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三五)




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十五頁,請掀開《無量壽經》看第十五頁,經文第一行「至心精進第五」。這是《無量壽經》的第五品,第五品。那麼品題叫做「至心精進」這四個字,顧名思義,就是一心的用功修道,用功辦道。那麼前面的法藏因地,是敘述法藏比丘,在因地發願出家,願成佛道。那麼這裡呢還是承接著前面法藏比丘他發的願。那麼依願向佛陀請教,這個佛是「世間自在王如來」。他問:「如果一個人至心精進,至心求道,能不能成就呢?」那麼世間自在王如來回答他:「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你只要精進用功,必然能夠成就,這是「至心精進第五」。那麼在這一品,我們就要學到,你修道,你不要怕你的業障深重,業障再重,透過修行都能夠消除。譬如說你的情見很重、愛欲心很重,這些只要你熏習佛法,一定可以消滅,可以把欲望給除掉,把這個煩惱業障都給除掉,就怕的是你不肯至心精進。你在精進的過程中,你還夾雜,還要散亂,那這個就不叫精進了。念佛的時候不老實,不肯萬緣放下,學佛聽經,沒有一心諦聽,在經教之外,還要摻雜其他的想法、看法,所以你這個心都不算至心。所以你即使在事相上非常地精進,非常地用功,那仍舊是盲修瞎練,甚至呢不是正精進,是邪精進,是這個不正確的。你的精進沒有正知正見,沒有完全的攝心。所以呢這一品要告訴我們的,我們要能夠學習得到。那麼所謂的至心。心,一般來說有三種:肉團心,就是你現在父母血氣所生的。還有一種是妄心,緣慮分別心,經典上講的六塵緣影心,六根攀緣六塵所謝落下來的影子,你把這個影子當作心,這個是凡夫用的攀緣心,緣慮心。還有一個就是常住真心,常住真心。那麼你修行要使用這個常住真心,才能夠返本還源,能夠消除煩惱。《楞嚴經》講的:「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不生滅性,來作為修行的根本,以此湛寂虛靈之心,以湛旋其虛妄知見,這個湛就是湛寂虛靈的心,伏還元覺,能夠跟你本元自性相應、相契合,得元明覺,無生滅性,得到元明大覺,不生不滅之性,然後圓成果地修證,這個是修行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個關鍵點。現在佛門裡面不講這些,他講至心,只告訴你要真誠、要恭敬,那個心仍舊是緣影,佛告訴阿難:「汝等尚以緣心聽法。此法亦緣。不得法性。」非得法性就是不得法性的意思,你以為你很真誠,你以為你很恭敬,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這麼真誠這麼恭敬,你的煩惱卻沒有斷掉,你卻沒有開悟,沒有見性,所以呂洞賓講的那句話沒有錯啊,他見到黃龍禪師,黃龍禪師給他開示,他才知道從前所修都是錯誤的。所以他做了一首偈啊:「棄卻瓢囊擊碎琴」。把他從前煉丹的這些工具全部都捨掉,「從此不戀汞中金」。這個戀是貪戀,因為他想長生不老,他知道他搞錯了。「自從一見黃龍後」,直到遇到大善知識,遇到佛法以後,「始覺當年錯用心」,他就是用緣影心,用攀緣心,所以黃龍禪師告訴他:「饒經八萬劫。終是落空亡。」縱然你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你仍舊是生死輪迴,不能出離啊。呂洞賓修行,修道很精進啊,很快他就練得陽神出體了。陽神就是第七意識,他可以離開我們這個身體到處去,他們現在講的遊戲神通,可以陽神出體,俗話講靈魂出竅,靈魂出竅,呂洞賓他會,所以雖然修到如此啊,仍舊是錯用,不是用真心的啊,他用的是妄心。所以這裡講的至心精進,你要會用。所以我們常講修行很重要的「先開悟」,先悟什麼呢?「悟得本性。」這悟呢有兩種方式 : 一種呢是你從經教上去了解、或是呢經過大善知識指示,你悟得了。像永嘉玄覺大師就是學天台宗,學天台而明心的,然後找六祖印證,他是義學高僧,他是從經教上明心見性。