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如何八風吹不動
生死心念佛
生死心念佛
悟顯法師 開示
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種族,沒有國家、沒有界限,人生下來有一件事情你一定會做,那就是「死亡」,這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會。
「無常」從一生下來,就是每個人身上的隨身物品,天天都在作用,天天都在使用它。你的新陳代謝,種種的變化,這些都是無常的現象,而無常的結果就是死亡,到後來就是一口氣不來,三界六道輪迴。所以,學佛的人對於這件事情,你要看得開,要看清楚。生在這個世間就是會有愛別離苦,你熟悉的人會離開,你自己也會離開你熟悉的人,面對這樣的問題,你用世間法沒有辦法解決。關心是沒有效果的,愛語也只是虛妄的而已。很多人會講一些關心的話、安慰的話,這些都無濟於事,唯有念佛可以超出無常,超出死亡。
念佛你要發勇猛心、要發精進心,盡此一生,絕對不退轉。這一念心不要有絲毫鬆懈,如果鬆懈了,那就叫退道心,被境界轉了。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不避諱生死這件事情,我們面對它,會知道它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夏蓮居老居士講:「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生死從心所現,什麼心現的呢?貪愛心現的。在末法你把貪愛心轉成念佛的心,一心一意執持名號,發願往生,在念念當中,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不敢有一念的怠慢,你這一生絕對往生淨土。只有淨土才是眾生的歸宿,才是眾生的依靠,不然,最後都是三界六道輪迴。
什麼叫三界?三界的意思就是三種界限。第一個欲界,就是欲望重的,沒有修禪定的,所以生在欲界;第二個,有修禪定的,但是未忘記色身的,所以生在色界;第三種,有修禪定,對於色身比較不執著的,仍有微細我愛未除,所以生在無色界。這三界就是三種界限,不管你修什麼,修禪定,你世間做得再好,仍舊是在這三界當中出不去。
佛在經典上講:「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而念佛我們不講高深的,就是指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搞旁門左道,唯此一念,直下念去,一切生死自然拋諸腦後,一切順逆境界與你這一句佛號相接觸的時候,自然化為烏有。「如太阿劍。橫按當軒。如大火輪。星騰焰熾。」所有眾生、所有的境界、種種分別妄想,在這一句佛號的當下全部消亡。所以「萬物攖之則燎。觸之則傷。」就這麼用功「直至一心不亂。能所兩忘。」此是最究竟之說。所以你要看清楚,你現在的年紀距離死亡還有多久,做一個完整的計算。你不要再在意,你也不要再執著。這個世間,你在意,你沒有辦法帶走;你執著,只會給你帶來更大的麻煩,尤其是三惡道,三惡道從哪來的呢?就是你極重的貪欲心、極重的瞋恨心。這「貪欲」跟「瞋恨」是一體兩面,貪得到了生歡喜;貪不到了就生瞋恨。你看現在很多情殺的,這些人他就是貪不到起瞋恨,所以是一體兩面的,這一種都是三界六道輪迴。所說的情不光是指男女之情,你對於小孩的執著、對於孫子的執著、對於家庭的執著,這都是情。他聽你的話,你就高興了;他不聽你的話,你就生氣了,想要尋求一些方法,拿這些孝順、孝悌忠信來掩飾自己的貪愛,這些都是不能往生,沒有辦法了脫生死,出不了三界。所以,所說的孝悌忠信也變成了惡法,為什麼?就是障礙你往生淨土。
佛在經上講的,什麼是善法?你好樂大乘是善法,你習學小乘這是惡法,是不善法,何況是對於世間的貪戀,那是不善當中的最不善。所以我們眾生、我們學佛人,一定要看清楚這個世間的現象,一定要發心了脫生死。這個死不是你有錢、有名可以解決的,不是科技發達、物質發達所能解決的,只有念佛,只有透過修行才能夠解脫,這你都要去發心。
