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九十四)


諸位同修,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二頁,德遵普賢第二,經文的部分,「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到這裡是一小段。那麼上一次我們講了前面幾位菩薩,今天我們接著來講信慧菩薩,在第三行的部分下面,信慧菩薩,那麼這個信就是我們講的:你對於佛法要能夠相信、對於因果要能夠相信,不是迷信。這個信裡面有慧,慧是智慧,就是有辨別的能力。很多人對於佛法他是一種迷信,不是正信。以為來道場念個佛、拿個這個幾枝花、一點點水果來供佛,他就想要求人天的福報、要來了生死、現世呢希望大富大貴、來世呢還想到極樂世界去,享受無量壽,這個都是癡心妄想,永遠都貪著覺受,這個不是正信的佛教徒。或是有人認為念佛是在這個累積自己陰間的資產,佛號念得多,做鬼呢就有錢花,這個都不是正信佛教徒,或是呢藉著佛法來搞名聞利養。像現在很多的鬼神附身,要求做這些法會的,那你就剛好順這個人家的心願,你隨順這些鬼的心願,趁機搞法會搞名利,一做呢就從不停止,那麼完全破壞佛教,做法會會不會破壞佛教呢?實際上不會,但是如果你荒廢了修行,因此累積錢財,那麼整天迷惑在這個名聞利養當中,希望人家恭敬你、希望人家讚歎你,或是呢這些鬼說你有修、有德,說你是佛再來,你在這裡面生了貪著心,那你就會破壞佛法。所以我們講了你信佛你要有智慧,要知道佛教是講什麼,這個慧呢就是指般若智慧,你要相信般若智慧是你本有的智光、是你本有的智慧,不從外得。那我們現在看經典、聽經好像是別人告訴我們的,實際上講的就是我們自己本來就具有的智慧德能,只是呢你迷失了,那麼現在遇到經典能夠覺悟、能夠回頭,所以你要相信般若智慧,你的佛、學佛才是正信,不然是迷信。所以六度我們講的六波羅蜜,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般若波羅蜜」,沒有般若波羅蜜,其他的五度都是盲修瞎練。那麼這個般若智慧對我們來說非常的重要,你有了般若智慧你能照見五蘊皆空,你心就不會著相,心不會著相你就能離一切苦厄,我們現在講的消災免難,世間人只看到地震是一種災害,看到這個火災、水災、風災這些災害,他不知他自己天天都在受災,你心起心動念,你心就動搖了,這就地震了;心裡起一念瞋恨,那就是火災啊;無知、愚癡這是風災呀;貪欲心是水災啊,你天天在受災啊,天天被這個無明煩惱所蓋覆啊、所影響啊,自己天天遭難、天天受災,這個沒有人覺察還覺得很快樂,人生就應該如此,這個就是愚癡啊,沒有智慧。念佛煩惱伏不住,那愈念愈沒信心,念到後來就退心了。什麼叫退心呢?退心他不是不念啊他一樣念,但是呢精進的力量沒有了,那一份求道的心沒有了,那就算是退轉了,所以退轉不是說他的形式上不做,他形式也做,可是那個道力提不起來,用功沒有辦法精進,用功精進不是我來個幾天念佛不要睡覺,那是一種精進的形式,重點是什麼?你在平常生活當中你要怎麼用功,你不要讓煩惱起現行,一起念馬上提起正念、提起佛號,持咒的你就提起你的咒語,參禪的提起話頭,學教的起觀,這麼樣用功這就叫做精進,這個很重要啊,這才叫精進不退啊。那你要怎麼樣能夠保持這一份精進呢?你要般若智慧,你有般若智慧你就不會退心,絕對不退,現在人學佛為什麼會退轉,他沒有般若智慧,他學佛學的是名相,求的是感應,希望哎呀佛菩薩來保佑我啊,看能不能讓我的所求統統都滿願,他要的都還是世間法,看看這個小孩功課能不能進步,這個夫妻能不能恩愛一點,這都是求的都是世間法,那麼一旦碰到這個境界來了,你學佛的善根就完全沒有了,所以像現在在提倡的這個《弟子規》,那麼你自己心裡面存著世間意,看到人家提倡你心裡好樂的,你就跟著唱和,對!