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4日 星期六

佛法不在文字學歷│拜願開示13─9

 

佛法不在文字學歷

悟顯法師 開示

菩薩戒講到現在,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光明金剛寶戒」,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認知。你要怎麼護持呢?第一個也是現在最容易讓你破戒的緣,就是背大向小。你如果守了戒,又跑去學小乘,或是跑到南傳的地方,去受一些小乘戒,特別是出家人,他以為這樣他的戒體才圓滿,他的戒品才圓滿;實際上這都是迷失本心的作為,也是犯了菩薩大戒。菩薩戒既然是菩薩,就不能背大向小。



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有一個小沙彌跟一個阿羅漢的故事,這個小沙彌發大心─願度一切眾生。這阿羅漢本來是他的師父,他沒有發心,但是他知道他的徒弟發了大心。他說你把身上的行李放下來,我來幫你拿,我走你後面,你是大菩薩;但是沒多久,他又退心了,於是他的和尚就把他的行李還給他,順便叫他幫他拿。所以你就曉得發心,才初發心就已超阿羅漢,已登如來地。《梵網經》講的:「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所以不必再東西馳騁,東求西求,縱然你受了大乘戒,又受了南傳戒,跑到西藏去受個什麼密乘戒,統統都是著相。所以為什麼盧舍那佛教我們常誦一戒─「光明金剛寶戒」,就是不要讓你退菩提心,不要讓你背大向小。你背棄大乘經律,好樂二乘、外道世俗典籍,或是講風水的、或是講算命的、或是講世間的、改造命運的,這些統統都是邪知邪見。所以你有受戒、你有聽戒,你就能知道。聽了以後你要發心受,受了以後你要發心持守,才能夠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才能處處離相,不然你是處處著相,但凡有作,皆名戒品不具足。

所以學佛人最怕的就是心著相。你一著了相,你就覺得我受的這個大乘戒不行,還要再去泰國、緬甸那些地方去做一些背大向小的事情;回來還能跟人家吹噓,貢高我慢,為了都是自己的我相,不是真正持戒,不是真正學大乘。為什麼達摩祖師說的:「深信大乘,心不退轉。」你要真正深信。所以你看出家人受戒,沙彌戒、比丘戒、大乘菩薩戒,受了以後,大乘戒規定不可以背大向小。可是現在的出家人很不爭氣,看不起佛法、看不起大乘,還覺得大乘不圓滿,甚至他的邪知邪見認為大乘不是佛說的;不是佛說,那更不會是你說的,你也講不出、你也道不得,佛性你也見不到,日用平常你卻常常忘失。所以縱然修諸善法,皆是魔業。

我們學佛的人、學菩薩戒的人,要怎麼保護「光明金剛寶戒」,我今天跟你講的這一個觀念很重要。你如果去看這些世間書、看這些二乘、看這些外道書,越看你的心、你的意識受其熏染,佛性就法爾顯現出外道二乘的境界,你自己墮在裡面你自己都不曉得,甚至如果你是看世間人寫的書,那你就變成一個世間人。為什麼說真如受無明熏習,不染而染;本來真如它是不染的,但是受無明的熏習,這無明就是世間典籍、二乘典籍、外道典籍,受其熏習,本有的智光,也變成了我見、法執、我慢種種的煩惱。所以現在的人學佛不好好學,想說我要拿個學位,拿個佛教的博士才能廣利群生;自己的貪瞋癡一毫都不放下,以為看點書拿個畢業證書,你就能夠廣利群生。釋迦牟尼佛也沒有拿佛學博士,他的弟子隨便挑一個文殊師利菩薩,也沒有拿佛學博士,只是因為不起心而已,與智相應、與道相應。六祖慧能大師一個字都不認識;廣欽老和尚根本不識字,也能講大乘,也能坐化往生淨土,這些都是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大德。所以佛法不在文字、不在學歷,就在於你取相的心能不能放下。

