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0日 星期六

真正的灌頂






真正的灌頂

悟顯法師 開示:

現在很多活佛和法王,那都不一定是真的。

在密宗裡面,他對出家人的尊稱都稱活佛或是法王;他跟我們這密宗以外的,像淨宗、禪宗、教下,他對於出家人稱法師、大師,它的意思是一樣的。

 

因為在經典裡面稱法師,都是尊稱,都是佛的意思,都是尊稱;大師也是指佛,活佛也是指佛,那個是尊稱而已。那不是真的說他是一尊佛是活的,或是說他已經證了佛果,不是這個意思的,那只是一個尊稱。

 

就像你稱某某先生、某某小姐;那一樣的,那只是一個稱呼而已。所以你不要當真,什麼活佛,你以為他真正是有什麼神通感應,或是明心見性,有的不一定,那只是說他的徒眾對他的一個尊重,稱他為活佛。

 

那密宗有沒有這些大修行人?也是有的,我們相信是有的,這個是肯定的。我們淨宗也都有這種真正的修行人,這個都是肯定的。

 

這讀誦,讀誦就是代表你親近諸佛如來,親近佛菩薩,佛菩薩就給你灌頂,就為你加持。

 

你讀《無量壽經》,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乃至《無量壽經》上的這些諸大菩薩,諸大善知識,就為你灌頂加持,你等於同時親近這麼多的諸佛如來。

 

你讀《彌陀經》,這十方諸佛、六方諸佛就為你灌頂加持,所以這個功德之大啊。

 

你讀《彌陀經》,你看,為什麼十方諸佛來給你加持?你「不離本處」就「而至十方」;同樣的道理,你沒有離開本處,十方佛都來了。為什麼說他給你加持?你讀經,跟他相應。

 

所以讀誦大乘是真正的灌頂,因為大乘佛法如同甘露,讀誦大乘經典是真正的加持。

 

節錄自 悟顯法師   無量壽經講座 29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InuAGZdopY&feature=emb_logo


如何供養經典?




如何供養經典?

悟顯法師開示:

真正的善知識就是經典。

下面講的供養經典,

你能真修行就是真正供養經典;

你能夠依止四依法就是供養經典;

你能夠依一心而修行就是供養經典,是真正的法供養。

事相上不妨你用香花珍寶種種的上妙之物,塗香、末香、栴檀香,你來供養如來的經教,這個沒有問題。價值千萬、價值億萬,那個都可以,都不是問題,但是更實質的是你要能夠去依教奉行,這個才是真正的供養。

所以供養不能只有事相上的供養,要有實質上的修行,要能夠深達實相,這樣子來供養如來。

你這樣子做,就不是供養一尊佛,是供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如來,為什麼呢?因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你能依教奉行,你能與心性相應,就是供養一切諸佛,這個才是真正的供養。


節錄自 悟顯法師   無量壽經講座 第294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9K7NVtRwNY&feature=emb_logo

 


人死後去哪裡 │ 拜願開示15-3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十五)

人死後去哪裡

 悟顯法師  開示:

今天跟大家講一講,基本佛法的一個正確概念,這個觀念我們一般比較少講。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上,人死以後不是沒了,不然就是以為人死以後還會繼續做人,這是錯誤的一個概念。

我們佛法講「諸法因緣生」,因緣是佛法的宗旨,佛法以因緣為宗。講到最簡單的、最基本的,不外乎這世間的因果,這因果轉變的現象;但是佛法講的因緣,講的是「緣起性空」,這是最高深的。一般通途就是講一些世間,或是民間信仰的因果,他就以為是佛法了,這也是不足的地方。

話說回來,世間人認為人死以後,他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在佛門稱之為「斷見」。什麼叫做「斷見」呢?就是斷滅見。其實人死了以後他有輪迴,這個是可以肯定的,你有神通,你有定力的,你都可以看得到;沒有神通的,你就相信聖言量,這聖言量就是佛經上說的,以現在的科學來說,也可以證明他是有輪迴的。所以人死以後,並不是像通途的人所想的一樣,像大多數人想的一樣,死了以後就斷滅了,什麼都沒有了。

此一類的人認為人死以後什麼都沒有,所以活在這個世界上,他極盡能力地去享樂,極盡能力地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甚至做出危害國家、危害社會、危害人民的事情,這都是因為他邪知邪見,沒有因果的概念。基本的人生觀他沒有,甚至他人生的觀念是錯誤的,我們可以這樣來看。

還有一類人認為人死以後還會做人,人往生以後還會做人,所謂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一類人,一樣地跟我們剛才講的,同樣都是不相信因果的,也不相信有輪迴的。

實際上,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人死以後隨著他這一生所做的行業,「行業」就是他的行為產生出來的業力,所以稱之為「行業」。行為產生出來的業力,看哪一個比較強,就牽引他到那一個地方去受審。所以你看人往生以後,斷氣以後四十九天,他神識離體,會有中陰身。

