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正說四
「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是盧舍那誦。我亦如是誦。汝新學菩薩。頂戴受持戒。受持是戒已。轉授諸眾生。諦聽我正誦。佛法中戒藏。波羅提木叉。」
這是盧舍那佛也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戒」如同日月,日能破暗、月得清涼,亦如瓔珞珠能嚴飾法身。想要成佛就要持戒,尤其是菩薩戒,這是成佛的根本,一定要做的。菩薩戒包含無盡的戒法,無盡的戒法都入「光明金剛寶戒」當中,乃至一切眾生、一切意識色心,都入佛性戒中。這戒就是眾生本有的佛性,是眾生本具的法身、本具的般若、本具的解脫,所以是本具三德。持菩薩戒一定含攝三皈五戒,含攝比丘戒、比丘尼戒,所以,持菩薩戒等於持一切戒,可見它的重要性。聲聞是二乘人,持聲聞戒沒有辦法從中見性;而菩薩戒是大乘菩薩在修學的,這要揀別出來。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因為持「菩薩戒」而成就無上佛道,菩薩戒是出離世間的根本因素,所以稱為正因。「是盧舍那誦」,誦「光明金剛寶戒」,從光明金剛寶戒當中流出十重戒四十八輕戒,所以誦「光明金剛寶戒」亦即誦一切戒。「誦」不是只有口誦,而是「心行」;心與道相應,心無所持,心不攀緣、不住相,就是誦「光明金剛寶戒」。乃至後面為凡夫癡暗之人而制十重四十八輕戒,都是「光明金剛寶戒」的作用,所以略說戒相。當對瞋恨的境界,它教你要慈悲、要息瞋,對於三寶要恭敬,對於眾生要生慈心、不能生殺心,眾生之物不能盜,眾生不可淫,統統都是與「光明金剛寶戒」相應。但有一念著於相上、著於境界上,統統都是犯戒,而且是犯重,如果是暫時迷失那是犯輕。所以總的來說,「戒」不是只有十重四十八輕,或是兩百五十條而已。實際上,眾生時時所對的境緣千差萬別,所以才說:能成「菩薩萬行」之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所以菩薩戒展開就是菩薩所修的六度萬行,也就是普賢菩薩的無盡行願。盧舍那佛誦,千百億釋迦亦如是誦,本尊如是誦,化身亦如是誦,那學佛的我們也應當如是誦。「誦戒」是誦「光明金剛寶戒」,一切時、一切處不迷於境,安住正念,是名誦戒。即是五祖忍和尚所講「守本真心」,所以執持名號念「阿彌陀佛」就是誦戒。因為阿彌陀佛即是「無量覺」,「無量覺」就是光明金剛,才說「持戒就是念佛,念佛就是持戒」念佛要與佛心相應,持戒也要與佛心相應。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汝新學菩薩」,就是在教著我們,大家都是新學菩薩,應當如是學!要頂戴受持戒,受持光明金剛寶戒。盧舍那佛常誦此一戒,他半月半月誦。一切染、淨差別境緣故名「半月」,在當中,常能「不忘失本心、不忘失本法」就是誦戒,因此持戒並沒有很難。迷惑的人總在戒相上打轉,整天在看自己有沒有持?有沒有犯?或做個功過格,整天計較得失、計較利害,心裡都在算計,到後來差別心起,狂心馳騁,生愛憎想。看人家有持,你就生嫉妒,想要找他的毛病。看人家沒有持,自己就生高傲,對人生鄙視,都是高下心,所以「狂心馳騁」,都不得戒。
今天來聽菩薩戒,就是盧舍那佛為你正授菩薩戒,你聽懂了,你就得「無作戒」。你去戒場不一定可以得到,但是你聽「菩薩戒」你能得戒。你天天讀菩薩戒,盧舍那佛天天幫你「正授菩薩戒」,所以新學菩薩要頂戴受持,受持光明金剛寶戒。佛是怎麼誦「光明金剛寶戒」,我們也如是誦,如是頂戴受持。為什麼要頂戴受持?因為菩薩戒是成佛的正因。這個學好,就一切都具足了。如果尋枝摘葉,從枝葉下手,那不能達到根本。從根本下手就是從根本修,所以盧舍那佛要講戒相以前,先講「戒體」,因為這是根本。
