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四好
悟顯法師 講述
說好話
永明大師講:「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現在的人講要「行四好」,第一個要懂得說好話。這好話在佛門裡面是怎麼來看呢?世間人往往為了一些目的,去說了一些好話,有時候過分地讚歎,反倒是一種惡口,為什麼?因為就稱之為「綺語」,這個就是過分地讚歎,花言巧語,所以佛門講的這個好話,講的是佛法,勸人家能學大乘,勸不學佛的人能斷惡修善,能夠持五戒行十善,用種種善巧方便來引導他,來為他講說,並且讚揚大乘,這個就是好話。
再者,進一步地教你修行,講你習氣過失的,這個話是好話,不管用什麼樣的形式呈現,也許是用譬喻的、用暗示的、用罵的,或是用柔軟語的,只要能夠消除你的煩惱習氣,講著你的過失的,這個就是好話。所以好話的定義,在佛門非常明確、非常清楚,不是像世間人講綺語,或是帶有攀緣的在那裡說,也不是只講一些你愛聽的,隨順你習氣的、貪瞋癡的,隨順你愛欲的,這個都不算好話,為什麼?因為你會輪迴,你會墮落,你會增長貪瞋癡,所以凡是增長你貪瞋癡的這些話,無論用任何形式呈現,你都不能當作是好話來看待,尤其是世間人,最容易用這些綺語來增長人的貪瞋癡,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什麼是好的話該說,所謂「善護口業」,你懂得什麼樣是正確的話,你的口業才會清淨,所以不正確的話我們不講,也不聽,也不要當真,不要喜歡人家奉承你,不要喜歡人家講一些好聽話來討好你,學佛要務實。
有一些道場的居士他喜歡攀緣,他就開啟他的這張嘴,在那裡攀緣:「哎呀!誰誰誰有修啊,如何如何……」,開始在那裡講,講到後來就變是非,所以你不要把假的當作真的,不要把不好的當作是好的,這是讓你知道,我們佛門講的說好話,是要懂得讚歎大乘,勸人家學佛,勸人家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才叫好話,不管用任何形式,能夠去除貪瞋癡,斷殺盜淫的,這個就稱之為好話。
再者,講說大乘,所說之法不墮戲論、不墮兩邊,這個是好話;所說的話直指人心,教人家能夠明心見性,這個是好話。所以不是只有世俗的口善,不是只有講幾句好聽話,講一些人家愛聽的,那個都不完全算是好話,歸根結底在於你的知見正不正,講到深入的,所說的話離過絕非,離一切相,不取相不分別,這個是好的,這是正的。你講的話讓人家墮在愛見分別當中,這個話就是惡口,所以你看有些人講經,有些人講佛法,天天都在那裡造口業,那個不是佛法,講的那些話不能令人悟了真性,不能開顯明達之慧,還讓人對於大乘佛法退失正信,這個就不是所謂的好話。所以我們佛門裡面,教人家不要打妄語、不要惡口,怎麼做到呢?你講佛法,講一乘,宣揚一乘;念佛的人,自己多念佛,逢人就勸人家念佛,勸人家修行,這口業自然就善,這就是「行四好」其中之一─說好話,我們用這種方式,讓你明白,接引眾生、接引初學佛;一句好話就是讓你知道你的習氣過失,知道你的毛病,不要講一些綺語刻意討好人,跟人家攀緣,這個都是綺語。不要講人家是非,看到人家讚歎大乘、破斥邪見,你要懂得隨喜讚歎,這個都是修善積德;看到人家破斥二乘外道、破斥邪見,你要懂得讚歎,這個都是好話。所以口業怎麼修?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佛門講的純善,你沒辦法修,真正一乘了義,真正的好話,到絕待圓融之處,那是不可說,所以說:「無說無示。理符不二之門。」但是以方便力故,為大眾演說,所以又講的:「因言顯言。方闡大千之義。」這是佛門講的說好話。