什麼叫「中陰身」呢?它不屬於人道,它也不屬於鬼道,它也不屬於天道,就是還沒有達到它下一個要去投胎的地方,所以稱為「中陰」。人死以後有中陰身,這個中陰身七天有一個變化,這個變化就是隨著他的業力強弱。如果他來生的投胎要去做狗,他的七天當中,中陰身的形象,就是狗的樣子;其他的隨著他的受身,隨著他七天後要去投胎的業力不等,顯各各不同的形象。

所以在經典上講,一般人往生以後,在這四十九天當中,你要多為他廣修福慧,供養三寶,多印經、多布施、多放生,來消他這一生當中的業障,這樣子才能夠幫助到亡者。如果是一個修行人,你也一樣可以為他廣設福德,都可以幫他積功累德,同樣地能對他修行有所助益,把這功德迴向給亡者。

這是跟大家簡單講一下,人死以後到底是什麼樣子。所以從這一點來看,人往生之後,不是什麼都沒有,也不是人死以後就一定做人。人死以後隨著這一生的業力強弱,有受畜生形的、受餓鬼形的、受地獄形的,「形」是形貌、形色的意思,不是指刑罰,看他是造什麼樣的業,感得的報應就不同。

如果他所做的是善業─五戒、十善,五戒他是感得人身,十善是感得天生,再加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乃至禪定的淺深所生的天界各各不同,隨其業力的強弱來轉生受身。所以人往生以後,他不是斷滅的,也不是絕對再來做人,天上的人也是如此。我們看到的這些畜生、這些餓鬼,都是一樣。鬼道的眾生、地獄道的眾生,不是死了以後都還是待在那裡,只要他能回心轉意,只要他能夠修五戒十善,或是念佛、或是持咒,都能夠脫離惡道,轉生善道,甚至直接超脫惡道的身,直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來作佛。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你要有正確的一個基本概念,要能夠相信因果。人死了以後,如果你不修行,從我們上面這樣講下來,你就知道,就是輪迴而已;或是生天、或是下墜,下墜就是下三惡道,或是還是待在人道。來生隨著你的業力,去造種種的業,或善、或惡不等,還是在輪迴當中。

為什麼我們學佛要求出離?人生苦不苦,每一個人體會不一樣,但是輪迴就是恐怖,因為你做不了主,你沒有辦法從這當中脫離出來。所以佛才告訴我們,這就是人生最大的苦,最大的問題就是輪迴。你要出輪迴,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你要萬緣放下,你要老實念佛,這是幫助我們現代眾生最好的方式。所以為什麼才說要發出離心,才說要有道心、要有菩提心,雖然講這麼多心,無外乎就是要你覺悟而已。

以上跟大家說明,希望大家有正常的、正確的概念,你不要認為人死以後什麼都沒有,或是人死以後還來做人,那你就墮在斷見跟常見。你認為人死以後還做人,這個是常見;認為人會一直做人,以為是常,墮在常見。斷、常二見這兩種在佛門裡面都是邪知邪見,你們要能夠了解。



【吃素放生最善】





【吃素放生最善】

悟顯法師 開示:

佛,他隨緣立號,沒有說我希望叫什麼名字。這個世間的眾生,他度化他,該用什麼樣的名字他就用什麼樣的名字。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間示現,為什麼叫釋迦牟尼?

釋迦翻作中文叫能仁,仁慈的意思,牟尼翻作中文叫寂滅。不然你們天天在拜懺,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不曉得它的意思。

釋迦牟尼是仁慈、寂滅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世間的眾生沒有慈悲心,心裡面天天打妄想、自私自利,不能得到無餘涅槃,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眾生與自己同一體性,所以他取名,示現在這裡叫釋迦牟尼佛,是這個用意的。

像世間的眾生沒有慈悲心,看到人家放生,他不願意,泯滅眾生的慈悲心。



放生、吃素這是世出世間最善的善行,為什麼?比你回去孝順父母都還善良,我給你講實話,人家不了解這個道理,我懂,你們一定會問孝順父母不是最善嗎?怎麼會說吃素、放生最善。

🦩《梵網經》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不殺生吃肉就是孝順一切父母,所以說為最善,這才是真正行孝道,不是只有個人的情愛,狹義的孝順這是不可以的。

有的人學《弟子規》,學到後來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的家庭,這種狹小的世間的孝順,這不是佛法。

你要能夠打開心量,這一本書沒有什麼不好,但是你如果說它是佛教的基礎,從古到今的祖師沒有一個會認可你,不要說祖師不認可,諸佛如來更不會認可;你要說它是一本世間書,他會跟你點頭,世間書,那是一個世間人看的。


節錄自 悟顯法師   無量壽經講座 第122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thRyDXrso&list=PLmNmEdox3Gr19DEt-ogSNoTQvmncbNjdP&index=122





2020年6月19日 星期五

兒孫自有兒孫福





兒孫自有兒孫福

悟顯法師 開示:


我們講座裡面常常勸同修們要放下,特別對於你的家庭、你的小孩,要懂得放下。其實這世俗人講的:「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給兒孫做馬牛。」這是勸你享清福。現代做父母的,對於兒女過於執著,過於寵愛,這個障礙修行。想放下又不知道從哪放,又不知道這個執著從哪裡來,不知不覺地就產生出情執,就產生出煩惱、妄想。