那麼,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你不明心、不見性的關係,見相生心,迷己逐物,著色身為實有,所以在六道裡面升沉匍匐,向無脫法中自做繫縛,都是自業所招啊!而這是你對於事實真相能夠明了,都是自心所現,自心取自心相,不是有人害你,也沒有人判你罪。所以,學佛要自己回頭,第一個要自覺,覺悟是靠自己、回頭是靠自己。靠別人沒有辦法,你靠阿彌陀佛,他不能幫你覺悟;你靠祖師大德,他也不能幫你成就。所以,回頭你要自己覺悟才行,而覺悟你不能向外求,我們要有高度的覺性,要有長遠的道心,知道這個生死如影隨形,隨時可能發生;它不會分年齡、不會分貴賤,隨時都可能發生,甚至你現在身上新陳代謝、起心動念、生住異滅,都是生死的現象。所以,你在這個世間,你看這麼多了,接觸這麼多了,你就要能夠覺悟,要趕緊放下,心中不要沾染一點塵埃,因為本來無一物,那你就不要到處惹塵埃了,應該要一心修行、一心精進,這才是學佛的目的。
學佛的目的不在於別的,不是要求名聞利養,不是要跟諸佛如來討價還價,是要了脫生死。那麼,這一件事情你向諸佛如來求,他一定可以幫助你,而且一定做得到。世間的名利隨個人的福德、業力有所不同,但是出離生死,想要成就佛道,這是每個人都可以的。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只要離開了妄想、分別、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這是釋迦如來一出世就告訴我們的。所以,我們應當要發無上菩提心,想要了脫生死,要把這個「死」給看透,看透了以後,你對於世間,你就不會罣礙了。人家想要引起你執著、引起你罣礙,你馬上就能覺察了。所以,我今天在這裡跟大家講,學佛人不避諱死亡的問題,而是你能夠面對它、處理它,而且把它處理得非常好,這叫做了脫生死。希望你們能夠體會、能夠去理解,並且能夠實際去修行。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如世巧幻師 幻作諸男女
悟顯法師 開示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最重要的是教我們要修行,出離三界六道輪迴,進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你要能夠專心做這一件事情,唯有出家這一條路才是最為殊勝的。
現在有一些居士,他自己放不下、看不破,就吵著他要成立所謂世間人講的佛化家庭。實際上這個在佛教裡面,是嚴重不如法的行為。出家人如果參與這一件事情,那你在受戒的時候應該很清楚你犯了什麼戒。這個是大戒,不能犯的,僅次於四棄罪的戒律,你犯的是十三僧殘罪啊!為人家說媒、證婚,這都是出家人所不應為的。
你們學佛要看破放下。對於家庭、對於兒女,你要放下;對於你的先生、對於你的太太,你也要能夠捨得下,心裡要不罣礙,才是隨順佛陀的教誨。你不能因為你自己放不下就影響別人,把你的放不下擴大,跟人家說你可以做這種不如法的事情。你看像釋迦牟尼佛,他就給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現。他也有家庭、他也有小孩,但是他能夠為了修行,捨家棄欲,出家修道,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佛就是教導我們要放下,把你執著的放下、把你貪愛的放下、把你罣礙的放下。
現代的人放不下,他以為這種事情是可以做的。實際上,那是你自己煩惱習氣太重,你的業障太重,你對於世間、你對於情欲、對於感情,你放不下,你就用這種藉口來毀壞佛法;而有一些出家人不學無知,被你所轉,去幫你做這種不如法的事,這將來會有他應有的罪報。
你看祖師大德都是放下這些貪愛,放下他所執著的,來出家、來行道。所以為什麼說出家的功德非常地殊勝,沒有人可以比啊!出家縱然破戒,仍舊勝過在家持戒,這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事實。出家人破戒還是勝過在家人持戒,破戒比丘猶勝外道種姓。《瓔珞經》講的:「有戒可犯名菩薩,無戒可犯名外道。」出家跟在家,那是在家人沒有辦法跟出家人比,俗事太多,業障太重。所以你們看到人家出家,你要歡喜護持;你看到你先生要出家、看到你太太要出家,你不能障礙;看到你小孩要出家,你要成就他修行的因緣,你不能障礙他,包括他現在在修行,你也不要障礙他,你不要拿世間那一套孝道來約束他,加上佛門近幾年來提倡《弟子規》的事情,這個邪說,很多人就拿著孝順父母、恭敬師長,來約束自己的小孩,讓他不能修行成道,這是非常不對的。所以我們必須跟你說明,你不要用世間的這些情愛在束縛人。
