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戒殺放生文圖說 ─蜈蚣聽經 (74)

 





蜈蚣聽經

明朝穆宗隆慶四年,蓮池大師行腳止宿一寺,見人擒捉數條蜈蚣,用竹弓繫住頭尾,大師憐憫買來放生,但多數已經半死了,只有一條全活,急速逃生而去。

後來有一夜,大師正和一位朋友坐談,壁上忽然出現一條蜈蚣,用木尺從旁邊用力敲振,想驅逐牠走,竟然不去。大師說:「難道以前所放生的就是你嗎?你是為謝恩而來的嗎?假若是的話,我當為你說法,願你諦聽:『一切有情,唯心所造。心地狠戾的,化作虎狼。心地惡毒的,化作蛇蠍。你若除去毒心,就可解脫這個形體。』說罷叫牠走,卻不用驅逐,就慢慢的從窗外走出去了,朋友在坐,不禁同聲歎為稀有。


學佛人的錢該怎麼用 │拜願開示14–2

 

學佛人的錢該怎麼用

悟顯法師 開示

學佛的人在自己生活之餘,多少都會懂得護持大乘佛法。那麼出家人拿著十方的錢,應該要如法應用,不能拿去蓋祠堂,聽說還有蓋飯店的,還叫居士去辦卡片的,金卡、銀卡、鑽石卡,這都是不如法的出家人,偷竊釋迦牟尼佛的形象,向眾生收取供養以圖安樂。嘴巴雖然說一些看破放下、清淨的佛法,要清淨心、要懂得看破。但實際上,這只是他的包裝而已啊,只是藉由佛法的名目來讓大眾捐錢,落實他個人的想法,落實他個人的理念。所以講經不如法而說,只講一些詞不達義的話,說一些無益語,好像聽起來是佛教,但是真正關鍵之處全然無知。

出家人拿了錢,應該怎麼樣來應用?你如果看到大乘佛法,你要能夠護持,要能夠印送大乘佛教經典,護持大乘道場、修補塔院,這才有功德,你要把人家供養你的錢如法地應用。在家人也是一樣,你捐錢給出家人,你要觀察他所作所為是不是合乎於戒律,如果他給你拿去蓋祖先宗祠,其實他是想蓋自己的,蓋他俗家祖先的,但是他不好意思拿了大家的錢,就說我幫你們大家蓋,結果把他家祖先牌位供在最上面,你要能觀察。他如果拿著十方的錢,去做這種俗事,去搞這種世間的事情,你不能捐錢給他,你捐錢給他,你是幫助他破壞佛教。

在家人出錢護持佛法,你要看這個地方是不是大乘的佛法?是不是如理如法的道場?那才有功德。在家的同修,你如果看到祖師大德的寺院壞掉了、破舊了,或是佛像需要修補,你都要能夠隨喜護持,要能夠護持大乘佛法,你的錢才花得有意義。

如果你供養出家人,他不懂得幫你修福,你就自己修,你要看清楚,你所付出的,他有沒有如理如法地應用。所以我今天要跟你們講,在家人怎麼用錢?出家人怎麼用錢?出家人拿了十方的信施,做佛教的事情,蓋佛教的道場,提倡大乘佛法,提倡正知正見;在家人出錢,你要看它是不是真正修行的道場,你護持,你要看這個地方是不是如理如法,你不能夠隨意地護持贊助,不然想修福沒修到,修到了一身罪業!

出家人拿了別人的錢,你要小心使用,一分一毫都有因果,做得好是應該的,做得不好,那罪過無邊啊!《地藏經》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你如果侵損常住,常住的財務亂用,用這十方的錢,你不先想一想,恣意花用,你的罪報都在地獄當中,這個罪非常地重啊!所以絕對不可以把錢拿去搞世間事,不然你就是佛教的罪人。

出家人的錢可以用來蓋道場,可以用來印送經典,印送古來祖師大德的著述。你如果看到佛像、舍利、祖師的舍利、祖師的道場有毀壞、有破損、有需要,這些祖庭你都可以去隨喜,在家人也是一樣,不要把錢拿去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去蓋祖先宗祠。你都已經出家了,你對於這世間還這麼貪著,甚至拿去,說要蓋飯店去了!那麼很多人都曉得,他要蓋飯店,他要搞世間事,這是什麼心態啊?相信佛門的弟子,應該都能夠清楚。

所以,你如果看到出家人要搞世間事,你都不要護持他,沒有關係,因為他不是真正的三寶弟子,他只是偷竊佛的形象,偷竊佛的行儀而已,古德講叫「竊佛行儀」,心非沙門,偽作沙門,心裡不是真的出家人,他假裝自己是一個出家人的樣子,俗話講:「裝模作樣」。日子久了,你就可以看得出來。

我們佛弟子要有智慧,出家人對於十方的信施,要有責任感,不能拿來做這些世間的事情。你生活正常的花用,道場的開銷,這沒有問題,其他多的不要拿來做這些世間事情,你要把它印送佛書,廣為流通,流通正法,流通大乘,這才是真正的如法,這才叫正知正見。相反地,如果搞世間事,拿去弄《弟子規》等等的,說得好聽,提倡中華文化教育、傳統文化,其實中華文化,《弟子規》不能算是,為什麼呢?中華文化太多了,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統統都有中華文化,甚至在書法、在陶瓷、在建築上,都有中華文化,這都是《弟子規》所不能涵蓋的。

你要搞文化,這不是出家人該做的事情,要搞世間的這些文化,是由國家、是由這些世間人,這些專家去做,你不要穿著袈裟,不務正業,為了顯示自己好像很有學問,好像也能跟人家說上兩句,其實這些統統都是我相,統統都是我見。你四相具足,還要裝菩薩,還要裝佛,你這是欺騙大眾啊!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是大妄語啊!沒有這些功夫,沒有這個境界,說一些滑頭話,講一些綺語:看破啊、放下啊、心要清淨啊、要覺悟啊、要有菩提啊,這都是綺語。為什麼呢?因為你裡面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你講這些話,只是乍現威儀,乍現禪相,為利養心而說佛法,這在菩薩戒裡面都有嚴厲的喝斥。所以你要是真正受了菩薩戒,你絕對不敢做這些不如法的事情。

以上告訴佛門的四眾弟子,你們自己眼睛要放亮,要有高度的智慧來護持大乘佛法,護持如來的正法。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心經白話述義】28 ─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真心本性是修來的嗎?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真心本性是修來的嗎

悟顯法師   開示:

永嘉大師講:「修證即不無,染汙即不得」。雖不無修證,但是真性本來清淨,所以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要以為要修它才生;其實即使迷失了它也沒有滅去,所以叫不滅,眾生在染也沒有垢汙。即使成佛也不是外來的清淨,在迷的時候清淨沒有減少一分,所以叫不減;你覺悟了它也沒有增長,所以是不增。



閱讀全文:大乘定香精舍電子書

影音開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下集




【佛門異記】曇翼法師誠心感得佛像 (20)

 



佛門異記 煮雲老和尚 


曇翼法師誠心感得佛像

釋曇翼,道安法師弟子。時有名勝含者,為長沙太守,信佛,在江陵舍宅建寺供僧。道安法師預知曇翼與那地方眾生有緣,派其前往擔任住持。

曇翼抵長沙寺後,虔誠祈求,感得舍利一粒,盛以金瓶,供置齋堂,復至誠頂禮立誓說:「若是金剛餘蔭,祈放光明。」誓畢,於即日夜裡舍利放光,五色彩光由瓶口漸出,立刻遍照一堂,全寺僧俗驚嗟不已,這是曇翼法師之神感有以致之故也。

學佛退緣現前怎麼辦  │拜願開示14–1

 


學佛退緣現前怎麼辦

悟顯法師 開示 

學佛的同修在學佛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難免會碰到一些業障,而這些業障來的時候,一般人沒有辦法自覺,甚至會隨著業力去走,或是家庭的,或是個人習氣的,種種的業力牽引。沒有功夫的人,總是用一些世俗的理由,例如:家務纏身啊、公事繁忙啊等等的來推託修行,甚至在這上面沒有辦法解脫,所以如果我們自身遇到這樣的業緣的時候,自己就要提得起道心,奮力向上,無論什麼樣的環境,無論什麼樣的理由,都不能障礙你修行成就。

我們自己要有正知正見,不要被心裡面生出來的這些藉口給迷惑了。這些藉口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自己送給自己的,是你自己打妄想的,所以不從外來。既然不從外來,你改變環境是沒有用的,只有轉變你的心,提起佛號來,越挫越勇,越修行越精進,你在境界上才會提升,才能夠消業障。不要一點人事環境給你一點考試,家裡的、公司的,你就放不下。很多人要修行,這麼一個錯誤的念頭一耽誤,短的十年,長的這一輩子,一生的光陰,就因為一個錯誤的觀念浪費掉了。