那麼有一種呢是像長慶禪師一樣,蒲團坐破七塊,三十年,這麼用功精進下來,因修行而悟本心的這兩種,基本上分成這兩種,你明瞭真心本性。那麼從經教解得者,道力弱;從修行這樣修過來的,像長慶禪師的這個道力壯,他的道力非常強,因為他是三十年的功夫,這麼用功。所以從這裡悟了以後守本真心,消除你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所以大乘修行是先打破無明,先破無明,所以為什麼圓教初住就等於成佛,它是這麼一個道理過來的,他的知見是圓的,他見性了,那麼往後再修,破分別我執、分別法執三賢位,是破這個分別我執、分別法執。初地到七地破俱生我執,破俱生我執;八地、九地、十地破俱生法執,破俱生法執。那這個大乘的修行是這麼修的,不是一般先斷見思、斷塵沙再破無明,淨土宗也是這個修法。你念佛先見自本性佛,就像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先見佛。你們一定會覺得很懷疑,唉?悟顯法師你是不是講錯了?好像沒有人這樣講啊,是祖師大德這樣講,你沒看到,你都是聽現代人說的嘛,你喜歡白話、喜歡聽簡單的,那聽到的就是一些不了義的。先見性,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看《觀無量壽佛經》即使下品下生也是先花開見佛,只是他比較慢,十二大劫才花開見佛,花開見佛就是見性、得百法明門,明了百法緣起性空,他要十二大劫。那你一般的學人,有的五天、有的七天、有的一日一夜,他就見性了,有根、有本啊!我們依《觀無量壽佛經》,觀經講:「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是什麼?就是眾生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就是一切眾生的常住真心啊!《圓覺經》講的:「是諸眾生清淨覺地。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所以你往生到極樂世界,你要修行也是先見性。所以你就曉得,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念佛法門不可思議啊!它不是通途的法門;「橫超三界。徑登四土。」一般的修行,你要從欲界上升到色界,再上升到無色界,再來破除這個身見,證得小乘初果須陀洹,你要斷身見如斷四十里瀑流,四十里長的急流,你要叫它停止下來,瞬間停止,那是做不到啊。所以通途修行,非常的困難啊,為什麼?不見性啊!它抓不到佛教的根本啊 ! 所以教你先斷貪瞋癡這個事相上的這些,那個抓不到根本。所以永嘉大師講 :「但得本。不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這如意珠就比喻作真心本性。如意,印度話叫「摩尼」。這個如意珠是你想什麼,它就變現什麼,就跟真心一樣,它能感應;所以永嘉大師講:解此如意珠,能解此真心本性,你就得到了佛教的根本,不愁末,不愁末啊!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也是這樣修學。文殊菩薩講:「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所有的大菩薩都是這麼修行的,你要成就大乘的菩薩,就是這麼修,沒有別的方法,所以為什麼讚歎大乘佛法,門風高峻啊!讚歎禪宗以無門為法門啊!向上一著密不通風、向上一著千聖不傳。為什麼呢?千聖傳的不是真法,你只要自悟本心即可,歷代祖師大德都是這麼修行的。到現代末法了,民國初年經過戰亂,佛教很衰啊,衰到現代。所以大家都從事相上入手,事相上入手叫尋枝摘葉,尋枝摘葉啊!所以你修行要依常住真心,你用肉團心沒辦法修,肉團心會生滅,緣影心,緣影心剎那在變啊!所以為什麼你們修行堅持不久會退心、碰到一點境界會退心,我是不是業障太重?我是不是沒有辦法學戒、受戒?