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道源法師講述
民國六十四年講於志蓮精舍
民國六十九年能仁佛學院同學依錄音帶共集於海會寺
民國八十八年釋法律重新整理於基隆靈泉禪寺及海印寺
地藏菩薩本願經 卷下
這地藏經有十三品經文:分成上、中、下三卷。上面已經講了二卷九品,接下去要開講下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前面說到這正宗分分四科,這第四科明成佛因有兩品經文,前面講念佛是成佛之因。這第十品這個助緣就是要布施功德。你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布施就能成佛。所謂較量就是比較。這個六度萬行歸納起來有六度,為什麼不叫修六度,只叫修布施呢?因為布施就包括六度。布施能攝六度法門。《彌勒般若偈》云:「檀義攝於六,資生無畏法,此中一二三,名為修行住。」彌勒菩薩解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偈頌上,金剛經上就是叫我們要修布施。梵語「檀那」華言布施,也就是布施度;有三種:叫資生施、無畏施、法施。也就是偈頌上第二句。資生施就是財施,因為財物可以資養生命,或叫財布施。無畏施與法布施解釋第二句。此中一二三就是三種布施攝六度。也就是財布施攝布施一個度。無畏施攝持戒與忍辱兩個度。法施就攝精進、禪定、般若翻成智慧等三個度。這就是由布施開成三個布施,再由三個布施攝六度的解釋。這叫做修行安住之法。不但金剛經叫我們行布施。這地藏經也叫我們行布施,怎麼行呢?就是財布施,有多少錢,就隨力隨分,隨你心力財力去行。無畏施,這裏講持戒忍辱,就是看見眾生有災難,隨力去救拔,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不能不去救。法布施,講經說法,你懂多少就講多少,我是一再勸諸位要去講經書法,其他的經不會講,你就學講地藏經,不一定要從頭講到尾,你講一品甚至於講一段乃至於只講一個偈頌都可以,這就叫法布施。這就是修行綱要,也就是修行人安住之法。
記得在北平的時候,同時在三個佛學院任課。為了來往上課方便,每一個學院都給備了一部人力車來接我上課,一坐上去,內心起了歡喜心,還打妄想,真是「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啊!如果覺照遲了就要捨大福了!馬上起個覺照:「耶!道源啊你大錯特錯,你本是沒有福報的窮法師,只因人家請你去上課,才給你備了三部人力車。」當時自己大力呵斥自己,心裏越是慚愧,於是三部人力車全部給辭退不坐,改坐電車,但是對方說好說歹!無論如何你自己叫人力車,這車資還是他們要付。但我還是坐電車,把省下的錢換成一毛一毛的錢,電車站裏要飯的很多,你要錢可以,排班站好,每人念一聲阿彌陀佛,就給一毛錢。這就是我以前當窮和尚時惜福布施的方法,供各位參考。
這布施就布施,為什麼還要較量呢?這有兩個道理:一、是約福田較量。二、是約施心較量。所謂約福田就是面對受布施的對象來說,例如四十二章經說:「施與惡人不如施與善人,施與善人不如施與受五戒人,一層層的比較,到最後佛說施與無量諸佛,不如施與心中無念的人......」這是依福田來較量,聖人福田比凡夫要大太多了。要是約心呢?就是布施的心:「則施與諸佛,不如施與貧賤之人。」這就是地藏經的意思。為什麼呢?因為施與諸佛的心容易發。而施與又窮又賤又髒的貧賤人的心不容易發;不容易發的心,而你能發起來了,這個心力很大,得福很大,這是地藏經講的道理;「如舍利弗以一缽飯上佛,佛即迴施狗。」佛問舍利弗:「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多。」舍利弗說:「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當下悟得這個道理,佛是舍利弗的師長!以飯供佛供師長容易,而要拿飯去供給一隻又醜又餓的狗,這心不易起啊。以是故知:「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以心為田主,田為外事,故良田雖得福多,而不如心,有如是差別,故須較量。」所以最大的福報是從心裏生出來,不是由外邊那個田,田是外邊的境界不是由外邊的田境生出來。為什麼?因為心才是田的主人翁,田是心的事相,聖人如良田,良田雖得福較多,然而不如心的力量大。因為有如是等種種的差別,所以才需要較量比較啊!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觀業道眾生,校量布施,有輕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願世尊為我說之。