 


實際上這煩惱妄想,你要找它的根本,我們常講的:對於心性不明白,對於實相不懂;再講淺一點,就是你的覺照力不夠,你才會覺得不知不覺地就開始對於自己的小孩生煩惱心、生執著心,起了放不下的心,所以不曉得從哪裡放。

 

你要觀照這個世間如夢幻泡影,常作如是觀,就像夢中的境界一樣。你說它是因緣和合,實際上連因跟緣都是虛幻的,並非實有。常提起佛號,久久這愛欲情見自然斷除。所以說念佛要常念,經要常看,沒有別的方式。你說怎麼放下?只看你從哪邊抓住,就從哪裡放;只看你從哪邊執著,就從哪邊破除。所以其實不難,難在於你知不知道自己現在在執著,知不知道自己現在是處於放不下的境界當中。一旦能夠迴光返照,能夠覺破,知道自己在執著,知道自己在起煩惱,能提起正念;知道如夢幻泡影,能執著的心,與所執著的境界自然消除,也無能所消除之跡。

 

學佛講的你要對於家庭、對於子女,要懂得放下。你不要去在意他將來如何,那個叫未來妄想;不要去在意你死以後如何,這個都是沒有必要的妄想。縱然兒子、女兒不在了,也不要去回憶以前又如何,這個是過去妄想,都是墮在三際心當中,都是不能解脫。要知道緣起緣滅,你自然就能看得開。他對你好,他對你孝順,你心也不動;他忤逆你,作賤你,糟蹋你,你能教就教,不能教自然就要放下。學佛人這個時候要做還債想,知道這小孩是來討債的,你就要懂得要放下。如果你不懂得放下,你想說你要還債,實際上你是被境界轉,並不是你真正能夠轉境界。

 

很多女眾,她會做還債想,覺得沒辦法,小孩就是要這樣來討債;實際上你是心隨境轉,你沒有保持正念。你要知道,順的境界當中順你的心,違你的意的,你都不要去貪染,不要去好求,這個才叫放下。所以平常不知道自己在執著,甚至把執著當作正常,給它扣上一個名字叫孝順,叫家庭和樂,實際上就是執著,所以說執著心要放下。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講的:「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實際上若說究竟,世間意不可得,世間事也不可得,為什麼?「三際虛妄」,三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般若經》講的:「諸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講從做父母的角度,你要懂得放下。那有的子女也很在意父母的,這一點你自己也一樣要注意。要除去的就是你的愛見分別;你的愛見分別,這個要斷。孝順父母,要知道要有這樣的一個行為,這樣的一個形式表現出來,但是心不可以墮在情見當中,否則苦惱的絕對是你自己。

 

學佛要從自己病根深處著手,要從這裡回頭。所以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有清福可享,但是你不願意享,就偏偏喜歡往自己身上塗上這些不必要的煩惱,讓自己在境界當中不能解脫。一下擔心小孩的學業,擔心小孩的身體,又擔心他的事業,種種的擔心、種種的煩惱。你要想到凡事皆有因果,你擔心沒有用,不會因為你擔心,因果就改變。所以要能夠自覺,你要覺察到自己在執著,哪邊執著,哪邊放下;放下不是真有東西可放,就是你心念轉了。要想到自己現在是佛弟子,自己心要清淨,正念要分明,這樣修學是如法修學,這樣放下是如法放下。

 

我們學佛心量要大,不要整天想著自己的家庭、孩子;要想到為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來學佛,幫助一切眾生來成道。而且為了幫助眾生,自己先成就道業,這樣子你心量就開了。

 

你不要聽那些貪瞋癡重的人跟你講,自己家人都度不了了,你怎麼度別人。這個就是貪瞋癡重,他愛欲情見重,他是在教你貪著,不是在教你解脫。所以我跟你講的這是解脫之法,從愛欲當中解脫,從貪愛當中回頭,就是你自己要先放下。一般的世俗人他不懂,他勸你,他說你要度你的兒子、女兒,度你的小孩、度你的家親眷屬,還跟你講自己家裡人都沒辦法度了,你要怎麼度一切眾生,這話是胡說八道。

 

你看釋迦牟尼佛,他成佛什麼原因?先出家,棄國捐王、捨家棄欲做給我們看,不是像世俗人一樣貪愛放不下。他要是貪愛他的妻子,貪愛他的耶輸陀羅跟羅睺羅,想說我先度他們,按照這種世俗的想法、看法這樣做,今天不會有釋迦牟尼佛。所以你心地真正放下就是隨佛出家,你就跟著佛出家,跟著佛在修行,即使你示現在家相,你的心地也是跟出家人一樣,這個是真修行。所以不要聽世俗人跟你講的那些世間話,那些是邪知邪見。你看佛菩薩怎麼做,釋迦牟尼佛在《涅槃經》講,他說我做世間這些孝順的樣子,你們不要以為我對世間有貪愛。他去勸他的父親念佛;去忉利天為母說法,講《地藏經》,他不是因為貪愛心,不是因為放不下。即使他為他父王抬棺,也只是做樣子給世間人看而已。所以我們要知道,學佛的人從心地上下手,從你的貪愛心中下手,把情見放下。特別著重心地上要轉,不然你只是把事相上放下,把事情丟下來,這個叫不負責任。如果你只是捨事相上,世界就大亂。

