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義 (分身集會品第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知定法師著述

分身集會品第二

上來敘述序分,緣由敘明,正事應彰,是以以下明正宗分。在這正宗分又分為四大段:第一分身集會品,正明能化之主。第二觀眾生業緣,閻浮眾生業感,地獄名號三品,分別明所化之機。第三如來讚歎,利益存亡,閻羅王眾讚歎三品,明所度化的機緣。第四稱佛名號,較量布施功德二品,明成佛的真因。現在先講第一分身集會品,分即分化,身即人的區宇,集即聚集,會即法會。人的身體係由於業力所感,假借五蘊四大而成,是只有一個,不可以分化的。佛菩薩的身體,係由諸功德力聚集而成,為化度眾生故,可以分為百千萬億個身,或變成百千萬億種類,有特殊的因緣利益眾生,又可以從百千萬億個身會歸為一個身,或從百千萬億類而會歸為一類。十方世界無邊無際,眾生的種類各殊,而作業亦各別,墮地獄的亦無量無數,因此,所招感的地獄,亦無量無數。地藏菩薩悲願宏深,所以化百千萬億種類的身,到十方世界無邊無際地獄之中,度脫眾生。現在佛陀在忉利天宮為母說法,闡揚孝道,頗符合地藏菩薩發廣大誓願的初衷,所以化身從十方世界無邊無際地獄之中,趕到忉利天宮來聚集這個法會,聽佛說法,藉此發揚孝順雙親的真諦。這品是居本經的第二,故曰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此下敘述地藏分身聚集忉利天宮聽佛說法,闡揚其累生累劫敦行孝順父母的德性,并勉勵眾生向其看齊。爾時,即是如來含笑放光,光出雲音,諸大菩薩聲聞,天龍八部無量鬼神同時聚集忉利天宮的時候。因為十方恆沙微塵國土的分身地藏菩薩,亦同一個時期見光聞音,知佛在忉利天宮為母宣說妙法,所以各分身地藏率領其所化度了脫的大眾,同赴這個勝會。這裡所說百千萬億等,即是說十方恆沙國土,多到無法子將數目字表達出來,因此說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阿僧祇世界。世界既有無量,地獄亦復眾多,地藏菩薩的悲願宏深,為著度脫一切地獄罪苦眾生,因此分身到十方無量世界的地獄裡去,現在見光聞音,知佛宣演妙法,所以一時都到忉利天宮來。

