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五燈會元卷十三 ~ 伏龍奉璘禪師

伏龍奉璘禪師

延州伏龍山奉璘禪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橫身臥海,日裡挑 燈。」問:「如何是伏龍境?」師曰:「山峻水流急,三冬發異華。」問:「和尚還 愛財色也無?」師曰:「愛。」曰:「既是善知識,為甚麼却愛財色?」師曰:「知 恩者少。」師問火頭:「培火了也未?」曰:「低聲。」師曰:「甚麼處得這消息來 ?」曰:「不假多言。」師曰:「省錢易飽,喫了還饑。」問:「如何是和尚家風? 」師曰:「長虀冷飯。」曰:「太寂寞生!」師曰:「僧家合如是。」

五燈會元卷十三 ~ 黃檗慧禪師

黃檗慧禪師

瑞州黃檗山慧禪師,洛陽人也。少出家,業經論。因增受菩薩戒,而歎曰:「大 士攝律儀,與吾本受聲聞戒,俱止持作犯也。然於篇聚增減,支本通別,制意且殊, 既微細難防,復於攝善中未嘗行於少分,況饒益有情乎?且世間泡幻,身命何可留戀 哉!」由是置講課,欲以身捐於水中,飼鱗甲之類。念已將行,偶二禪者接之款話, 說:「南方頗多知識,何滯於一隅?」師從此回志參尋,屬關津嚴緊,乃謂守吏曰: 「吾非翫山水,誓求祖道,他日必不忘恩也。」吏者察其志,遂不苛留,且謂之曰: 「師既為法忘身,回時願無吝所聞。」師欣謝,直造疏山,時仁和尚坐法堂受參。師 先顧視大眾,然後致問曰:「剎那便去時如何?」山曰:「偪塞虛空,汝作麼生去? 」師曰:「偪塞虛空,不如不去。」山便休。師下堂參第一座,座曰:「適來祇對甚 奇特。」師曰:「此乃率爾,敢望慈悲,開示愚昧。」座曰:「一剎那間還有擬議否 ?」師於言下頓省,禮謝。住後,僧問:「黃檗一路荒來久,今日當陽事若何?」師 曰:「虛空不假金鎚鍊,日月何曾待照人?」師示滅,塔于本山,肉身至今如生。

五燈會元卷十三 ~ 百丈安禪師

百丈安禪師

洪州百丈明照安禪師,新羅人也。僧問:「一藏圓光,如何是體?」師曰:「勞 汝遠來。」曰:「莫便是一藏圓光麼?」師曰:「更喫一碗茶。」問:「如何是和尚 家風?」師曰:「手巾寸半布。」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師曰:「未有一箇 人不問。」問:「如何是極則處?」師曰:「空王殿裡登九五,野老門前不立人。」 問:「隨緣認得時如何?」師曰:「未認得時作麼生?」問:「如何是毗盧師?」師 曰:「人天收不得。」曰:「如何是一代時教?」師曰:「義例分明。」

五燈會元卷十三 ~ 疏山證禪師

疏山證禪師

撫州疏山證禪師,初參先疏山得旨,後歷諸方,謁投子。子問:「近離甚處?」 曰:「延平。」子曰:「還將得劍來麼?」曰:「將得來。」子曰:「呈似老僧看。 」師乃指面前地。子便休。至晚問侍者:「新到在麼?」者曰:「當時去也。」子曰 :「三十年弄馬騎,今日被驢撲。」住後,僧問:「如何是就事學?」師曰:「著衣 喫飯。」曰:「如何是就理學?」師曰:「騎牛去穢。」曰:「如何是向上事?」師 曰:「溥濟不收。」﹝濟,續藏本作「際」。﹞問:「如何是聲色混融句?」師曰: 「不辨消不及。」曰:「如何是聲色外別行底句?」師曰:「難逢不可得。」問:「 親切處乞一言。」師以拄杖敲之。僧曰:「為甚麼不道?」師曰:「得恁麼不識好惡 !」

五燈會元卷十三 ~ 五峰遇禪師

五峰遇禪師

瑞州五峰遇禪師,僧問:「佛未出世時如何?」師曰:「一堆泥土。」問:「如 何是不撥不觸底人?」師曰:「閉目藏三寸,翻眉蓋眼睛。」

五燈會元卷十三 ~ 靈泉歸仁禪師

靈泉歸仁禪師

洛京靈泉歸仁禪師,初問疏山:「枯木生花,始與他合。是這邊句,是那邊句? 」山曰:「亦是這邊句。」師曰:「如何是那邊句?」山曰:「石牛吐出三春霧,靈 雀不棲無影林。」住後,僧問:「如何是靈泉家風?」師曰:「十日作活九日病。」 曰:「此病如何?」師曰:「回避不得。」曰:「還療得也無?」師曰:「耆婆稽首 ,醫王皺眉。」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牛馬同群放。」曰:「還分 不分?」師曰:「夜半崑崙穿市過,午後烏雞帶雪飛。」問:「急切相投時如何?」 師曰:「見佛似冤家。」問:「何?」師曰:「見佛似冤家。」問:「如何是靈泉竹 ?」師曰:「不從栽種得。」曰:「還變動也無?」師曰:「三冬瑞雪應難改,九夏 凝霜色轉鮮。」問:「如何是靈泉心印?」師曰:「不傳不受。」曰:「或遇交代時 如何?」師曰:「淮南船子看洛陽。」問:「六國未寧時如何?」師曰:「作亂者誰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仰面獨揚眉,回頭自拍手。」問:「如何 是和尚家風?」師曰:「騎牛戴席帽,過水著靴衫。」問:「如何是無問而自說?」 師曰:「死人口裡活人舌。」曰:「未審是何人領會?」師曰:「無角水牯牛。」問 :「如何是靈泉活計?」師曰:「東壁打倒西壁。」曰:「憑箇甚麼過朝夕。」師曰 :「折腳鐺子無煙火。」曰:「二時將何奉獻?」師曰:「野老共炊無米飯,溪邊大 會不來人。」問:「如何是靈泉境?」師曰:「枯樁花爛漫。」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曰:「子規啼斷後,花落布階前。」問:「如何是沙門行?」師曰:「恰似箇 屠兒。」曰:「如何行履?」師曰:「破齋犯戒。」曰:「究竟作麼生?」師曰:「 因不收,果不入。」俗士問:「俗人還許會佛法否?」師曰:「那箇臺無月,誰家樹 不春。」

五燈會元卷十三 ~ 護國守澄禪師

護國守澄禪師

隨州護國院守澄淨果禪師,上堂:「諸方老宿,盡在曲彔木牀上為人,及有人問 著祖師西來意,未曾有一人當頭道著。」時有僧問:「請和尚當頭道。」師曰:「河 北驢鳴,河南犬吠。」問:「如何是佛?」師咄曰:「這驢漢。」問:「盡大地是一 隻眼底人來時如何?」師曰:「階下漢。」問:「諸佛不到處,是甚麼人行履?」師 曰:「聃耳鬅頭。」曰:「何人通得彼中信?」師曰:「驢面獸腮。」問:「隨緣認 得時如何?」師曰:「錯。」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問:「不落干將手,如何是太阿?」師曰:「七星光彩耀,六國罷煙塵。」問: 「鶴立枯松時如何?」師曰:「地下底一場[麼羅](註:兩字加心字旁)。」問:「會 昌沙汰時,護法善神向甚麼處去?」師曰:「三門前兩個一場[麼羅]。」問:「滴水 滴凍時如何?」師曰:「日出後一場[麼羅]。」

五燈會元卷十三 ~ 新羅雲住和尚

新羅雲住和尚

新羅國雲住和尚,僧問:「諸佛道不得,甚麼人道得?」師曰:「老僧道得。」 曰:「諸佛道不得,和尚作麼生道?」師曰:「諸佛是我弟子。」曰:「請和尚道。 」師曰:「不是對君王,好與二十棒。」問:「達磨未來時如何?」師曰:「夜半石 牛吼。」曰:「來後如何?」師曰:「特地使人愁。」問:「既是普眼,為甚不見普 賢?」師曰:「祇為貪程太速。」

五燈會元卷十三 ~ 晉州大梵和尚

晉州大梵和尚

晉州大梵和尚,僧問:「如何是學人顧望處?」師曰:「井底架高樓。」曰:「 恁麼則超然去也。」師曰:「何不擺手?」

五燈會元卷十三 ~ 雲居山昌禪師

雲居山昌禪師

南康軍雲居昌禪師,僧問:「相逢不相識時如何?」師曰:「既相逢為甚麼不相 識?」問:「紅鑪猛焰時如何?」師曰:「裡頭是甚麼?」問:「不受商量時如何? 」師曰:「來作甚麼?」曰:「來亦不商量。」師曰:「空來何益?」問:「方丈前 容身時如何?」師曰:「汝身大小?」

五燈會元 卷十八~圓通守慧禪師

圓通守慧禪師

江州廬山圓通守慧沖真密印通慧禪師,上堂:「但知今日復明日,不覺前秋與後 秋。平步坦然歸故里,却乘好月過滄洲。咦!不是苦心人不知。」

五燈會元 卷十八~蓬萊圓禪師

蓬萊圓禪師

慶云府蓬萊圓禪師,住山三十年,足不越閫,道俗尊仰之。師有偈曰:「新縫紙 被烘來暖,一覺安眠到五更。聞得上方鐘鼓動,又添一日在浮生。」 〔圓通旻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十八~雪峰慧忠禪師

雪峰慧忠禪師

福州雪峰毬堂慧忠禪師,上堂:「終日忙忙,那事無妨。作麼生是那事?」良久 曰:「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天童交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十八~光孝果敏禪師

光孝果敏禪師

廣德軍光孝果敏禪師,常德桃源人也。上堂,舉南泉斬貓兒話,乃曰:「南泉提 起下刀誅,六臂修羅救得無?設使兩堂俱道得,也應流血滿街衢。」 〔雪峰需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十八~慧日興道禪師

慧日興道禪師

平江府慧日默庵興道禪師,上堂:「同雲欲雪未雪,愛日似暉不暉。寒雀啾啾鬧 籬落,朔風冽冽舞簾帷。要會韶陽親切句,今朝覿面為提撕。」卓拄杖,下座。

五燈會元 卷十八~萬壽普信禪師

萬壽普信禪師

漣水軍萬壽夢庵普信禪師,上堂:「殘雪既消盡,春風日漸多。若將時節會,佛 法又如何?且道時節因緣與佛法道理,是同是別?」良久曰:「無影樹栽人不見,開 華結果自馨香。」

五燈會元 卷十八~延慶叔禪師

延慶叔禪師

廬山延慶叔禪師,僧問:「多子塔前,共談何事?」師曰:「一回相見一回老, 能得幾時為弟兄?」僧禮拜師曰:「唐興今日失利。」 〔勝因靜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十八~報恩法常首座

報恩法常首座

嘉興府報恩法常首座,開封人也。丞相薛居正之裔。宣和七年,依長沙益陽華嚴 元軾下髮,遍依叢林。於首楞嚴經,深入義海。自湖湘至萬年謁雪巢,機契,命掌牋 翰。後首眾報恩。室中唯一矮榻,餘無長物。庚子九月中,語寺僧曰:「一月後不復 留此。」十月二十一往方丈,謁飯。將曉,書漁父詞於室門,就榻收足而逝。詞曰: 「此事楞嚴嘗露布,梅華雪月交光處,一笑寥寥空萬古。風甌語,迥然銀漢橫天宇。 蝶夢南華方栩栩,斑斑誰跨豐干虎?而今忘却來時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鴻飛去。」 〔嶽山祖庵主法嗣〕

五燈會元 卷十八~德山慧初禪師

德山慧初禪師

常德府德山無諍慧初禪師,靜江府人也。上堂,顧視大眾曰:「見麼?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在日月為晦為朔,在四時為寒為暑。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且道在 衲僧分上,又作麼生?一趯趯翻四大海,一拳拳倒須彌山。佛祖位中留不住,又吹漁 笛汨羅灣。」上堂:「九月二十五,聚頭相共舉。瞎却正法眼,拈却雲門普。德山不 會說禪,贏得村歌社舞。阿呵呵,邏囉哩。」遂作舞,下座。 〔萬年一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十八~本寂文觀禪師

本寂文觀禪師

溫州本寂靈光文觀禪師,本郡葉氏子。上堂:「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好事 不如無。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好事不如無。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住。好事不 如無。還知麼?除却華山陳處士,何人不帶是非行?參!」 〔黃龍震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十八~烏回良範禪師

烏回良範禪師

安吉州烏回唯庵良範禪師,上堂:「塵劫已前事,堂堂無背面。動靜莫能該,舒 卷快如電。莫道凡不知,佛也覷不見。決定在何處?合取這兩片。薦不薦,更為諸人 通一線。」良久曰:「天下太平,皇風永扇。」上堂,舉:「僧問趙州:「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是時人窠窟否?」州曰:「曾有人問,老僧直得五年分疏不下。」」師 召眾曰:「趙州具頂門眼,向擊石火裡分緇素,閃電光中明縱奪。為甚麼却五年分疏 不下?還委悉麼?易分雪裡粉,難辨墨中煤。」

五燈會元 卷十八~顯寧圓智禪師

顯寧圓智禪師

臨安府顯寧松堂圓智禪師,上堂:「蘆華白,蓼華紅。溪邊脩竹碧煙籠。閑雲抱 幽石,玉露滴巖叢。昨夜烏龜變作鱉,今朝水牯悟圓通。咄!」

五燈會元 卷十八~道場居慧禪師

道場居慧禪師

安吉州道場無傳居慧禪師,本郡吳氏子。上堂:「鍾馗醉裡唱涼州,小妹門前祇 點頭。巡海夜叉相見後,大家拍手上高樓。大眾若會得去,鎖却天下人舌頭?若會不 得,將謂老僧別有奇特。」上堂:「百尺竿頭弄影戲,不唯瞞你又瞞天。自笑平生岐 路上,投老歸來沒一錢。」上堂,舉臨濟示眾曰:「一人在高高峰頂,無出身之路; 一人在十字街頭,亦無向背。且道那箇在前,那箇在後?」師曰:「更有一人不在高 高峰頂,亦不在十字街頭,臨濟老漢因甚不知?」便下座。

