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翻譯講演華嚴經的殊勝 (14)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聖曆元年。則天太后。詔請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與大德十餘人。於東都佛授記寺。翻譯華嚴。僧復禮綴文。藏公筆授。沙門戰陀提婆等譯語。僧法寶弘置波崙惠儼去塵等審覆證義。太史太子中舍膺福衛事參軍于師逸等。同共翻譯。則天與三藏大德等。於內遍空寺。親御法筵。製序刊定。其夜則天。夢見天雨甘露。比至五更。果有微雨。香水之雨。又於內苑庭沼中。生一莖百葉蓮華。綠枝紅葩香艶超倫。蓮花有三種。一人間華有十葉。二天上華有百葉。三淨土華有千葉。今內苑生百葉者。明是天華也。則天嘉此。翻譯瑞應。詔出花椂使中官。送向佛授記寺翻譯之所。舉寺僧眾。及懷洲大雲寺什法師。在悉同觀睹。敬歎希奇。至聖曆二年十月八日。譯新經訖。詔請藏公。於佛授記寺。講此新經。至華藏世界品。講堂及寺院。地皆震動。舉眾驚異。都維那惠表僧弘置等。連狀聞奏。敕批云。昨敷演微言。弘揚祕顊。初譯之日。夢甘露以呈祥。開講之晨。感地動而標異。斯乃如來降迹。用符九會之文。豈朕庸虛敢堂六種之震。披覽來狀。欣暢兼懷。

【心經白話述義】42 ─ 為什麼學佛一定要聽經?

 



為什麼學佛一定要聽經

悟顯法師   開示:

聽經時心定下來,能專注聽台上和尚說法,會開大智慧。聽的時候非常的專心,不會打妄想,甚至有嚴格的;聽經時是專心的,心是空無所有,確實無有一物,所以接觸經典,就能啟發「般若波羅蜜多」這圓滿的智慧。所謂般若無知,在作用的時候就無所不知,「定慧一如」都在講經堂上圓滿了。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誦華嚴消除現世惡業 (13)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天授元年。華嚴藏公。歸覲祖母到曾洲。牧宰香花郊迎至二年。請講華嚴。說法之次議及邪正。時有少道士。在側歸報弘道觀王。北寺講師。誹謗道尊。觀主聞之其怒。明晨領諸道士三十餘人。來至講所。面興慍色。口發麁言。謂藏公曰。但自講經。何故論道門事。藏公曰。貧道自講華嚴。無他論毀。觀主問曰。一切諸法。悉皆平等耶。藏公對曰。諸法亦平等亦不平等。觀主又問。何法平等。何法不平等。答曰。一切法不出二種。一者真諦二者俗諦。若約真諦。無此無彼。無自無他。非淨非穢。一切皆離。故平等也。若約俗諦。有善有惡。有尊有卑。有邪有正。豈得平等耶。道士詞窮無對。猶嗔不解。於如來所。生毒害言。歸觀經一宿。明朝洗面手。忽眉髮一時俱落。通身瘡疱方生悔心。歸敬三寶。求哀藏公。誓願受持華嚴經一百遍。轉誦向二年。猶有十遍未畢。忽感眉髮重生身瘡皆愈。曾洲道俗。無不見聞。  

修行解脫之道│悟顯法師 念佛開示(1_5)─吃素放生是如來真實弟子 (明徹居士複講 粤語版) (護法居士複講 中文版)


修行解脫之道
悟顯法師 念佛開示(1_5) ─吃素放生是如來真實弟子 (明徹居士複講 粵語版)

《華嚴經》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有的眾生都與佛完全一模一樣,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是差在眾生於日用平常當中夾雜了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與如來就有所差異。因為同一體的緣故,我們要持不殺生戒。因為我們吃眾生肉就等於食諸佛如來,你殺害牠,就等於出佛身血,這觀念很重要。因為不殺生是大乘的根本戒,是很重要的一條戒律,在菩薩戒裡擺在第一位。學佛一定要吃素,吃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你吃素就不會再來輪迴,不會再來酬償業報。這是為你修行作一個正因。所謂「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不殺生要從吃素開始做起。