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

因為世尊放種種大光明,出種種微妙音聲的大神通力,普徹十方無量世界,所以四方八面恆沙世界的分身地藏,各與其所化得脫苦難的大眾,率領無央數眾嚴持香華,如法供養佛陀。所言解脫,有大小之殊:得四諦空,便處遍真涅槃,名小解脫,了脫生死不處涅槃,更復前進,前途路盡,因窮果滿,方趣寂滅,名大解脫。若據下文所謂不退阿耨菩提,則這裡所說得解脫,並是不思議的大解脫。言共持香華,梵語健達(Gandha)翻譯香,凡物有芬馥的氣味,皆名為香,如沉水,栴檀,牛頭等木,可以作供養之物;此中又分作塗香末香丸香等別。華者,有蓮華,末莉,玫瑰等類,這些華類有青黃赤白等美麗的顏色,令人見之悅意,可以作供養之物。所謂供養,進財法以行施,名之為供,供奉之物有所攝資謂之養;即奉獻香華燈明飲食臥具湯藥資財等物,資養三寶,叫做供養。這裡略說有三種之別:第一利供養,奉獻香華飲食燈明臥具湯藥等物於人;或叫財供養。第二敬供養,恭敬讚歎,利益眾生;或叫法供養。第三行供養,為說修持,依教奉行,增進聖道,脫離業縛;或叫觀行供養。或說為什麼要修供養呢?為著要成就圓滿布施的功行,所以必須廣修供養。故莊嚴經云:「一者應供養,為此成就檀度,若不長時供養。則檀度不得圓滿。」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些偕地藏菩薩同來大眾,所以都持香華來供養佛者,皆因地藏菩薩的教化獲得永不退轉無上菩提的緣故。永即永遠。不退轉,梵語名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修行人所修的功德善根愈增愈進,永遠更不退失轉變,所以說永不退轉。言不退轉,有四種的差別:第一信不退轉,為十信位的第六信,因自此以後,更不退失正信而生邪見故。第二位不退轉,為十住位的第七住,因自此以後,不退入二乘故。第三正不退轉,為初地以上,對於所證得的法,不退失故。第四行不退轉,為八地以上,以有為與無為之行,皆能修學故。現在所語的永不退轉,是對於無上菩提而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Anuttara-samyak-sambodhi)舊譯為無上正遍知等,如維摩經佛國品肇註云:「阿耨多羅秦言無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道莫之大,無上也。其道真正無法不知,正遍知也。」新譯為無上正等正覺等,如法華玄贊云:「阿云『無』耨多羅云『上』,三云『正』,藐云『等』,三云『正』,菩提云『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佛所獲得的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悲華經載普賢菩薩的前生,名阿彌具(Amiga),於寶藏佛所發大誓願言:「世尊!願我得首楞嚴三昧,以三昧力故,化作地獄之身,入獄地中,與地獄眾生,語微妙法,勸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彼諸眾生,聞是法已,尋發無上菩提之心,即使命終,生於人中,隨所生處,常得值佛。隨所值佛,而得聽法。聽受法已,即得住於不退轉地。」地藏菩薩歷劫以來修菩薩行,度化眾生亦復為是。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既至忉利,心懷踊躍,瞻仰如來,目不暫捨。