五燈會元 卷十八~道場慧琳禪師

道場慧琳禪師

安吉州道場普明慧琳禪師,福州人。上堂:「有漏笊籬,無漏木杓。庭白牡丹, 檻紅芍藥。因思九年面壁人,到頭不識這一著。且道作麼生是這一著?」以拄杖擊禪 牀下座。上堂:「一即多,多即一。毗盧頂上明如日。也無一,也無多,現成公案沒 淆訛。拈起舊來氈拍板,明時共唱太平歌。」

五燈會元 卷十八~育王介諶禪師

育王介諶禪師

慶元府育王無示介諶禪師,溫州張氏子。謝知事,上堂:「尺頭有寸,鑑者猶稀 。秤尾無星,且莫錯認。若欲定古今輕重,較佛祖短長,但請於中著一隻眼,果能一 尺還他十寸,八兩元是半斤。自然內外和平,家國無事。山僧今日,已是兩手分付, 汝等諸人還肯信受奉行也無?尺量刀剪遍世間,誌公不是閑和尚。」上堂:「文殊智 ,普賢行,多年歷日。德山棒,臨濟喝,亂世英雄。汝等諸人穿僧堂,入佛殿,還知 嶮過鐵圍關麼?忽然踏著釋迦頂,[宵頁](宵字「月」改「用」)磕著聖僧額頭,不免 一場禍事。」上堂:「我若說有,你為有礙。我若說無,你為無礙。我若橫說,你又 跨不過。我若豎說,你又跳不出。若欲叢林平怗,大家無事,不如推倒育王。且道育 王如何推得倒去?」召大眾曰:「著力!著力!」復曰:「苦哉!苦哉!育王被人推 倒了也。還有路見不平,拔劍相為底麼?若無,山僧不免自倒自起。」擊拂子,下座 。師性剛毅,蒞。時以諶鐵面稱之。

五燈會元 卷十八~薦福擇崇禪師

薦福擇崇禪師

饒州薦福常庵擇崇禪師,寧國府人也。上堂,舉:「僧問古德:「生死到來,如 何免得?」德曰:「柴鳴竹爆驚人耳。」僧曰:「不會。」德曰:「家犬聲獰夜不休 。」」師曰:「諸人要會麼?柴鳴竹爆驚人耳,大洋海底紅塵起。家犬聲獰夜不休, 陸地行船三萬里。堅牢地神笑呵呵,須彌山王眼覷鼻。把手東行却向西,南山聲應北 山裡。千手大悲開眼看,無量慈悲是誰底?」良久曰:「頭長腳短,少喜多嗔。」上 堂,問侍者曰:「還記得昨日因緣麼?」曰:「記不得。」復顧大眾曰:「還記得麼 ?」眾無對。堅起拂子曰:「還記得麼?」良久曰:「也忘却了也。三處不成,一亦 非有。諸人不會方言,露柱且莫開口。」以拂子擊禪牀,下座。 〔長寧卓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四 ~漳州羅漢和尚

漳州羅漢和尚
 漳州羅漢和尚,初參關南,問:「如何是大道之源?」南打師一拳,師遂有省, 乃為歌曰:「咸通七載初參道,到處逢言不識言。心裡疑團若栲栳,三春不樂止林泉 。忽遇法王氈上坐,便陳疑懇向師前。師從氈上那伽起,袒膊當胸打一拳。駭散疑團 獦狟落,舉頭看見日初圓。從茲蹬蹬以碣碣,直至如今常快活。只聞肚裡飽膨脝,更 不東西去持鉢。」又述偈曰:「字內為閑客,人中作野僧。任從他笑我,隨處自騰騰。」

五燈會元 卷四 ~關南道吾和尚

關南道吾和尚
 襄州關南道吾和尚,始經村墅,聞巫者樂神云「識神無」,忽然省悟。後參常禪 師,印其所解,復遊德山之門,法味彌著。住後,凡上堂,戴蓮華笠,披襴執簡,擊 鼓吹笛,口稱魯三郎神:「識神不識神,神從空裡來,却往空裡去。」便下座。有時 曰:「打動關南鼓,唱起德山歌。」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以簡揖曰:「 喏!」有時執木劍,橫肩上作舞。僧問:「手中劍甚處得來?」師擲於地。僧却置師 手中。師曰:「甚處得來?」僧無對。師曰:「容汝三日內,下取一轉語。」其僧亦 無對。師自代拈劍橫肩上,作舞曰:「須恁麼始得?」趙州訪師,師乃著豹皮褌,執 吉獠棒,在三門下翹一足等候,纔見州便高聲唱喏而立。州曰:「小心袛候著!」師 又唱喏一聲而去。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下禪牀作女人拜曰:「謝子遠來,無 可袛待。」問灌溪:「作麼生?」谿曰:「無位。」師曰:「莫同虛空麼?」溪曰: 「這屠兒!」師曰:「有生可殺即不倦。」 

五燈會元 卷四~光孝慧覺禪師

光孝慧覺禪師 
 揚州光孝院慧覺禪師,僧問:「覺華纔綻,遍滿娑婆。祖印西來,合談何事?」 師曰:「情生智隔。」曰:「此是教意?」師曰:「汝披甚麼衣服?」問:「一棒打 破虛空時如何?」師曰:「困即歇去。」師問相國宋齊止曰:「還會道麼?」宋曰: 「若是道也著不得。」師曰:「是有著不得,是無著不得?」宋曰:「總不恁麼。」 師曰:「著不得底[漸耳]!」宋無對。師領眾出,見露柱,乃合掌曰:「不審世尊。」僧曰:「和尚,是露柱。」師曰:「啼得血流無用處,不如緘口過殘春。」問:「 遠遠投師,師意如何?」師曰:「官家嚴切,不許安排。」曰:「豈無方便?」師曰 :「且向火倉裡一宿。」師到崇壽,法眼問:「近離甚處?」師曰:「趙州。」眼曰 :「承聞趙州有「庭前柏樹子」話,是否?」師曰:「無。」眼曰:「往來皆謂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曰:「庭前柏樹子。」上座何得言無?」師曰:「先師 實無此語。和尚莫謗先師好。」張居士問:「爭柰老何?」師曰:「年多少?」張曰 :「八十也。」師曰:「可謂老也。」曰:「究竟如何?」師曰:「直至千歲也未在 。」俗士問:「某甲平生殺牛,還有罪否?」師曰:「無罪。」曰:「為甚麼無罪? 」師曰:「殺一箇,還一箇。」 

五燈會元 卷四~嚴陽善信尊者

嚴陽善信尊者
 洪州新興嚴陽尊者,諱善信。初參趙州,問:「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州曰:「 放下著。」師曰:「既是一物不將來,放下箇甚麼?」州曰:「放不下,擔取去。」 師於言下大悟。住後,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土塊。」曰:「如何是法?」 師曰:「地動也。」曰:「如何是僧?」師曰:「喫粥喫飯。」問:「如何是新興水 ?」師曰:「面前江裡。」問:「如何是應物現形?」師曰:「與我拈牀子過來。」 師常有一蛇一虎,隨從手中與食。 

五燈會元 卷四~文殊圓明禪師

文殊圓明禪師
 廣州文殊院圓明禪師,福州陳氏子。參大溈得旨後,造雪峰請益,法無異味。嘗 游五臺山,覩文殊化現,乃隨方建院,以文殊為額。開寶中樞密使李崇矩巡護南方, 因入院覩地藏菩薩像,問僧:「地藏何以展手?」僧曰:「手中珠被賊偷却也。」李 却問師:「既是地藏,為甚麼遭賊?」師曰:「今日捉下也。」李禮謝之。 〔趙州諗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四~潞州淥水和尚

潞州淥水和尚
 潞州淥水和尚,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還見庭前華藥欄麼?」 僧無語。 

五燈會元 卷四~台州浮江和尚

台州浮江和尚
 台州浮江和尚,雪峰領眾到,問:「即今有二百人寄此過夏,得麼?」師將拄杖 畫一畫:「著不得即道。」峰休去。 

五燈會元 卷四~國歡文矩禪師

國歡文矩禪師
 泉州國歡崇福院文矩慧日禪師,福州黃氏子。生而有異,及長為縣獄卒,每每棄 役,往神光觀和尚及西院安禪師所,吏不能禁。後謁萬歲塔譚空禪師落髮,不披袈裟 ,不受具戒,唯以雜綵為挂子。復至神光,光曰:「我非汝師,汝禮西院去。」師攜 一小青竹杖,入西院法堂,院遙見笑曰:「入涅槃堂去。」師應諾,輪竹杖而入。時 有五百許僧染時疾,師以杖次第點之,各隨點而起。閩王禮重,創院以居之。厥後頗 多靈跡。唐乾寧中示滅。 

五燈會元 卷四~饒州嶢山和尚

饒州嶢山和尚
 饒州嶢山和尚,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仲冬嚴寒。」問:「如何是 和尚深深處?」師曰:「待汝舌頭落地,即向汝道。」問:「如何是丈六金身?」師 曰:「判官斷案相公改。」長慶問:「從上宗乘,此間如何言論?」師曰:「有願不 負先聖。」慶曰:「不負先聖作麼生?」師曰:「不露。」慶曰:「恁麼則請師領話 。」師曰:「甚麼處去來?」慶曰:「秖守甚麼處去來。」 

五燈會元 卷四~壽山師解禪師

壽山師解禪師
 福州壽山師解禪師,嘗參洞山。山問:「闍黎生緣何處?」師曰:「和尚若實問 ,某甲即是閩中人。」山曰:「汝父名甚麼?」師曰:「今日蒙和尚致此一問,直得 忘前失後。」住後,上堂:「諸上座幸有真實言語相勸,諸兄弟合各自體悉,凡聖情 盡,體露真常。但一時卸却從前虛妄,攀緣塵垢,心如虛空相似。他時後日,合識得 些子好惡。」閩帥問:「壽山年多少?」師曰:「與虛空齊年。」曰:「虛空年多少 ?」師曰:「與壽山齊年。」 

五燈會元 卷四~靈雲志勤禪師

靈雲志勤禪師
 福州靈雲志勤禪師,本州長谿人也。初在溈山,因見桃華悟道。有偈曰:「三十 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華後,直至如今更不疑。」溈覽偈,詰其 所悟,與之符契。溈曰:「從緣悟達,永無退失。善自護持。」﹝有僧舉似玄沙,沙 云:「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眾疑此語。沙問地藏:「我恁麼道,汝作麼 生會?」藏云:「不是桂琛,即走殺天下人。」﹝住後,上堂:「諸仁者所有長短, 盡至不常。且觀四時草木,葉落華開,何況塵劫來,天人七趣,地水火風,成壞輪轉 ,因果將盡,三惡道苦,毛髮不曾添減,唯根蔕神識常存。上根者遇善友伸明,常處 解脫,便是道場。中下癡愚,不能覺照,沈迷三界,流轉生死。釋尊為伊天上人間, 設教證明,顯發智道,汝等還會麼?」僧問:「如何得出離生老病死?」師曰:「青 山元不動,浮雲任去來。」問:「君王出陣時如何?」師曰:「春明門外,不問長安 。」曰:「如何得覲天子?」師曰:「盲鶴下清池,魚從腳底過。」問:「如何是佛 法大意?」師曰:「驢事未去,馬事到來。」曰:「學人不會。」師曰:「彩氣夜常 動,精靈日少逢。」雪峰有偈送雙峰,末句云:「雷罷不停聲。」師別云:「雷震不 聞聲。」峰聞乃曰:「靈雲山頭古月現。」峰後問曰:「古人道,前三三後三三,意 旨如何?」師曰:「水中魚,天上鳥。」峰曰:「意作麼生?」師曰:「高可射兮深 可釣。」僧問:「諸方悉皆雜食,未審和尚如何?」師曰:「獨有閩中異,雄雄鎮海 涯。」問:「久戰沙場,為甚麼功名不就?」師曰:「君王有道三邊靜,何勞萬里築 長城。」曰:「罷却干戈,束手歸朝時如何?」師曰:「慈雲普潤無邊剎,枯樹無華 爭奈何?」長生問:「混沌未分時含生何來?」師曰:「如露柱懷胎。」曰:「分後 如何?」師曰:「如片雲點太清。」曰:「未審太清還受點也無?」師不荅。曰:「 恁麼則含生不來也。」師亦不荅。曰:「直得純清絕點時如何?」師曰:「猶是真常 流注。」曰:「如何是真常流注?」師曰:「似鏡長明。」曰:「向上更有事也無? 」師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師曰:「打破鏡來,與汝相見。」僧問: 「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井底種林檎。」曰:「學人不會。」師曰:「今年桃李 貴,一顆直千金。」問:「摩尼珠不隨眾色,未審作何色?」師曰:「白色。」曰: 「恁麼則隨眾色也。」師曰:「趙壁本無瑕,相如誑秦主。」問:「僧甚處去?」曰 :「雪峰去。」師曰:「我有一信寄雪峰,得麼?」曰:「便請。」師脫隻履拋向面 前,僧便去。至雪峰,峰問:「甚處來?」曰:「靈雲來。」峰曰:「靈雲安否?」 曰:「有一信相寄。」峰曰:「在那裡?」僧脫隻履,拋向峰面前。峰休去。 

五燈會元 卷四~ 靈樹如敏禪師

靈樹如敏禪師
 韶州靈樹如敏禪師,閩人也。廣主劉氏奕世欽重,署知聖大師。僧問:「佛法至 理如何?」師展手而已。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千年田、八百主。」曰 :「如何是千年田、八百主?」師曰:「郎當屋舍沒人修。」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童子莫傜兒。」曰:「乞師指示。」師曰:「汝從虔州來。」問:「是甚 麼得恁麼難會?」師曰:「火官頭上風車子。」有尼送瓷鉢與師,師拓起問曰:「這 箇出在甚處?」曰:「出在定州。」﹝法燈別云:「不遠此間。」﹞師乃撲破,尼無 對。﹝保福代云:「欺敵者亡。」﹞問:「和尚年多少?」師曰:「今日生,來朝死 。」又問:「和尚生緣甚麼處?」師曰:「日出東,月落西。」師四十餘年化被嶺表 ,頗有異跡。廣主將興兵,躬入院請師決臧否?師已先知,怡然坐化。主怒知事曰: 「和尚何時得疾?」對曰:「不曾有疾。適封一函子,令呈大王。」主開函得一帖子 云:「人天眼目,當中上座。」主悟師旨,遂寢兵。乃召第一座開堂說法。﹝即雲門 也。﹞龕塔葬儀,廣主具辦。謚靈樹禪師。真身塔焉。 