 

所以佛法教你的,你心地轉了,境界就轉了;你心地放下了,你事相上跟著就轉變了。做同樣的事情,心裡不起煩惱。所以這是一件很自在的事,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這一份自在,都能享這一分清福。所以你要懂,不要對子女放不下,你對於現在的子女放不下,以後他有子女,也就是你的孫子、孫女,你也一樣放不下。所以一捨一切捨,做個真正的修行人,不要做個世俗人;表面是學佛,裡面是俗人,那這樣就不行。要做個真正的修行人,真修。不要只是念念佛,這叫「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說心散亂?心有執著,心就散亂。心裡又放不下、空不了,這個就稱之為散亂。不是只有嘻嘻哈哈、大聲說話、放聲大笑,這個叫散亂。心裡有執著、貪愛、放不下,同樣地都叫散亂。這個散亂如果不除,憨山大師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念佛念得再多,只是得人天福報而已,終究不會成佛,終究不能了脫生死。

 

所以你要知道,不要想說你以後再來放下,兒子大了再來放下,女兒大了再來放下。你要知道他大了,如果有結婚,他給你生個孫子又讓你放不下。實際上不是人家的問題,人家對你沒那麼在意,是你自己自作多情,情見生起來了,自作多情,所謂「情生則理喪,情生則智亡。」枉費這一生得人身,這一生空過。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回頭,從現在開始覺悟,把這個妄想顛倒的心給除滅,跟釋迦牟尼佛學習。你不要聽世間人胡說八道,世間人講的這些世間話,只會增長你的愛見分別。《華嚴經》講:「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他講的這些話,不會讓你解脫,不會讓你明心見性,只會讓你墮在愛欲分別當中,讓你永遠都在輪迴。他是在為你的輪迴找出路,為你的煩惱找出路,讓你起更多的煩惱,不能得到究竟清淨,而且對於現實也於事無補,因為世俗人不曉得因果,他只看到了一些結論,綜合出一些做法,倒果為因。所以這些人講的話,聽一聽就好,甚至根本不用聽。多熏習正法,多念佛,這才是究竟成佛之道。


以上希望大家能夠去反省、去檢點,做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把對於家親眷屬的這些煩惱,對於子女的這些貪愛都要放下。要真正轉過來,若轉不過來,要求佛力加持,要多拜懺,為什麼?因為你的業障實在太重了,所以你一定要拜懺。懺悔無始來生死貪愛,在這裡輪迴,流轉在三界當中,恩愛不能脫。你現在要發心,要行無為之道,不是老子的無為之道,是佛教的無為之道。佛教講的無為,就是講的見性。真正見性,才無作而作,無為而無所不為。這是我們佛教講的,從這裡你要覺悟、你要發心,求佛菩薩給你加持,消除你的宿業。多熏習佛法、多念佛,這樣子久久情見自然消除。不用你刻意,只要你能夠常常熏習正法,熏習佛號,你的愛憎分別,對於子女的這些情見,就能夠提得起力把它斷掉。希望大家能夠去照做。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上冊-17)




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釋迦佛生......

涅槃經。最後說。
《涅槃經》是法華會之後、釋迦牟尼佛臨要入涅槃之前所說的,所以說是「最後說」。

顯真常。扶戒律。
《涅槃經》的內容,是「顯真常」佛性,「扶」持「戒律」,振興戒律,以奠定佛法久遠而不衰的基礎。
「涅槃」譯成中文,叫做「圓寂」。
因為應該「證」的真理已經證到了,就叫做「圓」;應該斷的惑障斷盡了,叫做寂。斷惑證真,就叫做「涅槃」。現在專指佛。
現在說菩薩、阿羅漢離開世間叫涅槃,是不太恰當的。
還有,當聲聞、緣覺修至惑業斷盡,生死已了,但還有身體及命之際,叫有餘依涅槃。
直到「灰身泯智」入滅盡定以後,叫無餘依涅槃。
「涅槃」的完整梵名,叫「摩訶般涅槃那」,翻譯成:「大圓寂入」。
順成中文的說法,就叫做「入大圓寂」。
修持至斷惑的「惑」,前面只是指「人我執」,後面則兼「我、法二執」。
所以唯有圓頓教的佛果,才能稱為「入大圓寂」。
《涅槃經》有大、小乘的不同:
小乘的《涅槃經》是:
西晉白法祖譯的《佛般泥洹經》二卷,內容是說「化身佛之釋迦牟尼佛於拘尸那城入般涅槃前所說之法。」
這是化身佛八相成道的最後一相。
至於唐若那跋陀羅所譯的《大般涅槃經》後分二卷,那是說,化身佛涅槃以後,天人哀痛,火葬佛身的經過,印度八大國王分舍利的事。
大乘佛法的《涅槃經》:
有南本、北本兩本:
第一、北涼曇無讖譯的《大般涅槃經》,四十卷,這是所謂的「北本」;第二、南朝劉宋的時候有慧嚴法師著,因為「宋齊梁陳」的宋朝開國皇帝是劉裕,所以稱劉宋,因位在南方,所以稱為南本。
因為四十卷的《涅槃經》,文言雖然不差,而「品數簡,初學難以措懷」。
意思是說,「因為太過於簡要,初學的人無法學習、深入」,所以慧嚴法師、謝靈運居士等人,參考東晉法顯法師翻譯的《佛說大般泥洹經》,開十三品而為二十五品,縮四十卷而為三十六卷。
在大正藏裡,《大般涅槃經》三十六卷下,記載有:「宋慧嚴法師等依《泥洹經》加之。」
至於「扶律」、「談常」,想要知道究竟的話,請去看四十卷的《涅槃經》,其中〈聖行品〉和〈師子吼菩薩品〉,就會知道了。
以上講的是釋迦世尊先後五個時期說教的簡單內容,至這裡已經大略介紹。......17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上冊-21)




