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五二)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二十三頁,經文倒數第四行:「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上一次我們講到第十八願的末後。那麼這一願很重要的,它是我們淨土宗,能夠往生淨土的一個依止,的一個關鍵之處。那麼最重要的呢就是要聞名,然後呢能至心信樂。你所做的這些善根,念念迴向,求生淨土。所有的事情,念念銷歸自性,心不取相,所謂修行以離相為宗,修行是以離相做為宗旨。那麼求生淨土就是離相,《楞嚴經》講:「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呢,正是與真如實相相應。念佛求生淨土,它在事相上看起來是用欣厭心。什麼叫「欣厭心」?厭就是厭離娑婆,欣就是欣求淨土。為什麼厭離娑婆呢?因為一切法當體即空,所以厭離娑婆。自性之樂這叫法樂、妙樂,所以理應欣求,所以叫求生淨土。很多人啊他學習淨土法門,常常用這個欣厭心、取捨心。可是呢修到後來瞋心特別重,這個在佛經上釋迦牟尼佛不允許,你要會修啊。你如果厭惡此土,欣戀彼土,這個是取捨心啊。所以淨宗講的,說取捨不是真的有取有捨。所以在這個《妙宗鈔》裡面講到:「取捨若極。與不取不捨。亦非異轍。」取要取之究竟,捨要捨的徹底。徹底看破一切法當體即空。自性的功德妙用應當要使它完全恢復。這樣子取捨、這樣子欣厭,你才能夠得力。而不是瞋心,唉,這個娑婆世界很髒、人事不如意,起瞋心;小孩不聽話、先生這個搞外遇……等等的,這些事情不如意;賺錢沒有辦法賺到、事業不順,所以你生起了這個捨心。唉,娑婆世界真的很苦啊!很多學淨土的人他都會講。他很苦的原因不是因為他看破,是因為他得不到樂、得不到他想要的,所以他不是真正願意捨離娑婆世界,這一點你要清楚。他反而是因為得不到起瞋,所以說他願捨。看到極樂世界樣樣如意、樣樣滿足,所以他願生。整天就活在這個愛憎取捨當中,所以《圓覺經》講的:「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如果你這個愛憎心不斷的相續,你天天是在長養無明,增長你的無明。你用這種愛憎心在那裡修學淨土亦復如是。你念佛念了幾十年,你不會開悟。甚至呢,你這個不叫做老實念,你這叫瞋心念佛,瞋恨心。因為你得不到你想要的,所以你說你放下了,你說你看破了。所以我們淨土宗講的「欣厭心」哪,是對於這個世間你知道緣起性空啊,不要執著啊,這自然捨離。極樂世界是自性之淨,自性的淨土,理應欣求,應當求生淨土啊!「托彼依正,顯我自心」,藉由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顯現出我們自性本自具足的功德莊嚴。這是淨土宗修行啊。所以要會用心,你不會用心,你整天就活在愛憎心當中。每一個人嘴巴都說很討厭,很討厭娑婆,娑婆有多髒、多亂、多臭。還有些人很愚癡,我天天都要看電視、看報紙,我才能夠厭離娑婆。你看這個娑婆世界有多亂……是他自己愛看。看一些社會新聞、政治新聞,看一些對於修行沒有幫助的事情,他說他可以看這個娑婆世界芸芸眾生的亂象。甚至還有道場,把這個報紙新聞剪下來,放在它的佈告欄上跟大家講,這是什麼因果,他把他講—帶入這些佛法裡面來看。這些一總都不用看,統統都是造業。這一切法本自清淨,你心這麼汙染,你還去接觸這些染緣,讓你的心更染汙,你說你怎麼跟極樂世界相應?還有的講經的,我聽過很多,他說:我講經,不能不看電視。我們聽了,對他打很大的問號啊。他講經要看電視才能講經,我想想,我們從古到今,祖師大德,沒有一個是說他要看電視的,不也是一經通全經通嘛!