五燈會元 卷四~大隨法真禪師

大隨法真禪師
 益州大隨法真禪師,梓州王氏子。妙齡夙悟,決志尋師,於慧義寺出家。圓具後 南遊,初見藥山、道吾、雲巖、洞山、次至嶺外大溈會下,數載食不至充,臥不求暖 ,清苦鍊行,操履不群,溈深器之,一日問曰:「闍黎在老僧此間,不曾問一轉話? 」師曰:「教某甲向甚麼處下口?」溈曰:「何不道如何是佛?」師便作手勢掩溈口 。溈歎曰:「子真得共髓。」從此名傳四海。爾後還蜀,寄錫天彭堋口山龍懷寺,於 路旁煎茶普施三年。因往後山,見一古院號大隨,群峰矗秀,澗水清泠。中有一樹, 圍四丈餘。南開一門,中空無礙,不假斤斧,自然一菴。時目為木禪菴,師乃居之十 餘載。影不出山,聲聞于外。四方玄學,千里趨風。蜀主欽尚,遺使屢徵,師皆辭以 老病,署神照大師。上堂:「此性本來清淨,具足萬德,但以染淨二緣,而有差別。 故諸聖悟之,一向淨用,而成覺道。凡夫迷之,一向染用,沒溺輪回。其體不二,故 般若云: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僧問:「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這箇壞 不壞?」師曰:「壞。」曰:「恁麼則隨他去也。」師曰:「隨他去。」僧不肯。後 到投子,舉前話。子遂裝香遙禮曰:「西川古佛出世。」謂其僧曰:「汝速回去懺悔 。」僧回,大隨師已歿。僧再至投子,子亦遷化。問:「如何是大人相?」師曰:「 肚上不貼榜。」問:「僧甚處去?」曰:「西山住菴去。」師曰:「我向東山頭喚汝 ,汝便來得麼?」曰:「不然。」師曰:「汝住菴未得。」問:「生死到時如何?」 師曰:「遇茶喫茶,遇飯喫飯。」曰:「誰受供養?」師曰:「合取鉢盂。」庵側有 一龜,僧問:「一切眾生皮裹骨,這箇眾生為甚骨裹皮?」師拈草履龜背上。僧無語 。 問:「如何是諸佛法要?」師舉拂子曰:「會麼?」曰:「不會。」師曰:「塵 尾拂子。」問:「如何是學人自己?」師曰:「是我自己。」曰:「為甚麼却是和尚 自己?」師曰:「是汝自己?」問:「如何是大隨一面事?」師曰:「東西南北。」 問:「佛法遍在一切處,教學人向甚麼處駐足?」師曰:「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 。」問:「父子至親,歧路各別時如何?」師曰:「為有父子。」問:「如何是無縫 塔?」師曰:「高五尺。」曰:「學人不會。」師曰:「鶻崙磚。」問:「和尚百年 後法付何人?」師曰:「露柱火鑪。」曰:「還受也無?」師曰:「火鑪露柱。」行 者領眾參,師問:「參得底人喚東作甚麼?」曰:「不可喚作東。」師咄曰:「臭驢 漢!不喚作東喚作甚麼?」者無語。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赤土畫簸箕 。」曰:「未審此理如何?」師曰:「簸箕有脣,米跳不出。」問:「僧講甚麼教法 ?」曰:「百法論。」師拈杖曰:「從何而起?」曰:「從緣而起。」師曰:「苦哉 !苦哉!」問:「僧甚處去?」曰:「峨嵋禮普賢去。」師舉拂子曰:「文殊、普賢 總在這裡。」僧作圓相拋向後,乃禮拜。師喚侍者取一貼茶與這僧。眾僧參次,師以 口作患風勢,曰:「還有人醫得吾口麼?」眾僧競送藥以至,俗士聞之,亦多送藥。 師並不受。七日後,師自摑口令正。乃曰:「如許多時鼓這兩片皮,至今無人醫得。 」即端坐而逝。 

五燈會元 卷四~相國裴休居士

相國裴休居士
 相國裴休居士,字公美,河東聞喜人也。守新安曰,屬運禪師初於嶺南黃檗山捨 眾入大安精舍,混跡勞侶,掃灑殿堂。公入寺燒香,主事祇接。因觀壁畫,乃問:「 是何圖相?」主事對曰:「高僧真儀。」公曰:「真儀可觀。高僧何在?」主事無對 。公曰:「此間有禪人否?」曰:「近有一僧,投寺執役,頗似禪者。」公曰:「可 請求詢問得否?」於是遽尋檗至,公覩之欣然曰:「休適有一問,諸德吝辭,今請上 人代酬一語。」檗曰:「請相公垂問。」公舉前話,檗朗聲曰:「裴休!」公應諾。 檗曰:「在甚麼處?」公當下知旨,如獲髻珠。曰:「吾師真善知識也。示人剋的若 是,何故汨沒於此乎?」寺眾愕然。自此延入府署,執弟子禮,屢辭不已。復堅請住 黃檗山,荐興祖道。有暇即躬入山頂謁,或渴聞玄論,即請入州中。公既通徹祖意, 復博綜教相,諸方禪學咸謂裴相不浪出黃檗之門也。至遷鎮宣城,還思瞻禮,亦創精 藍,迎請居之。雖圭峰該通禪講,為裴之所重,未若歸心於黃檗而傾竭服膺者也。又 撰圭峰碑云:「休與師於法為昆仲,於義為交友,於恩為善知識,於教為內外護。」 斯可見矣。仍集黃檗語要,親書序引,冠於編首,留鎮山門。又親書大藏經五百函號 ,迄今寶之。又圭峰禪師著禪源詮、原人論及圓覺經疏注、法界觀,皆為之序。公篤 志內典,深入法會。有發願文傳於世。 〔長慶安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四~ 羅漢宗徹禪師

羅漢宗徹禪師
 杭州羅漢院宗徹禪師,湖州吳氏子。上堂,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骨剉也。」﹝師對機多用此語,時號骨剉和尚。﹞問:「如何是南宗北宗?」師 曰:「心為宗。」曰:「還看教也無?」師曰:「教是心。」問:「性地多昏,如何 了悟?」師曰:「煩雲風卷,太虛廓清。」曰:「如何得明去?」師曰:「一輪皎潔 ,萬里騰光。」 

五燈會元 卷四~ 烏石靈觀禪師

烏石靈觀禪師
 福州烏石山靈觀禪師,﹝時稱老觀﹞。尋常扁戶,人罕見之。唯一信士每至食時 送供,方開。一日,雪峰伺便扣門,師開門,峰驀胸搊住曰:「是凡是聖?」師唾曰 :「這野孤精!」便推出閉却門。峰曰:「也秖要識老兄。」鏟草次,問僧:「汝何 處去?」曰:「西院禮拜安和尚去。」時竹上有一青蛇,師指蛇曰:「欲識西院老野 孤精,秖這便是。」師問西院:「此一片地,堪著甚麼物?」院曰:「好著箇無相佛。」師曰:「好片地被兄放不淨污了也。」引麵次,僧參,師引麵示之,僧便去。師 至暮,問小師:「適來僧在何處?」小師曰:「當時便去也。」師曰:「是即是,祇 得一橛。」﹝玄覺云:「甚麼處是少一橛。」﹞問:「如何是佛?」師出舌示之。其 僧禮謝。師曰:「住!住!你見甚麼便禮拜?」曰:「謝和尚慈悲,出舌相示。」師 曰:「老僧近日舌上生瘡。」僧到敲門,行者開門,便出去。僧入禮拜,問:「如何 是西來意?」師曰:「適來出去者,是甚麼人?」僧擬近前,師便推出,閉却門。曹 山行腳時,問:「如何是毗盧師法身主?」師曰:「我若向你道,即別有也。」曹山 舉似洞山,山曰:「好箇話頭,祇欠進語。何不問為甚麼不道?」曹却來進前語,師 曰:「若言我不道,即啞却我口。若言我道,即謇却我舌。」曹山歸舉似洞山,山深 肯之。 

五燈會元 卷四~千頃楚南禪師

千頃楚南禪師
 杭州千頃山楚南禪師,福州張氏子。初參芙蓉,蓉見曰:「吾非汝師。汝師江外 黃檗是也。」師禮辭,遂參黃檗。檗問:「子未現三界影像時如何?」師曰:「即今 豈是有邪?」檗曰:「有無且置。即今如何?」師曰:「非今古。」檗曰:「吾之法 眼,已在汝躬。」住後,上堂:「諸子設使解得三世佛教,如缾注水,乃得百千三昧 ,不如一念修無漏道,免被人天因果繫絆。」時有僧問:「無漏道如何修?」師曰: 「未有闍黎時體取。」曰:「未有某甲時教誰體?」師曰:「體者亦無。」問:「如 何是易?」師曰:「著衣喫飯,不用讀經看教,不用行道禮拜,燒身煉頂,豈不易邪 ?」曰:「如何是難?」師曰:「微有念生,便具五陰三界,輪回生死皆從汝一念生。所以佛教諸菩薩云:佛所護念。」師雖應機無倦,而常寂然處定。或逾月,或浹旬 。文德元年五月遷化,塔于院之西隅。大順二年宣州孫儒寇鏡塘,發塔,覩師全身儼 然,爪髮俱長,拜謝而去。 