我們在佛門裡面常常看到這一類的事情發生,但是出家人礙於人情,也沒有正知正見,所以總是隨順眾生的欲望,甚至不清淨的說法,總是教人把世間事搞好,實際上這世間事到底哪一天才搞好,沒有好的時候。佛告訴我們,這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它是生滅變異的,沒有真實的主宰,你還隨順它!《楞嚴經》講的:譬如虛空有花。虛空中的花,你不但不識得它的虛妄,你還希望它能夠結果,還能夠再長出花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啊。佛告訴我們,一切佛世界,猶如虛空花。你現在生活的環境,如虛空花本無所有,所以不可以去執著,包括你心裡面的想法、看法,你的念頭統統都是虛空花;講「如夢幻泡影」,大家聽得麻痺了,所以就用虛空花的比喻。你在這個虛空花當中,你認花為實有,以為天空當中真的有花,就好像你認為這個世間,你要怎麼樣才能把它做好,做圓滿?我跟你講,做到圓滿還是虛空花,所以畢竟不可得。

你要知道「心是惡源。形為罪藪。」要能夠如是觀察,從你起心動念上下手,把你心中的煩惱給除掉,佛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你才能夠離開生死輪迴。所以不管碰到什麼樣的境界,自己心裡面送給自己什麼樣的理由,你都不要管它,就是要來學佛,就是要來修行,就是要來精進;你的兄弟姐妹嘲笑你,你的朋友在後面跟你說三道四的,你統統不必理會,為什麼?那是大凡夫,不要想說同樣一個娘胎出來的,你就能度他,這世間的業因果報,《地藏經》講得很清楚,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因緣學佛的,你現在學了,你就老實學,你好好學,他不學,他造他的業,隨便他,自己心裡面絕對不罣礙。

現在的人業障特別重,他自己不學,看到你學,他還要聯合你的家親眷屬,找你的長輩來壓迫你,告訴你不要學佛,甚至在親戚間、朋友間都毀謗你,都中傷你,那你自己就要忍耐啊,這過去生的宿業,你要把它消掉,所有的這些業障,你都不必理會,一句佛號,字句分明,心口相應,一念赤誠,你就這麼念下去。業障消了,這些毀謗自然就沒有了;業障消了,這些退墮的心自然就消除了,所以這些都是大多數學佛人不能注意到的事情。廣欽老和尚講:人的心中善的念頭少,惡的念頭多。當你要造惡的時候,你善的念頭會起來,告訴自己不要造惡,可是惡的念頭起來會告訴你,它造惡是大善,那你就被它轉了,佛法修學亦復如是。

你來道場用功,你來道場修行,總是會有一些業障,這些想要讓你退心的理由藉口,就告訴你,你在家是個媽媽,是個爸爸,是人家的兒女,你自己就要盡到孝道,做好一個好媽媽,當好一個好先生,這就是惡念生起來。為什麼叫惡念呢?世間人認為這個念頭是好的,但是佛告訴我們,這個念頭就是輪迴念,就是障道,這個念頭就是障道的念頭。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給他的兒子取了個名字叫「羅睺羅」?很明顯的表法給我們看,這些世間的妻子、兒女都是障礙,都是「羅睺羅」示現,乃至世間的情見,統統都是學道的障礙啊!所以為什麼菩薩戒要教出家人、教學佛人,不理鬼神,不拘世間的這些俗套,就是要你一心精進,就是要打掉這些世間的觀念、情愛,因為當你懈怠的心生起來的時候,總是拿著世人所謂的倫理道德,來敗壞自己的道業。實際上倫理道德不會敗壞你的道業,是你懈怠,是你人情的心在敗壞道業,倫理道德變成你懈怠的工具,變成你退墮的最好理由,那你就是邪知邪見,你就是錯用了倫理,錯用了道德。

我們學佛人碰到這些觀念,心中生起了這些世間意,碰到這些境界,你要能夠覺察,就是一句佛號念過去,不要管它、不要分析、不要隨順它,你越分析你會被它轉,因為你沒有定力,佛號念下去,絕對可以突破這些修道的障礙。念佛修行,越修是跟佛越親近,不是越修越退回去,越修世間事越搞越多,搞到後來連道場都沒有辦法來了,連功課都沒辦法做了,你這是惡業纏身,而且這惡業比你被這些冤親債主附著還要嚴重啊!為什麼?冤親債主附著你,他只是要跟你討債,你還他了那就沒事了,可是你心中的邪知邪見,跟著你無量劫啊!如果不把它消除,將來你要修行的時候,它還是起來障礙。所以眾生無量劫來就是在這當中輪迴,進佛門又退佛門,又進又出,又進又出,佛法講的「旋進旋退」一樣的意思,沒有辦法超脫,沒有辦法成就。所以祖師教我們學佛:「不近人情,不拘俗禮,知我罪我,聽之而已。」隨便他了。

修行就是要這樣修,要成道你就是這麼做,不然沒有辦法成道。所以為什麼說我們精舍跟你講的都是真話,你能來,你能待得住,那是你確實具足善根福德因緣;你如果待不住,聽到我講的這些話,哎呀!老師啊!你不圓融啊!世間人的生活不是這樣子的。那你就去當個凡夫好了,這一生成佛沒有希望。你去看從來古德都是像我講的這樣做,我們自己也這樣做,確實在佛法當中能夠得到利益,越修越清淨,越修智慧越大,這是佛陀要給大家的真實利益。

你想要獲得這一分真實利益,獲得這一分清淨的利益,那你就是要把世間人情的心放下,把你的我相放下,任由他人踐踏沒有關係啊,你才能夠成就,你才不會被人家一說,或是自己心裡面把持不住,就隨順世間的欲望而去了,這一生就空過了,實在非常可惜!所以希望大家要能夠提得起來,要能夠勇猛精進,碰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不必理會它,就是這麼修,就是這麼用功,自然會成就無上佛道,希望你們大家能夠謹記。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問。以心為宗。如何是宗通之相。| 宗鏡錄 卷三─2

 



宗鏡錄卷三  (精彩節錄)


宋慧日永明妙圓正修智覺禪師延壽集

敕建慧福寺賜紫臣僧超海 

敕賜遺光寺臣僧通理奉

敕建大慈觀音寺臣僧廣持 


問。以心為宗。如何是宗通之相。


答。內證自心第一義理。住自覺地。入聖智門。以此相應。名宗通相。此是行時。非是解時。因解成行。行成解絕。則言說道斷。心行處滅。如楞伽經云。佛告大慧。宗通者。謂緣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說文字妄想。趣無漏界自覺地自相。遠離一切虛妄覺想。降伏一切外道眾魔。緣自覺趣光明輝發。是名宗通相。所以悟心成祖。先聖相傳。故達摩大師云。明佛心宗。了無差誤。行解相應。名之曰祖。又偈云。亦不睹惡而生嫌。亦不觀善而勤措。亦不捨愚而近賢。亦不拋迷而就悟。達大道兮。過量。通佛心兮。出度。不與凡聖同躔。超然名之曰祖。

【心經白話述義】27─ 什麼是諸法實相?




什麼是諸法實相

悟顯法師   開示:


一切諸法的實相是不生不滅,沒有生也沒有滅,所以我們說為無生。不垢不淨,所以說為真淨。不增不減,所以說本自圓成。佛性本來就是清淨圓滿的,不待修得,這是講眾生本具的心。一說不用修,大家就放鬆了,別誤解這話;須知佛性不是造作得來的,就像擦黑板,不是把黑板擦掉,是把粉筆灰擦掉,粉筆灰就是塵。所以修行是修斷自性當中本來沒有的塵勞煩惱,所以還是要修。



閱讀全文:大乘定香精舍電子書

影音開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上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下集





菩薩才能造論  │念佛開示14–7

 


菩薩才能造論

悟顯法師 開示

佛門裡面把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包括這些大菩薩的著作統合起來叫做「藏經」,這藏經裡面分經、律、論三藏。經藏是佛說的;律藏是佛制的,這戒律是佛陀才能制定;論藏是菩薩所造,是菩薩對於經典的註解。其次才是像祖師大德的這些著作,祖師的多半叫做「疏」、或叫作「鈔」、或叫做「解」等等。

古德為什麼不敢用「論」這個字,因為這個「論」就是定論的意思,就是他的修行,他所寫的就肯定是真理,表示這個道理沒有錯,你依照他裡面所寫的去修行,保證可以證果,而且跟佛的意思完全一樣,才能稱之為「論」。所以你看到這些大菩薩,他才有資格來造論。

