅心入三摩地。觀味之知非體非物。應念得超世間諸漏。內脫身心。外遺世界。遠離三有。如鳥出籠。離垢銷塵。法眼清淨。成阿羅漢。如來親印登無學道。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還味旋知。斯為第一。
「憍梵缽提」翻作中文叫做「牛齝(音,吃)」,因為他過去世輕弄沙門,所以有口業,生生世世有牛齝病,「牛齝病」就是像牛反芻,他的嘴巴,就像牛一樣在那裡一直嚼動一直嚼動,沒有辦法停下來,那是一種口業所感召的惡報。「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這「一味清淨」就是所謂:非甜苦有味之味,也非淡然無味之味。是讓他能夠反觀自性,不觀甜淡等塵相,雙離空有,從這裡悟得中道妙味,所以說「觀味之知」,此「知」非體非物,既無體,也不屬於一物。「應念得超世間諸漏。」所以他「還味旋知。」「內脫身心。外遺世界。」身心他都看破了,世界當下銷亡,這「世界銷亡」,是講他幻妄的煩惱銷亡了。因為你有幻妄的煩惱,才會感召三有世間,故而「內脫身心。外遺世界。」就是「身心一如」,「無有心外法能與心為緣,但是自心生,還與心為相」。所以從此遠離三有,就如同鳥出了籠子一樣,不為塵勞煩惱所繫縛,離垢銷塵得法眼清淨,成就阿羅漢果,「如來親印登無學道。」「如我所證。還味旋知。斯為第一。」他以舌根為本修因,還復一味,他恢復本來的清淨之心。旋轉循環,黏妄之知,所以說「還味旋知。」入三摩地是以舌根最為第一,這是他講他自己怎麼成就的。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華嚴綱要 │ (卷2-10)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二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雲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二
眾海歎德為別序。......
復次釋迦因陀羅天王得憶念三世佛出興乃至剎成壞皆明見大歡喜解脫門。普稱滿音天王得能令佛色身最清淨廣大世無能比解脫門。慈目寶髻天王得慈雲普覆解脫門。寶光幢名稱天王得恆見佛於一切世主前現種種形相威德身解脫門。發生喜樂髻天王得知一切眾生城邑宮殿。從何福業生解脫門。端正念天王得開示諸佛成熟眾生事解脫門。高勝音天王得知一切世間成壞劫轉變相解脫門。成就念天王得憶念當來菩薩調伏眾生行解脫門。淨華光天王得了知一切諸天快樂因解脫門。智日眼天王得開示一切諸天子受生善根俾無癡惑解脫門。自在光明天王得開悟一切諸天眾。令永斷種種疑解脫門。爾時釋迦因陀羅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三十三天眾。而說頌言。
我念三世一切佛 所有境界悉平等
如其國土壞與成 以佛威神皆得見
佛身廣大遍十方 妙色無比利群生
光明照耀靡不及 此道普稱能觀見
如來方便大慈海 往劫修行極清淨
化導眾生無有邊 寶髻天王斯悟了
我念法王功德海 世中最上無與等
發生廣大歡喜心 此寶光天之解脫
佛知眾生善業海 種種勝因生大福
皆令顯現無有餘 此喜髻天之所見
諸佛出現於十方 普遍一切世間中
觀眾生心示調伏 正念天王悟斯道
如來智身廣大眼 世界微塵無不見
如是普遍於十方 此雲音天之解脫
一切佛子菩提行 如來悉現毛孔中
如其無量皆具足 此念天王所明見
世間所有安樂事 一切皆由佛出生
如來功德勝無等 此解脫處華王入
若念如來少功德 乃至一念心專仰
諸惡道怖悉永除 智眼於此能深悟
寂滅法中大神通 普應群心靡不周
所有疑惑皆令斷 此光明王之所得
二十五圓通─周利槃特迦觀鼻根圓通 (8) │ 楞嚴經白話直解卷五(10)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五】 (精彩節錄)
二十五圓通─周利槃特迦觀鼻根圓通 (8)
悟顯法師 講述
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缺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反息循空。斯為第一。
這是從鼻根而入道。
「周利槃特迦」翻作中文叫做「繼道」,也叫「蛇奴」,他是生在路邊的,根性愚鈍。他前世是講經法師,因為吝法所以感得愚癡的果報。當時五百個比丘同教他一首偈,九十日不能記,他記不得。這《楞嚴經》講經一百日,也有說是九十日,這邊就不要在那裡計較到底是九十日還是一百日,有些人學經教學到後來鑽牛角尖去了,重點是他記憶力很差。因為人心散亂,記憶力一定不好,所以世尊教他觀出入息,從這裡心開。
你要是記憶力不好,常會忘記,這是心散亂。除了色身的問題以外,還有就是心散亂;心散亂,你要怎麼樣恢復你的記憶?就是要調息,就是要修行,沒有修行是不可能改善的,所以要常常攝心。藉由觀出入息,從此心開,「返息循空」,返息循空就是離出入息,後面會講。
佛哀愍他愚鈍,教他安居,攝心調息。就是因為他過去生的業,「闕誦」也是散亂所導致的,「闕誦持」就是他的記憶力不好,經文背不起來。你經文背不起來,就沒有辦法修。一首偈子天天背,從早到晚背,背了九十天、背了一百天都沒有辦法記起來,還有五百個比丘同時教他,所以你看吝法業障之重,就感得這樣的果報,這個也是散亂所致,所以佛教他調息。
鼻中的氣息有四種相:有聲曰「風」、滯結曰「氣」、出入不盡叫做「喘」,你會喘沒有辦法吸到底,沒有辦法吐到底,就是喘。不聲不滯出入俱盡叫做「息」。有這四種,所以叫「調出入息」。就是息很順,不粗,沒有聲音,沒有鼻塞,也不會不順,「出入俱盡」就是吸可以吸到底,吐可以吐到盡,這叫做「息」。