五燈會元 卷四~睦州陳尊宿

睦州陳尊宿
    睦州陳尊宿,諱道明,江南陳氏之後也。生時紅光滿室,祥雲蓋空,旬日方散。 目有重瞳,面列七星,形相奇特,與眾奪倫。因往開元寺禮佛,見僧如故知。歸白父 母,願求出家。父母聽許為僧。後持戒精嚴,學通三藏。遊方契旨於黃檗,後為四眾 請住觀音院,常百餘眾,經數十載,學者叩激,隨問遽荅。詞語峻險,既非循轍,故 淺機之流,往往嗤之,唯玄學性敏者欽伏。由是諸方歸慕,咸以尊宿稱。後歸開元, ﹝今改兜率﹞。居房織蒲鞋以養母,故有陳蒲鞋之號。   巢寇入境,師標大草屨於城門,巢欲棄之,竭力不能舉。歎曰:「睦州有大聖人 。」舍城而去,遂免擾攘。一日晚參,謂眾曰:「汝等諸人還得箇入頭處也未?若未 得箇入頭處,須覓箇入頭處。若得箇入頭處,已後不得孤負老僧。」時有僧出禮拜, 曰:「某甲終不敢孤負和尚。」師曰:「早是孤負我了也。」又曰:「明明向你道, 尚自不會,何況蓋覆將來。」又曰:「老僧在此住持,不曾見箇無事人到來,汝等何 不近前?」時有一僧方近前,師曰:「維那不在,汝自領去三門外,與二十棒。」   曰:「某甲過在甚麼處?」師曰:「枷上更著杻。」師尋常見衲僧來,即閉門。 或見講僧,乃召曰:「座主。」主應諾。師曰:「擔板漢。」或曰:「這裡有桶,與 我取水。」一日在廊階上立。僧問:「陳尊宿房在何處?」師脫草屨驀頭打。僧便走 。師召:「大德。」僧回首,師指曰:「却從那邊去!」天使問:「三門俱開,從那 門入?」師喚尚書,使應諾。師曰:「從信門入。」使又見畫壁,問曰:「二尊者對 譚何事?」師摑露柱曰:「三身中那箇不說法?」座主參,師問:「莫是講唯識論否 ?」曰:「不敢。」師曰:「朝去西天,暮歸唐土。會麼?」曰:「不會。」師曰: 「吽!吽!五戒不持。」   師問一長老:「了即毛端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塵。長老作麼生?」曰:「問阿 誰?」師曰:「問長老。」曰:「何不領話?」師曰:「汝不領話,我不領話?」問:「座主講甚麼經?」曰:「講涅槃經。」師曰:「問一段義得麼?」曰:「得」師 以腳踢空,吹一吹,曰:「是甚麼義?」曰:「經中無此義。」師曰:「脫空謾語漢 !五百力士揭石義,却道無。」師見僧乃曰:「見成公案,放汝三十棒。」曰:「某 甲如是。」師曰:「三門頭金剛為甚麼舉拳?」曰:「金剛尚乃如是。」師便打。問 :「如何是向上一路?」師曰:「要道有甚麼難?」曰:「請師道。」師曰:「初三 十一,中九下七。」問:「以一重去一重即不問,不以一重去一重時如何?」師曰: 「昨朝栽茄子,今日種冬瓜。」 問:「如何是曹谿的的意?」師曰:「老僧愛嗔不愛喜。」曰:「為甚麼如是? 」師曰:「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說詩。」問僧:「甚處來?」曰:「瀏陽。 」師曰:「彼中老宿祇對佛法大意道甚麼?」曰:「遍地無行路。」師曰:「老宿實 有此語否?」曰:「實有。」師拈拄杖打曰:「這念言語漢!」師問一長老:「若有 兄弟來,將何祇對?」曰:「待他來。」師曰:「何不道。」曰:「和尚欠少甚麼? 」師曰「請不煩葛藤。」僧參,師曰:「汝豈不是行腳僧?」曰:「是。」師曰:「 禮佛也未?」曰:「禮那土堆作麼?」師曰:「自領出去。」問:「某甲講兼行腳, 不會教意時如何?」師曰:「灼然實語當懺悔。」曰:「乞師指示。」師日「汝若不 問,老僧即緘口無言。汝既問,老僧不可緘口去也。」曰:「請師便道。」師曰:「 心不負人,面無慚色。」問:「一句道盡時如何?」師曰:「義墮也。」曰:「甚麼 處是學人義墮處?」師曰:「三十棒教誰喫?」問:「高揖釋迦,不拜彌勒時如何? 」師曰:「昨日有人問,趁出了也。」曰:「和尚恐某甲不實那?」師曰:「拄杖不 在,苕帚柄聊與三十。」 上堂:「我見百丈不識好惡。」大眾纔集,以拄杖一時打下,復召大眾,眾回首 。乃云:「是甚麼,有甚共語處?」又黃檗和尚亦然。復召大眾,眾回首。乃云:「 月似彎弓,少雨多風,猶較些子。」問僧:「近離甚處?」僧便喝。師曰:「老僧被 你一喝。」僧又喝。師曰:「三喝四喝後作麼生?」僧無語。師便打曰:「這掠虛漢 !」秀才訪師,稱會二十四家書。師以拄杖空中點一點,曰:「會麼?」秀才罔措。 師曰:「又道會二十四家書,永字八法也不識。」上堂:「裂開也在我,掜聚也在我 。」時有僧問:「如何是裂開?」師曰:「三九二十七,菩提涅槃,真如解脫,即心 即佛。我且與麼道,你又作麼生?」曰:「某甲不與麼道。」師曰:「盞子撲落地, 碟子成七片。」曰:「如何是掜聚?」師乃歛手而坐。問:「教意祖意是同是別?」 師曰:「青山自青山,白雲自白雲。」曰:「如何是青山?」師曰:「還我一滴雨來 。」曰:「道不得,請師道。」師曰:「法華鋒前陣,涅槃句後收。」問僧:「今夏 在甚麼處?」曰:「待和尚有住處即說。」師曰:「狐非師子類,燈非日月明。」問 僧:「甚處來?」僧瞪目視之。師曰:「驢前馬後漢!」曰:「請師鑒。」師曰:「 驢前馬後漢!道將一句來。」僧無對。 師看經次,陳操尚書問:「和尚看甚麼經?」師曰:「金剛經。」書曰:「六朝 翻譯,此當第幾?」師舉起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看經次,僧問:「 和尚看甚麼經?」師曰:「涅槃經。茶毗品最在後。」問僧:「今夏在甚處?」曰: 「徑山。」曰:「這喫夜飯漢!」曰:「尊宿叢林,何言喫夜飯?」師以棒趁出。 師聞一老宿難親近,躬往相訪。纔入方丈,宿便喝。師側掌曰:「兩重公案。」 宿曰:「過在甚麼處?」師曰:「這野孤精!」便退。問僧:「近離甚處?」曰:「 江西。」師曰:「踏破多少草鞋?」僧無對。與講僧喫茶次,師曰:「我救汝不得也 。」曰:「某甲不曉,乞師垂示。」師拈油餅曰:「這箇是甚麼?」曰:「色法。」 師曰:「這入鑊湯漢!」紫衣大德到,禮拜。師拈帽子帶問曰:「這箇喚作甚麼?」 曰:「朝天帽。」師曰:「恁麼則老僧不卸也。」復問:「所習何業?」曰:「唯識 。」師曰:「作麼生說?」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師指門扇曰:「這箇是甚 麼?」曰:「是色法。」師曰:「簾前賜紫,對御譚經,何得不持五戒?」德無對。 問:「某甲乍入叢林,乞師指示。」師曰:「你不解問。」曰:「和尚作麼生?」師 曰:「放汝三十棒,自領出去。」問:「教意請師提綱。」師曰:「但問將來,與你 道。」曰:「請和尚道。」師曰:「佛殿裡燒香,三門頭合掌。」問:「如何是展演 之言?」師曰:「量才補職。」曰:「如何是不展演之言?」師曰:「伏惟尚饗。」 焦山借斧頭次,師呼童子取斧來。童取斧至,曰:「未有繩墨且斫粗。」師便喝 。又問童曰:「作麼生是你斧頭?」童遂作斫勢。「斫你老爺頭不得。」師問秀才: 「先輩治甚經?」才曰:「治易。」師曰:「易中道,百姓日用而不知。且道不知箇 甚麼?」才曰:「不知其道。」師曰:「作麼生是道?」才無對。僧問:「一氣還轉 得一大藏教也無?」師曰:「有甚[食畢][食追]子,快下將來。」問:「如何是一 代時教?」師曰:「上大人,丘乙已。」問:「如何是禪?」師曰:「猛火著油煎。」 僧參,師曰:「汝是新到否?」曰:「是。」師曰:「且放下葛藤。會麼?」曰 :「不會。」師曰:「擔枷陳狀,自領出去。」僧便出。師曰:「來!來!我實問你 甚麼來?」曰:「江西。」師曰:「泐潭和尚在汝背後,怕你亂道,見麼?」僧無對 。問:「寺門前金剛,拓即乾坤大地,不拓即絲髮不逢時如何?」師曰:「吽!吽! 我不曾見此。」師却問:「先跳三千,倒退八百,你合作麼生?」曰:「諾。」師曰 :「先責一紙罪狀好。」便打。其僧擬出,師曰:「來!我共你葛藤。拓即乾大地, 你且道洞庭湖水深多少?」曰:「不曾量度。」師曰:「洞庭湖又作麼生?」曰:「 祇為今時。」師曰:「祇這葛藤尚不會。」便打。問:「如何是觸途無滯底句?」師 曰:「我不恁麼道。」曰:「師作麼生道?」師曰:「箭過西天十萬里,却向大唐國 裡等候。」 看華嚴經次,僧問:「看甚麼經?」師曰:「大光明雲,青色光明雲,紫色光明 雲。」却指面前曰:「那邊是甚麼雲?」曰:「南邊是黑雲。」師曰:「今日須有雨 。」問:「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何章句?」師彈指一聲,曰:「會麼?」曰:「 不會。」師曰:「上來講讚無限勝因。蝦蟆蹦跳上天,蚯蚓驀過東海」。問僧:「近 離甚處?」曰:「河北。師曰:「彼中有趙州和尚,你曾到否?」曰:「某甲近離彼 中。」師曰:「趙州有何言句示徒?」僧舉喫茶話。師乃呵呵大笑曰:「慚愧!」却 問:「趙州意作麼生?」曰:「秖是一期方便。」師曰:「苦哉!趙州被你將一杓屎 潑了也。」便打。師却問沙彌:「你作麼生會?」彌便設拜,師亦打。其僧往沙彌處 問:「適來和尚打你作甚麼?」彌曰:「若不是我,和尚不打某甲。」 新到參,方禮拜,師叱曰:「闍黎因何偷常住果子喫?」曰:「學人纔到,和尚 為甚麼道偷果子?」師曰:「贓物見在。」問僧:「近離甚處?」曰:「仰山。」師 曰:「五戒也不持。」曰:「某甲甚麼處是妄語?」師曰:「這裡不著沙彌。」師臨 終召門人曰:「此處緣息,吾當逝矣。」乃跏趺而寂。郡人以香薪焚之,舍利如雨。 乃收靈骨,塑像于寺,壽九十八,臘七十六。 

五燈會元 卷四~州齊安禪師

州齊安禪師
 黃州齊安禪師,上堂:「言不落句,佛祖徒施。玄韻不墜,誰人知得?」僧問: 「如何識得自己佛?」師曰:「一葉明時消不盡,松風韻罷怨無人。」曰:「如何是 自己佛?」師曰:「草前駿馬實難窮,妙盡還須畜生行。」有人問:「師年多少?」 師曰:「五六四三不得類,豈同一二實難窮。」師有偈曰:「猛熾燄中人有路,旋風 頂上屹然樓。鎮常歷劫誰差互,杲日無言運照齊。」 〔南嶽下四世〕 §黃檗運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四~湖南祇林和尚

湖南祇林和尚
 湖南祇林和尚,每叱文殊普賢皆為精魅。手持木劍,自謂降魔。纔見僧來參,便 曰:「魔來也!魔來也!」以劍亂揮,歸方丈。如是十二年後,置劍無言。僧問:「 十二年前為甚麼降魔?」師曰:「賊不打貧兒家。」曰:「十二年後為甚麼不降魔? 」師曰:「賊不打貧兒家。」 〔華嚴藏禪師法嗣黃〕 

五燈會元 卷四~五臺祕魔巖和尚

五臺祕魔巖和尚
 五臺山祕魔巖和尚,常持一木叉,每見僧來禮拜,即叉却頸曰:「那箇魔魅教汝 出家?那箇魔魅教汝行腳?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速道!速道!」學徒鮮 有對者。﹝法眼代云:「乞命。」法燈代,但引頸示之。玄覺代云:「老兒家放下叉 子得也。」﹞霍山通和尚訪師,纔見不禮拜,便攛入懷裡。師拊通背三下。通起拍手 曰:「師兄三千里外賺我來,三千里外賺我來。」便回。 

五燈會元 卷四~ 京兆公畿和尚

京兆公畿和尚
 河中府公畿和尚,僧問:「如何是道?如何是禪?」師以偈示之曰:「有名非大 道,是非俱不禪。欲識箇中意,黃葉止啼錢。」永泰湍禪師法嗣上林戒靈禪師湖南上 林戒靈禪師,初參溈山。山曰:「大德作甚麼來?」師曰:「介胄全具。」山曰:「 盡卸了來,與大德相見。」師曰:「卸了也。」山咄曰:「賊尚未打,卸作甚麼?」 師無對。仰山代曰:「請和尚屏却左右。」溈山以手揖曰:「喏!喏!」師後參永泰 ,方諭其旨。

五燈會元 卷六 ~公期和尚

公期和尚

公期和尚,因往羅漢,路逢一騎牛公子,師問:「羅漢路向甚麼處去?」公拍牛 曰:「道,道。」師喝曰:「這畜生!」公曰:「羅漢路向甚麼處去?」師却拍牛曰 :「道,道。」公曰:「直饒恁麼,猶少蹄角在。」師便打。公拍牛便走。

五燈會元 卷六 ~先淨照禪師

先淨照禪師

先淨照禪師,問楞巖大師:「經中道: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若被物轉,即名凡 夫。」祇如昇元閣作麼生轉?」嚴無對。﹝汾陽代云:「彼此老大。」﹞

五燈會元 卷六 ~禪月貫休禪師

禪月貫休禪師

禪月貫休禪師,有詩曰:「禪客相逢祇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大隨和尚舉問 曰:「如何是此心?」師無對。﹝歸宗柔代云:「能有幾人知?」﹞

五燈會元 卷六 ~僧肇法師

僧肇法師

僧肇法師,遭秦主難,臨就刑說偈曰:「四大元無主,五陰本來空。將頭臨白刃 ,猶似斬春風。」﹝玄妙云:「大小肇法師,臨死猶寱語。」﹞

五燈會元 卷六 ~茶陵郁山主

茶陵郁山主

茶陵郁山主,不曾行腳,因廬山有化士至,論及宗門中事,教令看僧問法燈:「 百尺竿頭,如何進步?」燈云:「噁。」凡三年。一日乘驢度橋,一踏橋板而墮,忽 然大悟。遂有頌云:「我有神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因茲更不遊方。師乃白雲端和尚得度師。雲有贊曰:「百尺竿頭曾進步,溪橋一 踏沒山河。從茲不出茶川上,吟嘯無非囉哩囉。」

五燈會元 卷六 ~實性大師

實性大師

實性大師,因同參芙蓉訓禪師至,上堂,以右手拈拄杖,倚放左邊。良久曰:「 此事若不是芙蓉師兄,也大難委悉。」便下座。

五燈會元 卷六 ~宋太宗皇帝

宋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一日幸相國寺。見僧看經,問曰:「是甚麼經?」僧曰:「仁王經。」 帝曰:「既是寡人經,因甚却在卿手裡?」僧無對。﹝雪竇代云:「皇天無親,唯德 是輔。」﹞幸開寶塔,問僧:「卿是甚人?」對曰:「塔主。」帝曰:「朕之塔為甚 麼卿作主?」僧無對。﹝雪竇代曰:「合國咸知。」﹞一日,因僧朝見,帝問:「甚 處來?」對曰:「廬山臥雲庵。」帝曰:「朕聞臥雲深處不朝天,為甚到此?」僧無 對。﹝雪竇代云:「難逃至化。」﹞僧入對次,奏曰:「陛下還記得麼?」帝曰:「 甚處相見來?」奏曰:「靈山一別,直至如今。」帝曰:「卿以何為驗?」僧無對。 ﹝雪竇代曰:「貧道得得而來。」﹞京寺回祿,藏經悉為煨燼。僧欲乞宣賜,召問: 「昔日摩騰不燒,如今為甚却燒?」僧無對。﹝雪竇代云:「陛下不忘付囑。」﹞帝 嘗夢神人報曰:「請陛下發菩提心。」因早朝宣問左右街:「菩提心作麼生發?」街 無對。﹝雪竇代云:「實謂今古罕聞。」﹞智寂大師進三界圖,帝問:「朕在那一界 中?」寂無對。﹝保寧勇代曰:「陛下何處不稱尊?」﹞一日朝罷,帝擎鉢問丞相王 隨曰:「既是大庾嶺頭提不起,為甚麼却在朕手裡?」隨無對。

五燈會元 卷六 ~青峰清勉禪師

青峰清勉禪師

青峰山清勉禪師,僧問:「久醒蒲萄酒,今日為誰開?」師曰:「飲者方知。」 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耨池無一滴,四海自滔滔。」大宋玉音

五燈會元 卷六 ~淨眾歸信禪師

淨眾歸信禪師

益州淨眾寺歸信禪師,僧問:「蓮華未出水時如何?」師曰:「菡萏滿池流。」 曰:「出水後如何?」師曰:「葉落不知秋。」問:「不假浮囊,便登巨海時如何? 」師曰:「紅觜飛超三界外,綠毛也解道煎茶。」問:「如何是自在底人?」師曰: 「劍樹霜林去便行。」曰:「如何是不自在底人?」師曰:「釋迦在闍黎後。」

五燈會元 卷六 ~幽州傳法禪師

幽州傳法禪師

幽州傳法禪師,僧問:「教意祖意,是同是別?」師曰:「華開金線秀,古洞白 雲深。」問:「別人為甚麼徒弟多,師為甚麼無徒弟?」師曰:「海島龍多隱,茅茨 鳳不棲。」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五燈會元 卷十八~鼓山祖珍禪師