再加上一些邪說來告訴你,你就更肯定,更肯定自己業障很重,那你就跳脫不出來。大乘佛法告訴你:「業性本空。」你現在造的這些業、過去造的這些業,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同夢中事、水中月、空中花不可得啊!如是看破叫作至心啊!你用的這個心與真心本性相應。所以以自性具足空義故,要起觀。依自性起空觀,照五蘊皆空,照見五蘊皆空。以自性具一切法,依自性故起假觀,知道諸法唯心,緣起幻有假觀啊!空假不二,自性具中義故,正在作用的時候其體本空,緣起性空,所以依自性起中觀,融攝空假,成就華嚴觀門事事無礙。所以一切的宗派,無論是天台、禪宗、唯識、淨土都依真心本性,所以這個至心精進,這你會用這叫至心。你依至心而精進,那才叫做真正的精進,不然祖師大德告訴我們,都是盲修瞎練。黃念祖老居士講:六度最重要的是般若度般若如同眼睛啊,沒有眼睛你只顧著走路,他說你跌到山谷下,你自己都不曉得啊。所以佛門有一句話:「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現代的人不是真眼瞎,現代的人是瞎子想要帶路,他自己瞎了,他不曉得自己瞎了,他也覺得他自己看的很清楚,他還想要帶著大家一起走,教你要聽他的話,要尊重他,要聽他的話,要依止他,那叫「一盲引眾盲」。所以我不教你們依哪一個法師,我教大家依祖師大德。祖師大德是個明眼人,而且是個過來人,他是倒駕慈航,乘願再來,你跟他學不會學錯,這個叫「師承」,你修行有根有本,縱然修學的方法不一樣,核心的觀念絕對一樣,禪宗、教下、性宗、相宗,講的道理都一樣,不會不相同。其他的宗教跟佛教講的一不一樣呢?很多人不曉得,聽到一些相似……相似法,說相似法,他就以為他是講佛教。他也講空,「空」在《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有二十五種,你知道他講的是哪一種嗎?他講的是真空嗎?雖然說空,但是以空為有,認斷滅空,這是《寶性論》裡面講的三種空,錯誤的以空為有,認斷滅空,還有滅色出空,滅色顯空,就好像你挖土,把土挖出來了,你就認為空就出現了,滅色出空。所以他認為說要斷除煩惱、把身體消滅,他就證得了空性,不斷的鍛鍊自己,這滅色出空啊,外道見,大概外道見不出這三種,詳細的還有,所以《瑜伽師地論》講的二十幾種,同樣講空,同樣講真性、講本性,你曉得他講的是哪一種?只有佛經講的清楚,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親自證得,只有證得的人才能把道理說的這麼明白,因為他講的不是別人家裡的事,他講的就是他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所以修行要依至心,依這個真心本性,所以你們現在念佛、持咒,就是把妄想給斷除,斷除以後,妄想不起之處,不起之處……前念已滅,後念不生的時候,這就是本性,你不要看著它,看著它沒有用,你要認取它,這個就是我的本性,這是宗密大師教導後學的,教導後面的學人。你不要想說哎呀我前念已斷,後念未生,坐在那裡看,你坐在那裡看沒有用,你要認取,這個不思善、不思惡的就是真性。所以其實很多念佛的人,常常打開本來,可是他不識得,沒有人指示他,他就覿面失機,當面錯過,明心見性不難啊!小悟成大悟,你有大悟以後會大徹大悟,剛開始你是體會到一點,慢慢的你會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明白,到時候身心脫落,身心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了,然後守本真心,在一切生活當中磨練,使自己的煩惱不起,這個時候你才有能力去接觸境緣,不然都沒有資格。所以你看長慶禪師,三十年用功不斷,以前人用功到道場去,三年不知道道場佛像長什麼樣子,這麼用功,這麼精進,從來沒抬過頭一次,看過佛像長什麼樣子,我看有的同修來我們道場,東看看西看看,裝潢的不錯,很亮,看看佛像長的跟住持像不像?莊不莊嚴?