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圖文篇】 悟顯法師 菩薩戒解疑-33

 



【圖文篇】

33 受戒自然是不吃肉,但為什麼有人說吃植物也算殺生?

悟顯法師   開示:

有些人說吃蔬菜也算是殺生,佛說這說法是外道說。他們的目的不是要你吃素,而是要告訴你:你吃菜,不也是殺生嗎?實際上,他是要說:可以吃肉。那你就要告訴他:「你既然這麼愛護動物,連菜都不願意吃了,那更不應該吃肉。」這樣他邪心自然就頓息了。因為菜沒有情識、沒有神識,它不算是有情眾生,所以吃菜不算殺生。


🙏深入學習 ~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   悟顯法師 講述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B1Aq43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上冊) : https://goo.gl/K3NRkM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下冊) : https://goo.gl/ZqgVDG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秋分】如何真正了解佛法

 



【秋分】 2022923日  農曆八月廿八


普能嵩禪師淨土詩

秋分念佛莫貪眠。一句彌陀信要堅。
心隨萬境從他變。性徹三空淨土圓。
六門絕待常忘佛。一法全真不滯禪。
若有纖塵掃不盡。依然業識浪滔天。





【秋分】如何真正了解佛法

悟顯法師 開示

 

讀經你可以選一部覺得跟你相契合的、相應的,你讀起來能生歡喜心的,這樣去用功。

 

有人喜歡《彌陀經》,你可以讀《彌陀經》;有人喜歡《無量壽經》,你可以讀《無量壽經》。我現在是講淨土宗的,先講淨土宗的。

 

那麼讀經讀熟了,這一部學好了,你可以再讀其他的,這樣會不會夾雜呢?其實不會夾雜。我們讀經也不是為了要做大通家,有人想說我不要做大通家,所以我不讀經,為什麼?因為他看了印光大師的《文鈔》,印光大師他教訓學人說,你不要想廣學多聞當個大通家。所以不會學的人,他就自己在那裡作了錯誤的思惟,他想說:我沒有要做大通家,所以我就不讀經了。那這個觀念就是錯的。

 

因為印光大師在喝斥這種好高騖遠的心態,不是說大通家不對,真正的大通家是釋迦牟尼佛。我們的所有的經典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釋迦牟尼佛是真正的大通家,所以不是說做大通家作佛不行。那如果說按照你理解印光大師的這種方式,那豈不變成了印光大師在毀謗正法,所以你沒聽懂祖師的話。

 

祖師講的是,你不要有這種好高騖遠的心態,不是說讀經不行,他自己都在《文鈔》裡面勸人要讀大乘經典。你可以讀《金剛經》、讀《般若經》、《心經》、《圓覺經》、《楞嚴經》等等的,他都勸人家讀大乘經典,並沒有說只讀淨土宗的經典。

 

所以剛開始你可以找一部跟你相應的,你覺得看《無量壽經》很歡喜,你可以讀《無量壽經》;你看《彌陀經》喜歡,你可以讀《彌陀經》,這時間你自己安排。

 

如果部頭比較大的,像《法華》,像《楞嚴》,我們上一次有提出一些方法,你可以參考,你可以一次讀個一卷,一天讀個一卷。那麼你要熟悉這一部經,這一卷讀完了,不是馬上跳下一卷,你這一卷可以讀個幾十遍,或是百遍都可以,等到你熟悉了以後再換下一卷,這是讓你熟悉經典。

 

那如果你只是想要讀個經,那你就一天讀一卷也可以,所以兩種方法。一種就是一卷讀熟了再讀下一卷,一種是你可以一天讀一卷。那麼你看像《楞嚴經》有十卷,你最多就是十天讀完了一部。

 

再不行呢,你看像《法華經》,《法華經》它的品數很多,你今天時間夠,你就可以讀個一品兩品。像《無量壽經》它只有一卷,可是它有四十八品,你可以按照你的時間去分配調整,這個是不得已的辦法。

 

給你一些方法,那你要去用、你要去讀。讀經你才能夠真正對於佛法了解,這個是事實。


2022年9月22日 星期四

【圖文篇】 悟顯法師 菩薩戒解疑-32

 



【圖文篇】

32 有時候看到害蟲起了殺心,但是沒有動手殺牠們,這樣算犯戒嗎?

悟顯法師   開示:

雖然不自己殺牠,但是你讚歎殺生是有德的;譬如說,因為討厭蚊蟲、螞蟻,你就說牠是害蟲,看到人家殺,你還說:「對,殺得對!這樣子環境才會乾淨,才環保。」這就是讚歎殺,慫恿別人去殺,或是講一些「自然淘汰」的話,除滅眾生的這當中,你是有殺意的,這統統都是犯戒。


🙏深入學習 ~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   悟顯法師 講述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B1Aq43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上冊) : https://goo.gl/K3NRkM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下冊) : https://goo.gl/ZqgVDG


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圖文篇】 悟顯法師 菩薩戒解疑-31

 




【圖文篇】

31 家裡本來就是在賣棺材的,受了戒後,還能販賣嗎?
悟顯法師   開示:

只要你是好心為人安葬,希望眾生在死亡以後能有安穩之處,那就可以。重點在你的存心,不要起「希望他死」之殺心;不是希望生意好,那就要人多死,這心念就不對,也是貪財的心在作祟,一切隨緣就好。你要存好心,希望他能夠安穩;你心念正確就不會去犯到這條戒,反而受持了這條戒。 


🙏深入學習 ~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   悟顯法師 講述
 🌸大乘定香精舍部落格 : https://goo.gl/B1Aq43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上冊) : https://goo.gl/K3NRkM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下冊) : https://goo.gl/ZqgVDG


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問:放生後自己會有什麼改變?│放生問答文集(6)

 



放生問答文集 (精彩節錄)

放生問答......

