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楞嚴》十卷,我們天天讀都還不一定記得住。你看菩薩的記憶力這麼好,看了幾遍背下來,然後呢,到這個世間來,他默寫下來。默寫啊!一字不差的默寫下來,我們才看到《楞嚴經》。印度視為國寶,中國不曉得有多少的祖師,因為《楞嚴》開悟見性、了脫生死。古人就常帶著一本書,叫《楞嚴經》,他帶在身上讀,這是虛雲老和尚講的,他常常讀誦《楞嚴》。所以,這個很多的經典,你們要客觀看待,不能說歷史上沒有記載的,哪一個國家沒有記載的,你就說沒有。那不對,這個說法錯誤,做學問的態度不對,連世間做學問的態度都不合格,何況是學佛。那你要是聼他們這些人這樣胡說,捨棄了大乘佛法,那也算是你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夠,你的福報不夠。人家說一些假話,你很容易就相信了,告訴你實話,你心裡面懷疑,這就是過去世的業障。相信你們都有碰過這種人,跟他說實話,心裡面懷疑,跟他說假話、騙他的,一說就相信,他永遠都會當真。這就是福報不夠啊!所以世尊出世,天人知道了世尊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了,來請佛說法,請佛轉法輪,這是一件相當殊勝的事情。所以,才有後面的「常以法音,覺諸世間」,這法音是要讓眾生覺悟的。你的言語造作,其實都能流露出法音,你們的身、口、意的行為,實際上你有在落實佛法的,表現出佛弟子的樣子,這些都是法音啊。不光是經典,不光是說佛法是法音,你的知識、你的學問、你的技能,能夠幫助佛法流通,能夠幫助利益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都叫法音。所以,為什麼我們常講,做為一個佛弟子,你要把佛教的招牌做好。你的威儀、你的談吐、你的舉止,要像佛一樣,要朝這個目標前進。對於你自己是攝心,消身業、消口業、消意業,你的意是清淨的,你的身、口是清淨的,那對於眾生呢?就是法音。你不要一看到法音呢,就聽到這個是音聲,不光是指音聲,音聲是從嘴巴出來的,你的動作。像有一首偈子,威儀偈:「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回視半展眸;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做比丘。」這個東西,你要注意,那麼你就是在「常以法音,覺諸世間」。你的行為可以攝受眾生,不光是人道的眾生,畜生道,這些其他六道輪迴裡面的眾生,你都能令他覺悟,這才是真正的身、口、意這三業說法。所以,釋迦牟尼佛不是只有口說啊!這法音只是說一個代表,而且「佛」他是常以法音,這個「常」是不間斷。像我們講經,從現在開始講,講一個小時以後會休息、會中斷。但是呢你的身、口,你的身跟意,常常覺、不迷,與佛相應,這就是不間斷啊!所以佛說法,不光只是這個口說。《楞伽經》講,佛說法四種說,四種。一種就是略說,一種是廣分別說、就是仔細分析。你看像《金剛經》,《金剛經》很小一部,但是呢《金剛經》的這個詳細版本就是《大般若經》,有六百卷,可是你讀《金剛經》只要花三十分鐘,這就是廣分別跟略說的差異。還有一種呢,是喝斥、駡你,佛在經上,這《無量壽經》還沒有,其他的經典,佛就駡人啦。所以,你不要以為釋迦牟尼佛是打坐在那裡,給你好言好色,有放光、有動地啊!不是啊,他會駡人啊!而且駡得都恰到好處,駡一駡就開悟了。你們駡一駡,人家是起瞋恨啊!那佛來駡一駡,你就開悟啦!他不帶瞋心,他是希望你能覺悟。所以,你看很多經典,弟子受到佛的教訓,教訓以後就覺悟了。那現代人呢?不能駡、不敢駡,為什麼我們師父常講,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為什麼?他不敢駡嘛!哪有駡「佛」的道理呢?駡下去他就不是佛啦!他就變成三惡道的眾生了。所以,你們就可以去比較看看,為什麼自己的「我相」這麼重。不能講,連父母都不能講,養你的人你都不讓他講,還有誰敢講啊?誰敢幫助你?跟你最親近的人都不能講你,你看這個眾生我執這麼大,所以你將來必定要吃虧啊,在所有的工作上,所有的境界上,你都要吃虧。為什麼?因為你不願意改變,你不願意回頭啊!所以,現代父母也不敢駡小孩啦!你們都是孝子啊!小孩生下來,好好孝順他,孝子啊!孝順你的孩子。那麼其實這是過度的愛護,應當適時候給與教育。尤其是年紀小的時候,他「我執」沒那麼大,你不要以為他聼不懂,他聼得懂。你用世間那一套教育沒有效啊,那小孩越教越壞啊。將來呢?就是俗話講的逆子啊!為什麼呢?因為他覺得你養他都是應該的,你在生活上也沒給他任何幫助啊,也沒教他東西啊。所以,你們自己當人家小孩的,你父母講你,你要能聼得進去。你老師講你,你要能聼得進去,這個很重要。如果連你的父母都不能講你的話,那你可能就完蛋啦。法律約束不了你,你這個人的人格已經喪失掉了。所以,現代的眾生的業障很重,從小你就可以看得到,「我執」特別大。這個小孩子都還不滿三歲,你東西不給他,他就起瞋恨,哭給你看,那就是瞋恨啊。越長越大他要的東西就越多,脾氣就越大。這個就是現代眾生業障比較重。所以沒有辦法教,只能用勸的,暗示呢又聽不懂。怎麼暗示呢?暗示他以為你在講別人,不是在講他。為什麼?他「我執」很大,保護自己啊。所以現在在佛門裡面要出高僧不容易啊!要出真正的學佛人沒有那麼簡單啊。每一個人都有一套保護自己的理由,保護自己的方法。他稱之為善巧。這個巧不善,因為呢他是在保護這個虛妄的我。所以沒有辦法真正在佛門裡面有人才出來。你不要看他拿個學位就能出來講經教化眾生,沒有那麼簡單。佛法靠的是實修,不重視學位,靠的是實修。六祖慧能大師不識字啊,歷代有很多大德,他也不會經教啊。你看這個倓虛法師的弟子,曬蠟燭的持律法師,念佛有成就啊。他不認識字,後來靠自己勤苦學習,他能夠做講經的法師。靠的是自己用功、修行、學習文字啊,人家在上課他在旁邊聽,好學、不會的勤問啊。