莊嚴是肯定的,佛像是一定莊嚴,那麼你的心是散亂的。所以以前人用功是這樣子,現代人呢?念佛念沒兩天,上面的師父一教,唉呀你要在動中修。我常講,以前有人來問我:他說,法師,怎麼動中修行。我說你都沒有靜下來過,你要動中修行,你要怎麼修?且不要說斷煩惱了,你有沒有靜下來過,你知不知道靜下來是什麼感覺?沒有。他說可是我們師父教我要動中修行,我說那叫散亂,那沒辦法修行。現代的人,念佛念沒兩天,煩惱也沒有伏住,他的師父就敎他要動中修行,結緣接眾,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把修行的這個次第本末倒置。所以為什麼大家修行不會有成就?次第搞錯了。還有更糟糕的,學世間法、學弟子規、學三字經、學儒家,我看有的法師這麼說,人云亦云,學世間法才有基礎,他是摸不著門道,那個不是基礎,那叫退轉。你已經發大乘心要學無上道了,你看世間自在王如來有沒有叫法藏比丘說你先學世間法?沒有啊!他已經發心志求無上佛道了,他就廣宣經法,為他宣說十方諸佛剎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他告訴他事實真相啊,所以修行很重要啊,你要會用這個至心。至少你要知道,修行它的方向是往哪裡走,你現在雖然不能馬上使用真心本性,雖然見到了你不認識,但是這麼用功下去,你總有一天可以見性,總有一天,方向不會走錯。淨土法門還有一個好處,你這麼用功縱然不見性,臨終阿彌陀佛接引你往生,所以他還有這個保障,其他的法門沒有,所以你看學禪的、學教的、學性宗、學相宗的,他們都發願求生淨土,因為難保他這一生不見性啊,就是這個道理。蓮池大師在禪宗開悟,他也是修學淨土,有很多的祖師大德都是如此。所以為什麼禪門日誦到晚課都是念佛求生淨土,你就曉得,就怕他沒有見性、沒有開悟,或是錯認了,但是只要你肯迴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能往生,一定的。
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六祖淨土宗第六代祖師,永明延壽大師他講:「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這是他的《四料簡》,那有的不信淨土的,他說這《四料簡》不是永明大師做的,他也提不出證據來,祖師大德開示常常都會有侍者筆記,有時候侍者不在,也許學人把他記下來了,傳到後世那也說不定啊!因為《四料簡》實在是講得太好了,那麼接受他教導的學人,把它默背下來傳到現在。所以你在永明大師的著作裡面是找不到《四料簡》,但是不能否定說這個話不是他說的,不然你做學問不客觀,你帶有主觀。所以你要搞學術也要會搞才行,搞得大家心服口服。你提出的、你質疑的沒有辦法成立啊!你毀謗祖師啊!有莫大的過失,所以這個至心精進第五你自己就要會修啦!下面我們直接看經文:「法藏比丘說此偈已。而白佛言。」這是法藏比丘說了前面的偈子:「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無邊界。」……一直到「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從開頭一直到結束,說完了以後而白佛言,以下對上稱為「白」,既然說白呢,我們現在講的就是老實說,把他心裡想說的說出來「白」,下面講的:「我今為菩薩道。已發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悉令如佛。 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拔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無上正等正覺。」他跟他的和尚講世間自在王如來,他是依他出家的,他是和尚,所以他跟佛出家,出家人都是跟佛出家。你不要搞錯了。有些人是跟人出家,那跟人出家那你就聽他的,他講的跟佛不一樣,那你也會修錯,所以你要搞清楚,即使是祖師大德跟佛經講的不一樣,他開的方便你也不能做。