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釋迦佛生......
阿育王。變古制。
「阿育王」的「阿育」譯成中文是「無憂」的意思。
阿育王出生在佛陀滅度以後一百年左右。
阿育王即位之初,本來是非常殘暴的人。他造人間地獄,荼毒人民,因此國人都稱呼他為惡王。他的都城是華氏城。
後來有一位少年比丘,名叫子海,遊行到華氏城。因為不認識路,誤掉落到地獄裡去了。
阿育王早已有下命令,凡是到地獄裡去的人,必須置之死地。
子海比丘自然不能例外,但子海比丘要求獄官,准許他一個月時間用功,但他只得到獄官允許的七日時間,讓他修持佛法。
碎寶末。造浮圖。
子海比丘親眼見到人在一時之間,立時粉身碎骨,感到人生的無常、苦、空。所以在七日中精進修持,證得了阿羅漢果。當假期滿了以後,獄官將他置之於大鍋子之中燒,可是燒盡了燃料,煮他不死。
獄官慌了,跑去跟阿育王講。阿育王一聽,也驚奇得不得了,趕快來到地獄之中視察。
子海比丘就湧身虛空,現大神變,使阿育王佩服得五體投地。比丘因而為王宣說佛法大意,並告訴阿育王:
「大王!你是先佛所記,應當散發舍利,遍閻浮提,建造寶塔,以為眾生植福的場所。」
阿育王接受了比丘的教誨,馬上將地獄毀了,並且皈依三寶,發願盡這一生護持佛法。
阿育王就由一位暴君轉成為佛教的大功臣,佛教就因他而傳布到南洋。以上是阿育王的簡介。
役鬼神。遍閻浮。
所謂「變古制」者,阿育王將世尊滅度以後,人間八國所分得的舍利,都取出來,碎七「寶」為「末」,加上種種的裝飾,造成八萬四千座小的寶塔,一塔安一粒佛陀的舍利。同時,役使「鬼神」,普「遍」分散到南「閻浮」提各個國家去,建塔供養。這就是「變古制」的「變」。
據說,中國曾經分配到十九個塔,而浙江寧波阿育王寺的舍利,因時代變遷,現在只有阿育王寺依然存在。
至於「遍閻浮」的「閻浮」,是南閻浮提的簡稱。
佛經上有所謂「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南贍部洲。
舍利塔的「塔」印度話叫塔波,是高顯的意思。
稱寶塔是因為:
第一、古時人造塔,多用七寶裝飾。像緬甸的大金塔,它的質料,大部分是黃金。中國歷史上的北魏有位胡太后,篤信佛教,曾經以二十萬兩黃金,造七層寶塔。
第二、佛陀或三乘聖賢們的舍利,都是多生多劫,勤修戒、定、慧熏修而成,絕對不是人世間的珍珠、寶石可以比擬,故稱為寶。
塔為珍藏舍利的處所,可以使後人供養禮拜而生福生慧。......21

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

遇到病苦怎麼辦 │ 拜願開示15-2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十五)

遇到病苦怎麼辦

悟顯法師  開示: 

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同修難免會有病痛,或是大病,或是小病,或是陳年的痼疾,就是俗話講的老毛病。你除了看醫生之外,在佛門其實也有方法可以提供讓你減輕,甚至消除你的業障。

生病不管是什麼病,離不開「業障」兩個字。在佛法裡面有一本經,叫《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藥師經》告訴我們,教我們學佛的人,你生病了,要持誦「藥師神咒」,或是稱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名號,就是稱「藥師佛」的名號。我們淨土宗的學人,可以以此作為助修。你稱佛的名號、稱念藥師咒,可以消除你宿世以來的這些惡業,或是冤親債主、或是四大不調;可以除掉你看醫生都沒有辦法看好的老毛病—陳年痼疾。