這個時候地藏王菩薩從他的本位上,仰承佛陀威德神通道力從座而起,右膝著地胡跪合掌而稟白世尊:「我觀察這六道的眾生,要行布施要較量功德,有輕有重。為什麼布施的物品是一樣,受佈施的人也一樣,結果所得福報會不一樣呢?有一生受福,有十生享受福報,甚至有百生千生也享用不完的福報,這事是什麼道理呢?希望世尊能夠為我解說。」這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願度眾生,所度眾生已成佛者亦有無量數。這較量布施功德,地藏菩薩還會不知道嗎?這有兩種情形:第一他真的是不知道!因為他還沒成佛,他還有一分生相無明在。大乘起信論中,「無明」分四個位,分四個相:就是生、住、異、滅。等覺菩薩也尚有一分無明,就是生相無明未斷,既有無明在,就有不知道的地方,所以是真的不知道。第二種解釋呢,是地藏菩薩明知故問!要由佛金口來宣說,使眾生增加信仰心。前面第九品念佛名號品由地藏菩薩宣說請佛印證,因為眾生對於念佛不會生疑惑,要是對佛生疑惑,他根本就不會信仰佛法,凡是信仰佛法的人,對於稱念佛名而能得大功德是深信不疑的!所以菩薩自己說,請佛證明即可。然而在這第十品裏較量布施功德,談到做國王大臣的要是布施給貧窮下賤的人,這個功德還超過供養百恆河沙數佛的功德!地藏菩薩要是親口宣說,未來世的眾生就像我們,難免會生疑惑,所以非得請佛親口宣說,佛是正遍知,說的決定沒有錯,才能堅固我們眾生的信心,不是地藏菩薩不知道,而是明知故問。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吾今於忉利天宮一切眾會,說閻浮提布施較量功德輕重,汝當諦聽,吾為汝說。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願樂欲聞。
這個時候世尊告訴地藏菩薩:「我今天在忉利天宮地藏法會,為所有參加法會的大眾說說有關閻浮提人,能行布施的話他的功德比較輕或比較重,你們應該要仔細的聽,我馬上替你們解說」。地藏菩薩白佛言:「我對這個事還是不明白!這裏正是忉利天宮,向大眾宣說閻浮提人如能行布施,其功德必報生天上,故於天宮眾天人前說此功德輕重。」
佛告地藏菩薩:南閻浮提,有諸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若遇最下貧窮,乃至癃殘瘖啞,聾癡無目,如是種種不完具者。
世尊告訴地藏菩薩:「這南閻浮提有這麼多的國王、宰相及輔佐大臣或又富又貴的大長者,或是貴族的大剎利,或事奉大梵天王的大婆羅門等,最高最尊最貴的種族!假如遇到最下賤的貧窮人,連衣食住都不能獲得,甚至不但窮而且六根不全,癃就是胸骨凸起,或脊背上突起,殘就是殘缺。瘖啞就是啞巴不會說話。聾就是耳朵聽不到。痴就是白痴或疾呆傻笑,無目就是眼睛看不見的瞎子,像這樣種種不完全具足而有嚴重殘缺的人。」
是大國王等欲布施時,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利。
這些大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尊貴種族的人,如想要行布施時,就是想要對著以上最下賤貧窮癃殘瘖啞聾痴無目等,諸根不完具的人行布施時,若是能具足大慈悲心,憐愍最下賤貧窮,種種六根不完具的這些人,以謙虛卑下的心,面帶慈愛憐愍的笑容,自己親手拿著東西布施給,這些下賤貧窮諸根不具的人,或者派人去布施,仍然以慈愍心輕聲細語的加以關懷愛護這些貧窮低賤的人,切不可看不起這些窮人,如果這些國王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能如此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及軟言安慰關懷布施,則他所獲得的功德利益,就像是佈施百個恆河沙數的諸佛一樣的不可思議。中國民間故事有則「不食嗟來食」的故事,正是反映這行布施的人不能軟言慰喻,而致令這窮人寧願被餓死也不願接受布施。後人對這個故事還有一段評語:「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這更叫我們如果有能力行布施時,要特別注意啊!要下心含笑,要軟言慰喻啊!