鼓山祖珍禪師

福州鼓山別峰祖珍禪師,興化林氏子。僧問:「趙州遶禪牀一匝,轉藏已竟,此 理如何?」師曰:「畫龍看頭,畫蛇看尾。」曰:「婆子道:比來請轉全藏,為甚麼 秪轉得半藏?此意又且如何?」師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曰:「未審甚麼處 是轉半藏處?」師曰:「不是知音者,徒勞話歲寒。」上堂:「尋牛須訪跡,學道貴 無心。跡在牛還在,無心道易尋。」豎起拂子曰:「這箇是跡,牛在甚麼處?直饒見 得頭角分明,鼻孔也在法石手裡。」上堂:「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卓拄杖曰:「 恁麼會得,十萬八千,畢竟如何?桃紅李白薔薇紫,問著春風總不知。」示眾云:「 大道祇在目前,要且目前難覩。欲識大道真體,不離聲色言語。」卓拄杖云:「這箇 是聲。」豎起拄杖云:「這箇是色。喚甚麼作大道真體?直饒向這裡見得,也是鄭州 出曹門。」示眾:「若論此事,如人喫飯,飽則便休。若也不飽,必有思食之心。若 也過飽,又有傷心之患。到這裡,作麼生得恰好去。」良久云:「且歸巖下宿,同看 月明時。」 〔黃龍逢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十八~鼓山祖珍禪師

鼓山祖珍禪師

福州鼓山山堂僧洵禪師,本郡阮氏子。上堂:「黃檗手中六十棒,不會佛法的的 大意,却較些子。大愚肋下築三拳,便道黃檗佛法無多子,鈍置殺人!須知有一人, 大棒驀頭打,他不回頭。老拳劈面槌,他亦不顧。且道是誰?」上堂:「朔風掃地卷 黃葉,門外千峰凜寒色。夜半烏龜帶雪飛,石女谿邊皺兩眉。」卓拄杖云:「大家在 這裡,且道天寒人寒?」喝一喝云:「歸堂去。」

五燈會元 卷十八~鼓山僧洵禪師

鼓山僧洵禪師

福州鼓山山堂僧洵禪師,本郡阮氏子。上堂:「黃檗手中六十棒,不會佛法的的 大意,却較些子。大愚肋下築三拳,便道黃檗佛法無多子,鈍置殺人!須知有一人, 大棒驀頭打,他不回頭。老拳劈面槌,他亦不顧。且道是誰?」上堂:「朔風掃地卷 黃葉,門外千峰凜寒色。夜半烏龜帶雪飛,石女谿邊皺兩眉。」卓拄杖云:「大家在 這裡,且道天寒人寒?」喝一喝云:「歸堂去。」

五燈會元 卷十八~普賢元素禪師

普賢元素禪師

福州普賢元素禪師,建寧人也。上堂:「兵隨印轉,三千里外絕煙塵。將逐符行 ,二六時中淨裸裸,不用鐵旗鐵鼓,自然草偃風行。何須七縱七擒,直得無思不服。 所謂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焰,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膽。正恁麼時 ,且道主將是甚麼人?」喝一喝。上堂:「南泉道:我十八上便解作活計,囊無繫蟻 之絲,廚乏聚蠅之糝。趙州道:我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南頭買賤,北頭賣貴,點檢 將來,好與三十棒,且放過一著。何故?曾為宕子偏憐客,自愛貪盃惜醉人。」上堂 :「未開口時先分付,擬思量處隔千山。莫言佛法無多子,未透玄關也大難。祇如玄 關作麼生透?」喝一喝。

五燈會元 卷十八~文定胡安國居士

文定胡安國居士

文定公胡安國草庵居士,字康侯。久依上封,得言外之旨。崇寧中過藥山,有禪 人舉南泉斬貓話問公,公以偈答曰:「手握乾坤殺活機,縱橫施設在臨時。滿堂兔馬 非龍象,大用堂堂總不知。」又寄上封,有曰:「祝融峰似杜城天,萬古江山目前。 須信死心元不死,夜來秋月又同圓。」 〔上封才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十八~大溈智禪師

大溈智禪師

潭州大溈大圓智禪師,四明人也。上堂,舉南泉道:「三世諸佛不知有,狸奴白 牯却知有。」師曰:「三世諸佛既不知有,狸奴白牯又何曾夢見?灼然!須知向上有 知有底人始得。且作麼生是知有底人?喫官酒,臥官街。當處死,當處埋。沙場無限 英靈漢,堆山積嶽露屍骸。」 §南嶽下十五世 〔上封秀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十八~信相宗顯禪師

信相宗顯禪師

成都府信相宗顯正覺禪師,潼川王氏子。少為進士,有聲。嘗晝掬溪水為戲,至 夜思之,遂見水泠然盈室欲汲之不可,而塵境自空。曰:「吾世網裂矣。」往依昭覺 得度,具滿分戒,後隨眾咨參。覺一日問師:「高高峰頂立,深深海底行。汝作麼生 會?」師於言下頓悟,曰:「釘殺腳跟也。」覺拈起拂子曰:「這箇又作麼生?」師 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南遊至京師。歷淮浙,晚見五祖演和尚於海會,出問:「未知 關捩子,難過趙州橋。趙州橋即不問,如何是關捩子?」祖曰:「汝且在門外立。」 師進步,一踏而退。祖曰:「許多時茶飯,元來也有人知滋味。」明日入室,祖云: 「你便是昨日問話底僧否?我固知你見處,祇是未過得白雲關在。」師珍重,便出。 時圓悟為侍者,師以白雲關意扣之。悟曰:「你但直下會取。」師笑曰:「我不是不 會,祇是未諳,待見這老漢,共伊理會一上。」明日,祖往舒城,師與悟繼往,適會 於興化。祖問師:「記得曾在那裡相見來?」師曰:「全火祇候。」祖顧悟曰:「這 漢饒舌!」自是機緣相契。遊廬阜回,師以「高高峰頂立,深深海底行」所得之語告 五祖。祖曰:「吾嘗以此事詰先師,先師云,我曾問遠和尚,遠曰:貓有歃血之功, 虎有起屍之德。非素達本源,不能到也。」師給侍之久,祖鍾愛之。後辭西歸,為小 參,復以頌送曰:「離鄉四十餘年,一時忘却蜀語。禪人回到成都,切須記取魯語。 」時覺尚無恙。師再侍之,名聲藹著。遂出住長松,遷保福信相。僧問:「三世諸佛 ,六代祖師,總出這圈[衣貴]不得。如何是這捲[衣貴]?」師曰:「井欄唇。」 上堂,舉:「仰山問中邑:「如何是佛性義↓山問中邑:「如何是佛性義?」邑 曰:「我與你說箇譬喻,汝便會也。譬如一室有六窗,內有一獮猴,外有彌猴從東邊 喚狌狌,獮猴即應。如是六窗,俱喚俱應。」仰乃禮拜:「適蒙和尚指示,某有箇疑 處。」邑曰:「你有甚麼疑?」仰曰:「祇如內獮猴睡時,外獮猴欲與相見,又作麼 生?」邑下禪牀,執仰山手曰:「狌狌與你相見了。」」師曰:「諸人要見二老麼? 我也與你說箇譬喻。中邑大似箇金師,仰山將一塊金來,使金師酬價,金師亦盡價相 酬。臨成交易,賣金底更與貼秤。金師雖然闇喜,心中未免偷疑。何故?若非細作, 定是賊贓。」便下座。 〔道林一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十八~雲頂宗印禪師

雲頂宗印禪師

懷安軍雲頂寶覺宗印禪師,上堂:「古者道,識得凳子,周匝有餘。又道,識得 凳子,天地懸殊。山僧總不恁麼,識得凳子是甚麼閑家具?」一日普說罷,師曰:「 諸子未要散去,更聽一頌。」乃曰:「四十九年,一場熱[門共](註:鬧)。八十七春 ,老漢獨弄。誰少誰多?一般作夢。歸去來兮,梅娼般作夢。歸去來兮,梅梢雪重。 」言訖下座,倚杖而逝。 〔昭覺白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十八~中巖蘊能禪師

中巖蘊能禪師

眉州中巖慧目蘊能禪師,本郡呂氏子。年二十二,於村落一富室為校書。偶遊山 寺,見禪冊,閱之似有得。即裂冠圓具,一鉢遊方。首參寶勝澄甫禪師,所趣頗異。 至荊湖,謁永安喜、真如詰、德山繪,造詣益高。迨抵大溈,溈問:「上座桑梓何處 ?」師曰:「西川。」曰:「我聞西川有普賢菩薩示現,是否?」師曰:「今日得瞻 慈相。」曰:「白象何在?」師曰:「爪牙已具。」曰:「還會轉身麼?」師提坐具 ,繞禪牀一匝。溈曰:「不是這箇道理。」師趨出。一日,溈為眾入室,問僧:「黃 巢過後,還有人收得劍麼?」僧豎起拳。溈曰:「菜刀子。」僧曰:「爭奈受用不盡 !」溈喝出。次問師:「黃巢過後,還有人收得劍麼?」師亦豎起拳。溈曰:「也祇 是菜刀子。」師曰:「殺得人即休。」遂近前,攔胸築之。溈曰:「三十年弄馬騎, 今日被驢子撲。」後還蜀,庵於舊址。應四眾之請,出住報恩。上堂:「龍濟道,萬 法是心光,諸緣唯性曉。本無迷悟人,祇要今日了。」師曰:「既無迷悟,了箇甚麼 ?咄!」上堂,舉:「雪峰一日普請般柴,中路見一僧,遂擲下一段柴,曰:「一大 藏教,祇說這箇。」後來真如哲道:「一大藏教,不說這箇。」據此二尊宿說話,是 同是別?山僧則不然。」豎起拂子曰:「提起則如是我聞,放下則信受奉行。」室中 問崇真氈頭:「如何是你空劫已前父母?」真領悟曰:「和尚且底聲。」遂獻投機頌 曰:「萬年倉裡曾飢饉,大海中住儘長渴。當初尋時尋不見,如今避時避不得。」師 為印可。一日與黃提刑奕碁次,黃問:「數局之中,無一局同。千著萬著則故是,如 何是那一著?」師提起棋子示之。黃佇思。師曰:「不見道,從前十九路,迷殺幾多 人。」師住持三十餘載,凡說法不許錄其語。臨終書偈,趺坐而化。闍維時暴風忽起 ,煙所至處,皆雨設利。道俗斸其地,皆得之。心舌不壞。塔于本山。

五燈會元 卷十八~乾峰慧圓禪師

乾峰慧圓禪師

泉州乾峰圓慧禪師,上堂:「達磨正宗,衲僧巴鼻。堪嗟迷者成群,開眼瞌睡。 頭上是天,腳下是地。耳朵聞聲,鼻孔出氣。敢問雲堂之徒,時中甚處安置?還見麼 ?可憐雙林傅大士,却言祇這語聲是。咄!」 〔大溈〔王春〕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卷十三 ~ 南嶽南臺和尚

南嶽南臺和尚

南嶽南臺和尚,僧問:「直上融峰時如何?」師曰:「見麼?」

五燈會元卷十三 ~ 鼎州德山和尚

鼎州德山和尚

鼎州德山和尚,僧問:「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未審將甚麼對?」師曰:「 祇恁麼。」僧良久,師曰:「汝更問。」僧再問,師乃喝出。

五燈會元卷十三 ~ 大善慧海禪師

大善慧海禪師

洪州大善慧海禪師,僧問:「不坐青山頂時如何?」師曰:「且道是甚麼人?」 問:「如何是解作客底人?」師曰:「不占上。」問:「靈泉忽逢時如何?」師曰: 「從甚麼處來?」問:「如何道即不違於師?」師曰:「莫惜口。」曰:「道後如何 。」師曰:「道甚麼?」問:「如何道得相親去?」師曰:「快道。」曰:「恁麼則 不道也。」師曰:「用口作甚麼?」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三界平沉。」

五燈會元卷十三 ~ 雲居道簡禪師

雲居道簡禪師

南康軍雲居道簡禪師,范陽人也。久入先雲居之室,密受真印,而分掌寺務,典 司樵爨。以臘高,堂中為第一座。屬先雲居將順寂,主事請問:「誰堪繼嗣?」居曰 :「堂中簡。」主事雖承言而意不在師,謂:「令揀擇可當說法者。」僉曰:「第二 座可。然且備禮,先請第一座:若謙讓,即堅請第二座。」師既密承授記,略不辭免 。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攝眾演法。主事等不愜素志,罔循規式。師察其情,乃潛棄去 。其夜安樂樹神號泣詰旦,主事大眾奔至麥莊悔過,哀請歸院。眾聞空中連聲唱曰: 「和尚來也。」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隨處得自在。」問:「維摩豈 不是金粟如來?」師曰:「是。」曰:「為甚麼却在釋迦會下聽法?」師曰:「他不 擔人我。」問:「橫身蓋覆時如何?」師曰:「還蓋覆得麼?」問:「蛇子為甚麼吞 却蛇師?」師曰:「在理何傷?」問:「諸聖道不得處,和尚還道得麼?」師曰:「 汝道甚麼處諸聖道不得?」問:「路逢猛虎時如何?」師曰:「千人萬人不逢,為甚 麼闍黎偏逢?」問:「孤峰獨宿時如何?」師曰:「閑却七間僧堂不宿,阿誰教汝孤 峰獨宿?」師後無疾而寂,塔於本山。

五燈會元卷十三 ~ 楊州豐化和尚

楊州豐化和尚

楊州豐化和尚,僧問:「上無片瓦,下無卓錐時如何?」師曰:「莫飄露麼?」 問:「不具得失時如何?」師曰:「道甚麼?」

五燈會元卷十三 ~ 朱谿謙禪師

朱谿謙禪師

歙州朱谿謙禪師,韶國師到,參次聞犬咬靈鼠聲。國師便問:「是甚麼聲?」師 曰:「犬咬靈鼠聲。」國師曰:「既是靈鼠,為甚麼却被犬咬?」師曰:「咬殺也。 」國師曰:「好箇犬。」師便打。國師曰:「莫打,某甲話在。」師休去。因造佛殿 畢,一僧同看。師曰:「此殿著得甚麼佛?」曰:「著即不無,有人不肯。」師曰: 「我不問那箇人!」曰:「恁麼,則某甲亦未曾祇對和尚。」