有一些人,他不稱佛號,不信藥師佛,卻跑去相信一些鬼神附身的、求神問卜的,甚至為此殺種種眾生。還有一些醫生很不道德,告訴你不要再吃素,吃素不營養;如果你心裡面沒有主宰,你就被他迷惑去了,就跑去吃葷的了。實際上,他講這個話是最不營養的,這個醫生沒有智慧,不懂因果,他講這個話是最不健康的。

在《藥師經》裡面告訴我們,你只要生病,你要放生,要吃素,要用種種的供具來供佛,然後持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名號,或是持念「藥師咒」;你最好每天作為助修,一天念它個一百零八遍,那你就不會碰到這些不良的醫生,它可以除九種橫死。第一種橫死,就是你碰到這些庸醫,給你錯誤的醫療,給你錯誤的醫療知識,把你害慘了。本來沒有這麼嚴重的,因為你沒有稱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沒有佛菩薩加持你,你身邊又都是冤親債主,你就會遇到不該遇到的醫生、遇到錯誤的醫生。相反地,你要是稱誦藥師佛,持念藥師咒,那就會遇到良好的醫藥,就會遇到正確的醫生,把你的業障、把你的病苦給消除。

不是說學佛,你念佛修行,生病就不用看醫生;看醫生也是一種消業,但是有一些人亂看一通,甚至為此殺生,為了自己的色身去惱害眾生,或是信邪倒見,相信外道,把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給斷掉了。所以我在這裡給大家講這一個治病的方法,就是《藥師經》上教我們的,你稱念「藥師佛」的名號,稱念「藥師神咒」,這個方法絕對有效,保證有效。而且你會得到正確的醫療,你的冤親債主甚至都會原諒你,都會皈依佛法,為什麼?藥師佛會度他。

如果你的壽命盡了,這是有時候難免的事情,壽命盡了,絕對不下三惡道。如果把稱念「藥師佛」名號的功德迴向求生淨土,臨終有八大菩薩接引你往生,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可以往生淨土。所以功德殊勝,一點也不輸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這兩個一起修會不會衝突呢?不會衝突。就像你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這是正修;你現在生病了,稱念「藥師佛」名號,這是助修。就像你每天要吃飯,你也在修行,也在吃飯,也要養色身,養色身就是助修—助道之法,這色身拿來修道。

稱佛的名號如理如法,所以你要清楚,除了看醫生之外,你要稱誦「藥師神咒」,稱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名號;你要諦信,你不要信外道,也不要信鬼神,你不要信一些庸醫蒙古大夫,你要搞清楚。甚至你不要因為生病,你就放棄了吃素,這在現在很嚴重!有很多醫生,好像發好心,實際上發好心會把你害死,你就是因為不吃素,就是因為殺生所以害病,這是最根本的原因,保證是根本原因。他還叫你去殺生,他還叫你吃肉,說吃肉比較健康,營養比較豐富,其實是冤親債主更多,你四大完全不調。

我們人是素食的動物,按照現在先進的醫學來說、科學來說,人是素食的動物,不能吃葷,而且現在的這些肉食當中,都有很多對人體有害的東西,吃了以後讓你的問題更嚴重,不光色身治不好,四大不調,還增長冤業,臨終必墮三塗。所以你學佛要有智慧,要懂得相信佛菩薩、相信經典。從經典裡面學習正知正見,學習正確的方法,能夠落實,能夠做到,在你生活上可以把它百分之百做到,這學佛對你才有幫助;不是學了好幾年了,有的學了幾十年了,到後來不吃素了、不念佛了,什麼原因呢?他說念佛、吃素還會有業障,還會生病。我們仔細觀察,他確實是業障起現行,而且業障重到讓他都沒有辦法學佛了,這就是他在初學的時候,正知正見沒有建立,對於佛菩薩的信心,對於經典他不相信。他平常沒有落實,平常沒有對治煩惱的能力,一旦年紀大了,頭昏眼花的時候,心意遲散的時候,控制不住的時候,他就開始顛倒了。所以平常就要用功,平常就要修行。

以上是我跟大家講的,你除了這世間的醫療以外,最有效的方法,甚至這個方法也超過世間的醫療,有很多人得了一些不治之症、癌症等等的,醫生跟他講,你生命要走到盡頭了,他回去持誦藥師神咒,他所有的病苦全部消滅。

現在還有一些,我要再做個補充,除了碰到庸醫,還有一些人他有學佛,他跑去看什麼呢?看三世因果,找一些通靈的來問問看:「我過去生到底造什麼業啊?再過去生又造什麼業啊?」求神問卜,然後對於佛法他就不能相信,他就相信鬼神了,諸如此類的,你都要能夠防範,都要能夠避免。

你縱然了解三世因果,你還是得修行。所以我教你,你直接持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名號,直接持誦「藥師佛」的名號,直接受持「藥師咒」,業障自然就消除。你也不用去看三世因果,因為看了一樣沒有用,還是得消業。所以不要走冤枉路,以上希望你們能夠記取。




 