所以這些染汙的緣你要斷掉,你在淨土宗用欣厭心在修行,這欣厭心不是瞋恨心啊,是看破的心啊。你把這個一切法的事實真相給看破了,緣起性空,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戀,貪戀的戀,無有一法當情哪,通身放下身心世界,一時頓脫,這叫厭捨。所以你們要會修,不是這個世間的感情不如意、事業不順心、兒女不孝順,你就說:好,我這個世界我放下。實際上你不是真的,你這個心叫瞋恨心,因為你得不到。哪一天他們回過頭來了、開始對你好了、給你你想要的、你事業也順利了,你根本就無心修行。所以像為什麼很多人尤其是女眾,為了家庭殺生害命,為什麼?就是貪求家庭的和樂,那種情愛繫縛的感覺。這個都是造業,這一念心就是淫欲啊。所以為什麼佛說女眾的淫心特別重,她很好樂這種情執的感覺,這淫心特別重。為了這一念淫心她可以去殺生、煮葷的、殺人全家,把人家的父母家親眷屬全部殺光、下鍋煮了、煮給家人吃,為了就是她這一念的貪愛,所以造無邊的罪業。這不是偉大啊!這不是母愛啊!妳的偉大不能建立在破壞人家的生命身上。所以為什麼我常勸人一定要吃素,你吃素這些殺業才能先停止,再來講說要消業,再來講說要消業。所以我們剛說的,你用「欣厭取捨心」這個是賊心啊!因為你不會用,就變成瞋恨。所以我們教你的怎麼欣厭取捨呢?一切法當體即空,所以不執著,這就捨掉了!西方極樂世界是清淨的國土,是你清淨心所顯現的-理應欣求。這叫求生淨土。在這個世間無論是好是壞、痛苦快樂你都把它捨掉、都把它放下。這個非常的重要啊,很多修學淨土的人,在這一個緊要關口上他錯用心,變成瞋恨心、再來就變成對待心,小乘,能所相待、你我相就現前。所以有的道場你看雖然念佛,但是他的瞋心特別重,為什麼?他就是錯用了淨土宗講的「欣厭心」。他把他「欣厭心」變成了愛憎取捨,變成這個「愛憎心」、變成了瞋恨,所以在裡面的人很容易發脾氣、很容易起爭執,那麼只有大乘佛法、只有熏習一乘了義你才能轉變。所以你不要想說淨土宗講「方便」啊!你就可以極盡的愛憎,這個不對。你要是認為「此方是染、他方是淨」,釋迦牟尼佛說:你這個心不清淨啊!修行不會得利益。你不能說:「我這個淨土是方便可以愛憎」,阿彌陀佛沒有這麼說,他只教你願生淨土,沒有教你對娑婆起瞋恨啊。這一點在淨土宗的祖師很多的開示當中,他們都有講到,只是現代的人沒有聽到而已,也沒有人說。所以修行啊很重要的關鍵,他不曉得,他以為每天我只念一句佛號就好。越念瞋心越重、你我相越重,不是我道場的、跟我師父講不一樣的,他就排斥、起瞋恨、起對待,就起門戶之見。為什麼?「欣厭心」、「取捨心」在破壞他的道業,現在人講破壞他的前程啊!前程是要往西方啊,可是這個「欣厭心」、「取捨心」就跟賊一樣、就跟小人一樣啊,在破壞你的前程啊!把你大好前程給破壞掉。所以《圓覺經》你們要去看,裡面講了很多修行的毛病。「愛憎心」、「取捨心」統統都是問題。永嘉大師講:「取捨之心成巧偽。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後面講「損法財。滅功德」都是由這個「欣厭取捨心」來的。「莫不由斯心意識」,你把「欣厭取捨心」當作是寶、當作是你成佛的要徑,你其實墮在愛憎當中。這取捨之心成巧偽,為什麼?你起瞋心。學人不懂,把這個當作是寶,就像認賊為子,把這個賊當作是小孩。他在偷你的功德,「損法財、滅功德」,都是因為你的「愛憎取捨」,也就是一般淨土宗學人的「欣厭心」。這個很重要啊!不要越修越念佛脾氣越大,越修越散漫,越修越沒有辦法定下來。為什麼?都是你「愛憎心」、「取捨心」在那裡作祟。所以你對一切境界,你很容易起瞋恨、很容易動念、動怒,不要講動念,動念太微細了,動怒,這就是「取捨心」太重。