五燈會元卷十三 ~ 蘄州廣濟禪師

蘄州廣濟禪師

蘄州廣濟禪師,僧問:「疋馬單槍時如何?」師曰:「頭落也。」問:「如何是 方外之譚?」師曰:「汝道甚麼?」問:「如何是廣濟水?」師曰:「飲者絕饑渴。 」曰:「恁麼則學人不虛到也。」師曰:「情知你受人安排。」問:「遠遠來接,乞 師指示。」師曰:「有口祇解喫飯。」問:「溫伯雪與仲尼相見時如何?」師曰:「 此間無恁麼人。」問:「不識不見,請師道出。」師曰:「不昧。」曰:「不昧時作 麼生?」師曰:「汝喚作甚麼?」問:「如何是奇特事?」師曰:「焰裡牡丹花。」 問:「如何是無心道人?」師曰:「丹霞放火燒。」水西南臺和尚潭州水西南臺和尚 ,僧問:「如何是此間一滴水?」師曰:「入口即抉出。」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靴頭線綻。」問:「祖祖相傳,未審傳箇甚麼?」師曰:「不因闍黎問,老 僧亦不知。」

五燈會元卷十三 ~ 歸宗澹權禪師

歸宗澹權禪師

廬山歸宗澹權禪師,僧問:「金雞未鳴時如何?」師曰:「失却威音王。」曰: 「鳴後如何?」師曰:「三界平沉。」問:「盡身供養時如何?」師曰:「將甚麼來 ?」曰:「所有不惜。」師曰:「供養甚麼人?」僧無語。問:「學人為佛法來,如 何是佛法?」師曰:「正空閑。」曰:「便請商量。」師曰:「周匝有餘。」問:「 大眾雲集,合譚何事?」師曰:「三三兩兩。」問:「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未 審將甚麼對?」師曰:「爭能肯得人。」僧良久,師曰:「會麼?」曰:「不會。」 師曰:「長安路上廁坑子。」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三枷五棒。」問: 「通徹底人如何語道?」師曰:「汝祇今作麼生?」曰:「任性隨流。」師曰:「不 隨流爭得息?」

五燈會元卷十三 ~ 永光真禪師

永光真禪師

蘇州永光院真禪師,上堂:「言鋒若差,鄉關萬里。直須懸崖撒手,自肯承當。 絕後再蘇,欺君不得。非常之旨,人焉廋哉?」問:「道無橫徑,立者皆危。如何得 不被橫徑所侵去?」師以杖拄僧口,僧曰:「此猶是橫徑。」師曰:「合取口。」問 :「如何是常在底人?」師曰:「來往不易。」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鐵山夜鎖千家月,金烏常照不當門。」

五燈會元卷十三 ~ 杭州佛日禪師

杭州佛日禪師  

杭州佛日本空禪師,初遊天台山,嘗曰:「如有人奪得我機者,即吾師矣。」尋 謁雲居,作禮問曰:「二龍爭珠,誰是得者?」居曰:「卸却業身來,與子相見。」 師曰:「業身己卸。」居曰:「珠在甚麼處?」師無對﹝同安代云:「回頭即沒交涉 。」﹞遂投誠入室,時始年十三。後四年,參夾山。纔入門,見維那。那曰:「此間 不著後生。」師曰:「某甲不求挂搭,暫來禮謁和尚。」維那白夾山,山許相見。師 未陞階,山便問:「甚處來?」師曰:「雲居來。」曰:「即今在甚麼處?」師曰: 「在夾山頂[寧頁](嶺也)上。」山曰:「老僧行年在坎,五鬼臨身。」 師擬上階,山曰:「三道寶階,從何而上?」師曰:「三道寶階,曲為今時。向 上一路,請師直指。」山便揖,師乃上階禮拜。山問:「闍黎與甚麼人同行?」師曰 :「木上座。」山曰:「何不來相看老僧?」師曰:「和尚看他有分?」山曰:「在 甚處?」師曰:「在堂中。」山便同師下到堂中,師遂取拄杖擲在山面前。山曰:「 莫從天台得否?」師曰:「非五嶽之所生。」山曰:「莫從須彌得否?」師曰:「月 宮亦不逢。」山曰:「恁麼則從人得也。」師曰:「自己尚是冤家,從人得堪作甚麼 ?」山曰:「冷灰裡有一粒豆爆。」乃喚維那:「明窗下安排著。」師曰:「未審明 窗還解語也無?」山曰:「待明窗解語,即向汝道。」夾山來日上堂,問:「昨日新 到在甚麼處?」師出應喏。山曰:「子未到雲居已前,在甚麼處?」師曰:「天台國 清。」山曰:「吾聞天台有潺潺之瀑,淥淥之波。謝子遠來,此意如何?」師曰:「 久居巖谷,不挂松蘿。」山曰:「此猶是春意,秋意作麼生?」師良久,山曰:「看 君祇是撐船漢, 終歸不是弄潮人。」 來日普請,維那令師送茶。師曰:「某甲為佛法來,不為送茶來。」那曰:「奉 和尚處分。」師曰:「和尚尊命即得。」乃將茶去作務處,搖茶甌作聲。山回顧,師 曰:「釅茶三五碗,意在钁頭邊。」山曰:「瓶有傾茶勢,籃中幾箇甌?」師曰:「 瓶有傾茶勢,籃中無一甌。」便行茶,時眾皆舉目。師曰:「大眾鶴望,請師一言。 」山曰:「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將歸。」師曰:「手執夜明符,幾箇知天曉 ?」山曰:「大眾有人也。歸去來,歸去來。」遂住普請,歸院眾皆仰嘆。師終于佛 日,卵塔存焉。

五燈會元 卷六 ~開山懷晝禪師

開山懷晝禪師

房州開山懷晝禪師,僧問:「作何行業,即得不違於千聖?」師曰:「妙行無倫 匹,情玄體自殊。」問:「有耳不臨清水洗,無心誰為白雲幽時如何?」師曰:「無 木掛千金。」曰:「掛後如何?」師曰:「杳杳人難辨。」問:「如何是塵中師?」 師曰:「荊棘林中隨處到,旃檀林裡任縱橫。」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 「月隱澄潭,金輝正午。」

五燈會元 卷六 ~紫閣端己禪師

紫閣端己禪師

京兆府紫閣山端己禪師,僧問:「四相俱盡,立甚麼為真?」師曰:「你甚麼處 去來?」問:「渭水正東流時如何?」師曰:「從來無間斷。」

五燈會元 卷六 ~西川靈龕禪師

西川靈龕禪師

西川靈龕禪師,僧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師曰:「出處非干佛,春來草自 青。」問:「碌碌地時如何?」師曰:「試進一步看。」

五燈會元 卷六 ~烏牙行朗禪師

烏牙行朗禪師

蘄州烏牙山行朗禪師,僧問:「未作人身已前作甚麼來?」師曰:「海上石牛歌 三拍,一條紅線掌間分。」問:「迦葉上行衣,何人合得披?」師曰:「天然無相子 ,不掛出塵衣。」 §青峰楚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六 ~大安興古禪師

大安興古禪師

安州大安山興古禪師,僧問:「亡僧遷化,向甚麼處去也?」師曰:「昨夜三更 拜南郊。」問:「維摩默然,意旨如何?」師曰:「黯黑石牛兒,超然不出戶。」問 :「如何是那邊事?」師曰:「黑漆牧童不展手,銀籠鶴畔野雲飛。」

五燈會元 卷六 ~雲蓋證覺禪師

雲蓋證覺禪師

潭州雲蓋山證覺禪師,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四海不曾通。」問 :「如何是一塵含法界?」師曰:「通身體不圓。」曰:「如何是九世剎那分?」師 曰:「繁興不布彩。」問:「如何是宗門中的的意?」師曰:「萬里胡僧,不入波瀾 。」 §烏牙賓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六 ~南臺寺藏禪師

南臺寺藏禪師

衡嶽南臺寺藏禪師,僧問:「遠遠投師,請師一接。」師曰:「不隔戶。」問: 「如何是南臺境?」師曰:「松韻拂時石不點,孤峰山下壘難齊。」曰:「如何是境 中人?」師曰:「巖前栽野果,接待往來賓。」曰:「恁麼則謝師供養。」師曰:「 怎生滋味?」問:「如何是法堂?」師曰:「無壁落。」問:「不顧諸緣時如何?」 師良久。

五燈會元 卷六 ~澧州藥山禪師

澧州藥山禪師

澧州藥山禪師,上堂:「夫學般若菩薩,不懼得失,有事近前。」時有僧問:「 藥山祖裔,請師舉唱。」師曰:「萬機挑不出。」曰:「為甚麼萬機挑不出?」師曰 :「他緣岸谷。」問:「如何是藥山家風?」師曰:「葉落不如初。」問:「法雷哮 吼時如何?」師曰:「宇宙不曾震。」曰:「為甚麼不曾震?」師曰:「遍地娑婆, 未嘗哮吼。」曰:「不哮吼底事如何?」師曰:「闔國無人知。」 §雲蓋景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六 ~鷲嶺善本禪師

鷲嶺善本禪師

襄州鷲嶺善本禪師,浴次,僧問:「和尚是離垢人,為甚麼却浴?」師曰:「定 水湛然滿,浴此無垢人。」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鷲嶺峰上,青草 參天,鹿野苑中,狐兔交橫。」 〔青原下七世〕 §藤霞禪師法嗣

五燈會元 卷六 ~潭州文殊禪師

潭州文殊禪師

潭州文殊禪師,僧問:「如何是祝融峰前事?」師曰:「巖前瑞草生。」問:「 仁王登位,萬姓霑恩。和尚出世,有何祥瑞?」師曰:「萬里長沙駕鐵船。」問:「 如何是本爾莊嚴?」師曰:「菊花原上景,行人去路長。」 《耀州密行禪師》 耀州密行禪師,僧問:「密室之言,請師垂示。」師曰:「南方水闊,北地風多 。」曰:「不會,乞師再指。」師曰:「鳥棲林麓易,人出是非難。」 §思明禪師法嗣

廣欽老和尚 -廣公開示錄

           廣公開示錄
日期:一九八一年農曆十月一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懵懵懂懂地出家,懵懵懂懂地受戒,受戒是去懺悔,不是帶業去,又帶業回來。

★在戒場儘量少說話,少和人家攀緣,有時間多禮佛念佛。

★戒場求戒的人多,來自十方,我們不是去和人家比穿的好、住的好、吃的好。

★受戒能忍即入道,凡事都簡單,不要和人家計較睡大位、吃好。受戒是學威儀規矩,不是去論是非、造口業的。

日期:一九八一年農曆十一月三曰
地點:承天禪寺 年齡:九十歲

★受了戒就當和未受戒前不一樣,更應修苦行,把習氣改掉,壞念頭去掉,以戒為師。

★參,就要參壞的,別人犯錯,我們不去犯錯。別人不如法,我們如法就好了。

★戒是戒自己,求懺悔即是戒。

★戒也不要太執著,否則本是持戒,結果反被戒回去了。戒不生煩惱,不和人沖突。

日期:一九八一年農曆十一月十二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歲

★出家飯要吃得穩,就當切實苦行。

日期:一九八二年農曆七月廿五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一歲

★不去貪、嗔、癡,無法開智慧。

★不要看別人對不對,要自己多反省,看自己有沒有做好,修是要修自己,依法不依人,要恭敬三寶。只要是眾生都會有錯,但他哪一天懺悔了,就能改過做好,四生都有佛性,有的胎生很靈通,比人類更靈,只是它不會講話而已。

★去我執,從粗衣淡飯做起,淡泊欲望,不要分別,無我人眾生壽者相。

★為度眾生則恒順眾生,像哄小孩一樣,很多是為了給眾生種福田,師父並不需要,眾生見到師父生歡喜心,但師父自己也不知道。

★修要修到自己沒有做什麼—。

日期:一九八二年農曆八月四曰
地點:承天寺,年齡:九十一歲

★你們這些青年人很發心來出家,可是這個身出家了,心也要出家。我們出家人的身、口、意跟在家人不一樣,要知道怎樣才能了生死,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了生死。如果你心中還有什麼貪境、喜愛的或掛礙的,那麼臨終時就現那種境界,一見歡喜就跟著去了,結果是墮落於輪迴之中。但如我們淨念念佛,則臨終現蓮花、佛菩薩及光明等聖境。故要在世時除掉貪境,使心淨化。出家人要粗衣淡飯,不能再著於色聲香味觸法,不要跟在家人一樣。

日期:一九八二年農曆八月十五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一歲

★世人為五欲所迷,想吃好的,殺生滋養身體,殊不知吃的是自己的肉,吃人家一斤,一定要還十六兩,這是逃也逃不掉的。就是這樣一生皆在還債討債,死死生生永遠跳不出輪迴的圈子,況且所吃的是以前父母的肉,於心何忍?