那個也是佛法,那個學佛人不能沒有,是你自己放不下世間,是你自己捨不掉,不是佛法裡面應該要夾雜這些世間法,不是啊,是你自己沒有捨掉,所以看到人家提倡,看到人家在說這些世間世間法,你心裡面非常的好樂,那都是屬於退轉,都是因為沒有般若智慧啊,天天讀《心經》也沒有也沒有開般若智慧。所以這個信慧,這個信要跟般若相應,你在佛門的信才叫正、正信,這是正信的佛教徒。不是只是喔打開經典早上做個早課,晚上念個晚課,禮拜六禮拜天來道場聽個經,念個佛大家交際一下,這樣就叫正信佛教徒,那個不算,那是形式佛教徒,不是正信,怎麼樣叫正信呢?你在聽經當中你有學到般若智慧、你有學到佛法,你碰到煩惱、碰到問題的時候你能捨得掉,你能放得下,你佛號可以提起來,這才叫真正信佛法,相信佛法,你學的才叫正法。所以這是信慧菩薩,這信願行第一個要有信,相信自己作佛、相信自己是佛,這個信最重要,如果你不相信、不願意接受或是不瞭解,那你這個學佛沒有基礎,我們常講的你學佛要有基礎,你要相信自己是佛,你不要天天想哎呀我是個凡夫,我死了以後要下地獄,我現在趕快來學《弟子規》、趕快來來學五戒十善,你天天這樣想你就會下地獄,只有佛經可以幫助你出三界,出離生死,世間的典籍絕對沒有辦法,為什麼?《那先經》裡面就講過啊:彌蘭陀王問那先比丘,為什麼念佛可以超脫,世間做世間善不能解脫?他說,這個那先比丘講:「他說這個就好像石頭一樣,世間人造惡就好像一顆小石頭,遇水就沈下去,水就比喻作業海啊,那你有念佛成佛的願力,就像一顆大石頭,有船的乘載,可以從此岸到達彼岸。」所以那先比丘這麼一講,那這國王他懂,所以他知道說為什麼念佛可以令這個惡業的眾生,能夠超脫生死輪迴。所以只有佛經可以幫助你出離。你認為《無量壽經》還不夠,你覺得四十八願還不夠圓滿,那你是懷疑釋迦牟尼佛、懷疑阿彌陀佛的願力啊,你的信絕對不具足,信不具足不能往生啊,祖師大德講:「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你第一個信就沒有了,哪會有願呢?你不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十念必生願,你不相信這個下品下生、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十念稱名都能往生,你不相信;你心裡面貪著這個世間、好樂世間法,好樂這些這個親情、愛情這些東西,你沒有辦法出離;那麼出家人跟你講這些話他也出不去,你不要看他披著袈裟,很快就披著這個狼皮、畜生的皮,這就墮到惡道去了。所以出家人不講出離法,一定下地獄、一定墮惡道,這是肯定的。為什麼?他使這個眾生出離的機會消失掉了,破壞眾生了生死、出三界的慧命啊,這叫斷人法身慧命,佛在經上講這個性命死了以後,會再去投胎、再去轉生,慧命斷了以後那要好幾百劫,你才能夠再遇到佛法,所以他說斷人慧命比殺人生命的罪還要更重,所以這個罪報之重不可言喻啊。那麼講到這個信慧菩薩,你就要相信自己是佛,相信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信你的心本自清淨,這個信就是你要認可。你如果不認可那沒有基礎,學淨土沒有基礎,淨土的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在信願行上,這個是有經典依據的,不是我自己捏造的,你看九品往生都是因為信願持名、信願念佛、信願觀佛、信願想佛,都是因為信願行,不管他品位是高是低,都是因為有信有願,所以信願才是出離三界、出離煩惱的關鍵,不光是淨宗如此,這個信願通所有一切宗派,所有宗派都通,所以說淨土,禪也是淨土,教也是淨土,密也是淨土,這叫一法普攝一切法。