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釋迦牟尼佛的涅槃
釋迦牟尼佛的涅槃地在古印度拘屍那伽城,涅槃年代有多種說法,今取西元前五三四年之說。該年五月月圓日夜半,佛陀在拘屍那伽城附近的優波伐檀那林雙菩提樹下涅槃,時年八十歲。當時葬法已有三種與四種之分。三種葬法是火葬(梵言<荼毗>)、水葬、野葬(棄之荒野);四種葬法是火葬、水葬、土葬、林葬(棄之森林)。《毗奈耶雜事》說:(佛言:比丘)身死,應為供養。比丘不知雲何供養。佛言:應為焚燒)。佛陀把火葬列為諸種葬法之首,其俗延續至今。佛陀荼毗後,阿難等弟子從灰盡中得到佛陀舍利(八斛四鬥)( 《釋門正統》)。另說一石六鬥(《毗奈耶雜事》)。但二說顯然都不是準確計量。至於當時收拾出何種舍利,從流傳至今尚可瞻仰的舍利及佛教典籍中的記載可知,佛陀荼毗後所得的舍利,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未燒盡的遺骨殘片,如四顆牙齒(現人間僅存二顆,詳見下文)一截手指骨、兩根鎖骨、部分頭頂骨及幾根頭髮等。佛陀身體的遺骨殘片大約不止這些,但未能一一詳記。另外一種是《釋氏要覽》中記述的如五色珠般光瑩緊固的舍利子和白色珠狀舍利子。後者存世較多,分佈亦廣。
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不但在今日至尊至重,在佛陀時代也極為寶貝。當時各國為了爭奪佛舍利,曾陣兵城下,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嚴陣以待,揚言(不惜身命,當以力取)。在此緊急時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羅門從中調解,建議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爭戰。此議被前來爭奪舍利的八國國王接受,於是舍利被分為八份,每國一份各自請回建塔供奉。這次事件佛教史稱(八王分舍利)。在以後漫長的歷史中,佛舍利因各種因緣,逐漸流散至世界各地。
2、佛牙舍利在西域諸國的記載
關於佛牙舍利在古印度等西域諸國的記載,我國東晉法顯所著《佛國記》、梁慧皎等撰的《高僧傳》和唐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等書中都有記述,其中尤以《佛國記》中記述(獅子國佛牙)最詳:(城中又起佛牙精舍,皆七室作┄佛齒常以三月中出之。未出前十日,王裝校大象,使一辯說人著王衣,騎象上擊鼓唱言┄卻後十日,佛齒當出至無畏精舍,國內道俗欲值
福者,各各平冶道路,嚴飾巷陌,中道而行,隨路供養到無畏精舍佛堂上。道俗雲集,燒香燃燈,種種法事,盡夜不息。滿十五日,乃還城內精舍。至齊日則開門戶,禮敬如法)。法顯在西元四零五年到達釋迦牟尼佛誕生地藍毗尼和迦毗羅衛國故城,上述記載乃是新曆,真實性當無疑問。此後十余看,智猛也來到迦毗羅衛國朝拜佛牙等聖物:(西南行千三百里至迦毗羅衛國,見佛發、佛牙及肉髻骨。佛影、佛足跡,炳然具存)(梁慧皎《高僧傳,智猛傳》)。
唐高僧玄奘于西元六二九年至六四五年西行求法,在其《大唐西域記》中多次提到佛牙舍利,如:(新城東南十餘裡,故城北大山陽,有僧伽藍,僧徒三百余人。其窣堵波中有佛牙,長可寸半,其色黃白,或至齊日,時放光明)。
3、佛舍利的流散
印度歷史上外侵內亂不斷,異族異教間的鬥爭亦層出不窮。釋迦牟尼佛圓寂不久,就發生了毗盧擇迦王(琉璃王)大肆殺戮釋迦族的事:(大城西北有數百千窣堵波,釋族誅死處也。毗盧擇迦王即克釋族,虜其族類┄並從殺戮,積屍如薪,流血成池。天警人心,收骸
葬)( 《大唐西域記》)。此外,婆羅門教與佛教之間的鬥爭也異常尖銳。西元前一八五年,古印度中部與迦王朝補砂密多羅國王以婆羅門為國師,施行全面和殘酷打擊佛教的政策。當時摧毀了境內佛塔八百餘座,盡殺僧尼,摧毀佛教。佛教史稱(中印度法難)。此法難迫使一些僧尼從佛塔中搶出佛舍利逃往各地。為了在逃亡中保護佛舍利不被搶去,有的僧人甚至割開皮肉,將舍利藏入,再縫合起來逃出國境。在此後的數百年間,釋迦牟尼佛的重要舍利逐漸流散至國外。其中一部分向東傳入獅子國(今斯里蘭卡)等佛教國家;一部份向西傳入了烏萇國(今巴基斯坦境內)等佛教國家。
西元三七一年古印度迦迦國遭到鄰國蘇打,國王哥哈塞瓦恐佛牙被敵人搶去,便命女兒赫曼麗將佛牙送往獅子國,交與獅子國王吉特刹利彌文供養。這便是現供奉在斯里蘭卡康堤佛寺的那顆佛牙舍利。釋迦牟尼佛的另一顆牙舍利去流散到烏萇國一帶,這就是後來被法獻從於闐請回,現供奉在北京佛牙舍利塔內的那顆佛牙舍利。
~內容轉載自~萬世佛香 佛骨舍利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