何以故。緣是國王等,於是最貧賤輩及不完具者,發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報。百千生中,常得七寶具足,何況衣食受用。
為什麼這些行布施的國王大臣及貴族們,能得這麼多的功德利益?因為這些國王等貴族的人,他是上流社會高高在上的人,但他對於最下極貧窮種種六根不完具的人,能發大慈悲心,這是很難以發起的心,要供養佛的心易發,但要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還要軟言慰喻的對這些貧賤人布施,實在是很難得的發心,所以他的功德福利才有如此大的果報,就是百千生中時常得七種寶物具足不缺,更何況是食衣住行這些平時日常生活受用的東西了。而且生生世世都不會受到貧窮之苦,生生世世享受大富大貴,七寶具足是用也用不完。
百姓貧窮是社會動亂不安的根源!社會怎麼會大亂,國家怎麼會大亂,世界怎麼會大亂?主要原因都是貧窮人多,邪知邪見具有野心的人想要作亂,他就煽動這些貧窮的人,說什麼要窮人翻身,換窮人做主人,於是煽動仇恨敵視燒殺搶奪,社會亂成一團,你看非洲地區的黑人,貧窮、疾病饑餓,還年年戰禍不停,真是慘不忍睹的悽涼恐怖!我們學佛,就要依佛的教化,救度眾生,依著佛經,這地藏經說要你去布施這些最極貧賤的人,下心含笑軟言慰喻!這樣的功德不可思議,因為諸佛不需要等著你的供養,最需要供養布施的是那些貧窮的人,及六根不全的人。八大人覺經云:「貧苦多怨,橫結惡緣。」所以我們佛弟子或在家居士,有當官的或做大生意的要懂得這個道理!要把救濟貧窮人排在供佛前面。窮人事事不如意,所以怨恨特別多,他跟你橫結多怨不講理,你布施窮人,諸佛心理高興安慰,你光布施供佛不布施貧窮下賤人,諸佛內心還是念念這些受苦受難的窮人!因為諸佛以眾生心為心,眾生心苦,諸佛亦苦,所以先布施貧賤,則社會太平、國家太平、世界太平。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薩聲聞辟支佛像,躬自營辦供養布施。是國王等,當得三劫為帝釋身,受勝妙樂。
接下來就講到供佛的功德:接下繼續說吧!地藏!「若是未來世的國王、宰輔大臣大長者、大剎利乃至大婆羅門等,遇到修造佛塔或佛寺,或者塑造佛的形像,乃至要修造菩薩聲聞辟支佛的形像,你能自己親自營辦,來供養布施。如是這些國王貴族等一定能得到,三劫為帝釋天王之身的天福之報,享受無窮盡的殊勝快樂。」前面談到布施貧賤人,所得功德是沒有數目的,難以計數功德,等於布施百恆河沙佛的功德利益,也是無數可計的無量功德。但這一段就有數目可計了,三劫為帝釋天主。這就是較量其功德了。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迴向法界,是大國王等,於十劫中,常為大梵天王。
但是假如你能將此布施修造佛像,乃至聲聞辟支佛像的功德福利,迴施給法界所有眾生,於是這些大國王及貴族人等,因此迴向法性理體,本來只有三劫為帝釋身,因這一迴向法界,一下子變成十劫當大梵天主的果報。
諸位在這裏要特別注意:你除了會布施,還得要會迴向,就是要注意「迴向法界」這四個字。前面有講過地藏經有兩個經眼:一個是「業力甚大」大到不可思議:「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在事相上發明業力。這一品經文的經眼就是「迴向法界」,就是迴向法性,法性就是理體,就是真理的實體,要迴向真理而不著相。前面業力是事相,這裏迴向法界是理性,合起來就是理事無礙,理事圓融,所以地藏經並非你所認為是淺顯的經,凡是能迴向法界就是最深的義理。