有人說:「在外面吃素很麻煩!」其實在台灣這不是理由,在台灣素食店非常多,上網搜尋一下資訊就很清楚。吃素是現代相當好的風氣。所以,不殺生你要從吃素先開始做起。然後再注意你的言語造作,身、口、意,再微細一點的不殺生,就是不要讓眾生因我而生煩惱,因我而不自在,這也算是不殺生。若是會相歸性,如果你認為有法—有世法、有佛法,要以佛法來破世法是名殺生,這一樣犯殺生戒。殺生還可分事殺和理殺,如果說事殺,就是事相上你認為有煩惱可破,有菩提可證,這也都算殺生。佛性本來就是:無所對、不可破、不可壞。現在認為有法可對,有法可壞,統統都算是犯了殺生。所以殺生這條戒,從現在初發心一直到成正覺,統統都可以用它去檢點。它涵蓋了三賢十聖及菩薩五十一個位次。它是非常深廣的。經典上講析空,所謂「析空」就是把法分析,以因緣觀把它分析,認為法是因緣和合。這樣析空名為殺生,體空名為不殺生。體空是說其體空寂,能會得空性、會得佛性,這樣叫不殺生。所以道理非常地深。我們學佛就是為了明心見性,要明見佛性。佛性就在我們六根門頭放光動地。講經中都有講到:「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可是我們現在卻不識得,因為帶著妄想、分別、執著。所以用而不覺,常用而自己不知。所以,中峰國師講眾生迷惑本性後「隨情造業,縱我為非」,所以才有身業則殺、盜、邪淫,口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業起貪、瞋、深生癡愛。大家都有做過三時繫念,應該很熟,所以要去反觀自己為什麼會造十惡業,為什麼會犯殺生的戒律。這就是因為不明白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不明白一切法本來平等,不明白自己就是佛,與如來完全無二無別。所以才會隨情造業,縱我為非。

佛門講要放生,就有人開始反對放生,說「放生會破壞生態」,實際上如法的放生是不會破壞生態的。我們放的這些眾生是希望牠們能夠脫離死亡的恐怖,能夠長養自己的慈悲心。所以懂得正確的放生是不會破壞生態的,不要因為有少部分的人或是他不懂,或是他沒有經過專家的指導,不小心做錯了,我們就認為不應該放生。放生是人的善良天性,不應該被禁止,不應該被除滅的。當看到眾生有困難,將要面臨死亡,我們很自然地就會有大悲心生起來,想要去幫助他,去救贖他。這是人本具有的慈悲,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看到這種狀況我們就很自然會去做。

只是現在交通發達,物種非常複雜,也有國外的、有遠洋的,甚至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不一定統統是台灣的物種。所以你在放生的時候,就要注意小心,不要破壞台灣的生態,如果不了解,就要請教類似像生態環境專家或是動物學的專家,看這些動物適合生長在哪裡,放下去牠才能夠存活。不要把鹹水魚放到淡水去,把淡水魚放到鹹水去,把會破壞生態的物種放到不該放的地方,這樣就不叫放生。

所以你要持不殺生戒,但要配合著做放生,自己要吃素,然後還要時時幫助眾生,脫離面臨死亡的恐怖,這是最基本學佛人的樣子。我們聽經聞法聽開示要聽真實語,要聽了義法。了義就是能對治我們的煩惱習氣,能夠消除我們煩惱習氣,能夠增長我們的菩提心,增長我們的善心、善業、善行的,這個才叫了義。其實善心、善業、善行,還不算是真正了義,要能夠讓你明心見性,要能夠讓你見性成佛的大乘的經教,像《華嚴》、《法華》、《楞嚴》、《圓覺》,像《無量壽經》,能讓你一生成辦,位登不退,這才算是了義經典,其他的都算是枝末法輪,我們要慎重地揀擇。遇到了義經典,千萬不要認為內容很深,因為有人問李炳南老居士說:「為什麼佛法要講得這麼複雜,這麼樣難懂呢?」李老師回答他說:「不是佛刻意要講得這麼複雜,是因為我們的妄想實在太多了,把這世間造成這麼複雜。」