現在外面傳戒,他不講戒體,只講戒相,戒相就是枝葉,不講戒體就先講戒相,這是不如法,要看佛是怎麼傳戒的。
絕不要以為按照哪個地方的規矩傳戒就叫如法,不一定!「規矩、儀軌」都是後人制定的,必須要按照經典上所講的去做才如法。
講戒一定要講戒體。這是講戒最重要的部分,後面的只是枝葉,那是看個人得戒體以後怎麼去運心,重點在於離相。所謂修道,「修」者以離相為宗。什麼是「道」?「道」以寂滅為體。寂滅自然就離相,離相就寂滅,但有一毫分別、起心動念,那就不寂了。受持菩薩戒,人人可受,沒有這麼困難。所以你「受持是戒已。轉授諸眾生。」就像你們現在聽到菩薩戒,還要再告訴大家要受菩薩戒,這是盧舍那佛所交代。即使有人沒有信心,你也要善巧方便開導他、勸告他,不要聽外面的邪說,不要聽人家亂講。現在有法師會告訴你:「菩薩戒不能看、菩薩戒不能受。你五戒都持不好了,你怎麼受菩薩戒?」這跟盧舍那佛的心願相違背。你聽到出家人講這話你心裡就要知道:佛門獅子蟲在面前。
怎麼辨別「佛門的獅子蟲」?當你發心要去受戒,他告訴你:「你連人、連五戒都沒有做好,你不能受,你受了將來會墮地獄,會很慘」,這種人就是獅子蟲,他根本不了解菩薩戒。
盧舍那佛講只要「能解法師語」,「盡受得戒。皆名第一清淨者。」所以根本沒有問題。一旦受了,業障自然就消,消了,就聽得懂。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受;每一個人都可以得菩薩戒;每一個人都可以誦菩薩戒。
還有人講:「沒受菩薩戒,不能誦戒」,這話跟經典相違背,經云:「受持是戒已。轉授諸眾生。」以及「諦聽我正誦。佛法中戒藏。波羅提木叉。」所以光明金剛寶戒是佛法中的戒藏。眾多戒律裡面最重要的,故名戒藏。「波羅提木叉。」又叫做「順解脫」意思是隨順光明金剛寶戒,必然能得解脫;若不隨順,就不得解脫。所以《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能觀心性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所以講:「一經通,一切經通」。學佛就是要明心見性而已。持戒,持的是光明金剛寶戒,能夠見自本心,能夠不隨境界所轉,這才叫持戒。而不是照著戒相,把心執著在戒相上分高下、分得失,這就是落於「有作」上,那就叫「著相」。佛跟你講《梵網經》,就是要揀別「定共戒」跟「道共戒」。因為還著相,故名「定共戒」。若是離相,與道相應,名「道共戒」。得禪定的人,雖然他能不造殺盜淫,但是他住著在襌定境界上,也就是從執著而發的戒。二乘人偏空,捨妄歸真,入於偏真涅槃。這也是定共戒。真正的道共戒是一乘了義!直悟本心,當體離相、當下頓脫。所以念一句阿彌陀佛佛號,能頓超十地,與道相應,這是道共戒。
現在很多外道或搞附身的,也講一些因果、善惡,但那些並不能了生死。所以,學佛要學正宗。正宗的戒是「波羅提木叉」,也就是光明金剛寶戒。這一戒學起來,所有的戒自然通達。不光對律宗通達,連大、小乘所有宗派都能通達。常說一聞千悟,此時何止千悟!這才真正學到佛法、學到戒律,此時你成佛才有希望。不然你天天計較得失,計較「有持、沒持」,時時在分別,生高下心,那是不行的。那不生高下心,是不是就可以不持戒呢?要是真能不生高下心就是持戒,你自然也不會犯戒。這要靠你自己去修行,你才知道,不要用猜測揣摩的。現在的人很會猜測、假設,很多講佛學的文章,都是假設、推論而來的,完全不可信。佛教不講假設,它講真實的境界,佛門有專門的名詞叫「現量」境界。他用「假設」的,那叫「非量」。非量不是現量,「非量」是根本沒有。就好像麻因絞成繩,而這個人錯看,把繩子看成蛇,這就是假設。在唯識宗叫「遍計所執性」,遍計所執性是空的,所以叫「遍計性空」是不可執取,沒有絲毫值得參考的。所以經中講:「諦聽我正誦。佛法中戒藏。」這光明金剛寶戒是戒律當中最重要的,這才是戒藏。所有的戒律,不管是大乘戒、小乘戒,密宗還有密乘戒,統統都不離光明金剛寶戒。這是戒律的核心。盧舍那佛從經文最初一直到現在,都在強調。等一下正宗分還要強調,並且告訴大家戒體的樣子,傳授給大家。
