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願:神足通願 |
(願文)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十、十一)
(講解)
看到這一願,貪玩的人就高興了,出國不用買機票、坐飛機,都應念即到,我遇過很多貪玩的人,他說去極樂世界好啊!我問:為什麼?他回答:去哪裡玩都不用搭飛機,要住宿,宮殿隨身,都不要花錢......。你看存這種心能不能往生啊?這個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那裡的菩薩海會大眾,宮殿隨身,確實是住宿不用錢,但不是給你享受的,你貪玩,好樂這個世間,這三界六道輪迴你出不去。
所以這裡說:我作佛時,所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皆得神通自在。波羅密多。這「神通」就是神足通。「神足通」就是講:像你們現在要到南部去,你要坐火車、要搭飛機、要開車,有神足通的人他不用,他念頭一轉,境界就轉,叫神足通。此方沒,彼方出,就叫神足通,不用走路,也不用搭飛機坐船,隨意即到。不光一身到,多身都到,分身也到,這才叫神足!你要是離身心相,故名神足通,不再認這個色身為我,能夠見得法身,見到法身,你就得神足通。這神足通是真的不會退,為什麼?所謂法身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得。說「隨意即到」,要是一般的阿羅漢,他可以到一千世界、二千世界,他的神足通,頂多到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一個娑婆世界。像大目犍連他的神通,就可以到娑婆世界邊緣,再遠一點,他就不行了。往生淨土後,可以同時於一念頃到所有國土,本尊、分身都一樣,所以是真正的神足通。神足通要幹嘛呢?快速學習。就像你們現在出國留學,去國外拿文憑回來想賺更多的錢,這是貪瞋癡。學佛的人往生淨土那不一樣,他是向十方諸佛請法,跟十方的眾生結緣,眾生有需要,他就可以幫助他,所以你看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眼睛看得到,手就到,手是代表作用,眼睛是代表照見,所以他馬上就到,就是代表照用,照用一如就是神足通的作用。不一定要這一個身體,他一隻手也可以幫助眾生。
所以,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神足通,不是為了給你貪玩、遊山玩水而有的,而是讓你去遍供諸佛。經文講「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
第十願「神足通願」跟第十一願「遍供諸佛願」,是講往生淨土的清淨大海眾,也就是往生淨土的眾生,他們都具有神足通。所謂「神足通」有三個意思,第一個叫運身通;第二個叫勝解通;第三叫意勢通。「運身通」就是他能夠騰空飛行,就好像鳥在空中飛一樣,這叫運身通。「勝解通」就是他的速度非常地快。距離很遠,他只要一想,他就可以馬上到,還有移動的感覺,只是速度很快,所以叫作勝解通。「意勢通」也是講距離很遠,可是他心念一想,馬上就轉變成這樣的境界,所以叫意勢通。隨其心念而變現出來的境界,他馬上就能到,也不用騰空、也不用飛行,這些都叫作神通自在。這裡的「神通自在」就是指神足通。不是指前面的天眼、天耳、宿命,而是指神足。那這個「神足通」要用來作什麼呢?用來遍供諸佛。一般我們去供養一尊佛,你說「一念頃」馬上到達,大家能夠理解這一般的神足通。可是他這裡的神通呢?真的是神通廣大。他一念頃,能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這「一念」是講時間非常地短。《仁王經》中講「力士彈指」。「力士」是講非常有力氣的人。他彈指,一秒鐘可以彈四次,每一彈指有六十生滅,所以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一念」是比喻時間非常地短,非常地短,所以「於一念頃」,這極短的時間,可以到達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去供養諸佛如來,或是供花、或是供果、或是用種種的莊嚴器具去供養。所以這神足通不是一般阿羅漢的小神通而已,阿羅漢他的神通,非常地有限,頂多到達三千大千世界。若要他到十方無邊的世界,而且又要在一剎那之時,還可以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這是阿羅漢,甚至是一般的權教菩薩所沒有辦法做到的,因為這是大菩薩、諸佛如來的受用。
所以你看,往生到西方淨土,受用就跟阿彌陀佛一樣,他有的,你也有。古德做了一個比喻:修行其他法門的,就好像一個國家,他有宰臣,也就是宰相,有百官。可是修行淨土法門的,就好像是皇帝的兒子,生下來就位高於百官,位高於一切的功勳大臣。所以判通途的修行是屬於功勳位。「功勳位」是要歷劫勤修,需要非常長的時間積功累德,需要百劫修相好,用很長的時間積集福慧。但是學淨土者,你念佛求生淨土,你一往生就具有這樣的功德莊嚴,所以很難令人相信,但這確實都是佛加持你,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攝受,所以不是思量可以想像得到的。
第十一願:遍供諸佛願 |