這裡敘述地藏菩薩率領的大眾前生及觀佛的狀況。這段文可以分為三節,第一從是諸眾等下,至暫無休息,敘述違背真妙覺心,所以淪落三途受諸苦惱。第二從以地藏菩薩下,至各獲果證,敘述這些眾生都是因地藏菩薩慈悲誓願之力,才能超拔。第三從既至忉利下,至目不暫捨,敘述這些同來大眾,感佛深恩,因此瞻抑尊容目不暫捨。本妙覺心,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諸佛悟故,證此妙心,眾生迷故,失斯本性。是以六道凡夫,遺失本具妙性,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受諸苦惱,無暫時的休息。這些大眾迷失覺性,在輪迴,因賴地藏菩薩廣大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以及無作深遠宏誓的願力,才能令到大眾都獲果證,通通都住在永不退轉的無上正等正覺。既承地藏菩薩悲願之力得超三界,復蒙如來的神力,得隨地藏菩薩偕來忉利天宮,因此內心深懷踴躍,外儀瞻仰。世尊聖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形體映徹,光明顯赫,能令見者不生厭倦,是以大眾睹佛金容,目不暫捨。流浪的流,有四種差別:第一見流,即三界的見惑。第二欲流,欲界之內除去見及無明,其餘的一切煩惱均名欲流。第三有流,色無色界之內,除見及無明,其餘的一切煩惱,均名有流。所謂有,有生死果報不亡的義理。第四無明流,欲、色、無色三界內的無明。一切眾生,為此四法所縛,故而漂波不息,浪跡三界六道之中,所以叫做流。所謂生死,梵語惹多(Jati),譯為生,即是一切有為法的現起,眾緣聚會的時候,梵語母陀(Mrta)或名末刺湳(Marana),譯為死,有情身分的壽煖識三俱捨離,亦即是四大五蘊解體的時候。世間有生必有死,有死亦必有生,生死是對待之詞,故無生而不死者。生死有二種之別:一分斷生死,具見思惑的一切凡夫,作諸有漏善不善業,由煩惱障為助緣,所感生之三界六道的果報,有分分段段之差別,故叫做分段生死。二不思議變易生死,斷見思惑的阿羅漢以上之聖者,作諸無漏勝善功德之業,依所知障為助緣,所感生之界外淨土果報。這種聖者所感生的報果,因為無色形的勝劣,與壽期長短,但迷想漸滅,證悟漸增,迷悟遷移,前後變易;神化自在,妙用莫測,因此叫做不思識變易生死。成唯識論云:「生死有二:一、分段生死,謂諸有漏善不善業,由煩惱障緣助勢力,所感三界粗異熟果。身命短長,隨因緣力,有定齊限,故名分段。二、不思議變易生死,謂諸無漏分別業,由所知障緣助勢力,所感殊勝細異熟果。由悲願力,改轉身命,無定齊限,故名變易。無漏定願,正所資感,妙用難測,名不思議。六道,即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六趣。苦梵語豆佉(Duhkka)逼惱為性。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言三苦者:一苦苦,苦的本性已是逼迫,更增寒熱飢渴等的楚切,故名苦苦。二壞苦,世間諸樂,必歸壞盡,是名壞苦。三行苦,諸有漏法,無常遷流,逼迫身心,令不安寧,故名行苦。所言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往還三界之內,輪迴六道之中,經過極長時的受苦,今由地藏菩薩悲願之力而得解脫,復蒙如來神力,得到天宮,聞宣妙法,是以喜躍無量。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捨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這裡是摩頂慰勞,文分二節,初從爾時世尊下,至摩訶薩頂,敘述世尊,以閻浮檀金色母陀羅臂,兜羅綿網相光手,運聖如意中轉變神力,遍摩聚集忉利天宮的百千萬億無量無數阿憎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之頂,以示安慰勞撫之意。法華經云:「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大智度論亦云:「手中德字,縵網莊嚴,當以此手,安慰眾生,令無所畏。」