這個「論」不是我們現在的學術,你學校裡面寫的論文,像博士論文、碩士論文,或是一些研究的論文等等。在佛法裡面,這個「論」的意思是很慎重的,是有修有證的人才可以使用的。所以大家在看的時候,就要懂得怎麼分辨,要知道要小心,因為現在有一些出家人,在家人也有,不知道這當中的輕重啊!自己隨便看個書,這個抄一點,那個抄一點,再加一些自己的看法、想法,出了本書,如果講淨土的,他就說他的這本書叫「淨土論」,講禪的寫個「禪論」等等,這些都是不如法的,因為他沒有修證、沒有證量、沒有斷煩惱的功力,他只有看書的功夫,查資料的功夫而已。查資料我相信現在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所以不可以稱之為「論」,這個「論」是必須有修有證。

現在的人貢高我慢,他不敢跟你說他是佛菩薩再來,可是他又希望你能恭敬他,也能肯定他;他又不敢說他自己是什麼佛、什麼菩薩,所以就在他的著疏裡面,說他這是什麼論,用這種方式來暗示你,來告訴你,他也不是個普通人,他也不是個泛泛之輩,甚至從這當中他會想要透露出這個意思,他要告訴大家的是,他自己也跟佛菩薩沒什麼兩樣,這個叫打大妄語,這現代人的用心很多都是如此,因為別人不懂。

你看到有《瑜伽師地論》,有《大智度論》,這些都是大菩薩造的。《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造的;《大智度論》是龍樹菩薩造的。他們有修有證,彌勒菩薩是後補佛,他說他來造論,那個沒有問題;龍樹菩薩是釋迦牟尼佛印證的,十地的菩薩,在佛滅度後六百年出現在世間,這個也沒有問題,他們說他們造論沒有問題。可是現代的人說他自己寫的書叫做「論」的話,那這個人必有所圖,他是在打大妄語,他在跟大家講,他自己是佛菩薩再來,雖然嘴巴沒有說,但是他用了這個方法、用了這個做法,等於是間接地在暗示你,他自己有修行,他自己有證量。

縱觀我們中國歷代的祖師大德,他們的德行是比現在的人還要高了許多,他們針對經典作註解也不敢用論,縱然用論也當之無愧,可是他們還是非常慎重,你看清涼國師,他註解《華嚴經》,人稱華嚴菩薩,甚至印度的天神,都來中國請他的牙舍利回去印度供養,他自己給《華嚴經》作註解叫「疏鈔」;永明延壽大禪師作了一百卷的《宗鏡錄》,他也不敢說它叫「宗鏡論」,它叫《宗鏡錄》,錄就是節錄的意思。所以永明大師是淨土宗第六代祖師,是禪宗、法眼宗第三代祖師,歷史上他是阿彌陀佛再來,這是有記載的,所以連佛來這個世間,他都遵守這樣的一個規矩,後世的學佛人,千萬不要去犯這個因果。

你不要沒有修證,你又想要人家恭敬你,想要獲得名聞利養,你就把你的註解,把你的文章給它改了個字,叫做什麼淨土論等等的,那你自己就要背因果了。如果是出家人,你存這個心的話,我告訴你,你破了根本的大戒,根本大戒就是打大妄語,大妄語最重的是「未得謂得,未證言證」。你沒有這個修證,你跟人家講你已經證了;你沒有這個修證,你寫的東西不能叫論,可是你把你的註解,把你的著作,自己定名為論,那你等同打大妄語。所以你要小心,你將來會有很重的果報;在家人那就更嚴重啊!所以希望同修們能夠分辨。

你現在在外面看到的,不管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他的著疏、著作,如果他加了論,他必然是在打大妄語,他是欺誑眾生啊!他是在令眾生生顛倒,因為他在暗示你,他是菩薩再來,希望從這當中獲得你的恭敬、你的供養。那麼我講出來,你就有能力去分辨,知道他犯了根本大戒,他是打大妄語,沒有修證,絕對不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看法、想法叫做「論」,這個是萬萬不可。你如果在學校寫博士論文、碩士論文,那個在學校用,不在佛門用,所以自己在寫的時候,在集解的時候,千萬要注意,你寫的心得,寫了一些看法,頂多叫做「心得」,不能叫「論」。

以上跟大家說明的,大家一定要能夠明辨,因為這狀況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如果我們不講,以後佛門就會亂七八糟,一些世間人、一些沒有修證、沒有功夫的人也出來,完全沒有羞恥心地認定自己寫的東西也跟菩薩一樣,也跟佛一樣,那後面的人再看,他覺得這個是白話,也叫做論,大概跟菩薩的論差不多,那他就學錯了,所以影響很大,大家一定要能夠明辨。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十四) -電子書

 


電子書下載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 (十四)

目 錄

學佛退緣現前怎麼辦  

學佛人的錢該怎麼用

消業障的妙藥  

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如何持齋  

攝心為戒

依法不依人  

 

修行解脫之道─拜願開示

悟顯法師講述 

學佛退緣現前怎麼辦

學佛的同修在學佛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難免會碰到一些業障,而這些業障來的時候,一般人沒有辦法自覺,甚至會隨著業力去走,或是家庭的,或是個人習氣的,種種的業力牽引。沒有功夫的人,總是用一些世俗的理由,例如:家務纏身啊、公事繁忙啊等等的來推託修行,甚至在這上面沒有辦法解脫,所以如果我們自身遇到這樣的業緣的時候,自己就要提得起道心,奮力向上,無論什麼樣的環境,無論什麼樣的理由,都不能障礙你修行成就。

我們自己要有正知正見,不要被心裡面生出來的這些藉口給迷惑了。這些藉口不是別人給你的,是你自己送給自己的,是你自己打妄想的,所以不從外來。既然不從外來,你改變環境是沒有用的,只有轉變你的心,提起佛號來,越挫越勇,越修行越精進,你在境界上才會提升,才能夠消業障。不要一點人事環境給你一點考試,家裡的、公司的,你就放不下。很多人要修行,這麼一個錯誤的念頭一耽誤,短的十年,長的這一輩子,一生的光陰,就因為一個錯誤的觀念浪費掉了。

我們在佛門裡面常常看到這一類的事情發生,但是出家人礙於人情,也沒有正知正見,所以總是隨順眾生的欲望,甚至不清淨的說法,總是教人把世間事搞好,實際上這世間事到底哪一天才搞好,沒有好的時候。佛告訴我們,這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它是生滅變異的,沒有真實的主宰,你還隨順它!《楞嚴經》講的:譬如虛空有花。虛空中的花,你不但不識得它的虛妄,你還希望它能夠結果,還能夠再長出花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啊。佛告訴我們,一切佛世界,猶如虛空花。你現在生活的環境,如虛空花本無所有,所以不可以去執著,包括你心裡面的想法、看法,你的念頭統統都是虛空花;講「如夢幻泡影」,大家聽得麻痺了,所以就用虛空花的比喻。你在這個虛空花當中,你認花為實有,以為天空當中真的有花,就好像你認為這個世間,你要怎麼樣才能把它做好,做圓滿?我跟你講,做到圓滿還是虛空花,所以畢竟不可得。

你要知道「心是惡源。形為罪藪。」要能夠如是觀察,從你起心動念上下手,把你心中的煩惱給除掉,佛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你才能夠離開生死輪迴。所以不管碰到什麼樣的境界,自己心裡面送給自己什麼樣的理由,你都不要管它,就是要來學佛,就是要來修行,就是要來精進;你的兄弟姐妹嘲笑你,你的朋友在後面跟你說三道四的,你統統不必理會,為什麼?那是大凡夫,不要想說同樣一個娘胎出來的,你就能度他,這世間的業因果報,《地藏經》講得很清楚,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因緣學佛的,你現在學了,你就老實學,你好好學,他不學,他造他的業,隨便他,自己心裡面絕對不罣礙。

現在的人業障特別重,他自己不學,看到你學,他還要聯合你的家親眷屬,找你的長輩來壓迫你,告訴你不要學佛,甚至在親戚間、朋友間都毀謗你,都中傷你,那你自己就要忍耐啊,這過去生的宿業,你要把它消掉,所有的這些業障,你都不必理會,一句佛號,字句分明,心口相應,一念赤誠,你就這麼念下去。業障消了,這些毀謗自然就沒有了;業障消了,這些退墮的心自然就消除了,所以這些都是大多數學佛人不能注意到的事情。廣欽老和尚講:人的心中善的念頭少,惡的念頭多。當你要造惡的時候,你善的念頭會起來,告訴自己不要造惡,可是惡的念頭起來會告訴你,它造惡是大善,那你就被它轉了,佛法修學亦復如是。