這世間森羅萬象,本來就是這樣複雜難懂的。佛只是把事實真相講出來,把眾生的問題講出來,這些不是釋迦牟尼佛自己創的,也不是釋迦牟尼佛要講一些讓我們聽不懂的話。所以遇到大乘經典,像般若部的經典,像《華嚴》、《涅槃》、《法華》,這些大乘經教千萬不要生退卻心,要勇猛精進認真地去學,要是你認為:「唉呀!我年紀大了,可能沒有心力了。」那你也可以只聽經,雖然經典非常深奧看不懂,但是聽經絕對可以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如果看不破放不下,那佛號是沒有辦法念得和佛相應的,因為阿彌陀佛是一個完全看破完全放下的人。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深信大乘,心不退轉,其實經教不深,它講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我們自己原來的樣子!

有人說:「大乘經教是談玄說妙。」其實他講的有相法才是談玄說妙。因為《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是虛妄的,你還在那裡執著,那豈不是談玄說妙嗎?真性即在我們的六根門頭,就在我們當人不起心不動念處,離我們這麼近我們卻不肯認取,還捨近求遠,攀緣那個虛妄法,去著在這世間虛妄相裡面,這才是真正談玄說妙,學大乘不是談玄說妙,學一乘了義的經典,才是真正實在的。

我們道場絕對不談玄說妙,不說一些不實在的話,或不了義法,我們只講了義法,講的是《無量壽經》,祖師大德說這是了義中的了義、是經典中的經典。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向他學、向佛菩薩學也是釋迦牟尼佛推薦的,《大集經》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希望大家要發菩提心,認真努力學大乘。


【佛門異記】捕魚獲得金像 (24)

 



佛門異記 煮雲老和尚 


捕魚獲得金像

東晉有位周玘者,曾任吳興太守,他家世奉佛教,其女更加虔誠。

一天,家僮於江邊捕魚,忽見有金光映流而上,當即下網,得一金像,因牽挽不動,奔回去告訴周玘。周玘叫他女兒去看。用船往迎,遙見佛像在水上,歡喜禮拜,用手挽引,隨手上船,回家供養起來。當夜其女夢佛左膝疼痛,天明看佛像左膝上果然有損傷之處,便截下自己的金飾以補之。後來此女嫁吳郡張澄,佛像也隨她去供養。周女病終時,有很多人卻見她立在城牆上,相好逾於平日。俄而從天空下降一朵紫雲,大家同見其乘雲上升而去。

後來,到了張澄的曾孫,因討伐孫恩之亂,家中又廢齋戒,忽然佛像不見了,而佛的趺坐處仍有光在,舉家懺悔祈求。不久有一老姥來賣佛像,討價極少,見是失去的金像,方欲給錢,忽然老姥不見了,佛像亦去了。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戒殺放生文圖說 ─餉即瘞之 (79)

 