這裡所說摩無量分身地藏菩薩頂,一方面固然是慰勞諸分身地藏菩薩化度眾生的勳績,另一方面就是囑累大法於諸分身地藏菩薩,希望他度盡眾生,方趣寂滅。而作是言下,敘述五濁惡世,剛強眾生,邪見深重,難調難伏,佛大慈悲教化這些眾生,咸令身心調伏,捨離邪見,建立正信,但仍有部份尚在惡習。諸佛在因地之中,勤修三學,斷去貪瞋癡等種種煩惱,廣行六度,成就利益一切眾生,智慧功德,皆悉具足,所以稱為佛陀。自既能調伏,令諸煩惱滅除不生;亦復能調伏一切眾生脫離煩惱,是故稱佛亦名調御師。五濁惡世的眾生,非常剛強,難以調伏,佛先示以四諦理,所謂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次教以戒定慧三學,所謂以戒律嚴持其身,以定慧調伏其心。三學既已圓修,煩惱所知等障自然斷滅。往昔因為缺乏信心,故好似狂象一樣,不可控制,因此造諸惡業,隨業受報,墮諸惡道,受種種痛苦的刑罰。現在依佛言教,調伏身口意三業,令不造惡,就好似以堅固的鉤,鉤狂醉象。故此慚愧念起,令心調柔,則捨離邪慢的惡見,歸投純正無曲的善信。這些受佛教化已能捨邪歸正的,十人之中已有七八個,尚有十分之一二,仍在惡習困擾之中。所言惡習,惡即乖理的行為,作這種乖理之行,現在或將來,會感受痛苦的果報。習是煩惱的餘氣,所以亦叫習氣。大乘的妄惑,分為現行與種子及習氣三種。既伏惑之現行,且斷惑的種子,尚有惑的氣分而現惑相,是名習氣。如舍利弗既斷瞋惑的種子及現行,而動不動就容易啟發怒氣,就是瞋的習氣尚存的現證。又如畢陵伽婆蹉,昔為婆羅門,常自憍貴輕賤他人,五百世來亦復如是,乃至值遇釋迦牟尼佛會下,將憍慢的現行與種子斷盡,而憍慢的餘習猶存;是以橫過恒河而罵河神言:「小婢莫流」,及至佛前對河神懺謝亦云:小婢莫瞋,今向汝懺謝;亦是習氣尚存的現證。這些習氣,在三乘人中,聲聞全不斷,緣覺稍侵損之,惟佛世尊,完全斷盡。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這裡敘述不但地藏菩薩化導眾生分百千萬億身,釋尊化導眾生亦分百千萬億身,分百千萬億種類的形;而所化的眾生有三種差別:第一利根眾生,聞即信受依法精進,獲得果證。第二鈍根眾生,要用長時間的化導,然後才得領悟。第三有些業障深重的眾生,雖設種種方便,或經長時的化導,仍然不能令其生恭敬信仰的心。大智度論云:「若依禪定,得四無量,背捨勝處,神通辯才等,諸甚深功德,悉皆具得。能令瓦石變成如意寶珠,何況餘事?隨意所為無不能作,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手捉日月身不焦冷。化為種種禽獸之身,而不受其法。或時變身充滿虛空,或時身若微塵,或輕如鴻毛,或重若泰山。或時以足指按地,天地大動,如動草葉,如是等神通變化力,皆從禪得。」這是身輪現通,故於一念間能化恒河沙等身,遍到十方恒河沙等世界去,運意輪來鑒眾生的機,廣設方便,施無謀而合的巧用,觀察十方性相,乃以口輪說種種妙法,令未種吾根者令種,已種者令熟,已熟者令解脫。故智論亦云:「釋迦牟尼佛,一世界中,常化作種種身,設種種方便,以度眾生。」在這些被化的眾生當中,有利根鈍根不信根等差別。所謂利根,即是對於修學佛法的根性,非常美敏銳利,一聞即悟,不假多究,亦即是頓根之士。所謂鈍根,即是愚鈍之根,不堪以入佛道的。對於佛道縱然亦稍有成就,但亦必須要經過極長遠的時期研磨,始克有成,亦即是下等的漸機。所謂不信根就是正知正見,不信不敬,邪知邪解,反而深信敬仰,這是由於往昔的業障深重所致。因為對於真知正解,不信敬而疑謗,由此隨業受報,沉淪六道之中,永無超昇之日,成就一闡提的種性,實堪憐愍。大智度論云:「佛言:一事難值,是佛世尊。又言:九十一劫,三劫有佛,餘劫皆無有佛,甚可憐愍。佛為此重罪不種見佛善根人說言:佛世難值,如優曇波羅樹華,時時一有,其人不見。如說舍衛城中九億家,三億家眼見佛,三億家耳聞有佛,而眼不見佛,三億家不聞不見。佛在舍衛國二十五年,而此眾生不聞不見,何況遠者。」是以貧窮老母,無度脫因緣,終不得見佛。倘能見聞,則利益無量。我佛化度眾生的機宜,尚這樣艱難,則知諸分身地藏的化緣更屬不易。