你把你取相分別的心放下,你就不會好樂俗典。這好樂俗典,你們不要只想到只有《弟子規》而已,還有很多,你們在家裡看的新聞、報紙,統統都是俗典,都是障道因緣啊。這些東西你要放下,你不要想說:「沒辦法,師父,我要做生意,做生意不了解國家大事、不了解金融政策,我沒辦法做生意啊。」那看你是要成佛,還是要發財,總是有種種理由讓自己跟自己的道業過不去,跟自己的修行相違背。所以對於世間你要懂得放下,心不要執著,不要覺得我沒看報紙沒看電視不可以,天就要蹋下來。你要清楚,該讓你知道的,該是你福報的,佛菩薩會讓你知道,你的福報自然會顯現,不必去擔心這些事情,只要安住道業,福報自然現前。

所以受了菩薩戒要記住,千萬不能背大相小,不能好樂俗典,好樂這些二乘經律,一個念頭都不可以有,不可以暫念小乘,這在菩薩戒裡面都有說到,希望大家能謹記,能夠保護「光明金剛寶戒」,當然持戒不用你保護,就是怕你迷失而已,你不與它相應;這一戒人人本具,不用你造作來保護,只要你心遠二乘,心遠世俗自然與它相應。

戒殺放生文圖說 ─ 捕蛙業報 (45)

 




蓮池大師  戒殺放生文圖說


捕蛙業報

江蘇江陰縣農民張阿喜,常捕青蛙販售,教人烹食。

有人勸他說:「田雞是保護五穀的益蟲,官府有明文告示,嚴禁捕捉。各種生意都可謀生,都可養家,何苦作此犯法的職業?」阿喜不肯聽受。照樣捕蛙。

有一天,張阿喜在河邊捕蛙,忽然失足掉落河裏溺死,兩天後,屍體浮出水面,有無數青蛙圍在身上食啖其肉,附近居民紛來觀看,見此情狀,莫不驚奇恐懼,大家都說:「這是捕蛙招來的現世惡報。」事情發生在清道光十六年。

戒殺放生文圖說 ─ 射鹿殺子 (44)

 




蓮池大師  戒殺放生文圖說


射鹿殺子

江西吉安縣訪陵居民吳唐,善射箭,愛好打獵,時常攜帶兒子出外打獵。

有一次,在山野中發現母鹿帶領小鹿出遊,吳唐便引箭射死小鹿,母鹿痛喪愛子,徘徊悲鳴,吳唐不但不生憐憫,又隱伏草中,等待母鹿正悲傷舔撫小鹿時,又將母鹿射死,正要去拿取時,頃刻間又發現了一隻花鹿,引箭再射,不料正射中其子,吳唐抱起愛子,悲痛欲絕。

忽然聽到空中呼喚說:「吳唐!吳唐!母鹿愛子的天性,與你有何差別?」吳唐驚奇抬頭觀看時,忽然從草叢中跳出一隻老虎,猛撲吳唐,折傷手臂而死。

戒殺放生文圖說 ─ 宰豕現報 (43)

 



蓮池大師  戒殺放生文圖說


宰豕現報
安徽合肥縣排頭鎮居民宣老四,以殺豬為業,已經二十多年了,家中頗有積蓄,有住屋三棟,並有田地百畝。有一天,宣老四五更起來燒水準備殺豬時,其妻也起床上廁所,經過豬圈中,忽見躺臥兩個婦人,他細再看,確實不假,心中十分驚奇,便將所見告知其夫,並說:「這是不吉利的預兆,今後你一定要改業,不可再殺豬了。」宣老四說道:「你自己眼花,那會有這回事?」說罷,仍要抓豬來殺,其妻無奈,便暗將屠刀投入廁所,這天宣老四找不到屠刀,只好作罷,但心中終究毫無悔意。