依法不依人



依法不依人

悟顯法師    開示:

釋迦牟尼佛在滅度的時候,告訴我們要「依法不依人」。相信很多學佛的人都知道這一點。但是什麼是「法」呢?這個就不是每個人都能了解的。

 

所謂法者,法性也。就是我們眾生的真如法身。這個法身不是文字語言所能形容的,從法身顯現出來的德相,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經典,就是如來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乃至你現前所見到的這一切一切,無不是真如佛性的顯現。所以佛教我們「依法不依人」,所以你不要以為這個「法」,就是世間生滅之法,或是二乘、或是人天這些不了義法。這個法就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所說的就是真如佛性。所以《妙法蓮華經》上面講,什麼叫法?法者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如佛性。

 


在我們淨土宗講的這個法,就是「信、願、行」這三個資糧,這資糧法。「信」呢,你要信什麼?信自心一念本自清淨,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十方如來無二無別,這是淨土宗講的信。「願」呢,知道自己本自清淨,所以從這個基礎上發起「切願」,願斷本無之煩惱,這煩惱本空,這個才叫做「切願」。所謂切願者,契合真性也,才方名為「切」,與實際相應,所以這個願才是真正的切願,否則只是生滅妄心而已。我們今天講的不是空談,你做得到,這一念心不在別處,就是你現在在聽法的,甚至在看東西、看著螢幕的這一念心,第一念,說「第一念」這是方便說,這一念心就是真心,所以我們不是空談。依止此不變的,從此起行,就是我們淨土宗講的「行」。這「行」就是用念佛的方式,知道我與佛完全不二,稱一佛名即是稱一切諸佛名,如是行者方名「真行」,乃至用一佛號破盡一切名相,破盡一切計度分別。所謂「計度分別」就是你在這個世間上,種種的算計、種種思量、種種的執著,這個就叫做「計度分別」,甚至因計度分別而起的貪、瞋、癡、慢、疑等等的煩惱。所以用稱性的佛號,斬盡一切戲論,斷除一切邪見,如是行者方名真行。

 

這佛號不光只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名號,甚至是一切諸佛的名號。因為諸佛各各都是無量覺,所以稱一佛名就與一切諸佛相應,就是稱一切佛名。所以我們學佛講的「依法不依人」,這個法你要懂得什麼叫做佛法?佛法就是大乘佛法。

 

佛在《法華經》講的「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又說一切諸如來。皆說一乘道。⋯⋯唯一無二乘。」唯有一乘法,絕對沒有二乘,絶對不用小乘法來度眾生。這是佛在涅槃之前為我們說的《法華經》,開權顯實,告訴我們四十九年以來,所說的這些九部法,都是隨順眾生的喜好而說。什麼叫眾生的喜好?有的人想要發財,他就跟他講一些發財的方法;有的人想要得禪定,他就跟他講一些得禪定的方法;想要出三界的,他就跟他講這有餘涅槃,講一些二乘法。但是從來沒有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皆能成佛。所以在他要入滅以前,他在《法華經》告訴我們:只有「一乘」才稱之為佛法,這一乘者,就是眾生的本性。

 

所以無論你修什麼法門,你學禪也好、學密也好、學淨土宗也好,一定要銷歸自性,此自性才是不生不滅的真法。不生不滅的真法,是眾生的依止,是菩薩的本源。不光我們眾生依止可以成佛,乃至十方諸佛皆依此心性之法,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所以你想要成佛,你要出三界;你想要了生脫死,你想要證得不生不滅,應當依心性,所以叫「依法不依人」。

 

你要知道這句話有它的深意,就是大乘的四依法,這個法不是只有在文字上,是直接建立在心性上的,乃至後面的「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各各都是銷歸自性,沒有先、沒有後,沒有淺、沒有深,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就要知道,這大乘的四依法,你要怎麼來依止。從前面你就清楚了,知道這個法即是「心性」,乃至後面的義趣、行法等等的當依頓教、當依般若智慧,這個才能夠真正的遵守佛陀的遺教,佛陀的教導。

 

以上跟大家說明什麼叫做「依法不依人」,希望大家能夠諦聽!諦聽!善思念之。要好好地思惟,好好地觀照,在佛法上用心,在世間法上你自然能夠解脫,這就是在煩惱當中見到菩提。所謂「煩惱即菩提」,因為你識得煩惱本空、六塵非有,那真正能夠成道。


對境不迷的訣竅 │拜願開示15-1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十五)

對境不迷的訣竅

悟顯法師    開示:

《六祖壇經》裡面,六祖告訴我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因為這一段話非常地重要,沒有學佛的人總是用這句話增長習氣,把它曲解、把它錯會。不曉得這是祖師大德徹底悲心的顯現,希望眾生能夠當下頓脫、當下覺悟。而不是叫你在這個世間繼續貪戀,是要讓你在這個世間當中能覺悟、能夠回頭、能夠不再迷了。所以教你不離世間覺,沒有離開你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完全沒有離開,就從這當中回頭。