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上面所說的眾生,種類有種種差別,形相根機,亦有種種的不同。佛菩薩所以出現世間,目的在乎度脫一切眾生。眾生既是各各差別,所以佛菩薩亦化種種類形,種種根性的身,而分別度脫一切眾生。如處胎經佛告智積菩薩:「我宿命所行,戒德究具,得成佛身,變化自在,無所不入,亦入於金翅鳥,亦入於龍子,亦入於魚鄨之黽鼉,所化如是。是故佛問彌勒言: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彌勒答言:舉手彈指之頃,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識,皆令得度。」

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這裡敘述隨眾機宜,現同類之形,說應說的法,咸令解脫。佛雖隨機應現,以三昧威力的緣故,法性仍是如如不動。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如處胎經佛告諸來會者:「吾從無數阿僧祇劫,能大能小,處大不空,入細無礙。或在天上,劫數教化,或在人中,代彼受苦。或在畜生、餓鬼、地獄教化,無所不入。」初現男子女人的身,是在人倫,示現人類的形骸而為眾生說法。次現天龍身,是示現八部眾的驅形而為眾生說法;今舉天龍二眾而概括其餘的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摩侯羅伽、緊那羅等六部眾。八部眾前文業經解釋,茲不再贅。三現鬼神身,這類鬼神,六部眾之所不收,亦可以納在八部眾類,六道之所不納,亦可以收在鬼神眾類;如密跡金剛大力明王,以及曠野神祇鬼子母等。四現山林川原等,是示現無情物以利眾生,令生勝解而獲解脫。如悲華經所謂:佛在因地之中,為救濟一切眾生令免飢渴的緣故,或施捨身肉,或將自身變成可食之物,或將自身變為一座大肉山,令眾生飢餐渴飲,以解決飢渴之苦。五現天帝身,即忉利天主之形,六現梵王身,即現色界初禪天的大梵天王。七現轉輪王身,梵語斫迦羅伐棘底曷羅闍(Cakravartiraya),譯為轉輪聖王,或譯轉輪聖帝等。輪王有三十二相,即王位的時候,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而降伏四方,所以叫做轉輪王。輪王因為能飛行虛空,所以又叫做飛行皇帝。在增劫人壽二萬歲以上的時候,乃至在減劫人壽從無量歲減至八萬歲的時候才出世,八萬歲後,有情富樂,壽量損減,眾惡漸盛,非大人器,故無輪王。然輪王復有金銀銅鐵四種:金輪王統領東南西北四大洲,銀輪王統領東南西三大洲,銅輪王統領東南二大洲,鐵輪王惟領南贍部洲。俱舍論云:「從此洲人壽無量歲,乃至八萬歲,有轉輪王生。減八萬時,有情富樂,壽量損減,眾惡漸盛,非大人器,故無輪王,此王由輪旋轉應導,威伏一切,名轉輪王。」大智度論云:「問曰:轉輪聖王有三十二相,菩薩亦有三十二相,有何差別?答:菩薩相者有七事勝轉輪聖相。菩薩相者,一淨好,二分明,三不失處,四具足,五深入,六隨智慧行不隨世間,七隨遠離。轉輪聖王相不爾。」八現居士身,梵語迦羅越(Kalapati),譯為居士;這種居家之士,博聞強識;饒財豐德,學德俱優,又不求宦仕,不樂名聞,惟道自娛,居家養性,所以叫做居士。法華玄贊云:「守道自恬,寡欲蘊德,名為居士。」