你看像禪宗,有很多祖師丹霞和尚劈佛,丹霞劈木佛,把佛像劈了當柴燒,你們要是學了你就是毀壞經像啊!南泉普願禪師南泉斬貓,殺貓,你們不能學啊!濟公和尚吃肉喝酒瘋瘋顛顛的。這個你們也不能學啊!那個都是方便啊!他自己的境界啊,所以你不能學他們這些方便,亂學一通。所以濟公禪師講,這個道濟禪師講,他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你們只記得前面兩句,酒肉穿腸過,因為你太想喝酒、太想吃肉,所以你只記得這一句,只要佛在心中坐就可以了,可是你沒有念到下面這一段,你斷章取義,後面講你們要是學我「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那你如同進魔道,你是妖魔鬼怪再來、你是魔子魔孫。所以祖師大德能做的,你不一定能做,祖師大德能開的方便,你也不一定能開。像四川的寶香禪師,在……他是寶誌公的師兄弟啊,他在四川要度化村子裡面的人,這村子裡面的人,每次都要請他吃肉,每次都要請他吃肉,他就是不吃,怎麼請就是不吃,他說你們要吃素啊,這樣教化他們。那麼有一次,他派了一個徒弟,去問寶誌公去向寶誌公問道那這寶誌公就問他派來的人,寶香禪師他派來的,他問他,他說:「你們四川的香貴不貴?」寶香禪師的徒弟講:「很賤啦!」寶誌公就叫他回去。寶香禪師問他徒弟,「誌公和尚看到你有沒有講什麼?」他說:「沒有啊!只問我四川的香貴不貴。」,他說「那你怎麼回答他?」,「很賤啊!」寶香禪師就知道了,很賤,知道他要滅度的因緣快到了,那麼以前要請他吃肉的這些人,他把他們召集過來,「來來,你們不是說要請我吃肉嗎?好,我答應你們,我吃。」他吃肉了!大魚大肉的吃。吃完以後呢叫他們跟著他到河邊,把剛剛吃的魚啊、雞啊、全部吐出來,是活的。你要是有這個本事,你可以吃肉,要是沒有,帳就算在你頭上,所以祖師大德有一些示現你不能學,開緣你不能學。像明朝的時候,儒家要滅佛法,出了明末四大士:蕅益蕅益大師、蓮池大師、憨山大師跟紫柏大師這四位,他們合會儒家,提升儒家的境界,用佛法來解釋儒家,使學儒的人不至於滅佛法。但是到現代,有一些人就認為說,佛家跟儒家很像,甚至一樣,甚至是他會舉例給你看,說祖師他也講什麼道德經啊!倫語啊!講這些世俗典籍,但是祖師在講這些典籍之前,他有告訴我們,他說我著這些書,是為了攝受這些不學佛的人歸佛,並不是佛法跟他一樣。他這一段序文沒有看,他就只看祖師的作為,他也跟著一起在那裡模仿,結果呢,畫虎弗就反類狗,想要畫老虎,畫的不像,畫的跟狗一樣,把佛法給變質了。在佛法跟世間法當中,強立同異啊!莊子講的續鳧截鶴啊。續鳧截鶴是什麼?多此一舉,鳧就是野鴨子,鶴就是我們講的仙鶴,鶴的腳是長的,野鴨的腳是短的,那麼他要牠兩個都平等一般高,就把鶴的腳砍斷,接到野鴨子上,叫續鳧截鶴。接續這個野鴨的腳,把這個鶴的腳砍斷,續鳧截鶴,強立同異,那就不自然了,這莊子的典故很有學問啊。所以你不要在佛門裡面捏怪,祖師叫捏怪就搞怪啊,說佛教跟儒家很像啊,說佛教跟儒家一樣,儒家可以取代小乘,儒家要是能取代小乘,那學儒的就不會謗佛了。小乘佛法講了四念處。儒家沒有講。儒家只講人道,連天道都沒有講,它只著重在人道;小乘講的是出離,出離人間、出離天上,小乘佛法它還講出離啊。那麼大乘尚且……這個小乘尚且不及大乘,何況是儒家,何況是人天。那麼有人又說小乘佛法是這個大乘的基礎,那這個說法也不完全正確,為什麼呢?因為釋迦牟尼佛講,他在《涅槃經》說的,說:我說小乘是為了對治外道,為了對治外道。外道有很多的外道見,他們著在自然上,什麼都自然,沒有因果、斷滅。所以佛法講因緣,用小乘法告訴他是因緣生,不是自然生,所以他才講小乘。在《涅槃經》上有說啊。把小乘的見,把這個外道見給破掉了,再來破斥小乘,顯示出大乘一乘了義。所以你看為什麼法華會上開權顯實,破斥小乘「眾中之糟糠」。所以你就要知道,大乘佛法不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甚至在《法華經》我們看到,小乘非佛說。小乘法不是佛所要表達的佛法。