你是一個佛弟子,你就應該懂得讚歎大乘,懂得讚歎佛法,讚歎三寶,這個就是說好話,其他的都是閒話。沒事的時候,你就是念佛,不得已要說就講佛法,不要講一些壞人道心的話,不要講一些世間話令心散亂放逸,不要講一些沒有因果的話,講一些世俗的那種心靈小語、勸世的話,那些沒有用,因為很多都沒有因果,不是正知正見,學佛人要懂,出家人更要懂,如果你周邊的這些出家人不懂,你要告訴他,你要把正確的觀念教給他,為什麼這樣講?因為現在有一些出家人不上進,不學無知,不願意上進、不願意改變,你是懂得的人,懂得道理的這些居士,你要教他、幫助他,大家都是同參道友,雖然他顯現出家相,但是人難免需要提醒,你發好心勸他,勸他學一乘,這個是我們佛門教導的所謂的好話,不是世間的綺語,也不是世間話,希望大家能夠懂得如何善護你的口業,如何來修你的口德,你能讚歎大乘,能勸人家學大乘,這個就是有口德;你能破斥邪見,這個就是有口德;你幫助人家破迷開悟,幫助人家念佛成佛,這個就是你口業善,你有口德。不是講一些綺語,人家愛聽的,那個都是令眾生墮愛見坑,失菩提路,所以我們學大乘,要有正知正見。那麼,後面所謂四好當中還有三好,我們會陸續為你用佛教的方式,給你作說明,讓你真正能夠做得到,能夠知道怎麼做,不會變成一個世間人,不會變成沒有學佛的樣子。希望大家能夠把我今天要講的聽進去,並且去省察及轉變。
做好事
昨天我們講到「行四好」,第一個就是要說好話,今天接著來講,第二個就是要做好事。佛門講的好事,包括一切的善事,但是最重要的要不著色身香味觸法,什麼叫不著色身香味觸法?因為你一旦著六塵,這個好事再好,都變成人天有漏的福報。我們學佛不是要求人天有漏的福,即使所修的是人天善業,也要將這個善業迴向求生淨土,這個才是真正的好事情。
如果你只是求一些人天福報,那麼來生縱然讓你得到,後世還是免不了輪迴,所以佛門教人做好事,就是要你不要貪著於色身香味觸法當中,所謂「色身香味觸法」就是六塵,這六塵就是你六根所對的境界相,在這境界相有善、有惡、有順心、有違背你意願的,你要能夠放得下。做得好,人家讚歎,你不要生歡喜心;做得好,被人家批評,你也不要生瞋恨心。做得不好,人家告訴你,你要懂得隨喜,懂得發願改過;做得不好,人家諷刺你,你要能夠平平順順地看待,不要心懷憤恨,這個就是不著色身香味觸法,所以為什麼講要懂得經典,不然行世間的這些善事,在世間做事情很容易著相,很容易有我相現前,即使再好的事情,也都變成人天有漏的福報,所以我們修行人做好事情,要能夠離相,這個才是真正好事,要能夠不取著於色身香味觸法這六塵當中,這個才是真正在行道,不是只有做一點人天小善,求人天福報,為子女求,為先生求,為你的太太求,或為你的父母求,這些都是有所求,有所求則有所著,有所著則有所苦,所以為什麼說世間人做的這些好事情,來生得了善報,後世還是墮落,就是因為有所求的緣故。
你有所求就有所執著,所以我們所做的這些善事,你要怎麼樣不著色身香味觸法呢?就是把你所做的這些善事統統迴向求生淨土,我們不求人天福報,也不貪著人天福報的享受,我們把所做的迴向,作為我們往生西方的資糧,這是淨土宗特別強調的做好事,你能夠頓脫輪迴,這個就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善事,因為一旦脫離輪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乘願再來廣度有情,能夠幫助一切的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佛門裡面教人家做好事、做善事,特別講教你要離相,如果不能離相,你取著於色身香味觸法當中,取著於人家的恭敬讚歎當中,或是跟人家在那裡比較誰捐的錢多,誰做的好事多,這個都是高下心,你所修的福報都是有漏的,所以大家要懂得佛門講的做好事。