佛經上說迴向有三種:「迴者轉也,向者趣也。迴轉自己所修之功德,趣向三處,故名迴向,三處者:一者菩提迴向,迴自己之功德,而趣向於佛果菩提所謂迴因向果也;二者眾生迴向,迴自己之功德,而施於一切之眾生,所謂迴自向他也;三者實際迴向,迴自己之功德,趣求真如實際,所謂迴事向理也。」第一種是我自己所修功德一定要迴向佛果菩提,我不求人天福報,也不求二乘小果。第二種眾生迴向就是把我的功德施給一切眾生,我不求自己的福報。第三種實際迴向,就是把功德迴向趣求真如實際,就是真如之理,所謂迴事向理,你所修的功德就是屬於實相,你不著實相迴到真如實際理地上,或理性上。「法界」在佛經上有三種解釋:一者界限義,一個界兩個界等十法界等就是界限;二者因義,法界是諸法之因。;三者法界就是法性,這裏就依法性解,所以迴向法界者,就是迴向一切諸法的本性。一切諸法就是真如理性,迴向真如法界。
金剛經裏講「無住行施」。住就是執著。「就是不要執著去行布施。」內不著能施之我,外不著受施之人,中不著所施之物,所謂「三輪體空」,即是迴事向理也。這布施是個妙法、是個成佛之最大功夫,能度你的煩惱,了脫你的生死,他是總攝六度法門,你一執著我是布施之人,則別人不如我,慢心一起,不但度不了煩惱,更增加根本煩惱。你若執著受施之人,則不能平等布施,親者布施,疏者仇者則不布施,是起分別心冤親不平等。要是執著所施之物呢?則著財物之相,是你所喜愛,則不肯捨,好的貴的不肯捨,所以也不能執著所施之物。這三項就叫「三輪體空」。所以能以三輪體空的心來布施,則同樣是一件布施行為,卻因你能將功德迴向法界,所得果報亦是種種不同。而且是千差萬別。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有諸國王,至婆羅門等,遇先佛塔廟,或至經像,毀壞破落,乃能發心修補。是國王等,或自營辦,或勸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結緣。是國王等,百千生中常為轉輪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為小國王身。
繼續說吧地藏:「假如未來世有諸國王宰輔大臣等,或大婆羅門等,如果遇到過去佛菩薩的塔寺,聖像或是經卷,有損壞破落的,你能發個心把他修補好,補得莊嚴好看,那些國王大臣乃至婆羅門等是自己營辦也好,或者能勸他人更好,乃至勸百千人等共同布施共結法緣佛緣,如是這國王等人百生千生可以轉生為轉輪聖王。其他與國王等共同發心布施結緣修補者,則百千生中常轉生為小國國王。我們佛教常說結緣結緣,其典故就是出在這一段經文裏頭!並不是國王自己的力量辦不到,而是要跟大家結善緣!他發大心引著大家普造功德。正法念處經云:「若有眾生,識於福田,見有佛塔風雨所壞,若僧房舍,以福德心塗飭治補,復教他人令治故塔。命終生白身天,其身鮮白,入珊瑚林與諸天女五欲自娛,業盡還退。若生人中,其身鮮白。」
更能於塔廟前,發迴向心。如是國王乃及諸人,盡成佛道,以此果報無量無邊。
如果將這塔寺修補好了,就向著塔廟前將此功德一一迴向法界真如理體,這樣一來這國王等以及同發心布施的這許多人,便都可以成就佛道了,因為修補塔寺的功德迴向法界,這種功德果報實在是無量無邊啊!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接著繼續說吧地藏:「未來世中假如這些國王大臣乃至婆羅門等,遇見年老的人或是病人或是生產的婦女。若能在一念之間發起大慈悲心,布施給他們飲食醫藥臥具,使他們能獲得安穩快樂。這樣的布施所獲功德福利最是不可思議,一百劫中常做淨居天的天主。二百劫中常做六欲天天主,甚至於到最後畢竟成佛,永遠不會墮到惡道裏去,甚至百生千生連耳朵都聽不到受苦的聲音,更何況自己去受苦呢?