你來道場用功,你來道場修行,總是會有一些業障,這些想要讓你退心的理由藉口,就告訴你,你在家是個媽媽,是個爸爸,是人家的兒女,你自己就要盡到孝道,做好一個好媽媽,當好一個好先生,這就是惡念生起來。為什麼叫惡念呢?世間人認為這個念頭是好的,但是佛告訴我們,這個念頭就是輪迴念,就是障道,這個念頭就是障道的念頭。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給他的兒子取了個名字叫「羅睺羅」?很明顯的表法給我們看,這些世間的妻子、兒女都是障礙,都是「羅睺羅」示現,乃至世間的情見,統統都是學道的障礙啊!所以為什麼菩薩戒要教出家人、教學佛人,不理鬼神,不拘世間的這些俗套,就是要你一心精進,就是要打掉這些世間的觀念、情愛,因為當你懈怠的心生起來的時候,總是拿著世人所謂的倫理道德,來敗壞自己的道業。實際上倫理道德不會敗壞你的道業,是你懈怠,是你人情的心在敗壞道業,倫理道德變成你懈怠的工具,變成你退墮的最好理由,那你就是邪知邪見,你就是錯用了倫理,錯用了道德。

我們學佛人碰到這些觀念,心中生起了這些世間意,碰到這些境界,你要能夠覺察,就是一句佛號念過去,不要管它、不要分析、不要隨順它,你越分析你會被它轉,因為你沒有定力,佛號念下去,絕對可以突破這些修道的障礙。念佛修行,越修是跟佛越親近,不是越修越退回去,越修世間事越搞越多,搞到後來連道場都沒有辦法來了,連功課都沒辦法做了,你這是惡業纏身,而且這惡業比你被這些冤親債主附著還要嚴重啊!為什麼?冤親債主附著你,他只是要跟你討債,你還他了那就沒事了,可是你心中的邪知邪見,跟著你無量劫啊!如果不把它消除,將來你要修行的時候,它還是起來障礙。所以眾生無量劫來就是在這當中輪迴,進佛門又退佛門,又進又出,又進又出,佛法講的「旋進旋退」一樣的意思,沒有辦法超脫,沒有辦法成就。所以祖師教我們學佛:「不近人情,不拘俗禮,知我罪我,聽之而已。」隨便他了。

修行就是要這樣修,要成道你就是這麼做,不然沒有辦法成道。所以為什麼說我們精舍跟你講的都是真話,你能來,你能待得住,那是你確實具足善根福德因緣;你如果待不住,聽到我講的這些話,哎呀!老師啊!你不圓融啊!世間人的生活不是這樣子的。那你就去當個凡夫好了,這一生成佛沒有希望。你去看從來古德都是像我講的這樣做,我們自己也這樣做,確實在佛法當中能夠得到利益,越修越清淨,越修智慧越大,這是佛陀要給大家的真實利益。

你想要獲得這一分真實利益,獲得這一分清淨的利益,那你就是要把世間人情的心放下,把你的我相放下,任由他人踐踏沒有關係啊,你才能夠成就,你才不會被人家一說,或是自己心裡面把持不住,就隨順世間的欲望而去了,這一生就空過了,實在非常可惜!所以希望大家要能夠提得起來,要能夠勇猛精進,碰到什麼樣的困難,都不必理會它,就是這麼修,就是這麼用功,自然會成就無上佛道,希望你們大家能夠謹記。

學佛人的錢該怎麼用

學佛的人在自己生活之餘,多少都會懂得護持大乘佛法。那麼出家人拿著十方的錢,應該要如法應用,不能拿去蓋祠堂,聽說還有蓋飯店的,還叫居士去辦卡片的,金卡、銀卡、鑽石卡,這都是不如法的出家人,偷竊釋迦牟尼佛的形象,向眾生收取供養以圖安樂。嘴巴雖然說一些看破放下、清淨的佛法,要清淨心、要懂得看破。但實際上,這只是他的包裝而已啊,只是藉由佛法的名目來讓大眾捐錢,落實他個人的想法,落實他個人的理念。所以講經不如法而說,只講一些詞不達義的話,說一些無益語,好像聽起來是佛教,但是真正關鍵之處全然無知。

出家人拿了錢,應該怎麼樣來應用?你如果看到大乘佛法,你要能夠護持,要能夠印送大乘佛教經典,護持大乘道場、修補塔院,這才有功德,你要把人家供養你的錢如法地應用。在家人也是一樣,你捐錢給出家人,你要觀察他所作所為是不是合乎於戒律,如果他給你拿去蓋祖先宗祠,其實他是想蓋自己的,蓋他俗家祖先的,但是他不好意思拿了大家的錢,就說我幫你們大家蓋,結果把他家祖先牌位供在最上面,你要能觀察。他如果拿著十方的錢,去做這種俗事,去搞這種世間的事情,你不能捐錢給他,你捐錢給他,你是幫助他破壞佛教。

在家人出錢護持佛法,你要看這個地方是不是大乘的佛法?是不是如理如法的道場?那才有功德。在家的同修,你如果看到祖師大德的寺院壞掉了、破舊了,或是佛像需要修補,你都要能夠隨喜護持,要能夠護持大乘佛法,你的錢才花得有意義。

如果你供養出家人,他不懂得幫你修福,你就自己修,你要看清楚,你所付出的,他有沒有如理如法地應用。所以我今天要跟你們講,在家人怎麼用錢?出家人怎麼用錢?出家人拿了十方的信施,做佛教的事情,蓋佛教的道場,提倡大乘佛法,提倡正知正見;在家人出錢,你要看它是不是真正修行的道場,你護持,你要看這個地方是不是如理如法,你不能夠隨意地護持贊助,不然想修福沒修到,修到了一身罪業!

出家人拿了別人的錢,你要小心使用,一分一毫都有因果,做得好是應該的,做得不好,那罪過無邊啊!《地藏經》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你如果侵損常住,常住的財務亂用,用這十方的錢,你不先想一想,恣意花用,你的罪報都在地獄當中,這個罪非常地重啊!所以絕對不可以把錢拿去搞世間事,不然你就是佛教的罪人。

出家人的錢可以用來蓋道場,可以用來印送經典,印送古來祖師大德的著述。你如果看到佛像、舍利、祖師的舍利、祖師的道場有毀壞、有破損、有需要,這些祖庭你都可以去隨喜,在家人也是一樣,不要把錢拿去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去蓋祖先宗祠。你都已經出家了,你對於這世間還這麼貪著,甚至拿去,說要蓋飯店去了!那麼很多人都曉得,他要蓋飯店,他要搞世間事,這是什麼心態啊?相信佛門的弟子,應該都能夠清楚。

所以,你如果看到出家人要搞世間事,你都不要護持他,沒有關係,因為他不是真正的三寶弟子,他只是偷竊佛的形象,偷竊佛的行儀而已,古德講叫「竊佛行儀」,心非沙門,偽作沙門,心裡不是真的出家人,他假裝自己是一個出家人的樣子,俗話講:「裝模作樣」。日子久了,你就可以看得出來。

我們佛弟子要有智慧,出家人對於十方的信施,要有責任感,不能拿來做這些世間的事情。你生活正常的花用,道場的開銷,這沒有問題,其他多的不要拿來做這些世間事情,你要把它印送佛書,廣為流通,流通正法,流通大乘,這才是真正的如法,這才叫正知正見。相反地,如果搞世間事,拿去弄《弟子規》等等的,說得好聽,提倡中華文化教育、傳統文化,其實中華文化,《弟子規》不能算是,為什麼呢?中華文化太多了,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統統都有中華文化,甚至在書法、在陶瓷、在建築上,都有中華文化,這都是《弟子規》所不能涵蓋的。

你要搞文化,這不是出家人該做的事情,要搞世間的這些文化,是由國家、是由這些世間人,這些專家去做,你不要穿著袈裟,不務正業,為了顯示自己好像很有學問,好像也能跟人家說上兩句,其實這些統統都是我相,統統都是我見。你四相具足,還要裝菩薩,還要裝佛,你這是欺騙大眾啊!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是大妄語啊!沒有這些功夫,沒有這個境界,說一些滑頭話,講一些綺語:看破啊、放下啊、心要清淨啊、要覺悟啊、要有菩提啊,這都是綺語。為什麼呢?因為你裡面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你講這些話,只是乍現威儀,乍現禪相,為利養心而說佛法,這在菩薩戒裡面都有嚴厲的喝斥。所以你要是真正受了菩薩戒,你絕對不敢做這些不如法的事情。