日期:一九八二年農曆八月十八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一歲

★不得二、三人交耳私語、結黨、背後論人是非等,否則易讓大家不安,造成鬧眾。

★二堂課誦要多體會體會,比如是否真有天天皈依佛法僧?「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慎勿放逸。」是提醒大眾。

★智慧開則經藏全在裏面,經藏是在心裏面的,不是在外分別挑選的。目前法師有的是政治法門,如辦學校、講經說法後,易貢高我慢,或衍生感情問題,比丘及比丘尼互相利用等……,很少人教我們如何去了生死。這是對事不對人,不是有意批評,而是要我們認清方向。

★出家後什麼事皆以忍辱為重要,會說我們的,都是我們的指路者,沒有他們,我們不會進步,不能成就。

★不要以為自己已經這麼辛苦了,還這也嫌、那也嫌,沒一樣對的,乾脆回去好了,走好了,但又不知該走到哪里去,又不能嫁人,這樣反而更痛苦,好像活在活地獄。

日期:一九八二年農曆十月廿六日對參加佛七大眾開示(懺雲法師主七)
地點:承天禪寺大殿,年齡:九十一歲

★念佛才是真正清淨、正當的一條路,念佛即是往西方的路,同音念佛即到西方,不須買票搭飛機,西方法船是無色相的。

★道教修道人與佛教是不同的,佛教修行是為了生死,道教則修長生不老。道教中有的很精進,他們也有一個羅漢體,有些羅漢體已經在山中活了好幾百歲,還沒有死,但是即使再活百千歲仍不究竟,因為不能了生死。而佛教的羅漢修生死的解脫,要斷祛見思二惑,要能捨身,不顧這個身體,不怕苦,修身口意三業,六根清淨,才能解脫生老死苦。

★打佛七是要度眾生往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的境界有生有滅,西方的境界是不生不滅,我們現在到別的國家,還要買飛機票,如念佛念到一心,則十方國土皆可到。念佛即心心不離佛,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要字字清楚,用心想,用耳聽,用口念,要攝心專注佛號,萬緣放下,要依此音聲,才能一心,沒有能念所念,你在念或我在念,大家都依此佛號才能一心,西方世界也是依此音而念,一心就是專注此音,聽音聲而念。打佛七不要被俗念拖走,如不專心,則可惜來這一趟,故要一心念佛,一心注意音聲。

★世間有很多的鬥爭,我們要找個像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一樣清淨的地方。

★我們糊糊塗塗來生,但現在要明白找去路,那即是念阿彌陀佛。

★四生都在不斷輪迴生死,皆因六根害了我們,六根對六塵起貪念,難得自在。在佛七期間,看能否找出一條了生死的路,顧肉體就不是在打佛七了,如果太愛惜這個肉體,就無法解脫。

★雖然我們現在生在娑婆世界,但如念佛,心淨則佛土淨,心清淨無煩惱。無妄想,則亦是淨土,此是娑婆淨土,心即是西方。

★西方在哪里?西方就在心頭。佛號要念得清楚,念得集中,念佛要發願生西方,離開苦塵,不要太愛惜這個肉體。

★用行的,心意要轉變,諸佛菩薩都有願力,而依此修去,在行住坐臥中皆不離佛,拜佛念佛都與佛相應,不要說為什麼阿彌陀佛還不來接我。

★練不倒單要有善根,不是容易的,沒有說要用什麼方法?怎樣去練習?這樣就有執著,這是一個有善根的人有心去修,在行之中有一正念,自然而成的。師父教你們唯一念佛,師父以前在山上是隨緣,眾生能吃,則人亦可吃,天人供養自然,如果餓了硬是要忍,身體會餓壞了。修行是用心,不要去練那一種不倒單、不吃東西,師父修到現在,一直有一種感覺,即修行萬一走錯路,很危險,唯有念佛最好。如果是走錯路,人身難得,有很多人錯誤了。

★每個人都是帶因果而來,帶因果而去,我們的父母眷屬都在四生中輪迴,故我們要趕快修行,去度脫他們。

★修行要能耐勞苦,粗衣淡飯,現在這花花世界,每樣都很方便,有些東西可以不必用手拿,不必用腳走路,都很方便。但我們出家人修行應該觀想:依照祖師們的修行遺規來修行,才能了我們的生死路。我們今天不是為享受來出家,是要修食、衣、住……的淡泊,寧可被社會看不起,一切比不上社會人,如果被社會人看得起,就有愛別離苦,又成生死輪迴,被社會人看不起,就少攀緣心。妄想心,好專心用功。

★事事都要能明理,隨順人家,才能指導人,否則自己都不能明理,怎麼指導人?我們出家人,要以佛法佛理來指導教化別人,否則就成俗化活動,事不能隨順人,就是無度量。

★出家人一樣仍需要地理,但如修行到那裏,道行即有感應,道行如有修,地理包含於修行,故說出家人修行是根本。

★受戒是受什麼?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見生歡喜,亦可感化人。

★自己本來的面目,要靠自己悟出來的。聽,乃屬於六塵外面的境界。修行是修什麼?是要修衣、食、住的淡化,去貪、嗔、癡,不講究衣、食、住的舒適,不要和世俗人一樣,否則就變成了政治法門。苦行是要我們得解脫,要清楚去的一條路,去解脫生死。

★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故應福慧雙修。每個人要把以前所帶的業障消除掉,其方法是:拜佛、念佛、發心做常住工作、不計較,如計較則生煩惱,即造新業,如不計較,我們的福慧就會增加出來了。

★父母生我們,不知從哪里來,但我們現在要找往哪里去的一條路,即是了生死。不出家在社會上只是吃三餐,逐生死而已。

★打佛七是為了讓眾生有要去西方的觀念,娑婆世界很苦,念佛是要看西方的境界,前者是生滅,後者則是不生不滅的。念佛要心心不離佛,不要被俗念給拖走。

★念佛定來即是禪,故說要有禪有淨土。念佛隨緣,什麼事情都在念佛中隨緣,沒有說我要念多少佛,我在念佛,我在作什麼……,心心不離佛,行住坐臥,一舉一動,都在念佛,哭也在念佛,腳踏一步也在念佛,念佛的力量集中可達三昧,念佛三昧不簡單。每個人帶種種業障來,不要再帶新業而去。

日期:一九八二年農曆十月十一日對廣化法師
開示地點:承天禪寺紀念堂,年齡:九十一歲

★看你行持到哪種程度,跟你說一些話:臨終時要無所掛礙才能去(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要度眾生也是一個執著、一個掛礙。

★師父:有佛菩薩、有淨土,是法師講經說法向那些人講的,讓他們有個依靠,但佛經上說,若一日。二日……若七日,若依著作,那佛一定來接引。但如不吃不睡,不要七日,四、五日就夠了。
廣化法師說:親眼看到觀音菩薩聖相清晰,瓔珞亦清。
師父(笑笑)說:真的嗎?哪里有什麼菩薩?度眾生是要願力去執行,像觀音普賢亦是,但臨終應皆捨,若有願力在,則再來度人,功德更為殊勝,願力是放在心上的。

★何為持戒?修行中即是佛菩薩從沒有離開我們,都還在,雖示涅槃沒示現,但經、律、論仍在,佛菩薩會教,不要以為沒有人傳就沒有了。

★臨終時不要存有要見菩薩色相的心,求來的不見得是正確的,那是不可靠的,要無所求地淨心念佛,從心裏面自然出現的,才是真的。(師父鼓勵廣化法師實相念佛,不要事相念佛。)

★要放下這個臭皮囊,心是心,不管這個身子變成圓的或扁的,不要記惦著它。不要說得到什麼,如果有所得,那就還不是。

★我們這裏(指著心)沒有東西,他們(指在家居士)這裏有東西,現在大家是晚上作夢,白天也夢,像在演電影一樣,跟晚上的夢相比,一生只是好像比較長而已。

★今天講這些,出家人可以悟到一些,他們(指社會人)就沒有,以前古人只講一句就夠了,今天講很多,等你們回去慢慢領會就能悟到的。

日期:一九八二年國曆十二月十六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一歲

★妄想來時不要怕,不理睬它就是,它是它,我還是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無自體,以後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來,我們人要學壞很容易,學好的很難。一個人如果吃太飽,頭昏沈想睡,睡太多,以後變蛇。

★執事人不好做,所以執事人交下來的事,不管好的壞的,都要歡喜承受,不起嗔心,這樣頭腦會較清楚。好的撿起來學,壞的放一邊,自己心裏明白就好,順此修忍辱波羅蜜,修行不問是非,不問有理無理,出家與在家不同。你們努力修行,有問題趁師父在時提出,師父為你們解答。

★現在的人不管在家出家,生活都很好,災難比較多,深著香、味、觸的喜愛,痛苦也比較多。

★有時間就看點經書,看經是要瞭解,知道要怎麼修,不是看了以後去講說。有些人看經如社會人一樣,心沒有寄託,所以很多是愈念愈糟。要把握時間不空過,可看經書、念佛、拜佛、靜坐、誦經等。

★受戒不是受那幾個戒疤,是戒在心,知道錯了要趕快懺悔,戒持清淨就沒有男女相。

日期:一九八二年除夕夜
地點:承天禪寺廣公紀念堂,年齡:九十一歲

★現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體都在弘法、宣傳,雖然很普遍,但是真正要修行很為難。較早的人善根較好,但很少出家。現說釋儒道三教,佛教是修戒定慧,儒教是修禮義忠孝,道教雖然也有道,但沒有佛理存在,不得解脫,最後仍要歸淨土才能了生死。我們佛教也應出家修行才行,出家不是要過好日子的,是要在衣食住上修,看是否每一樣都能捨,才能修到行,每一樣愈簡單愈好,以方便不起煩惱,心才愈堅,妄想才少,所以說要粗衣淡飯。

★我們出家人,不要有貪念,才能除煩惱、去貪嗔癡,不要和在家人一樣,吃要吃好,睡要睡好,出家修行謙說「貧僧」,就是每一樣要愈簡單,才愈有修行,不是愈充足,否則貪念還存在,沒有除去,而他也說他在修行。妄想是從貪念生出來的。

★再說捨身,捨身是什麼?就是粗衣淡飯,穿是三件衣,沒有說要穿好的,每一樣捨離,每一樣都不能和社會相比,這才是修行,如果和社會人相比,就又有愛別離苦。

★儒道二教,都還沒有解脫,我們佛教來出家修行,是看能不能了生死,不可不知,而說還要去念書,讀書哪里有談到要粗衣淡飯?

★受戒學佛、祖師的行願,又有經書讓我們看,看有沒有一條了生死的路,世俗的書我們都在未出家前讀過了,修行就是不要再生娑婆世界,再受輪迴之苦。

★父母生了我們,我們才有知,父母未生我們之前,我們在哪里?現在我們會不會瞭解死到哪里去?現在來出家,就是要找條出生死的路,不要再來輪迴。所以說如果要了生死,就淡泊諸欲望,學戒才不會亂做,才有規矩,認真做,不放逸。我們談苦行,苦行是我們的祖師普賢、觀音、文殊、地藏這些大菩薩的行願,今天就照這些大菩薩的行願來修行。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一月十三曰
地點:承天禪寺紀念堂,年齡:九十二歲

★不要執著,一切隨緣,若有師長幫你做事,你覺得承擔不起且損福,這就是執著,怕福讓人家得去,要人家得到福,自己本身也要有福,才可能讓別人得到福。

★拜萬佛很好,假若這世無法超出三界,下輩子還知道要修行,且禮佛消業障,又能超度往生者。

★大魚吃小魚,人像大魚,什麼都吃,就是最兇猛的老虎肉也吃,故業障深重。若不好好求懺悔,多禮佛,等到彌勒佛降生娑婆世界時,則一點善根都沒有,更不用說要修行了,若能多禮佛,求懺悔,好好修行,多種善根,到時候說不一定能成為彌勒佛的弟子。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二月九日
地點:承天禪寺紀念堂,年齡:九十二歲

★都是有個「你、我」在爭,看能不能修到沒有「你、我』,這種境界。

★要修忍辱,忍是我們修行的根本,如果不能忍,則徒具出家人的外表,不要常以為自己做的都是對的,這樣就不能修心。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五月一曰
地點:承天禪寺紀念堂,年齡:九十二歲

★修行當從粗衣淡飯下手,而現在整天都在考究吃的、穿的,修行本是要消業障,現在倒把福慧吃下去,業障也隨著來了。

★自己有煩惱要自己解脫,把師父開示的話,拿來應用來解。不是師父說一大堆,而是自己能夠靈活應用拿來轉。

★煩惱、生氣時,不要執著追究煩惱是哪里來,若執著則心不開,不能安心辦道。往前進,什麼事都要看得破、放得下,還是把阿彌陀佛掛在嘴邊,才是最要緊的。

★就是家人來寺裏用齋,也要他們添油香,讓他們有正確觀念。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六月四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二歲

★好也笑笑,壞也笑笑,好壞是分別出來的。

★如遇高興歡喜,則問是什麼人在歡喜?如遇煩惱,則問是什麼人在煩惱?

★遇有煩惱或有什麼不好的念頭,就向阿彌陀佛說:又來了,又碰到了,要念阿彌陀佛,說煩惱快走,沒這回事,以心治心。

★寺務處寫那些是與眾生廣結善緣,與外面辦公上班的抄寫不一樣,而和晚課的功德相同,勿起煩惱。

★要誦戒,才沒有那些愛情、愛別。

★父母生我們恩情很大,不出家要報父母恩很難,因為都是冤親來的,出家要上報四重恩,要父母也能了生死,才是度他們。父母不僅是這一世的,不出家就不知道,還有以前那麼多世的父母,所以不要起想父母的念頭,不要一直想父母的事,這是生死念頭。父母喜歡我們嫁人,像他們一樣,愛別離苦。如果你喜歡這些,以後你愛怎麼演都可以,可以演更自然的戲,也不用禮、義、廉、恥,畜生中都沒有這一些,更自然。

★父母對我們越好,越是有恩怨。出家與社會是相反的,越疼我們的,到臨終時,越放不下。不要一直想父母如何如何,應專心於道上,否則又是愛別離苦,生死輪迴的路真危險。

★不要拿那些壞東西放在心裏,很痛苦,不要愛漂亮,穿我們這件衣服(指出家人三衣)直接到西方,如愛漂亮,以後有自然的衣服穿,不用做的,有的還沒有去,就已經在裝那個形了。

★在家人看不懂,以為我們苦,如果道心不堅固,如活在陽地獄,感到什麼都不好、不自在,又有煩惱。有的道心比較堅固,但以前的種子還在,師父講是講,你們聽是聽,外境的影響還是很大。

 居士問:弟子由書上見一句話說:「對一個覺者來說,已斷修惡,不斷性惡」,此話應如何去體會,其正確否?