這老病及生產婦女,乃世間苦事,人至老年、頭白齒落,目視昏慌,耳聽不聰,百節疼痛,行步痛苦,坐起呻吟,識神轉滅,便旋即忘,言之流涕,憂悲心惱。生病之時四大不調,四百四病同時俱作,氣力虛竭,口燥唇焦,頭疼欲裂,百骨關節苦痛猶被拔楚。生產婦女,身懷重孕支節酸疼猶如刀解,欲產之時受大劇苦。如能一念慈心施予飲食醫藥臥具,就能感得無量果報乃至成佛。「淨居天」即是色界第四禪以外的五淨居天,為證不還果的聖者所居住的地方。「六欲天」是欲界的六重天,(一)四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樂變化天(六)他化自在天。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能作如是布施,獲福無量。更能迴向,不問多少,畢竟成佛,何況帝釋梵轉輪之報。是故地藏,普勸眾生當如是學。
佛又對著地藏菩薩繼續說:「若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大臣乃至婆羅門等,如果能依前面所說,布施給老病及生產婦女等,及需要幫助的人,則能夠獲得無量福報。如果你不但能布施,而且更能將布施功德,迴向給法界眾生,不管你的布施是多是少,都能畢竟成就佛道。更何況只是轉輪王或帝釋天主或大梵天主之報呢,所以啊地藏!要普遍的去勸化眾生,要懂得將自己所布施的功德,不管多少都要迴向法界!這樣的話終究都可以成佛的。」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前面數段經文,都是對著上等社會的國王、大臣、大長者、大剎利、大婆羅門等,叫他們發心對貧窮下賤的人給予布施,或是對塔寺的經像來修補供養,或對老病及生產婦女,布施飲食醫藥臥具,使他們獲得安樂,這樣就可獲得無量無邊的福報!還普勸他們要將布施功德迴向法界,不但福報大增,將來畢竟成佛。現在則是對著普通的善男女說的,佛又對著地藏菩薩說,未來世中假如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在佛法當中,種下一些很少的善根因緣,少到如毛髮或一沙一塵這麼細微,而所受的功德利益卻大到難以譬喻。為什麼在佛法中種少善根能獲大福呢?例如以一杯水倒入大海,這一杯水固然不多,但倒入大海之中則與大海之水不分,佛的功德福田,大到無量無邊勝於大海,所以我們在佛法中的三寶去做一些善根!再把它迴向法界,就像在佛的功德福田中一樣的不可思議!縱使種得很少,但將來都要成佛的。故涅槃經云:「若於佛法僧,供養一香燈,乃至獻一華,生不動佛國。」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辟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迴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世尊又繼續為地藏菩薩說:「未來世中,假如有善男子或善女人,遇到佛的形像,或遇見菩薩的形像,或是辟支佛緣覺的形像,甚至於是轉輪王的形像。一般寺廟都是供的羅漢像,這輪輪王像跟護法神的像是相同的,一般寺裏都不供天帝像和轉輪王像了,因為寺裏都有護法韋馭菩薩和伽藍菩薩了,你只要能布施供養,茶水燈塗果樂香花等種種任何供養,都能獲得無量無邊的福報。常常在人天道中,享受殊勝微妙無比的快樂。但是假如你能將此布施功德迴向法界,就是「迴向法性」,布施供養佛菩薩是事相,你把他迴向到理性上,不著事相的迴事向理,這叫迴向法界,則你這個福利就大到無法比喻了。」因為你無論布施大或小但能迴向法界,都是畢竟成佛,若不求名聞財利力勢,但為學佛道弘大慈悲心,度眾生老病死苦,是名清淨法施。若不爾者為市易法。復次菩薩知諸法實相,如涅槃不盡,福德入諸法實相故而亦不盡。故福利不可為喻。所謂布施供養是屬於財施,迴向法界屬於法施,所以功德越大。財施能滅貪病,法施能除三毒。財施但感人天果報,法施通感三乘聖果。這個「迴向法界」就是地藏經的經眼,太重要了。這第十品的較量布施功德緣品,幾乎每一段都會勸導眾生要迴向法界。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經典,或聽聞一偈一句,發殷重心,讚歎恭敬,布施供養。是人獲大果報,無量無邊。若能迴向法界,其福不可為喻。