以上告訴佛門的四眾弟子,你們自己眼睛要放亮,要有高度的智慧來護持大乘佛法,護持如來的正法。

消業障的妙藥

我們強調的,淨土宗的學人就是要多念佛,每天定課就是一萬聲佛號,這是最少的。因為修學淨土最重要的還是念佛,這佛號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正因,也是你修學淨土宗的一個重點,所以我們學佛人、學淨土的人,除了要吃素以外,再者就是要求你要念佛,這一句佛號你要念得牢靠,不要輕視它,不要忽略它,你想說一句佛號很簡單,誰都會念,問題是你念不念得住、念不念得牢,在你順心如意的環境下,你可以念得住;在違逆你心的時候,違背你思想、行為的時候,你還能不能念?很多人沒有辦法念啊!其實在順境那是更難念,因為常常迷惑顛倒,常常忘記念佛,雖然念佛它不是最究竟的方式,但是是達到究竟的前方便,這就叫做「善巧方便」,所以稱之為「以念制念」、「以念止念」,用一句阿彌陀佛名號,換除八萬四千妄想顛倒,所以說稱佛一句,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就是這一層的道理。

平常的時候,你腦筋胡思亂想,迷惑顛倒,常常生愛憎取捨心,把它轉過來,就在這個愛憎取捨的時候,提起一聲佛號,叫愛憎取捨這念妄心當下消滅,這就是煩惱即菩提,所以用功是要這樣用。你要在境界上提得起力量,就在你平常的定課,你要先念佛念成習慣,才來講求念佛的質量,念佛念習慣了,質量好了,觀念、念佛的力量純熟了,你才能夠在一切順逆境界當中,任運斷除煩惱。所以為什麼我們要求,這是修學淨土宗的基礎,我沒有教你們一定得念經,但是佛號一定要念,因為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

念佛,這「阿彌陀佛」就是大神咒,就是大明咒,就是無上咒,無等等咒,為什麼呢?因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眾生本具佛性,起心念佛故名始覺,始本不離,必能達到究竟圓滿的佛果,所以始本不離直趨究竟覺,這是我們淨土宗教學的方法、手段。

學淨土的人,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工作,這些都不是理由;不管你是什麼樣的身分,你都是要老實念佛,先把定課做了,每天你都念佛,養成了習慣,再來談說你要求生淨土。在末法,確實是有一類投機取巧、極度愚癡的人,他認為不用念佛、不用老實念、不用持名,他只要相信佛就能往生。你要知道,淨土宗不是其他的宗教,不是天主教、不是基督教,我們不是信耶穌得永生,淨土宗有淨土宗的修行方式,它是自他二力並用的方法。所以佛有願力,願意接引十方的眾生往生淨土,你自己要老實念佛,要具足信願行,要能放下這個世間,放下你的情愛。怎麼放呢?很多人都說:師父,放不下,其實跟你講老實話,就是你佛號念得太少,你的道力不夠,且不要說道力了,你連佛號都念不足,我們不講你有沒有道、有沒有力,你且把佛號一萬聲念來,才來談道力,才來談斷除煩惱的力量。

所以修學淨土宗,你要是不念佛,你想說我靠人超度、靠同修來迴向,還有的想要靠助念;有的想說我靠阿彌陀佛來接我,他自己不肯用功,那你跟阿難墮落於摩登伽的淫室有什麼兩樣?阿難尊者他就是代表我們末法的修行人,只求廣學多聞,不願意斷除欲漏,所謂「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甚至他覺得釋迦牟尼佛跟他是兄弟關係,跟他有親戚關係,他自己認為不用這麼辛苦地修行,佛就會送給他三昧,就能夠幫助他了生死,所以不知身心本不相代,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墮落於摩登伽的淫室當中,這三界當中都是摩登伽的淫室,所以出不來。因此他說他身雖出家,心不入道,幸好有文殊菩薩用大智大慧提獎他、救拔他。所以你不要想說,阿彌陀佛等你臨終來,等你臨終的時候,他就會來接引你,你只要信得過,這就是現代變質的「本願念佛」。

你要知道,「本願念佛」原來的這些祖師沒有變質,每天比誰都用功,每天都老實念,堅持淨戒,謹潔無犯,絲毫不犯,這是祖師,真正淨土宗的祖師。那麼傳到現在,「本願念佛」就變質了,他認為就不用念,反正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他把淨土宗就變成外道,變成了一般的宗教信仰。我們淨土宗不是屬於世間的宗教,我們是出世間的宗教,教你出三界六道輪迴的,而且不光教此界的眾生出六道輪迴,也教十方法界的眾生平等入於念佛三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是我們修行淨土宗所要知道的。

淨土宗唯門廣大,涉及廣博,所有的眾生都能往生,就看你願不願意念,願不願意老實念,這老實,不是笨啊,老實是真聰明,這聰明不是伶俐,不是世智辯聰,是他看得破、放得下,耐得住性子來念佛,在所有的狀況下,不管他什麼工作,他的功課就是不缺,他的佛號就是不中斷,他的心態就是不懷疑,他的意就是不夾雜,心裡面不懷疑,意念不夾雜,純是佛念,這樣子才有一點點基本功夫、基礎的功夫。所以你不要想說我聽個經就好,道理懂了就能往生,我讀個經,這樣就可以,每天就打混三餐,晚上就早早休息,隔天晚晚起床,這些都是懈怠、懶散、沒有正念的人所做的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樣子。

希望同修,要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要真的知道生死事大,輪迴路險啊!要把握你現在有限的命光,短短的時光,趕緊念佛,功課不能再少了。從前祖師大德,每天都是七萬、八萬,他們根器比你們好上百倍,都還這麼用功,你們根器比人家差這麼多,每天念個九百聲的佛號、一千聲的佛號,兩三千,那都是無濟於事啊,只能用古來祖師大德講的,你這種念佛不濟事,真沒有辦法幫助你了生脫死,所以一定要提得起來,要用功、要精進,你能用功、你能精進,就表示你真正深信淨土、深信大乘,這就是深信大乘的表現,特別是信願行的表現,表示你相信阿彌陀佛,相信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你少了、如果你懈怠了,表示你的信心在退失,你的願心在減少,你不是真信切願,所以是不是真念佛,真正具足信願,看你佛號會不會中斷,看你有沒有懈怠。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努力用功精進。

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降生南閻浮提,說法四十九年,教導我們學佛要了生脫死,就是從心性下手。佛法講的是內學,什麼叫「內學」?就是叫你轉心,心若能轉則同如來。

如果你的心轉過來了,所有的煩惱都能轉變,你的言行才是真正與道相應,這道就是真如實相;如果只是在事相上做功夫,在皮表上做活計的話,就像第六天的魔王波旬一樣,也能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但是心底到底是個妖魔鬼怪,雖然表面是三十二相、是八十種好,但是他不明心性,終究不能成佛。

佛法修學亦復如是,一定是先明心,對於心性實相之理要先能夠徹底了達,從此悟後起修,所修的與理相應,所以叫「行能證解」,以行來證明你所解的完全正確,所以修行要轉心,要與心性相應。

佛法修學的大根大本在於真如實相,你對於真心本性能夠了解,那所有的法都通達,通達不是記問之學,通達諸法是你對諸法能放下,能識得它緣起性空,所以稱之為通達。從此萬緣放下,不再執著,身心寂滅得大饒益或大自在,這就是佛法給眾生的真實利益。

我們修行要從心性上下手,不然《華嚴經》說的「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我們佛門的早課,祖師大德總是教人總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甚至佛在經上為我們開示,對心性明了的,你才能稱之為出家人。反觀末法,你對於真如實相不了解,對於心性不懂得,你解悟尚且沒有,更不用談證悟,那你不能算是一個出家人,你受人供養,你應當感到慚愧,因為你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你沒有依照佛陀的教誨,所以祖師大德諸佛如來的標準,告訴我們什麼樣是出家人,就是對於心性能夠明了。

所以從上古德,「從上」就是從以前到現在,這些祖師大德都是以心傳心,即使是淨土宗也不例外,淨宗講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觀經》說的「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叫你觀身實相,觀佛亦然,統統都是指著明心見性這一條路。所以學佛念佛如果不見性,你做什麼事情都是外道,五戒十善是外道法,為什麼呢?因為你不見性,不管五戒十善是外道法、因果等法,乃至總總的八萬四千觀門,統統都是外道,只為你沒有見性的緣故,所以修行六波羅蜜,以般若為導,般若就是真如自性本具的智慧,能夠照破無明、照破煩惱,以此作為前導,然後再來談其他的五度,再來談其他的萬行。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祖師大德講的「以心為本」,淨宗祖師也跟我們講「一切法門,明心為要;一切行門,淨心為要。」明心跟淨心這兩要,都無外乎能念佛,你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佛者就是眾生的本性,不假外求,不是西方真的有佛,也不是東方真的有佛,那個都是報化,是報身是化身,所謂「報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所以只教人見自本心而已,這是佛法修行的基礎。