餉即瘞之

戒牛錄上記載:宣城庚本淑的祖父輩,都遵守不吃牛肉,已經很久了。

有一次,庚本淑生病,服用醫師開的藥方,用牛腦作引子。又曾經有人贈送牛肉,庚本淑自己雖然不吃,卻給僕人吃,自以為這樣就沒有罪過。

有一天,庚本淑夢見頭戴冠帽,身穿赤色朝服的神,呵斥他說:「你是吃牛肉的人嗎?身體竟如此腥臭難聞?」庚本淑回答說:「我並沒有吃牛肉。」神即命隨從官司吏檢閱善惡簿,接著說:「你雖然未吃牛肉,但因病破了戒。而且送牛肉給僕人吃,由於這個罪過,應當奪減你的陽壽,姑念你尚有反悔之心,你若能勸百家不吃牛肉,就還回你的壽算。」庚本淑不敢回答,心想:「世人能信戒不吃牛肉的人很少,怎能勸導百家呢?至於平時若有人贈送牛肉應當怎辦?」神知道他的心理,便微笑地說:「有人贈送牛肉把它埋葬就行了。只恐勸導的心不堅定,何必憂慮推選不廣呢?」

庚本淑醒來就將夢中所見經過記載下來,流傳勸化世人,戒吃牛肉。

【心經白話述義】41 ─ 遇境緣時,心裡還是很在意怎麼辦?

 



遇境緣時,心裡還是很在意怎麼辦

悟顯法師   開示:

要是對境空不了,那就要多熏習大乘佛法。眾生著有的錯誤觀念太嚴重,不是聽一兩個小時的經就能夠放得下;還要透過念佛,把你煩惱習氣給軟化。現在人煩惱習氣相當堅固,非常堅硬如同鋼鐵,聽經熏習佛法就是軟化它,之後才能斷得了。

2021年12月9日 星期四

大智度論 │一切有為法中,智慧第一; 一切智慧中,度彼岸般若波羅蜜第一。

 



大智度論

一切有為法中,智慧第一;

一切智慧中,度彼岸般若波羅蜜第一。

 

佛語阿難:「一切有為法中,智慧第一;一切智慧中,度彼岸般若波羅蜜第一。」譬如行路,雖有眾伴,導師第一;般若亦如是,雖一切善法各各有力,般若波羅蜜能示導出三界、到三乘。若無般若波羅蜜,雖行布施等善法,隨受業行,果報有盡;以有盡故,尚不能得小乘涅槃,何況無上道!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問。真心行相。有何證文。│ 宗鏡錄 卷三─6

 



宗鏡錄卷三  (精彩節錄)


宋慧日永明妙圓正修智覺禪師延壽集

敕建慧福寺賜紫臣僧超海 

敕賜遺光寺臣僧通理奉

敕建大慈觀音寺臣僧廣持 


問。真心行相。有何證文。


答。持世經云。菩薩觀心。心中無心相。是心從本以來。不生不起。性常清淨。客塵煩惱染。故有分別。心不知心。亦不見心。何以故。是心空。性自空故。根本無所有。是心無有一定法。定法不可得故。是心無法。若合若散。是心前後際不可得。是心無形。無能見者。心不自見。不知自性。乃至是人爾時。不分別是心是非心。但善知心無生相。通達是心無生性。何以故。心無決定性。亦無決定相。乃至不得心垢相。不得心淨相。但知是心。常清淨相。大般若經云。於一切法。雖無所取。而能成辦一切事業。釋曰。若了自心。無事不辦。或妄取前境界。卻成內自不足。所以金剛三昧經云。菩薩觀本性相。謂自滿足。千思萬慮。不益道理。徒為動亂。失本心王。論釋云。無量功德。即是一心。一心為主。故名心王。生滅動亂。違此心王。不得還歸。故言失也。又心者。統攝諸法。一切最勝。無一法而不攝。王者。統御四海。八表朝宗。無一民而不臣。故如幻三昧經云。不求諸法。是名己身。進趣大乘方便經云。真如實觀者。思惟心性。無生無滅。不住見聞覺知。永離一切分別之想。

【佛門異記】無首的石像 (23)

 