他只是你沒有辦法接受大乘,他一時過渡的一個方便。那你們現在都能接受大乘佛法,釋迦牟尼佛講:「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為什麼沒有講大乘呢?因為時間還沒到,你還不能接受。那現在時間到了,你們能夠接受,也願意學習了,對大乘也不懷疑了,對小乘你也不貪著了,不著聲聞、緣覺境界了,所以「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淨土宗就是大乘佛法,要不是有淨宗的大乘,你們怎麼超脫?沒有辦法超脫啊!所以你要清楚呀,所以「法藏比丘說此偈已。而白佛言。」他今天為菩薩道,想要成就無上佛道。菩薩叫覺有情,菩薩道的終點就是什麼?佛果,這是菩薩道。你世間行的叫人間道、世間道。天人走的叫天道,聲聞走的叫緣……這個叫聲聞道、緣覺道,或叫小乘道。我們這個是大乘,所以你要能夠珍惜啊。大乘佛法沒有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絕對的沒有。因為呢佛在《法華經》講:「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乃至呢佛在《法華經》上講:「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此事為不可。」此事不可為,這件事情佛絕對不做。他說:「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他自己自住大乘境界,他所得的法,非是一般人所能及的,所以叫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自證無上道。」用大乘佛法度眾生,自己成就無上佛道。所以他終不以。「佛自住大乘」,「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絕對不用小乘法來度化眾生,這是《法華經》上講的。世尊要入滅了,告訴大家事實真相。他這一生為什麼講小乘?是因為你不能接受。目的他要讓大家學習一乘了義。所以你看中國那個時候,傳回來的佛法都是大乘。祖師幫我們篩選過了,為什麼?因為中國那個時候跟英……這個跟印度交通不發達,那東西要帶回來中國,一定是挑最好的、最精華的。所以你看傳到中國的佛法都是大乘,只有部份小乘,部份的小乘經典。所以你就曉得祖師大德的用心,他是要大家學習一乘了義啊。為什麼跟你判藏、通、別、圓四教?為什麼判小、始、終、頓、圓五教?就是要你學習大乘、學習圓教一乘了義,不是要你學小乘,所以你要搞清楚。「我今為菩薩道」,法藏比丘發願成就無上佛道,為菩薩道,怎麼為呢?「已發無上正覺之心。」他跟世間自在王如來講:我要行菩薩道,我要幫助眾生,要令有情眾生覺悟。所以我發求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他講這個話不是開玩笑、亂講的,是真的他要這麼做了。這個心不會退,前面講了「唯佛聖智能證知。」所以為什麼法藏比丘的心不會退,用的是自性、真心本性,不會退呀,他見性了。所以前面講「聞佛說法歡喜開解。」他已經見自本心,後面才除習氣呀。但是見到真心以後,廣學多聞的知見……這個智慧還沒打開,所以請佛為他廣宣經法,所以你看他符合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他先發度眾生的願,而後才來斷煩惱;然後呢「法門無量誓願學。」,學無量的法門,然後成就無上佛道。所以他的修行跟四弘誓願相應。那什麼煩惱呢?他先斷除粗重的煩惱。他先見得本心,然後再廣學法門。這煩惱就是遮障啊,遮障你不能見性,所以他先見性「聞佛說法歡喜開解。」要成佛,所以這裡講的「取願作佛」,想要做佛。那你們學佛是要做什麼?現代人學佛求平安呀,常常講求平安;求看看能不能發財、小孩能不能聽話。所以你看在佛門只要講這些《弟子規》的,你們就去了。為什麼?他能叫你小孩聽你的話,所以你的執著心都沒有捨掉呀。