經文講「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這是比喻數量極多,「那由他」翻作中文是萬萬。「億那由他」是億萬萬,這裡講「億萬萬」百千佛剎,就是講非常地多。這是不可思議的。「周遍巡歷。供養諸佛者。不取正覺」。你如果於一念頃,不能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歷,供養諸佛,法藏比丘他就不取正覺。這是往生淨土的殊勝之處,必得神足通,身心畢竟與法界相容,法界即是身,身即法界。
經典上講:「法身遍在一切處。一切眾生及國土。三世悉在無有餘。亦無形相而可得。」所以能夠於一念頃遍供諸佛。你要是了達這一層道理,那西方極樂世界的神足通,你現前就得到了。所謂「盡虛空遍法界是沙門一隻眼」、「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十世」是指時間,從古到今不離你現前一念心。「十萬億程不隔毫端」,所以你一念頃就能遍至,因從心所現故。若不是眾生心性本具,阿彌陀佛縱然有無盡的神力,也沒有辦法加持你,這一點很重要。你們以為佛力能加得上,是外來的力量,實際上不是,它是你心中本具的德能。所以蕅益大師講:「藉彼依正,顯我自心」。「藉彼依正」就是講:藉由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跟正報的莊嚴,「依報」是講他的世界,「正報」就是講教主阿彌陀佛。這句「藉彼依正,顯我自心」。所以說淨土法門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極樂世界一切的莊嚴、一切妙相、一切神通德用,都是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而已,不假外求。你心性如果不具有,那佛也沒有辦法加持你。所以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層關係、道理,你要去參透,這才真正得到神足通,才叫遍供諸佛,這才是真正供養,因為你跟諸佛同體,「同一體性」這叫遍供諸佛,而不是有能、所。
拜懺的時候,常念「能禮所禮,性空寂」,「能禮」的是你,「所禮」的是諸佛,但其「性」都是一如,故名「性空寂」。眾生性即空,佛性亦是空;所謂「性空寂」就是講都同一真心,是同體沒有分別。所以,才能「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法身如來影現中。」意思是:這個道場如同帝釋天羅網上的珠子,每個網它交接的地方有一顆珠子,這一顆珠子照著其他的珠子,收一切網上的珠,入一顆珠子,所以叫「我此道場如帝珠」。拜懺時不離於現前的蒲團、不離於現前的大殿,收法界的如來,顯現全部的法身。「我此道場如帝珠。」所以「法身如來影現中」,我們道場拜佛用投影機,就是告訴你「如來」是什麼?是影現的。剛好符合這一首偈子。那你自身要能看破,所以說「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皈命禮。」身投覺地,心泯合於佛性,心與佛合。是這樣禮佛的,這樣才叫做懺摩、叫懺悔。如來是影現,你亦是影現。所以「頭面接足皈命禮」,為什麼頭面接足呢?因為前面講的是事實真相,但是你現在迷失了,與其相背。所以以我們這個色身,最頂的是「頭」,最尊貴的是「面」,世間人都要面子,「接足」─去禮如來的足;「足」是代表最卑下的。這是完全把自己的我執、我見放下,把與自性相對待的放下,完全合於佛性。所以說身投覺地;這「地」代表覺,覺悟的心地。這就是你們禮佛常念的這首偈。不管你後面是接念「報身如來、彌陀如來、釋迦如來、觀音大士……」意思統統都一樣。就你所禮的,再設表法。心裡做如是觀,即是真禮佛、真懺悔。
所以凡事要「會相歸性」,要銷歸自性,這才是真正的禮佛、真正的用功修行。而不是能所相待,你我相現,自他二相熾然對待,那這就不叫禮佛。這「禮」,中國人講就是「道理」的意思。你在這裡禮佛,好像是對佛禮敬,其實重點是:要冥合於佛法的道理、要契入佛法的道理,所以要無「自他二相」,這才叫禮佛。經文裡的「周遍巡歷。供養諸佛。」是同樣的意思。「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就是周遍巡歷供養,一念頃就能到達,因為心性本自如此。所以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你到那裡去,你才能得這樣的受用。如果你心性不具如是智慧德相,縱然阿彌陀佛的願再大,十方如來的威神力再強,集合起來也沒有辦法給你。為什麼?因為你心性當中沒有。所以,它這是顯示出眾生心性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這才是真正神通自在,真正的神足通。
前面講的不隨聲、不隨色,是天眼、天耳通。「知一切法不生不滅」這才是真正的大神通,這是五種神通裡面的「道通」。對於心性之理,你能夠明白、能夠契入、能夠入道了,而顯現出來的神通,就叫「道通」。不然,如果你是由禪定而顯現的,咒語而顯現的、甚至現在有的鬼魅附身顯現的,那這些都不是究竟的神通,甚至有的是跟妖魔鬼怪打交道而有能力的,就叫做「妖通」,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神通,所以這裡講的「遍供諸佛」你要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