歷代祖師諸佛如來,東土西土的祖師都是這麼傳的,而傳到現在佛教變質了!變成只在做五戒十善,那你跟這些外道又有什麼兩樣。外道不明心性,二乘也不明心性,都是妄修善法、妄造惡業、妄受輪迴,妄想有涅槃可證,妄想有菩提可得,都是於無取證中,強立取證之境;向無解脫中強做繫縛,求個解脫也不對。所以佛法就是這麼殊勝,這就是大乘,你要能夠懂,大乘是從真如自性下手的,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性是根本,你念佛就是觀佛身,就是與真心本性相應,所以淨土法門,是從哪裡轉呢?從心地上轉,心若轉了,一切境界皆轉,所以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菩薩欲淨其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是《淨明經》上說的。所以整個佛教裡面,講的就是要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你有佛知佛見,這才是學佛最基本的開示,始從因地終至涅槃,不離佛知佛見。

同修們要能夠知道,佛法修學怎麼來下手很重要,你不能只在事相上做功夫,持戒、念佛只都在事相上做功夫,不明心地,以為自己有做好了,實際上戒體忘失了,忘失戒體就是《華嚴經》講的「忘失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眾生的本來面目,就是本源自性,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皆名魔業,都是輪迴業,所以這個道理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念佛也是一樣,如果念佛你不明心地,不知道彌陀即是自性,自性即是彌陀,所念之佛無有不離你當下這一念,能念之心當體即佛,能所不二能所消融,你如果不了達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層道理,縱然你一天稱名百萬聲也就是個外道漢,一樣是外道,所以念佛要明心性,不能只在數量上計較,縱然你帶業往生也沒有見性,所以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其他的這些法門統統都是外道法,這是達摩大師告訴我們的。

所以修行很重要,要明心地,明心地自然理事完全圓通,你不會執理廢事、執事廢理。實際上,會執事廢理的、會執理廢事的,都是對於心性不清不楚,才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我今天再跟你們講得非常清楚,希望你們能夠領會,事相上的用功是讓你見性,不是漫無目的沒有宗旨地用功下去。所以你要除斷煩惱,就像你要抓賊一樣,你要知道賊在哪裡,那一般人不可能抓賊,就是找到煩惱以後,了知煩惱空性,你就能夠圓成佛道,所謂你要斷煩惱,你要知道什麼是煩惱;你要證菩提,你要知道什麼是菩提,這兩個非常地重要,你要是能夠明白,那你算是智慧打開了,這也是《楞嚴經》要傳達給我們的。

佛法要以心性作為基礎,不要只在事相上打轉,你事相上修到後來你就變成外道,修到後來到處碰壁、到處撞牆,為什麼呢?因為你會覺得煩惱越來越多,真的是所謂煩惱無盡,為什麼?因為你抓不到根本,抓不到修行的基礎在哪裡。所以修行,你要從心性下手,這心性不是另外一個東西,不是離開你現前這妄心之外,還有另外一物叫做真心、叫做本性,就像你作夢一樣,沒有離開你的夢境而有清醒的心。

真如本性在哪裡呢?所謂全妄即真,那你要怎麼見到它呢?只要識得這個虛妄的當下,本自空寂、本來寂滅,業性本空,六塵非有,心不隨境轉、不隨念走,等到習氣消盡的時候,自然能夠見道,見道以後能夠任取、能夠保任,先保而後任,最後把根本的這些習氣、業習種子給斷掉,自然圓成佛道。所以修行要知道,大乘有大乘的階漸,有大乘的次第,不要自己打妄想,自己亂按次第,這個很重要。

如何持齋

在佛門裡面,很多人都知道有六齋日、十齋日,甚至出家人日中一食,或是有些同修發心過午不食,或是有菩薩戒裡面講的三長齋月,有三個月是齋月,佛門也有齋月,也有些同修會去受八關齋戒,或是一日一夜,或是七日七夜。受這個齋戒無外乎就是想要心地清淨,而齋的目的也是如此。

達摩祖師告訴我們:什麼是齋戒?齋要怎麼持呢?所謂「內治三毒,外治六情。」你心裡面的三毒要能夠斷掉、要能夠被你制伏;外面六根對六塵不生六情,所謂「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才叫做「持齋」。如果你只是不吃飯,那不能算是持齋,雖然有些同修都可以做得到,但是更重要的,持齋的意義,是要叫你斷貪瞋癡,叫你心不隨境轉,這才叫持齋。

所謂齋者,要無欲,沒有欲求才能稱之為齋。這個齋,不光只是口持而已。很多人想到我過中不食、過午不食,或日中一食,這樣子以為這就算是一種持齋,但是這只是口持而已。祖師大德教我們,這三業─身、口、意三業都要齋戒,就是剛才說的「內斷三毒,外治六情。」心裡面貪瞋癡你要能降伏,對境界色聲香味觸法不生情見、不起愛憎、不生攀緣,如是用功才是真正的持齋。

所以不要以為你只斷了晚上這一餐,或是早上這一餐,就算是持齋了。說實話,你得點人天小福而已,對於你成就無上佛道,沒有什麼絕對的幫助,確實是沒有幫助的。我們要知道,佛教我們從事相上,我們自己要能夠體會佛陀的意思。從事相上日中一食、過午不食,目的是叫你斷貪瞋癡,教你勤修戒定慧,勤行六度。所以你二六時中都應當正念分明。念佛的人應當正念不斷,不起其他的念想,不起種種的邪念。邪念不起,善念也不著,才是真正的齋戒。

大家在佛門裡面都懂得要持齋,但是只懂得事相上,在心地上怎麼用功,卻是茫然不知。所以為什麼我跟大家講學菩薩戒,最重要的是「光明金剛寶戒」。你懂得光明金剛寶戒,明了常住真心性淨明體,你就會持戒了,你就會持齋了。菩薩戒裡面講的八關齋,這是大乘的八關齋,不是只有事相上的。近代佛教界裡面,講菩薩戒裡面的八關齋,都只叫你事相上不殺盜淫而已,這個太容易了。但是大乘的菩薩戒當中,是教你從心地上不殺盜淫、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心無有身心相,你就不坐臥高廣大床,這個是大乘的菩薩戒。

你明了「光明金剛寶戒」、明了菩薩的心地、明了盧舍那佛的心地,你就會持戒了。不光菩薩戒會持,比丘戒、比丘尼戒統統都具足;雖是在家相,實是出家兒。所以為什麼說大乘菩薩戒殊勝,超勝一切戒法,是波羅提木叉,是佛法中戒藏,戒律當中最尊最貴的,這個道理大家就能清楚。

我們講的持齋,不是只有嘴巴不吃,還要你心裡不貪,心地要能夠清淨,這才是持齋。不然如果你只斷外食,就是晚上不吃、白天不吃,或只是不吃飯,這不算真正的持齋。如果說不吃飯就算持齋,那得了厭食症的人,豈不成了有功德?所以不能夠說你不吃飯就算是一種持齋。要知道從這當中斷貪瞋癡,從這當中修戒定慧,所以不能只著眼在事相上。

為什麼近代佛教戒律這麼衰敗?就是因為持戒的人,不懂得光明金剛寶戒。這光明金剛寶戒就是我們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如果這一戒不懂,縱然你事相上做得再好,亦失國王位、亦失轉輪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乃至一切皆失。所以我們持戒,光明金剛寶戒要先了解。懂了這一戒,你齋也能持了,戒也能持了,大小乘戒律全部通達,這是盧舍那佛教給眾生的。這一戒你要懂了,你佛法就有基礎了。所以我們常講,佛法從哪下手呢?從真如本性當中下手,就是祖師大德講的從根本修。而這個根本不在盧舍那佛那裡,也不是從釋迦牟尼佛學,你只要返照心源。佛告訴我們的真心本性是人人具有、各各不無。從此體會、從此返照,能夠守本自心,我所心滅,心不起妄,那自然能夠見到真心本性。縱然你不能證悟,你也能得個解悟─先解,對於佛法、對於實相的義趣,你能夠從經典上、文字上有個概略的了解,體悟在心,也可以算是進入了佛門。

所以為什麼跟你講光明金剛寶戒,講真如自性,這都非常重要,是學佛最重要的。學佛不是從五戒下手,持戒不是從五戒下手,持戒是從心地下手。心如果不轉,只在事相上裝模作樣,這沒有任何功德。祖師講的,如果不見性,若不明心,持戒這些統統都是外道法。那麼講經的人,如果不明心地,講出來的經是魔說;跟他學的是魔子魔孫;講這些世俗話的、講這些不了義法的,是大罪人。