次日,其妻便約請娘家親族來與宣老四談判說:「你假若還要殺豬,我就與你分居。」宣老四寧願與妻分居,不肯改業,便將田地房屋,財產均分,其妻帶領幼兒獨居,因為幼兒相貌端正,是他們夫婦最鍾愛的兒子。且因深恐殺業連累了幼兒。夫妻分居以後,宣老四照舊殺豬,當他將圈內豢養的豬,剛剛殺完時,他的幼兒突然暴病而死。妻子痛喪愛子,與宣老四拼鬧不已,宣老四也稍微感到後悔,於是停止殺豬。每天無所事事,便去賭博消遣,但是每賭便輸,現款輸光了,又變賣田產去賭,不久變賣的資金也輸光了,便開始買豬,又恢復殺豬的舊業,複為不到一月,宣老四便病倒了,口鼻時常流出膿血,痛苦難堪,早晚長聲呻吟,就像豬被殺前的哀鳴,鄰居聽到了都說:「宣老四又作豬哀鳴了。」這樣拖延了一年多才死。

2021年9月3日 星期五

【學佛行儀】務農第十二【圖文版】3

 



學佛行儀
笠居眾生釋善因  述


務農第十二

凡收穫時,應念偈云:
「收此稻粱,當願眾生,福慧兩足,受淨法樂。」

若逢乾旱,宜於家中誦《請雨經》或《華嚴經》。若植森林,載諸荊棘,應念偈云:
「植此森林,當願眾生,除瞋恚心,長菩提樹。」

凡催耕牛,不得打罵,應教云發菩提心。家有子姪,應常教誡,不得打魚撈蝦,自亦不得遊獵,不得放火焚燒山林同前。

2021年9月2日 星期四

除夕普茶示眾 │參禪要旨(7)

 



參禪要旨(精彩節錄)


虛雲老和尚  講述


四、除夕普茶示眾

諸位上座,今天又是臘月三十日了,大眾都認為是過年。常住沒有好供養,請諸位多吃杯茶。照曆書規定,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

人事上的措施,多是應著天時而來的。如農人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工人的起工停工;商人的開張結賬;學校的開學放假。我們出家人的結制解制、請職退職,無一不是根據天時節令而來的。一般人認為過年是個大關節,要把一年的事作個總結,同時要休息幾天。

你我有緣,僥倖今日同在雲門,平安過年。這是佛祖菩薩的加庇,龍天的護持,亦由大家累劫栽培之所感。但我們自己平安過年,不可忘記那些痛苦不堪的人。我們不可貪圖歡樂,要格外的省慎,深自懺悔,精進修持,自利利他,廣培福慧。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進;年輕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須知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總要及早努力,了脫生死,方為上計。

我們本來天天吃茶,何以今天名「吃普茶」呢?這是先輩的婆心,藉吃普茶提醒大家。

昔趙州老人,道風高峻,十方學者參禮的甚眾。一日有二僧新到。

州指一僧問曰:「上座曾到此間否?」

云:「不曾到。」

州云:「吃茶去。」

又問另一僧云:「曾到此間否?」

云:「曾到。」

州云:「吃茶去。」

院主問曰:「不曾到教伊吃茶去且置,曾到為什麼也教伊吃茶去?」

州云:「院主。」

院主應:「喏。」

州云:「吃茶去。」

如是三人都得了利益。後來傳遍天下,都說「趙州茶。」

又如此地雲門祖師,有學者來見,就舉起胡餅;學者就領會了。所以天下相傳,「雲門餅」 、「趙州茶」 。

現在諸位,正在吃茶吃餅,會了麼?如若未會,當體取吃茶的是誰?吃餅的是誰?大抵古人念念合道,步步無生,一經點醒,當下即悟。今人梵行未清,常常在動,念念生滅,覆障太厚,如何點法,他亦不化。所以諸位總要放下一切,不使凡情妄念,染汙自己的妙明真心。

古人說:「但盡凡情,別無聖解。」

你現在吃花生,若不知花生的香味,就同木石。

若知花生的香味,就是凡夫。

如何去此有無二途處,就是衲僧本分事。

縱然超脫了這些見解,猶在鬼窟裡作活計。

大家仔細,放下身心,莫隨節令轉,直下參去。

2021年9月1日 星期三

【學佛行儀】務農第十二【圖文版】2

 