所以倓老不在道場的時候他可以當副主講。為什麼?他「我」放下了,真正的用功啊。所以在佛門裡面講的是實修不是學歷。實修才是佛門裡面所看重的,那個學歷是世間法。所以這個大家要清楚。那現代的人真的沒有辦法教,都是用鼓勵的、用暗示的。即使你們聽了這個講座,等一下來跟我講:師父拜託您教我,我也不敢教。為什麼?這一時興起。就像當初有一個法師去找廣欽老和尚,他求廣欽老和尚給他破我執。廣老給他點頭,好吧你住下來吧。過了很久廣欽法師都沒有理他。有一天老和尚給他考試了,當眾罵他、羞辱他,甚至呢說你們都是皈依他的,皈依證的名字都是他取的,你們不是來皈依我的。講得他很沒面子,生氣了要離開道場。他行李收拾好了,老和尚在門口等他,他說你不是要我給你破我執嗎?喔…他才恍然一醒,趕緊跪下來懺悔。所以你看眾生即使說要破我執,也沒有這麼簡單啊。廣欽老和尚也沒有辦法。所以學佛你要靠自己,你要自己覺悟,要自覺啊。你看這佛三個意思,自覺,第一個要自覺,自己要肯覺悟、肯學習。那麼才來談依眾靠眾,求佛菩薩加持你,求你的和尚、你的上師給你灌頂,教你方法。你自己要肯修、肯轉啊。你不肯修,你認為自己很好了,認為自己很有學問了、很行了,那這個沒有辦法教,沒有辦法學。這個學的再好,都是名相,都是枝葉。佛法講的消業障。業障在哪裡呢?就在於你的「我執」有沒有消掉。人家在告訴你實話的時候,你肯不肯改。你不肯改,依然故我,那就沒有辦法了。所以我們常講的消業消業,為什麼說你這個拜懺,你要懂得怎麼懺悔啊。你會懺悔,這才叫消業啊。你不會懺,只是念個往昔所造諸惡業,這個《懺悔偈》念一念,這個不是真正在懺。懺悔是什麼?在一切我執、我相現前的時候,要回頭、覺悟過來,這叫懺悔。你煩惱習氣現前的時候,你要能夠回頭。脾氣上來的時候,要能夠回頭。這是真正的懺悔,是悔改啊。那麼你這樣子懺,才是真正的懺悔啊。這叫將心懺。懺到心空了,什麼叫心空了?沒有這個煩惱了,煩惱不再起了,心就空了。那麼心空的時候就是罪空的時候。你的這個造的罪就空掉了。所以這裡講的「常以法音,覺諸世間」是這樣一層的意思啊。這世間,尤其是凡夫,最不容易覺悟,常常迷惑。一有逆境,第一個想到放棄的就是學佛,很多都是如此。事業不順、家庭不順,第一個想到放棄的就是學佛。先生對你不好了,太太對你不好了,你第一個想到的我先不要學佛。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想?或是身體不好了身體不舒服了,為什麼會想到是因為佛法的關係?你當初來學佛不也是認為佛教裡面可以給你這些東西嗎?那為什麼現在你退心了?所以眾生迷惑顛倒,他不曉得他為什麼來學佛?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退心。當初來學佛都是求家庭幸福、事業發達,這是一個緣。可是不學呢也是因為家庭不幸福、事業不順心。那你當初來為什麼要來學?是不是你認為有?你認為佛門裡面可以找到你要的東西。所以這個就是錯學佛法。他來的心態是要名聞利養的,要感情的,這佛門裡面我告訴你沒有啊。有人說:法師你跟淨空老和尚出家是為了要搞名聞利養。我在佛門裡面沒看到任何名聞利養啊。為什麼你們看得到?哪有名聞利養?出家就是出家,就是修行啊!所以會講這種話的人他心裡面充滿著名聞利養,他才會想到佛門裡面有。佛門我們講的叫「空門」啊,哪有名聞利養給你貪?所以你正確的心態在學佛,這個很重要,你才會覺,佛用法音令你覺悟,知道一切法因緣和合,是生滅的,你不要執著、你不要在意,包括你們現在在意的這些事情,它都是正在生滅變化的、不實在的,佛教講的:不切實際,這不切實際也是佛教的話,所以趙樸初老居士說的對啊,他說你要離開佛法,那你不會講話啦,很多我們生活的用語其實都是佛教的用詞,那你把不切實際的想法當作是實際的,那這叫做癡心妄想,癡心妄想也是佛教的話,因為你愚癡所以產生出妄想,以為是實在的,癡心妄想,所以你就著相啊,著相叫見識淺薄啊,就著在相上,看不到一切法因緣生當體空,緣生性空的道理,所以你見識淺薄,只著在相上,都是佛教的用詞,所以生活離不開佛法,佛法就是生活,只是這些用詞,你們平常都在用,常常用卻常常不覺。佛用法音令眾生覺,但是眾生呢常常迷,因為他學佛的發心錯誤,他要的呢是生滅,佛法講的是不生不滅,那你求這些世間的東西,能不能得到呢?如理如法求可以得到,但是你的心要隨緣,要隨緣,有,自己呢不要執著、不要在意,沒有,心也不要多求,多求就叫貪,《八大人覺經》講的:「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業」啊,多求就叫貪,所以要少欲知足,你自己學佛的心要正確,目標要正確,這世間的財富、名利夠用就好,有多的呢,財富多的、名望高大的,利用你的名望,利用你的財富,幫助一切眾生學佛,推廣正法、推廣佛法,讓眾生覺悟,那你就把這個世間的虛幻的財富、名利轉成功德,這就是緣生性空的道理,性空緣生的作用,這個財富、名利是性空,但是呢拿來善用就是緣起啊,那迷惑顛倒的人呢,認緣起為實有,所以呢造作惡業,二乘人認緣起是實有,認這些名利是實有,所以呢極力捨去,菩薩呢了達性空,所以能善用名利,煩惱即菩提啊,生死即涅槃,這個是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不一樣的,小乘著在事相,他看到名利,害怕,那個是真的、那個是害人的,這小乘。所以很多人名義上學淨宗,實際上都是學小乘,害怕,怕名利,怕墮落,這一念怕心就夠他墮落了,怕墮落就能不墮落啊,所以為什麼梅光羲居士講的:淨土宗之所以衰敗,就是因為沒有人懂大乘經,不讀大經的緣故,大經就是大乘經,不是光指《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其中之一,你不瞭解大乘經,你不知道怎麼修學淨土,看到名利你害怕,不要有。