你「取捨心」沒有用在好地方。所以話說回來,不是這一念取捨心不能用,是該捨的你沒有捨掉。該捨的─你的貪瞋癡、你對於世間的執著,你要把它捨掉,你看不破你要把它看破。西方淨土要至心信樂、要願生淨土,這個你要欣求。所以很重要啊!要會用心啊!下面講「唯除五逆。毀謗正法。」你們學淨土有沒有毀謗正法?你自己想一想。《楞嚴咒》不行、《大悲咒》不行,念《楞嚴咒》是夾雜、念《大悲咒》夾雜、念其他經咒都叫夾雜,只有念阿彌陀佛最純,講這種話的人最蠢,他在毀謗正法。《楞嚴咒》釋迦牟尼佛說的,《大悲咒》觀世音菩薩說的,統統都是正法。你在你的起心動念上,你起這一念心,你受菩薩戒的你就很清楚了,謗三寶,謗三寶是十重戒之一─波羅夷罪。波羅夷罪你就斷善根,永失菩薩種性,沉淪三塗,你怎麼敢起一念謗三寶的心,何況出家人。出家人只要出家,每一個人都受過三壇大戒,都是使用《梵網經菩薩戒本》,你怎麼敢起心謗三寶,說別的經咒不行。所以你不要以為你念阿彌陀佛-你天天都在毀謗正法,還這個志得意滿,認為我自己臨終一定往生淨土,暗自竊喜,非常高興,因為我也沒有念《楞嚴咒》,我也沒有念這個《大悲咒》,沒有念其他的經咒,我只有念阿彌陀佛,你還念了毀謗正法,你還在做毀謗正法的事情,破壞正法,製造佛門宗派間的對立、宗派間的衝突,然後每天認為自己都在修功德。釋迦牟尼佛講:「如人刻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終不可得。」你的行為就好像一個愚癡的人,把糞便刻成栴檀木的形狀,還希望這個糞便散發出檀香味,所以甚是愚癡。所以修學淨土的同修,你自己就要注意了,你不要以為你沒有做五逆罪,你在毀謗正法,你有沒有犯到?還有呢,現在的學淨土的不學經教,整天他就講個孝順父母、恭敬師長,甚至有人講,不用學戒律、不用持戒,持戒沒有用,要學這個《弟子規》,有些出家人狂妄到這種程度,他講這個話能不能往生呢?我們看這一條─毀謗正法。你謗正法,你說戒律沒有用,所以毀謗正法不能往生淨土;你是不相信阿彌陀佛這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他的條件是什麼?「十方所有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你只要做到至心信樂,稱他的名,念佛求生淨土,你只要做到這樣子,佛絕對攝受、絕對接引,哪怕你是做這些不淨業的─殺生的、淫女、淫男這些,我們現代人講的特種行業,不好的行業,你懺悔你念佛都能往生,甚至連死刑犯念佛都能往生。所以我常講:這佛說的話不信,你要信誰的?你相信這些披著袈裟的獅子蟲。這些獅子蟲現在很多,妄談淨土。什麼叫妄談淨土呢?就是胡說八道,第十八願他不相信,他還要把不相信,他自己不相信傳達給你,你不信四十八願、你不信這第十八願,你是不能往生淨土的人。所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毀謗正法就是不信,不信又謗,這個罪非常的重,不信但是不謗,這是你個人不信,還沒有罪,那你不信又毀謗,然後又倒說經律,打大妄語,妄語戒裡面最重的就是倒說經律,把經典給人家講錯,斷人家法身慧命,這大妄語,你們不要想說大妄語裡面最重的就是未得謂得、未證謂證,那是對自己來說;但是就利益眾生分上來看,妄語最重的就是倒說經律,把人家的法身慧命給毀掉。現在學淨土的很多,他不相信《無量壽經》,他不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甚至毀謗四十八願。為什麼叫毀謗?你不信就是毀謗,你認為說念佛還不夠,還要再像你一樣,去做這些世間事,搞這些世間典籍,沒有像你這麼搞,你就不能往生,你就不能超三界出六道輪迴,你這個都是毀謗正法,所以要非常的警惕啊!