世尊如法教導,周利槃特迦尊者如法修學,因此而得定,定深能夠窮盡「生、住、異、滅」四相。所以他說「我時觀息微細。」他一直攝心觀息。「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生、住、異、滅四相他都能夠知道。所謂生、住、異、滅四相,初起叫做「生」,不斷叫做「住」,漸微叫做「異」,已斷叫做「滅」,「諸行」就是四相遷流不住。「剎那」就是講最短的時間。「諸相」就是四相生、住、異、滅,遷流不住。
「剎那」就是在最短的時間,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息窮至此,可謂是非常微細。
因此他是從這裡豁然心開,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同樣地,「返息循空」,「返息」就是離出入息,「循空」就是前面講的循彼圓明之真空,所以叫「返息循空」。這跟前面講的意思是一樣的,前面是「旋見循元」,這裡是「返息循空」,離出入息,然後證得空性。所以「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是從鼻根來入道。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華嚴綱要 │ (卷2-9)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二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雲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二
眾海歎德為別序。......
復次時分天王得發起一切眾生善根。令永離憂惱解脫門。妙光天王得普入一切境界解脫門。無盡慧功德幢天王得滅除一切患大悲輪解脫門。善化端嚴天王得了知三世一切眾生心解脫門。總持大光明天王得陀羅尼門光明憶持一切法無忘失解脫門。不思議慧天王得善入一切業自性不思議方便解脫門。輪臍天王得轉法輪成熟眾生方便解脫門。光燄天王得廣大眼普觀眾生而往調伏解脫門。光照天王得超出一切業障不隨魔所作解脫門。普觀察大名稱天王得善誘誨一切諸天眾令受行心清淨解脫門。爾時時分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時分天眾。而說頌言。
佛於無量久遠劫 已竭世間憂惱海
廣闢離塵清淨道 永耀眾生智慧燈
如來法身甚廣大 十方邊際不可得
一切方便無限量 妙光明天智能入
生老病死憂悲苦 逼迫世間無暫歇
大師哀愍誓悉除 無盡慧光能覺了
佛如幻智無所礙 於三世法悉明達
普入眾生心行中 此善化天之境界
總持邊際不可得 辯才大海亦無盡
能轉清淨妙法輪 此是大光之解脫
業性廣大無窮盡 智慧覺了善開示
一切方便不思議 如是慧天之所入
轉不思議妙法輪 顯示修習菩提道
永滅一切眾生苦 此是輪臍方便地
如來真身本無二 應物隨形滿世間
眾生各現在其前 此是燄天之境界
若有眾生一見佛 必使淨除諸業障
離諸魔業永無餘 光照天王所行道
一切眾會廣大海 佛在其中最威耀
普雨法雨潤眾生 此解脫門名稱入
二十五圓通─阿那律陀觀眼根圓通 (7) │ 楞嚴經白話直解卷五(9)
【楞嚴經白話直解 卷五】 (精彩節錄)
二十五圓通─阿那律陀觀眼根圓通 (7)
悟顯法師 講述
阿那律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樂睡眠。如來訶我為畜生類。我聞佛訶。啼泣自責。七日不眠。失其雙目。世尊示我樂見照明金剛三昧。我不因眼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如來印我成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旋見循元。斯為第一。
這是講「眼根」。
這個是有名的阿那律尊者,這裡開始就是從五根而入。「耳根」到第六卷去了,耳根放在最後才說。
「阿那律」翻作中文叫「無貧」。他是白飯王的兒子,佛的堂弟。喜歡睡覺,佛就罵他,「咄咄胡為寐,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因此發憤不睡,然後失明,佛就教他「樂見照明金剛三昧」得天眼通,不因眼而觀見十方,就是經文講的「明不循根,不明自發,則諸暗相永不能昏。」能夠以見性見,而不是因為眼根來見,所以他得「樂見照明金剛三昧」。如我所修所證,就是旋彼出流之見精,遠離塵累,這是「背塵」;循彼元明之真見,這是「脫黏內伏」,這就是「背塵合覺」。所以叫「如我所證。旋見循元。斯為第一。」就是旋彼出流之見精,所以說「旋見」。「遠離塵累」,就是講「背塵」。「旋見」就是把出流的見精,使它不向外攀緣,不隨著塵勞背塵合覺。
「循元」,循彼元明之真見,所以叫循元。簡單講,這「旋見循元」就是「背塵合覺」的意思。「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這是說他不因眼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中之果。一般人都是用眼見,而他失明了,眼根已經壞掉,所以修樂見照明金剛三昧,如來印證他成阿羅漢。他是旋見循元。脫黏內伏,斯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