「大眾心諦信。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大眾皆恭敬。至心聽我誦。」
這裡教導大眾要相信。
或許大家會覺得很奇怪,心想:「悟顯法師你怎麼這一段講那麼久?應該是十重四十八輕戒很重要,心裡想法師應該教我們怎麼造作,怎麼執著戒律才是啊」。
永嘉大師講:「但得本。不愁末。」根本找到了,枝葉自然通達。所以我們把經典前面判序分,等一下判正宗分,十重四十八輕戒判為流通分;這樣更能顯示出無作戒體的重要,這是根本。
凡夫妄心聽戒,總想聽聽應該怎麼造作十重四十八輕戒,所以這戒你聽起來是造作,而不是無作。所以說從明了無作戒體而起作用,能防非止惡。後面只是略說戒體起用之行相而已,跟你大概講講無作戒體怎麼防範。實際上,不只這十重四十八輕。所以,聽戒最重要是要明白「戒體」。如果不明白,就不解法師語。你只是去參加個儀式,辛苦了七天,每天早上三點起床、五點起床,每堂站一、兩個小時、站了整天,練習向上排班、分班……,教你穿、搭、折海青、縵衣,做的只是無益苦行而已,徒自疲勞。因為沒有跟你講戒體!所以盧舍那佛講,你真正解法師語,才受得戒,才叫第一清淨。為什麼叫第一清淨?明明持戒還會毀犯,甚至菩薩都還會誤犯菩薩戒,為什麼說都是第一清淨呢?就因為他明了無作戒體,也就是光明金剛寶戒。
所以講《梵網戒》,大家很難相信,明明應該要學十重四十八輕戒,該怎麼持、怎麼做?雖然這發心是好的。但重點是根要抓住,所以佛教導我們:「大眾心諦信」為什麼?因為盧舍那佛也知道,大家不相信。不要說你們不相信,與會的大菩薩、十八梵天、六欲天子,統統都不相信。所以一開始,釋迦牟尼佛身體放光,連菩薩都看不出來原因,都還直接問佛,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放光?這就是光明金剛寶戒在起作用。但是未能明了光明金剛寶戒的大眾看不懂。所以釋迦牟尼佛接引摩醯首羅天王宮中,乃至蓮華臺藏世界的有緣眾生,回到盧舍那佛所,讓盧舍那佛親自為大眾宣說光明金剛寶戒。盧舍那佛說:我從初發心就常誦此一戒。這裡千百億釋迦在講《梵網經》的時候,講戒的時候,肯定知道大眾不相信,所以才叫著大眾:「大眾心諦信。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都能成佛。釋迦牟尼佛講:你們是應當成佛的,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能如是相信認可者,就已具足光明金剛寶戒。利根的,在這裡他就得戒了。
如果大眾能明了這個,確實不用鳩摩羅什大師再翻譯《梵網經》了,何需道融大師他們這些大和尚再傳抄流通於後世。就是直悟本心而已,但是眾生不明白,所以,釋迦牟尼佛才宣說,祖師大德才傳抄,也才有今天這一會。你能如是信,那十重四十八輕戒「戒品已具足。」乃至八萬四千戒也同時具足,為什麼?因為「但得本。不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如琉璃一樣能徹照十方,攝十方一切的世界入自身中。就如同光明金剛寶戒攝一切意識色心,一切眾生入佛性戒中,因為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菩薩戒這部分最重要。大家要廣為流傳,經云:「受持是戒已。轉授諸眾生。」「受持是戒已」就是你聽到了這樣的說法,要趕快跟大家說清楚。因為你能「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