再者,好事最好是修行,時時刻刻提起一句佛號,在在處處不執著,這個就是好事,這一生報盡的時候,見佛聞法永脫輪迴,這個就是我們佛教裡面講的做好事,不然你以為你做一點好事,沒有發心你就想要求生淨土,你就想要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那這個是做不到的,為什麼?信願行這三個缺一不可,所以不能只有人天福報。人間的善事要不要做?肯定是要做,但是用心不一樣,我們學佛人跟世間人不一樣,跟這些俗人不一樣,他們做這些好事出自於「愛緣慈」,我們做好事出自於「無緣大慈」,因為我們了解心性的道理,我們了解佛法的道理,所以這樣去行、這樣去做,在這當中磨除我相、磨除我見,這個就是真正在生活當中修行,所以同樣一句話,你要懂得佛法是要怎麼來行持,不能淺解了,希望大家能夠懂得。
存好心
「行四好」,我們講了前面兩個,今天接著再來講「存好心」,這個存好心,中峰國師在三時繫念裡面講過,他說這個心有多種,因為你要存好心,第一個要知道什麼叫做「心」?心有多種,第一個叫「肉團心」,就是你現在父母身中血氣所生者是,就是你現維繫你身命用的這個肉團心;再來,就是「緣慮心」,這緣慮就是會攀緣思考,我們稱為緣慮心;再來,第三個叫「靈知心」,什麼叫靈知心呢?就是真如佛性,亙古亙今從來不曾變異,所謂混千差而不亂,歷三際以靡遷,這個心我們稱為真如。
講佛性,是講此心覺悟,從來不迷惑顛倒;講到存心,一般人就是用緣慮心,在那裡思量想東想西,這稱為存心。真正佛法講的「存好心」是要講「明心見性」,所以無論你對境起什麼心,但有起心就名為執著,但有所存就有所廢,所以你看眾生的心忽好忽壞、忽高忽低,忽動忽靜,在那裡變化不停,這個就是生死輪迴的根本,所以在世間種種的造作皆是輪迴。
我們淨宗裡面講的存好心,很直接告訴你,老實念。老實念佛就是存好心,能夠離相,心不取著,就是好心,無論做什麼事,行一切善事,對人慈悲、對人寬容……等等的這些好事,對人真誠,沒有欺瞞種種的好事,心都要空,心如果不空,認世間為實有,這個心縱然再好仍舊是輪迴心,所以「以輪迴心,生輪迴見,欲入如來大圓覺海,終不可得。」《圓覺經》講的這「緣慮心」就稱之為「虛妄浮心」,「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所以凡夫的心就是緣慮心,在那裡思量,在那裡分別,為什麼?因為他不明心見性,不了達心性的本體,所以妄生有緣慮。那麼對治緣慮心,最好的方式就是提起佛號,把你種種的思量、分別,這些計度,計是計算,度是度量,思量、分別、計度,統統銷歸一句佛號,這個就叫存好心,此心則名為佛心,為什麼?因為你念佛,所以這個心就是佛心,這個就是我們佛門裡面講的,你要這樣存心,要懂得用功,而後斷除煩惱,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所以教你行四好。
這「存好心」要懂得提起佛號,心不取著,正所謂不思善不思惡,怎麼做到呢?在淨宗很簡單,就是單念這句佛號,自然善惡不落,不落於善惡兩邊,祖師講的湛然中道,你行的就是中道,所以我們跟大家講怎麼存心,就是教你心不取著,這個就叫存好心;教你提起佛號,能老實念佛,這個就是存好心。世間的這些好心,照樣用這些好心好意去對待眾生,但是正念不可以沒有,佛號要分明,這個才稱之為圓滿的功德,不然你只是行世間的好事,世間的好事終究是人天有漏的福報,沒有辦法究竟,福報用盡了,還是要墮落,還是要輪迴的。所以今天跟大家講,這個四好裡面的「存好心」,讓你知道在佛門裡面怎麼做,跟前面「行好事」裡面教你怎麼做這些世間事,怎麼在裡面用心用功,這道理是一樣的。在前面講的「說好話」,所談的是無生之法,是離相之法,勸人唯勸佛法,唯說佛法,這個才是說好話。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做好人
「行四好」,我們接著講最後一個就是「做好人」,好人不是鄉愿,不是濫好人,不是那種沒有智慧的好人。我們學佛人講智慧,悲智雙運,那麼在佛門裡面講,這個好人就是修行人,只有修行人才算是懂得慈悲跟智慧;世俗的好人,有很多他帶的是情見,所以我們學佛法,要依般若來做人。