我們學佛要作佛,不是要來佛門當罪人的,不是要來佛門裡面當妖魔鬼怪的。你不想當,你想作佛,你就要按照祖師大德教的先明心性。無論是此界,就是東土、西方這兩土的祖師;這東土就是指中國,西方就是指印度,所有的祖師大德都是傳真如本性之法。所謂「以心傳心」,沒有別法,任何的宗派都不例外。所以生在末法,你要懂得怎麼修行,你要看祖師大德的。

以上講的是教你怎麼持齋,這不是我發明的,這是祖師大德教的,有根有據。希望大家能夠善思惟,能夠在這當中降伏煩惱。

攝心為戒

今天是一個值得懷念、值得紀念的日子,也就是母親節,首先祝福所有的母親道業增進,永脫輪迴。做為一個學佛的修行人,你為人父母,在過母親節的時候,自己就要提起觀照。在團圓吃飯的時候,你要想到,這些世間的家親眷屬,只是緣生緣滅,因緣具足,聚會在一起;因緣散了,各自分離,所以在這當中,要能永斷貪欲,永斷世間這些愛欲的想念,才是一個學佛人的樣子。

妳在家當一個媽媽,妳自己就要知道,這些兒子、女兒妳不可以在意,為什麼?因緣所生。所謂「因緣所生法,當體即空。」緣起緣滅啊,在這當中要用功,要提起這樣的一個覺照,不要貪著。妳在洗碗盤的時候,妳要知道,洗濯垢汙,顯明清白,把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法器,來學佛法;妳在切菜的時候,應當觀照,以智慧刀,斷除煩惱,斷除對於世間、對於家人的這一份貪愛之心,這一份罣礙之心,世間人說好聽叫「關愛」,實際上就是「罣礙」,所以天下媽媽幾乎都是一樣的執著。

所以妳在切菜的時候、妳在煮飯的時候,要以智慧火,烹煮淨法之食,以滋養法身;妳在掃地、妳在拖地的時候,當除心地本無之垢;妳在為家人洗衣服的時候,要知道除去俗服,著淨法服,所以念念在道,處處攝心。祖師大德教我們的「攝心為戒」。

什麼叫「攝心」?一切法都銷歸自性,這叫攝心,以此才稱之為「戒」,不是立相住心,你去著相,你著世間相,這不叫戒;你著禪定,這也不叫做戒;你著戒相,那更不叫戒,所以佛教我們攝心為戒,攝一切法皆歸自性,做一切事的當中,無不銷歸自性,無不斷除煩惱,這叫攝心為戒。因戒能生定,你對於世間就不執著了,什麼樣的境界來你都不動心,你都不會起貪愛想、不會起煩惱了,這就是定。因定發慧,這慧就是般若智慧,煩惱永斷,不復更起,心即是境,境即是心,也沒有不動妄想之念,那更不會再起諸妄想,所以這叫慧。

所以佛告訴我們要攝心才叫做戒,攝一切法皆歸心性,不是修禪定,不是立相住心、調呼吸,那只是一個方便接引的手段,並不是究竟,並不是真正的無漏之學,所以為什麼講「此則名為三無漏學」,最重要的「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要攝一切法銷歸自性,這才叫「攝」,才叫做「戒」。

我們講菩薩戒,跟你說的「光明金剛寶戒」,你要能了達,這就是「攝心為戒」,從此戒能因戒生定,因定發慧,這才是真的無漏。如果你只是調調呼吸,不明心性、不明眾生本有的智慧德相,你修的這個戒、定、慧叫有漏,不是真正的無漏之學。縱然你證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甚至你證阿羅漢,仍舊是有漏,都不算是真正的無餘涅槃,不是真正的無漏之學。所以你在生活當中,吃飯、穿衣、掃地、洗衣,要能夠這樣觀照;你做菜給家人吃,與家人聚會等等的,都應當提起觀照,觀察這個世間緣起緣滅,緣起緣滅的當下唯是真如自性,沒有別法,所以不隨境界而轉,不隨妄想而流,才能算是持戒,才能夠算是一個真正修行人。

為什麼我們用今天這一點時間,跟你們講攝心之法,做為送給妳們母親節的禮物,要做一個解脫的母親,不要做一個愛欲的母親,一個迷惑顛倒的母親,這沒有用還是輪迴。所以妳要能夠如是觀照,在家人聚會的時候,在為家人煮飯的時候,為家人洗衣的時候,在打掃家裡的時候,都要知道,甚至現在有的是職業婦女,很辛苦,白天工作,晚上也要照顧家庭,妳要知道,妳在工作的時候,要行道—行於菩提之道,不是為妳的兒女、為妳的世俗事在那裡忙亂,妳心念一轉過來,妳就念念在道,處處都是道場。

以上希望你們能夠提起觀照,要知道這才是攝心之法,從此法能生定慧,能成無漏之果,所以一切法無不銷歸自性,這才是佛門裡面講的「攝心為戒」。

最後還是要跟大家說,家人聚會一定要吃素,妳要想到,妳是別人的母親,這些眾生也是別人的母親,甚至是你過去父母,甚至是未來諸佛,你不可以殺牠,你不可以吃眾生的肉,如果你吃了,你是犯菩薩戒,你沒有大悲心,你不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還是要提醒大家。因為我如果不講,我如果不要求,你們就會放逸、就會懈怠,甚至會隨著世間的情欲而去,世間的家親眷屬就會告訴你,哎呀!你看沒有關係啊,我今天花了這麼多錢來請妳,媽媽妳就吃一點吧!妳就造一點業吧!沒有關係啊!妳心裡面想說這是兒子一片苦心,希望妳下地獄、希望妳還債,好吧!妳就隨順他啦,那受果報的是妳。所以真正孝順,在母親節,在父母生日的時候要吃素,要請你的家親眷屬吃素,請你的長輩吃素,不要讓他再造殺業,不要在這大眾共業的節日當中,你與大眾一同而造殺業。所以你想要轉變,要在共業當中有別業,就在這些我們所謂的大節日當中要能夠素食,從這裡開始,從這裡做一個回頭,做一個轉變。

以上是我特別跟大家說明的,希望你們在這個重要的節日當中,能夠素食,或是你的父母已經不在,你也能素食,為他來迴向,為他來資福,來修這個功德迴向給他,希望你已故的家親眷屬、你已故的父母能夠聽聞佛法,能夠脫離惡道,甚至能夠往生淨土,圓滿成佛,以上才叫做是真正的孝順。

希望大家能夠從生活上去觀照,從日用平常當中收攝身心,收攝身心不是叫你住在你身上的哪一處,《楞嚴經》不是這麼教的,為什麼?因為你「住成心所住,不能獲圓通。」所以叫你銷歸自性,在這生活當中用功,提起觀照,念念在道。

以上是我在母親節給你們的禮物,希望你們能夠永脫輪迴、永斷愛欲。

依法不依人

釋迦牟尼佛在滅度的時候,告訴我們要「依法不依人」。相信很多學佛的人都知道這一點。但是什麼是「法」呢?這就不是每個人都能了解的。

所謂法者,法性也。就是我們眾生的真如法身,這個法身不是文字語言所能形容的,從法身顯現出來的德相,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經典,就是如來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乃至你現前所見到的這一切一切,無不是真如佛性的顯現。所以佛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你不要以為這個「法」,就是世間生滅之法,或是二乘,或是人天這些不了義法。這個法就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所說的就是真如佛性。所以《妙法蓮華經》上面講,什麼叫法?法者就是真心也,就是真如佛性。

在我們淨土宗講的這個法,就是「信、願、行」這三個資糧,這資糧法。「信」,你要信什麼?信自心一念本自清淨,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十方如來無二無別,這是淨土宗講的信。「願」,知道自己本自清淨,所以從這個基礎上發起「切願」,願斷本無之煩惱,這煩惱本空,這個才叫做「切願」。所謂切願者,契合真性也,才方名為「切」,與實際相應,所以這個願才是真正的切願,否則只是生滅妄心而已。

我們今天講的不是空談,你做得到,這一念心不在別處,就是你現在在聽法的,甚至在看東西、看著螢幕的這一念心,第一念,說「第一念」這是方便說,這一念心就是真心,所以我們不是空談。依止此不變的,從此起行,就是我們淨土宗講的「行」。這「行」就是用念佛的方式,知道我與佛完全不二,稱一佛名即是稱一切諸佛名,如是行者方名「真行」,乃至用一佛號破盡一切名相,破盡一切計度分別。所謂「計度分別」就是你在這個世間上,種種的算計、種種的思量、種種的執著,這個就叫做計度分別,甚至因計度分別而起的貪、瞋、癡、慢、疑等等的煩惱。所以用稱性的佛號,斬盡一切戲論,斷除一切邪見,如是行者方名真行。