九現國王身,即是粟散王,自輪王以下領一洲一地的邦國小王。這是由於前生修持十善戒行為因,今生所感生的果報。這些邦國之主,替天行道,常得諸天的保護猶如赤子,所以又叫做天子。仁王護國經云:「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三界苦輪海,中下品善粟散王。」金光明王經云:「因集業故,生於人中,主領國土,故稱人王,處在胎中,諸天守護,或先守護然後入胎。雖在人中生為人王,以天護故,復稱天子。」十現宰輔身,即是輔助帝王宣揚政化的臣佐。自卿相以至百僚,從縣牧以至三臺,各有所典,主宰王化,匡助帝業,所以稱為宰輔。十一現官屬身,即是宰輔官員的眷屬。十二現四眾及佛菩薩聲聞緣覺等身。比丘,或稱必芻(Bhiksu),含義甚多,或翻為乞士,破煩惱等。或翻為除饉,能怖魔等。所言乞士,即是說上乞如來的法理以資法身,下乞俗人的飲食以養色身。乞人有限的信施以活色身,永離四種邪命;求佛無上之妙法以資慧命,恒捨一切邪法。所言破煩惱者,即是修戒定慧等無量聖道,而破貪瞋癡等無盡煩惱;所謂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以破除身口七支見思等惑。所言除饉者,即是說凡夫貪著六情,猶餓夫飯,不知厭足;聖人已斷貪染六情飢饉,故曰除饉。或者說比丘清淨持戒,為世人作良福田,以清淨的法施,除眾生無福無慧之兩種饑饉。所言能怖魔者,即是說世間的眾生,均為魔王的眷屬,若正法時,有人出家,秉受具戒,入三寶數,諸天歡喜,同聲讚善,梵魔王聞,生大怖畏。又比丘修道必入涅槃,使諸天增盛,魔眷減少,能令魔王生大怖畏,所以說能怖魔。所謂比丘,有五種的差別:一名字比丘,如人立名叫做比丘,或者是比丘的種族,或者世人共稱其名叫做比丘,這就叫做名字比丘,二自言比丘,就是這種人實在並不是比丘,或者賊主犯事,恐人捉拿,因而自稱是比丘,這就叫做自言比丘。三乞求比丘,譬如俗人以乞食而活命,就叫做乞求比丘。四破煩惱比丘,即是有一種人出家之後,努力勤修,永遠斷除一切煩惱,所有一切招苦的因素,以及未來之生死,善能了知,斷絕無餘,這就叫做破煩惱比丘。五羯磨圓具比丘,即是出家之後,登壇秉具,身無障難,作法圓滿,是不應訶,名叫羯磨圓具比丘。比丘尼(Bhiksuni)的義理和比丘相同,只是尼字顯示女色之音而已。優婆塞新稱鄔波索迦(Upasaka),譯為清信士,近事男等。清是離去過非的名稱,信為超入正道之根本,士即男子的通稱。優婆夷,新稱鄔波斯迦(Upasika),譯為近事女,清信女等。優婆塞和優婆夷,俱為近事三寶,受持三皈五戒(1、不殺生,2、不偷盜,3、不邪淫,4、不妄語,5、不飲酒。)之在家二眾弟子。聲聞,辟支佛,菩薩,前文經已解釋,茲不重贅。羅漢即阿羅漢(Arhan)之略稱,係小乘人最高覺悟的地位。或譯為殺賊,阿羅漢以戒定慧等兵器,殺盡一切煩惱賊,故得超出三界。或譯為應供,阿羅漢諸漏已盡,為世間的良福田,故堪受人天的供養。或譯為不生,阿羅漢已斷分段生死,永處於偏真涅槃,故不再到世間來受生死的果報。所以大智度論云:「阿羅名賊,漢名破(殺)一切煩惱破,是名阿羅漢。復阿羅漢一切漏盡,故應得一切世間諸天人供養。復次阿名不,羅漢名生,後世中更不生,是名阿羅漢。」佛的悲願廣大宏深,是以應以何類身形得度者,即現何類身形而為說法,務令該眾生度脫而後已,故佛化度眾生,隨類現身,不局限於佛身一形。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