一月呢普現一切水,淨土宗是一月,其他的宗派是水啊,都含有淨土,所以這個淨土宗你要這樣子理解你就稱性,這就是講的理上的淨土,理就是理體啊,所以這個是信慧菩薩。下面的願慧菩薩,有信還不夠,你要有願,什麼叫做願呢?願裡面還是要與般若智慧相應,不是一廂情願。現在很多人都發願我還要再來做什麼人,要來再來利益眾生,這個願很好,可是有沒有能力?沒有能力就叫一廂情願,不然就疑神疑鬼搞神通,你喜歡神通,天天想神通、想鬼神,你到後來就變神經,不是神通,神經、神經病啊,神經就出問題了,著魔了,天天在看有什麼感應,有沒有什麼人來跟你說話,你就疑神疑鬼,神通後來就變神經,這個要這個要清楚。所以你的願要有慧,不能啊一廂情願,也就是說你願意往生淨土,那你有沒有真信切願,是不是建立在理智上呢?什麼叫理智呢?很多人一樣啊家庭不順,哎呀!我就來念佛啊,跟先生吵架我不理你了,我求生淨土了,這叫什麼?這個不是真正發願,你是因為人家對你不好啊,你這叫埋怨,這不叫真信切願,叫埋怨啊,怨恨的怨,不是真信切願,一旦境界又順你的意了,好了,淨土不去了,阿彌陀佛也沒什麼了不起,還是先生好還是家裡好,那這個願就沒有慧啊,這個很重要,你們不要笑啊,這個很多人都是這樣,賺不到錢一樣事業不順啊,好啦我看破了,反正也賺不到嘛,到極樂世界遍地黃金,不用賺就有,你看比這裡更好,那這個願能生嗎?不能生啊,這個願就邪願不是正願,真信切願。真信切願你心裡面沒有名利想、沒有情愛想,不起這個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身、香味、觸法,這才叫真信切願,你相信自己是做佛,你願意做佛,想放下,這個願裡面才有慧,那還有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願生,這世間四大、五陰、苦、空、無常不是真的,無論是樂是苦,終究毀滅、終究變壞。所謂「幻質非堅,終歸磨滅」,幻質就是這個色身,色身是虛幻四大假合,你一天比一天老,你不要看小孩子一天一天長大,他一天比一天老啊,所以這個波斯匿王很聰明,他就有這樣的覺悟,他說三十歲比二十歲老,四十歲又比三十歲老,二十歲又比這個十歲還更老,他是這樣看,所以他知道這個色身畢竟幻滅,一定會死亡。這波斯匿王講的,所以人家有這等的覺悟做到國王,所以他能夠理解佛法,所以你的願裡面有沒有慧?想要乘願再來,可以啊沒有問題,但是功夫要有,沒有功夫你做不了主,你現在心裡面起一個念頭還會跟著它跑,你沒有沒有選擇的能力啊,你沒有選擇往生去哪裡的能力,要念起不隨,這是基本功,你念佛要念到起妄念了,它起它的,你的心不會跟著它動,不會跟它去造作一些行為,這才能有一點點功夫,算是能夠啊這個在臨終選擇自己要去哪裡,念起不隨。再來就是無念啊,再來就是打開本來,那你念起還會隨,碰到境界還要起心動念,還要生氣、還要拍桌子,還要這個怨恨,還要貪愛還要…等等的,這些妄想,那你都是念起即隨,這叫什麼?隨流。隨流啊,隨順什麼啊?業流啊!業如同這個水流一樣,急流啊牽引著你,你沒有辦法從裡面跳出來-無法自拔,這就是「隨順生死,虛妄業流」,那你能不能了生死?不能,你沒有辦法在三界裡面選擇受生之處,你是隨業流轉,今天你哪一個業比較強,就牽引你去投在地獄道、投在畜生道、餓鬼道,六道裡輪迴,相反的你能念起不隨,那十方國土在你臨終的時候會現在你的眼前,你可以選擇要去哪裡,你願生淨土,極樂世界現在面前,這個是這個是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的,是宗密大師跟我們講的。所以你心裡面還會起念、還會造作,這個都沒有功夫,你不要想說你能夠乘願再來,你那叫乘業再來,乘業再來就沒什麼好稀奇的,整個娑婆世界、六道裡的眾生大家都乘業啊,乘業再來。那什麼叫乘願再來?願,就是你有能力做主了。