你不要以為我每天念佛,我就能往生淨土。所謂「大抵西方佛國。非悠悠散善所能致。」什麼叫悠悠散善?就是你四十八願以外你還摻雜著世間意,就是悠悠散善,「萬劫生死。非因循怠惰之所能脫」,什麼叫因循怠惰?就是告訴你要持戒、告訴你要念佛,你不老實,你想找別的方法,看能不能偷溜,上極樂世界去,我告訴你:不可能。極樂世界遠在十萬億個佛國土外,你用這種偷心、因循心、茍且心絕對不能往生,沒有人會來接你,你還要搞這些世間法,這就是因循。我還有聽過有些人念不住佛的、不願意念的,不想念的,他說:那我講經,講經的功德來求生淨土。你講經有什麼功德,富樓那不是靠噴口水證阿羅漢的,富樓那尊者不是靠講經證阿羅漢,他是講法嘗得法味,內脫身心,外遺世界,所以他從舌根入圓照三昧,嘗得法味,他可不是靠你拿個稿子、拿個經本,在上面東拉西扯,這樣子噴噴口水他就能往生淨土,就能證阿羅漢。所以現在的淨土非常的離譜,把講經變成了生死的一種方法,還有人他也沒有辦法念佛,他說那我到道場做義工,用這個義工,做義工的福來迴向求生淨土,結果他做義工的時候幹嘛?講是非、鬥亂兩頭,破壞道場清淨;好了─正好墮落。他還每天很高興的─我今天有功德了,我要來求生淨土。每天都在佛前迴向,不知道他迴向這功德是透支的,沒有功德。他的功德是負成長,不是正成長,所以要清楚啊。你不能說你放不下、你看不破、你念佛念不住,你就想說我用別的方式,想要用別的方法,我來求生淨土,不可能啊!你要修止觀啊!這個才是正行啊。所以善導大師講「持名觀想是正行」,這個才是正行,其他的都不算是。有些人說:我在家裡孝養父母,把孝養父母的功德求生淨土。孝養父母有什麼功德?你應該做的,你為人子女孝養父母是應該的,沒有什麼功德啊。所以我說孝順父母,不管你有沒有學佛,你都應該要,要孝順啊,很自然的,不是學了佛才要懂得孝順啊。所以這一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裡面很多的意思啊,講的都是現代人的問題。所以為什麼我們把它拿出來詳細的為大家說明,讓大家去反省、去檢點自己,是不是在毀謗正法,是不是在做五逆罪。「逆」就是什麼?不願求生啊,就是「逆」啊!願生那就不叫五逆了。所以你自己要能檢點,有沒有毀謗正法,有沒有不信淨土,或是呢錯用了心。剛才講的:把欣厭心變成愛憎心。還認為說,這個是淨土宗的妙法。很多學淨土的人,天天都在起瞋恨,天天都在起愛憎。他認為他極盡的愛憎,就能—就是等於「欣求淨土、厭離娑婆」,實際上不是。淨土宗講的「欣厭心」,就是講:你看破這個世間是虛妄,對於自己身心、對於世界沒有一絲毫的執著,這才叫「厭離」。不是討厭才要離啊!不是交朋友啊,今天很好、兩個稱兄道弟;不好了、一刀兩斷,不是這種厭離心啊。這個叫「人我相」啊!是非風起啊!這個不是厭離心。厭離心是什麼?你看得破、放得下。人家對你好、你放得下,對你不好、你也放得下,都看得開,這個才叫「捨離」,非常的重要。那麼你看得破,放得下,再提起佛號來,這個才叫「至心」。為什麼?你心無二念,沒有其他的念頭,就是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所以淨土宗講「欣厭心」是這樣用的,絕對不是瞋恨、不是對待。那麼修學淨土的同修一定要小心,你不要毀謗別的法門,毀謗別的道場。有很多人都認為:啊!跟我師父講得不一樣的,你就不對。這個是不對的,這種想法是錯的,所以我教大家「依法不依人」,依法不依人。學佛就是要依法不依人,法就是佛法,這佛法就是大乘佛法,我一定要跟你揀別出來。因為小乘的一定會告訴你要學有考據得到的,這些人……考據得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你怎麼考據?