昨天講的所做所存的心都要離相,不可以著相,你一著相就有取著,再好的事情都變成人天有漏的福報。你在這個世間要用佛法來幫助眾生,也就是幫助眾生的同時要給予佛法,你在幫助眾生的同時,你自己要不迷,不要忘記自己是一個修行之人,不要忘記自己的正念,不要忘記菩薩戒上教給我們的戒法,你能這樣做,就是我們佛門講的做好人。
簡單來說,做好人就是做一個修行人,不是只有做世間的好人、做世間的好事,更重要的,要懂得做一個修行人,要懂得放下,要懂得悲智雙運,要懂得護持正法、流通正法,所謂「處世不忘菩提」,這個才是一個好人的定義。所以一開始我就跟大家講,這個好人不是世間的好人,不是濫好人,這種濫好人是愚癡的、鄉愿,叫黑白不分、是非不分、忠奸不辨。所以我們佛法是跟佛學,佛是什麼?覺悟之人,覺悟什麼呢?覺悟諸法實相,佛是悟了心性之人、開悟之人,我們跟佛學,做一個學佛的人,所以在這四好當中,我們在在處處都跟大家導歸在佛法上,讓你可以落實,讓你可以懂得怎麼去做。世間意的人來看,這四好就變成世間的四好;我們學佛人來看,它就變佛門的四好,可以幫助大家用功進道,可以讓你懂得修行的標準在哪裡,同樣是「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做好人」這四件事情,但是我們用佛法來把它圓滿起來,也就是說只有佛法才可以做得圓滿。
你看世間的聖賢人,道理講得是不錯,但是往生之後,沒有結果啊!縱然得人身,來生他就忘了,所以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況且得人身又有隔陰之迷,福報很大,但是後生他就墮落,為什麼?因為享福的時候他就造業,造業他就墮落,所以我們學佛,我們要做一個修行人,不是只做一個世間人。我們依般若智慧,悲智雙運,這「悲」就是體會到眾生跟我同一法性,「智」就是照了諸法皆空,所以叫「悲智雙運」。你這樣子在這個世間真正做一個修行人,真正做一個念佛的人,念阿彌陀佛即是悲智雙運,念佛的時候心空無所著,這個就是智慧;念佛的時候,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就是慈悲,說一句佛號它就能圓滿,真的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所以總結這個四好,結歸在修行,不是只有表面的善事,或是人天有漏的福報。
現在佛門裡面,很多人在講要怎麼樣得人身……等等的,我告訴你,你老實念佛到極樂世界去,萬修萬人去,祖師告訴我們念佛往生淨土,比你得人身還容易,你為什麼放棄祖師大德的話不聽,反而聽這些偏小的邪見。所以我們要懂得依法不依人,要懂得以四依法來修行,依四依法來做,希望大家懂得怎麼來落實,懂得怎麼修,要懂得提起你的正念,要懂得心要空,要懂得行一切事不執著,懂得為人講說演說佛法,這個就是我們佛門講的四好。
生活中佛法的智慧
悟顯法師 講述
我們今天來跟大家講一講,生活當中,怎麼運用佛法的智慧。我們歸納人的生活,不會離開食、衣、住、行、育、樂,還有醫藥。當你在吃飯的時候,在飲食的時候,要懂得不貪其味,要常存五觀,所謂「食存五觀」,你要懂得不要貪著多吃,要知道飲食是拿來充飢的,不是讓你來貪著的,這個就是讓你懂得在吃飯的時候,要提起正念要用功,告訴自己不要貪著,這是第一個「飲食」。