佛門異記 煮雲老和尚 


無首的石像

慧達法師,俗姓劉,本是一個不信佛教的人,目不識丁,為人兇頑,勇健多力,歡喜打獵。後來因病死去,親見地獄苦相,得聖僧之救,還陽後出家為僧。

他有一次到涼州番禾郡的東北,望御谷而遙拜,旁人不知其故,問他在此拜什麼,他說:「這谷崖中有佛像出現,如果靈相圓滿,則時世康樂太平;如果有闕,則性亂民苦。」

慧達走到肅州酒泉縣城西七里的石澗中死去,他的骨碎如葵子大,可以穿起來的,信眾於城西古寺中塑其像以警後人。

經過八十七年以後,一日忽然大風雨呼嘯而至,雷震山崩挺出一尊丈八石像,形相端嚴卻無佛頭。石匝選石雕了一個佛頭安上去,不久便落了下來。接著便是魏武滅佛開始,慧達之言果驗。(魏太武帝,名叫拓跋燾,滅佛定道教為國教,後被佞臣宗愛乘醉弒之)

到了北周元年,涼州城外七里澗,忽有毫光照徹幽冥,觀者異之,查看之下,見是一個石佛頭,把佛頭運到山巖安到丈八佛身上,宛然符合,這尊佛像身首異地兩百多里,前後四十餘年,而今合一,正是太平之世。

周武帝(名字文邕,毀佛之第二人)保定元年建了瑞相寺。十三年後,周武改國號為建德,這尊石佛的佛頭又掉了下來。當時許多王公大臣都去觀看,叫人把頭安上去,到了夜晚又落了下來。經過許多次都安不上。不久,武帝滅佛,這才知道聖像的預示。

到了隋朝開皇年間,把寺宇及石佛都重新修飾一番。大業五年,煬帝躬往禮敬,改名為感通寺。

此像在道宣律師《感通記》中,問天人此像之由來,說是迦葉佛時有位利賓菩薩所造,此佛像度生信佛甚多,今之劉薩荷就是利賓菩薩所度之再世云云。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勒那三藏法師天上人間宣講華嚴 (12)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垂拱三年。惠英比丘。從藏公於慈恩寺座下。聽講華嚴已。巡院經行。至翻譯院時。與慈恩弘志法師楚國寺光法師偕行。藏公謂諸德曰。西域有勒那三藏法師。唐云寶意。講華嚴。聽眾數千。忽有二人。形貌端嚴。身光赫奕。於大眾前禮三藏曰。弟子從忉利天帝釋使來。請法師天上。講華嚴經。願垂即行。三藏曰。貧道講猶未畢。未可相隨。畢即依請。使者曰。幾時當畢。三藏曰。猶有兩帙。使者又云。願畢在畢。當更親迎。三藏許已。忽即不見。及講欲終纔收經了。使者又來。當時都講梵音維那等。法師於高座上。一時遷化。隨使赴於釋宮。講讚大乘深旨。當知華嚴祕藏。天上人間無不宗重。 

2021年12月7日 星期二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華嚴破地獄真言 (11)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垂拱初年。有中天竺三藏法師日照。遠將梵典來此傳譯。高宗詔太原寺安置。召集京城大德僧。共譯大華嚴密嚴等十餘部經。僧道成薄塵圓測意應等證義。複禮思玄等執筆。惠智等譯語。時華嚴藏公在寺。因翻譯次問三藏曰。西域頗有受持一乘獲感應否。三藏曰。貧道比尋師。至於南天夜。宿一寺有大德六十餘僧。皆誦華嚴為業。以文殊為上座。寺僧有已者。以誦得華嚴經者。次補其處。每以日暮來集。焚香禮懺。各誦一卷華嚴。以為恆准。此寺本輪伽鳥捨寶造之。緣眾僧誦華嚴經。其鳥遂感生天。其餘感應其多。不可備述。垂拱三年四月中。華嚴藏公。於大慈恩寺。講華嚴經。寺僧曇衍為講主散講。設無遮會。後藏公往崇福寺。巡謁大德成薦。二律師。時塵律師報藏公曰。今夏賢安坊中郭神亮檀越。身死經七日。却蘇入寺禮拜。見薄塵自云。傾忽暴已。近蒙更生。當時有使者三人。來追至平等王所。問罪福已。當合受罪。令付使者引送地獄。垂將欲入。忽見一僧云。我欲救汝地獄之苦。教汝誦一行偈。神亮驚懼。請僧救護。卑賜偈文。僧誦偈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神亮乃志心誦此偈數遍。神亮及合同受罪者數千萬人。因此皆得離苦。不入地獄。斯皆檀越所說。當知此偈能破地獄。誠叵思議。藏答塵曰。此偈乃華嚴第四會中偈文。塵初不記是華嚴。猶未全信藏公。乃索十行品撿看。果是十行偈中最後偈也。塵公歎曰。纔聞一偈。千萬人一時脫苦。況受持全部。講通深義耶。 