你願意到哪裡去,去履行我的願望,那這叫他有能力做主,所以現在很多人沒有能力做主啊,他就以為簽個同意書,發個願我以後要再來這裡,實際上是放下下這裡,還想再來這邊,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的、好玩的,現在很多人妄想著-看能不能這個把自己冷凍起來,然後等到醫術發達的時候,再來幫他救起來,不要死,想要長生不老。有沒有這個可能?說實話只能延長,沒有辦法無限,延長壽命可以,但是能不能達到無限呢,都不要死不可能。所以你們還是了生死比較要緊,今天活五十年跟一百年,都還是一樣的結果,不會有人有第二種結果,只有哪邊可以不要死呢?西方淨土,為什麼那裡的人可以不死呢?因為他不貪這個色身;這裡的人為什麼會死呢?他貪著這個色身,認為這個色身是我,那這個色身會生會滅,所以他就有生有滅,你要到極樂世界去,不貪這個色身,那就不生不滅。所以極樂世界叫蓮花化生,蓮花化生是方便說,實際上就是不生不滅。所以才到西方淨土才無量壽,無量壽就是不生不滅啊,這個是願生,這願裡面要有慧,你要知道為什麼發這個願,這個很重要。如果只是願,那這樣不行;只是信,那這樣不行,你只有信,那這叫迷信,看哪一個法師你聽了覺得不錯,法師你講得都對,你的理念我來幫你落實,這錯啦。護持佛法不是在護持哪一個法師的理念,是他能不能使佛法能夠興旺啊,這才叫護持正法,你的心要保持這個這樣的觀念才叫清淨,不是在護持哪一個法師,他有什麼理想、什麼抱負,這個不對。這個不是護持正法也不是護持佛法,所以你那個信叫做迷信,你那種依止叫做依人不依法,末法會衰敗,這個佛法會衰敗,在末法當中,就是因為依人不依法。這韓館長講的:「師父迷啊。」你喜歡當師父迷啊,所以這個就是使佛法衰敗的原因。下面香象菩薩,這象就是大象,這大象為什麼會香呢?你們去動物園看到大象都是臭的,怎麼會香呢?香就表示什麼,象呢是陸地上當然除了恐龍之外,現在來說牠是力量最大的。在古代運送這些貨物或是這個比較重的東西,馬拉不動的都用象來拉,都用象,大象來這個搬運,所以象是力量最大的,表示什麼?力行的意思,行而有力,那為什麼行而有力,這個又有香呢?香是代表他有德,世間人造作世間惡業,他也是非常努力、非常精進啊,你看你叫他來這裡聽經聽一個小時,沒有人要來,可是你要告訴他:你來聽一個小時,你可以賺好幾億,哪一個哪一個這個投資大師要來跟你講一個小時的話,統統來啦,一張門票五萬塊他也他也進去了。我們這裡講經不收費,講的了生死、出三界的法;那個沒有用。你要是這世間人在做世間事,講到要賺錢、要發財、要怎麼行銷、怎麼這個讓自己更富有、讓自己看起來更體面,大家都來了。所以他在世間法上,他也是猶如大象一樣,非常有力啊、非常肯做啊,但是都是為自己,沒有德。香就是德,你念佛你不是為自己,有些人會毀謗淨土宗,他說你們念佛都是自了漢,都只是為自己啊,不是在為眾生啊,菩薩心要為眾生。這話講的沒有錯,但是呢他忽略了一點,你這個菩薩是泥菩薩-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你自己生死沒有了,你怎麼幫助眾生?你帶著煩惱、帶著貪瞋癡在幫助他,你等於是用貪瞋癡在幫他,幫他什麼?幫他助長貪瞋癡,你沒有戒定慧啊,你也沒有信願行啊,你講的話只能讓他更貪愛世間而已。你有沒有修行?有沒有用功?沒有。那沒有怎麼能說你是發心幫助眾生呢?所以念佛才是真正幫助眾生,念佛不是自了漢,他是為眾生斷煩惱。這個是在力行當中有德,而且這個德跟法性相應,你看這個念佛它可以稱性;可以跟心性相應、可以破無明、可以斷煩惱,那麼你念佛的德香就稱性遍滿法界;你對所有的人、所有的事、所有的物你都不取相、不執著,不隨順貪、瞋、癡、慢;身不做殺、盜、淫、妄;口不說這些妄語、綺語、兩舌、惡口。那麼你的這個念佛稱性,就有德香。所以香象菩薩代表的是力行。