問:放生後自己會有什麼改變?

答:放生可以長養我們的慈悲心腸。在放生過程中讓我們體會到天地萬物率皆平等,皆有感覺,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真理,使我們慈悲看待每一條生命並且尊重珍惜!從而在生活中戒殺茹素,護生助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慈悲心看待世間的一切。

要知道佛心就是慈悲心,當我們長養慈悲,心與佛合,諸佛歡喜,自然容易與佛感應道交,學佛道業自然容易成就!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下冊-22)

 



認識佛教─釋教三字經 (下冊)


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

三身

曰法身。曰報身。曰應身。是三身。

「法身」、「報身」、「應身」是佛果的三身。總而言之,則曰佛身。
「法身」的「法」有很多名稱,諸如法界、法性、法界性、一真法界性。然而這都是四法界中的理法界。
《大乘起信論》歸敬偈裡說:「法性真如海。」那麼,法性又名為真如。然而到底是什麼呢?它是宇宙萬有,有情、無情平等所具、所依的真理。
在無情草木為法性,在有情眾生名佛性,諸佛證之,則為「法身」。
《華嚴經》上說:「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眾生前。」這裡的佛身,就是指的法身,因為佛是以法為身。
「報身」。報身佛如杲日麗天,光芒四射,無幽不燭。假如天空中有了烏雲,那怕只如手掌那麼大,也會遮蓋了日光。現在碧空如洗,無論就天空說,就太陽說,都是十分地清淨,所以叫淨滿。密宗最主要的本尊為大日如來,就含有這分道理。
法相宗以四智菩提為報身。而報身之「報」,果報也。法身是屬於理性的,眾生與諸佛同具,而且平等不二。眾生從無始以來迷昧此理,所以長劫沉淪。諸佛也並不是生而為佛。諸佛在作眾生的時候,或遇善知識開示,或見佛相好,或憐愍眾生的苦惱,而發大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大道心,也就是成佛的心。
如何才能成佛呢?在階級上講,要從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五十多個位置;從行門上講,要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十度。十度化而為萬行,以便幫助一切眾生。《華嚴經》上說,菩薩行布施度的時候,所有的外財,如金、銀、七寶、衣服、飲食、國城、妻、子,內財則頭、目、骨、血、身、肉、手、足,都無所吝惜。《普賢行願品》上說:「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所以十度修圓滿煩惱解脫了就成就報身。
再來看「應身」。應身就為了適「應」群機,所以化身千百億而隨機說法,度眾生。應化身是成佛而後、悲智雙運的行動。

自受用。他受用。一報身。說二用。

這四句經文應當先從第三句講起。
「一報身」者,「報身」佛,分成「自受用」和「他受用」的「兩」個報身。所以說:「說二用。」
「自受用」報身者,是諸佛自覺聖智境界。諸佛自覺聖智的境界,固然不是凡夫、二乘所能了解,即使是十地菩薩,也不能測度其究竟,唯佛與佛乃能知之。
譬如皇帝深居在九重宮闕。他的威權、他的財富、他的嬪妃之多、皇宮裡所收藏的寶物,絕對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和小官兒所能知道,即使身為宰相的一二品大員,也只能見到一點外表。這是皇帝的福報,也是他的自受用。
「他受用」身呢?盧舍那佛,初地到十地的菩薩顯現他受用報身,這是「他受用」,所以《八識規矩頌》上說:「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八識規矩頌》屬於相宗,因此,「他受用」報身被十地菩薩。

胎生身。變化身。此二種。皆應身。

盧舍那佛說圓滿修多羅教《華嚴經》的時候,二乘在座,如聾若啞。二乘聖者們尚且如此,那麼,一般愚昧的凡夫,更可想而知了。
一切眾生,莫不有心;凡有心者,皆當作佛。這是佛教最根本的原則。同時,諸佛的出世,無一不以普濟為懷。那麼,那許多不能接受圓頓大教的眾生怎麼辦呢?諸佛為了度化這一類眾生,所以於報身而外,復有千百億的化身佛,以適應千百億不同根機的眾生。「千百億」言其數目之多。

約為三。開為五。相無定。隨機睹。

「約為三」者:「約」是收縮的意思。佛身本來有多種,可是收縮起來,則有法、報、化的「三」身。「開為五」者:將三身中的「報身」分開為:自受用報身、他受用報身,加上法身、胎生身、變化身,則為「五」種身。
「相無定。隨機睹。」者:法身無相,不可以目見耳聞。自受用報身是佛自受用的境界,不是凡情可以得而思議。至於他受用報身、胎生身、變化身之三身的「相」好,那是「隨機」應現,而「無」一「定」標準的。「睹」者,目見也。諸如二乘聖者們,見釋迦牟尼佛是紫磨金色之身,有三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妙好。一般凡夫僧俗的佛弟子所見到的,只是一位老比丘而已。所以果位煩惱習漏越少,所見到的佛身,其莊嚴的程度也逐漸殊勝,但都是法身隨眾生機所顯現的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