再來,穿衣服,穿衣服的時候,你要提醒自己要能夠深入佛法,能夠服行佛法,什麼叫「服行佛法」?這「服」就是心服口服的服,心悅臣服地奉行佛法,能夠深入佛法,為什麼我們用深入呢?因為你穿衣服有一個穿入的動作,我們取這個「入」字來提醒你,要能夠契入佛法。《華嚴經‧淨行品》教我們,教得非常微細,甚至它有分穿衣服、穿褲子、還有繫腰帶的時候,繫腰帶的時候,你就要懂得「檢束善根,不令散失」;穿這個上衣的時候,你要懂得「入第一位,得不動法。」也就是要發心契入佛法;穿這下裙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穿褲子的時候,你要懂得「服諸善根,具足慚愧。」常生慚愧,能夠落實佛法,這個都是在《華嚴經》上講到的。所以你在穿衣服,你在吃飯都是在用功,這個是第二個─穿衣服;不要整天只想著我這樣穿好不好看,這樣穿是不是名牌,是不是能引人注意,能夠得到大家的讚賞,我們學佛人不是這麼想,尤其是我們學大乘的,更要做到深入佛法,在吃飯的時候,飲食的時候,要能不貪其味,能夠常存五觀。
那麼,再來是第三個─「住」,你在居家的時候,安住的時候,你要知道這「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要趕快出離,並且要安住大乘。那麼住在自己家裡,你要安住一乘寂滅場地;出去外面住,不管你住公司,不管你住飯店,你只要不是住家裡,都算外面住,你要懂得常行慈悲,教化眾生,幫助眾生來學佛,來推廣佛法,這個就在安住當中就有悲跟智,這「智」─知心體寂滅,知道三界無安,為什麼無安呢?因為當體即空,所以無安,為什麼猶如火宅?因為眾生不了解性空,所以常生貪瞋癡慢疑種種的無明之火,所以你要懂得看破它,懂得放下,這是講「住」。
「行」─就是落實佛法,知道這個世間五陰本空,六塵非有,都是妄心所現的,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這「行」不光是你的行持,還有知道這個世界是唯心所現,是心行所現的,由心動故,所以才有這個世界,本自虛妄,那麼本自虛妄呢,你要提起佛號,要捨棄現前種種虛妄,於自心的種種清淨平等,應當欣求,這個就回到我們淨土宗的信願持名。所以當你在行走的時候,也就是在一切動中境界,或是你在開車、你坐著高鐵、坐著飛機,這都是在行動當中,你都要懂得要用功要念佛,要能夠落實佛法,要能夠知道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是唯心所現的,這是講「行」。
再來「育」,教育,要能夠落實六波羅蜜、十大願王,孕育法身,孕育你的功德法身,要常學佛法,不要搞世間法,不要起世間意,這個就是你在受教育的時候,不管你在受什麼樣的訓練,你自己心裡面要常存此正念。
再來「娛樂」的時候,人總會娛樂,要懂得以法自娛,心不離道。你在公司裡面,有人跟你開玩笑,跟你娛樂的時候,自己要懂得心不離道;你參加朋友間的活動的時候,或是家庭這個聚會,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要知道要心不離道,要以法自娛,以佛法來觀察,觀察你的家庭,觀察現前的種種的環境,緣起性空,所謂「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這個是「樂」,你在這個玩樂的時候,要以法自娛。
還有一個─「醫藥」,食、衣、住、行、育、樂,還有一個「醫藥」,醫藥,你在看醫生的時候,你在吃藥的時候,你要想到這個色身,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當捨此不乾淨的這個色身,勤求法身,捨這個肉身轉為報身,要知道不要忘記阿彌陀佛是無上醫王,你即使在重病當中,也不要忘記念佛,這是你在醫藥,你在吃藥的時候,在看醫生的時候,或是你行醫為人看病的時候,你都要常存此觀。所以佛法的智慧,其實就是這樣運用在我們生活當中,這個就是佛法的智慧,我們是把它歸納為現在大家懂的食、衣、住、行、育、樂,還有醫藥,大概是七種,這七大類。