力行不是為自己,世間人為自己,拚命為了名利,想的非常得多,比誰都努力,但是他不信因果,他都是為了自己。念佛人他是為眾生,不是為了自己貪圖享受,有些人就會說,哎呀!你看念佛的人也好名利啊,也好這些奢華、這些物質啊,我聽了覺得很奇怪。我說為什麼?什麼什麼原因呢?說你們極樂世界遍地都是黃金啊,裝潢得這麼好,他不曉得這是你心清淨以後顯現出來的功德。黃金代表是不變啊,它是代表不變啊,你不會退轉,心不會退轉,所以遍地黃金。你的心清淨,能夠出生無量的德行,所以就有七寶乃至雜寶甚至無量珍寶。這個極樂世界寶物是怎麼來的?那裡的人沒有貪瞋癡、沒有邪知邪見、沒有愚癡,所以吹的叫德風。心裡面沒有沒有這個欲望,所以下的叫花雨,德風花雨。口呢不惡口,這個身呢不做殺盜淫,所以叫妙香天樂,這是西方淨土啊。你這裡修因,到那裡你就感得這個果報,所以極樂世界誰裝潢的呢?你自己裝潢的。你現在這裡不努力,你到那邊去奇怪啊!怎麼會有臭味啊?那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是除了自力還有這個佛的本願力他攝受,自、他二力相應,如果單憑自力那就有可能,那如果是自、他二力並用的話,那就是-確實就像今天講的完全一樣。所以不是學佛人好樂這個黃金、白銀,不是的,是他這個是清淨心所顯現的出來的-叫德相,現在我們看到某某法師,我們都說這個法師的德相,這是顯示他有德。那麼極樂世界就是阿彌陀佛的德相,就是心清淨的德相,功德之相顯現出來的。所以不是學佛人喜歡這些-這個世間的物質享受;反而不學佛的人特別喜歡、特別愛。他從出生他的父母就告訴他-將來賺錢要養父母、賺錢要賺得多、要好好念書、賺大錢做大老闆、能、可以的話,或是做總統也行。反正不管怎麼樣,就是要賺大錢,從小就這樣教他,你們也是這樣教小孩。不是啊!你會變成有錢的窮光蛋啊,對不能這樣教小孩。你要教小孩怎麼念佛、怎麼怎麼怎麼做人、怎麼處世、要深信因果,要能學佛,這個很重要。這才是教育啊!不是教他一直念書啊,變成考試的機器,每一個都很會考試,可是呢沒有辦法生活、沒有辦法與人相處,這不對。或是在人跟人相處當中,他自私自利、他不信因果、造作惡業,這是教育所要重視的,這叫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最重要,你不能忽略它。你沒有品德教育,你學了技術、學的知識,都會被非法使用、都會被亂用,這個要清楚,這是香象菩薩。所以這三尊菩薩代表的是信、願、行:相信淨土、願意往生、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很重要,尤其是念佛,一定要認真努力的修持。像有發給你們的那個功課表,你們要去念,每天定課都要去做,不可以沒有,這個幫助你啊!學香象菩薩。下面寶英菩薩,寶就是指自性的真寶,英就是精英,就是寶中最珍貴的。你能夠深信淨土,你就是寶;你就是如來第一弟子,這叫寶英菩薩。深信淨土不容易啊、不簡單啊!你在世間法跟佛法你你怎麼抉擇?像現在很多人聽了我們師父講經-當初每一個人都知道要深信淨土。可是一提倡這世間法全部都退轉了,所剩無幾啊!所以是不是真寶?一考就知道。所謂真金不怕火煉,你真正有信願、真正能念佛,不會退轉啊!像周靜芳居士,她就不退轉,她一聽到講《弟子規》:這個是方便說。因為她聽經聽三十年了,天天念佛,每天最起碼三萬,最基本的,那要是可以換成錢喔,你們都很願意,問題就是換不了,每天念佛念三萬,一聲一塊錢,我保證你們念十萬。所以每天這樣念,什麼樣的環境,她都這麼念,所以聽到人家提倡世間法,她馬上知道這叫方便說,這不是真的;所以她對於佛法有信心,對於西方淨土有絶對的願力。一生病第一個念頭-我要去極樂世界了,她沒有說-趕快哦,看看有什麼最新的醫學來把我醫好、有什麼厲害的中醫把我治好,沒有,完全沒有動這個念頭,即使旁邊有人勸,她也說不用。