世尊再次為地藏菩薩說一段:「勸導未來世的善男子或善女人,(其實正是勸導我們能夠聽經聞法的人),現在講地藏經就是大乘經典,你聽了一部地藏經功德很大,甚至於你只要聽聞一句或一個偈頌也好,發起殷勤鄭重的心,讚歎大乘經典,是度人到彼岸成就佛道的舟航,就是因為你懂得經裏的道理,才會更加恭敬這大乘經典!因為能令眾生離苦得樂,所以你才會讚歎啊,因為你讚歎恭敬,所以你就布施種種香花燈塗果樂來供養經典,這個善男女就能獲得無量無邊的大果報。這是指獲得人天殊勝美妙的快樂,但若能將此功德,都把他迴向法界,則這個福報更大,大到能令這善男女成就佛道。」因為這大乘經典的道理是與法界契合的,是遍法界,而我們的心也是遍法界的,以這個殷重誠懇的心,來跟那個遍法界的真如實相相應,所以所得的福報自然是無量無邊了。相反的如果你以輕浮的心,妄想紛飛的心來聽經,則這個福報就很有限了。所謂大乘經典,就是佛對大根機眾生所說的六度萬行之教法,如華嚴般若,方等諸經等。普賢觀經云:「若有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誦大乘經,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一彈指頃除滅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生死之罪。」
復次地藏:若未來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經典。新者布施供養,瞻禮讚歎,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毀壞者,修補營理,或獨發心,或勸多人同共發心。如是等輩,三十生中常為諸小國王,檀越之人,常為輪王,還以善法教化諸小國王。
世尊再為地藏菩薩繼續說:「若是未來世中有善男子或善女人,遇到佛塔寺宇,或者是大乘經典,如果是要造新的佛塔,或是新的寺宇,或要印新的經典,那我們就必須布施,使他趕快造印完成,造印好了就恭敬供養,一瞻一禮頂禮讚歎,恭敬是心裏邊恭敬,合掌是表示心裏的恭敬。假如是遇到舊的佛塔、佛寺、或舊的大乘經典,已經損壞了破了,那你就趕快修補整理,或者重新刊印流通,是獨自發心去做,或者是勸募大家共同發心來裝修整理,像這樣發心的人則三十生中常常做諸小國的國王。檀越:檀者檀那,布施之意。越是中國語,其意是超越貧窮,超越生死之意。如果是這個大布施的施主檀越呢,則常為轉輪聖王,就是統領四大部洲的金輪王,並且還能以五戒十善之法來教化其他諸小國王。金輪王為什麼稱為聖王呢?因他以五戒十善化育人民,是人間的聖王。」
復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迴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
地藏菩薩!「未來世中假如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夠於佛的教法之中種善根因緣,就是布施供養,或修補佛塔或佛寺,或者是裝修整理修補經典,甚至小到如一毛一塵、一沙一滴水那麼細微的善事,如果能將這些善事迴向法界,你在佛法中所做大小善事,所有功德決定要迴向法界。則這個人的功德百千生中享受種種殊勝的美妙快樂。」