【心經白話述義】40 ─ 該如何遇境隨緣?

 



該如何遇境隨緣

悟顯法師   開示:

說到「放下」很多人都誤以為事情不做叫放下,錯了!那個叫放棄。小孩不管教那叫放縱,不是放下,放下是用而不著,該管的照管,該罵的照罵,可是你的心一點都不會罣礙、不會在意;事情照做,做得好,心也沒有一念生歡喜心,做得不好,心也不生絲毫的罣礙,一切隨緣。當你在對一切人事物的時候、在工作的時候,心裡要知道皆是空的。

【大雪】著相?離相?

 



【大雪】 202112月7日  農曆十一月初四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大雪寒來念佛安。一聲佛號一聲歡。
尋梅踏雪己躬事。煮茗敲冰皆不難。
生死未明常念佛。是非雖暗用心觀。
忽然日照蓮邦境。便到蓮邦坐寶鑾。


老實念佛




著相?離相?

悟顯法師 開示

 

你要了解般若,那你就不能用所知障來了解般若,因為它是完全不能契入的。

 

佛在經上講:「用世語言入佛知見。......無有是處。」又說:「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為正問。」眾生的緣影妄心在那裡攀緣,落在對待能所之中,所以說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必須離心意識參,這個才能真正契入。

 

你心意識要離,怎麼離呢?心意識展現出來就是對待能所,就是著相。你這個著相,要能離相,就是離心意識參,是不是真的有個心意識給你離啊?不是的。所以為什麼講參禪、念佛都是就路還家而已,你現在的這個心意識沒有離開,只是離相而已。

 

所以《維摩詰經》講的:「但除其病。不除其法。」是去除掉病,就像眼睛生病了,見空中有狂花出現;你要治療的是病,是眼病,不是把眼睛割掉,也不是虛空真的有花,把虛空消滅,而是治療你這個眼睛的問題。

 

所以佛說法,但除眾生的妄見而已,所以這裡「聲聞億劫思佛智。」為什麼說「盡其神力莫能測」呢?就是有所知障,就是沒有辦法見性。

 

所以用所知來測量佛智,是沒有辦法的,盡其神力莫能測,沒有辦法知道。

 

後面說:「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這個阿彌陀如來的功德,佛知道,唯有佛知道,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而且唯佛乃能開示,唯有世尊能開示。

 

所以像我們在末法學習淨土法門,講淨土法門、講大乘經典,世尊在《法華經》上講,他說都是佛力加持,所以我們講經,為什麼說你要來現場聽,現場有佛力加持。

 

你在網路那一端聽,那是不得已啊,現場聽絕對比你網路那一頭聽來得殊勝。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 一心誦華嚴經的比丘尼 (10)

 