反正他說這個色身就是這樣子,病了、壞了、沒有用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個叫真信切願,這是真正的不退轉,所以她往生是必然的。往生淨土,我們可以肯定-絕對往生。像她的家人就夢見-在她頭七那一天,夢見了她打手機給他,他說媽媽你在哪裡?我在阿彌陀佛這裡,她還打手機給他,用最先進的,所以這個是真正信願住生。這個公案你們大家要學習、要記住。自己生病的時候,你不要慌張,你一慌張看看有什麼最新醫學,讓我長命百歲啊,或是把我冷凍起來啊,很多人很會打打這個長生不老的妄想,你冷凍起來幹什麼?你不會到極樂世界去啊!一念一轉,馬上從這個短命變長命啊,這個人間頂多給你活個像彭祖這麼長壽-活八百歲好了,跟無量無量壽來所比,彭祖是短命啊,是夭折的啊。即使你八萬四千歲;人壽最長的時候八萬四千歲,跟無量壽來比,沒辦法比啊。所以你真正發願,這是真正的寶,十方諸佛都擁護你,你發願自己能夠改習氣、改毛病,能夠真正的修行,這就是佛門中寶,那又能修淨土,寶中之寶,所以叫寶英菩薩。那麼更好的是-你如果能夠懂得大乘、能夠跟心性相應,那就是無上寶啊!這個才是真正的寶。你不要把落葉當黃金,跟你講一些-這個念佛看能能這個幸福美滿?家庭順利?現在有很多很流行啊,他附佛外道啊,拿著佛門的這個經咒教你求世間法,也很感應。可是他不告訴你「出離」,他不教你修行,他的修行也是他自己想的,跟佛經不相應,但是大家念了很有感應,想要的都求得到,所以也是給你們考試啊,看看啊你貪不貪這個世間?所以你不貪世間-不是說我得不到,不要貪,是得到了,也要放下。這叫《達摩二入四行觀》叫隨緣行,你有了你也要放下,隨緣-緣起而有,緣散緣散即無,就沒有了,就不執著、不在意了,這隨緣行;那沒有呢,你就要修無所求行,不要貪求-要無所求,念念歸道,跟佛性相應。那這個你就是真正的修行人了,這寶英菩薩。再來中住菩薩,中住就是住於中道。這中道呢就是我們講的實相之理。其實實相之理,你不可以起心來住,你一起心就壞了,以為有個道理可以讓你在那裡想,在那裡安住,不是。中中道的、實相的道理-不是你去想的。有一些這個搞這個學術的,說這個佛教有什麼中道的思想。中道不是思想,思想就不中道了,就偏一邊。一思、一想心就有相啊!你看這個思想,它下面是個心,心上有相叫想,它就不是真心,就不是中道了。中道是中道講的-就是我們常講不生不滅。那不生不滅的境界、不生不滅的這個這個環境、不生不滅的這個狀況就在你眼前,就在我們現在身心當中,就是不生不滅。所以大乘佛法常講的「煩惱即菩提。」,煩惱的當下是空的、不可得。那為什麼會起煩惱呢?因為你不了因緣所生,不了緣生性空。唯識宗講的:不了這個依他起性。一切相是依他起啊,依他起就是因緣和合。所以你產生出執著叫遍計所執,那你見不到圓成實性,圓成實性就是佛性。那實際上你在你在不了依他起的當下,不知道一切法因緣所生,當體即空,這空-是性空。在你迷惑的當下,它還是圓成實性。就像你把方向搞錯了,但是呢正確的方向,還是存在當下。就像你眼睛眼花撩亂啦,看天空看到兩個月亮、三個月亮、四個月亮,可是正在你錯看的當下,月亮還是只有一個。心性就是如此,它清淨不染,也不用刻意去修,不用刻意去造作,你息心就可以了。所以為什麼南台守安大師講那句話真是功夫到家了,所以「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心本來清淨,這是你見性以後的功夫啊,功夫到了、熟了,那麼還要繼續保任下去,後面再起大機大用啊,但是這是最基本的功夫啊。所以你能知道說你當下這個念頭是空的,那這個不是你知道這一念是空的,下一念又起來,那沒有用,所以要常常觀、常常提起叫提起覺觀、提起覺照。照見這個妄想是空的、煩惱是空的。所以你一起念,不會觀照沒有關係。