所以我們把重點全部放在講光明金剛寶戒,這一戒不好講,後面的十重四十八輕倒很容易、很簡單。光明金剛寶戒要是懂了,講到後面時,你就一點就通。你不會再有問題來問法師:這個戒怎麼持?那個戒怎麼持?講得再多,都還有問題。你看佛教中,講持戒的問答,全都是問題。就因為不懂光明金剛寶戒。所以你不懂「開、遮、持、犯」,連自己現在到底是犯戒了,還是在持戒?這時候該開緣?還是該持守?也不曉得,所以念念執相。甚至到後來把佛法給滅了,自己都還不曉得。還認為自己是在持戒,認為自己很開緣,全都是因不了心性、不了光明金剛寶戒。
你看現在講戒的戒師,都告訴你「可以殺生」。你要是跟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說:「師父啊,你不給我回去煮葷的,我們家就要家破人亡啊!」他就人情,告訴你:「好吧。」他心裡想:「反正是你殺,又不是我殺。」但是你要來問我,我一定告訴你:「家破人亡那正好,好修行嘛。」虛雲老和尚講:「家破人亡語難開。山河大地是如來。」真到家破人亡處,你通身放下,沒有固守之處,情愛心不起了,那就真的是「山河大地是如來」。你就真正得道,也真的得戒了。那這些和尚們為什麼會犯戒呢?就是你們居士逼的。所以他要是墮落了,他一定講:「都是他們居士逼我的」。他很冤啊,他一定到閻羅王面前告你們狀。閻羅王那邊,給你記下一筆:你道心不堅,你自己沒有辦法持守,還要人家來為你開緣,死了還要拉個墊背的。所以才說:「地獄門前僧道多」,都是被你們害的。和尚也有過失,怕你不學,所以就人情。這都是因為不了光明金剛寶戒。你要是了達,那自然就不殺生、自然不淫欲,你也就不會再問了。這裡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後面說:「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戒。」心本來就含攝著佛的戒律,也就是說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都能受菩薩戒,這一品叫心地戒品,就是因為真心本性本來具足,所以有心皆攝。你能了達光明金剛寶戒,能夠返照心源,就是「戒品具足」,你能夠真正見道、見自本心,故名「眾生受佛戒」,受佛戒之時「即入諸佛位」。所謂「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就是這個道理。為什麼初發心便成正覺,這一部經從義趣上來看,是圓頓大教,佛法傳來中國,釋迦牟尼佛一輩子講經,講一乘了義的經只有三部,《梵網經》是其中一部。《華嚴經》部頭很大,《法華經》也不算短。唯有《梵網經》只有心地戒品一卷,你可以聽聞一乘了義的經典,從這裡窺得一乘的玄奧,不是容易的事情。這需要福報,沒有大福德,福報不夠是沒有辦法聽聞的。聽了要能信受,信受就是眾生受佛戒,後面講得更清楚更明白,受戒就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你就即凡成聖。
現在佛門教持戒,都是教先五戒、十善、再來八關齋,再來慢慢的,能出家的出家,不能出家的,就勸你受菩薩戒。其實現在的菩薩戒還是跟你講成五戒、十善,那怎麼會位同大覺已?所以講菩薩戒要講光明金剛寶戒,這才能令眾生「位同大覺」。「真是諸佛子」意思是說,你是法王真子,從佛口生,從佛的法化而生,佛說法,你能納受,能夠轉凡成聖。龍女能直下成佛,就是他受了佛陀的教誡轉變了,所以說「蛇化為龍不改其鱗,凡變為聖不改其面」。有些人以為:「成了佛,大概就是手長過膝,三十二相,頭頂會凸起來,耳朵會垂到肩膀……。達摩祖師講:「凡變為聖,不改其面」,外表沒有更改。所以自己要能夠諦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是學淨土的基礎。菩薩戒不是有相教、次第戒、次第漸修,這本經是頓成、頓修、頓證,現在的出家人不懂,受了菩薩戒,又背棄大乘轉向小乘,跑去學南傳戒,還穿著南傳比丘的衣服,這行為正是背大向小。說好聽這衣服跟佛陀時代出家人穿的一樣,但是跟佛性不一樣。跟佛陀時代的形象一樣,跟佛的義趣不一樣。佛教你是依智不依識,不是教你依那件衣服,那是依衣不依法,連人也不依了,就看那件衣服。