那凡夫呢,也把名利當實有,極力的追尋,我們學了大乘,你們現在聽經了,學習大乘佛法,你就知道這名利性空,有這個能力,拿來利益眾生,那就是妙用,就是緣起,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用而不著,那你現生就是大菩薩,所以名利不是不好啊,貪瞋癡轉過來就是戒定慧,貪瞋癡是你迷惑,才生貪瞋癡,你認為實有才有貪瞋癡,你是了達性空,那就叫戒定慧。所以佛法不難修學啊,就是在於眾生自己不覺悟啊,迷惑啊,所以世尊講經,他的目的,我們要清楚。那下面呢,前面這是總說,下面呢是細說,聽經聞法的作用,我們來看「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汙。顯明清白。」到這裡,世尊說法,能破眾生的煩惱城,這煩惱如同城牆一樣,非常的堅固,甚至呢你們的煩惱就像萬里長城一樣無斷無盡,從始至終沒有間斷,站在這一頭看不到那一頭,就像萬里長城一樣啊,城牆非常堅固,牢不可破,這煩惱城。所以把煩惱比喻作城牆堅固,而且呢還能夠滋生煩惱,你住在城中你能夠一代傳一代,煩惱會起了一個煩惱,再轉變出其他的煩惱。所以我們講的隨煩惱有二十種,小隨、中隨、大隨,唯識講的,隨就是跟隨著根本煩惱而起的煩惱,所以有煩惱以後,還會再帶起其他的煩惱,在城中滋養,這城能養人、能夠屯糧、甚至能夠屯兵。那把我們的煩惱比喻作城池,就是這個意思。那麼如來以正法藏能攻破煩惱城,以正法藏能破眾生煩惱心城,眾生的煩惱哪來的?就是他的心很堅固,一個錯誤的想法一直堅固下去,還有很多外在的因素,不肯承認、怕沒面子、怕被人數落、怕人家瞧不起,所以他一直堅固他的煩惱,實際上呢,他煩惱有沒有那麼重?沒有那麼重,但是外在的因素又使他的煩惱更為堅固,所以難斷難捨,沒有辦法斷,即使你天天聽經,你也沒有辦法斷掉,甚至你覺察不到,甚至你不認為這樣是煩惱,現在大家能夠體認到的煩惱,就是一些煩心的事情,在你心裡揮之不去,擔心將來、煩惱現在、後悔過去,大概不出這三種。現在人的煩惱,所以你想到佛門裡面來求解脫,你會擔心將來,擔心將來有沒有飯吃、有沒有發展、有沒有前途、擔心你的升遷、擔心你的學歷,煩惱現在,你現在的人事,後悔過去,過去怎麼沒有好好做什麼,如果我有好好做的話,現在就不會這樣子了,每天就生活在這個當中,這世間人,天天都在做的事情,你不要看他笑臉迎人,世間人很著相,看到人家笑嘻嘻的,就以為他沒有煩惱了,佛門講的「淨定安樂」,才是真正沒有煩惱的樣子,他不一定會笑啊,但是呢,你可以從他言談舉止當中,知道他透露出來的是「淨定安樂」,這個是沒有煩惱的樣子啊,那世間人不外乎我們剛講這三種,就是不離過去、現在、未來,這三種煩惱,這是大家粗的能體會到,他覺得煩了,他想要到佛門裡面來清淨清淨,等到他認為他現在夠清淨了,他又想要再出去續繼煩惱了,所以永遠破不了,就是在這裡面,一下止息了一下又起了,一下止息了一下又起,都沒有辦法使煩惱永遠消滅,因為他也不想消滅,他覺得消滅了,這個人生就沒意思了,他奮鬥,為什麼?為了下一個煩惱;他努力,為什麼呢?就是為了他的煩惱繼續增長,可是他不覺得,沒感受到,只是有時候呢煩過頭了,到佛門裡面來坐一下調個息,他覺得好了,我腦筋清楚了,又可以繼續接受煩惱了,繼續接受妄想,好,他就繼續了,所以他來佛門是來消遣的,來暫時不煩的,他不是真正想要解脫,所以你看很多學佛人,他不是真正來修行,他是來這裡暫時稍微舒解一下,舒解一下,放鬆啊!那這個是玩弄佛法,當然佛法不會受他玩弄,他是玩弄他自己啊,那這樣子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這煩惱城能不能破?破不了。所以對於佛法你要用長時間來熏習,對因果你要相信,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你念佛一定成佛,你隨順煩惱你一定墮惡道,這就是因果,因果不一定要套上因果兩個字,我就跟同修講:其實這個世間人,這些世間全部的人每一個人都懂因果,他們很奇怪的眼神看著我,怎麼可能,我說不要說世間的人懂因果,這些動物畜生牠們都懂因果,因果就是生活,你跟他講怎麼做生意會賺錢,他會想一想有道理他就做,怎麼樣會虧本他也知道,怎麼樣會得到什麼,怎麼樣會失去什麼,他都瞭解,這就是因果,只是世間人沒有把它用在道德上而已啊,所以每一個人都懂因果,所以我跟他講你學你要接引人家學佛,你要用大乘佛法,你不能只用因果法,因果誰不懂,大家都懂,可是心性的道理不是每一個人懂,這也是佛法的核心,那麼這個是題外話,所以你真正要學佛你要破煩惱,你要相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真正念佛你的煩惱一定消掉,你不要等到煩惱來了我才來念,來不及了,業障已經現前了,就像現在的人很會養生,養生為了什麼?為了不要生重病嘛,他也知道人不可能不病、不可能不死,但是他就是不想這麼早病、不想這麼早死,所以他叫養生,把身安道隆拿出來當藉口,當成執著色身的理由,你跟他講不要這麼貪著,我這身安道隆,貪著這個色身,你看他貪著這一念、這個念頭就是煩惱,道不會昌隆。所以呢剛才講的,你要真正的相信、真正的念佛,這個才是正確的,不能貪生怕死,學佛你要抓到正確的方法,要有正確的目標,這個才是真正學佛你才會得到好處,你的煩惱才能破,不能等煩惱出來了,我才來斷,等這個業障現前了,我才來修行,這個修都太慢了,所以世間人都懂得防範,但是呢他不懂得怎麼防範業障起來,他只懂得把緣斷掉,但是他不懂得把因除掉,佛門可以除、可以轉定業,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所現嘛,心轉了業就消了,定業就能轉,大乘佛法可以轉定業,定業能轉,你的業障你可以選擇要受或不受,像這個慧可大師他有成就了,他要去還命債,達摩大師告訴他,他說你有傳法的責任,這個債你就不要還了,下次再還吧!他有能力,他說沒有關係,「將頭迎白刃,猶如斬春風」,很自在,他有成就定業能轉,要還就還你;不還你,冤親債主也拿他沒輒,這個就是真正學佛他有成就的,他得大自在。