這裡敘述囑累地藏菩薩令觀佛陀累生累劫化度眾生的苦心。佛世尊從無量無數劫來,行菩薩道化度眾生,經過極端的苦難,仍然精進不懈的勇力向前,捨棄金珠寶貝國城妻子,乃至頭目骨髓,在所不惜,只要是對於眾生是有利益;亦即是說能夠度脫眾生的。是以剜千燈以求願,為半偈而捨生,割肉救鴿,委身飼虎。故彌勒大成佛經云:「釋迦牟尼佛,以大方便,深厚慈悲,能於苦惱眾生之中,和顏美色善巧智慧,說誠實語,亦我當來度脫汝等。如是導師,明利智慧,世間希有,甚為難遇,深心憐愍惡世眾生,為拔苦惱,令得安隱,入第一義甚深法性。釋迦牟尼,三阿僧祇劫,為汝等故修行難行苦行,以頭布施,割截耳鼻手足肢體,受諸苦惱,為八聖道平等解脫利汝等故。」

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付囑地藏菩薩於將來世,遇有罪苦眾生,謹記天宮的殷勤付囑,令發廣大道心,永離長夜苦惱。釋迦牟尼佛對於五濁惡世的剛強眾生,苦心孤詣的不拆不撓勇力調伏,仍有部份業深障重的,未得解脫。這些眾生因為業障深重的緣故不得了脫,當然免不了會隨業受報,墮在惡趣受大苦惱。因此付囑地藏菩薩,於未來世,亦當憶念佛陀在忉利天宮時,慇懃的叮嚀囑咐,令此娑婆世界的罪苦眾生,乃至彌勒出世。悉使解脫,永離諸苦,或者得蒙佛為授記。彌勒,新稱梅恒麗耶(Maitreya),是菩薩的姓,譯為慈氏,阿逸多,或稱阿制多(Ajita)係菩薩的名,譯為無能勝。此菩薩於過去世,修慈心三昧,慈育眾生;所修的慈心三昧最尊最勝,無能及者,因此故名慈無能勝。釋尊應世時,生在南天竺婆羅門家,授記為補處菩薩。文佛入滅後,生於兜率內院,經彼天四千歲(即人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等正覺,紹繼釋迦牟尼如來的佛位。以三會說法,度諸眾生。彌勒下生經云:「大迦葉;亦不應般涅槃,須待彌勒出現世間;所以然者?彌勒所化弟子,盡是釋迦文佛弟子,由我遺化得盡有漏。摩竭國界毗提村中,大迦葉於彼山中住。又彌勒如來將無數千人眾,前後圍遶往至此山中。遂蒙佛恩,諸鬼神當與開門,使得見迦葉禪窟。是時。彌勒申右手指示迦葉,告諸人民,過去久遠,釋迦文佛弟子,名曰迦葉,今日現在,頭陀苦行最為第一。是時諸人見是事已,歎未曾有,無數千眾生,諸塵垢盡,得法眼淨。或復有眾生見迦葉身已,此名最初之會,九十六億人,皆得阿羅漢。斯等之人皆是我弟子,所以然者?悉由受我訓之所致也;亦由四事因緣惠施仁愛,利人等利。爾時阿難!彌勒如來,當取迦葉僧伽梨著之。是時迦葉身體奄然星散。是時彌勒復取種種華香,供養迦葉,所以然者?諸佛世尊有敬心於正法故。彌勒亦由我所受正法化,得成無上真正之道。阿難當知,彌勒第二會時,有九十四億人,皆是阿羅漢;亦復是我遺教弟子,行四事供養之所致也。又彌勒第三之會,九十二億人,皆是阿羅漢,亦復是我遺教弟子。」菩薩處胎經亦云:「彌勒當知:汝復受記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於此樹王下,成無上等正覺。我以右脅生,汝彌勒從頂生。如我壽百歲,彌勒壽八萬四千歲。我國土土,汝國土金。我國土苦,汝國土樂。爾時世尊即說頌曰:如來十力尊,虛空無邊際,忍慧福業力,誓願力最勝。汝生快樂國,不如我界苦,汝說法甚易,我說法甚難。初說九十六,二說九十四,三說九十二。我初說十二,二說二十四,三說三十六。汝所三說人,是吾先所化。汝父梵摩淨,將八萬四千,非我先所化,是汝所開度。九十六億人,受我五戒者。九十四億人,受持三歸者。九十二億人,一稱南無佛。初說千比丘,二十四億天,三三十六億,所度諸眾生。汝樂我勤苦,汝怠我精進,。」梵語和伽羅(Vyakarana),譯為授記,佛對於發心眾生,預示彼當來某劫在某國土成等正覺,佛號某某,是名授記。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

這裡敘述諸分身地藏菩薩合為一形,恭對佛前,涕淚悲戀的陳白彼從久遠以來,即蒙佛恩惠,令獲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超越無量生死的苦患。吾人的肉身是由於業力所招感的,故此一個是一個,絕對不能夠變為兩個或若干個。佛菩薩的法身是由於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為著成就利益諸眾生的緣故,所以能夠將一身化為百千萬億個或同或異的身,又可以將百千萬億個身形收攝而為一身。雖然可以分為百千萬億種類的身形,但不隨其類所限,如天上一月可以普影千江水,而千江水中的月只是一月而已。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時所以涕淚哀戀者,因為地藏菩薩發願於塵沙劫之前,受釋迦文佛囑累於彌勒成道之後,中間所經的劫數非常長遠,在這久遠時間當中,所須化度的六道眾生,造業不已,剛強難伏,如來的慧日將近沉沒,天宮付囑的事,責任非常重大;而且感佛深慈,累劫以來多蒙接引,令獲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今佛日將隱,使護末劫一切眾生,依戀之情,溢於言表,是以涕淚悲咽。