這地藏經文字很淺顯,往往很重要的句子,一不小心就忽略了,前面談到只要是大乘經一句一偈,恭敬供養就能獲福無量,也許你會問:「我從小學到大學畢業要讀十六年再念個碩士拿個博士總計也要二十二年,難道這功德會比不上大乘經一句一偈?」不錯!你讀了二十二年盡是世間學問,根本就講不到「遍法界」三個字,更何況你所學說不定盡是殺生造業的知識,如何製造更殘酷的殺人武器,或如何捕殺更多的魚。就算你再進一步讀小乘經典,也只是自度自覺不會講到遍法界。然而這大乘經典,任何一句一偈都是成佛之因,成佛之種,就如同摩尼寶珠一般,只要一句一偈就能獲大果報!也只有大乘經典才會叫你將功德迴向法界,大乘經是叫你度眾生,是為眾生才成佛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都有機會成佛,從這一品開始,就一直先要國王大臣大婆羅門發心布施,因為他們是上流社會的人,是富貴的人,佛經上說富貴修道難,除了老病死外,他們事事如意,所以難得發心,不容易發心,所以先勸化他們。再來勸化這一般的善男子善女人,要種善根不怕少,最重要的要在佛法中種善根,如果你光跑到仙廟神廟,是得不到利益的。地藏經前面就說不可以拜祭鬼神魍魎精魅,不但不能獲福反而招禍!你跑外道仙廟,將來豈不也變成外道了。而這部地藏經,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在教導在家人:「如何培福修福,如何避禍、如何不墮三惡道,如何超度祖先,如何使生兒育女平安獲福!如何外出平安事事如意,簡直就是眾生的無限保險公司,如能迴向法界,最後還能成就佛道。」這才是真真不可思議的大乘經典。
華手經云:「佛告舍利弗,菩薩有四法終不退轉無上菩提,何等為四:一者、若見塔廟毀壞,當加修治,若塊若泥乃至一磚。二者、若於四衢道中多人觀處,起塔造像為作念佛善福之緣。塔中畫作若轉法輪,及出家相,乃至雙樹入涅槃相。三者、若見有比丘僧,二部諍訟,勤求方便令其和合。四者、若見佛法欲壞,能讀誦說乃至一偈令法不絕。為護法故敬養法師,專心護法不惜身命。菩薩若成是四法者,世世當作轉輪聖王,得大身力,如那羅延捨四天下而行出家,能得隨意修四梵行,命終生天作大梵王。乃至究竟成無上道。是故智者欲求佛道,當作是學。」
如但迴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是故地藏,布施因緣,其事如是。
前面一再講要迴向法界,結果你不會迴向,你偏偏要迴向你自家眷屬,是你的父母兒女,或者迴向自身的利益,雖然你沒有迴法界,這個福報仍然是很大的,大到能三生享受安樂,捨一得萬報,如你供養布施一塊錢,則來生來世享受一萬元的福報。如此類推就是捨一得萬報,但是你如迴向法界,迴向法性,法性無邊量,你只要有一滴水般的布施供養,就像將這一滴水倒到大海中,與大海相合,這一滴水變成甚深廣大的海水,不可計量。所以啊!地藏菩薩!這個布施功德的因緣,其事相就是這樣,雖然所布施的財物是一樣的多,但為什麼所得福報卻是不同,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享用不完的福呢?這都是由於布施者發心不同,迴向不同所造成的啊!
「所言眷屬者,天性相愛,更相臣順也。纔言自家,便不能念及他人,胞與之義乖矣。」自家眷屬者,五苦章句經云:「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有五因緣,一怨家:父子互相殺害。二債主:父母財子散用。三償債:子財供給父母受用。四本願:先世發願善心歡喜。五真友:先世以道共相承事。今凡夫之人,罔識來源,不計無常,而反貪愛。言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親族。疾病忽至困劣著床。曉語親族分取吾痛,皆言不能。疾者乃覺,五種親戚,謂當益己,當助汝等,勤勞治生,隨時給足。使身隨貪,自縛自侵。憂念九族,妨廢善行,壞亂善心。老病死來,善惡苦樂,獨自當之,無有代者。未得道者,皆有此念,不能施與,守道為德。」嗚呼!今世人至死之際,猶復彌留而不察者,如來深為憐愍,故特點逗此言,令人迴施。故言若為眷屬自身,祗得三生受人天福果,福盡還墮。故永嘉云:「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若盡還墮地,招得來生不如意。」所以入道必以智慧為本,智慧必以福德為基。譬之鳥備二翼,鯈舉萬尋;車足兩輪,一馳千里。緣了之資成正因,事度之助開佛性,不可不信也。所以才會稱佛陀為兩足尊,因為佛陀福慧圓滿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