現在的出家人隨機羯磨,到處羯磨到處生煩惱。「隨機羯磨」是在一切境界當中回頭,不起念、不生貪。這才是真正的作業。羯磨法是這樣做!自有戒體,不必向外求。能會得此,能解得此,即位同大覺。這統統都是在講光明金剛寶戒,直到後面若還不懂,就「為凡夫癡暗之人」,說十重四十八輕,所以那只是枝葉,要是著在枝葉上,那是位同不覺已,非是諸佛子。
這段篇幅很短,但盡一大藏教統統都是在講這個。佛的百千比喻,或說是「摩尼珠」或說是「虛空」,或說是「真如」,或說是「大海」,或說是「水」,或說是「甘露」,都是在講「真如本性」。眾生心要是能諦信,自然具戒,自然位同大覺,法爾現成,不假外求。所以,這一部經講的戒,是講眾生心性當中本具的。而不是你犯了戒,我才制止你。像六群比丘犯戒,佛來制戒。這些只是枝末上事,如果真的識得本,連十重四十八輕戒都是枝末,都是權小。「權」方便接引小根器的叫「權小」。真正的大菩薩,他沒聽過,也沒看過什麼是「小乘」,什麼是「樂小法者」或是「五戒、十善」。
佛就是常誦、常行光明金剛寶戒。該怎麼「行」?就是「不著相」。所以在一切境界當中,一定要念佛,念佛才能協助你離相。如果你真的功夫好,心一取著,馬上當下放空。當下頓捨,那就是離相,離到無可離,也沒有所謂的「覺觀」之事、「覺察」之事,照破之用,統統都沒有了,那本性自然就現前了。這就是持戒。要能安守,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亦是《無量義經》講的「守之不動。億百千劫。」要守什麼?既不是守禪定,也不是守密宗的三脈七輪,更不是守明點,就是守光明金剛寶戒。接著是:「大眾皆恭敬。至心聽我誦。」這是要大家專心聽清楚,後面要傳戒。
傳戒最重要的就是這部分,前面「順理稱性發起分」,是隨順眾生本具的佛性,而為發起之因。為什麼講《梵網經》眾生本具?你現在迷惑了,盧舍那佛跟你說明。要是覺了,那自然本自具足,不從外得,也非新成。佛性不是新得的東西。只是「寶藏久埋。拋家外走。逢人指出。始知本有。照用無方。龍吟獅吼。入道無門。師闢其牖。」眾生自家寶藏埋藏在無明當中,學人不了達,到處去參學,總是東西馳騁,虛妄攀緣,拋家外走,到處去找寶藏。如今「逢人指出」就是釋迦牟尼佛告訴你,你自有家寶,給你開個窗口讓你進入。如同貧兒衣中的如意珠,如同長者家珍。逢人指出你始知本有。這戒藏照用無方,能起防非止惡的作用,能夠潤澤眾生,能夠攝持眾生,能攝一切善法,能夠利樂有情。如同龍吟獅吼,能破惡,能夠幫助你圓滿成佛,能夠成就無上佛果。
證道歌中所謂「獅子兒。眾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從此你就不再是野干了,如果不明此心,你持戒也跟野干一樣。什麼叫野干?野干就是狐狼,長得很像獅子,但畢竟不是,牠的樣子長得很像獅子,但是牠是狐狼,叫野干。一旦明心,你就不是野干身,你就是法王真子,定紹佛位。到這裡是序分,所謂「順理稱性發起分。」
再來是「達體本具圓融分」,了達此心,此心體是你本具,而且你現在就有,你就在用,而且圓融無礙、大小無礙、一多無礙。一般人知道眼睛能見色,若把眼睛閉起來,用手去觸摸,從感覺也可以知道它的形狀。鼻子能嗅香,有時候鼻子嗅到香味,就知道這東西的樣子。這就是現前六根互用。聽到引磬聲音,你就知道這一聲是做問訊的動作,這一聲是禮拜的動作,這一聲是站定的動作,或是轉身的動作,所以大家都在用,一接觸就有作用,這就是佛性,達體本具圓融分。你眼睛可以看玉山,可以看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這麼大,眼睛這麼小,大能入小。從你國小到現在甚至念到博士,所讀的書這麼多,不落一字,全部記到腦袋裡面,這些就叫「大能入小」,「小能容大」,都是唯心現量之境。所以,眾生身中就有佛性,你還要去哪裡求?