這佛號不光只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名號,甚至是一切諸佛的名號。因為諸佛各各都是無量覺,所以稱一佛名就與一切諸佛相應,就是稱一切佛名。我們學佛講的「依法不依人」,這個法你要懂得什麼叫做佛法?佛法就是大乘佛法。

佛在《法華經》講的,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一切諸如來,但說一乘道,唯一無二乘。唯有一乘法,絕對沒有二乘,絕對不用小乘法來度眾生。這是佛在涅槃之前為我們說的《法華經》,開權顯實,告訴我們四十九年以來,所說的這些九部法,都是隨順眾生的喜好而說。什麼叫眾生的喜好?有的人想要發財,他就跟他講一些發財的方法;有的人想要得禪定,他就跟他講一些得禪定的方法;想要出三界的,他就跟他講這有餘涅槃,講一些二乘法。但是從來沒有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皆能成佛,所以在他要入滅以前,在《法華經》告訴我們:只有「一乘」才稱之為佛法,這一乘者,就是眾生的本性。

無論你修什麼法門,你學禪也好,學密也好,學淨土宗也好,一定要銷歸自性,此自性才是不生不滅的真法。不生不滅的真法,是眾生的依止,是菩薩的本源。不光我們眾生依止可以成佛,乃至十方諸佛皆依此心性之法,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所以你想要成佛,你要出三界;你想要了生脫死,你想要證得不生不滅,應當依心性,所以叫「依法不依人」。

你要知道這句話有它的深意,就是大乘的四依法,這法不是只有在文字上,是直接建立在心性上的,乃至後面的「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各各都是銷歸自性,沒有先、沒有後,沒有淺、沒有深,所以我們學佛的人就要知道,這大乘的四依法,你要怎麼來依止。從前面你就清楚了,知道這個法即是「心性」,乃至後面的義趣、行法等等的當依頓教,當依般若智慧,這才能夠真正遵守佛陀的遺教,佛陀的教導。

以上跟大家說明什麼叫做「依法不依人」,希望大家能夠諦聽!諦聽!善思念之。要好好地思惟,好好地觀照,在佛法上用心,在世間法上你自然能夠解脫,這就是在煩惱當中見到菩提。所謂「煩惱即菩提」,因為你識得煩惱本空、六塵非有,才能夠真正成道。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龍女成佛的表法  │念佛開示14–6

 



龍女成佛的表法

悟顯法師 開示

有讀過《法華經》的同修都應該知道,在《法華經》裡面〈提婆達多品〉末後,龍女示現即身成佛,這一個示現告訴我們,是在對治二乘以及凡夫的偏執。因為一般的人認為,甚至修行人認為,成佛需要久修方成,也就是要非常地辛苦,做種種的萬行,經歷很長的時間才能夠成就,而且成佛必須是男眾才能成,所以在法華會上舍利弗他就很懷疑,他說:「女眾怎麼可能即身成佛?」即身成佛他很難相信,更何況是女眾。

那麼,龍女出來為我們做示現,這個龍女是娑竭羅龍王的女兒,聰明利根,聽聞一乘了義,能夠頓脫身心,萬儀世界,獻珠供佛,就往他方無垢世界示現作佛。所以舍利弗才解除了這樣的疑惑。因為佛在經上有講過,女眾有五種障,她不能示現梵王、帝釋、轉輪聖王、魔王、第六天的他化自在天王,還有一個就是作佛。女眾她這個色身沒有辦法示現作佛,但是法華會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能成佛,所以有龍女來為我們示現。

龍女在佛前供佛獻珠,這個龍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是牠非常愛樂的寶物,也就是說我們能捨愛憎心、能捨愛染心,就能即身成佛,這是龍女給我們的表法。你看到這一段就會知道,原來大乘佛法是這麼樣的殊勝,沒有男女相,即染即淨。這龍女代表是「染」,牠又是畜生道,又是畜生道的女眾,所以代表的是「染」。你只要一念轉過來,一念放下即身可成,不必經歷多劫。

所以,大乘佛法不同於通途的漸次修行,乃至不同於二乘,二乘要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要漸次這樣修過來。大乘佛法,一念轉過來即身成就,而且是圓滿成佛。在法華會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祖師大德讚歎這是「成佛的法華」,也是因為龍女做這樣的一個示現,所以我們看到這樣的表法,對於大乘佛法就更要有信心,對於淨土法門就更要能信受奉行,要能老實專念。即使你業障再重,你現在畢竟得的是人身,你看龍女牠的業障肯定比你還重,牠都能夠頓脫即身成就,我們為什麼不行?

又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每一個人都有,「菩提自性,人人本有,各各不無,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你知道你自己有菩提真心,你現在返本還源提起一聲佛名,斬盡一切意見、斬盡一切邪思,當然這一生成佛絕對有希望。所以,今天用龍女在法華會上示現作佛的這個事實公案,牠不是演戲啊,是事實。是真實的,我們稱為「公案」。用這個公案來告訴大家,一切眾生都能夠成就。

《梵網經》講的「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所以你但了此一真心與佛平等,那麼「即是受佛戒。即入諸佛位。」又講「一切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當當常有因故。當當常住法身。」這講的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講的就是我們清淨的佛性,從來不受汙染。即使你現在煩惱滿天飛,念佛妄想不斷,真如自性從來不受汙染,從來不受妄想的影響,而且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是清淨的,不用你刻意保持、不用你刻意造作、也不用佛威神力加持,他本自清淨,本自不染,只是你現在一直看著妄想,你不知道妄想本空、五陰非有,所以你沒有力量撥雲見日。實際上日光常照,從來沒有被烏雲障礙,真心本性亦復如是,從來沒有被煩惱覆蓋,只是你在煩惱發起的當下,不識得煩惱虛妄,隨著煩惱走、隨著妄想走,流轉生死,雖然流轉了,但是這個流轉也不是真的,只是法身流轉五道,在名字上叫做「眾生」而已,所以叫「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

譬如一個人把方位搞錯了,雖然搞錯方位,但是真實的方位仍舊沒有改變;就像你把東邊以為是西邊,把西邊以為是東邊,但是實際上只是你自己迷惑而已,並不是真正方向受你改變。真如佛性亦復如是,所以「在染而不染,在淨而不淨,在聖而不增,在凡而不減。」就好像太陽一樣,從來沒有失去光明,從來沒有被烏雲遮蔽,只是眾生自己妄心造業,虛受輪轉,妄受輪迴而已。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輪迴是虛妄相,輪迴是假象,《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金剛經》一句話就把這個生死輪迴,把這個世間跟我們說破,都如夢幻泡影啊!所以不可以認為它是真實的,不要在這裡面想做長久想,做相續想,起種種思量計度、起種種分別、造種種業,你只要一起,念佛的人提起一聲佛號,直下叫它消滅,自然久而久之這煩惱不起,真性自然顯現。

我們學佛很重要的,就是要明了真如佛性,你念佛才有根有本,這叫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呢?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心性是根本。這心性不是指你個人的習氣、或是你個人的看法、想法,因為現在很多人講參禪就是找到自己、做你自己,實際上這都是我執啊!做你自己,你就帶著貪瞋癡,貪瞋癡你用習慣了,你就把它當成自己;種種的分別思量,你用習慣了,你也把它當成自己,認緣影為心,以為六塵是實有的。所以佛告訴我們,你要把這個虛幻看破,把這個虛假的,從你心裡面徹徹底底地認識它,知道它虛妄,不是叫你起我執、起我相,所以你要會用功。

真心本性無有我相,也沒有自己,有自己就有我相,也沒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離四相。若能離開這四相,即名諸佛,即是大菩薩。所以我們修行要依心性,依自性,這自性是講佛性,不是你個人的感覺,個人的想法,也不是你個人眼見物的感受,耳聽聲的感受,這都不是,這是妄想顛倒。所謂「知覺乃眾生」,知覺乃是眾生啊!隨著這個知覺轉的叫做「眾生」。

所以我們修行要先識得以心性為根本,心性就是真如佛性,這個最重要。從這裡再來起修,或是念佛,或是持咒,或是學教等等的方法,都能夠幫助你快速成佛,修行找到了根,找到了本,你就會修,你就能夠一帆風順,所謂在菩提道上,直趣無上菩提路,中間永無諸委曲相,你就不會再走錯路、迷路或是繞遠路。

以上舉龍女示現成佛的公案,讓大家知道一乘的殊勝,也知道心性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