人的生活不會離開這七大類,你要懂得這樣子來存心,這樣來用功,這樣心不離道,處處都是佛法,生活就是佛法,而且就是一乘佛法,修行是這樣修的,用功是這樣用的,不是只有講一些人生的一些道理,一些勵志的話,那個很多都沒有因果。我看到外面的有一些出家人,講了生活就是佛法,講的跟俗人一樣,我告訴你,你依經典去做,你這樣去用功存心,這個才叫生活就是佛法,在生活中運用佛法的智慧,我們這個是依大乘經典,不是依自己的意思。這是大略地講一下,微細的呢,你去看《華嚴經‧淨行品》,佛門還有一本叫《毗尼日用》,從你早上起床、下床,舉足、下足,上淨房……等等的它都有,你在刷牙,刷牙就嚼楊枝的時候它都有,讓你提起正念,你穿衣、吃飯、你坐的時候、你站的時候,它都有提醒你,這個才叫生活就是佛法,處處不離大乘。一般的凡夫眾生沒有這樣高的智慧,所以如來在《華嚴‧淨行品》裡面講得很清楚,講得很圓滿、很微細,同修們要去看,我今天講的你要不懂,你要是不了解,你可以多聽幾遍,多熏習你就能夠了解了,你就能夠應用了,這個就是在生活當中落實佛法的智慧,處處在道,念念不離正法,是這樣用功,是這樣修行,不是搞世間事,不是跟著迷惑顛倒,所以大家回去仔細聽,仔細地思惟,你要再更清楚一點,你可以去看《華嚴經‧淨行品》裡面都有教到,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什麼叫佛法在生活當中,你去聽佛講的,你不要聽那些光頭俗漢講的,或是一些世俗人講的,那個都差得太遠了,那個跟佛的境界都差得太遠了,他們也沒有像如來有這樣大的成就,也沒有像如來有這麼高的智慧,你在這個生活當中,這樣來落實這樣來用功,處處在道,食衣住行育樂醫藥,你都是在用功的,時時刻刻都在用功,都不離大乘,希望大家能夠仔細思惟,能夠廣解其義。
定慧相資歌
永明延壽大師
祖教宗中有二門。十度萬行稱為尊。初名止觀助新學。後成定慧菩提根。唯一法似雙分。法性寂然體真止。寂而常照妙觀存。定為父慧為母。能孕千聖之門戶。增長根力養聖胎。念念出生成佛祖。定為將慧為相。能弼心王成無上。永作群生證道門。即是古佛菩提樣。定如月光爍外道邪星滅。能挑智炬轉分明。滋潤道芽除愛結。慧如日照破無明之暗室。能令邪見愚夫禪。盡成般若波羅蜜。少時默剎那靜。漸漸增修成正定。諸聖較量功不多。終見靈臺之妙性。瞥聞法纔歷耳。能熏識藏覺種起。一念回光正智開。須臾成佛法如是。禪定力不思義。變凡為聖剎那時。無邊生死根由斷。積劫塵勞巢穴隳。湛心水淨意湛。光吞萬像爍千途。抉開己眼無瑕翳。三界元無一法拘。覺觀賊應時剋。攀緣病倏然淨。蕩念垢兮洗惑塵。顯法身兮堅慧命。如斷山若停海。天翻地覆終無改。瑩似琉璃含寶月。倏然無寄而無待。般若慧莫能量。自然隨處現心光。萬行門中為導首。一切時中稱法王。竭苦海碎邪山。妄雲卷盡片時間。貧女室中金頓現。壯士額上珠潛還。斬癡網截欲流。大雄威猛更無儔。能令鐵床銅柱冷。頓使魔怨業果休。和諍訟成孝義。普現群生諸佛智。邊邪惡慧盡朝宗。螻蟻鯤鵬齊受記。偏修定純陰。爛物刳正命。若將正慧照禪那。自然萬法明如鏡。偏修慧純陽。枯物成迂滯。須憑妙定助觀門。如月分明除霧翳。勸等學莫偏修。從來一體無二頭。似禽兩翼飛空界。如車二輪乘白牛。即向凡途登覺岸。便於業海泛慈舟。或事定制之一處無不竟。或理定唯當直下觀心性。或事觀明諸法相生籌筭。或理觀頓了無一無那畔。定即慧非一非二非心計。慧即定不同不別絕觀聽。或雙運即寂而照通真訓。或俱泯非定非慧超常準。一塵入定眾塵起。般若門中成法爾。童子身中三昧時。老人身分談真軌。能觀一境萬境同。近塵遠剎無不通。真如路上論生死。無明海裏演圓宗。眼根能作鼻佛事。色塵入定香塵起。心境常同見自差。誰言不修波元水。非寂非照絕言思。而寂而照功無比。權實雙行闡正途。體用更資含妙旨。勸諸子勿虛棄。光陰如箭如流水。散亂全因缺定門。愚盲祇為虧真智。真實言須入耳。千經萬論同標記。定慧全功不暫忘。一念頓歸真覺地。定須習慧須聞。勿使靈臺一點昏。合抱之樹生毫末。積漸之功成寶尊。獼猴學定生天界。女子纔思入道門。自利利他因果備。若除定慧莫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