那你不能夠等到因果現前、業報現前的時候你才想要轉,來不及,所以我勸你們一定要念佛、一定要修行,你修行你的業就跟你的同事、跟你的同學不一樣,業就是行為,行為就跟他們不一樣,你就不跟他共業,你跟他共業了,那他受什麼果報你要跟著受。很簡單,譬如說這個吃葷的,你現在吃素了,那吃葷的有一些,之前講的有一些病毒,這葷食裡面的病毒,你就不會得到,為什麼?你吃素沒有共業,吃素你就跟佛一樣,與佛相契合,佛菩薩會保佑你,你的心是慈悲心,你的行為是慈悲的,你得的自然得到是健康長壽,你現在念佛,你不跟眾生搞生死輪迴,那你得到的果報就是出生死輪迴,你就能轉定業,生死輪迴對眾生來說是定業,很難轉啊,根本沒有辦法轉,可是你念佛可以轉,這是「破煩惱城。壞諸欲塹。」你熏習佛法知道這世間是假的,欲望自然減少,所以說佛說法能夠破煩惱城、能夠壞諸欲塹,這諸欲就是指你的欲求非常的多,多到呢沒有辦法去計算,如同這個護城河一樣,你煩惱根本如同城啊,有這些欲望如同護城河一樣在保護你的煩惱,所以把欲望當作是塹,塹就是護城河,那佛法能破、能壞,以智慧劍能斬這些欲望的煩惱,能夠破欲望,所以眾生的欲望非常多啊。譬如說你們去逛個市場,我舉女眾就好了,逛市場…男眾去買東西我很清楚,就是只選擇離他最近的某一家,就去買有他的東西他就會去,基本上是這樣,女眾就不是了,一去呢,開始本來要買一樣東西就會買十樣東西回來,為什麼呢?需要嘛,這就是欲望,當欲望現前的時候,什麼都是藉口啊,什麼都需要,為什麼?因為欲望需要,這是略舉…買東西,男眾也一樣你們也沒好到哪裡去,只要帶你們去電子商場你們就開始動心了,我是指大多數年輕人,有你好樂的東西,你就開始動心,你就開始給自己理由說我需要,尤其像現在電子產品…手機…平板電腦,推陳出新…筆記型電腦這些的,都在誘惑著你,那你自己有沒有定力,我這個是舉很粗很粗很粗的事相,如果有的喜歡一些工具的,喜歡這個反正他喜歡的、他用得上的、他在意的,那他欲望就生起來了,不管他是說我工作要用、我家裡要用都是欲求,所以這如同護城河,心裡面有貪欲然後對境又生起希求想…想要,那你就有很多的理由來保護你的貪欲,如同煩惱城外有一條護城河一樣,不曉得你們有沒有看過護城河,那護城河有的這個首都的護城河很寬,而且護城河的河水還能夠再滋養城內,城內的人飲水都靠護城河,所以即使他沒有出門出外挑水,他也是可以靠護城河裡面的水維持一段時間,所以才叫護城,護城河可以防止敵軍的進攻,就是防止正知見的進攻,還可以滋養煩惱,讓你煩惱更重,所以你碰到境界的時候你要懂得回頭啊,不然你一起心、一動念、一造作,你煩惱就更重,為什麼?這個欲望如同水一樣能夠滋潤煩惱,所以這個比喻啊這個世尊的比喻,比喻的非常的恰當,「破煩惱城。壞諸欲塹。」那麼下面講:「洗濯垢汙。顯明清白。」把你心裡面的煩惱洗掉,我們的習氣像什麼?像酒瓶裡的酒味,你把酒倒掉了...沒有酒了,你去聞那個瓶子還有味道,這叫習氣,所以不容易洗淨,但是佛法你透過長時間的熏習,你就能「洗濯垢汙。顯明清白。」就好像你們在學校或是在家裡擦玻璃,玻璃不能擦是擦玻璃上的灰塵,所以玻璃擦乾淨呢只是把灰塵擦掉,你們在家洗衣服,只是把汙垢洗掉,不是把衣服洗掉,所以叫「洗濯垢汙。顯明清白。」顯示出原有的清淨、原有的清白,不從外得啊,尤其是大乘佛法裡面講的心性,所謂這達摩祖師講的:「佛性不從心外得」,你不用造作啊,小乘告訴你要造作,這個權教告訴你要造作,真正大乘告訴你即心是佛,密宗叫做即身成佛,淨土宗叫理一心不亂,這個禪宗叫即心即佛,你的心就是佛,學教的叫境智一如或叫大開圓解,都是講得一樣的道理,這個境界不是修來的,是你煩惱捨掉以後它就現前,就像你把鏡子上的灰塵擦掉了,那鏡子本有的光明、本有的照用就現前了,所以這個臨濟禪師講的照用無方,大珠和尚講的:「照用無方,龍吟獅吼」啊,這是本來的作用,但是呢本來的作用,你現在迷了,那要有和尚來指示,「入道無門,師闢其牖」,牖就是這個窗戶,戶牖,這窗戶。所以還是要因為經教的熏習,因為真正大善知識的教導,你才能夠開悟,還是要熏習佛法,你不要熏習世間法,我跟你們講你們熏習世間法,煩惱只會愈來愈重,煩惱重福報一定下降,你看這些畜生道,畜生道的福報再大也很少有比人道大的,為什麼?牠煩惱重,天人的煩惱輕,所以他福報比人大,他的神通、他的受用比人大,我們這個人世間還要洗衣服,天上的人不用,他的衣服根本不會髒,現在還給衣服加上奈米的塗層,他不用啊!天人生下來他的衣服自然不會髒掉,頭上的花也不會謝、不會枯萎,他天生的叫天生麗質,那真的就是天生麗質,所以煩惱愈重的,他的福報絕對愈小,你看如來的福報,如來沒有煩惱啊,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人問世尊,你都勸人家出家、勸人家學佛,那大家都去出家了怎麼辦?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人工作了,這人家問釋迦牟尼佛,很多不學佛的人或不希望人家出家的、想壞人道心的,也都這樣問過我們,他有的他是無知問,有的是刻意問、破壞問的,破壞人家道心,世尊就回答:他說就算這個娑婆世界所有眾生全部都出家了,全部..沒有人是在家人,他說以我身上,佛的眉間有兩根白毫,一個就是往右邊旋轉,所以叫白毫右旋,你們常唱的白毫宛轉五須彌,佛的身相、白毫相能盤五座須彌山,右旋宛轉,白毫是右旋的,他這兩根毫毛,一個右旋一個是左旋它盤在一起,那麼這個兩根毫毛的福報,這個白毫相的福報,給後世的這些出家人,一個娑婆世界的出家人用都夠了,你看他福報有這麼大,所以業障愈重的,你的福報就愈小,佛沒有業障,所以福德無盡啊,你們要修福,所以你要好好念佛把煩惱消掉,你的福報就愈來愈大,你心裡面在意的愈多、擔心的愈多,你的福就愈小,這個其中的道理世間人不會懂的,他們都是在...他們也不相信因果,更不相信佛法,可是我們從這個事相上我們就看的出來,你看這些畜生類的這個福報淺、煩惱重,你看這個動物你去讓牠一點不痛快牠就要咬你、就要吃你,就生氣了,這煩惱很重啊,所以牠福報淺,那麼佛的福報大,那地獄道、餓鬼道那不必說了,一點福都沒有了,煩惱深重到了極處,完全受業力支配,這個要清楚。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九十九)