諸法無我是誰來考據?涅槃寂靜又何分大小?你說這個東西,他們講的考據能信嗎?不能信啊。大乘佛法不在文字,藉文字而顯義,遍入一切眾生心行之中,從古到今未曾脫離,「在迷不泯,在聖不增」,這個就是大乘啊。小乘講文字、名相、取捨都是落生滅,所以我們學的大乘是究竟的大乘,是眾生心中本具的大乘佛法,這叫依法不依人。那法當中釋迦牟尼佛證妙覺明心,隨機開演三乘,都是性德之法,都是長者家寶,《法華經》講的三車比喻啊。鹿車、這個羊車、大白牛車,這三車都是長者家寶啊!都是長者家裡的寶藏啊,但是呢唯有大白牛車是最為究竟的,這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所以引出三界後,令發菩提心後,等與大車,等與大白牛車。所以法華開權顯實,佛告訴我們「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又說「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在經典上還講:我佛法中無聲聞弟子啊。在佛法裡面沒有,不承認聲聞,所以我告訴你這些人在毀謗大乘。我跟你講事實真相是什麼?「小乘非佛說」,這個才是事實。大乘肯定是佛講的,所以要學了義,最後要依真如,要依真如啊!依智不依識啊。識是什麼?妄想分別啊,生滅變異啊。大乘佛法不屬妄想分別,不屬生滅變異。他講的「不生不滅性」,眾生的本性。這個本性不在你現在身心之外啊,你現在就在使用啊,你裡面現在在聽的、在動作的,這就是佛性。只是呢,你前五識攀緣境界的時候動念了,你第六意識動念了。本來是現量境界,變成比量,變成非量啦。就好像麻,這個繩子是用麻編成的,你看錯了,你沒看到麻、你看成繩。那迷得更深的,把繩看作蛇,把它看作蛇,看作蛇就是「非量」。所以你們現在所緣的呢、所看到的是「非量境界」,這是幻像幻影,不是真正的「現量」,唯有「離念」才是真正見到現量境界。禪定不算喔,不算真的現量喔;禪定算現量境,但不是真正的究竟,唯離念才能證得。要離什麼?離所得心。你還有所得,《三十頌》講「以有所得故,非實住唯識」,你沒有真正見到真如本性啊。「若時於所緣。智都無所得。爾時住唯識。離二取相故。」離能取所取。所以若時於所緣,做到無智亦無得,這《般若心經》講的。智都無所得,更不要說起煩惱,也沒有所謂離相之智,這個才是真正的住,見到了真如本性,你就能究竟成佛啊,就能證得這個真如本性,這個才是真正的修行啊,這是最究竟的、最清淨的。所以回過頭來我們來看下面的經文「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這是第十九願跟第二十願,「聞名發心願」跟「臨終接引願」。所以你要有信心,什麼樣的人臨終可以得到佛的接引啊?絕對不是搞世間法、起世間意的,而是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這個可以得佛接引。所以他說我作佛時,十方所有的眾生,包括人道、天道、阿修羅道、地獄、餓鬼、畜生,這些所有的眾生,只要聽聞阿彌陀佛名號。這沒有差別啊!沒有分,你比較有名、你沒有名、你有錢、你沒有錢,沒有這些分別,佛的心裡面沒有這些差別想。聽聞他的名號,所以你要,什麼叫聽聞?聞、思、修這三慧具足叫聽聞。不光只是耳根發耳識,耳根攀緣音聲,生起了一個意識─耳識了別。這個聽呢叫耳邊風,聽過就忘了,要聞思修。聞思修當然不離耳根發耳識,但是聽進來以後,你要聞而思、思而修,這才叫真正的聽聞佛法,這有三慧,聞慧、思慧、修慧。現代的人沒有,現代人聽經是聽是非,看看法師你要講什麼奇怪的事給我們聽,你最近又出國去哪裡?講一些人事。