你說自己有習氣,人在偷心起的時候、淫心起的時候,突然有人出現了,賊心、淫心就頓息,這表示賊心、殺心、……一切妄心統統都是空的。習氣不可得,業性本空。眼睛見色,本就不隨色遷,因為無論是見明或見暗,見性常在。《楞嚴經》中所說:「動」就是有聲,「靜」就是無聲,無論動或靜,聞性常存,這就是你的佛性。只是你迷執在這色身當中,所以把一精明之性,分為六和合。經云:一處成休復。如果你從一機返照,六用皆不成。所謂「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就是這道理。所以說:達體本具圓融分。這就是眾生的真如性體,你還要去哪裡找?你自己就有。你要是找盧舍那佛受,盧舍那佛也是指回來。所以說佛不持戒,佛也不傳戒,佛不度眾生,無眾生可度,眾生是自悟自度。你迷的時候好像有師在度,「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其實只是自悟自度而已。真如性體現在就在起作用,鼻子嗅香,舌頭的辯才,舌能嘗味,……統統都是如此。所以《楞嚴經》講「發明圓通本根」,色身所具不離四大,每一大各具四大。水就具地、水、火、風,本自圓融,清淨本然,周遍法界。水怎麼具四大?水受寒可以結冰,有堅硬功能,是地大。用火煮它,它會熱起來,有溫度,被水燙到,這是有火大之性。水能流動,是有風大之性。水本自濕潤,有水性。其他,像風也是一樣,風有地大之性,能承載飛機,飛在天空上。風本身就是流動,閃電就是風中的火性,雲層積厚了就下雨,這就是風中有水性……,所以都各具四大,本自清淨。內身心,外世界,本自圓融。都是同一如來藏性,這是達體本具圓融分。確實即凡身成佛身,所以說「凡變為聖不改其面」,但是心悟而已,就看你的心能不能悟得!如虛雲老和尚說:「撲落非他物。山河及國土。全露法王身。」這境界眾生本有,你自己現前就周遍法界。
《華嚴經》講:「隨舉一塵。隨舉一毛端。皆攝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諸佛剎土裡有如來成佛,有眾生行道之事,隨舉一眾生,亦遍無量諸佛剎土。《華嚴經》講,沒有凡聖的問題,梵網戒也是如此。眾生能諦信,信受才能相應。受戒就是受這個。後面盧舍那佛要傳戒,傳的就是光明金剛寶戒,若是明了,能任運斷惡,光明能破無明,金剛能穿透堅密鎧。此戒極堅固、極堅利,能破眾生堅密心鎧。你執著這色身是「我」、執著法界不相容,唯有光明金剛寶戒,如同利劍能斷、能破。如果你不具備光明金剛寶戒這一件武器,你上不了戰場打仗,你一遇境緣就會被魔軍所縛,你是去當炮灰,你必然被境界轉,逃脫不了。之所以受大乘戒,這麼殊勝,一受永受,是因為你受戒後,你就知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但是現在戒場都不說了。現在戒場講戒,你去戒場,戒師只告訴你:「你把人做好,把人做好就好,就是持戒了」,盧舍那佛可沒這麼說!盧舍那佛叫你諦信光明金剛寶戒,沒叫你把人做好。「人」這色身是虛妄的,連阿羅漢都知道要捨。所以持戒不是教你做人,是教你做佛。你學佛是要來做佛的,不是要來做人,做人你們都很會做,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大道理。怎麼上台,怎麼下台,大家都會。你到佛門來學這些東西,只是越學越諂曲而已。你以為看到人,跟人家點個頭,笑一笑,人家就以為你是謙虛的。其實你剛好逞自己的習氣。所以傳戒的時候應當要告訴你光明金剛寶戒。不是教你來做人,你做人沒有用,做人下一生還是輪迴,出不了三界。念阿彌陀佛就是要去做佛,修行就是要來做佛,不是來做人的。真正的祖師大德是不教人做人的。甚至還有的法師很誇張,自己心背大乘經律,背棄佛經,毀謗大乘,說大乘不是佛說的。還有戒師跟戒子講:《大藏經》裡面,祖師都講佛法,還有很多世間法祖師沒講,所以他要來講世間法。就在戒場給大家灌毒藥,教你起愛憎心、起愛染心。在戒場,他不是傳戒,是傳毒!