人家法藏比丘是見到佛,我要做佛。不是開玩笑的,他是真正的想做佛。所以他「棄國捐王」,把國家王位都捨棄了;再多的財富、再大的權勢,他全部放下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啊!真正想成就無上正覺,正覺啊,無上正覺,沒有再更過於之上的;沒有再更超過其上的,叫無上。「無上正覺之心。取願作佛。」「悉令如佛。」就是他的所作所為都要跟佛一樣;所得的果報,所得的神通、智慧、道力,都要跟如來完全一樣。甚至他說他的願超過一切諸佛。能不能做到啊?是可以做得到的。「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世間自在王佛告訴他:可以。因為你用的是自性,所以可以得到。凡夫用的是緣影心、妄心,今天我想做佛,等一下看到好吃、好玩的,我想好吃的、我想好玩的,看到人家有錢,你就我想有錢。啊!你的心就這麼飄來飄去,就跟浮萍一樣沒有根,隨波逐流,隨波逐流,這就是凡夫。眾生就是如此,所以很容易受外境影響,被家親眷屬影響,被親戚朋友影響,被同學影響、被同事影響,甚至呢被你的老闆影響,被你的員工影響,還有被數字影響業績啊、銀行的存款簿啊。現在人還會分別我住哪一區的,哪一區是比較有錢?哪一區比較沒錢?生起這種自卑的妄想心,下劣心。成佛、學道不在於有錢沒錢。永嘉大師講:「窮釋子口稱貧。」嘴巴說貧,穿著這個破的衣服 破的衣裳。「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貧窮,但是呢,心裡不窮,所以你不要認為貧窮的人就是沒有錢的人,也有很多的窮得只剩下錢的,他心裡面只有錢,沒有仁義道德。無君無父,連誠信都是他拿來獲利的工具,真誠,都是他拿來獲利的工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他都只是他賺錢的工具而已呀!這在佛門裡面也有這樣子,滿口仁義道德,這叫「外現……外佯清白,內思犯惡!」表面上看起來很好,裡面呢,都是貪圖名聞利養。嘴巴都說我不貪、我不要名,我也不要利,我什麼都放下、什麼都不執著、什麼都不在意。他最在意人家看他有沒有修。甚至有人告訴我,他做法會不要定價錢,我這講出來要把人家的商業機密給戳破了,佛門的商業機密啊,講出來,他們要氣死我,悟顯法師不是好東西,把我們的商業機密都給講出來,你們要聽我講給你聽,也不怕得罪人,他說什麼呢?「唉呀!做法會不要定價錢。」我說「為什麼?你們不是都定價錢嗎?」,「不定價錢收的才多啊。」有的就是如此,所以你就要曉得,他是迷在這個錢,錢眼裡面啊!他不是真正的為眾生想,像我們道場就是為眾生想。不跟你要錢、不會變相收費,也不會暗示你要給錢,完完全全教你學佛,你來這裡,我沒有跟你們要過一毛錢,也沒有暗示說你要給一點錢,都沒有。我只要求你們要修行、要學佛,只有這件事情,其他的沒有。這個道場就是有道風、有學風,所以現在外面有些佛門是這樣子的,做繫念法會,不收錢,不收錢為什麼?他是認為,不收錢可以拿得比較多。我講這個話又斷人財路,你們就知道。但是你供養三寶,你修你的福慧。他存這種心,他造他的罪業我們不管,有些人聽到,喔這樣子喔,那他就不發心、不護持,那也是你太愚癡,他造他的罪,你做你的功德,你一樣布施,你一樣結法緣,這樣就很如法,人家不如法,那他的事情。我們自己要如法,我們自己存心要正確,這個就很重要。所以很多事情。你不能只看表面,要看他,是不是真正實際上在修行、在用功,真正為眾生,真正為佛教。所以這裡講的「取願作佛。悉令如佛。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所以法藏比丘,他不是只要一部《無量壽經》,有一些人說,他只要學一部《無量壽經》,他要學法藏比丘,可是法藏比丘在這裡說:「願佛為我廣宣經法。」剛好互相矛盾,那他是要廣學呢?還是要一部呢?一部也不對,廣學也不對啊,他要廣學,又違背自己說的,說要一部。要一部,他只要這一部,這一部教你廣學。所以心裡起業障,解不開,然後呢就到佛前去懺悔我自己業障深重,很重,人家說對啊,你業障很重,沒有根本。