我有聽過,有的法師滿腦子居士家裡的世間事,講經所有的經文都會歸到世間事去;張三家如何、李四家又如何、王五家又如何,好像講了一點點因果,實際上呢,你就知道他滿腦子都是世間事沒有佛法,那麼你們聽了覺得很好玩,有這麼多的是非可以聽,本來自己在家只有一個,沒人跟你講是非,到道場來,法師講是非,而且還在講經台上講,回去呢討論道場法師講的是非,可以公然的說我在討論佛法,因為他是在講經台上說的,那你看這個心會清淨嗎?不會清淨啊。所以你們講聞慧,你這個聞有沒有慧?你會不會聽?譬如講我們沒有提倡這些世間典籍、沒有提倡《弟子規》,你們就說喔學佛不用孝順喔!那一聽就知道你沒有聞慧,為什麼?你落在兩邊,不是孝,就是不孝;不是是,就是非。你這沒有聞慧,所以這也是取捨心、瞋恨心造成的。你沒有聞慧,聽聞佛法、聽聞大乘實相、聽聞般若,聞了以後要思。這思啊不是思考啊,佛門不教你思考,很多人去參禪,坐在那裡思考,越想,想出來都是我見,都是我見啊,想出來都是自己的妄想,我的覺受、我的感覺,統統都落在這裡面,他教你就是思考,他把思考當作參究,這個天壤之別,思考不能當參究啊。佛法不叫思考,叫你參,教你思惟,或是講「觀」。觀就是什麼?覺察、覺照。參也是覺察、覺照的意思,一句話頭提起來,念佛的是誰?參禪的又是誰?前後疑來疑去,疑至什麼?萬念不生,只剩這個疑情,到這個時候便有精采之處啊!因緣一具足,豁然開朗,打破生死根本,親見本來面目,這個叫參究啊!不是叫你想,念佛的是誰。經教裡面講,就落到話尾去了,話頭,話頭,未念佛前是誰?這叫話頭啊。你一想到經教裡面說的就話尾了。還有人拿經典經教解禪宗公案的。像傅大士有一首偈,很有名的一首偈啊,現代的人以為他在寫詩啊!那首偈它講啊:「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人怎麼可能步行又騎著水牛,從橋上而過,唉?橋在流,水不流,這個話沒意思的,話是把你念頭打斷的,不是叫你在那裡想,唉呀!傅大士是什麼狀況下看到的?什麼狀況下的心境?橋流水不流,步行又如何?騎水牛又如何?總是啊妄想千般,明明是好藥但是呢?到你那裡變成毒藥。永嘉大師講:「飢逢王膳不能餐,病遇醫王爭得瘥」。就好像你肚子非常餓,碰到這個皇帝的膳食,那你不能先吃。所以叫「飢逢王膳不能餐」,沒有辦法吃。生病了,遇到了全世界最好的醫士,反而因藥得病,病的更嚴重,錯的更離譜。所以佛法講的思惟、參究、觀照,叫你提起你的覺性,你的心不落於念頭之中啊,不隨著你的妄想,去生滅、去生死啊,這才叫參究啊。所以單提一念,向上一著啊,密不通風啊,不是叫你踏到這個泥巴河水裡面去啊!所以現代人講參究,講觀想、觀照,都是拿著經典,在那裡想,他心不空啊!寫的一篇又一篇的論文,又臭又長啊,沒有絲毫的意義啊。你看祖師大德幾句話、幾個字,就把事實真相講的這麼清楚,為什麼?親眼見到,真參實究。所以你看到經典,你要思惟,經是什麼?讀來讓你離念的、離妄想的,不是讓你在那裡猜這個是什麼意思。有的人看經,看佛經,還可以想出釋迦牟尼佛有什麼政治目的,很多啊,甚至還有的法師,他看經典,看不出了生死之義,看到經典裡面,好多講政治的,對於政治都很有幫助,這是世間心不死啊!很多這種人啊!還有把三十七道品講成慈善事業的,三十七道品是出離法啊,是人天的出離之鑰啊!大小二乘共同依止啊!怎麼會變慈善事業?所以就表示,解的人滿心的世間意,他都落在猜想、推測,聽說有的推測到後來,他說他自己不敢入禪定、不敢修定,為什麼?怕修定證阿羅漢,修定可以不小心證阿羅漢,這是玄奘大師以來第一個人,有人讚歎啊,玄奘大師以來第一個人,第一個這麼說的,修定會不小心證阿羅漢啊,龍天笑話啊!龍天都笑話他,著作等身,他不想修行,說他怕證阿羅漢,怕入定以後,不小心證到阿羅漢果,他整天就在思惟、推論,他以為他在觀照,拿著筆寫文章,寫書的。所以呢,思惟是教你離相、離念,不是叫你著相,著文字相,這文字什麼意思?