 師父答:是,我們要修福,譬如別人沒得吃,分給他一點,設法幫助別人的困難,如此才能福慧雙修,不會再去做惡(當機者心開意解,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我們注意因中的行為,要斷修惡,至於性惡是果中,如能現時畏因,則果非我們所能免,要自然應付,由目前善因或可移。)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六日二十日
開示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二歲

★在修行過程中,生了煩惱就不好,要沒有煩惱才好。

★我們學的是無形的心地法門,是無上法。

★身體有病,吃什麼藥也沒有用,念佛沒事就好了,阿彌陀佛是無上醫王。

★經典即是路,煩惱時拿來化解,要會用。有煩惱來,會應用,煩惱即菩提,不會用的,煩惱即是無明。如煩惱來不知解脫,著於煩惱,有如吃錯藥,吃到毒藥。藥是隨人吃的,要吃對藥,不要吃錯了藥。要回光反照,把它改過來,不要說別人不對,一說出來就是自己不對了,這個「口」很重要。

★修行要注意口業,口好就好,不要說:我雖口不好,心是好的。出家了,佛寺中也會有是非,但不要與人在那邊論是非,不要一張嘴巴嘮叨,論人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有時間就拜佛、念佛。

 問:師父!那做起來很不簡單。

 答:不要說不簡單,只要去行就很簡單。

 問:我是凡夫,所以……。

 答:說自己是凡夫,也是執著。

 問:我就是沒有修……。

 答:不要說沒有修,就……。

★要有信心,我也可以成佛,我也可以做到,這樣才會更精進,不要常說我,就是這個「我」在作怪。

★要沒有分別心,才能去我相,如執我相,即修不到行,去我相智慧才會開。

★總說別人不好自己好,說好就高興,說不好就難過,就是你我相。修行如有你我相,則修行不安,若存我相,每樣事都有我,把我看得很重,分得很清楚,這樣對我們自己不利,天天都有煩惱。

★除你我相,修行就是要做到這個,這才是真功夫。否則到哪里修也徒然,如修到這點,那你的功夫也就到家了。

★不除你我相則無法解脫,師父教的是解脫法門,不是說要收人才的。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

★佛教中最怕是非,說是非的就是是非人,是造口業,所以不要說是非,修行就是這樣修出來的。如果不出家修行,老後即像自己的父母,帶著煩惱入輪迴中。臺灣女眾很幸運能出家,大陸上很少出家的,念書的也不多。

★我們的耳朵總是喜歡聽聽,看看有沒有人在說自己的壞話,眼睛也喜歡看好的,這點對修行不利。

★父母生下來時懵懵懂懂,長大以後即惹塵埃,即有我相,有我相就有煩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與信眾接應,要說佛法,他如向你說俗氣話,就說對不起,我現在沒有時間,你去拜佛,到處走走。遇有不良份子來,不理會就是,銅錢沒兩個不響。

★信徒來,要善言招呼,請他們禮佛、吃飯、寺裏走走,這是結善緣,也是修行。第一要點,不要老把出家人的清高相擺出來,這就修不到行,要知道他們也是在修行。要行菩薩道,不要修壞行,要修好行,不要數說別人罵別人,譬如有信徒要來廚房拿東西,要好好問他:「有什麼事?要什麼東西?我幫你拿。」不要以不好的態度對人家,這樣才能度眾生,否則別人看了會說:「出家人還不是這個樣子,有什麼好?」修行要修到有智慧,什麼事碰到都會應付,講話也要知道怎麼說才圓融,自己站穩了,別人也喜歡接受,也不造業,故我們要養慈悲心,行菩薩行。

★如人人願吃苦,則人人皆可成佛,可到西方,蓮花化生,我們出家人這件衣服就是西方衣。

★凡事要耐心做,念阿彌陀佛,這樣慢慢修,心無煩惱,到後來也和阿彌陀佛差不多很自在。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六月廿二日
開示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二歲

問:師父教我們不執著,但如不執著,事情如何能辦好?

師父:辦事情不執著並不是隨隨便便做,而是要盡心做,但做過就沒事了。如果心一直掛礙,放不下就是執著,不執著才能辦好,如執著反而辦不好,執著就沒有智慧,辦事情也要有定力。

★苦行並不是簡單的,修苦行是在修心,每一樣事細心做,會做得合適。而不是每一樣都做,結果每一樣都沒做好,不做還好,給你一做反而更亂。

★做事情是用來調心,心才不會亂想。我們出家人做事與在家人不同,即所用的心不同、思想不同—在家人做事是為賺錢,出家人做事是與道合,否則看起來和在家人一樣,都是為三餐做事情。

★事如何能辦好?大家要互相合作,不是用話來耍使人,這一種要避免的。要好好講,講清楚,以種花為喻,不知道的做一次給他看,否則事情做不好,又起煩惱。

★有的人說話令人起煩惱,不能安頓人的心,令人不知怎麼好,又要別人聽他的。其實他聽不聽別人的?結果他就在那裏心煩悶,起煩惱,解不開。

★我們這裏(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裏面,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有的人是看在家人穿好衣服,就想:我來出家這麼辛苦,什麼都沒有,就穿這種衣服(指三衣)……;有的人就會想:娑婆世界再好也只不過如此而已。女眾不來出家就擦口紅,你們現在沒擦,看起來也很好。

★在家人殺生,殺的那些都是過去生中的六親眷屬,我殺你、你殺我,所以才有輪迴。

★一理通,萬理透徹。

★只要貪一樣,就要再來輪迴,承天寺這樣蓋,我也不執著任何一樣,否則還要再來輪迴。

★出家人老來愈修愈無掛礙,要往生眼睛一閉好像睡覺。我們晚上睡覺就像死去一樣,什麼都不知道了,結果第二天起來,馬上又開始執著,看這個東西是我的……又開始了。

★心若清淨,就有精神,做起事來有活力。看你們很有精神,在家人穿得那樣,卻是很懶散的樣子。做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來出家是大孝,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不只是現世父母,連以前很多世的父母也要度。

★出家修行,是要找我們本來的面目—父母未生以前的,這個你們還不知道,智慧不開,就像月亮被烏雲遮住了,光明顯不出來。

★出家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大悲是體,一切都要從慈悲中出來。

★要怎樣才能心安,就是要無心。心本無所住,找不到心,心原是盡虛空遍法界。

 問:要怎樣念佛才能專心?

 答:說這也是執著,妄想來了不要理它就是,不要說我要怎樣才能……。

★西方在哪里?在自己的心中,心中無事、無煩惱就是西方。

★同修師兄弟間吩咐他人做事時,要依佛法,互相客氣,不是用命令式,如父命子,或耍性子。

★不要逐境去……,六根要守住。

           任何橫逆,就如同錢要讓你賺,你不要,就是說境來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煩惱。

★什麼事都能忍得下來,才會進步,就是自己對,也要向他懺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我們都帶業而來,還有很多要……。

★一個世界,猶如一粒沙,有恒河沙數世界眾生,每一個皆可到西方。

★要憐憫一切眾生,想到他們也跟我們自己一樣,也是來修行、來種善根的,對他們要發菩提心,即是慈悲心。

★在社會上不好修,黑就得跟人家黑,否則被人排擠,故出家比較好修。

★不要有驕慣性……。

★修行要到哪里都一樣,都能自在,修就是要修這些。

★多看金剛經,比較不會執著。

★人家在說話,不要搶著說,等人家說完再說,這是禮貌。

★牛雖然是拖勞,但不知離苦,做牛是以前做官不清白,現在世來還債的。如有人做官把錢拿出去飛到國外,最後來臺灣當牛,一世做官九世牛。牛有二角,虎也怕牛,虎是直直的,牛會轉,但慢慢地有一天也會生覺,譬如犁田時,還會教我們(轉彎)。

★師父開示是針對大眾,不要以為是在說某人錯,而生煩惱,如有錯,私自承認懺悔,要自省改過來。常執著就起煩惱,自己煩惱不說,還染及別人擾亂大眾,否則怎說統理大眾,要先能治家再治國。

★有德行最要緊,大家出家做什麼?就是在修這個行,修本來面目,要看師父種種自然而現,而生覺悟,聽後要去體會,不要聽過就算了。

★不要有我執,如有我執,智慧不開,不能有貢高我慢之心,會障道。

★在臺灣沒地方參,所以要自己參自己。

★不要著急。

★善知識在哪里?在心。

★出家是要治心猿意馬。

★出家要時時刻刻做事念佛,調這個心。

★社會上都是執著色、受、想、行、識,未出家前都種了花花世界的種子。

★追求色、聲、香、味……,易增貪念。

★四生裏,吃飽了就睡,(昏沈)生散亂心。

★出家是每天都在轉這些,不要被外境所染,自己無主。出家人穿破舊衣服,將它洗乾淨(穿穿)縫縫補補,這雖是破破的,但也心安理得。在家時,花花綠綠,有錢可裝扮,沒錢則痛苦,就想盡辦法,想怎麼賺錢,追求則昏迷,如酒醉不醒。出家主要是提起正念,說話則說佛法,說解脫的佛法,社會每樣都追求,都為生活追求而已。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十六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二歲

★處事要謹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能吃的東西給扔掉或放壞了,皆逃不了因果,因果絲毫不爽,誰也替不了誰。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

 問:師父常叫我們要學歷代祖師,但在如此優裕的環境,食、衣、住皆不欠缺,當如何學起?

 師答:我們不去貪它、著它,只要過得去就好了,不能說東西多,就拼命地吃,這就是貪念。也不能故意吃得少,餓肚子,依自己食量而定,吃飽就好了,不去分別好吃不好吃。以前東西都是自然的,現在的東西都是化學的或灑過農藥,真的不能吃或壞了,就不要吃,亂吃、吃多了死翹翹。貪一枝草,都要再來輪迴,佛要多念一點才好。

★出家修行要吃苦,不要著我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們身穿的是染色衣,只要乾淨整齊,也不輸人家。若出家人太享受,則在家人不會想供養,若出家肯吃苦,在家人就會想供養我們。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十八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二歲

★要講別人之前,先和這個(指心)商量一下。

★出家至少要沒有煩惱,處處能自在。

★講話要簡單,不必要的話勿多言。

★照師父的話修行,邊做邊念佛,去我執和法執,智慧才會開,智慧是無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開時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動,就知道如何去處理,這才是智慧。

★貪戀世間的東西,就還要輪迴在四生裏。

★修行要保持中道,修行要粗衣淡飯,不著香味觸法,但是要自然,不是刻意地不吃飯、不穿衣、挨凍、不睡覺,想當一個老修行。而是修到一個境界,自然不餓不困。

★做事情是訓練我們的頭腦,有事做才不會打妄想。

★在家人一味地講求物質上的享受,愛漂亮,頭髮怎麼修飾,衣服怎麼穿,若有錢人,還可以搞這些花樣,沒錢的人為了這些就會步入歧途。貪這些香味觸法,則四生皆有份,墮落為蝴蝶、豬、狗。

★出家衣服非人人穿得起,唯有福氣的人穿得到。

★衣服只要穿得暖就好,不去講求好壞。

★在家人不懂,以為沒生孩子就命苦,自歎不如人家兒孫滿堂,殊不知他的冤親債主少。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廿三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二歲

★憨憨做,憨憨吃,多念佛,今天是今天,明天,明天再打算,什麼事都不管,這就有堅固心,這就是修行。若做是做,還打妄想:要讀佛學院,要……,這還不是修行。

★修行要自在,不在乎別人對你的評語,說你好,說你壞,這不是別人不對,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廿五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二歲

★出家修行不簡單,出家事情較多,因為冤親債主皆來討,故病苦、種種不如意事齊到。若能跳得過,則好修行,跳不過則無法安心辦道,故有病苦時,也當勉強自己,多禮佛,業障才會消。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七月廿九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二歲

★不用看經,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麼事,皆一句阿彌陀佛,高興也好,煩惱也好,要遠離是非,也是一句阿彌陀佛,要靜下來念佛,念到睡著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三界,又一念(念而無念)到西方。修行要眼假裝沒看到,耳裝沒聽到,老實念佛,現在你們都是眼睛睜大大的,仔細看看。修行要人家愈不認識,愈好修。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八月一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二歲

★我們對,而別人不對,我們若讓他作主,則變成我們不對。意即自己要有主,不被他人所轉。

★經藏在哪里?經藏在我們的心中。但這要智慧開才有辦法,智慧不開,看經書是迷迷糊糊的,若智慧開,則看經書會覺得很熟,且又會領悟出另一真理出來。

★法器、唱贊,這些都是自然會的,不是刻意去學,智慧開自然而然就會了。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八月廿一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二歲

★在佛陀正法時代,魔王無法破壞佛法,他就說要在末法時代,穿出家人衣服,來破壞佛法,就如同現在的人,現出家相,而他的頭腦卻是在家樣,這就是魔。

日期:一九八三年農曆八月廿五曰
地點:承天禪寺,年齡:九十二歲

★念佛念到一心,心即佛,佛即心。

★這是前世修來的好因緣,才會你出家、我也出家,一起修行。出家修行要大家和睦相處,你好他也好,大家都好。不是和在家人一樣,誰好誰不好,這就有愛情愛別,修就是要修這些,冤親平等。

★在家人總希望子女長大成人,有一番作為,讀大學、讀博士、賺大錢、吃好、穿好、住好,對兒女有所企望,等到兒女真有所成時,卻拋棄父母不顧,希望成空。一口氣快斷時,還想著我的兒子、媳婦、孫子,哀哀怨怨地對兒女還有所掛礙,愛情愛別、生、老、病、死、苦,也隨之而至,六道輪迴逃也逃不了。父母對兒女的期待,就如同犀牛望月,月光雖能普照大地,但它是有生有滅的。佛光是無色相的,不生不滅,能普照到三千大千世界。但有生有滅的力量強,所以往往念佛念到沒有了,卻想到這有生有滅的,想去追求名利,吃好穿好住好。貪世間的一枝草,都要再來輪迴。所以修行要修什麼?就是修衣食住行、粗衣淡飯、香味觸法,修行修到智慧開了,就會用來比喻。

 問:女眾念佛是否能達到一心?

 師:能,佛是人做的,但女眾要比男眾多修五百世。

★我們在世間幾百年,才等於天人的一天,所以在世間不好過,是苦的。

★出家修行不要像在家人一樣,犀牛望月,要穿好、住好、吃好,到後來就要披毛戴角還。

 徒問:為什麼「寧可幫愚人拿包袱,不為能人之軍師」?

 師答:處處君子,處處小人(能人名堂較多),上上人有下智,下下人有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