這《楞嚴》十卷,我們天天讀都還不一定記得住。你看菩薩的記憶力這麼好,看了幾遍背下來,然後呢,到這個世間來,他默寫下來。默寫啊!一字不差的默寫下來,我們才看到《楞嚴經》。印度視為國寶,中國不曉得有多少的祖師,因為《楞嚴》開悟見性、了脫生死。古人就常帶著一本書,叫《楞嚴經》,他帶在身上讀,這是虛雲老和尚講的,他常常讀誦《楞嚴》。所以,這個很多的經典,你們要客觀看待,不能說歷史上沒有記載的,哪一個國家沒有記載的,你就說沒有。那不對,這個說法錯誤,做學問的態度不對,連世間做學問的態度都不合格,何況是學佛。那你要是聼他們這些人這樣胡說,捨棄了大乘佛法,那也算是你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夠,你的福報不夠。人家說一些假話,你很容易就相信了,告訴你實話,你心裡面懷疑,這就是過去世的業障。相信你們都有碰過這種人,跟他說實話,心裡面懷疑,跟他說假話、騙他的,一說就相信,他永遠都會當真。這就是福報不夠啊!所以世尊出世,天人知道了世尊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了,來請佛說法,請佛轉法輪,這是一件相當殊勝的事情。所以,才有後面的「常以法音,覺諸世間」,這法音是要讓眾生覺悟的。你的言語造作,其實都能流露出法音,你們的身、口、意的行為,實際上你有在落實佛法的,表現出佛弟子的樣子,這些都是法音啊。不光是經典,不光是說佛法是法音,你的知識、你的學問、你的技能,能夠幫助佛法流通,能夠幫助利益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都叫法音。所以,為什麼我們常講,做為一個佛弟子,你要把佛教的招牌做好。你的威儀、你的談吐、你的舉止,要像佛一樣,要朝這個目標前進。對於你自己是攝心,消身業、消口業、消意業,你的意是清淨的,你的身、口是清淨的,那對於眾生呢?就是法音。你不要一看到法音呢,就聽到這個是音聲,不光是指音聲,音聲是從嘴巴出來的,你的動作。像有一首偈子,威儀偈:「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回視半展眸;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做比丘。」這個東西,你要注意,那麼你就是在「常以法音,覺諸世間」。你的行為可以攝受眾生,不光是人道的眾生,畜生道,這些其他六道輪迴裡面的眾生,你都能令他覺悟,這才是真正的身、口、意這三業說法。所以,釋迦牟尼佛不是只有口說啊!這法音只是說一個代表,而且「佛」他是常以法音,這個「常」是不間斷。像我們講經,從現在開始講,講一個小時以後會休息、會中斷。但是呢你的身、口,你的身跟意,常常覺、不迷,與佛相應,這就是不間斷啊!所以佛說法,不光只是這個口說。《楞伽經》講,佛說法四種說,四種。一種就是略說,一種是廣分別說、就是仔細分析。你看像《金剛經》,《金剛經》很小一部,但是呢《金剛經》的這個詳細版本就是《大般若經》,有六百卷,可是你讀《金剛經》只要花三十分鐘,這就是廣分別跟略說的差異。還有一種呢,是喝斥、駡你,佛在經上,這《無量壽經》還沒有,其他的經典,佛就駡人啦。所以,你不要以為釋迦牟尼佛是打坐在那裡,給你好言好色,有放光、有動地啊!不是啊,他會駡人啊!而且駡得都恰到好處,駡一駡就開悟了。你們駡一駡,人家是起瞋恨啊!那佛來駡一駡,你就開悟啦!他不帶瞋心,他是希望你能覺悟。所以,你看很多經典,弟子受到佛的教訓,教訓以後就覺悟了。那現代人呢?不能駡、不敢駡,為什麼我們師父常講,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為什麼?他不敢駡嘛!哪有駡「佛」的道理呢?駡下去他就不是佛啦!他就變成三惡道的眾生了。所以,你們就可以去比較看看,為什麼自己的「我相」這麼重。不能講,連父母都不能講,養你的人你都不讓他講,還有誰敢講啊?誰敢幫助你?跟你最親近的人都不能講你,你看這個眾生我執這麼大,所以你將來必定要吃虧啊,在所有的工作上,所有的境界上,你都要吃虧。為什麼?因為你不願意改變,你不願意回頭啊!所以,現代父母也不敢駡小孩啦!你們都是孝子啊!小孩生下來,好好孝順他,孝子啊!孝順你的孩子。那麼其實這是過度的愛護,應當適時候給與教育。尤其是年紀小的時候,他「我執」沒那麼大,你不要以為他聼不懂,他聼得懂。你用世間那一套教育沒有效啊,那小孩越教越壞啊。將來呢?就是俗話講的逆子啊!為什麼呢?因為他覺得你養他都是應該的,你在生活上也沒給他任何幫助啊,也沒教他東西啊。所以,你們自己當人家小孩的,你父母講你,你要能聼得進去。你老師講你,你要能聼得進去,這個很重要。如果連你的父母都不能講你的話,那你可能就完蛋啦。法律約束不了你,你這個人的人格已經喪失掉了。所以,現代的眾生的業障很重,從小你就可以看得到,「我執」特別大。這個小孩子都還不滿三歲,你東西不給他,他就起瞋恨,哭給你看,那就是瞋恨啊。越長越大他要的東西就越多,脾氣就越大。這個就是現代眾生業障比較重。所以沒有辦法教,只能用勸的,暗示呢又聽不懂。怎麼暗示呢?暗示他以為你在講別人,不是在講他。為什麼?他「我執」很大,保護自己啊。所以現在在佛門裡面要出高僧不容易啊!要出真正的學佛人沒有那麼簡單啊。每一個人都有一套保護自己的理由,保護自己的方法。他稱之為善巧。這個巧不善,因為呢他是在保護這個虛妄的我。所以沒有辦法真正在佛門裡面有人才出來。你不要看他拿個學位就能出來講經教化眾生,沒有那麼簡單。佛法靠的是實修,不重視學位,靠的是實修。六祖慧能大師不識字啊,歷代有很多大德,他也不會經教啊。你看這個倓虛法師的弟子,曬蠟燭的持律法師,念佛有成就啊。他不認識字,後來靠自己勤苦學習,他能夠做講經的法師。靠的是自己用功、修行、學習文字啊,人家在上課他在旁邊聽,好學、不會的勤問啊。