把毒傳給你,你們每個人都中毒以後,再把這個病毒用放射性的擴散,把佛門給破壞掉,這種出家人就沒資格穿袈裟。所以當你去受戒,要是聽到有人給你講這種邪知、邪見、邪說、妄語,那你自己就要警覺了,他要斷你的法身慧命,斷法身慧命就是菩薩戒講的真正的殺生。很多戒場的戒師不曉得,他以為自己傳戒,教大家不要殺害眾生,他就不殺生,其實這只是事相上。結果,他自己把佛法講錯,把戒講錯,他就正在斷眾生的慧命。眾生生命死了,以後還可以再有,他轉生、受生隨業流轉。但慧命一斷,墮一闡提,永失佛種。所以,眾生最重要的是慧命,要是沒有智慧,你這人活著跟個活死人一樣,就是俗話講的:「行屍走肉」。
現在的戒場都在殺生,戒場在殺,佛門的講座也在殺生,出家人披著袈裟天天殺生,你們被他殺了、被他害了,你還不知道,還感謝和尚斷我法身慧命!和尚有一個意思是叫「能生」,能生眾生法身慧命,但現在的和尚是「能斷」,他斷你法身慧命,把你斷光光,你要持戒,他叫你不要持。你要受戒,他叫你不要受。你要出離,他告訴你把人做好就好。所以現在和尚翻譯的名詞定義要改一下,要叫「能斷」,不是能生,因為能生是能生法身慧命。為什麼和尚值得人家恭敬禮拜?供養他還有功德?因為他能生你的法身慧命。但現在的和尚只是能斷,斷的花招可多了,去佛門裡面看他們講的,統統都是「能斷」,這樣子佛法怎能不衰敗?所以虛雲老和尚說:「和尚是佛教的罪人」,這裡講的是:教你搞世間法,不說正法的和尚,只要是教你學《感應篇》、《了凡四訓》的,這都是佛教的罪人,在佛門中教人學《弟子規》那更是佛教的罪人,絕對不可以!那都是教你背棄大乘經律,是在殘害佛法,這是背師叛道的事情,身為佛弟子一定不可以做,做了定會下阿鼻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生生世世不聞三寶名字,不聞父母名字。什麼叫「不聞父母名字」?就是棄嬰。很多畜生一生下來,牠連牠的爸爸媽媽是誰?牠都不曉得。就因為過去生曾在佛門裡面毀謗三寶。講這話,愚癡的人聽了,「哎呀!法師,你這是自讚毀他」。不是的,佛教我們要讚歎佛乘,破除邪見。所以這種自讚毀他有功德。如果帶利養心,自讚毀他就有罪業,比如說:人家沒有犯戒,你栽贓他,說他犯戒。或看到人家護持正法,你反說人家自讚毀他,那你就是犯戒之人,因為你毀謗三寶,這道理輕易可明。現在佛門裡面沒善根的「阿顛迦」太多了,他進佛門來不是來學佛的,而是來湊熱鬧、搞聯誼會,不是真正要學,所以愛做法會。
既然已經學了佛、受了戒,就要護持正法,看到有人毀謗正法,把經典亂講,這種倒行逆施的出家人是犯波羅夷罪,摒棄在佛法邊外。雖然披袈裟,卻不說正法,這是竊如來行儀,又向大眾收取供養,屬於犯盜戒—盜三寶物。不要以為他穿著袈裟,所說的沒錯,還恭敬他,他盜三寶的袈裟,將來要受果報。因為穿袈裟是要講佛法,卻有的出家人穿起袈裟來,還光明正大地說:「我要來講世間法」。這是盜竊三寶物。
出家人穿二十五條衣是該講佛法,講一乘了義法,不是讓你講小乘法、人天乘的。凡是有講的,你就犯重、犯盜戒,所以你要小心,不要自己犯了戒,下了地獄,自己搞不清楚原因。現在還敢受人頂禮、受人供養,只怕你將來披毛戴角都還不完。一般在家人造業做牛做馬可還,你是出家人,出了家講經不講正法,那你還不完。在家居士如果再供養這種壞法、壞三寶的人,那你跟他罪業一樣重,因為你助紂為虐,幫外道惡人謗三寶、毀壞佛法,他下什麼地獄,你就跟他一樣。你要資助他,要供養他,看你供養多少,你受的罪業跟他一樣,他做的壞事每一分你都有份。所以你要知道,大乘菩薩戒是這麼看的。你要是不了光明金剛寶戒,你以為只有他講,你只是拿錢去護持,以為沒事,錯了!統統都跟他同罪。你資助佛門的罪人,就像資敵一樣,在從前,資敵要滿門抄斬,現在你資敵,幫助外道、邪師,毀壞正法,也是「滿門抄斬」,意思是你就被擯出佛門去了,你善根永遠除斷,就是滿門抄斬。所以學佛的同修要清楚,受戒的同修更要清楚,不可以糊裡糊塗,否則事相上也沒做好,心地上又違背,那正是所謂「袈裟之下失人身」,你雖學佛,卻還是在佛門中喪失人身,墮落惡道,那就太可惜了。