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

十方世界無邊無際,河沙難盡其數,地藏菩薩所分的身形,遍滿百千萬億恒河沙數的世界裡面,在每一個世界之中,又化百千萬億個身,而每一個身,又復度脫百千萬億眾生,令到這些眾生,不但反邪歸正的皈依三寶,而且反妄歸真的永遠離開分段變易二種生死的苦惱,而獲得五住究竟無住涅槃的無上快樂。故地藏十輪經云:「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功德妙定,威神之力,勇猛精進,於一食頃,能於無量無數佛土,一一土中,以一食頃,皆能度脫無量無數殑伽沙等,所化有情,令離眾苦皆得安樂,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此善男子,成就如是,如我所說不可思議諸功德法,堅固誓願勇猛精進,為欲成熟諸有情故,於十方界或時現作大梵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或復現作大自在身,……乃至或作地獄諸有情身。現作如是等無量無數異類之身,為諸有情,如應說法,隨其所應,安置三乘不退轉位。」

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

十方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化度眾生,無須久植德本,只要在佛法之中作過微少的善事,就可以獲大利益,得蒙度脫,然在佛法之中所作善事,有勝有劣,今所舉的是善之劣者。少善尚且如是,況廣作善利,深種德本之輩,則所獲利益,更加不可限量。一毛最輕,一渧甚少,一沙極微,一塵頗小,毫髮許善,是為少中更輶者。是以諸經詳載,舉手低頭,彈指散華,乃至暫繞佛塔,一稱洪名,都是人天福報的泉源,入聖超凡的根本。所以賢愚經謂:「若有眾生,於三寶福田中,種少少之善,得無極之果。」

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這裡是地藏菩薩勸慰世尊,勿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因為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為諸受苦的惡業眾生的緣故,發深弘堅固的誓願,要度盡一切眾生而後已,如有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垣。地藏菩薩既有這樣的大無畏精神,對於佛在忉利天的囑咐,當能勝任愉快,是以勸慰世尊勿慮。地藏十輪經云:「此善男子,具足成就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常勤精進,利益安樂一切有情。曾於過去無量殑伽沙等佛世尊所,為欲成熟利益安樂諸有情故,發起大悲堅固難壞勇猛精進無盡誓願。由此大悲堅固難壞勇猛精進無盡誓願增上勢力,於一日夜,或一食頃。能度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數諸有情類,皆令解脫種種憂苦,及令一切如法所求意願滿足。隨所在處,若諸有情種種希求憂苦逼切,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離諸憂苦,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槃之道。」又云:「起堅固慧清淨心,滅諸有情無量苦,施眾妙樂如寶手,能斷惑網如金剛。起大悲慧具精進,善持妙供奉世尊。以海智救苦眾生,發諸趣有無畏岸。」釋迦如來遺教弟子,至彌勒成佛時,盡行度脫。末法眾生雖然剛強難伏,但以地藏菩薩的慈悲堅固誓願勢力,只要稱念地藏洪名,或禮拜菩薩聖像,即蒙解脫,是以勸慰世尊:勿以末法造業眾生為慮。

爾時佛讚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這裡是佛陀聽聞地藏勸慰,毋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而後讚歎其行之美善,並授菩提之決。地藏菩薩從久遠來,發宏誓願,於恒沙等世界,每一世界之中、分百千萬億種類的身形,每一身形度百千萬億眾生,令諸眾生,咸獲果證。現在於忉利天宮,又能上體佛心,敬承囑累之嚴命,是以蒙佛讚言善哉。地藏菩薩既能自度,亦能利人,等到眾生界,盡地獄界空,然後方才成等正覺。自離苦難,亦能令諸眾生都離苦難,所以佛言:吾助汝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