所以《楞嚴經》講,讓你生死輪迴的是你的六根,讓你圓成佛道的還是六根,只是你對境的時候,你是迷了,你是隨色相所轉、隨音聲所轉,認為色是實有的,認為音聲是實有的,乃至六塵你都作實,有因緣生、有自然生等等的邪見。在本無輪迴的當中妄見輪迴,所以佛說虛受輪轉、虛妄生死;這生死不是真的,輪迴根本沒有。為什麼說它根本沒有呢?你要會聽。從根上來說,徹底空寂,所以說為根本沒有。


眾生的輪迴一定可以出,為什麼?因為體上輪迴的性是空的,它是虛妄的,隨心所轉。一般的人總是在這個世間裡面貪著,在虛妄當中起種種計度分別、種種思量,貪著不捨。所以不會修行的人,他就用六祖講的這句話,來增長自己的習氣,說佛法在世間,沒有離開世間法。意思就是他還想要繼續搞生死輪迴,他以為把世間事情做好了,把自己擔心罣礙的事情做好了,就叫做佛法圓滿,這個是顛倒因果的說法。可是他嘴巴裡也很提倡因果,也很相信因果,但不知道自己非因計因,不知道把這個不了義法、把世間法當作實有的,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成佛,終究是輪迴。



所以釋迦牟尼佛示現給我們看,他示現什麼呢?示現出家。就是出離這些煩惱,就是出離生死,就是把身心世界─你家庭的、公司的、國家的這些罣礙統統都放下,這個才能出,而且釋迦牟尼佛是身心俱捨,他是心裡面徹底放下了身外之物,乃至這個色身,他也都放下,所以他得大成就。這是釋迦牟尼佛做給我們看,他是真正從世間覺悟的人。他看到這世間生老病死,輪迴不休,唯有修行才能夠解脫。所以活在當時候的時代,他選擇了出家這一條路,而且也用對了方法,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佛做給我們看的,大家一定要清楚,教你在這世間要覺悟。


後面六祖又講:「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兔角。」你要離開你現前六根對六塵,你要求菩提;要離開煩惱,要找菩提,你也找不到。中峰國師說得好:「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就在一切虛妄煩惱當中直接見道,從這裡直接回頭,從這裡覺悟,所以叫你「不離世間覺」,要覺什麼呢?要覺悟這三際心空─過去、現在、未來這三際心。三際心不可得,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已經滅了;現在的現在已經發生了,發生的事情不要住著、不要愛慕、不要留戀、不要起種種的執著,這個現在心自然就滅;未來的未至,你不要去做種種打算、種種規劃,去打這個未來妄想。如是安住,這個就是「但向塵中了自心」,因為這世間不會超過這三際相─過去、現在、未來。無論過去什麼事、未來什麼事、現在什麼事,都不住不著,也無住處,也不住無住上,那這個就是得無生法忍。


所以修行並不難,你心裡面要轉,轉得過來,看到這個三際相空。三際要托空,因為它本空。你現在不明了它空,隨著它轉,所以教你要把它觀空,教你要放下。


淨土宗的學人其實很簡單,你知道這三際性空,你沒有辦法擋住你的煩惱又起來,你提起佛號,把念頭轉到佛號上來,這是一個方便,這是一個方法。這麼樣來用功,心不隨境轉,這就是教你在虛妄的六塵當中了見自心,知道這個心不生不滅;不落於過去、現在、未來,不落於三際相上,而能顯現三際之相,能辨過去、現在、未來,這個就是常住真心。你要能見到了,能如是修,必定可以見性。


我們修行,你要用對方法,什麼宗派都一樣,方法要正確,知見要正確,不可以貪戀世間、貪著世間。把祖師這一句這麼好的開示,你不會使用,因藥得病,所謂「病遇醫王爭得瘥」,你生了一場大病,碰到了醫王,碰到了高明的醫生,不光病沒好,還使病情加重,那就是你自己空過了。所以我們修行,你要懂得祖師大德的用心,教你佛法在世間,不要離開世間覺。叫你不要心外求法,要了卻自性。在這虛妄的當中能夠了見自心,叫「不離世間覺」,記住是要「覺」。如果你起一念貪著,墮在這三際相上,那就是在世間迷;在世間迷了,那是出不了三界,見不了性。這個觀念一定要清楚,大家不要錯解了。


六祖慧能大師,何等的人物,這麼好的開示,你不要把它錯用了、亂用了。這麼好的藥,你要能夠完全地領納、完全地接受,不要起一念世間心,錯解祖師意。所謂「邪人說正法,正法亦成邪。」世間人他看一乘了義,怎麼看都變成世間法,他沒有辦法覺悟。所以真正的佛法,你要向祖師大德學習,要把你的世間心放下,把你的世間意放下,那對於經典你才能了解。你自己願意放下還不夠,還要求佛加持你,消除你的業障,消除你無始劫來的罪業,毀謗正法的、輕慢正法的、破塔破寺的、破人梵行的這些罪業,你統統都要懺悔;碰到一乘了義之法,你才能夠直接的信受,而且不起邪見。


以上這些觀念、這些道理,希望大家能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