念佛-就佛號把這個妄念打掉,不要跟著妄念跑,心也不要住這個佛號上,你就是念佛而已。這樣後來之後,你就能念所念俱空。能念、所念其實在念的當下就是空,只是你還沒見性的關係,所以呢會好像有個能、所,見性以後有能、所又何妨呢!能是所之能,所是能之所,同一體性啊,心境一如啊!境自如如,沒有妨礙,這是見性,你真正明心見性以後。所以呢這個中住菩薩,你不能住在中道當中,你住在中道,取中、捨兩邊這個叫但中,中是捨兩邊取中間,這中不是真的,是大乘的別教的中道實相義。實相的義趣-實相義,這是別教,這不是不是真正圓教的中道,圓教是什麼?空有的當下就是中,所以叫空、假、中。依他起性跟遍計所執的當下就是圓成實,煩惱處即是菩提。就像你看月亮,看了三個月亮、四個月亮,當下就是一月。不是把三、四個月亮合成一月,那個就變小乘了,就變權教;或是把月亮滅掉,把三、四個月亮滅掉,留下一月,那個就小乘-人天;合三、四個變成一月那是大乘。它還是有造作、有漸次。但是一乘的佛法,真正的圓教的中道是是什麼?這個在三、四個月亮當下,就是只有一個月亮。《楞嚴經》講的:「但一月真」,只有一個月亮啊!月就比喻做真心,「但一月真」在這當中沒有似月非月啊,沒有說左邊的月亮是月亮,右邊的月亮不是月亮,在那裡空有對待。所以中住菩薩不是住於中道,有中可住就不叫中住啊,這個就清楚了,這才是真正的中道實相義啊!不是我來住個中,住個道理,你以為你真的懂得這個道理了,這個在祖師憨山大師講的:「把道理變成一個影子存在心裡面想,這叫認緣影為妄心。」一樣是緣影妄心,學的是什麼?相似般若。不是真正的實相般若,相似啊,好像有有這麼一個道理、有這麼一回事啊,存在心中在那裡想,碰到境界的時候還是照樣迷惑顛倒。他不能覺觀,他的心沒有辦法迴光返照,沒有,還是黏著在境界上。那不行,著在境界上,那你學的這個道理沒有起作用,可是你不看這個道理,能不能起作用呢?那更不行。所以它是一個過程,你剛開始看經典你會瞭解這個道理,瞭解這道理呢你會在使用的時候,不熟悉。會就像祖師講的:「還留影於心」,還存一個道理、存一個觀念,慢慢的呢這個道理、觀念在你心中生根、發芽,這就是我們講的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生根發芽,然後它它能夠有力量面對境界,那這個道理就化空了,之後就化空了,這是頓悟漸修。它是一個過程,你們不要聽到-悟顯法師你講那個;那我就不看經典啊,沒道理總行了吧!沒道理,那你就有輪迴的道理出現了,你就會繼續輪迴,那是你沒聽清楚,我講得非常的詳細,那不能怪我了。下面講的制行菩薩。所以你住於中道,你行為也要制止。有些人學了學了禪,瞭解了實相就像這個無聞比丘一樣,他證得他有四禪天的禪定,功夫非常好,這個這個妄說一切法空。善星比丘也是,善星妄說一切法空,這個他說這個這個心性本自空寂,沒有什麼因果啊,他就胡作非為,生生陷入阿鼻地獄。那麼在第四禪的無聞比丘也是搞錯了,就從上面掉下來,這個是這個是錯解,以為悟得心性了,不用修了。秦檜過去就是這個五祖山的,這個雁蕩山的,雁蕩山僧不是五祖山,雁蕩山,他在那裡修行,他見性。見性以後呢沒有功夫啊,他的煩惱習氣沒有斷,沒有做到這裡的制行。制行菩薩,制行-制行就是控制你的煩惱。沒有斷煩惱、沒有伏煩惱,所以他還繼續輪迴,變成了宰相造惡業。那是不是學禪的問題呢?不是。是因為他沒有把自己的煩惱控制住,就像很多人現在我念佛就好,覺得說我念佛就可以了,心裡面貪、瞋、癡起,啊!一切不管,念佛就可以。你要真正念、安住在佛號上那沒有問題。可是呢你念佛之外,心裡面在起貪、瞋、癡,你不能覺察;甚至你根本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在造業,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在毀壞正法,或是在破壞佛教,那你就是沒有做到制行菩薩。