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傳

四明山大方廣無生居士胡幽貞刊纂

儀鳳年中。西域有二梵僧。至五臺山。齎蓮花執香爐。肘膝行步。向山頂禮文殊大聖。遇一尼師在巖石間松樹下繩床上。端然獨坐口誦華嚴。時景方暮。尼謂梵僧曰。尼不合與大僧同宿。大德且去。明日更來。僧曰。深山路遙。無所投寄。願不見遣。尼曰。君不去某不可住。當入深山。僧徘徊慚懼。莫知所之。尼曰。但下前谷。彼有禪窟。僧依而住。往尋果見禪窟。相去可五里餘。二僧一心合掌。手捧香爐。面北遙禮。傾心聽經。聆聆於耳。初啟經題。稱如是我聞。乃遙見其尼。身處繩床。面南而坐。口中放光。赫如金色。皎在前峯。誦經兩帙已上。其光盛於谷南可方圓十里。與晝無異。經至四帙。其光稍稍却收。至六帙都畢。其光並入尼口。華嚴經菩薩住處品云。震旦國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諸菩薩。恆於中住。今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萬菩薩俱。其山在岱洲南折洲東北。名五臺山。首楞嚴三昧經云。文殊是過去平等世界龍種上尊王佛。又央崛摩羅經云。文殊是東方歡喜世界摩尼寶積佛。彼神尼之境界。必文殊之分化。以示梵僧也。  

【心經白話述義】39 ─ 得失心太重,容易焦慮怎麼辦?

 



得失心太重,容易焦慮怎麼辦

悟顯法師   開示:

佛陀在世的時候,這些外道有時候用咒語把一個木頭變成一個人讓大家看,叫它表演。那麼正在作用的當下,這個人是真的還假的?它還是木頭,可是我們能看它、也聽到它唱歌的聲音、表演動作,它也能跟你說話,這就是作用;作用的當下是虛假的,就像3D投影,看來很真實,實際上那是假的。眾生為什麼會起煩惱?就是把它當真了,誤以為真實,所以就有所得;你做什麼事情,一切人、事、物,只要心中有所得,你就有罣礙,就有煩惱。「般若波羅蜜多」翻作中文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菩薩依究竟圓滿的智慧,所以心無罣礙。相同的,要是心無罣礙,那自然就有究竟圓滿的智慧,所以現在大家要把罣礙的事情減少,要放下。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戒殺放生文圖說 ─壽禪師贖鱗蟲得度 (78)

 




壽禪師贖鱗蟲得度

宋朝永明大師,諱名延壽,蓮宗第六代祖師。平生喜歡買物放生,吳越王錢文穆鎮守杭州時,大師當餘杭縣的庫吏,常挪用庫錢買魚蝦等水族放生。因此犯了「監守自盜」的罪名,依法應處死刑。

吳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盜用庫錢,全在放生。因此命執行刑罰官,在臨刑時,注意觀察他的言詞容色,前來稟報。大師身臨刑場,臉上毫無憂戚的表現,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大師說:『我對庫錢,毫無私自使用,全部買物放生,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極樂世界,豈不是一大樂事?』吳越王聽了他的話,就赦免了他的罪。大師從此出家為僧,勤修禪定,禮佛拜懺,獲得無礙辯才。

大師涅槃後,撫州有某僧生病,神識入冥間,見閻羅王大殿左邊,供一尊僧像,閻羅王時常出座恭敬禮拜。某僧感覺奇怪,主吏回答說:「閻羅王禮拜的是永明壽禪師,永明禪師在世時修持精進,如今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證上品上生,閻羅王特別尊敬大師的德化,因而設供每日經常禮拜。」

【心經白話述義】38 ─明明是夢,為什麼在作夢時候,仍感到真實 ?

 



明明是夢,為什麼在作夢時候,仍感到真實

悟顯法師   開示:

一般人把色跟空分成兩邊,所以用夢境的比喻,來體會什麼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乃至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受,你在夢中有感受,在夢中你會有想法。「行」是妄念不斷,「識」就是了別,分別一切人事物。夢境的比喻來看,色即是空就很好理解,這是大乘佛法的體空。只是方便說是生滅同時、說生滅太快了;色即是空,色會有生滅、會變化,說為空,這只是佛的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說就告訴我們當體了不可得,但還是有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