所以倓老不在道場的時候他可以當副主講。為什麼?他「我」放下了,真正的用功啊。所以在佛門裡面講的是實修不是學歷。實修才是佛門裡面所看重的,那個學歷是世間法。所以這個大家要清楚。那現代的人真的沒有辦法教,都是用鼓勵的、用暗示的。即使你們聽了這個講座,等一下來跟我講:師父拜託您教我,我也不敢教。為什麼?這一時興起。就像當初有一個法師去找廣欽老和尚,他求廣欽老和尚給他破我執。廣老給他點頭,好吧你住下來吧。過了很久廣欽法師都沒有理他。有一天老和尚給他考試了,當眾罵他、羞辱他,甚至呢說你們都是皈依他的,皈依證的名字都是他取的,你們不是來皈依我的。講得他很沒面子,生氣了要離開道場。他行李收拾好了,老和尚在門口等他,他說你不是要我給你破我執嗎?喔…他才恍然一醒,趕緊跪下來懺悔。所以你看眾生即使說要破我執,也沒有這麼簡單啊。廣欽老和尚也沒有辦法。所以學佛你要靠自己,你要自己覺悟,要自覺啊。你看這佛三個意思,自覺,第一個要自覺,自己要肯覺悟、肯學習。那麼才來談依眾靠眾,求佛菩薩加持你,求你的和尚、你的上師給你灌頂,教你方法。你自己要肯修、肯轉啊。你不肯修,你認為自己很好了,認為自己很有學問了、很行了,那這個沒有辦法教,沒有辦法學。這個學的再好,都是名相,都是枝葉。佛法講的消業障。業障在哪裡呢?就在於你的「我執」有沒有消掉。人家在告訴你實話的時候,你肯不肯改。你不肯改,依然故我,那就沒有辦法了。所以我們常講的消業消業,為什麼說你這個拜懺,你要懂得怎麼懺悔啊。你會懺悔,這才叫消業啊。你不會懺,只是念個往昔所造諸惡業,這個《懺悔偈》念一念,這個不是真正在懺。懺悔是什麼?在一切我執、我相現前的時候,要回頭、覺悟過來,這叫懺悔。你煩惱習氣現前的時候,你要能夠回頭。脾氣上來的時候,要能夠回頭。這是真正的懺悔,是悔改啊。那麼你這樣子懺,才是真正的懺悔啊。這叫將心懺。懺到心空了,什麼叫心空了?沒有這個煩惱了,煩惱不再起了,心就空了。那麼心空的時候就是罪空的時候。你的這個造的罪就空掉了。所以這裡講的「常以法音,覺諸世間」是這樣一層的意思啊。這世間,尤其是凡夫,最不容易覺悟,常常迷惑。一有逆境,第一個想到放棄的就是學佛,很多都是如此。事業不順、家庭不順,第一個想到放棄的就是學佛。先生對你不好了,太太對你不好了,你第一個想到的我先不要學佛。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想?或是身體不好了身體不舒服了,為什麼會想到是因為佛法的關係?你當初來學佛不也是認為佛教裡面可以給你這些東西嗎?那為什麼現在你退心了?所以眾生迷惑顛倒,他不曉得他為什麼來學佛?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退心。當初來學佛都是求家庭幸福、事業發達,這是一個緣。可是不學呢也是因為家庭不幸福、事業不順心。那你當初來為什麼要來學?是不是你認為有?你認為佛門裡面可以找到你要的東西。所以這個就是錯學佛法。他來的心態是要名聞利養的,要感情的,這佛門裡面我告訴你沒有啊。有人說:法師你跟淨空老和尚出家是為了要搞名聞利養。我在佛門裡面沒看到任何名聞利養啊。為什麼你們看得到?哪有名聞利養?出家就是出家,就是修行啊!所以會講這種話的人他心裡面充滿著名聞利養,他才會想到佛門裡面有。佛門我們講的叫「空門」啊,哪有名聞利養給你貪?所以你正確的心態在學佛,這個很重要,你才會覺,佛用法音令你覺悟,知道一切法因緣和合,是生滅的,你不要執著、你不要在意,包括你們現在在意的這些事情,它都是正在生滅變化的、不實在的,佛教講的:不切實際,這不切實際也是佛教的話,所以趙樸初老居士說的對啊,他說你要離開佛法,那你不會講話啦,很多我們生活的用語其實都是佛教的用詞,那你把不切實際的想法當作是實際的,那這叫做癡心妄想,癡心妄想也是佛教的話,因為你愚癡所以產生出妄想,以為是實在的,癡心妄想,所以你就著相啊,著相叫見識淺薄啊,就著在相上,看不到一切法因緣生當體空,緣生性空的道理,所以你見識淺薄,只著在相上,都是佛教的用詞,所以生活離不開佛法,佛法就是生活,只是這些用詞,你們平常都在用,常常用卻常常不覺。佛用法音令眾生覺,但是眾生呢常常迷,因為他學佛的發心錯誤,他要的呢是生滅,佛法講的是不生不滅,那你求這些世間的東西,能不能得到呢?如理如法求可以得到,但是你的心要隨緣,要隨緣,有,自己呢不要執著、不要在意,沒有,心也不要多求,多求就叫貪,《八大人覺經》講的:「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業」啊,多求就叫貪,所以要少欲知足,你自己學佛的心要正確,目標要正確,這世間的財富、名利夠用就好,有多的呢,財富多的、名望高大的,利用你的名望,利用你的財富,幫助一切眾生學佛,推廣正法、推廣佛法,讓眾生覺悟,那你就把這個世間的虛幻的財富、名利轉成功德,這就是緣生性空的道理,性空緣生的作用,這個財富、名利是性空,但是呢拿來善用就是緣起啊,那迷惑顛倒的人呢,認緣起為實有,所以呢造作惡業,二乘人認緣起是實有,認這些名利是實有,所以呢極力捨去,菩薩呢了達性空,所以能善用名利,煩惱即菩提啊,生死即涅槃,這個是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不一樣的,小乘著在事相,他看到名利,害怕,那個是真的、那個是害人的,這小乘。所以很多人名義上學淨宗,實際上都是學小乘,害怕,怕名利,怕墮落,這一念怕心就夠他墮落了,怕墮落就能不墮落啊,所以為什麼梅光羲居士講的:淨土宗之所以衰敗,就是因為沒有人懂大乘經,不讀大經的緣故,大經就是大乘經,不是光指《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其中之一,你不瞭解大乘經,你不知道怎麼修學淨土,看到名利你害怕,不要有。