你為什麼《無量壽經》學不會呢?為什麼《華嚴經》看不懂呢?因為你沒有學弟子規,就去學了。就是這些個損友,損害你道業。所以為什麼講:「皈依僧,不皈依外道徒眾」。拉你去學外道,你不皈依他。所以你看經典怎麼講,廣宣經法。《華嚴經》講:「無生之慧。從多聞而得。」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講這麼多經,講的無量種比喻,我說的無量,是指非常的多,講很多種比喻,就是要你見性。講自性如虛空、如水、如火、如這個熱時燄、如水中月、如空中花。講這麼多比喻,就是要你見性而已。所以你不從其他的經教來了解,你沒有辦法了解啊。所以印光大師都推薦,學淨土的人,你要看《華嚴經》;要看《法華經》;看《心經》;看《金剛經》;看《圓覺經》,《楞嚴經》,祖師大德推薦,為什麼?幫助你明心見性。所以印光大師他教學,是有他的智慧,後面的人曲解。我還聽過有人說,印光大師這輩子,都沒有在弘法,只搞《了凡四訓》,只搞《感應篇》,搞這個《安士全書》,《安士全書》,少一本,《安士全書》。實際上呢?淨土宗的祖師,就是專學淨土,專學淨土。他在淨土中用功,你看印光大師弘揚淨土,這個一套厚厚的《印光大師文鈔》,裡面講的都是教人家念佛求生啊,他才堪稱祖師。為什麼有人要這樣毀謗他呢?我們作為淨土宗的子孫,很生氣啊,說實話,怎麼能這樣毀謗我們的祖師?那是太不像話了,你枉為沙門、枉披袈裟。所以你看這個法藏比丘,請佛為他廣宣經法,就是什麼呢?讓他能夠了解,什麼是佛法?讓他能夠明白、開大智慧,因為即使是剛見性的人,或是剛發心的人,他沒有這麼廣大的智慧,所以如來有一個功德,很大的能力叫「正遍知」,之前前面就有講過「如來,應供,正遍知」,正遍知就是他們的能力,能夠遍知一切 ,遍觀一切,他什麼都知道,什麼都了解,而且是證得,證得是什麼?他所知道的這些知識、學問,可以幫助你解脫,也可以幫助眾生解脫。所以叫「正遍知海」,海是形容廣大的意思。所以這個希望佛為他廣宣經法。「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所以他要成佛是依佛法。如來所說的法,就叫佛法。他說:「我當奉持。如法修行。拔諸勤苦生死根本。」能夠斷除生死根本,斷除煩惱習氣。速成無上正等正覺。你們一定覺得很奇怪,就算法藏比丘見性了,他為什麼還要斷生死根本?因為見性的人,生死沒有了,不一定了。你看像這個悟達國師,十世高僧。這個秦檜,雁蕩山僧。很多的禪宗的,很多都見性,但是呢?沒有修行,所以在輪迴。這就是《四料簡》裡面講的:「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臨終那個陰境現前的時候,「瞥爾隨他去。」他就輪迴了。他道力不足。有一句話佛門有一句話,形容叫做什麼?「悟後迷」,開悟以後又繼續迷了。所以他這裡還不算真正的生死了脫,只是對於佛法基本上有認知。所以你看經,你要看清楚,不要聽了經以後,整個腦袋都是問號,這裡有問題,那裡有問題,那你不會聽,聽經你要聽講經法師講的,講的實相的這個部份。古人講:「教通宗不通。如蛇鑽竹筒。」你聽經你只聽教,你會知道這本經的教義;你不通宗,宗就是佛法的核心,佛法的核心你懂了,你看什麼經,你都能了解,你不會經典看了前面這一段,後面那一段不懂;看了後面懂了,前面不懂,「如蛇鑽竹筒」,蛇鑽到這個竹子裡面去,把一個竹節鑽破了,下一個竹節還是沒通。可是你也不要想說,我通宗就好,「通宗不通教,說話被人笑。」沒辦法講話,講出來的話,我們現在講的不專業。你開口被人笑,人家懷疑你,你講的是不是都佛法。所以宗說要俱通,宗說俱通。這能說不能行,那國之師,但是我不要大家做國師,國師太容易了。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要做國寶,要做無上的法寶。這個要懂,這一段其實義趣還沒講完,我們只是大略這樣講過,那麼留待下一次我們再來做說明。那麼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