學佛行儀
笠居眾生釋善因  述


務農第十二

凡下種時,應念偈云:
「種無情物,當願眾生,種諸善根,萌菩提芽。」

凡芟草時,應念偈云:
「芟諸亂草,當願眾生,除諸煩惱,證淨法身。」(芟:音姍,剪除雜草。)

凡鋤草時,應念偈云:
「吾今鋤草除惡業,一切眾生自迴護,若於鋤下喪其形,願汝即時生淨土。唵‧逸帝律尼,莎訶。(三遍)


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學佛行儀】務農第十二【圖文版】1

 


學佛行儀
笠居眾生釋善因  述


務農第十二

居士務農,不勞心思,正好依佛而行。惟當細心鋤挖,不得傷蟲蟻。若偶有誤傷,當即念佛念往生咒,助其往生。回家後,當於晚間向佛前懺悔,免其再誤。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參禪警語 │參禪要旨(6)

 



參禪要旨(精彩節錄)


虛雲老和尚  講述


三、參禪警語

心即是佛,佛即是覺。此一覺性,生佛平等,無有差別。空寂而了無一物,不受一法,無可修證。靈明而具足萬德,妙用恒沙,不假修證。只因眾生迷淪生死,經歷長劫,貪瞋癡愛,妄想執著,染汙已深,不得已而說修說證。所謂修者,古人謂為不祥之物,不得已而用焉。

此次打七,已經三個半七,還有三個半七。下三個半七,身心較為純熟,用功當比前容易。諸位不可錯過因緣,務要在下三個半七內,弄個水落石出,發明心地,才不辜負這個難得的機緣。

這二十多天來,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遲,努力用功,結果出不了四種境界:

一者、路頭還有搞不清的,話頭看不上,糊糊塗塗,隨眾打盹,不是妄想紛飛,就是昏沉搖擺。

二者、話頭看得上,有了點把握,但是死死握著一片敲門瓦子,念著「念佛是誰」這個話頭,成了念話頭。以為如此可以起疑情,得開悟,殊不知這是在話尾上用心,乃是生滅法,終不能到一念無生之地。暫用尚可,若執以為究竟實法,何有悟道之期?晚近禪宗之所以不出人了,多緣誤於在話尾上用心。

三者、有的會看話頭,能照顧現前一念無生,或知念佛是心,即從此一念起處,驀直看到無念心相,逐漸過了寂靜,粗妄既息,得到輕安,就有了種種境界出現:有的不知身子坐在何處了,有的覺得身子輕飄飄的上騰了,有的見到可愛的人物而生歡喜心的,有的見到可怕的境界而生恐怖心的,有的起淫欲心的,種種不一。要知這都是魔,著即成病。

四者、有的業障較輕的,理路明白,用功恰當,已走上了正軌的,清清爽爽,妄想若歇,身心自在,沒有什麼境界。到此地步,正好振起精神,用功向前,惟須注意枯木岩前岔路多,有的是在此昏沉而停住了。有的是得了點慧解,作詩作文,自以為足,起貢高我慢。

以上四種境界都是病,我今與你們以對治之藥。

第一、如話頭未看上,妄想昏沉多的人,你還是看「念佛是誰」這個誰字,待看到妄想昏沉少,誰字不能忘了時,就看這一念起處,待一念不起時,即是無生。能看到一念無生,是名真看話頭。

第二、關於執著「念佛是誰」 ,在話尾上用心,以生滅法為是的人,也可照上述的意思,即向念起處看到一念無生去。

第三、關於觀無念已得寂靜輕安,而遇到任何境界的人,你只照顧本參話頭,一念不生,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一概不理他,自然無事,不落群邪。

第四、關於妄念已歇,清清爽爽,身心自在的人,應如古人所說:「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由一向至極處邁進,直至「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再撒手縱橫去。

以上所說,都是對末法時期的鈍根人說的方法。其實宗門上上一乘,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之旨,教外別傳,歷代祖師,惟傳一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落階級,不假修證,一言半句即了,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修,當下就是。不起妄緣,即如如佛,哪裡有許多閒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