那凡夫呢,也把名利當實有,極力的追尋,我們學了大乘,你們現在聽經了,學習大乘佛法,你就知道這名利性空,有這個能力,拿來利益眾生,那就是妙用,就是緣起,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用而不著,那你現生就是大菩薩,所以名利不是不好啊,貪瞋癡轉過來就是戒定慧,貪瞋癡是你迷惑,才生貪瞋癡,你認為實有才有貪瞋癡,你是了達性空,那就叫戒定慧。所以佛法不難修學啊,就是在於眾生自己不覺悟啊,迷惑啊,所以世尊講經,他的目的,我們要清楚。那下面呢,前面這是總說,下面呢是細說,聽經聞法的作用,我們來看「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汙。顯明清白。」到這裡,世尊說法,能破眾生的煩惱城,這煩惱如同城牆一樣,非常的堅固,甚至呢你們的煩惱就像萬里長城一樣無斷無盡,從始至終沒有間斷,站在這一頭看不到那一頭,就像萬里長城一樣啊,城牆非常堅固,牢不可破,這煩惱城。所以把煩惱比喻作城牆堅固,而且呢還能夠滋生煩惱,你住在城中你能夠一代傳一代,煩惱會起了一個煩惱,再轉變出其他的煩惱。所以我們講的隨煩惱有二十種,小隨、中隨、大隨,唯識講的,隨就是跟隨著根本煩惱而起的煩惱,所以有煩惱以後,還會再帶起其他的煩惱,在城中滋養,這城能養人、能夠屯糧、甚至能夠屯兵。那把我們的煩惱比喻作城池,就是這個意思。那麼如來以正法藏能攻破煩惱城,以正法藏能破眾生煩惱心城,眾生的煩惱哪來的?就是他的心很堅固,一個錯誤的想法一直堅固下去,還有很多外在的因素,不肯承認、怕沒面子、怕被人數落、怕人家瞧不起,所以他一直堅固他的煩惱,實際上呢,他煩惱有沒有那麼重?沒有那麼重,但是外在的因素又使他的煩惱更為堅固,所以難斷難捨,沒有辦法斷,即使你天天聽經,你也沒有辦法斷掉,甚至你覺察不到,甚至你不認為這樣是煩惱,現在大家能夠體認到的煩惱,就是一些煩心的事情,在你心裡揮之不去,擔心將來、煩惱現在、後悔過去,大概不出這三種。現在人的煩惱,所以你想到佛門裡面來求解脫,你會擔心將來,擔心將來有沒有飯吃、有沒有發展、有沒有前途、擔心你的升遷、擔心你的學歷,煩惱現在,你現在的人事,後悔過去,過去怎麼沒有好好做什麼,如果我有好好做的話,現在就不會這樣子了,每天就生活在這個當中,這世間人,天天都在做的事情,你不要看他笑臉迎人,世間人很著相,看到人家笑嘻嘻的,就以為他沒有煩惱了,佛門講的「淨定安樂」,才是真正沒有煩惱的樣子,他不一定會笑啊,但是呢,你可以從他言談舉止當中,知道他透露出來的是「淨定安樂」,這個是沒有煩惱的樣子啊,那世間人不外乎我們剛講這三種,就是不離過去、現在、未來,這三種煩惱,這是大家粗的能體會到,他覺得煩了,他想要到佛門裡面來清淨清淨,等到他認為他現在夠清淨了,他又想要再出去續繼煩惱了,所以永遠破不了,就是在這裡面,一下止息了一下又起了,一下止息了一下又起,都沒有辦法使煩惱永遠消滅,因為他也不想消滅,他覺得消滅了,這個人生就沒意思了,他奮鬥,為什麼?為了下一個煩惱;他努力,為什麼呢?就是為了他的煩惱繼續增長,可是他不覺得,沒感受到,只是有時候呢煩過頭了,到佛門裡面來坐一下調個息,他覺得好了,我腦筋清楚了,又可以繼續接受煩惱了,繼續接受妄想,好,他就繼續了,所以他來佛門是來消遣的,來暫時不煩的,他不是真正想要解脫,所以你看很多學佛人,他不是真正來修行,他是來這裡暫時稍微舒解一下,舒解一下,放鬆啊!那這個是玩弄佛法,當然佛法不會受他玩弄,他是玩弄他自己啊,那這樣子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這煩惱城能不能破?破不了。所以對於佛法你要用長時間來熏習,對因果你要相信,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你念佛一定成佛,你隨順煩惱你一定墮惡道,這就是因果,因果不一定要套上因果兩個字,我就跟同修講:其實這個世間人,這些世間全部的人每一個人都懂因果,他們很奇怪的眼神看著我,怎麼可能,我說不要說世間的人懂因果,這些動物畜生牠們都懂因果,因果就是生活,你跟他講怎麼做生意會賺錢,他會想一想有道理他就做,怎麼樣會虧本他也知道,怎麼樣會得到什麼,怎麼樣會失去什麼,他都瞭解,這就是因果,只是世間人沒有把它用在道德上而已啊,所以每一個人都懂因果,所以我跟他講你學你要接引人家學佛,你要用大乘佛法,你不能只用因果法,因果誰不懂,大家都懂,可是心性的道理不是每一個人懂,這也是佛法的核心,那麼這個是題外話,所以你真正要學佛你要破煩惱,你要相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真正念佛你的煩惱一定消掉,你不要等到煩惱來了我才來念,來不及了,業障已經現前了,就像現在的人很會養生,養生為了什麼?為了不要生重病嘛,他也知道人不可能不病、不可能不死,但是他就是不想這麼早病、不想這麼早死,所以他叫養生,把身安道隆拿出來當藉口,當成執著色身的理由,你跟他講不要這麼貪著,我這身安道隆,貪著這個色身,你看他貪著這一念、這個念頭就是煩惱,道不會昌隆。所以呢剛才講的,你要真正的相信、真正的念佛,這個才是正確的,不能貪生怕死,學佛你要抓到正確的方法,要有正確的目標,這個才是真正學佛你才會得到好處,你的煩惱才能破,不能等煩惱出來了,我才來斷,等這個業障現前了,我才來修行,這個修都太慢了,所以世間人都懂得防範,但是呢他不懂得怎麼防範業障起來,他只懂得把緣斷掉,但是他不懂得把因除掉,佛門可以除、可以轉定業,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所現嘛,心轉了業就消了,定業就能轉,大乘佛法可以轉定業,定業能轉,你的業障你可以選擇要受或不受,像這個慧可大師他有成就了,他要去還命債,達摩大師告訴他,他說你有傳法的責任,這個債你就不要還了,下次再還吧!他有能力,他說沒有關係,「將頭迎白刃,猶如斬春風」,很自在,他有成就定業能轉,要還就還你;不還你,冤親債主也拿他沒輒,這個就是真正學佛他有成就的,他得大自在。