那個文字又什麼意思?整天在畫圖,我看有些人很會畫,不管出家、在家,很會畫,他在佛門好像就是以畫圖為樂事,以畫圖為能事。把這個經典從前面畫到後面,後面再連到前面來,沒意思的話他都把它連成有意思,心取文字,計著名字,再起相續相,落在三細六粗當中,你怎麼能出離?啊!心裡動念,妄有能見、 有所見,然後起業,相續,執取,計名字,計名字後面就業繫苦相,全部都落在這三細六粗相當中,把這個東西畫來畫去,做科判,那些科判我都看過啊!就落在這個裡面,落在六粗相,整天就是起業、計名字、相續、執取,都一樣。每天就這麼輪迴,他以為他在看佛經, 所以他跳不出來啊!天天在造三細六粗,種子起現行,現行又熏種子,他也很會講,他天天都在做,希望什麼?拿個博士、佛學博士,拿個碩士出來,無解做師,對於佛法不了解,自己整天落到名相當中,整天掉在三細六粗裡面,還認為他能解經。經典是解了,三細六粗不解,破不了無明,解不了纏縛。這種註解看了沒意思啊!所以他不是真正思惟啊!他猜測推論。佛法講的思惟、參究,叫你實修打坐,每天就是上座,沒有上座就是念佛,就修行、起觀,看你是用什麼方法。穿衣吃飯,統統如此,這叫參究,這叫思惟啊!不是在那裡想啊!拿著一枝筆,咬著橡皮擦在那裡想,打妄想猜測啊!那叫如蛇鑽竹筒啊!佛經怎麼解?心空了就解了,心若不空,你怎麼都不能解,心要是著在文字上,著在名相上,我們剛才講的,你就掉到三細六粗相當中,你科判倒是畫的很好,你畫的很高興,但是呢你有沒有離纏,纏縛的纏,解諸纏縛,你能不能遠超聲聞辟支佛地,聲聞就是言語、音聲、文字,聽聞而證果的,你都是聲聞人啊。那如果因言語、音聲、名字而起猜想的,那是凡夫啊。學大乘是遠超聲聞辟支佛地,辟支佛翻作中文叫緣覺,或叫獨覺,總是心有緣法,若著法則是凡夫,若離法,見法唯是滅相故名緣覺,這十二因緣就是講這世間種種的境界狀態,十二因緣。見法唯滅,這緣覺,出有佛世;出無佛世呢?根器特利,能夠見到諸法,自然開悟,但是他不是真正證大乘果位,證緣覺果,獨覺果,所以今天講到聞思修,想通了就要轉變啊!修就是修正、修改。這三慧,慧是什麼呢?般若智慧,你要銷歸自性,要與般若相應,不然統統都是盲修瞎練,所以五祖弘忍禪師說啊:「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啊。學佛人不了解心性,你學什麼佛?學再多的佛都沒有用,所以為什麼神秀大師不能見性,他能講十二部經論,是五祖會下的首座和尚,照理來說,就是應當由他來承接法脈,但是呢,他就是不見性,做了一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到處惹塵埃。」不知妄想本空,不知五陰非有,所以呢天天與妄想作對,以心除心,以法除法,正中了達摩大師所說的,不如六祖「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啊,「本不生滅」啊。所以一念頓悟啊!這個妄想頓時消滅啊!真可謂慶快平生啊!他這一生就值得啊,這是真正修行,要與般若相應。修就是什麼?你要去轉變,所以聽聞佛法聞思修,聽聞,要聽般若實相,思,要與般若實相相應,不要只聽名相,只聽小乘,只聽人天,這就不與般若相應,修就是什麼?銷歸自性。這三個還是用《始終心要》裡面講的:「說之次第。理非次第。」實際上它不是次第啊,它沒有前後的差別啊!這聞思修三慧是一體的,只是分析上,在言語上,說有先後而已,實際上沒有先後。那麼這個這段經文,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好我們來迴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