你的行為沒有沒有要求、沒有約束啊!所以為什麼我們提倡你初學佛,你一定要學《學佛行儀》,《學佛行儀》很重要,你不能想說-哎呀我們是學大乘的,不用這些事相,那你就是什麼?就是執理癈事;執理癈事一樣不能成就,沒有辦法了生死、出三界,這個要知道。不可以想說我有一句佛號就好,或是呢還有人更天真的,阿彌陀佛有這個十八願-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我臨終再來十念就好,現在呢所有行為都不要管沒有關係,這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到時候你就看看他-佛祖有沒有在他心中坐,佛祖早就跑掉啦!看到你又喝酒又吃肉的,那這個佛也怕你啊,所以制行菩薩很重要。現在的人他不願意約束自己,不想克制自己的行為,所以即使是在世間法,都常常影響別人,不能跟人相處。就是因為沒有學佛的關係,你要學佛了,你看到我們學佛是要學制行菩薩-能夠控制自己的煩惱、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要呢跟人家結惡緣;不要呢起貪、瞋、癡,幹殺、盜、淫,你就是學了制行菩薩。下面一位,你就得到真正的解脫叫解脫菩薩。這才是真正的解脫啊!能相信自心是佛,能夠願生淨土、能夠願斷煩惱、能夠力行佛法、能夠呢與中道相應、那麼能夠啊控制自己的行為,你才能夠得真正的解脫。那麼能夠做到的,你就是寶中之英叫寶英菩薩。所以為什麼眾生身中能出無量如來啊?你是凡夫位,你能這樣落實,不要說無量的菩薩、無量如來都是可以的。你看這裡十六位菩薩,你都做到了。你能夠護持自己的清淨心,你身中就出賢護菩薩,你這個能夠正念思惟,那你就是身中出善思惟菩薩、乃至慧辯才、觀無住等十六位菩薩,這叫一身復現刹塵身,這叫千百億化身,你不光是你自己,你自己本身就是釋迦牟尼佛,你就是光中化佛無數億啊!這叫《華嚴》的「法界觀」啊,這才是《華嚴經》啊,不是天天在想-喔!哪一尊佛?有多大?有多高?光有多大?然後裡面有幾尊佛?不用想那個啊,你自己真正這麼做,你就是光中化佛無數億。什麼光化的呢?心光化的-真性本性之光。這麼樣化,化現出來,你自己就有意生身,這就是意生身,這就是分身無數啊,都能利益眾生啊!在於在於該護持正法的時候,你能夠賢護;在於會辨別邪正的時候,你能夠有慧辯才;在於對境的時候你能善思惟;對一切人事能觀無住,你自己就有化身啦。這化身就能利益眾生:眾生執著,你就教他離相;眾生這個這個起貪、瞋、癡你就教他觀無住;你這就是化身、你就是諸佛如來,這叫即身成佛。即心是佛就是這個心。所以這些菩薩都是咸共遵修大士之德,普賢大士之德,所以普賢大士有無量的德能,普賢能一身現剎塵身,這些菩薩也能一身現剎塵身,所以億億身互相融攝,就是這個道理,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這叫德遵普賢第二。那麼普賢大士之德,大家都非常的清楚,那麼這些菩薩德行超眾,所以能為我們代表,能夠代表淨土。你念佛必然具足這些德行,如果沒有具足,表示你佛號念得不好,對於這個道理你搞不懂,這個所以你這個德行啊才沒有具足。所以不要想到如來有化身,我跟你們講,你們每一個都有化身,每一個都是如來,化身還出化身,就是一行再出一切行。所以身跟法可以相融,有形跟無形可以相融。法是無形的,身是有形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無情能說法、有情能說法,這才是真正的《華嚴》境界。這就是毘盧遮那佛啊!毘盧遮那佛就是你的本心,這個要清楚啊。好,我們今天呢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