那你不能夠等到因果現前、業報現前的時候你才想要轉,來不及,所以我勸你們一定要念佛、一定要修行,你修行你的業就跟你的同事、跟你的同學不一樣,業就是行為,行為就跟他們不一樣,你就不跟他共業,你跟他共業了,那他受什麼果報你要跟著受。很簡單,譬如說這個吃葷的,你現在吃素了,那吃葷的有一些,之前講的有一些病毒,這葷食裡面的病毒,你就不會得到,為什麼?你吃素沒有共業,吃素你就跟佛一樣,與佛相契合,佛菩薩會保佑你,你的心是慈悲心,你的行為是慈悲的,你得的自然得到是健康長壽,你現在念佛,你不跟眾生搞生死輪迴,那你得到的果報就是出生死輪迴,你就能轉定業,生死輪迴對眾生來說是定業,很難轉啊,根本沒有辦法轉,可是你念佛可以轉,這是「破煩惱城。壞諸欲塹。」你熏習佛法知道這世間是假的,欲望自然減少,所以說佛說法能夠破煩惱城、能夠壞諸欲塹,這諸欲就是指你的欲求非常的多,多到呢沒有辦法去計算,如同這個護城河一樣,你煩惱根本如同城啊,有這些欲望如同護城河一樣在保護你的煩惱,所以把欲望當作是塹,塹就是護城河,那佛法能破、能壞,以智慧劍能斬這些欲望的煩惱,能夠破欲望,所以眾生的欲望非常多啊。譬如說你們去逛個市場,我舉女眾就好了,逛市場…男眾去買東西我很清楚,就是只選擇離他最近的某一家,就去買有他的東西他就會去,基本上是這樣,女眾就不是了,一去呢,開始本來要買一樣東西就會買十樣東西回來,為什麼呢?需要嘛,這就是欲望,當欲望現前的時候,什麼都是藉口啊,什麼都需要,為什麼?因為欲望需要,這是略舉…買東西,男眾也一樣你們也沒好到哪裡去,只要帶你們去電子商場你們就開始動心了,我是指大多數年輕人,有你好樂的東西,你就開始動心,你就開始給自己理由說我需要,尤其像現在電子產品…手機…平板電腦,推陳出新…筆記型電腦這些的,都在誘惑著你,那你自己有沒有定力,我這個是舉很粗很粗很粗的事相,如果有的喜歡一些工具的,喜歡這個反正他喜歡的、他用得上的、他在意的,那他欲望就生起來了,不管他是說我工作要用、我家裡要用都是欲求,所以這如同護城河,心裡面有貪欲然後對境又生起希求想…想要,那你就有很多的理由來保護你的貪欲,如同煩惱城外有一條護城河一樣,不曉得你們有沒有看過護城河,那護城河有的這個首都的護城河很寬,而且護城河的河水還能夠再滋養城內,城內的人飲水都靠護城河,所以即使他沒有出門出外挑水,他也是可以靠護城河裡面的水維持一段時間,所以才叫護城,護城河可以防止敵軍的進攻,就是防止正知見的進攻,還可以滋養煩惱,讓你煩惱更重,所以你碰到境界的時候你要懂得回頭啊,不然你一起心、一動念、一造作,你煩惱就更重,為什麼?這個欲望如同水一樣能夠滋潤煩惱,所以這個比喻啊這個世尊的比喻,比喻的非常的恰當,「破煩惱城。壞諸欲塹。」那麼下面講:「洗濯垢汙。顯明清白。」把你心裡面的煩惱洗掉,我們的習氣像什麼?像酒瓶裡的酒味,你把酒倒掉了...沒有酒了,你去聞那個瓶子還有味道,這叫習氣,所以不容易洗淨,但是佛法你透過長時間的熏習,你就能「洗濯垢汙。顯明清白。」就好像你們在學校或是在家裡擦玻璃,玻璃不能擦是擦玻璃上的灰塵,所以玻璃擦乾淨呢只是把灰塵擦掉,你們在家洗衣服,只是把汙垢洗掉,不是把衣服洗掉,所以叫「洗濯垢汙。顯明清白。」顯示出原有的清淨、原有的清白,不從外得啊,尤其是大乘佛法裡面講的心性,所謂這達摩祖師講的:「佛性不從心外得」,你不用造作啊,小乘告訴你要造作,這個權教告訴你要造作,真正大乘告訴你即心是佛,密宗叫做即身成佛,淨土宗叫理一心不亂,這個禪宗叫即心即佛,你的心就是佛,學教的叫境智一如或叫大開圓解,都是講得一樣的道理,這個境界不是修來的,是你煩惱捨掉以後它就現前,就像你把鏡子上的灰塵擦掉了,那鏡子本有的光明、本有的照用就現前了,所以這個臨濟禪師講的照用無方,大珠和尚講的:「照用無方,龍吟獅吼」啊,這是本來的作用,但是呢本來的作用,你現在迷了,那要有和尚來指示,「入道無門,師闢其牖」,牖就是這個窗戶,戶牖,這窗戶。所以還是要因為經教的熏習,因為真正大善知識的教導,你才能夠開悟,還是要熏習佛法,你不要熏習世間法,我跟你們講你們熏習世間法,煩惱只會愈來愈重,煩惱重福報一定下降,你看這些畜生道,畜生道的福報再大也很少有比人道大的,為什麼?牠煩惱重,天人的煩惱輕,所以他福報比人大,他的神通、他的受用比人大,我們這個人世間還要洗衣服,天上的人不用,他的衣服根本不會髒,現在還給衣服加上奈米的塗層,他不用啊!天人生下來他的衣服自然不會髒掉,頭上的花也不會謝、不會枯萎,他天生的叫天生麗質,那真的就是天生麗質,所以煩惱愈重的,他的福報絕對愈小,你看如來的福報,如來沒有煩惱啊,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人問世尊,你都勸人家出家、勸人家學佛,那大家都去出家了怎麼辦?這個世界不就沒有人工作了,這人家問釋迦牟尼佛,很多不學佛的人或不希望人家出家的、想壞人道心的,也都這樣問過我們,他有的他是無知問,有的是刻意問、破壞問的,破壞人家道心,世尊就回答:他說就算這個娑婆世界所有眾生全部都出家了,全部..沒有人是在家人,他說以我身上,佛的眉間有兩根白毫,一個就是往右邊旋轉,所以叫白毫右旋,你們常唱的白毫宛轉五須彌,佛的身相、白毫相能盤五座須彌山,右旋宛轉,白毫是右旋的,他這兩根毫毛,一個右旋一個是左旋它盤在一起,那麼這個兩根毫毛的福報,這個白毫相的福報,給後世的這些出家人,一個娑婆世界的出家人用都夠了,你看他福報有這麼大,所以業障愈重的,你的福報就愈小,佛沒有業障,所以福德無盡啊,你們要修福,所以你要好好念佛把煩惱消掉,你的福報就愈來愈大,你心裡面在意的愈多、擔心的愈多,你的福就愈小,這個其中的道理世間人不會懂的,他們都是在...他們也不相信因果,更不相信佛法,可是我們從這個事相上我們就看的出來,你看這些畜生類的這個福報淺、煩惱重,你看這個動物你去讓牠一點不痛快牠就要咬你、就要吃你,就生氣了,這煩惱很重啊,所以牠福報淺,那麼佛的福報大,那地獄道、餓鬼道那不必說了,一點福都沒有了,煩惱深重到了極處,完全受業力支配,這個要清楚。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