出家的時候大家都唱過一首偈:「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放棄這世間所有的恩愛情欲,你才是真正的報恩。所以我很歡喜人家出家,我也勸人出家,這個是佛陀的心願。釋迦牟尼佛看到眾生執著,看到他的兄弟姐妹執著,像難陀尊者他很貪愛他的家庭,世尊循循善誘告訴他,你要放下,你要出家;看到眾生很執著,想要結婚,趕快去度化他。世尊問他說:「你很喜歡你的老婆是不是?」他說:「對呀!」世尊又說:「那我問你,你覺得你老婆眼睛值幾個錢?耳朵值幾個錢?鼻子值幾個錢?手腳各值幾個錢?」世尊這樣跟他一分析,這個人當場開悟,證阿羅漢果。所以釋迦牟尼佛都是教導眾生出家行道,絕對不會遷就你,絕對不會順著你個人世間的欲望。他看到你有這樣的一個業障,一下子勸你不聽,他慢慢勸;或現神通,或說因緣,或說道理,循循善誘眾生出家行道。所以你不要想說,你有家庭、有兒女還沒長大。釋迦牟尼佛出家的時候,羅睺羅也還沒長大;是你放不下,不是誰沒有長大。虛雲老和尚也有兩個老婆,蓮池大師也有兩個老婆,弘一大師也有兩個老婆,這些祖師大德都是放下,放下身心世界,給我們作表率。所以你要能夠發心,要能夠出家。這出家是好事情,龍天讚歎,十方諸佛護念。你不要想說:「我出家可能會下地獄。」我告訴你在家下地獄比較容易,出家還有菩薩戒的功德威神力,縱然破戒這個罪障也非常地輕,這是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的。所以你不要害怕,這出家是非常好的。
你不要因為自己的貪愛,放不下這個世間,種種的顧慮思前慮後,沒有辦法轉得開來,掉在自己的執著裡面,掉在自己的恩愛裡面,這個恩愛的情欲,《楞嚴經》上所謂「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佛告訴我們:「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這就像幻師一樣,無明大幻師,幻現世間男女之相。你要看得破它是虛假的,不要在這當中認為是實有的,在這裡執著、貪戀。你心念轉過來,你就能夠出家行道,你就能夠萬緣放下。所以我是很讚歎,我也勸人家出家,希望你們不要因為自己的執著,放不下、看不破,那就是你的問題了。
佛教裡面不提倡什麼佛化家庭,根本沒有這回事。真正的佛化家庭是僧團,不是世間男女的家庭,這才是受佛化。佛教化眾生,他發心出家行道,這是受佛化。你世間男女沾一點學佛的味道、沾一點學佛的邊,受個三皈、受個五戒,你就說你們這叫佛化家庭,放不下就是放不下,看不破就是看不破,你要面對你的煩惱習氣,但是煩惱習氣都是大家不願意面對的真相。所以修行要看自己,要看自己最執著的、最罣礙的,要把它看清楚、看明白。所以不要再世間意,出家人講說要成立佛化家庭,這個是破戒的事情,破戒的事情不能再做啊,而你們不要受他的蠱惑,認為這件事是可行的。他說他很講究現實,提倡的是人乘;我告訴你,人乘不是佛法。
佛法分五乘─聲聞、菩薩、還有佛乘,這才是佛法;人乘、天乘是佛講的世間法,世間法不是佛法。你要出離三界、出離六道輪迴,你用人乘、你用天乘,不能出離;你要用佛乘才能出離,因為佛乘是最極了義,修行淨土法門就是佛乘。你老實念佛,萬緣放下,雖然身現在家相,但是心是出家。
在《淨土聖賢錄》裡面有一個大居士,他也是禪宗的大德,大慧宗杲大禪師的皈依徒弟,他在宋朝,也就是岳飛的那個時代,他是四川省的安撫史,總攬四川軍政大權,是中央委派的官員,皇帝直屬管轄。他平常的時候就是修行,就是用功,就是推廣佛法,臨終的時候自在往生,這就是我們最好的表率。雖然身現在家相,但是做的是出家的事情。他有一首偈子講得非常好,在佛門裡面非常有名。他說「公餘之時喜坐禪」就是工作之餘喜歡修行、喜歡用功。坐禪你不要想說,他是修禪的,他就是喜歡用功。「少會將脇到床前」,長坐不臥,很少在那裡打瞌睡、睡覺。「雖然現出宰官相」,雖然他是在朝廷當官的,但是「長老化名天下傳」,這個就是馮揖居士。他是有大成就的,是真正的修行人,雖然是在家相,但是做的是出家的事情。所以你們沒有因緣出家的,也不要覺得氣餒,你一樣可以做得很好,做出家人的事情,不要去搞什麼佛化家庭,這個不如法。出家人不要去給人家證婚,你不要當個光頭俗漢,那你這個袈裟不值得,你是作賤如來的袈裟。
大家要有正知正見。你心中的情愛一定要放下,不要有絲毫的執著,對於兒女、對於你的家親眷屬,統統都要放下;對於你的財產、你的名聲都要放下。萬緣放下,學法藏比丘、學阿彌陀佛,到佛門裡面來,真正的修行,成就無上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